休闲农业经营资源研究
休闲农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休闲农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a3c08787e21af45b307a88e.png)
休 闲农业起源于 1 9世纪 3 O 年 代的欧洲 , 由于 城市化进程加 快, 人 口急剧增加, 为了缓解都市生活的压力, 人们渴 望到农村享 受暂 时的悠 闲与 宁静 , 体验 乡村 生活 。于是生态休 闲农 业逐渐在 意大 利、 奥地利等地兴起 , 随后迅速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 。 我国休 闲农 业 开始 于 2 0世 纪 9 0年 代 , 到2 l世 纪 初 , 休 闲 农业 己进 入 一 个全面发展 时期, 旅游 景点增多, 规模扩大 , 功 能拓 宽, 分布扩展 , 呈现 出一个 良好的发展新态势 。2 0 0 5 年 1 O月 , 中国共产 党十六 届五中全会通过 ( ( 十一五规划纲要 建议》 , 提 出要 按照“ 生产发展 、 生活 富裕 、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 管理 民主 ” 的要求 , 扎实推进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 中, 休 闲农业 作为新型农业发展 模式, 在 全 国各地 , 特别是距 离城市较近 的交通方便 的县 、 镇、 村 开 展 起来 。 休 闲 农 业 的 概念 及 我 国休 闲 农业 的发 展 现 状 休闲农业 是指 利用 田园景观 、 自然 生态 及环境 资源 , 结合农 林渔牧 生产 、 农业 经营活 动 、 农村文 化及农 家生 活 , 提供 民众休 闲、 增 进 民众 对 农 业 及 农 村 的 生 活 体 验 为 目的 的 农 业 经 营 。休 闲 农 业 是 利 用 农 业 景 观 资源 和 农业 生产 条 件 , 发展观光 、 休 闲、 旅游 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也是深度 开发 农业 资源 潜力 , 调 整农业结构 , 改善农业环境 , 增加 农民收入 的新途径 。 在综合性 的 休闲农业 区, 游客不仅可观光 、 采果、 体验农作、 了解 农民生活 、 享 受乡土情趣 , 而 且可 住 宿 、 度假、 游乐 。 休 闲农业的理念在 2 O世纪 8 O年 代初才 刚刚传入 中国 , 主 要 出现在 东南沿海 以及大城市和周边旅游景点区 。据 《 中国休 闲 农业 与乡村旅游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前瞻》 数据显 示, 截至 2 0 1 2年底,我 国共有 8 . 5 万个村 开展 了休 闲农 业与乡村旅 游活动 , 休 闲农业与 乡村 旅游经营主体达 到 1 7 0万家 , 其 中农 家 乐 1 5 0万 家 ; 从业人 员 2 8 0 0万 , 占全 国农 村 劳动 力 的 6 . 9 %: 年 接 待 游 客 8亿人 次 , 实 现 营 业 收 入超 过 2 4 0 0亿元 。 根 据 农 业 部 对 全 国 1 3 . 5万家典型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 ,农 民占其从业人员 的9 2 . 4 % , 其土地产 出率每亩 接近 1 2 0 0 0元 , 是全 国农业用 地平 均产 出率的 6 . 2 倍, 经营休闲农业 的农 民人均产值 5 . 4 1万元, 是 同期全 国农业劳动力人均产值的 2 . 7 5倍。 我 国休闲农业的发展分布不均, 其主要原 因是经济发展 的不 平衡导致 的城市化和居 民收入的差异。 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如北 京上海 、 长三角珠三 角一 带, 早先发展了该产业, 而现在 也逐渐 向 中小城市蔓延 。旅游行业较发达的省市如云南、 新疆 、 四川 、 河 南 等 地也 较 早 引进 先 进 休 闲 农 业 技 术 并 发 展 了 旅 游 农渔 牧 业 。 二、 休 闲 农 业 发 展 过程 中存 在 的 问题 以辽宁省丹 东市为例 , 丹东市位于辽 宁省东部 , 自然 资源 丰 富。 近年来 , 丹东市的休 闲农业得到 了长足的发展 , 全市 已经建成 休闲、 旅游农业 园区总数 4 O多个 。 其 中现代农业科技 需 同步 完 善 。然 而 农 村 的 住 宿 、 饮 食、 安全 、 卫 生等条件若要达到要求则需要一笔不菲的资金 , 农 民 的 合 伙 制 一 般不能够达到这一要求, 需要政府和企业 的投 资, 然而现阶段 , 政 府对休 闲农业 的扶持 资金和政策还 不到位 , 使得融资不足 , 休闲 农业无法集约发展 。普遍存在的规 模小而零散 , 档次低等 问题造 成 我国休闲农业对 于游客的吸引力 不高 , 引起恶性循环 , 资 金 的 匮乏制约着休 闲农业规模的发展 。 2 、 脱离实际, 过度竞争 。 近来许多地方 冒然发展休 闲农业, 没 有 结合 当 地 的实 际情 况 , 没 有考虑周边 消费者的需求偏 好 、 市 场 规模 , 导致经营休闲农业 的企业繁 多, 造 成过度竞争 , 开发模式雷 同。 观光 、 娱 乐、 度 假等小规模 的休 闲模式 多, 而知识型 、 疗养型等 高 端 休 闲模 式 则 较 少 。另 外 , 对 本 地 的 民俗 和 文 化 开 发 不 充 分 也 造 成休 闲农业没有 产品 的定位和特色 , 没有足够 的吸引力 , 久而 久之 会 因 为客 源 不 足 而 半 途 而 废 。 3 、 技术匮乏 , 管理不足 。由于农村 一般 地处偏远 , 环境较差 , 不 容 易 吸 引 高科 技 的人 才 前 往 管 理 开 发 和 研 究 , 导 致 技 术 匮 乏和 人 才 不 足等 问题 。农 村 居 民缺 乏 必 要 的培 训 , 缺 少 技 术 和 管 理 能 力, 自然 发 展 的 消 费 业 , 服务业 , 娱 乐 卫 生 业 都 颇 于 原 始 化 。这 导 致投资 、 餐饮 、 消费等方面 的混乱 , 发展无序 , 阻碍 了休 闲农 业这
关于长沙休闲农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长沙休闲农业发展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740c0dde2bd960591c67798.png)
关于长沙休闲农业发展的调查报告休闲农业是利用自然生态、田园景观,结合农业经营、农村文化、农家生活,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体验“三农”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休闲农业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来势,具备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2010年6月,省人民政府专题召开了全省休闲农业工作会议,就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休闲农业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
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加快推进长沙休闲农业的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近期,市政府研究室、市农业局组成联合调研组,对长沙休闲农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长沙休闲农业发展的总体情况长沙休闲农业起步于90年代,目前已进入加速发展、提质跨越的重要时期。
