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的技术状态管理
设备技术状态管理制度
设备技术状态管理制度1.要使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以保证正常运转。
主要生产设备应按照设备磨损变异的规律,进行定期的检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普查、统计、分析。
并考核设备完好率便于及时和全面掌握设备技术状况,为编制维修计划和提供领导作为决策的依据。
2.设备发生故障,操作工人不能解决时,应立即通知有关人员组织修理人员排除,并填好故障记录,对经常重复发生故障部位,设备管理和维修部门应认真分析,制订改善维修措施,尽量从根本上消除故障发生的原因。
3.重点设备要建立维修档案,掌握设备技术状态,逐步采用先进的检测和诊断技术实行状态监测维修,及早发现异常,做好预防措施,对起重设备、厂内机动运输车辆、压力容器和变配电等设备,按有关规定定期进行负荷或预防性试验,并记录在档。
4.对关键工序的设备,定期进行几何精度检查或工作精度检查,必要时,应进行动态精度检测,及时进行精度调整,做好记录,以保证产品的加工质量。
5.如在加工过程中发现由于设备精度不够,引起的加工能力不足,设备科应会同工艺科、生产科对设备的加工能力进行认可。
篇2:机务部门设备状态修实施细则铁道部机务局文件机设〔1998〕35号机务部门设备状态修实施细则(试行)各铁路局、广铁(集团) 公司:一、总则1987年国务院发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和《一铁道部铁路局系统机械动力设备管理规则》中,对设备修制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企业应当积极采用先进的设备管理方法和维修技术,采用以设备状态检测为基础的设备维修方法,不断提高备管理和维修技术现代化水平。
"国家经贸委在《"九五"全国设备管理工作纲要》中进一步提出:"继续推进设备管理现代化,广泛采用先进的设备管理方法和维修技术。
建立价值形态与实物形态相结合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在采用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等技术的基础上,使设备维修方式逐步转向以状态维修为主的维修方式。
技术状态管理制度
技术状态管理制度一、概述技术状态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规范和管理技术状态而建立的一套制度和流程。
技术状态是指产品或设备所处的技术发展水平和运行状态。
有效的技术状态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技术状态管理制度的目标1. 确保产品技术状态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2. 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产品故障率;3. 管理产品的技术变更,有效控制风险;4. 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三、技术状态管理的主要内容1. 技术状态评估通过对产品技术状态的评估,确定产品的关键技术指标和性能参数,保证产品的技术状态符合设计要求和市场需求。
2. 技术状态监控建立技术状态监控体系,定期对产品的技术状态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确保产品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3. 技术状态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产品的技术状态,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4. 技术状态记录建立技术状态档案,记录产品的技术指标、检测数据、技术变更等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四、技术状态管理流程1. 技术状态确定阶段:制定技术状态管理制度,明确技术状态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2. 技术状态评估阶段:对产品进行技术状态评估,确定关键技术指标和性能参数。
3. 技术状态监控阶段:建立技术状态监控体系,定期监测产品的技术状态。
4. 技术状态调整阶段:根据监测结果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的技术状态。
5. 技术状态记录阶段:建立技术状态档案,记录产品的技术信息和管理数据。
五、技术状态管理的重要性1. 提高产品质量:通过技术状态管理,可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产品故障率,提高产品质量。
2. 降低生产成本:合理管理技术状态可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风险。
3. 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技术状态管理,企业可以不断优化产品技术,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增强市场占有率。
设备技术状态管理制度
设备技术状态管理制度………………………………………………………………………………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设备技术状态确定的技术要求,检查与判定,日点检与定期检查和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设备技术状态管理。
2 技术要求设备的技术状态,在生产过程中影响产量和质量,对企业生产所起的作用和企业经济效益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因此设备技术状态从设备能力和设备精度性能两方面来确定。
3.1 设备的能力3.1.1 设备的可靠性。
机器设备或零部件等,在规定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能无故障地执行其规定功能的能力。
在实践中的设备的故障停机率作为可靠性的评价尺度。
3.1.2 机械能力指数。
指机器设备适应公差要求,能够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的高低,实践中采取固定操作人员,按同样的操作程序,加工方法,加工同一种材料的零件,经同一检验人员抽检一定数量样品(采用连续抽样方法)进行测量。
用“Cm”来表示机械能力指数值。
3.2 设备的精度性能3.2.1 机床精度。
机床各项技术参数的精确程度,机床精度的高低,通过实测判定。
3.2.2 设备的性能。
指设备能够发挥原设计的生产效能,主要通过组成机床的传动、操作、电气控制、润滑、安全防护系统及零部件、附件的完整性等情况表现出来。
3.3 设备技术状态“完好”标准。
设备的技术状态是通过精度、性能两部分情况反映出来的,本公司主要采用DB/3700—J01001—88《山东省机械工业企业设备管理工作标准》中的附录B《主要生产设备完好标准》来确定设备的“完好”技术状态。
4 检查与判定4.1 每年对公司主要生产设备进行技术状态普查一次,查清在用设备的技术状况,判定各车间部门及公司设备的完好率。
普查的依据资料要及时归档,为设备管理维修工作制订计划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4.2 按《山东省机械工业设备管理工作标准》附录B《主要生产设备完好标准》和本公司实施细则,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评价,其判别依据为:4.2.1 完好标准中的主要项目,有一项不合格,该设备即为不完好设备。
