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a503a9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0f.png)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结合地理学与地图学以及遥感和计算机科学,已经广泛的应用在不同的领域,是用于输入、存储、查询、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一)1、什么是GIS?它具有什么特点?答:地理信息系统(GIS ,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现实世界(资源与环境)的研究和变迁的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性的属性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特点有:○1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2以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为目的,以地理模型方法为手段,具有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的能力;并能产生高层次的地理信息。
○3具有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础,所有的地理要素,要按经纬度或者特有的坐标系统进行严格的空间定位。
○4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地理分析方法,作用于空间数据,产生有用信息,完成人类难以完成的任务。
○5地理信息系统从外部来看,它表现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而其内涵确是由计算机程序和地理数据组织而成的地理空间信息模型,是一个逻辑缩小的、高度信息化的地理系统。
信息的流动及信息流动的结果,完全由计算机程序的运行和数据的交换来仿真2、GIS与其它信息系统有什么区别答:第一,GIS有别于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GIS具有以某种选定的方式对空间数据进行解释和判断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数据管理,这种能力使用户能得到关于数据的知识,因此,GIS是能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的DBMS,GIS必须包含DBMS。
第二,GIS有别于MIS(管理信息系统),GIS要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库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GIS的软硬件设备要复杂、系统功能要强;MIS则只有属性数据库的管理,即使存贮了图形,也是以文件形式管理,图形要素不能分解、查询、没有拓扑关系。
GIS知识点总结
![GIS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cf61b28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40.png)
GIS知识点总结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与相关属性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可视化的技术系统。
它的应用范围涵盖了自然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灾害管理等领域。
下面是关于GIS的基础知识点的总结:1.GIS的定义和原理:GIS是由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地图制图和空间分析等组成的一种综合技术系统。
它通过将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可视化,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理信息。
2.GIS数据类型:GIS数据可以分为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两种类型。
-矢量数据:以点、线、面的方式来描述地理现象,包括点状要素、线状要素和面状要素。
矢量数据可以表达地理现象的位置、形状和拓扑关系。
-栅格数据:由一系列的像元组成,每个像元都有一个值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属性。
栅格数据适合用于描述连续变化的现象,如高程、降雨等。
3.GIS数据获取和处理:GIS数据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包括现场调查、遥感技术、GPS定位等。
获取的数据需要进行预处理和清洗,包括数据的投影、坐标转换、批量处理等操作。
4.GIS数据存储和管理:GIS数据可以存储在地理数据库中,地理数据库可以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适用的存储方式,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对象数据库等。
地理数据库需要进行数据的建模、索引和管理。
5.GIS数据分析和处理:GIS可以进行空间分析和属性分析,帮助用户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地理信息。
空间分析包括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属性分析包括统计分析、查询分析、模型分析等。
6.GIS地图制作和可视化:通过GIS可以制作各种类型的地图,如点状地图、线状地图、面状地图等。
地图可视化可以通过符号化、分类制图、渲染等方式实现,使得地理信息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7.GIS应用领域:GIS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自然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灾害管理等。
通过GIS可以对地理信息进行全面的管理、分析和决策支持。
8.GIS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GIS正朝着更加智能化、大数据化、云计算化的方向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复习知识点
![地理信息系统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898304f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41.png)
第一章绪论1.1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数据:指输入到计算机并能被计算机进行处理的数字、文字、符号、声音、图像等符号信息:信息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它以文字、数据、符号、声音、图像等形式记录下来,进行传递和处理,为人们的生产,建设,管理等提供依据。
信息的特性:客观性、适用性、传输性、共享性数据和信息的关系:数据是信息的表达、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是形与质的关系地理信息:地理信息是指与研究对象的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它表示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图、文、声、像等的总称。
地理信息的特征:空间特征属性特征时序特征地学信息:指与人类居住的地球有关的信息都是地学信息,具有无限性、多样性、灵活性等特点。
地理信息与地学信息的区别:主要在于信息源的范围不同,地理信息的信息源是地球表面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人类活动等;地学信息所表示的信息范围更广泛,不仅来自地表,还包括地下、大气层甚至宇宙空间。