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创业之都、宜居城市、幸福家园的发展目标,大力推进两型社会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为休闲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截至2010年,全市已发展休闲农业企业1600多家,其中规模农庄344家,从业人员7万多人。
2010年共接待游客2200万人次,产业收入达到35.8亿元,约占全省休闲农业收入的一半;实现利税3.6亿元,为农民增收6.4亿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对此,国家农业部给予了“休闲农业起源于成都,发展于长沙”的高度肯定。
具体表现为四个特点:一是发展势头强劲。
长沙市休闲农业发展之初是以吃农家菜、住农家房、观农家景、干农家活以及钓鱼休闲为主的“农家乐”形式。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特别是假日经济的产生和成熟,加速了“农家乐”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的新型产业。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各类投资主体经营休闲农业的热情迅速升温,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壮大。
近五年长沙休闲农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2%,2010年增长25%。
目前,全市投资上千万的农庄30家以上,仅2010年全市休闲农业就新增投资 12亿元,新建休闲农庄 30多家。
河南省休闲农业发展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河南省休闲农业发展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f5d68c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0f.png)
现代经济信息498河南省休闲农业发展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闫静静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摘要:休闲农业是一种集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新型产业,发展休闲农业对于农村产业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具有重要作用,河南省在休闲农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为此,本文在分析我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规划引导、强化宣传推介、改善基础设施、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发掘农业文化的建议。
关键词:河南省;休闲农业;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8-0498-0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人们渴望体验乡村生活,以获得休闲和宁静,于是休闲农业应运而生。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集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
发展休闲农业,不仅可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而且可以给游客提供休闲、观光、参与农村生活等体验。
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地域辽阔,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观,多样的农业生产类型,丰富的农业文化和乡村民俗,休闲农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为此,本文基于河南省休闲旅游的发展现状,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我省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河南省休闲农业发展概述(一)发展现状在河南省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河南省休闲农业快速发展,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
2017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快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农产品品质、品相、品牌,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增加经营性收入,这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据统计,目前河南省有农业旅游点共计335个,其中休闲农庄108个,农家乐105处,魅力乡村122个,特色农产品商家5处,在2016年度中国名村影响力300佳排行榜中,河南省共有17个村入选,分别是:临颍县城关镇南街村、漯河市源汇区干河陈村、新乡县刘庄村、武陟县西滑封村、新乡县京华村、偃师市西庞村、禹州市大涧村、巩义市堤东村、新乡县龙泉村、临颍县北徐庄村、新乡市耿庄村、获嘉县楼村、郑州市宋砦村、濮阳县西辛庄村、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栾川县潭头镇重渡沟村。
休闲农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休闲农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836114b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1.png)
休闲农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近年来,休闲农业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新选择。
休闲农业园区因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采摘等农业体验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
目前,休闲农业园已成为国内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一种重要形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乡村的向往越来越强烈,对于乡村休闲度假的需求也在增加。
因此,规划建设一个休闲农业园区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本报告旨在对休闲农业园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依据。
