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电化学腐蚀原理(二)

合集下载

第2章腐蚀电化学原理简介PPT课件

第2章腐蚀电化学原理简介PPT课件
形成腐蚀电池并不是造成腐蚀的根本原因,只要材料与环境 介质接触,形成热力学不稳定的体系,就会在释放化学能的 推动下,使金属转变为离子溶解(即发生腐蚀)。
腐蚀反应中释放的化学能又是从何而来的?
形成腐蚀电池确实对腐蚀有加速作用。在腐蚀控制工作中仍 然要注意防止形成腐蚀电池,或减小腐蚀电池的推动力。
Zn+2H+→Zn2++H2↑
电流的流动
金属中:电子从阳极流向阴极。
形 溶液中:离子迁移。阳离子从阳极区向阴极区迁移,阴离子从

阴极区向阳极区迁移。
回 路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中国民航大学 理学院 2010/8/14
5
A
k
e
-
+
化学 Zn
Cu
势能2H+
Zn2+
SO42-
电池工作的推动力是电池反应的化学势能,即反应物和反应 产物之间的化学势差。
化学势能与构成电池的两个电极的电位差成正比。
ΔrGm=-nFE
中国民航大学 理学院 2010/8/14
6
2.1 腐蚀电池
-+
Zn Cu e
Zn2+
2H+ SO42-
◦ 把Zn-Cu原电池短路,电池仍可以持续工作。
电池工作的结果仅造成Zn被溶解(腐蚀),不能输出有用的 电功
形成了腐蚀原电池(可简称腐蚀电池)。电化学腐蚀是以腐 蚀电池工作的方式完成的
中国民航大学 理学院 2010/8/14
10
2.1 腐蚀电池
2.1.2 腐蚀电池的类型
◦ 按组成腐蚀电池的阴极、阳极的大小:
宏观腐蚀电池:阳极区和阴极区尺寸较大,区分明显,多数 情况下肉眼可辨。

材料腐蚀与防护:第二章 腐蚀电化学理论基础 (2)

材料腐蚀与防护:第二章 腐蚀电化学理论基础 (2)

2.3.3 极化的种类和原因
— 电化学极化 — 浓差极化 — 电阻极化 — 混合极化
电化学极化(活化极化)
阳极电化学极化(活化极化):阳极过程控制步骤=电化学步骤
电子从阳极流走(流向阴极)的速度
>金属离子进入溶液的速度(电化学反应速度)
金属表面由于电子流失 比反应快而积累正电荷
——电位升高
电化学极化(活化极化)
E Ec0
2 1
I Ec0 Ea0 Pa Pc R
Ea0 I1
I2 I
Pc1 Pc2: I1 I2
• 氢过电位对腐蚀电流影响:
析氢腐蚀,阴极反应(H++e→H2)
在不同金属的表面上,极化程度有很大不 +E
同,即过电位不同,导致腐蚀电流不同;
Fe ia
Fe
2
2e
ic
• 处于平衡态时: ia = ic = i0
i0:交换电流密度
• 溶解速度>沉积速度,相当于阳极溶解反应,
ia > ic Fe ia Fe2 2e
– 形成净阳极电流 ia (净)= ia − ic 阳极溶解
– 电位向正方向移动,阳极极化
– 过电位ηa=Ea-E0
• 溶解速度<沉积速度,相当于阴极还原反应,
2.3.1 腐 蚀 速 率
• 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金属失重为:
∆g It ⋅ N 1 ( I / S ) ⋅ N i ⋅ N
υ失重 = S ⋅ t = F S ⋅ t = F
=F
– i 腐蚀电流密度 mA/cm2 – 腐蚀电池的电流密度越大,金属腐蚀速率越大
• 我们了解了腐蚀速率与腐蚀电流密度的关系,那么实际 的腐蚀速率究竟如何呢?