GIS定义: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用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GIS的内涵:1.GIS的物理外壳是计算机化的技术系统2.GIS的对象是地理实体3.GIS的技术优势4.GIS的相关学科1.2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GIS由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应用模型五大要素组成1.3.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应用GIS基本功能:1.数据采集与编辑2.数据存储与管理3.数据处理与变换4.空间查询与分析5.数据显示与输出GIS的应用功能:资源管理区域和城乡规划灾害监测环境评估作战指挥交通运输宏观决策1.4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国际GIS发展状况:上世纪60年代:开拓阶段—注重空间数据的地学处理70年代: 巩固阶段—注重空间信息的管理80年代:技术突破阶段—注重空间分析与决策支持90年代至今:社会化阶段—注重空间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我国GIS发展状况:20世纪70年代:准备阶段GIS先驱呼吁,初定理论基础,进行可行性GIS试验20世纪80年代:起步阶段GIS科研人员进行理论探索、规范探讨和试验软件开发20世纪90年代:发展阶段专题研究,GIS应用大发展新世纪至今:产业化阶段国家计划和科研项目,中国信息产业与标准化与国际接轨当代GIS发展动态:1、3S集成技术2、网络GIS更加流行3、三维GIS更富有吸引力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第一节地理空间及其表达地理空间(Geographic space):是指物质、能量、信息的存在形式在空间形态、结构过程、功能关系上的分布、格局及其在时间上的延续。
注册测绘师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
![注册测绘师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f72be1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61.png)
注册测绘师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关键信息项:1、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与组成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2、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采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3、空间分析功能缓冲区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叠加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网络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4、数据管理与存储数据库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数据组织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5、地图制图与输出制图规范:____________________输出格式:____________________11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与组成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 GIS)是一种用于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它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通过空间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等手段,为用户提供决策支持和信息服务。
地理信息系统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11 硬件包括计算机、服务器、存储设备、输入输出设备(如扫描仪、绘图仪等)以及网络设备等。
112 软件包括操作系统、GIS 基础软件平台(如 ArcGIS、SuperMap 等)、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应用开发工具等。
113 数据包括地理空间数据(如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等)和属性数据(如人口、经济、社会等)。
114 人员包括系统管理人员、数据采集与处理人员、分析与应用人员以及用户等。
115 方法包括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空间分析方法、数据库管理方法以及系统开发与维护方法等。
12 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是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数据质量直接影响系统的应用效果。
地理信息系统掌握要点集锦
![地理信息系统掌握要点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ff5242ac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ea.png)
地理信息系统掌握要点集锦第一章绪论:1. 基本概念● 地理信息:有关地理实体和地理现象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 识,是对表达地理特征和地理现象之间关系的地理数据的解释。
● 地理数据: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数字化表示。
● 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2. GIS的定义● 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3. 如何理解GIS?● GIS的物理外壳是计算机化的技术系统● GIS的操作对象是空间数据● GIS的技术优势在于它的空间分析能力● GIS与地理学、测绘学联系紧密4. GIS由哪几部分组成硬件基本配置软件 GIS软件空间数据人员5. GIS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空间数据采集● 空间数据处理与编辑● 空间数据存储与管理● 空间查询与分析● 空间信息输出6. GIS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GIS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征,它既要吸取诸多相关学科的精华和营养,并逐步形成独立的边缘学科,又将被多个相关学科所运用,并推动他们的发展。
与之联系最为紧密的是地理学、制图学、计算机、测绘与遥感。
第二章地学基础:1. 基本概念● 地球椭球: 近似表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并且其表面为等位面的旋转椭球。
(百度)● 大地体: 由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大地体。
(百度)● 地图投影: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映射到平面上的方法。
● 高斯—克吕格投影:横轴切椭圆柱等角投影,假想用一个椭圆柱横切于椭球面上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按规定投影条件,将中央子午线两侧一定经差范围内的经纬线交点投影到椭圆柱上,并将此圆柱面展为平面,即得本投影● 横轴墨卡托投影:等角正切圆柱投影,假设地球被围在一中空的圆柱里,其标准纬线与圆柱相切接触,然后再假想地球中心有一盏灯,把球面上的图形投影到圆柱体上,再把圆柱体展开就得到一幅选定标准纬线上的“墨卡托投影”绘制出的地图● 兰勃特等角投影: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设想用一个正圆锥割于球面两标准纬线,应用等角条件将地球面投影到圆锥面上,然后沿一母线展开,即为兰勃特投影平面。
地理信息系统概念复习
![地理信息系统概念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c22e6b3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c8.png)
1、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科学的技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支持下,运用系统科学(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地、动态地获取、存储、传输、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信息的空间信息系统。
