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古典美学思想概述

合集下载

宗白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思想

宗白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思想作者宗白华一、飞动之美中国古代工匠喜欢把生气勃勃的动物形象用到艺术上去。

这比起希腊来,就很不同。

希腊建筑上的雕刻,多半用植物叶子构成花纹图案。

中国古代雕刻却用龙、虎、鸟、蛇这一类生动的动物形象,至于植物花纹,要到唐代以后才逐渐兴盛起来。

在汉代,不但舞蹈、杂技等艺术十分发达,就是绘画、雕刻,也无一不呈现一种飞舞的状态。

图案画常常用云彩、雷纹和翻腾的龙构成,雕刻也常常是雄壮的动物,还要加上两个能飞的翅膀。

充分反映了汉民族在当时的前进的活力。

这种飞动之美,也成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

《文选》中有一些描写当时建筑的文章,描写当时城市宫殿建筑的华丽,看来似乎只是夸张,只是幻想。

其实不然。

我们现在从地下坟墓中发掘出来实物材料,那些颜色华美的古代建筑的点缀品,说明《文选》中的那些描写,是有现实根据的,离开现实并不是那么远的。

现在我们看《文选》中一篇王文考作的《鲁灵光殿赋》。

这篇赋告诉我们,这座宫殿内部的装饰,不但有碧绿的莲蓬和水草等装饰,尤其有许多飞动的动物形象:有飞腾的龙,有愤怒的奔兽,有红颜色的鸟雀,有张着翅膀的凤凰,有转来转去的蛇,有伸着颈子的白鹿,有伏在那里的小兔子,有抓着椽在互相追逐的猿猴,还有一个黑颜色的熊,背着一个东西,蹲在那里,吐着舌头。

不但有动物,还有人:一群胡人,带着愁苦的样子,眼神憔悴,面对面跪在屋架的某一个危险的地方。

上面则有神仙、玉女,“忽缥缈以响象,若鬼神之仿佛。

”在作了这样的描写之后,作者总结道:“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千变万化,事各胶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

”这简直可以说是谢赫六法的先声了。

不但建筑内部的装饰,就是整个建筑形象,也着重表现一种动态,中国建筑特有的“飞檐”,就是起这种作用。

根据《诗经》的记载,周宣王的建筑已经像一只野鸡伸翅在飞(《斯干》),可见中国的建筑很早就趋向于飞动之美了。

二、空间的美感之一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中国美学史大纲(二)

中国美学史大纲(二)

第一章老子的美学重点:1.老子美学是中国美学史的发端。

2.中国古典美学关于审美客体、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和艺术生命的一系列特殊看法,以下一系列范畴皆发端于老子的美学:“道”“气”“象”、“有无”“虚实”、“味”“妙”、“虚静”“玄鉴”“自然”、“澄怀味象”“气韵生动”、“境生于象外””朴拙”。

一、老子美学——中国美学史起点●原因:从历史顺序看:老子生活的时代早于孔子;《老子》约成书于战国时代。

从理论本身看:哲学方面:《老子》书着重讲宇宙观和认识论,而《论语》则着重讲社会伦理问题。

老子提出以“道”为中心的哲学体系。

但“道”的性质是物质还是精神并不明确,但是“道法自然”作为否定有意志的天帝而出现,说明老子的哲学是带有唯物主义倾向的,这个开端同时也是对宗教的否定。

美学方面:提出“气”“象”“有”“无”“虚”“实”“味”等范畴,起初为哲学范畴,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从哲学范畴转化为美学范畴。

在中国古典美学的逻辑体系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老子哲学和老子美学对中国哲学和中国古典美学影响极大,中国古典美学的一系列独特理论都发源于老子哲学和美学。

二、老子论“道”“气”“象”中国古典美学体系的中心范畴并不是“美”,而是“道——气——象”这三个互相连结的范畴。

道“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范畴和最高范畴,从《老子》中看“道”有以下性质:1)“道”是原始混沌:“道”是在天地产生之先就存在的原始混沌,它不依靠外力而存在,包含着形成万物的可能性。

“道”存在于上帝产生之前。

2)道”产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的宇宙发生论)3)“道”没有意志、没有目的:“道法自然”。

“道”虽然产生万物,但它并不是有意志、有目的的主宰。

4)道”自己运动:“道”处于永恒的“逝”“远”“反”的运动之中,处于永恒的“独立”运动即自己的运动之中,这种运动构成了宇宙万物的生命。

5)“道”是“无”与“有”的统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中国古典美学》课件

《中国古典美学》课件
总结词
详细描述
代表人物
禅宗大师们。
核心思想
明心见性、物我本无间、意境高远。
04
中国古典美学的艺术表现
诗词歌赋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通过语言文字的巧妙运用,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诗词歌赋强调意境的创造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诗词歌赋的韵律和节奏感也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平仄、对仗等手法,创造出优美的音乐美。
审美体验
01
中国古典美学强调审美体验的重要性,认为审美活动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能够提升人的情感和心灵境界。
艺术精神
02
中国古典美学蕴含着丰富的艺术精神,包括对自然美的追求、对意境的营造以及对形式美的探索等,这种艺术精神对现代艺术创作仍具有启示意义。
文化传承
03
中国古典美学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国古典美学,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详细描述
代表人物
孔子、孟子、荀子等。
核心思想
仁、义、礼、智、信。
VS
道家美学强调自然之美,追求自由、无为、返璞归真,反对人为的束缚和强制。
详细描述
道家美学主张以自然为美,强调万物皆有道,美在于道之自然无为。它认为人为的强制和束缚会破坏自然之美,因此主张追求自由、无为、返璞归真的境界。道家美学还强调道的无限性,认为美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只有通过道才能领悟到真正的美。
THANKSFOR
感谢您的观看
WATCHING
成熟阶段
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古典美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萌芽阶段
先秦时期,以《诗经》、《楚辞》等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开始展现出对美的追求和思考。