第2章 电化学腐蚀的动力学

第2章 电化学腐蚀的动力学

51
ia =ik =ic
稳定电位:电极电位不随时 间变化,又称混合电位
腐蚀电位 稳定状态与平衡状态的区别?
52
腐蚀电池的作用
宏观腐蚀电池的作用
1.一种金属腐蚀而另一种金属不腐蚀: M1腐蚀加速,M2仍不腐蚀
孤立金属M1电极反应:
M1 D + ne
孤立M2电极反应:
M1 n+ + ne D n-
D + ne
10
电化学极化
电化学极化:由电化学步骤来控制电极反
应过程速度的极化
11
电极电位对电化学步 骤活化能的影响
反应按还原方向进行时,当电位改 变△,则带电子nF的粒子穿越双 电层所做的功增加nF△(即终态 总势能的增加),改变电极电位后 阴极反应的活化能增加:
阳极反应的活化能减小:
12
电极电位对电极反应 速度的影响
1.强极化时
在阳极极化曲线的塔菲尔区:
在阴极极化曲线的塔菲尔区:
72
腐蚀体系从腐蚀电位强极化时的极化公式
73
2.微极化时
Rp:线性极化区的极化曲线的斜率,称为极化阻率
74
极化曲线的测量方法
极化曲线: 极化电位与极化电流或极化电流密度之间的关系
曲线
75
1.恒电流法: = f(i) 可能有多值 2.恒电位法: i = F()
稳态扩散过程:扩散途径中每一点的扩散速度都相等,因
而扩散层内的浓度梯度在扩散过程中不随时间改变
菲克第一定律:单位时间内
通过单位面积的扩散物质流量为:
32
在电化学腐蚀过程中,往往是阴极反应,特别是氧分子还原反应 涉及浓度极化。氧分子向电极表面的扩散步骤往往是决定腐蚀速 度的控制步骤 在稳态条件下,扩散层内的浓度梯度就等于扩散层外侧溶液本体 的浓度与电极表面的浓度的差值除以扩散层的厚度:

第二章 电化学腐蚀理论基础

第二章  电化学腐蚀理论基础

第二章电化学腐蚀理论基础金属腐蚀从腐蚀历程上分为电化学腐蚀和高温腐蚀两大类,电化学腐蚀是金属腐蚀的主要形式,因此本章内容是本门课程的重要理论基础。

本节课要求掌握:电化学腐蚀的定义;腐蚀原电池的特点和分类。

电化学腐蚀的定义:金属材料与电解质溶液相接触时,在界面上将发生有自由电子参加的氧化和还原反应,从而破坏了金属材料的特性。

这个过程称为电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现象极为常见在潮湿的大气中,桥梁钢结构的腐蚀;海水中船体的腐蚀;土壤中输油输气管道的腐蚀;在含酸、碱、盐等工业介质中的腐蚀,一般均属于此类。

•第一节腐蚀原电池过程用腐蚀原电池模型来解释电化学腐蚀原因及过程。

一、腐蚀原电池1.原电池例如:Zn片和Cu片放入稀盐酸溶液中,用导线通过电流表把它们连接起来(电流表指针转动)就构成了原电池装置。

阳极Zn:Zn →Zn2++2e (氧化反应)阴极Cu:2H++2e →H2 ↑(还原反应)2. 腐蚀原电池的定义及特点阳极Zn:Zn →Zn2++2e (氧化反应)阴极Cu:2H++2e →H2 ↑(还原反应)(1)腐蚀原电池的定义:只能导致金属材料破坏而不能对外界作功的短路原电池。

(2)腐蚀原电池的特点:1. 电池的阳极反应是金属的氧化反应,结果造成金属材料的破坏。

2. 电池的阴、阳极短路,产生的电流全部消耗在内部,转变为热,不对外做功。

电化学腐蚀的实质是以金属为阳极的腐蚀原电池过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电池是短路了的原电池。