二、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休闲农业园2. 项目地点:某省某市3. 项目规模:占地面积500亩4.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观光农场、果园、蔬菜种植、农家乐、休闲度假区等5. 项目投资:约2000万元人民币6. 项目期限:建设期3年,经营期长期经营三、市场分析1. 消费需求: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人们对乡村休闲度假的需求日益增加,休闲农业园的消费市场潜力较大。
2. 市场竞争:目前休闲农业市场竞争相对较小,而且该地区尚无大型休闲农业园,因此在竞争上具有一定优势。
3. 经济效益:该地区气候适宜、土地资源富足,适合种植各种水果、蔬菜,有望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可行性分析1. 土地资源:该地区气候适宜、土地资源富足,适合进行休闲农业园建设。
2. 资金投入:根据项目概况,项目投资约2000万元,经济可行性较高。
3. 政策支持:国家对休闲农业园建设有一定的政策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4. 行业前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消费升级的潮流,休闲农业园的发展前景广阔。
五、风险分析1. 市场风险: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存在市场风险。
2. 自然风险:自然因素如干旱、水灾等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存在自然风险。
3. 经营风险: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或者市场营销失误,存在经营风险。
4. 政策风险:由于政策调整或者政策影响,存在政策风险。
六、可行性建议1. 在项目实施前对市场进行更加深入的调研,了解市场需求,确保项目的市场可行性。
基于SWOT分析的株洲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株洲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728f04e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8.png)
基于SWOT分析的株洲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一、优势
1.丰富的农业资源:株洲市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自然景观优美:株洲市地处湖南省中部,拥有壮丽的山水景观,如橘子洲头、花明楼等,为休闲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3.文化底蕴深厚:株洲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有许多古建筑、历史遗迹可以作为休闲旅游的景点。
二、劣势
1.政府支持力度不足:株洲市在休闲农业发展方面的政府支持力度相对较弱,缺乏相关政策和措施的支持。
2.农民经营意识薄弱:由于长期依赖传统农业经营模式,株洲市农民对休闲农业的理念和经营方式了解不足,经营意识相对薄弱。
三、机会
四、挑战
1.市场竞争激烈:随着休闲农业的发展,市场上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株洲市需要创新经营模式,提高竞争力。
2.品牌建设困难:株洲市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相对较低,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宣传,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株洲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机会,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株洲市政府应重视休闲农业的发展,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强与旅游行业的合作,共同推动株洲市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
休闲农业调查研究报告
![休闲农业调查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c70337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ed.png)
休闲农业调查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休闲农业是一种以农业资源为基础,结合农村环境、文化和特色旅游观光等要素,满足城市人们休闲、度假、参观、娱乐等需求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农村休闲生活的需求逐渐增加,休闲农业成为了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报告旨在通过对休闲农业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其发展状态和现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城市居民,通过随机抽样得出调查样本,收集有关休闲农业的意见和建议。
实地访谈主要是针对休闲农业经营者,了解他们的经营情况、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等。
三、调查结果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城市居民选择休闲农业的原因是追求自然环境、体验传统农耕文化和享受农村美食。
2.休闲农业的受众主要是家庭和年轻人群体,他们倾向于选择农村地区环境好、设施完善的休闲农业体验基地。
3.实地访谈结果显示,休闲农业经营者普遍面临土地利用问题、宣传推广不足和市场需求不稳定等问题。
4.休闲农业经营者普遍认为政府应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同时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休闲农业的管理和规范。
四、研究建议1.加强宣传推广:政府可以组织各类农业旅游活动,提高休闲农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可以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加强宣传推广工作。
2.优化服务设施:政府可以鼓励和支持农户进行农业旅游设施的改善和升级,提供更好的住宿、餐饮、交通等服务设施,提高休闲农业的服务水平。
3.提供政策扶持:政府应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手段,鼓励更多的农户参与休闲农业经营。
4.建立管理机制:政府应建立健全休闲农业的管理机制,对休闲农业基地进行规划和管理,加强对经营者的培训和监管,有效解决市场需求不稳定等问题。
五、结论休闲农业作为一种融合了农业、旅游、文化等要素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社会效益。
休闲农业经营成功因素之探讨