2、GIS的构成要素人员数据硬件软件方法GIS的功能数据采集功能数据编辑与处理功能数据存储、组织与管理功能空间查询功能空间分析与空间分析功能显示与制图输出功能3、GIS的分类按功能划分应用功能:工具型GIS、应用型GIS、大众型GIS软件功能:专业GIS、桌面GIS、手持GIS、组件GIS、GIS浏览器按数据结构划分矢量GIS、栅格GIS、矢量+栅格GIS按数据维度划分2DGIS、3DGIS、TGIS按软件开发模式与支撑环境划分GIS模块、集成式GIS、模块化GIS、组件式GIS、WebGIS4、空间坐标系统地球上的任何一点都有其相应的空间位置,对该位置进行度量,则需要建立坐标系统。
坐标系统是以地球参考椭球为依据建立的,一般采用几种方式:大地坐标(地理坐标)系统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
空间直角坐标系统投影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统)使用地图投影方法,建立地球表面和平面上点的函数关系,使地球表面上任一点由大地/地理坐标(L,B)确定的点,在平面上必有一个与它对应的点,平面任一点的位置可以采用平面坐标或极坐标表示。
线性参考系统5、地图投影把曲面上地理对象影射到平面的有效方法实质就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经纬网转换到平面上,建立地面点位的地理坐标(B,L)与地图上相对应的平面直角坐标(X,Y)之间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
6、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7、比例尺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符号系统,经过制图概括,经有用信息缩小表示。
数字比例尺数字式即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文字比例尺文字式用文字注解的方法表示图解比例尺图解式用图形加注记的形式表示图解式包括:直线比例尺斜分比例尺和复式比例尺。
地理信息系统的复习资料
![地理信息系统的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b692bdc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9b.png)
地理信息系统的复习资料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个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采集、储存、管理、处理、分析、展示等功能,来帮助人们获取、理解和利用地理信息的工具。
在现代社会中,GIS已经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
一、GIS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GIS的定义和组成:GIS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和人员四个基本组成部分,通过这四个部分的协调配合,实现对地理信息的集成管理和空间分析。
2. GIS数据的类型和特点:GIS数据可以分为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两种类型。
栅格数据以像元为单位,适合表达连续分布的现象;矢量数据以点、线、面为要素,适合表达离散型的地理对象。
3. GIS数据的获取和采集:GIS数据的获取可以通过GPS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影像、地面调查等方式进行,数据的采集需要注意数据准确性和数据完整性的要求。
二、常用GIS软件和工具1. ArcGIS:ESRI公司开发的ArcGIS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GIS软件,包括ArcMap、ArcCatalog、ArcScene等多个组件,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2. QGIS:QGIS是一个开源的GIS软件,兼容多种操作系统,并且提供了丰富的插件和扩展功能,使用方便且功能强大。
3. Google Earth:谷歌的地理信息浏览器,提供卫星影像、地图、三维模型等地理信息的浏览和查看功能。
三、GIS分析方法和应用1. 空间查询:GIS可以通过空间查询实现对特定区域、特定属性的地理对象进行查询和提取,便于进行目标定位和区域统计等分析。
2. 空间分析:GIS可以通过空间分析方法,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栅格分析等,来探索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和空间关联关系。
3. 地理决策支持系统:GIS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领域中可以提供决策支持功能,通过评估不同规划方案的效果,帮助决策者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措施。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总结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e1ff90da6c30c2259019e15.png)
1地理空间分析的三大要素空间位置属性时间2地理信息的独特特性空间分布性数据量大信息载体的多样性3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的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
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4 GIS的根本标志GIS的操作对象是空间数据,即点、线、面、体这类有三维要素的地理实体。
空间数据的最根本特点是每一个数据都按统一的地理坐标进行编码,实现对其定位、定性核定量的描述。
5完整的GIS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地理空间数据和系统管理操作人员6GIS的硬件配置计算机主机数据输入设备数据存储设备数据输出设备7大地水准面的概念假设当海水处于完全静止的平衡状态时,从海平面延伸到所有大陆下部,而与地球重力方向处正交的一个连续、闭合的水准面。
8遥感影像对空间信息的描述通过不同的颜色和灰度来表示9描述空间实体的两种基本方式栅格矢量结构10空间数据的三个基本特征空间特征属性特征时间特征11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邻接关系关联关系包含关系12元数据的性质及几种常用形式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描述性数据信息,它应尽可能多的反映数据集自身的特征规律,以便用户对数据集的准确、高效的充分的利用与开发13空间元数据概念及获取方法概念:对于空间数据的描述或者说明获取:键盘输入、关联表、测量法、计算法、推理法14栅格结构、栅格比例尺的定义栅格:以规则的阵列来表示空间地物或现象分布的数据组织方式,阵列中的每个数据表示地物或现象的非几何属性特征栅格比例尺:栅格大小与地表相应单元大小之比15栅格结构数据的获取途径1目读法 2数字化仪手扶或自动跟踪数字化地图,得到矢量数据结构后,再转换为栅格结构 3扫描数字法 4分类影像输入16确定栅格单元含有多个属性代码的方法中心点法面积占优法重要性法百分比法17栅格数据结构的编码方法分类链式编码游程长度编码块状编码四叉树编码18矢量数据结构的编码方法分类实体式索引式双重独立式链状双重独立式19栅格数据、矢量数据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栅格:属性明显,定位隐含矢量:位置明显,属性隐含20基于图像数据的矢量化转换的步骤二值化:线划图形扫描后产生栅格数据细化:消除线划横断面栅格数的差异,使得欧线指标刘每一条线只保留代表其轴线或周围轮廓线位置的每个栅格宽度跟踪:将写入数据文件的细化处理后的栅格数据,整理为从节点出发的的线段或闭合的线条,并以矢量形式存储与特征栅格点中心的坐标。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总结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8b42d57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f9.png)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总结第⼀章绪论第⼀节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数据与信息1 概念:数据就是通过数字化并直接记录下的可以被鉴别的符号,就是⼀种未经加⼯的原始资料,⽤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事物的特征与状况。