3.腐蚀原电池的工作过程:阳极过程Me →Men++ne阴极过程 D + ne →Dne-电化学腐蚀过程可分成阴极和阳极两个在相当程度上独立进行的过程,这是区分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的重要标志。

二. 腐蚀电池的分类从热力学角度来讲,在金属材料/腐蚀介质构成的体系中,如果存在着电位差,且金属的电位较低,则将发生金属腐蚀。

根据腐蚀电池电极尺寸的大小,腐蚀电池分为:宏观电池和微观电池.1、宏观电池通常指肉眼可分辨电极极性的电池。

材料腐蚀与防护-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原理(2)

材料腐蚀与防护-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原理(2)
已测知Zn和Cu在质量分数为0.03的NaCl水 溶液中的开路电位分别为EZn= -0.83V和 ECu=0.05V,回路电阻R=250。
此时,两电极的稳定电位差0.05+0.83=0.88V,
铜-锌腐蚀原电池示意图
电池刚接通时,毫安表指示的起始瞬间电流 值
电流变化
瞬间电流很快下降,经过一段时间 后,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电流值, I2=0.15mA ???
腐蚀极化图
+E EeC
β
假定任何电流下,阴极阳极的极 化率为常数,称为Evans图(U. R. Evans)。 S所对应的电位Emix,称为混合电 位。由于Emix电位下的金属处于 腐蚀状态,故混合电位就是金属 的自腐蚀电位Ecorr,对应的电流 称为腐蚀电流,用Icorr表示。 I 腐蚀电位是一种不可逆非平 衡电位,需由实验测得,腐蚀 电流表示金属腐蚀的速率,对 于均匀腐蚀和局部腐蚀都适用。
CA
PA E A E A 100% 100% 100% e e PC PA PR EC E A ER EC E A
PR ER ER 100% 100% 100% e e PC PA PR EC E A ER EC E A
S2O62 +2e 2SO42
3.溶液中中性分子的还原反应 吸氧反应 氯的还原反应
如:
O2 +H2O+4e 4OH Cl2 2e 2Cl
4.不溶性化合物的还原反应
如:
Fe(OH)3 +e Fe(OH)2 OH
电路接通
腐蚀电池接通前后电位变化
过电位
电极电位的偏离值称为极化值。 通常引入一新术语--过电位或超电位(取正值)来表征电 极极化的程度。

第 2 章 腐蚀电化学原理简介

第 2 章 腐蚀电化学原理简介
腐蚀反应中释放的化学能又是从何而来的?
形成腐蚀电池确实对腐蚀有加速作用。在腐蚀控制工作中仍 然要注意防止形成腐蚀电池,或减小腐蚀电池的推动力。
中国民航大学 理学院
2010/8/14
10

2.1.2 腐蚀电池的类型
◦ 按组成腐蚀电池的阴极、阳极的大小:
宏观腐蚀电池:阳极区和阴极区尺寸较大,区分明显,多数
什么是正极和负极,什么是阴极和阳极? 什么情况下正极是阳极,什么情况下正 极是阴极?
A
e
k
+
Cu 2H+
Zn
Zn2+
SO42-
中国民航大学 理学院
2010/8/14
4
总反应(电池反应) = 阳极反应 + 阴极反应 Zn+2H+→Zn2++H2↑
形 成 回 路
电流的流动 金属中:电子从阳极流向阴极。 溶液中:离子迁移。阳离子从阳极区向阴极区迁移,阴离子从 阴极区向阳极区迁移。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腐蚀电池不做有用功,只造成金属的腐蚀。
腐蚀电池的电极反应、电池反应和推动力与一般原电池相同。
两个电极反应,阳极反应造成金属溶解(或腐蚀),阴极反 应是环境中的氧化剂(习惯上称去极化剂)的还原反应。
两个电极反应是共轭关系,即阳极失去的电子等量地被阴极 反应消耗。
金属的腐蚀速度、阴极去极化剂的还原速度和通过的电流之 间符合法拉第定律。
情况下肉眼可辨。
1. 电偶电池:两种不同的金属短路接触,浸入连续的电解质溶液中。 如钢铁部件用铜铆钉连接,连接区存有积水的情况。
中国民航大学 理学院
2010/8/14