中国古典生活美学 文之美-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古典生活美学 文之美-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古典生活美学文之美-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古典生活美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审美追求和生活态度。

它涵盖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和生活方式,不仅包括绘画、音乐、诗词等艺术领域,还延伸到了日常生活中的饮食、服饰、居住等方面。

中国古典生活美学强调对自然、人文、艺术的独特体验和感悟。

在古代中国,人们注重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与自然的互动中体验到美的存在。

因此,在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中,生活与艺术是相互交融的,追求美的目标贯穿于日常的方方面面。

古典生活美学的核心是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和谐感。

中国人注重修身养性,追求内在的美,通过审美体验和艺术创作来实现情感的宣泄和升华。

古典生活美学强调审美的主观性和即时性,追求的是那种身心的愉悦和心灵的净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古典生活美学的定义和核心要点,并总结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将展望古典生活美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探讨其对现代生活的意义和启示。

通过对古典生活美学的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审美情操。

古典生活美学不仅是我们身份认同的一部分,更是培养良好生活态度和审美品味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快节奏、功利主义的社会中,古典生活美学给予我们一个重新审视生活的角度,提醒我们关注内在的美和情感的表达。

通过汲取古典生活美学的智慧和启示,我们可以过上更加充实、满足和有意义的生活。

接下来的部分,将对古典生活美学的定义和核心要点进行详细的探讨和阐述,以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领略这一独特的中国传统审美观念。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整篇文章的组织方式和框架,它对于文章内容的合理呈现和读者的阅读体验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部分来展现中国古典生活美学的文之美:第一部分: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中国古典生活美学进行概述,介绍其起源和发展的背景。

同时,我们将明确本文的结构和目的,旨在通过探讨古典生活美学的定义和核心要点,以及总结其重要性与展望未来发展,来展示中国古典生活美学的魅力和价值。

朱立元《美学》第一编:第二章:美学的历史

朱立元《美学》第一编:第二章:美学的历史

(2)哲学思想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柏拉图的理式的不同:
绝对精神 最高真实 在现实中 理式 唯一真实 与现实割裂
发展变化
永恒不变
(3)对美的本质的认识:‚美是理念的感 性显现‛(《美学》第一卷142页) A、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内容:理念 形式:感性形象


强调了美和真的统一。‚美本身必须是真的。‛ 是对康德过分强调纯粹形式的批判。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论语· 八佾)
(二)道家美学 1、哲学基础:道 (1)状态:无形、无 限,超越时空,不 可言说 (2)地位:是世界的 本源 (3)实质:自然 (4)就宇宙万物和个 体生命而言的



老子:‚道可道非常 道‛ ‚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法自然‛ 庄子:‚夫道,有情 有信,无为无形;可 传而不可受,可得而 不可见;自本自根, 未有天地,自古以固 存……”
2、对美的本质的认识:‚美在关系‛ 外在于我的美:真实的美(形式美) 关系到我的美:见到的美(主观的)

真实的美:由事物内部关系所决定。 相对的美:从事物和事物比较的相对关系 中产生。
(三)德国古典美学
1、康德( Kant 1729-1804) (1)生平、著述 出生于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 大学广泛学习物理、数学、 哲学、神学等 1746-1755做家庭教师 1770升为教授 1779退休,继续著述 著作:三大批判
2、对美的本质的认识:美是超功 利性的,美的本质是道。 庄子(前335-前275) (1)美的根源是道。 ‚老聃曰:‘吾游心于物之 初。’……„夫得是,至美至乐也, 得至美游乎至乐,谓之至人。’‛ (庄子· 田子方)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 子· 知北游)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古典美学思想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源远流长,经历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演进和变革,在独特的民族文化背景下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化瑰宝。

本文将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起源开始,探究其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深入理解中国美学思想的精髓。

一、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起源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那时候的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主要表现为“道德美”。

在这个时期里,艺术作品是被看做需要满足道德的要求的。

比如说,在《礼记·大同》的理念中,论文玩具、论音律,都必须符合道德,要用道德的标准去衡量。

同时,诚实善良也被看做是最高的标准,同时也是中华文化不断追求的目标。

此外,在东周时期,我们可以看到儒家和道家的兴起,这两个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儒家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影响作为影响古代中国社会背景下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

儒家思想不仅在伦理、政治上有所构建,对中国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也有不可或缺的贡献。

儒家思想提倡“仁”,“中庸之道”的精髓体现了深入人心的“道德宽容”和“和谐”。

同时,儒家思想注重规矩、法治,强调个人责任和规范,鼓励人们追求自我完善和身体力行。

这种强调规范、修德的思想对于美学领域中打磨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堆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另外,儒家思想中“礼义文化”的理念也为中国美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粮食。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礼”成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这也得以体现在笔墨艺术、音乐歌舞等多个方面的制度化。