信息就是向⼈们或机器提供的关于现实世界各种事物的知识,就是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它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的改变⽽改变。
2、信息的特点(1)信息的客观性(2)信息的适⽤性(3)信息的传输性(4)信息的共享性3、数据与信息的关系信息与数据就是不可分离的,数据就是信息的表达,信息就是数据的内涵。
数据本⾝并没有意义,数据只有对实体⾏为产⽣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地理信息与地图1、基本概念地理数据:就是指表⽰地理环境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及其相互联系与变化规律的数字、⽂字、图像与图形等的总称。
地理信息:地理数据所蕴含与表达的地理含义2、地理信息的特征(1)属于空间信息(2)属性特征(多维结构特征) (3)时态特征⼗分明显3、地理数据区别于⼀般计算机数据的本质特征(1)空间位置特征(2)空间特征数据与属性数据之间的⼀⼀对应的关系或链接关系地图地图就是⼀种思维模型,它的建⽴依赖于制图者与读者对地图符号的“约定”,地图就是空间信息的图形载体。
地图就是地理信息的传统数据源,GIS查询与分析结果的表⽰⼿段也主要就是地图。
三、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1、信息系统基本概念信息系统就是具有采集、管理、分析与表达数据能⼒的系统。
由硬件、软件、数据与⽤户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从管理上把信息系统分有4个层次:事务处理系统(T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持系统(DSS)、⼈⼯智能(AI)与专家系统(ES)从类型上分有⾮空间信息系统与空间信息系统之分地理信息系统就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与不同的⽅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来⽀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与显⽰,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与管理问题。
2、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地理信息系统就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与不同的⽅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来⽀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与显⽰,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与管理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集锦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09fba3f4941ea76e58fa040b.png)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集锦1 .信息和数据信息信息是用数字、文字、符号、语言、图形、图像、声音等介质来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各种知识。
信息具有客观性、适用性、可传输性和共享性等特征。
信息来源于数据数据是一种未经加工的原始资料,格式依赖计算机系统。
数据是指能被计算机进行处理的一切对象,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图形、图像等。
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而信息则是数据内涵的意义,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
信息与数据是不可分离的,信息来源于数据。
即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
也就是说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只有理解了数据的含义,才能得到数据中所包含的信息。
信息可以离开信息系统而独立存在,也可以离开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和阶段而独立存在;而数据的格式往往与计算机系统有关,并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
数据是原始事实,而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
不同知识、经验的人,对于同一数据的理解,可得到不同信息。
2. 地理信息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的总称。
地理信息是指直接或间接与地理空间位置分布、时间发展相关的信息总和。
地理信息属于空间信息,它是对表达地理特征与地理现象之间关系的地理数据的解释。
而地理数据则是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符号化表示,包括空间位置、属性特征及时域特征三部分。
空间位置数据是通过经纬网或公里网建立的地理坐标来实现空间位置的识别的;属性数据是描述地物特征的定性或定量指标;时域特征是指地理数据采集或地理现象发生的时刻或时段。
空间位置、属性及时间是地理空间分析的三大基本要素。
地理信息属于空间信息,具有多维结构特征,即在二维空间的基础上实现多专题的第三维结构。
3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简称 GIS 。
GIS 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不同的专业,对它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想用简单的几句话是不能解释地理信息系统概念的,目前国内外对 GIS 有许多定义。
通常对 GIS 定义有:a. 地理信息系统是用于采集、存储、管理、处理、检索、分析和表达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知识点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944d56e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f9.png)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知识点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结合地理空间数据、信息技术和分析方法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和相关信息的一套工具和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主要包括数据模型、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分析与查询、地理空间数据可视化以及应用等方面。
一、数据模型1.向量数据模型:向量数据模型是以点、线、面等基本几何实体作为地理空间对象的表达方式。
点可以表示特定的地理位置,线可以表示道路等线状要素,面可以表示地貌、土地利用等面状要素。
向量数据模型适用于表达复杂的地理现象和几何关系,能够表达精确的地理位置和形状。
2.栅格数据模型:栅格数据模型是以网格单元为基本单位的存储和表达方式。
地理空间对象被分割成一系列相同大小的网格单元,每个网格单元标记了对应位置的属性值。
栅格数据模型适用于表达连续分布的地理现象,如高程模型、气候模型等。
二、数据采集与处理1.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收集地理空间数据的过程。
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包括航空摄影、卫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GPS)等。
采集到的数据可以是图像数据、点线面数据等。
2.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消除数据中的错误和冗余。
包括数据格式转换、数据质量检查、数据配准等操作,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数据分析与查询1.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模型建立,揭示地理现象的空间规律和关联性。