『原创』设备管理技术状态的九个要点
设备管理技术状态的九个要点设备技术状态管理是TPM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技术状态的好坏将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能否正常进行。
因此,设备技术状态管理的意义和目的在于控制设备技术状态,根据对其检测、诊断的结果,采取预防措施,尽早排除设备存在的隐患和故障征兆,控制和降低设备故障率,使设备始终保持在良好状态,从而降低维修费用,提高设备有效利用率,保证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设备技术状态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规程标准,正确合理地使用设备,加强设备的维护、检查工作,了解和掌握设备故障征兆与劣化情况,并采取消除和控制措施,积累设备检查修理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为制定合理的修理方案或更新策略提供依据。
其具体内容如下。
1、建立设备技术状态管理的原始依据也就是建立场站设备台帐,对设备的铭牌及其基本信息进行录入,给以后的TPM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所有设备台帐现目前已经建立,这在日常维修保养过程中已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是发现了一些录入不准确的地方,这就要求专业人员仔细核实。
最后达到查某个设备不用再和场站人员去现场核实,直接看台帐就能放心的解决问题。
2、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操作水平目前各个单位人员抽调不同单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要想使用好设备,必须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让其能合理的操作使用设备。
以老带新,传授经验。
使新员工迅速成长为合格上岗人员。
例如,阀门打不开,是多人齐上还是加力杆强迫其打开,这些都是错误的,要找寻打不开的原因?如果此阀门长久不用,看加清洗液浸泡一段时间或润滑脂再操作一次?如果是冬季打不开,怀疑是残液结成冰,要对阀门进行加热,使结冰的液体融化。
再投用RMG撬的过程中,要缓慢,如不注意,切断阀会立刻切断并且会使加热器迅速超温加热跳电,这样也会使温度表超量程而损坏。
这些都是在平时操作过程中慢慢积累的经验。
3、制定设备技术状态管理的工作标准编制设备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规程、检修规程及状态检查与监测规程等,使得不管是操作还是保养检修都有所依照。
什么是技术状态管理制度范文
什么是技术状态管理制度范文什么是技术状态管理制度技术状态管理制度是指在一个组织或企业中制定和实施的管理规定,用于规范和监控技术设备和工艺的状态。
技术状态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技术设备和工艺处于良好的状态,以保证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技术状态管理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艺的监控和改进、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负责等。
通过建立和实施技术状态管理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设备和工艺的潜力,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技术状态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技术设备和工艺是企业生产的核心要素,其状态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技术状态管理制度对于保证技术设备和工艺的正常运行和改进非常重要。
具体来说,技术状态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通过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减少设备的损坏和故障,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技术状态管理制度可以确保设备得到及时的维修和更换,减少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的停工和生产延误。
2.降低生产成本:技术状态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设备和工艺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
通过改进和优化设备和工艺,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提高产品质量:技术状态管理制度可以确保设备和工艺的正常运行,减少因设备和工艺问题而导致的产品质量不稳定性。
通过规范和监控技术设备和工艺的状态,可以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
4.提高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技术状态管理制度包括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负责。
通过培训技术人员,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更好地操作和维护设备,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技术人员负责技术设备和工艺的监控和改进,保证其正常运行和不断提高。
技术状态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技术状态管理制度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设备维护和保养、工艺监控和改进、技术培训和负责等。
1.设备维护和保养:技术状态管理制度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调整和检修等。
关于军用装备大修实施技术状态管理的探讨
关于军用装备大修实施技术状态管理的探讨1. 引言1.1 军用装备大修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军用装备大修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在军事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军用装备是保障国家安全和国防力量的重要支撑,其性能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战备状态和军事实力。
对军用装备进行大修技术管理是确保其长期高效运行的基础,保障国家安全的需要。
军用装备大多数来自于外国,且技术水平较高,因此需要专业的技术管理团队进行管理和维护,以保证其技术性能在大修后得到恢复。
军用装备大修技术管理还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大修成本,延长装备使用寿命,提高装备运行效率,提升军事战斗力。