![休闲农业经营成功因素之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59ac7478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6e.png)
休闲农业经营成功因素之探讨休闲农业是一种以满足人们舒适、休闲需要为目的,以农业生产、公共服务、特色体验和文化传承为主要内容,开展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近年来,休闲农业在我国逐渐兴起,但由于管理者缺乏相应经验以及市场需求不确定等原因,许多休闲农业项目就此失败。
因此,探讨休闲农业经营成功的因素,不仅有助于提高休闲农业的投入产出效益以及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而且也有助于创新发展我国农业产业的经营模式。
一、地理位置优势地理位置优势是休闲农业经营成功的基础因素。
一方面,较为适宜于休闲农业开展的地方通常有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容易吸引游客的兴趣;另一方面,在选择地点时,还需要考虑是否交通便利,旅游基础设施是否完善以及生态环境是否适宜等因素。
例如,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位于江苏大运河南段,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
在此基础上,该地区开展的“大运河休闲农业”项目,通过打造特色活动(如草莓采摘、土鸡养殖、垂钓、农家民宿等),吸引了大量城市游客前来休闲度假。
二、特色产品特色产品是休闲农业经营成功的核心因素。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仅靠传统农业产品难以吸引足够的消费者。
因此,休闲农业项目经营者需要通过创新,打造出符合市场需求且具有个性化的特色产品。
例如,可以将传统农业产品进行深加工,开发新品种,以及推广保健品、纪念品等。
在产品选择上,还可以结合当地资源环境,与旅游相关产业进行融合,打造出具有丰富特色的“一站式休闲产品”。
以浙江省永康市为例,该地区引进了片仔癀药业、法国世家美食等企业投资休闲农业,构建了一条完整的休闲农业产业链,开发出了健康食品、保健品、美妆产品等特色产品,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
三、质量服务质量服务是休闲农业经营成功的保障因素。
在休闲农业的市场竞争中,一个好的服务体验往往能够带来高客流量,同时也能够激发消费者口碑推广的积极性。
因此,休闲农业经营者需要在服务人员的培训以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上下功夫,提高服务质量,强化消费者满意度。
休闲农业调研报告(精选7篇)_中国休闲农业调研报告
![休闲农业调研报告(精选7篇)_中国休闲农业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419edef03d8ce2f01662378.png)
休闲农业调研报告(精选7篇)_中国休闲农业调研报告休闲农业调研报告(精选7篇)由作者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第1篇:休闲生态观光农业调研报告发展休闲生态观光农业调研报告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迅速提高。
在解决温饱之后,人们对吃穿以外的追求日益增多,日趋多样。
与此同时,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更渴望能在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
于是,回归田野、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
现实中,这样的景点场所相对匮乏,这就为休闲生态观光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鹤浚大道的改建升级,钜桥镇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市场优势更加显著,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休闲生态观光农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钜桥镇休闲生态农业发展现状近年,钜桥镇以科技为依托,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初步形成了刘寨万亩粮食高产示范方;生态高效农业;观赏苗木花卉基地等优势产业。
芦笋、礼品西瓜等独具特色,催生了“益乾园苗木花卉有限公司”、“富贵养鸡合作社”、“喜洋洋合作社”、“饮马泉薯业合作社”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公司+ 基地+ 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二、目前的主要做法及思考:1.科学规划、优化布局,明确发展方向结合钜桥实际,我们聘请了河南农大设计院,高标准规划了涉及21个行政村,面积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区划分为珍稀植物园、设施农业园、娱乐餐饮区、观光采摘园、花卉种苗生产园、园林苗木园共六个产业功能区。
计划建成集生产、科研、示范、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具备成果展示、科技孵化、辐射带动等功能的现代高产高效农业示范区。
努力把钜桥打造成为名、优、特、稀农产品集聚地、鹤壁都市花园、河南省乃至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2.立足实际、提升品位,拓宽发展空间一是以中国(鹤壁)农业硅谷产业园为龙头,大力推广数字农业、智慧农业。
讨论当前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_概述及解释说明
![讨论当前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_概述及解释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53475fa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58.png)
讨论当前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休闲农业作为一种融合了农业、旅游和休闲娱乐的发展模式,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回归自然、体验田园生活的需求逐渐增长,休闲农业成为了满足这一需求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展休闲农业活动,城市居民可以亲身参与农耕体验、采摘果蔬、观赏风景等,同时也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当前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展开讨论。
首先,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介绍休闲农业的定义和背景,并探讨其发展趋势以及相关成功案例。