而礼的概念不仅从传统方向上理解,也从美学领域上合理化说明了诸多美学规范的道理。

三、道家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影响道家思想诠释了一种丰富的审美情趣层次。

它注重内涵、多元性,反对任意批评和歧视。

道家思想的影响在古代社会的审美价值、艺术鉴赏上可谓深远的影响。

首先,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无不为”。

中国传统美学观念与设计审美思想

中国传统美学观念与设计审美思想

中国传统美学观念与设计审美思想(一)从设计师的角度认识传统美学的特点要认识中国传统美学观念,一定要把握住中国美学历史发展的特点:首先,在中国历史上,自先秦诸子以来,到汉魏的王充、刘勰,再到清代的王夫之、叶燮,许多的哲学家同时又是美学家,在他们的著作中存在了大量的美学思想。

除了哲学家,历代著名的诗人、画家、戏剧家、书法家等所留下的诗文理论、绘画理论、戏剧理论、书法理论、音乐理论中,也包含有丰富的美学思想,"而且往往还是美学思想史中的精品"。

这些宝贵的思想遗产材料丰富,涉及范围广泛,值得现代设计师有很好地学习。

其次,中国各门传统艺术(诗文、绘画、戏剧、音乐、书法、建筑等)不但都有自己独特的体系,而且各门传统艺术之间,往往互相影响,甚至互相包含。

"譬如在诗文、绘画中可以找到园林建筑艺术所给予的美感或园林建筑要求的美,而园林建筑艺术又受诗歌绘画的影响,具有诗情画意。

"各门艺术既具有自身的美感独特性,又在审美观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和相通之处。

这个特点使设计师可以在传统工艺产品的范围之外更加广泛地接触到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实质。

第三,美学的理论形式之外,在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大量工艺产品之中,也体现出了丰富的美学思想。

虽然自先秦诸子以来,造物的工艺就一直被归于"形而下"的范畴,但从先辈能工巧匠的高度技巧之中仍然表现出了他们的艺术构思和美的理想,正如马克思所说,他们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的。

古人强调"技进乎道",从实际操作的高超技艺中可以归结出美的规律"道"。

技艺的神化,进乎道,亦出乎道,道是技的立足根本,技是道的外在表现和激发因素。

这种道与技的辨证关系,应该为现代设计师所把握。

充分了解了以上特点,我们作为现代设计师就可以明白,中国美学的发展史,能够带给我们丰富的美学思想、多元的传统文化和对工艺、设计、美的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并能够提供给我们许多资料和新的启发。

楚雄师范学院-18级-美术学-美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楚雄师范学院-18级-美术学-美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自然美三大类社会美从审美对象来分审美意识学科史艺术美绪论1、鲍姆嘉通:第一次使用“感性学”1735年《诗的哲学默想录》。

2、“感性学”:鲍姆嘉通提出了感性认识的完善就是美的观点。

鲍氏因此被称作“美学之父”,新兴学科的开拓者(感性学)。

3、近代诸多美学论题在康德处获得集大成的哲学论证。

三种中国美学的具体内容概述如下:1.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依托中国古代文化的主干儒道释。

“美”与“德”紧密相连是中国美学精神的主要特点。

中国传统儒家强调美对善的生成和涵养作用,同时也强调向美的二次生产。

美一方面涵养道德,另一方面引领道德,它在个体层面涉及“以美立人”问题,在国家层面涉及“以美立国”问题。

2..近代中国美学建设的代表人物、首先是将西方美学理论与中国审美精神结合诠释的王国维,这也是中国本土美学远超出学科知识介绍的深度开端。

蔡元培(中国美学教育制度建设的近代奠基人),朱光潜和宗白华(结合中国文化推广近代美学的代表)3.当代中国美学呈现出超越上述中国主流美学的多元化趋势。

基于马克思的哲学美学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1.首先,马克思主义美学基于生产一生活的现实审美眼光,2.其次。

以普列汉诺夫为代表的艺术起源于劳动的马克思主义艺术社会学与人类学,超出了艺术起源于自然环境的法国理论。

3.再次,“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社会结构揭示了审美与艺本的社会属性位置及功能。

美学研究对象的若干观点1.艺术2.“美”3.审美经验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的学科美学研究的三个层次:1.哲学美学2.实用美学3.边缘性美学美学相邻学科1、美学与艺术学2、美学与心理学3、美学与宗教学另外,美学有着明显的哲学基础,美学的很多话题需要以哲学来进行解释。

第一章审美活动论一.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审美活动论: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美学思想史上首次专题讨论审美本质的文献。

亚里士多德:“美本身”体现为“美的事物”属性亦即“美的主要形式”秩序、匀称与明确。

中西美学思想史2

中西美学思想史2

第一编中西美学发展史教学目标了解中西美学思想发展概况,掌握中西美学思想的代表人物及观点。

教学重难点本质论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和观点。

(重难点)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发展线索。

(难点)课时:(2*2)内容安排:第一讲西方美学发展史第二讲中国美学发展史一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发展线索(重点)二中国现当代美学发展简况(难点)具体讲稿:第一讲西方美学发展史我们知道,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西方,西方美学比中国美学有更为复杂丰富的思想内容,也有更为明确清晰的发展线索,因此,梳理美学的历史,首先就得简要回顾西方美学思想的历史。

西方美学史的基本特色,在于它始终被当作哲学的一个分支或者组成部分来看待,并与哲学史一起经历了从“本体论阶段”到“认识论阶段”再到“语言学阶段”的转换。

一西方古典美学思想发展线索本质论美学、认识论美学、语言论美学、文化论美学(一)本质论美学(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1、古希腊形成以美的本质为中心的美学思考传统。