军用装备大修技术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加强技术管理,提高大修效率,才能确保国家安全和国防力量的整体实力。
1.2 军用装备大修实施技术状态管理的背景随着军用装备的更新换代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军用装备的技术状态,确保其性能和可靠性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军用装备大修实施技术状态管理的背景,正是基于对军用装备大修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以及对军用装备维护领域存在的种种挑战和问题的深入研究。
在这一背景下,各国纷纷加强对军用装备大修实施技术状态管理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以提高军用装备的维护水平和技术管理能力。
本文将通过对军用装备大修实施技术状态管理的相关问题、方法探讨、挑战与对策、发展趋势以及案例分析的全面论述,探讨军用装备大修实施技术状态管理在当前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并提出建议,为军用装备维护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军用装备大修技术管理的相关问题军用装备大修技术管理是军事装备维护保障的重要环节,而在其实施中常常存在一些相关问题。
军用装备大修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尚不完善,导致不同单位、不同维修人员在进行大修时存在标准执行不一致的情况,影响了大修的质量和效果。
由于军用装备大修涉及的技术领域广泛,需要维修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但我国目前技术人才短缺,导致大修队伍中存在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
设备技术状况管理制度
设备技术状况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技术状况,保障设备正常运行,规范设备使用和维护,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设备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办公设备、通讯设备等。
三、管理目标1. 提高设备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设备正常运行;2. 增加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3. 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
四、管理主体设备管理部门是本公司的设备管理主体,负责设备的选购、安装、使用、维护等工作。
五、管理流程1. 设备选购:设备管理部门根据公司需求和预算编制设备采购计划,并根据相关规定办理采购手续;2. 设备安装: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并确保设备安装合理、安全;3. 设备使用:设备管理部门制定设备使用规范,明确设备使用流程和注意事项,确保设备正常运行;4. 设备维护:设备管理部门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确保设备稳定运行;5. 设备报废:设备管理部门定期对设备进行评估,及时更新报废设备,确保设备更新换代。
六、管理措施1. 设备档案管理:设备管理部门建立完善设备档案,包括设备基本信息、维修记录、保养记录等;2. 设备保养管理:设备管理部门制定设备保养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维护,延长设备寿命,减少故障率;3. 设备培训管理:设备管理部门进行设备培训,提高员工对设备的操作技能和维护能力;4. 设备维修管理:设备管理部门及时响应设备故障报修需求,安排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工作,保证设备及时恢复正常运行;5. 设备更新管理:设备管理部门根据设备更新计划,定期评估设备性能,更新旧设备,确保设备性能跟进。
七、考核评价设备管理部门每年对设备的技术状况进行评估,制定改进措施,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八、附则1. 本制度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解释;2.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技术状态文件管理要求
技术状态文件管理要求技术状态文件管理是指对于公司或组织内部技术设备状态进行管理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设备的状态进行记录、更新和跟踪,可以更好地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提前进行维护和修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从而提高公司或组织的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
首先,技术状态文件管理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技术状态文件体系。
该体系包括设备的基本信息、使用情况、维修记录、更新升级情况等内容。
基本信息包括设备的名称、型号、购买日期、使用时间、责任人等。
使用情况包括设备的使用频率,工作负荷,使用环境等。
维修记录包括设备的维修时间、维修内容、维修人员等信息。
更新升级情况包括设备的软件和硬件的更新升级情况,以及更新升级的目的和效果等。
其次,技术状态文件管理需要建立一个定期更新的机制。
技术设备的状态是不断变化的,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设备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或损坏。
因此,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新技术状态文件,及时记录设备的最新状态。
一般可以按季度或年度来进行更新,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更新的频率。
另外,技术状态文件管理需要建立一个责任人制度。
设备的状态文件管理需要有专人负责,该责任人负责整理、更新和维护技术状态文件。
同时,责任人还需要跟踪设备的维修情况和更新升级情况,及时记录并向上级报告。
该责任人还需要与设备使用部门进行密切合作,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技术状态文件管理。
此外,技术状态文件管理还需要与设备维护部门和采购部门进行密切配合。
设备的维护部门是负责设备的维修和保养的,他们需要及时向责任人报告设备的故障和损坏情况,以便进行记录和维修。
采购部门是负责设备的采购和更新的,他们需要向责任人提供设备的基本信息和购买时间,以便进行记录和更新。
最后,技术状态文件管理需要使用专业的技术状态文件管理软件。
该软件可以帮助快速整理和更新技术状态文件,同时还可以生成各种报表和图表,帮助企业或组织更好地了解设备的状态。
此外,该软件还可以实现与设备的联网管理,可以远程监控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故障和损坏,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服务质量。