在第三部分中将重点讨论存在问题,包括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专业管理与经营能力以及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问题。
接下来,在第四部分中将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探讨,涉及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导、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督机制建设以及提高农民参与意识和培训水平。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将总结当前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展望未来发展的前景。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探讨当前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从而为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从事休闲农业的个人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休闲农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2. 当前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2.1 定义和背景:休闲农业是指农村地区基于农业资源、特色产业和乡村文化,以提供农村旅游、观光度假、参与型体验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种形式。
近年来,随着城市人民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对乡村休闲生活的追求,休闲农业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
2.2 发展趋势:当前休闲农业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首先,多元化体验。
传统的观光旅游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休闲娱乐的需求,因此休闲农业正朝着提供更多元化、个性化的体验方式发展,例如采摘水果、亲子游乐、DIY手工制作等。
其次,融合产业。
休闲农业逐渐和其他相关产业进行融合,例如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与娱乐产业结合,打造主题公园;与健康养生产业结合,在乡村建设养生度假村等。
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9a5fa2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5d.png)
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休闲农业是一种以农业为基础的休闲旅游方式,是将传统农业与休闲旅游相结合,旨在满足人们对农村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将休闲农业发展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为农民和社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多元化发展模式。
休闲农业不仅仅局限于农田里的种植和养殖,还可以结合农村特色的文化、风景、历史等资源,开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休闲农场、农家乐、乡村旅游等多种项目,形成多元化的农业经营方式,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产品附加值。
二是产业链发展模式。
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包括从农产品生产、深加工、销售到旅游服务等一系列环节,通过农业产业链的强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是品牌经营模式。
休闲农业需要通过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客户,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利润。
通过建设和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
四是合作经营模式。
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民之间的合作与协作,通过建立农民合作社、农业合作社等形式,实现资源的整合和优势互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农民的收入。
还可以和旅游企业、景区、饭店等合作,共同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
五是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休闲农业的发展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避免使用农药、化肥等对环境有害的物质,推动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通过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供健康和有机的农产品,也可以为游客提供清新、美丽的农村生态环境。
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研究是为了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产品的附加值。
通过多元化发展模式、产业链发展模式、品牌经营模式、合作经营模式以及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可以实现农村旅游和农产品加工的双赢,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乌鲁木齐市休闲农业发展调查
![乌鲁木齐市休闲农业发展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5f99f610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da.png)
乌鲁木齐市休闲农业发展调查1. 引言1.1 背景介绍乌鲁木齐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农业基础,适宜开展休闲农业项目。
目前乌鲁木齐市的休闲农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项目品质参差不齐、市场定位不清晰、管理水平不到位等。
对乌鲁木齐市的休闲农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对于促进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和提升乌鲁木齐市的旅游魅力具有重要意义。
【背景介绍】到此结束。