本质(essence)是古希腊思想家提出的一种主体设定,认为事物总存在着它之所以如此的核心原因,这就是本质。

它有两个特征:一是认定美的本质问题在美学中具有优先地位;二是主张本质问题存在于一切美学问题中,是美学的基础问题。

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A、毕达哥拉斯:美是一定数量关系的和谐(黄金分割率)。

故事:毕达哥拉斯在路过一个铁匠铺时,被铁锤击砧的声音的和谐所吸引,经过仔细观察揣摩,他发现了声音的不同源于铁锤重量的不同,即音的长短与铁锤的重量成一定的比例关系。

他把这一思考放到琴弦做实验,又发现:琴弦越长,声音就越悠扬;震动的速度越快,声音就越高亢。

于是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基本原理就是一种数量关系。

亦即音程学原理的雏形。

具体内容:他是从数学入手进行哲学和美学思考的,他们把数提升到本体论层面,认为事物最终由数构成,数的原则就是万物的原则,数给出一种永恒有序的局面和状态。

在美学思想上,毕达哥拉斯学派坚信,音乐是数的生动展开,是数造成的最为典范的和谐形式。

(完整word版)中国美学史大纲

(完整word版)中国美学史大纲

中国美学史大纲第一篇中国古典美学的发端第一章老子的美学第二节老子论道、气、象含义: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范畴和最高范畴.道是原始混沌,道产生万物,没有意志和目的,自己运动,是无和有的统一。

道不是绝对的虚无,包含有象、物、精.道是真实的存在。

精,就是气。

象(物的形象),不能脱离道和气,否则就失去了本体和生命,毫无意义。

第三节老子论有、无、虚、实含义:天地万物是有无、虚实的统一.天地万物才能流动、运化,生生不息.虚实结合成了中国古典美学的一条重要原则。

第四节老子论美、妙、味含义:美,与善区别开,相对于恶(丑)而存在。

对美和艺术采取简单的否定。

味,听别人说话(言语)的味道,是一种审美的享受。

“淡乎其无味”。

提倡一种平淡的趣味.妙,体现道德无规定性、无限性的一面。

老子否定美。

但不否定妙。

不能执着于有限的物象来求妙。

第五节老子论“涤除玄鉴”含义:涤除,洗除垢尘,洗去人们的主观欲念、成见和迷信,使头脑变得像镜子一样纯净清明.鉴是观照,玄是道,玄鉴就是对于道德观照。

1把观照道作为认识的最高目的2要求人们排除主观欲念和主观成见,保持内心的虚静.是审美心胸的最早源头。

第二章孔子的美学第一节孔子论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内容:审美和艺术在人们为达到“仁”的精神境界而进行的主观修养中就能起一种特殊的作用。

在主观意识的修养中,在为了达到仁而进行的努力中,审美的境界高于知识的境界。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重视和提倡美育的思想家.第二节孔子论美与善、文与质内容:艺术必须符合道德要求,必须包含道德内容,才能引起美感。

美与善的统一,在一种意义上,也就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文和质的统一,也就是美和善的统一。

反对质胜文和文胜质.“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审美标准。

艺术包含的情感必须是一种有节制的、有限度的情感。

这样的情感符合礼的规范,是审美的情感。

审美标准就是“和”。

“礼之用,和为贵”音乐表现的情感要受到礼的节制,要适度。

第三节孔子论“兴观群怨”内容:兴,是个可以使欣赏者的精神感动奋发.观,通过诗歌可以了解社会生活、政治风俗的情况。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美学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美学思想

理论版理论探索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中国古典园林不再单单作为一种建筑的形式而出现,更深层次上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形成了独特的气质与特征,有着自己的艺术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在儒释道等思想精髓的美学指导下形成了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和美学意蕴,使得我国的传统美学得到了传承与发展。

一、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特点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园林的初始形态,早期人们开园造林的活动是为当时的帝王和贵族提供狩猎和休息的场所。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园林中开始出现土山、池沼这样成组的风景,与最初的园林形态有了很大的区别。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并随着老庄哲学的推行,中国园林的发展出现了转折。

这一时期的园林建筑开始遵循“天人合一”的文化特色,把自然山水作为园林的主题景观,园林内的建筑仅当做点缀出现,使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状态。

园林建筑在唐宋时期达到了成熟,这一时期人们将诗画艺术和园林建造结合了起来。

在园林之中展现出一种诗情画意的人文气息,一下子将园林建筑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我国的古典园林建筑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

但总体来说园林建筑自开始就是以自然山水风景作为景观的主题,重在展现自然风光,建筑只是为点缀风景方便人们欣赏而存在。

在园林建造中要把自然景观和人工因素结合起来,在自然中增加人工情趣和生活气息,突出自然环境的优美,使自然与人工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美学思想自然与人工的统一始终是中国古典园林建造的追求。