技术状态管理
技术状态管理技术状态管理对于企业的运营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而有效的技术状态管理,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技术水平,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
本文将从技术状态管理的定义、重要性、实施步骤和应用案例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探讨其意义与前景。
一、技术状态管理的定义技术状态管理是指通过对技术设备、技术人员和技术工艺等方面的全面管理,以实现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一种管理模式。
它包括技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技术人员的培养与管理、技术设备的维护与更新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旨在确保企业在技术上保持先进、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技术状态管理的重要性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技术状态管理,企业能够及时掌握技术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性能指标,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维护和改进,从而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
2. 保证产品质量:技术状态管理可通过对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的全面管理,确保产品的稳定质量和一致性,减少产品缺陷和质量问题,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提升创新能力:技术状态管理有助于企业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技术人员不断学习和研究新技术、新工艺,促进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突破,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4. 降低成本费用:通过技术状态管理,企业能够合理规划技术设备的更新和维护计划,有效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和维修成本,同时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三、技术状态管理的实施步骤1. 设立技术管理部门:企业应设立专门的技术管理部门或组织,并通过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技术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制定技术状态管理的策略和计划。
2. 建立技术档案:企业需建立完善的技术档案管理系统,记录和归档技术设备的参数、维护记录、使用情况等信息,实现对技术状态的全面追踪和监控。
3. 培养技术人员:企业应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提升,使其不断掌握最新的技术知识和工作方法,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技术状态管理制度
技术状态管理制度概述技术状态管理制度是指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建立起来的一种规范化管理体系,旨在有效管理企业内的技术设备和工具的状态,保障其正常运行和维护,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制度要求建立技术档案为了保障设备和工具正常运行,企业需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包括设备的型号、使用方法、安全注意事项、保养维护记录等。
这些档案需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确保其有效性和准确性。
设备检测与维护针对企业内的设备和工具,要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检测内容包括设备的功能性能、外观状况、零部件磨损程度、安全保护装置等。
检测结果需要做到详细记录,并及时进行相应的维修或更换。
标记管理在设备和工具的使用过程中,企业需要对其进行标记管理,确保设备和工具的唯一性和追溯性,以避免出现设备重复使用或遗失等情况。
同时,标记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设备管理和进出库管理,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
批次管理对于生产流程中使用的设备和工具,企业需要进行批次管理,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批次管理需要包括设备和工具的生产批次号码、生产时间、验收记录等,并进行相应的库存管理,便于业务经理进行物料的调配和计划安排。
制度执行实施技术状态管理制度需要企业进行全员培训,确保相关人员熟知制度的要求和规定,并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执行。
同时,制度的执行需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监督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保证制度的落实和推广。
制度效益技术状态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带来以下效益:1.稳定设备和工具的运行状态,降低设备故障率和维修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可靠性;2.管理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情况,对成本进行控制,提升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3.管理设备生产的批次号码,在产品质量问题时可以进行调查和处理,保证产品安全可靠。
结尾技术状态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企业高度重视和深入推进,只有建立有效的制度和落实到位,才能达到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同时,制度的落实也需要与现有流程和员工行为相协调,避免制度的僵化和不实用。
(完整)设备管理体系概述
设备管理体系(概要)设备管理对是设备的购、管、用、养、修等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以保持设备的生产能力,满足生产需要和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要求。
设备管理可分为两大部分:前期管理和后期管理。