包括空间插值、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等。
2.属性查询:属性查询是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的属性值进行条件和过滤,筛选出符合特定条件的地理空间对象。
常用的查询语言有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3.空间查询:空间查询是基于地理位置进行的查询操作,可以通过点选、矩形框选等方式进行。
常用的空间查询方法有距离查询、邻接查询、叠加查询等。
四、地理空间数据可视化地理空间数据可视化是将地理空间数据通过图形图像等方式展示出来,使人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和理解地理现象和空间关系。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12146b8ba1aa8114531d9ac.png)
1.数据:是一种未加工的原始资料,它是表示和记录信息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和声音等的总称。
2.信息:是经过加工的数据,是事物特征及诸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抽象反映。
3.地理信息:属于一种空间信息,是与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
4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空间信息系统,以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分析、模拟和显示,为资源环境和区域等研究和决策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5地理坐标系:以经度和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置的球面坐标系统。
6地图投影:地球椭球面是一个不可展的曲面,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投影到平面上的方法。
7地图投影变形:在地图投影时,把球面上的经纬线网转换到投影平面上,转换后地图上经纬线网络必然产生变形(包括长度,面积,角度变形)8地理实体:地球表面的地理圈层中可相互区分的事物和现象,即地理空间中的事物和现象。
9点状实体:具有特定的位置,没有长度的实体。
10线状实体:具有长度的实体,如线段、边界。
11面状实体:有明确的闭合边界,而且其针对某个属性专题其内部特征是均一的,在空间数据模型中由一封闭曲线加内点来表示,是对湖泊、岛屿、地状等一类现象的描述12立体状实体:用于描述三维空间的现象与物体,具有长度、宽度、高度等属性13空间关系:指地理空间实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14拓补关系:是一种对空间结构关系进行明确定义的数学方法,是指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变形,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
15拓补邻接:空间图形中相同拓补元素之间的关系。
16拓补关联:空间图形种不同类元素之间的关系17拓补包含:空间图形种不同类或同类但不同级元素之间的拓补关系18空间数据结构:指空间数据适合于计算机存储、管理、处理的逻辑关系。
19矢量数据结构:通过记录空间对象的坐标及空间关系,尽可能精确的表示点、线、面、多边形的地理实体的数据结构。
20栅格数据结构:以规则的网格单元来表示空间地物或现象分布的数据结构,其阵列中的每个数据表示地物或现象的属性特征。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总结资料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总结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f029d27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3f.png)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总结资料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平台,集数据库管理系统、图形处理系统、统计分析系统于一体的地理信息处理系统,用于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展示和共享地理空间信息。
1.地理信息的获取:通过地理定位设备(如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如卫星图像、航空和航天遥感数据)等手段获取地理信息数据。
2.数据的存储与管理:将获取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并存储在数据库中,包括地理数据(如地图数据、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如人口数据、经济数据)。
3.数据的处理与分析:通过地理分析功能对地理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空间查询、缓冲区分析、空间插值、空间统计等。
4.数据的展示与表达:通过地图制作、图表展示、可视化等方式将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可视化表达,方便用户观察和理解数据。
5.数据的共享与交互:通过网络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实现地理信息数据的共享和交互,提供实时数据查询和在线分析功能。
1.土地利用规划: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对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信息进行分析和规划,高效管理土地资源,实现土地利用的合理化和可持续发展。
2.城市规划与管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城市空间结构、人口分布、交通网络等,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优化城市布局和发展。
3.自然资源管理: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对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进行监测、评估和管理,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4.环境保护与监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环境污染、生态系统变化等进行监测和评估,提供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的决策支持。
5.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对地震、洪水、飓风等自然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提供灾害管理和应急响应的依据。
1.多源数据融合:将多种数据源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和融合,提高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
2.云平台和大数据:将地理信息系统部署在云平台上,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地理信息处理和分析,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ca7b23dcf84b9d529ea7a30.png)
第一章1、数据与信息关系: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容。
2、地理信息系统特征:(1)空间特征:数据是与确定的空间位置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地理信息区别于其它类型信息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
(2)属性特征:通常在二维空间的定位基础上,按专题来表达多维即多层次的属性信息。
(3)时序特征:可以按照时间的尺度来区分地理信息。
3、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4、地理信息系统的操作对象:地理数据或称空间数据5、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优势:地理信息系统的优势在于它的空间数据结构和有效的数据集成、独特的地理空间分析能力、快速的空间定位搜索和复杂的空间查询功能、强大的图形生成和可视化表达手段,以及地理过程的演化模拟和空间决策支持功能等。