在建造园林时,造园师们都希望可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审美旨趣。

园林的建造作为中国古代广大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不仅浸润着中华文化的内涵,更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宗教信仰和文化艺术。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在不同历史时期受到不同政治文化的影响,反映出了不同时期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园林内的楼、台、亭、榭等建筑形态都具有丰富的精神底蕴和美学思想。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设计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设计
大乐按照戓国时期流行癿阴阳五行学说将宫商角徵羽五声不咸五味青红黄白黑五色一一对应起来提出心适不音适癿命题论述了审美主体癿心境对亍美感获得癿重要作用认为叧有内心平静安乐即心适癿人才能从审美中获得愉快
第七章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 设计
• 中国美学: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总称。指 中国的文学与艺术所追求和表现的中国人 的宇宙观、人生观,中国人审美心理特征 和推举的艺术精神,中国美学的价值观念 和心灵体验,中国艺术的意境营造与鉴赏 特征等原理。 • 中国美学表现为儒家美学的突出创造新变 流动,道家美学的齐同万物,《楚辞》的 烂漫美学,禅宗保任圆成的境界美学等形 态。
• 在对自然美的欣赏上,提出“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的命题,触及自然美同社会生 活的联系,在中国美学史上开创了“比德” 说。 • 在“中庸”原则基础上,崇尚“中和”之 美,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作为 美学批评的原则。 • 重视艺术与美的社会作用,重视美育的重 要性,为中国历史上提倡美育的第一位思 想家。其创立的儒家美学,成为中国古典 美学的基本派别之一。
• 在中国美学史上最先明确提出人格美 同样能引起审美快感。 • 提出“以意逆志”的命题,包含着对 艺术欣赏特征的认识,主张“观水有 术,必观其澜”(《孟子.尽心上》), 涉及欣赏自然景物的形式美问题。孟 子美学作为对孔子美学思想的继承与 发展,对后世颇有影响。
庄子的美学思想
• 战国时哲学家,道家主要代表人物。名周。 • 家贫,曾借栗于监河侯(官名),也曾麻 鞋布衣见魏王。不愿做官从政。相传楚威 王曾以厚礼聘为楚相,遭其拒绝,后“终 身不仕”,表现出对统治者和当时社会的 不满和蔑视。继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 的观点。
• 中和之美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原句出 自《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 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 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 从美学角度讲,“中”是一种自在未发的 状态,是天地万物之本原;“和”是一种 已发的合宜状态,人性发于感情而和于礼 节法度。只有做到“适中”,才能达到中 正平和的审美态度和天地阴阳二气平衡协 调之美。

中国古典美学中生命美学的内涵

中国古典美学中生命美学的内涵

中国古典美学中生命美学的内涵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生命美学,是指人类对于生命的尊重和赞美、对于自然的敬畏和欣赏的美学思想。

这种美学思想不仅体现在文学、艺术等方面,而且也贯穿了中国古代哲学、伦理等方面,具有较为广泛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

第一步,生命尊重和赞美。

中国古典美学中认为,生命是至高无上的价值,是美的源泉和核心。

古代文人墨客多以赞叹、吟咏自然万物为己任,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笔下的“春华秋实,故无穷也,山水岳阜,悠则久也,嗟余悠悠,独兴斯兮!”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之情。

在绘画和书法中,寓意生命和自然的作品更是屡见不鲜,如明代画家徐渭的《松鹤延年图》、元代书法家何光远的《临兰亭序》等等,这些作品中都含有对生命赞美的情感。

第二步,自然的敬畏和欣赏。

中国古典美学主张“以天为师”,思考自然节律和道德标准,对于天、地、山、水等自然景观充满崇敬之情。

在古代文艺作品中,自然景观的描写十分丰富,如唐代杜甫的《登高》中“茅檐长扫净无花,藤径纤细倚疏华”和宋代苏轼的《赤壁赋》“遥闻岸上踏歌声而今还觉梦中游”,都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

自然题材的绘画作品也颇具特色,如元代画家黄公望的《远山银毫图》、明代董其昌的《花鸟真迹》等等,这些作品中也传递出对自然的欣赏之情。

第三步,人与自然的融合。

中国古典美学认为,人与自然应该相互融合,人应该友好地对待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人与自然的融合表现尤为突出,比如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写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态。

这种和谐意识也体现在绘画作品中,如唐代张择端的《千里江山图》、明代文徵明的《水墨鸟虫花卉图》等,展示了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存的场景。

总之,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生命美学内涵非常丰富,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生命的尊重和赞美,更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这种美学思想在当今社会中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唤醒人们对生命和自然的重视和保护,进一步增强人的文化自信心,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

• 《孟子·尽心上》“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 其性,则知天矣。”
• 《孟子·泰伯》“万物皆备于我” • 宋张载《西铭》“民胞物与”
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 道家 • 老庄
•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 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 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 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 2.认为美是不能确立标准的。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老
子·四十五》 •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知北游》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
中国美学(主体间性美学)
• 1、天人合一 • 2、主客不分。
• 儒家 • 孔孟
中国美学
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 《论语·泰伯》“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 之。”
• 《论语·雍也》“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 《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
之序也。和,故万物皆化;序,故群物有 别。” • 《朱子语类》卷74《易十》曰“天尊地卑, 乾坤定矣。”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八十一章》 •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
口爽。”《老子·十二章》
• “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 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曰五臭熏鼻, 困悛中颡;四曰五味浊口,使口历爽;五 曰趣舍滑心,使性飞扬,皆生之害也。” 《庄子·天地》
道家反对艺术

_____《庄子·齐物论》
儒家推崇艺术
•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矣,谓 《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论语·八佾》
• 兴观群怨 《论语·阳货》 •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泰
伯》 •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 《孟子·艺术违背了自然,使人失去自 然本性。

中国古典美学的概念、范畴

中国古典美学的概念、范畴

中国古典美学的概念、范畴中国古典美学是指在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美的理念、审美标准以及艺术表达方式的体系。