前期管理一、评估技术评估(对文献、型号、技术参数、配套性、供应商资质、售服、货期进行研究);(或自主开发的技术能力、货期进行预估)经济评估(评估投资效益、价格、投资回报期)配套分析(场地、配套设施——水、电、气等)二、选型(确定品名、规格型号、技术要求、选样)三、购置(确定供应商、签的购买合同、价格、货期、付款方式等)四、安装(安装日程计划、跟进、实施)五、调试(试运行记录、验收)后期管理一、组织建设1、组织职能:以确定的安全要求(国家法规、公司规则、设备设施特点)和合理的成本保障生产工具处于良好状态——对设备设施进行系统的研究和管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达到效率最高,性能最好,成本最低,故障最少,安全可靠.2、组织目标: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设备设施的生产能力。
3、工作内容:1.运用已有资源进行纠错性和预防性维修工作(局部或全局保养、预防性检查、修理、设备改进等)2.确定工作方法、技术手段和人力资源3.参与新设备选购和安装投产工作4.制定合理的操作指南,指导操作人员正确使用设备设施5.将设备保持高度安全状态,杜绝人身及公司财产的损伤4、工作守则:略5、组织架构:略6、岗位职责:略7、设备管理程序:略二、文档管理1、公司一、二、三、四级及部门三、四级文件管理2、设备台帐——清晰反映设备设施的名称、品名、生产编号、资产号、设备管理号、型号规格、生产日期、生产厂商、购入日期、采购金额、使用部门、体积、功率等3、技术资料-—使用说明、维修手册、总图、原理图、功能图、安装手册、配件手册等4、记录资料——使用记录、润滑记录、能耗记录、保养记录、检修记录、整改记录、培训记录、会议记录等三、使用管理操作指南编制与执行督导1、操作指南编制-—重点规范操作资格认定程序、基本操作程序(使用前点检及确认、开机程序、安全事项等)。
技术状态管理的基本概念
技术状态管理的基本概念迟家提一、什么是技术状态1、技术状态(GJB3206A3.2)—是指在技术文件中规定的并在产品中达到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2、功能特性(GJB3206A3.1)—产品的性能指标、设计约束条件和使用保障要求。
其中包括适用的范围、速度、精度、流量、压力、杀伤力等性能指标及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和安全性、电磁兼容性等要求。
产品的性能指标、设计约束条件、使用保障特性等。
3、物理特性(GJB3206A3.2)—产品的形体特性。
包括结构、组成、尺寸、粗糙度、形状、公差、配合、表面光洁度、质量等,又称实体特性。
二、什么是技术状态管理1、技术状态管理定义技术状态管理(GJB3206A3.4)—是指在产品寿命期内,为确立和维护产品的功能特性、物理特性与产品需求、技术状态文件规定保持一致的管理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纪实和技术状态审核。
也可以说是指应用技术和行政管理手段对产品技术状态项目进行的标识、控制、纪实和审核的技术的和管理的活动。
也是指—指挥和控制技术状态的协调的活动。
按照技术状态管理的定义理解,实施技术状态管理应把握以下几个问题:1)应在产品寿命周期内实施技术状态管理。
应随产品寿命周期个阶段的特点和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技术状态管理。
2)应明确技术状态管理责任的主体及其职责。
在实施技术状态管理时,应成立有相关技术领域和管理领域代表机构组成的技术状态控制委员会,按赋予的权限对技术状态及其管理进行审查和决策。
3)应编制技术状态管理计划。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应规定参与者的职责、技术状态管理内容。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应根据产品寿命期各阶段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必要地修订。
承制方的技术状态管理计划应提交给订购方认可,技术状态管理计划的内容见第五节。
4)应监督技术状态管理实施。
技术状态管理实施监督应与质量管理体系监督协调一致,可以一并进行,他涉及到产品实现的全过程。
5)应针对产品寿命周期数据,明确管理内容,确保数据的可用和可追溯性。
设备的技术状态管理
6.1 设备的技术状态管理概述 6.2 设备的可靠性 6.3 故障分析与故障管理 6.4 设备的点检
• 设备技术状态管理是指通过检查监测等手段收集、分析和 处理设备技术状态变化的信息,及早发现或预测设备的功 能失效和故障,适时地采取维修或更换对策,以保证设备 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
5.26.20215.26.202108:3008:3008:30:5708:30:57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 年7月下 午8时1 0分21. 7.220:1 0July 2, 2021
•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 年7月2 日星期 五8时10 分24秒 20:10:2 42 July 2021
图6-3 串联模型 —元件1、2的可靠度
6.2 设备的可靠性
(2)并联模型 若设备或系统由若干零部件或子系统构成,只要有一个零部 件或子系统在发挥其功能,设备或整个系统就能维持其功能,或者说即使 某一个零部件或子系统发生故障,设备或整个系统仍能维持正常功能而不 失效,这种结构形式称为并联模型,如图6-4所示。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下 午8时10 分24秒 下午8 时10分2 0:10:24 21.7.2
设备技术状态管理制度[1]
设备技术状态管理制度目录•一、总则•二、管理标准– 1. 设备技术状态的定义– 2. 设备技术状态的分类– 3. 设备技术状态的标准化管理•三、考核标准– 1. 设备技术状态的考核要求– 2. 设备技术状态的考核指标– 3. 设备技术状态的考核方法•四、附则一、总则为了规范企业设备的技术状态管理,提高设备的牢靠性和安全性,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订立本《设备技术状态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全部企业固定资产范围内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办公设备、工具设备等。
二、管理标准1. 设备技术状态的定义设备技术状态是指设备所处的工作状态、维护和修理保养状态和安全情形等综合情况。
2. 设备技术状态的分类依据设备技术状态的综合情况,将设备分为以下四类:1.优良状态:设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符合技术要求,正常维护保养,没有安全隐患。
2.良好状态:设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符合技术要求,常常维护保养,无明显安全隐患。
3.一般状态:设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不完全符合技术要求,定期维护保养,存在肯定的安全隐患。
4.差状态:设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不符合技术要求,维护保养不到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3. 设备技术状态的标准化管理1.设备技术状态的评估:对设备的技术状态进行定期评估,使用评估表对设备进行分级评定,并记录评估结果。
2.设备技术状态的监测:建立设备技术状态监测制度,每季度对设备开展技术状态的监测,发觉问题适时处理。
3.设备技术状态的维护:订立设备维护保养计划,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保养工作的有序进行。