第二章 金属电化学腐蚀原理

第二章 金属电化学腐蚀原理

第二章 金属电化学腐蚀原理
§2.2 电化学腐蚀原理
2.2.3 腐蚀电池的类型
1. 宏观腐蚀电池 (2)浓差电池 同一种金属浸入同一种电解质溶液中,若局部的浓度不同,即可形成腐蚀 电池。如船舷及海洋工程结构的水线区域,在水线上面钢铁表面的水膜中 含氧量较高;在水线下面氧的溶解量较少,加上扩散慢,钢铁表面处含氧 量较水线上要低得多。含氧量高的区域,由于氧的还原作用而成为阴极, 溶氧量低的区域成为阳极而遭到腐蚀。由于溶液电阻的影响,通常严重腐 蚀的部位离开水线不远,故称水线腐蚀。
第二章 金属电化学腐蚀原理
§2.1 腐蚀的基本概念
2.1.2 金属腐蚀的分类
2. 按腐蚀的形式分类:
2)局部腐蚀(localized corrosion) (2)有应力条件下的腐蚀形态:
b. 腐蚀疲劳(corrosion fatigue):金属在交变循环应力和腐蚀介质共同作用下 发生的破坏。 特点:最易发生在能产生孔蚀的环境中,蚀孔引起应力集中;对环境没有选择性, 氧含量、温度、pH值、溶液成分均可影响腐蚀疲劳 实例:海水中高铬钢的疲劳强度只有正常性能的30%--40%。 c. 氢损伤(hydrogen damage):由于氢的存在或氢与材料相互作用,导致材 料易于开裂或脆断,并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破坏的现象。 氢损伤的三种形式:氢鼓泡、氢脆、氢蚀。
第二章 金属电化学腐蚀原理
§2.2 电化学腐蚀原理
金属与环境介质发生电化学作用而引起的破坏过程称 为电化学腐蚀。主要是金属在电解质溶液、天然水、海
水、土壤、熔盐及潮湿的大气中引起的腐蚀。它的特点
是在腐蚀过程中,金属上有腐蚀电流产生,而且腐蚀反应 的阳极过程和阴极过程是分区进行的。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基本上是原电池作用的结果。

DC第二章电化学腐蚀的理论基础(2)

DC第二章电化学腐蚀的理论基础(2)

阴极极化值: c Vec Vcorr 阳极极化率: Rpa tg 阴极极化率: Rpc tg

埃文斯极化图
2. Evans Polarization Diagram and Its Applications
— 埃文斯极化图及其应用
定义:如果暂时不计电位随电流变化的细节,可以将电位变化
的曲线画成直线,这种简化的腐蚀极化图就称为伊文思极化图 2.1 Judging the Polarizing Ex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rroding Electrode — 判断腐蚀电池电极的极化程度及特征 阳极极化值: V a corr Vea
M mH2O M n mH2O ne
4. Depolarization
— 去极化作用
减小或消除极化的作用称为去极化作用。 4.1 升高温度产生明显的去极化效应 4.2 搅拌或充气可以产生去极化效应 4.3 改变溶液的pH值可以产生去极化效应 4.4 加入适当的去极化剂( depolarizer )可以产生 去极化效应。
极电位。对于可逆电极就是平衡电极电位; 对于不可逆电极就是稳定电位。
2.3.2 Overvoltage — 过电位(超电 压):一定电流密度所引起的电位变化值
即过电位,以来表示,规定超电位取正值。 阴极极化值 阳极极化值
e Vec Vc
a Vc Vea
2.3.3 Polarization Resistance — 极化率:
– 阴极:D ne
D ne
– 阳极:M mH2O M n mH2O n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2 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 — 浓差极化