6、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和应用模型。
7、空间数据:空间特征是指地理现象的空间位置及其相互关系,其数据称为空间数据。
属性数据:属性特征表示地理现象的名称、类型和数量等,其数据称为属性数据。
时态数据:时间特征指地理现象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其数据称为时态数据。
8、根据地理现象在空间上的几何图形表示形式,可将地理现象抽象为点、线、面三种类型,把它们表达成地理数据通常在逻辑上可采用矢量和栅格两种数据组织形式,分别称为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
9、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和输出。
10、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特点:帮助确定地理要素之间新的空间关系。
它不仅成为区别于其他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为用户提供了解决各类问题的有效工具。
常用的空间分析有:(1)叠合分析(2)缓冲区分析(3)数字地形分析第二章1、要在地理空间中准确测定位置需要采用一种空间定位框架来实现。
地理空间定位框架就是大地测量控制系统,用以建立地球的几何模型来精确测量地球上任意一点的坐标,包括平面位置和高度值。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总结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c17a25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08.png)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总结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将地理信息与数据进行整合、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的技术系统。
它涉及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等过程,被广泛应用于地理学、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应急管理等领域。
本文将对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数据模型、空间分析和应用等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理信息系统概念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整合的技术系统。
它可以对地理现象进行存储、查询、分析和展示,以实现对地理空间现象的理解和决策支持。
地理信息系统由硬件、软件、数据和人员组成,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地理数据进行采集、输入、编辑、查询、分析和输出。
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模型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模型是描述地理现象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和组织方式。
常见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模型包括矢量数据模型和栅格数据模型。
1. 矢量数据模型矢量数据模型将地理现象抽象为点、线、面等几何实体,通过坐标值和属性值来表示。
常用的矢量数据格式有点数据、线数据和面数据。
矢量数据模型适用于表示具体的地理对象,如道路、河流、建筑物等。
2. 栅格数据模型栅格数据模型将地理现象划分为规则的网格或像元,通过像元的属性值来表示地理现象。
栅格数据模型适用于表示连续的地理现象,如地形、气候等。
常见的栅格数据格式有DEM(数字高程模型)和遥感影像。
三、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是指利用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地理现象的量化分析和模拟推理的过程。
常见的空间分析操作有空间查询、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网络分析等。
1. 空间查询空间查询用于根据位置关系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查询,常见的查询操作有点在面内查询、相交查询、邻近查询等。
2. 缓冲区分析缓冲区分析是以某个对象为中心,确定其周围一定距离范围内的地理空间数据。
它可用于分析地理现象的扩散范围、热区分析等。
3. 叠置分析叠置分析是指将多个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叠置计算,以获取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
地理知识点详解认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知识点详解认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1d10928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e7.png)
地理知识点详解认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用于获取、处理、分析、存储和展示地理数据的技术系统。
它通过对地球上各种地理数据进行整合和解析,将地球表面的事物和现象以图像或数码形式展现出来,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地球。
一、GIS的基本概念GIS是地理信息科学、地图制图、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它不仅仅是一个软件,更是一种技术和方法论。
GIS系统由数据采集、数据录入、数据管理、数据查询和数据分析五个主要过程组成。
1. 数据采集:GIS的基础是地理数据。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卫星遥感、GPS定位、测绘工具等手段进行,获取不同类型的地理信息。
2. 数据录入:将采集来的地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
这一步骤是确保数据质量和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3. 数据管理:对输入的地理数据进行整合、分类和存储,建立起一个完整且易于管理的数据库。
4. 数据查询:用户可以通过查询特定的地理数据,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
通过地理信息的查询,用户可以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
5. 数据分析:利用GIS系统强大的分析功能,对地理数据进行统计、空间分析、模拟等操作。
这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地理现象和规律。
二、GIS的应用领域GIS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农业、交通、应急管理等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支持。
1. 环境保护:GIS可以帮助了解并分析生态环境、气候变化、水资源和土壤质量等信息,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城市规划:GIS可以模拟城市发展趋势,分析人口分布、交通网络、土地利用等因素,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指导。
3. 农业:GIS可以分析土地的适宜性和农作物的产量分布,帮助农民制定科学的农作物种植方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 交通:GIS可以分析交通流量、交通安全、交通设施等信息,为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5. 应急管理:GIS可以帮助预测和分析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为灾害预防、救援和恢复提供科学支持。
地理信息系统的关键知识点
![地理信息系统的关键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d8b49bd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72.png)