1.2 问题提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农业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新型消费方式。
在乌鲁木齐市,虽然休闲农业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乡村环境的向往,休闲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乌鲁木齐市休闲农业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乌鲁木齐市休闲农业发展不够全面,以传统的乡村观光农场为主,缺乏创新和特色,难以吸引更多游客。
休闲农业场所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一些农场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专业的人员和服务意识,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乌鲁木齐市休闲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不到位,存在一定的开发利用矛盾。
如何促进乌鲁木齐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乌鲁木齐市休闲农业现状、发展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分析、发展建议和未来展望的探讨,为乌鲁木齐市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当前乌鲁木齐市休闲农业现状乌鲁木齐市位于新疆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休闲度假和乡村风情的追求,乌鲁木齐市的休闲农业产业逐渐兴起并蓬勃发展。
目前,乌鲁木齐市的休闲农业项目多样化,涵盖了田园风光旅游、采摘体验、农家乐等多种类型。
在市郊的果园、花海,游客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农耕文化的魅力;在农家乐中,品尝地道的农家菜肴,体验农民的生活方式,让人仿佛回到了田园生活的简单而幸福时光。
乌鲁木齐市的休闲农业也存在一些问题。
休闲农业园区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探究
![休闲农业园区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d729590ee87101f69e319573.png)
休闲农业园区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探究摘要:近年来,休闲农业慢慢的为国内的人所接受,是根植于农业并服务于城乡居民的综合性旅游产业。
但近两年一些区域、城市的休闲农业呈现“遍地开花”的趋势,各个自发建设的休闲农场也产生雷同的主题内容、缺乏特色竞争力等。
针对这些弊端问题,本研究通过我国休闲农业园区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休闲农业的发展对策,以期推动休闲农业健全、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休闲农业;休闲农业园区;发展策略1 关于休闲农业园区从休闲农业园区的产业源发性、经营的资源、目标市场、提供的服务内容和经营理念五个方面出发,可以将其概念归纳为“具有农业源发性,以乡村、农业生产生活资源为主要内容,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提供农业体验的活动,满足大众休闲、观光、游憩的需求,从而提高地区农业与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园区。
”从这个角度来看,尽管目前存在其称谓各异、偏重的功能和目的不同的各种农业园区,但只要同时具备上述五点点内涵,都可以统称为休闲农业园区。
2 休闲农业园区的现状与问题休闲农业在我国兴起的比较晚,在实践先行发展迅速的背后,暴露出了规划理论指导之后的短板。
笔者通过对国内的休闲农业园区的实地考察与相关规划案例研究基础上,总结认为:2.1规划设计方面:缺乏技术规范与理论指导,规划成果层次不齐如:①规划编制中各学科交叉、层次混乱。
首先体现在规划实践中的问题就是各学科内容交叉、关系混乱、层次不分的情况较严重,导致规划编制与经营衔接困难。
②缺乏前期发展规划,以土地开发和设施建设为经济导向,前期论证不充分,造成后期经营管理困难。
表现在同地区的休闲农业经营模式相似,缺乏市场区隔度。
注重空间规划,忽略了前期市场调查、资源调查、客源分析等,目前缺乏先进的专业性的指导,产品开发较低端。
③缺乏系统的规划设计,园区建设杂乱无章。
游客基础设施较差。
无法满足收入中上等的客源需求,简陋的设施如果不加以改善,在今后将逐渐失去主流客源。
④休闲产品开发人工化,生态效益底下,休闲农业基础知识贫乏。
国内休闲农业研究综述
![国内休闲农业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b48f2c5f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5b.png)
国内休闲农业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农业作为一种融合农业、生态、文化和旅游等多元要素的新型产业形态,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追捧。
本文旨在对国内休闲农业的研究进行全面的综述,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揭示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文章首先界定了休闲农业的基本概念,阐述了其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然后重点分析了休闲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功能,探讨了其在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文章还深入剖析了国内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缺乏统一规划、资源配置不合理、服务质量不高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章展望了国内休闲农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产业链的深度融合、科技创新的推动、品牌化建设等,以期为我国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国内休闲农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休闲农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经了从探索起步到快速发展的历程。
早期,休闲农业主要以农家乐、渔家乐等形式出现,主要集中在城市近郊,为城市居民提供短期的休闲度假体验。
这些农家乐、渔家乐以其独特的乡村风情和原始的农业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农业也逐渐向多元化、精品化、专业化发展。
目前,国内的休闲农业已经涵盖了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生态农业、文化农业等多个领域,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包括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主题公园、乡村度假村等。