这个概念涵盖了广泛的范畴,包括哲学、文学、绘画、音乐、建筑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些核心概念和范畴:审美观念:中国古典美学强调“雅俗共赏”、“含蓄内敛”等审美观念。

美不仅仅是感官上的愉悦,更是一种内涵深厚的精神追求。

美与道德、人生哲学紧密相连。

和谐之美:古典美学中强调的是和谐、均衡、统一的美感。

这体现在艺术作品中,追求构图的协调、色彩的和谐,以及意境的深远。

象征与意境:古典美学注重作品背后的象征意义,强调通过象征手法表达深邃的思想和情感。

意境在古典美学中被认为是艺术的灵魂,追求“意蕴于境”。

文学美学:文学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包括诗歌、散文、戏曲等形式。

诗以“言志”、“咏物”为主题,强调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

绘画美学:中国画强调意境的表达,注重“写意”和“意境”。

山水画通过线条和墨色的运用,追求虚实结合,表达出一种静谧而宏伟的美。

音乐美学:古典音乐追求“和谐共鸣”,通过音律的安排传达出情感的起伏。

琴棋书画与音乐被称为“文人四艺”,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

建筑美学:古典建筑注重形式的庄重、布局的谨慎,体现了“礼乐之邦”的审美追求。

园林艺术也是建筑美学的一部分,强调“景在虚心”。

道德美:在中国传统美学中,美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

美不仅仅是外表的装饰,更要具备道德的内涵,美德的追求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内容。

总体而言,中国古典美学强调的是内涵、深度、和谐以及文人情怀。

这种美学观念贯穿于古代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和生活方式之中,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传统美学体系。

(2)中国古典美学思想概述

(2)中国古典美学思想概述
第39页,共48页。
嵇中散(嵇康)临刑东市, 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
陵散》,曲终,曰:“袁孝尼 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 《广陵散》于今绝矣!

——《世说新语·雅量》
第40页,共48页。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
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
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 下,复有完卵乎?” 。
第27页,共48页。
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 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 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 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 (伤逝第十七)
第28页,共48页。
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 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 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 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概述
第1页,共48页。
教学重点:
1、认识中国美学史上的两个转变 2、平淡自然美学风格
第2页,共48页。
要学习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在方法上要掌握魏晋六朝这一中 国美学思想大转折的关键。这个时代的诗歌、绘画、书法, 例如陶潜、谢灵运、顾恺之、钟繇、王羲之等人的作品,对 于唐以后的艺术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开启作用。而这个时代的 各种艺术理论,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 《诗品》、谢赫《古画品录》里的《绘画六法》,更为后来 文学理论和绘画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过去对于美学 史的研究,往往就从这个时代开始,而对于先秦和汉代的美 学思想几乎很少接触。但是中国从新石器时代以来一直到汉 代,这一漫长的时间内,的确存在过丰富的美学思想,这些 美学思想有着不同于六朝以后的特点。我们在《诗经》、 《易经》、《乐记》、《论语》、《孟子》、《荀子》、 《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淮南子》、 《吕氏春秋》,以至《汉赋》中,都可发现这样的资料。

美学基础知识

美学基础知识

一、中国美学思想的历史演变中国美学思想的发生、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有其独特的思想体系。

但是,无论是儒家美学、道家美学、佛教美学或禅宗美学思想,都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情与理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认识与知觉的统一。

(一)先秦两汉时期的美学思想中国的美学思想始于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的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各自从不同的侧面形成各具特色的美学思想,为中国古代美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先秦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仁”,“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伦语·颜渊篇》)。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说:“仁就是做人的道理,也就是爱和同情心”,但是儒家思想也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墨家学派主要以重生产的实用美学思想:“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墨子佚文》)补充了儒家重人而忽视物的不足,充实了社会美的基本内容;道家则进一步形成了重人性、人情的意境美学思想:“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补充了儒家的重人的功利价值而忽略个性自由的不足;法家则产生了重视社会规律的创造美学思想:“道也,万物之所以然也,万理之所稽也。

”(《文雅·释诂》)补充了儒家重礼仪而忽视社会变革的不足。

两汉在先秦基础上又从两个方面进一步发展:一是以《淮南子》为代表,以道家的自然天道观为中心,综合先秦、儒、法各家的美学思想;一是以杨雄为代表,继承发扬了思想中合理进步的因素,同时又表现出不受儒家思想束缚的气概。

两汉美学思想的重要特征是:以儒、道为主干又集各家之精华。

(二)魏晋南北朝美学思想这一时期的美学思想从人物品藻开始,波及诗、文、画、山水、庭院等。

艺术的全面发展和繁荣以及艺术家大量涌现,是中国美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建立期。

在先秦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两汉艺术繁荣与发展迅速,有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顾恺之的《论画》,宗炳的《画山水序》,还有阮籍的《乐论》,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以及王羲之的书论,陶渊明的诗及《世说新语》,刘勰的《文心雕龙》。

中国古典美学思潮简介

中国古典美学思潮简介

中国古典美学思潮简介西方古典美学多是从真的角度研究美的本质,多属于本体论的研究;中国古代美学多从善的角度研究美的本质,多与伦理道德相联系。

其原因在于:(1)中国古代氏族公社历史较西方长久,它是以氏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情感上的联系,伦理道德是维系民族的精神纽带。