电化学腐蚀原理2

电化学腐蚀原理2

i = iO 2 + i H 2
F:氢去极化开始 氧去极化的一般规律: 氧去极化的一般规律: 氧去极化腐蚀的影响规律: 氧去极化腐蚀的影响规律:
溶解氧,流速,盐的浓度,温度
氧的极化曲线
极限电流 密度是浓 差控制腐 蚀的最大 速度
i = iO 2 + i H 2
氧的极化曲线
各金属的实验曲线图
氧去极化腐蚀的影响因素
金属的钝化 钝化的特性曲线 Eb , ib (EF) EOP-EP ,iP Ebr, E(保)
Fe+H2O—Fe3O4+H++e
Ebr E(保)
三种情况: E< E(保) E(保) <E< Ebr
Fe+H2O—Fe2O3+H++e
Ebr<E Fe— Fe—Fe+ +2e
硫酸亚铁溶解, 硫酸亚铁溶解,沉积交替
1、溶解氧的浓度 、
E = 1.229 − 0.059 pH + 0.0148 PO 2
η=0.059/n(log (1-i/id)) id=nFDC/x
扩散层
如:添加氧化剂等, 致使金属进入钝化。
托马晓夫解释
2、溶液流速 、
层流转为湍流
空泡腐蚀
id=nFDC/x
3、盐浓度的影响 、
4、温度的影响 、
常用 10%FeCl3(+0.05NHCl)溶液 10%FeCl3(+0.05NHCl) 1、电化学方法 尺寸:25~50×2~5mm 25~50 2~5mm 平行试样 : ≥3个 2、化学浸泡方法 边缘面积/表面积 :<0.3 测定孔蚀密度,深度 表面 测定孔蚀密度, 粗糙度: R<8 3、 现场试验 溶液体积/试样面积≥ 20ml/cm2 10%HNO3清除产物。 1 铝合金: 20倍下数孔蚀数。 D = Kt 3 各参数分析

09化工腐蚀与防护 第二章 金属电化学腐蚀基本理论

09化工腐蚀与防护 第二章 金属电化学腐蚀基本理论
将偏离平衡电位。 *因为金属腐蚀要进行电极反应必然偏离平衡, 故非平衡电位的讨论十分重要。
电极电位
平衡电极电位 能斯特方程
气体的平衡电极电位
标准状态:温度298 K, 氢离子活度为1,氢压 101325 Pa
非平衡电极电位
不能用Nernst方程计算电极电位,实验测定
电化学腐蚀倾向的判断
自由焓准则 当△G<0,则腐蚀反应能自发进行。 |G|愈大,则腐蚀倾向愈大。 当△G= 0,腐蚀反应达到平衡。 当△G> 0,腐蚀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EeK - Eea > 0 或EeK > Eea
判断电化学腐蚀倾向的电位比较准则: 如果金属发生氧化反应的平衡电位Eea低于溶液中某种氧
化剂(即去极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的平衡电位Eec,则电化 学腐蚀能够发生。二者的差值(Eec - Eea)愈大,腐蚀的 倾向愈大。
金属自发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条件: Ee,M <E< EeK
2Hg + 2Cl-= Hg2Cl2 + 2e 气体电极反应和氧化还原电极反应都可
能作为腐蚀电池的阴极反应,其中以氢 电极反应和氧电极反应最为普遍。
氢电极反应构成了最基本的参考电极: 标准氢电极。
金属和溶液的界面特性——双层电子
双电层:由于金属和溶液的内电位不同,在电极系统的金属相和溶液相之间存 在电位差,因此,两相之间有一个相界区,叫做双电层*电极系统中发生电极 反应,两相之间有电荷转移,是形成双电层的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Zn/Zn2+,Cu/Cu2+
电极反应 Ni=Ni2++2e Mo=Mo3++3e Sn=Sn2++2e Pb=Pb2++2e Fe=Fe3++3e H2=2H++2e Cu=Cu2++2e Cu=Cu++e 2HAgg==HAgg22++++e2e Hg=Hg2++2e Pt=Pt2++2e Au=Au3++3e