地理信息系统的关键知识点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将数据收集、管理、分析、展示于一体的信息科学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学、地质学、城市规划、环境科学以及各行业的资源管理和决策制定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关键知识点。
一、地理信息系统概述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数据系统和人员组成。
其中,硬件系统包括计算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和网络设备;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专业GIS软件;数据系统包括地理数据和属性数据;人员包括GIS管理员、数据采集员和应用开发人员等。
二、坐标系统与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概念,它是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位置进行测量和表示的基准。
常用的坐标系统包括经纬度坐标系统和平面坐标系统。
地图投影是将地球表面的三维形状投影到一个二维平面上的过程,常见的地图投影方式有墨卡托投影、等角圆柱投影和兰伯托投影等。
三、空间数据模型空间数据模型是地理信息系统中对地球上空间现象进行描述和表达的方式。
常用的空间数据模型包括矢量模型和栅格模型。
矢量模型是通过点、线、面等几何要素来描述地理空间对象;栅格模型则是将地理空间分为规则的像素或网格,通过像元的属性来描述地理现象。
四、地理数据采集与处理地理数据采集是指通过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手段获取地理空间数据的过程。
地理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理、属性提取、拓扑关系建立等一系列操作,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五、空间分析与地理建模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核心功能之一,它包括空间查询、空间统计、空间关系分析等方法。
通过空间分析,可以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为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地理建模是将地理现象转化为数学模型,通过模拟和预测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六、地图制图与可视化地图制图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应用之一,它通过选择合适的符号和颜色来展示地理空间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大全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acda69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3d.png)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大全绪论GIS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缩写,它由计算机硬件、软件、用户、空间数据和不同方法组成的系统,主要用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GIS的软硬件环境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地理信息科学、地理信息服务、地理信息基础软件和解决方案数据库软件等。
GIS的概念GIS是一种全新的思想和手段来解决复杂的规划、管理和地理相关问题,例如城市规划、商业选址、环境评估、资源管理、灾害监测、全球变化等。
它主要由空间数据和关系数据库管理软件组成,流行的数据库软件主要有XXX、Sybase、Informix、DB2、SQL Server、Ingress等。
XXX的SDE (Spatial Database Engine)是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空间数据管理平台。
地理信息的定义地理信息是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
它可以通过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多种方式进行表征,某些GIS软件中图形处理平台如XXX开发的AutoMapGIS软件、XXX的MGE GIS软件等都具有图形平台的功能。
空间数据是GIS的血液,GIS的操作对象就是空间数据。
空间数据具有存储、分析与显示地理信息的功能,其特点包括空间参考、属性、时间数据、空间分布性、多维性、动态性(时间性)和数据量大等。
空间数据的组织形式主要有矢量结构和栅格结构。
地理信息含义地理信息的含义是“有地理参照的信息”或者“与地理位置有关的信息”。
GIS的开发是以人为本的系统工程,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才能够组织地理信息系统并具备采集、存储、查询、分析、显示和管理的能力。
了解GIS的定义和特点对于GIS的技术和功能有足够的了解,也有助于应用GIS解决实际问题。
空间变化规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GIS可以应用于许多行业,例如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农业、水利、交通、能源、地质勘探、公共安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数据的概念:它是通过数字化并记录下来可以被识别的符号,用以表示定性或定量地描述事物的特征和状况。
2、信息的概念:它是指主体与外部客体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切有用的消息或知识,是表征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
3、数据和信息的关系:①数据是信息的表达形式,是信息的载体;②信息是数据中蕴含的事物的含义,是数据的内容;4、数据处理的概念:它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筛选、排序、归并、转换、存储、检索、计算,以及分析、模拟和预测等一系列操作5、信息的三个特点①信息的客观性:任何信息都是与客观事实紧密相关的,这是信息的正确性和精确度的保证;②信息的适用性:信息对决策是十分重要的,地理信息系统将大量地理数据收集、组织和管理起来,经过处理和分析变为对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的有用信息,这是由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明确目的性所决定的;③信息的传输性:信息可以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传输,既包括系统把信息送至终端设备,并以一定的形式或格式提供给有关用户,也包括信息在系统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流转和交换。
④信息的共享性:信息与实物不同,信息可以传输给多个用户,为多个用户所共享,而信息本身并无损失,这为信息的并发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6、地理信息的概念:它是地理数据所蕴含和表达的地理含义。
7、地理数据的概念:它是与地理环境要素有关的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和。
8、地理信息的三个特征:空间特征、属性特征、时序特征。
9、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它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10、GIS与非空间信息系统的区别:(1)地理信息系统属于空间信息系统,它与非空间信息系统(如:IMS)的本质区别在于能够处理空间定位数据;(2)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空间信息系统(如:CAD、CAM)的区别在于不仅能够表达和处理空间定位数据,更具有空间分析功能。
11、GIS的构成部分: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应用模型。
12、GIS基础软件平台的主要功能:具有丰富的GIS专业功能,属于通用性GIS 软件,也是开发其他面向特定应用、工程的软件平台,如ArcGIS、MapInfo、MapGIS 等。