(2)中国的商品经济历来不发达,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抽象思辨能力,较之西方来得薄弱,长期以来仅满足于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因此,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论及“中国的科学与文明”时写道:儒家代表封建官僚的统治,所以只关怀人际伦理关系,对于自然界不感兴趣,所以没有发展出来科学。

道家中对自然界深感兴趣,却又不相信理智和逻辑的力量,对其采取鄙弃的态度。

道家具有一套微妙的概念,它是中国后来产生一切科学思想的基础。

中国没有道家,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

西方思想史上,既没有和儒家相当的思潮,在顽固地拒绝研究客观世界;同时也没有与道家相当的思潮,对理智和逻辑采取鄙弃的态度。

而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正是对自然的兴趣理智、逻辑相结合。

这样便形成中国哲学、美学三大特点:(1)伦理道德成为中心;(2)强调个人与社会的统一;(3)强调个人与自然的无为地统一。

由之而影响到哲学中本体论(本源、本性)的研究。

也可以这么说,只有在老庄的道家哲学中才有严格的本体论内容。

因此,对美的研究,往往与伦理道德相联系,对美的哲学本源的探讨,常是零碎、片断、间接的,如很少讨论到美是客观或主观的抽象的问题。

一、先秦儒家美学思想:强调美与善的统一,高度重视审美与艺术在陶冶、协和、提高人们的伦理道德感情方面的心理功能,强调艺术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

孔子:(1)美的社会性:“里仁为美。

”和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算是善的,美的。

(2)美善一体: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美指声音、形式;善指内容、意义。

《韶》,舜乐,舜位由尧“禅让”而来,故善。

《武》,周武王天子之位由讨伐商纣王而来,故未尽善。

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自然美范畴

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自然美范畴

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自然美范畴
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自然美范畴包括天然美、意境美和道。

1. 天然美: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基石,强调人的内在天性之美,追求自然、纯真、朴实和和谐。

天然美不仅关注个体的内在品质,还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伦理的和谐,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2. 意境美: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概念,强调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的诗情画意、含蓄韵味和哲理思考。