第2章—电化学腐蚀原理(二)讲解

第2章—电化学腐蚀原理(二)讲解

O2 + e →
O
2
O
2
+ H+ → HO2
HO2
HO
2
+
e

HO
2
+ H+ → H2O2
H2O2 + H+ + e → H2O + HO
HO + H+ + e → H2O
2.9.2 扩散控制——浓差极化
J


D(
dC dx
)x0
id nFJ
id=nFD(
dC dx
)
x0

nFD
化腐蚀,或称析氢腐蚀。
析氢腐蚀反应类型: 在酸性溶液中,反应物来源于水合氢离子(H3O+),它在阴极 上放电,析出氢气:H3O+ + 2e → H2 + 2H2O
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则是水分子直接接受电子析出氢气: 2H2O + 2e → H2 + 2OH-
2.8.1 析氢腐蚀的阴极过程步骤
在酸性溶液中,析氢过程步骤: (1)水合氢离子向阴极表面扩散并脱水: H3O+ → H+ + H2O (2)H+与电极表面的电子结合放电,形成吸附氢原子: H+ + e→Hads (3)吸附态氢原子通过复合脱附,形成H2分子: Hads + Hads → H2 或发生电化学脱附,形成H2分子: Hads + H+ + e → H2 (4)H2分子形成氢气泡,从电极表面析出。 各过程连续进行,最慢的过程控制整个反应过程。
2.9.2 耗氧腐蚀的步骤
耗氧腐蚀可分为两个基本过程:氧

第二章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第二部分

第二章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第二部分

第二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2.5 腐蚀极化图2.6 金属的钝化2.7 塔菲尔关系2.8 能斯特方程一、伊文思(Evans)极化图二、腐蚀电流三、腐蚀控制因素伊文思(Evans)极化图不考虑电位随电流变化细节,将两个电极反应所对应的阴极、阳极极化曲线简化成直线画在一张图上,这种简化了的图称为伊文思极化图伊文思(Evans)极化图↘在一个均相的腐蚀电极上,如果只进行两个电极反应,则金属阳极溶解的电流强度一定等于阴极还原反应的电流强度↘在实验室里,一般用外加电流测定阴、阳极极化曲线来绘制伊文思极化图伊文思(Evans)腐蚀图↘AB阳极极化曲线BC阴极极化曲线OG欧姆电位降CH欧姆、阴极极化总线↘阳极极化率Pa=tgβ阴极极化率Pc=tgα伊文思(Evans )腐蚀图↘考虑欧姆压降,腐蚀电流为I ’,↘阳极极化的电位降:ΔE a = E ’a –E 0a =I ’tgβ= I ’Pa阴极极化的电位降:ΔE c = E ’c –E 0c =I ’tg α= I ’Pc欧姆压降:ΔE r = I ’R腐蚀电池总压降:E 0c -E 0a = I ’(Pa+Pc+ R )腐蚀电流:腐蚀控制因素1)初始电位差与腐蚀电流的关系2)极化率与腐蚀电流的关系3)氢过电位与腐蚀速度的关系阴极析氢过电位:阴极电极材料表面状态不同金属表面上氢过电位不同。

腐蚀控制因素1)虽然锌的氢过电位比较铁的电位负,但由于氢过电位高,锌在还原性酸溶液中的腐蚀速度反而比铁小;2)如果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Pt 盐,由于氢在析出的铂上的过电位比锌、铁都低,所以铁和锌的腐蚀速度都明显增加。

钝化现象1)实际情况中,一些较活泼的金属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介质中,都具有较好的耐蚀性。