13、空间数据的组成:⑴按数据来源:地图数据、影像数据、文本数据、⑵按数据结构:矢量数据、栅格数据⑶按数据特征:空间数据、非空间属性数据⑷按几何特征:点、线、面、曲面、体⑸按数据发布形式:数字线画图、数字栅格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14、GIS应用人员的分类: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人员、用户15、GIS应用模型的概念:为某一特定的实际工作而建立的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
类似于手机套餐中,长途套餐、上网套餐、市话套餐……16、GIS的基本功能:数据的采集编辑、数据的存储管理、数据的处理变换、空间分析统计、产品制作演示、二次开发编程17、数据处理的基本内容:(1)数据变换:数据从一种数学状态转换为另一种数学状态,包括投影变换、几何纠正、比例尺缩放、误差改正和处理;(2)数据重构:数据从一种几何状态转换为另一种几何状态,包括数据的拼接、裁剪、压缩和结构转换;(3)数据抽取:完成从数据全集到数据子集的条件条件提取,包括类型提取、窗口提取、逻辑提取和空间内插。
18、常用的空间分析方法:(1)叠合分析(2)缓冲区分析(3)数字地形分析19、GIS的应用功能:⑴资源管理资源管理是GIS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领域。
GIS进行资源管理的任务包括:①各种来源的数据和信息有机的汇集在一起,依靠GIS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能力,建立一个连续无缝的大型地理数据库;②借助于GIS程序终端,对数据库进行查询显示、统计、制图以及多种组合条件的资源分析;GIS资源管理目标:为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规划决策提供依据。
⑵区域规划:规划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涉及很多领域的影响因素。
⑶国土监测:特点:①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②与RS的多元、多时相数据服务的主要工作:①自然灾害预测预报(森林火灾、洪涝灾害);②土地资源利用变化分析与监测;③环境质量评估研究。
⑷辅助决策:GIS与互联网的有效结合,深化电子商务的应用,满足企业决策多维性的需求。
第二章1、地理空间的概念:一般指上之大气电离层,下至地壳与地幔交界的莫霍面之间的空间区域。
它是自然地理过程和生命及人类活动的活跃场所。
2、矢量数据:用欧氏空间的点、线、面等几何元素来表达空间实体的几何特征的数据。
3、栅格数据:将空间分割成有规则的网格,在各个网格上给出相应的属性值来表示空间实体的一种数据组织形式。
(1)空间特征:指地理现象和过程所在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等几何特征;(定位数据)相邻地理现象和过程之间的空间关系。
(拓扑数据)(2)属性特征:地理现象和过程所具有的专属性质(数量特征、质量特征)。
(属性数据)(3)时间特征:在一定区域内的地理现象和过程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
(时态数据)6、拓扑关系的概念:描述几何图形元素(点、线、面)之间空间结构关系的一种数学方法。
GIS中,拓扑关系不仅是数据的组织和编辑形式,也为一些空间分析和应用功能奠定了数据基础。
(网络分析)7、拓扑邻接关系:相同类型空间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8、拓扑关联关系:不同类型空间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9、拓扑包含关系:相同类型但不同等级空间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1)拓扑关系反映空间逻辑结构关系信息,根据拓扑关系,不需要利用坐标或者距离计算,就可以确定一种地理实体和另一种地理实体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属于相对关系,而定位信息表达绝对关系);(2)利用拓扑关系有利于空间要素的拓扑查询;(3)利用拓扑数据作为工具,重建地理实体(弧段生成多边形)。
12、空间数据结构的概念:空间数据具有空间、属性和时间的多重特征,因此如何组织具有复杂特征的空间数据,并建立空间数据之间的联系,这个过程被称为空间数据结构。
13、空间数据计算机表示的基本方法空间分幅:将整个地理空间划分为许多子空间属性分层:将要表达的空间数据抽象成不同类型的数据层时间分段:将有时间特征的地理数据按期时间变化划分成不同时段后,逐一时段来表示14、实体数据结构的特点:一个优点,三个缺点①优点:数据按点、线、多边形为单元进行组织,数据结构简单;②缺点:每个多边形都以闭合线段存储,多边形的公共边界被数字化两次和存储两次;(数据冗余)点、线和多边形有各自的坐标数据,无拓扑数据,彼此不关联;岛或洞只能作为一个单个图形,与外界无关联。
15、含有拓扑数据结构的空间数据结构由四个数据文件:(1)弧段文件:标识码、起始节点、终止节点、左多边形、右多边形;(P51表2-8)(2)节点文件:标识码、节点坐标;(P52表2-9)(3)弧段坐标文件:标识码、坐标值串码;(P52表2-10)(4)多边形文件:标识码、弧段标识串码。
(P5表2-11)16、游程(行程)编码结构的原理:1个存储单位为1行中(起始单元的行位置,列位置,游程,属性值)17、四叉树结构原理:将网格分成按四象限进行递归分割,直至子象限中所有栅格单元的属性值都相同为止。
图2-20;1存储单位为1块的起点行、列位置,递归分割/合并深度,属性值18、数据结构建立的基本过程如:P60图2-24。
(1)数据需求分析;(2)确定数据源;(3)数据分类与编码;(4)确定数据结构类型;(5)数据输入和编辑。
19、空间数据的分类的概念:根据系统功能及国家规范和标准,将具有不同属性或特征的要素(地理事物)区分开来的过程,称为空间数据分类。
空间数据的编码的概念:是指将数据分类结果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系(数字和字符)表示出来的过程,也称为特征码。
屏幕数字化的过程:(1)打开栅格图像文件:将图像文件在系统中打开。
(2)图像配准:设置投影方式,选定坐标单位。
(3)输入空间数据(4)输入属性数据第三章1、空间数据变换是指空间数据坐标系统的变换,即从一种坐标系统转换到另一种坐标系统。
2、几何纠正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对数字化数据的坐标系转换和图纸变形误差的纠正,使数据源的坐标系与标注的坐标系一致。
3、仿射变换的特性:①直线变换后仍为直线;②平行线变换后仍为平行线;③不同方向的长度比发生改变。
4、高斯克吕格投影的条件:A.中央经线与赤道的投影线相垂直;B.投影具有等角性质;C.中央经线投影后长度不变形。
5、高斯克吕格投影特点:A.中央经线上没有角度、长度和面积变形;B.其他投影区域的点长度比均>1;C.同一纬线上,离中央经线越远变形越大,最大处在两侧边缘处;D.同一经线上,离两极越远变形越大,最大处在赤道上;E.角度无变形,面积比是长度比的平方;F.长度比的等变形线平行于中央子午线。
6、UTM与高斯投影的差异。
详见教材P777、正解变换基本原理:通过建立一种投影与另一种投影的严密或近似的解译关系式,直接由一种投影的数字化直角坐标(x、y)变换到另一种投影的数字化直角坐标(X、Y)反解变换基本原理:由一种投影的坐标(x、y)反解出地理坐标(B、L),然后再由地理坐标转换为另一种投影的直角坐标(X、Y)。
9、解析变换(公式变换)基本原理:在已知两种投影类型及公式情况下,构建正解或反解的数学表达式,由原投影的坐标数据(x、y)直接求出新投影的坐标数据(X、Y)。
10、数值变换(参数变换)基本原理:当原投影类型无法获取,但可以准确获取几个点的原投影坐标数据(xi 、yi)和新投影坐标数据(Xi、Yi)时,利用数学中的数值逼近理论(微积分),解算出两个投影系转换的若干参数,从而建立两个投影之间的关系式。
逼近方法包括:插值法、有限差分法、待定系数法等。
11、矢量与栅格数据优缺点比较:12、点的栅格化原理:将矢量点要素的坐标(x、y)转换成栅格单元的行列值(I,J)。
公式见教材P81(3—12)13、扫描线算法的原理:以平行于X轴或Y轴栅格单元中心的平行线(扫描线),逐格扫描求出线段与扫描线的交点栅格。
14、面的基于弧段数据的栅格化前提条件:矢量数据文件中包含有拓扑结构关系的数据。
基本算法步骤:(1)用行或列的扫描线在栅格化范围内扫描;(2)计算扫描线与所有弧段交点的行列值;(3)根据弧段左右多边形的位置关系(拓扑关系)判断交点左右(上下)栅格单元的填充属性值;(4)按照X坐标或Y坐标排序交点,逐格生成栅格数据15、内点填充算法原理:先按照线栅格化方法把多边形边界栅格化,然后在多边形内找到一个内点,从该点出发,向外填充,直至边界位置。
16、边界代数法原理:多边形实体的边界按照线栅格化;以边界上一点环绕多边形一圈;上行环绕时,边界左侧赋值为多边形属性的负值;下行环绕时,边界左侧赋值为多边形属性的正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