这些新兴的休闲农业形式,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休闲体验,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在现状上,中国的休闲农业已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一方面,政府对休闲农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农民发展休闲农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需求的增加,休闲农业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目前,休闲农业已经成为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休闲农业调研报告
![休闲农业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c58fe7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b.png)
休闲农业调研报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对健康的追求也日益加强。
人们开始注重养生、拥抱自然,寻找生活中的轻松、乐趣和实现身心健康的途径。
休闲农业应运而生,逐渐成为人们新的休闲方式。
本报告旨在对休闲农业进行深入调研、研究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相关经营者、政府和广大市民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休闲农业的定义及发展历程休闲农业指的是以旅游为主要目的,以农业为主要资源,结合休闲度假的理念,以便于广大市民的认识和享受自然、征程健康和了解现代农业为目标的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
休闲农业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欧美一些农村地区开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在那里包括乡间旅游、农庄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等,当时休闲农业效益出现种种迹象,并被定义为一个新的经济操作模式和不断扩展的旅游产品。
1975年美国农业部发表了《休闲农业的概念和定义》一文,正式确立了休闲农业的定义。
21世纪初,类似的休闲农业模式在我国的南方和北方农村地区开始逐渐得到发展。
二、休闲农业的现状1、发展规模逐渐扩大近年来,我国休闲农业逐渐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将闲置农资进行资源整合,开办农家乐、农场、生态园、特色果园等休闲农业项目,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消费者。
随着休闲农业市场的逐渐扩大,休闲农业规模也得到了持续增长,成为了国家支持的新兴产业。
2、产品丰富精彩随着休闲农业的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自驾游等产品逐渐成为了人们热衷的旅游方式,人们不仅可以品尝新鲜的农产品、享受健康的生态环境,还可以体验地道的乡村文化,亲自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到了独具特色的休闲文化。
3、面临着瓶颈和挑战休闲农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瓶颈和挑战,如资源整合不充分、服务质量不够高、营销手段不够多样化等问题。
在市场的竞争中,休闲农业经营者应着重整合农业资源,提升服务质量和营销手段,以创造更多的独特体验和增值的服务。
三、未来发展趋势1、休闲农业产业链完善休闲农业产业链在未来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不仅需要农民和农业企业掌握生产能力和技术手段,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以帮助农业产品实现更多的价值转换,从而提高整个农业产业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五篇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cc5c11daef5ef7ba0d3cc4.png)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五篇)(篇一)近年来,我县利用农业资源,充分发挥农业的休闲、观光等功能,通过多种方式开发旅游资源,策划包装休闲农业旅游项目,以现代农业示范园为示范和引领,努力打造以田园风光为背景,以生态农业为内涵,以旅游观光为主题的现代休闲农业旅游产业,为我县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效益提升带来了助推力。
一、我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我县目前已建成省、市、县、镇四级示范园区14个,分别为:襄河镇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荒草圩现代农业示范区、石沛现代农业示范区、六镇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墅现代农业示范区、十字百子现代农业示范区、二郎口(曹埠)现代农业示范区6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马厂镇现代农业示范区、西王镇现代农业示范区、二郎口(峨嵋)现代农业示范区、十字镇金坝特色水产示范区4个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古河镇林农现代农业示范园、武岗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十字镇花山湖现代农业示范园3个乡镇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正在申报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2个,分别为:西王镇现代农业示范区、马厂镇现代农业示范区。
**年1月,全椒县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通过近几年不断完善,同时加强对示范点的投资、改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逐步成为我县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亮点。
二、我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主要做法及成效一是坚持政府引导。
立足我县农业生产特点、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生态环境等基础条件,结合我县“十三五”规划和旅游总体规划,明确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打造。