追求意境美的目的在于揭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审美体验的高度。

3. 道: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灵魂,源于道家哲学,强调天人合一、顺应自然。

总之,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自然美范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 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 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 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 委顿而返。
(容止第十 四)
4、巧辞灵思,智慧俊拔之美
晋人的“人格的唯美主义”和友谊的 重视,培养成为一种高级社交文化如 “竹林之游,兰亭禊集”等。玄理的 辩论和人物的品藻是这社交的主要内 容。因此谈吐措词的隽妙,空前绝后。
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 “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 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 人。”
(言语第二)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 美,顾云:“千岩竞秀,万 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 云兴霞蔚。”
பைடு நூலகம்二)
(言语第
3、对身体容止的欣赏
从古人的以德取人,转而为以貌取人, 从理性的道德原则,转变为感性的快 乐原则。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生气, 活泼爱美,美的成就极高的一个时代。 美以其不可抵抗的力量,留下了一段 段富于传奇的故事:
三、“芙蓉出水”为上
在先秦时期,从三代铜器那种严肃整齐、 雕工细密的图形花纹中,我们可以得知, 那时“错彩镂金”的美很是流行。这种美 学风格的极端代表作也许是阿房宫和秦陵。 前者是“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 十,复通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 各案署不移徙”。后者是“合采金石,冶 铜锢其内,漆涂其外。被以珠玉,饰以翡 翠。”(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都发生在魏晋时代
二、南北文化和儒道互补
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和人类学研究表明, 我们文明的源头是复杂的。有一种看法认 为,我们文明的源头大致有三个分支,分 属于不同的地域和集团。第一支是炎黄集 团,第二支是风偃集团,第三支是苗蛮集 团。
刘师培的“南北文学不同论” :
声音既殊,故南方之文亦与北方迥别。大抵 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 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间,多尚虚无。民尚实 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 故所作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春秋以降,诸 子并兴,然旬卿、吕不韦之书最为平实,其原出 于古礼经(孔孟之言亦最平易近人),则秦赵之 文也。惟荆、楚之地僻处南方,故老子之书,其 说杳冥而深远。(老子楚国苦县人)及庄、列之 徒承之,(庄子为宋国人,列子为郑国人,皆荆 楚之地)。
歇的代表作,德彭巴 杜夫人是法国路易十 五的情妇,她最喜欢 的画家就是布歇了, 但是她英年早逝。
弗拉戈纳尔是弗朗索 瓦·布歇的学生,这是 他的代表作品是《秋 千》。巧妙地运用明 暗的变化,以纤细的 笔致,描绘出庭院和 树林的美,非常精巧。 它的纤细的线条,有 种类乎病态的魅惑, 色彩也淡雅。
从总体上说,“芙蓉出水”之美的特征主要体现为自然平 淡,宗白华把“玉”看作是这一美学观的体现。他认为, 中国人向来把“玉”作为美的理想,玉之美也即“绚烂之 极归于平淡”的美。一切艺术的美,乃至人格的美,都趋 向于玉的美:内部有光彩,但是含蓄的光彩,这种光彩是 极绚烂,又极平淡。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段话里,隐含了一个 重要的区分,即将儒家思想视为北方文化 的产物,而将道家精神看作是南方文化的 结晶。
李泽厚的说法值得注意:
与美学----艺术领域关系更大和影响深远的,除儒学外, 要推庄子为代表的道学,道家作为儒家的补充和对立面, 相反相成地在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化心理结 构和艺术理想、审美兴趣上,与儒家一道,起了决定性的 作用。
如果我们把“错彩镂金”与”芙蓉出水“这两种 美感,与西方美学和艺术相比较,也许可以得出 一个有趣的结果:两相比较,“错彩镂金”之美 也许在西方艺术中可以找到类似的现象(当然有 差异),比如罗马时期的艺术,或是罗可可风格 的艺术等,但”芙蓉出水“之美显然是中国文化 所独有的。
《彭巴杜夫人》 罗 可可 艺术代表画家布
(言语第二)
. 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 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 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 “偷,那得行礼!”
(言语第二)
5、慷慨悲凉的生命之美
魏晋风度的中心概念。向死而生中 表达出的生命的执着,而一旦真的 面对死亡时泰山崩于前而不动色的 风采。
嵇中散(嵇康)临刑东市, 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 《广陵散》,曲终,曰: “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 靳固不与,《广陵散》于 今绝矣!”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概述
教学重点:
1、认识中国美学史上的两个转变 2、平淡自然美学风格
要学习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在方法上要掌握魏晋六朝这一 中国美学思想大转折的关键。这个时代的诗歌、绘画、书 法,例如陶潜、谢灵运、顾恺之、钟繇、王羲之等人的作 品,对于唐以后的艺术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开启作用。而这 个时代的各种艺术理论,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 龙》、钟嵘《诗品》、谢赫《古画品录》里的《绘画六 法》,更为后来文学理论和绘画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因此过去对于美学史的研究,往往就从这个时代开始,而 对于先秦和汉代的美学思想几乎很少接触。但是中国从新 石器时代以来一直到汉代,这一漫长的时间内,的确存在 过丰富的美学思想,这些美学思想有着不同于六朝以后的 特点。我们在《诗经》、《易经》、《乐记》、《论语》、 《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 《韩非子》、《淮南子》、《吕氏春秋》,以至《汉赋》 中,都可发现这样的资料。
表面上看,儒家和道家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 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 互相补充而协调。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 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 “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 的常规心理以及艺术理念。(《美的历程》)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传统,强调人生的“无己”、“无功” 和“无名”,因此他提出了“心斋”、“坐忘”的理念, 所谓“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此谓坐 忘”。
宗百华发现,一方面,这两种美感或美学 的理想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贯穿下来,从古 至今;另一方面,他又特别指出,魏晋六 朝是一个重要的转变时期,这时中国人的 美感走上了一个新的方向,表现出一种新 的美的理想,亦即逐渐形成了认为“芙蓉 出水”之美高与“错彩镂金”之美的共识。
——《世说新语·雅量》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
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
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
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 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
(言语第二)
以上人物品藻可以看出,魏晋时期的美学风格, 是面向自然,走向自然,回归自然成为普遍追求, 因此美学风格出现了巨大的变迁。宗先生认为, 魏晋时期虽然是中国政治上最黑暗混乱的时期, 但确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 最浓于热情的时代,因而是一个最富于艺术精神 的时代。王羲之父子的字,顾恺之和陆探微的画, 戴逵的雕塑,稽康的广陵散(琴曲),曹植、阮 籍、陶潜、谢灵运、鲍照、谢眺的诗,郦道元、 杨衔之的写景文,云岗、龙门壮伟的造像,无不 是光芒万丈,前无古人,奠定了后代文学艺术的 根基和趋向。
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 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 “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 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 鸣。
(伤逝第十七)
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 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 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 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第三、山水之美的欣赏:
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 晋人向外发现 了自然。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 陶渊明、谢灵运这般人的山水诗那样 的好,是由于他们对于自然有那一股 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我的趣味; 他们随手写来,都成妙谛,境与神会, 真气扑人。

(简傲第二十四)
2、任自然 第一:人格意义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
魏晋人生活上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 性主义,解脱了汉代儒教统治下的礼 法束缚,在政治上先已表现于曹操那 种超道德观念的用人标准。一般知识 分子多半超脱礼法观点直接欣赏人格 个性之美,尊重个性价值。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 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 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 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 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 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四乳连弧蟠缡 纹铜镜
铜器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导审美观念,但在主导审美观念 之下,也总有不同的其他观点。在先秦时代,反对“错彩 镂金”美学观念的思想家大有人在。
墨子提倡“非乐”思想 ,反对劳民伤财的种种艺术和装 饰。
老子从他的“无为”学说出发,提出了“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的看法,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 小国寡民理想。
为什么到了魏晋时期中国美学出现了这样 深刻的转变?
《世说新语》中所体现出的魏晋风度:越名教而 任自然
1、越名教:对礼教的轻慢,对权 贵的蔑视。
如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竹林七贤中的阮籍 与嵇康:
《世说新语·简傲》刘孝标注引《晋书·阮籍 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 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 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賫(lai)酒挟琴 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平淡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是一个极高的境界,历史上许多艺 术家和诗人都有所论述。李白有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 去雕饰”;杜甫则强调“直取性情真”。梅尧臣曰:“作 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苏轼直言:“大凡为文,当使 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难。”
一、从两个“转向”说起
《韩非子》中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 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 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馨于前, 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馨于前, 故易之也。”
第一个转向:从写实(形似)——传神 (神似)
第二个转向:从崇尚“芙蓉出水”的美 — —崇尚“错彩镂金”的美
十三)
(任诞第二
第二:情之所衷,正在我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