4.设备技术状态的改进:针对设备技术状态评估的结果,订立改进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技术状态的改进。
三、考核标准1. 设备技术状态的考核要求1.设备技术状态评估结果合格率达到90%以上。
2.设备技术状态监测结果合格率达到95%以上。
3.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执行率达到98%以上。
4.设备技术状态改进计划完成率达到90%以上。
设备管理的任务及基本内容
设备管理的任务及基本内容1.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在1987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设备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了设备管理的4项主要任务。
(1)保持设备完好设备完好一般包括:设备零部件、附件齐全,运行正常;设备性能良好,加工精度、动力输出符合标准;原材料、燃料、能源、润滑油消耗正常3个方面的内容。
(2)改善和提高技术装备素质技术装备素质是指设备的工艺适用性、质量稳定性、运行可靠性、技术先进性、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等方面。
因此,企业需不断对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和技术换代,以不断满足企业生产发展的需求。
(3)充分发挥设备效能设备效能是指设备的生产效率和功能。
它不仅包括单位时间内设备生产能力的大小,也包含适应多品种生产的能力。
(4)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设备投资效益是指设备一生的产出与其投入之比。
取得良好的设备投资效益,也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方针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体现,也是设备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提高设备投资效益的根本途径在于推行设备的综合管理。
首先要有正确的投资决策,采用优化的设备购置方案。
其次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一方面加强技术管理,保证设备在使用阶段充分发挥效能,创造最佳的产出;另一方面加强经济管理,实现最经济的寿命周期费用。
2.设备管理的基本内容企业设备管理组织应在以下方面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能。
(1)设备的目标管理作为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设备管理工作应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来制订本部门的工作目标。
企业需要提高生产能力时,设备管理部门就应该通过技术改造、更新、增加设备或强化维修、加班加点等方式满足生产能力提高的需要。
(2)设备资产的经营管理设备资产的经营管理包括:对企业所有在册设备进行编号、登记、设卡、建账,做到新增有交接,调用有手续,借出、借(租)入有合同,盈亏有原因,报废有鉴定;对闲置设备通过市场及时进行调剂,一时难以调剂的要封存、保养,减少对资金的占用;做好有关设备资产的各种统计报表;对设备资产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清查核对,保证有账、有卡、有物,账面与实际相符。
设备技术状态管理教材
设备技术状态管理教材1. 引言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设备技术状态管理是确保设备运行稳定、延长设备寿命和提高设备可靠性的关键。
设备技术状态管理涵盖了设备的检测、监测、诊断和维护等方面,通过实时监测设备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异常,采取相应的预防和修复措施,从而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本教材将针对设备技术状态管理的相关概念、方法和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2. 设备技术状态管理概述设备技术状态管理是指通过对设备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测和分析,识别设备的故障模式,提前预测设备的故障发生,并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以实现设备性能的提高和寿命的延长。
设备技术状态管理包括以下方面:2.1 设备状态监测设备状态监测是指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将设备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以了解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性能表现。
常见的设备状态监测参数包括振动、温度、压力、电流等。
2.2 设备状态识别设备状态识别是指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识别设备的故障模式和异常状态,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
常见的状态识别方法包括统计学方法、模式识别方法和人工智能方法等。
2.3 设备状态预测设备状态预测是指通过对设备历史数据的分析和建模,预测设备未来的状态和寿命,以便提前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
常见的状态预测方法包括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和神经网络等。
2.4 设备状态维护设备状态维护是指根据设备的技术状态,采取不同的维护策略,包括定期维护、预防性维护和故障修复等,以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设备技术状态管理方法设备技术状态管理涵盖了多种方法和工具,以下是常见的设备技术状态管理方法的简要介绍:3.1 振动监测与分析振动监测是常用的设备状态监测手段之一。
通过对设备振动信号的实时采集和分析,可以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如轴承故障、磨损等。
振动分析方法包括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时频域分析等。
3.2 温度监测与诊断温度是设备工作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设备各部件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和诊断,可以判断设备是否过热、过载等。
设备技术状态完好标准
设备技术状态的完好标准参照技术, 状态, 设备一、设备的技术状态设备技术状态是指设备所具有的工作能力,包括性能、精度、效率、运动参数、安全、环境保护、能源消耗等所处的状态及其变化情况。
企业的设备是为满足某种生产对象的工艺要求或为完成工程项目的预定功能而配备的,其技术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的质量、数量、成本和交货期等经济指标能否顺利完成。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生产性质、加工对象、工作条件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设备原设计制造时所确定的功能和技术状态将不断发生变化而有所降低或劣化。