同时建立服务机制,成立由政府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指导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做好农村土地流转管理、项目规划等服务,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参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
二是创建推介品牌结硕果。
以传承耕读文化、展示民俗风情、保护传统民居、建设美丽家园、发展休闲农业为重点,深入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创建,打造出一批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休闲乡村(镇),培育出一批生态环境优、产业优势大、发展势头好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点。
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6634067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3.png)
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一、引言休闲农业是指农村地区依托农业资源,以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和农业文化传承为基础,提供休闲娱乐、生态体验、农产品购买和农事体验等服务的产业形态。
休闲农业的兴起不仅给农村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提供了城市居民丰富多彩的农村体验。
本文将探讨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并总结其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1.城乡发展一体化理论休闲农业的兴起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理论相辅相成。
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农村资源优势,提升农村的吸引力,促进城乡差距的缩小。
通过休闲农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2.农业文化传承理论休闲农业的发展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农业文化。
农业作为人类文明的基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通过休闲农业,人们可以近距离接触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了解农业文化的内涵,增强对农业的尊重和敬意。
三、休闲农业发展的实践1.发展特色农产品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依托于农业资源的优势。
各地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自然条件,发展具有特色的农产品。
这些特色农产品不仅可以提供给游客购买,还可以通过农事体验等方式吸引游客参与其中,增加交流互动的机会。
2.提供生态体验服务休闲农业的发展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永续利用。
各地可以开发出适合休闲的景区和农庄,提供生态体验服务,如农田观光、采摘体验、自然探索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满足游客的休闲需求,还可以增加游客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3.开展农事体验活动休闲农业的核心是农事体验,通过农事体验,游客可以了解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亲手参与种植、养殖、采摘等活动。
这种参与式的体验,可以增加游客对农业的了解和认同,同时也提升了游客对休闲农业的满意度。
四、休闲农业的影响1.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闲农业是指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将观光、休闲、旅游集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为游客提供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住宿和度假的服务,是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融合体。
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
那么,休闲农业如何能更好地吸引消费者?专家认为,经营者应该用好以下3个方面资源。
一、农业生产资源的作用
1.农作体验方式。
内容包括:(1)农作物观赏。
简单来说就是根据不同的时令,将与时令有关作物的枝、叶、花等用于观赏,比如春季观赏油菜花,夏季观赏荷花等,同时还可以将其制作为标本。
(2)园艺习作。
园艺习作主要是体验作物的选种、育苗、施肥、灌溉、修剪、除草、收获、加工处理等劳作乐趣,并学习与之相关的知识,比如茶叶采摘、加工等技术。
(3)农耕活动。
比如将花田、果园、茶场的土地按块租赁给旅游者,让旅游者亲身体验养花种树,或者用犁翻土、用靶碎土、插秧比赛等。
(4)特色农艺。
特色农艺一般指纺线织布、剪纸、手工酿酒、土菜烹饪等,同时还可以制作艺术插花、干花书签、花卉风景彩照等,以特产纪念品的形式出售给前往游玩的游客。
2.农具体验方式。
内容包括:(1)农具展示。
比如传统的织布机、风车、水磨器具等,同时可以配合图文解说,有利于游客更好地了解农业技术方面的知识。
(2)农具操作。
如牛车、水车、耕耘机等。
3.畜禽体验方式。
内容包括:(1)荤菜烹饪。
根据当地的特色菜,运用特殊烹调工艺进行加工和制作。
(2)亲近动物。
比如组织游客认识、观赏、喂养或骑乘家畜类动物等;同时加入学习挤奶、剪毛等项目,让游客有更多的直接感受。
二、农民生活资源的运用
1.日常体验方式。
体验当地农家特色的烧火做饭,比如用大土锅、大蒸笼家传的烹饪技巧,做出正统的农家味道;在农村居住,使用农家家具摆设及设备;教授游客自己制作纺线织布、衣服等纪念品;通过喝茶、打牌、聊天、下棋、解说民风民俗、历史轶事等,让游客尽情享受农村生活;提供农村传统服饰的租售业务,让游客体验劳动或者游玩时穿戴和照相。
2.农村节庆体验方式。
弘扬当地文化,开展陈列农业文化、活动庆典、民俗相关的展示,大力宣传农业文化知识;组织农庄文化游,比如丰年祭、赏花灯、舞龙舞狮、皮影戏、采摘节等民俗节庆体验,使游客通过观赏和参与特色活动,加深对农庄的认识。
三、农村生态资源运用
1.农村气象体验和农村地理体验方式。
制作气候与农事知识的展板;开展与天气有关的游憩活动,比如放风筝;根据当地天气情况,可以开展与之相对应的食疗进补活动;利用农村资源提供远足活动,比如穿越结果果园;围绕水资源,开展捕鱼捞虾、打水仗、观赏蝌蚪等活动。
2.农村生物体验和农村景观体验方式。
为游客提供捕捉、收集、烹饪的必备用品,感受从田间到饭桌的全过程;教授其不同鱼的特点和烹饪法,并且可以现场烹制、品尝和习作;开展挖野菜、洗野菜、烹饪野菜的野菜活动;建立供游客休息的场所,安装休息设施;设立观景台,供游客登高观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