为延缓劣化过程,预防和减少故障发生,除操作工人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正确合理使用设备外,必须定期进行设备状态检查,加强对设备使用维护的管理。
二、设备的完好标准和确定原则保持设备完好,是企业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
按操作和使用规程正确合理地使用设备,是保持设备完好的基本条件。
因此,应制定设备的完好标准,为衡量设备技术状态是否良好规定一个合适尺度。
设备的完好标准是分类制定的,以金属切削设备为例,其完好标准包括:(1) 精度、性能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2) 各传动系统运转正常,变速齐全;(3) 各操纵系统动作灵敏可靠;(4) 润滑系统装置齐全,管道完整,油路畅通,油标醒目;(5) 电气系统装置齐全,管线完整,性能灵敏,运行可靠;(6) 滑动部位运行正常,无严重拉、研、碰伤;(7) 机床内外清洁;(8) 基本无漏油、漏水、漏气现象;(9) 零部件完整;(10)安全防护装置齐全。
以上标准中(1)~(6)项为主要项目,其中有一项不合格即为不完好设备。
对于非金属切削设备(如:锻压设备、起重设备、工业炉窑、动力管道、工业泵等)也都有其相应的完好标准。
不论哪类设备的完好标准,在制定时都应遵循以下原则:(1) 设备性能良好,机械设备能稳定地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动力设备的功能达到原设计或规定标准,运转无超温超压等现象;(2) 设备运转正常,零部件齐全,安全防护装置良好,磨损、腐蚀程度不超过规定的标准,控制系统、计量仪器、仪表和润滑系统工作正常;(3) 原材料、燃料、润滑油、动能等消耗正常,无漏油、漏水、漏气(汽)、漏电现象,外表清洁整齐。
设备技术状态管理的意义
设备技术状态管理的意义所谓设备的状态是指在用设备所具有的性能、精度、生产效率、安全、环境保护和能源消耗等的技术状态。
企业设备是为满足某种生产对象的工艺要求或为完成工程项目的预计功能而配备的。
设备的技术性能及其状态如何,体现着它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价值和对生产的保证程度。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生产性质、加工对象、工作条件及环境条件等因素对设备的作用,致使设备在设计制造时所确定的工作性能或技术状态将不断降低或劣化。
一般地说,设备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处于三种技术状态:一是完好的技术状态,即设备性能处于正常可用的状态;二是故障状态,即设备的主要性能已丧失的状态;第三种状态是处于上述两者之间,即设备已出现异常、缺陷,但尚未发生故障,这种状态有时称为故障前状态。
为了延缓设备劣化过程的发展,预防和减少故障的发生,使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除需具有熟练技术的工人正确操作合理使用设备外,还要对设备进行清扫、维护、润滑、检查、调整、更换零部件、状态检测和诊断等基础工作,同时还应制定操作规程与管理制度并贯彻执行,做好检查、维修记录,积累各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索故障的发生规律,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故障的发生,保持设备的状态良好。
设备技术状态管理就是指通过对在用设备(包括封存设备)的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包括性能和精度检查)、润滑、维护、调整、日常维修、状态监测和诊断等活动所取得的技术状态信息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及时判断设备的精度、性能、效率等的变化,尽早发现或预测设备的功能失效和故障,适时采取维修或更换对策,以保证设备处于良好技术状态所进行的监督、控制等工作。
设备技术状态管理是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备技术状态的好坏将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能否正常进行。
因此,设备技术状态管理的意义和目的在于控制设备技术状态,根据对其检测、诊断的结果,采取预防措施,尽早排除设备存在的隐患和故障征兆,控制和降低设备故障率,使设备经常保持在良好状态,从而降低维修费用,减少停机时间,提高设备有效利用率,保证产品生产的高质量和高效率,保证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 设备的技术状态管理概述
(1)立标 建立各种状态管理的原始依据,主要包括性能指标、检 查标准、管理标准和评价标准。 (2)保持 按照设备的性能指标,开展积极的维护保养工作,以保
持其原有性能,延缓劣化过程。 (3)监控 采取各种手段,及时获得设备技术状态变化的信息,并 通过与原始指标对比分析,掌握和研究设备的异常和故障。 (4)评价 对获得的技术状态信息进行分析处理,针对不同的要求, 对其异常状态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价,为维护或改进其技术状态 的各种对策措施提供依据。 (5)对策 为改善设备的异常状态和补偿磨损而采取相应措施。
t,/h
6.2 设备的可靠性
4)故障率为工作到某一时间的系统、设备、零部件等,尚未发生 故障的可靠度R(t),在下一个单位时间内可能发生故障的条件概率, 即
图6-1
设备的典型故障曲线
6.2 设备的可靠性
2.有效度A可修复系统 设备或零部件两次相邻故障间的工作时间的平均值称为平均故障 间隔期,记为MTRF。设备发生故障后,进行维修所需要的平均时
可靠度及可靠度函数
• 可靠度及可靠度函数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
的概率称为可靠度。依定义可知,可靠度函数R(t)为:
R (t ) N 0 r (t ) N0
式中 N0 — t = 0时,在规定条件下进行工作的产品数; r(t) — 在0到t时刻的工作时间内,产品的累计故障数。
6.1 设备的技术状态管理概述
2.设备完好率 企业生产设备的技术状态完好程度以“设备完好率”指标进行考 核,企业应经常进行设备完好率的专项检查。设备完好率φ的计算 公式如下:
设备完好率=主要设备完好台数/主要设备台数×100%。
6.1 设备的技术状态管理概述
6.1.2 技术状态管理 设备的技术状态反映了设备在生产活动中的存在价值和对生 产的保证程度,是设备的精度和性能的集合。在设备的使用阶段, 由于工作负荷、工作条件和环境的作用,其原始技术状态会发生 变化,工作能力不断耗损。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的 技术状态总是要变坏的,通常我们称之为设备的劣化。为制止劣 化的发展,人们的行动形成了一个对抗过程(反劣化过程),即 维护、修理、改造的过程。
根源性分析
逐 层 深 入
根源
13:57
5WHY实例
1 机器超负荷或保险断了
2
为什么会超负荷? 轴承润滑不够 为什么轴承润滑不够 润滑油机工作不充分 为什么它工作不充分? 润滑油机的轴磨坏了 在咔哒咔哒响
为什么机器停止了运转?
如果不 问五次为什 么,保险或 轴承可能被 换。
3
4
为什么轴磨坏了 5 没有过滤器,碎金属进来了
6.1 设备的技术状态管理概述
6.1.3 技术状态的监测 状态监测是指对运转中的设备整体或局部的技术状态进行的定期 检测。状态检测的目的是及时掌握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以便对 设备技术状态的劣化采取恢复措施。 1.状态监测的分类 状态监测从做法上分两类,即主官监测和客观监测。主观状态监 测由操作者、维修人员凭感官和经验对设备技术状态进行检验和 判断,其可靠性取决于人的技能和经验。客观状态监测则是利用 各种工具、监测仪器和监测系统对设备进行检测,以获得技术状 态的有关参数、图像等准确信息,其可靠性取决于仪器的可靠性、 仪器的操作和数据处理正确与否。 2.状态检测的应用
间,称为平均修复时间,记为MTTR。则有效度,或称有效利用率 A为
图6-2
设备费、维修费与可靠度
6.2 设备的可靠性
6.2.3 可靠性模型 当设备或系统是由多个零部件或子系统组成时,根据零部件或子 系统的连接方式不同,设备或系统的可靠性模型有以下几种。
(1)串联模型 设备或系统中零部件的失效互相独立,如果某一零 部件发生故障,就会引起整个系统失效。
第6章 设备的技术状态管理
6.1 设备的技术状态管理概述
6.2 设备的可靠性 6.3 故障分析与故障管理 6.4 设备的点检
• 设备技术状态管理是指通过检查监测等手段收集、分析和 处理设备技术状态变化的信息,及早发现或预测设备的功 能失效和故障,适时地采取维修或更换对策,以保证设备 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 第一种是完好的技术状态,即设备性能处于正常可用的状 态; • 第二种是故障状态,即设备的主要性能已丧失的状态;
图6-3 串联模型 、—元件1、2的可靠度
6.2 设备的可靠性
(2)并联模型 若设备或系统由若干零部件或子系统构成,只要有一个零部 件或子系统在发挥其功能,设备或整个系统就能维持其功能,或者说即使
某一个零部件或子系统发生故障,设备或整个系统仍能维持正常功能而不
失效,这种结构形式称为并联模型,如图6-4所示。
6.3 故障分析与故障管理
(5)运转和维修的因素 包括运转工况参数的异常和维修制度的不 完善。 6.3.3 故障管理
设备故障管理是设备状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修管理 的基础。开展故障管理的目的在于早期发现故障征兆,及时进行 预防维修。 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调动全员参加故障管理工作。 2)从基础工作抓起,紧密结合生产要求和设备现状,确定设备故 障管理的重点。 3)做好设备的故障记录,填好原始凭证,以保证信息及时、准确。 4)进行故障的统计、整理和分析。
6.4 设备的点检
(3)专项点检 一般由专职维修人员(含工程技术人员)针对某些特 定的项目,如设备的精度、某项或某些功能参数等进行定期或不 定期检查测定,目的是为了了解设备的技术性能、专业性能,通
2.故障概率密度
故障概率密度是累积故障概率对时间的导数,记作 f(t)。它表示产品寿命落在包含的单位时间内的概率, 即产品在单位时间内失效的概率。可表示为:
dF (t ) d [1 R(t )] dR (t ) f (t ) dt dt dt
失效密度函数f(t)
O
2017/11/20
图6-4 并联模型 、—元件1、2的可靠度
6.2 设备的可靠性
(3)串并联模型 把串联模型与并联模型结合起来布置(连接)形成 串联、并联模型,称为串并联模型,如图6-5所示。
图6-5 串并联模型 、、—元件1、2、3的可靠度
6.2 设备的可靠性
(4)备用冗余模型 在设备或系统构成中,把同功能部件 或子系统重复配置以备用,当其中一个部件发生故障时, 用备用的替代以继续维持功能,这就是备用冗余。
(1)设计因素 应力过高;应力集中;材料、配合、润滑方式选用 不当;对使用条件、环境影响考虑不周等。 (2)装配调试因素 表现为啮合传动件如齿轮、蜗杆、螺旋等啮合 间隙不合适;连接零件的必要防松措施不可靠;铆、焊结构的必 要探伤检验不良;润滑与密封装置不良等。 (3)制造(工艺)因素 如毛坯加工缺陷(铸、锻、焊、热处理、压力 加工等缺陷);切削加工缺陷等。 (4)材料因素 设计选材不当;毛坯加工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材料缺 陷等。
6.3 故障分析与故障管理
5)采用监测仪器和诊断技术,对重点设备的重点部位进行有计划 的监督,以发现故障发生前的征兆和信息。 6)针对故障发生的原因、类型,不同设备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对策,
建立适合本厂的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7)建立故障查找逻辑程序。
6.4 设备的点检
6.4.1 设备点检的分类 按照点检的周期和业务范围,点检分为日常点检、定期点检 和专项点检。
要素:对象、规定条件、预定的时间和良好的性能。 6.2.2 可靠性的数量指标 1.可靠度、不可靠度、故障密度函数及故障率 1)可靠度是系统、设备、部件或零件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 内,能正常工作的概率,用R(t)表示。 2)不可靠度又称失效概率,是系统或零件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 的时间内,不能完成预定工作的概率,用F(t)表示。 3)将F(t)对时间微分得
图6-6
备用冗余模型
6.3 故障分析与故障管理
6.3.1 故障的分类 故障可以从各种角度、不同观点进行分类。 (1)按故障的性质分类 可分为间断性故障;永久性故障。
(2)按故障与时间的关系和有无发展过程分类 可分为突发性故障; 渐发性故障。 (3)按故障程度分类 可分为破坏性故障;渐衰失效性故障。 (4)按故障原因分类 可分为磨损性故障;错用性故障;固有薄弱 性故障。 (5)按故障危险性分类 可分为危险性故障;安全性故障。 (6)按故障的发生、发展规律分类 可分为随机故障;有规则故障。 6.3.2 故障分析
6.3 故障分析与故障管理
故障分析是故障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为了探索故障发 生的原因与机理,判断故障发生的概率与后果,预防与消除故障, 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1.故障分析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6.3 故障分析与故障管理
故障分析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如图6⁃7所示。在故障分析的初期,要 对故障实物(现场)和故障发生时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鉴 定,还要尽可能详细地从使用者和制造厂收集有关故障的历史资
13:57
如果不 装上过滤器 问题将再次 出现。
逆推分析法
13:57
13:57
因果图分析法
13:57
6.3 故障分析与故障管理
图6-7
故障分析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6.3 故障分析与故障管理
图6-8
故障分析常用的研究方法
2.故障产生的原因
6.3 故障分析与故障管理
从宏观上看,无论是设备或其零部件,影响其失效的基本因 素都可归纳为设计、制造过程因素(原始因素)和运转、维修过 程因素(使用因素)两大方面。
2017/11/20
12
累积故障分布函数
• 累积故障概率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丧失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 累积故障概率(又叫不可靠度)。
依定义可知,产品的累积故障概率是时间的函数,即
r (t ) F (t ) N0
显然,以下关系成立:
R(t ) F (t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