2)Fe在不同浓度的硝酸中的腐蚀w < 30%:硝酸浓度上升,腐蚀速率增加w=30~40%:腐蚀速率最大w > 40%:硝酸浓度上升,腐蚀速率突然急剧降低—钝化w-80%:腐蚀速率又增加,—过钝化钝化现象1)金属或合金在某种条件下,由活化态转为钝态的过程称为钝化。

腐蚀与防护-第二章电化学腐蚀热力学资料

腐蚀与防护-第二章电化学腐蚀热力学资料
微观腐蚀电池是造成潮湿大气中洁净金属表 面腐蚀的主要原因。特点:尺寸小,间距近。
由于几方面的不均匀性造成。
① 材料本身相的不均匀性
化学成分、组织结构、物理状态、表面膜的不 完整性 ② 液相的不均匀性 ③ 系统外界条件的不均匀性
温度、光能
微观腐蚀电池
• 化学成分不均匀性。如:金属中杂质。 • 杂质的组成、性质不同于基体,有的相对
2.1 电池过程
➢原电池
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原电池的组成
(c) 电极: 电池中发生 氧化还原反 应的场所。
(a)外电路:负载, 电流的外部通路
(b)盐桥: 电流的内 部通路
()Zn ZnSO4(水溶液) CuSO4(水溶液)Cu()
阳极反应: Zn Zn2 2e 阴极反应: Cu2 2e Cu 总反应: Zn Cu2 Zn2 Cu
电位、位于不同位置; (2)阳极和阴极之间要有电性连接(电子导体
通道);
(3)阳极与阴极均处于有导电能力的腐蚀环 境内(离子导体通道)。 总之,要有两种电极(阳极、阴极)和 两种通道(电子通道、离子通道)。
以锌在酸溶液中腐蚀为例,腐蚀电池工作过 程如图2-1所示。
• 腐蚀电池的工作历程 (电化学腐蚀的过程)
(1)以(+)表示原电池的正极,正极总是写在右边;以(-)表示原电池的 负极,负极总是写在左边。
(2)正、负极中总是有一种导电的物质,如Zn、Cu、Ag、等还原态物质可 作为电极导体,导体总是写在紧邻(+)、(-)的最旁边的位置。如果 电对中的还原态物质不是导体,如Fe3+/Fe2+、 H+/ H2 、Cl2/Cl- 等,就需 要加惰性电极,如:C(石墨)、Pt等。
构成温差电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1 析氢腐蚀的阴极过程步骤 在酸性溶液中,析氢过程步骤: (1)水合氢离子向阴极表面扩散并脱水: H3O+ → H+ + H2O (2)H+与电极表面的电子结合放电,形成吸附氢原子: H+ + e→Hads (3)吸附态氢原子通过复合脱附,形成H2分子: Hads + Hads → H2 或发生电化学脱附,形成H2分子: Hads + H+ + e → H2 (4)H2分子形成氢气泡,从电极表面析出。 各过程连续进行,最慢的过程控制整个反应过程。 通常(2)过程为控制过程。
电流通过腐蚀电池时,阳极的电极电位向正方向移动(升 高)的现象,称为阳极极化。 电流流过腐蚀电池时,阴极的电极电位向负方向移动(降 低)的现象,称为阴极极化。 (1)电化学极化或活化极化 在金属阳极溶解过程中,由于电子从阳极流向阴极的速度 大于金属离子放电离开晶格进入溶液的速度,因此阳极的正 电荷将随着时间发生积累,使电极电位向正方向移动,发生 电化学阳极极化。 由于电子进入阴极的速度大于阴极电化学反应放电的速度, 因此电子在阴极发生积累,结果使阴极的电极电位降低,发 生电化学阴极极化。
(1)构成腐蚀电池,即阴、阳极区之间存在电位差;
(2)存在着维持阴极过程进行的物质,即阴极去极化剂。
2.6 腐蚀电池的电极过程
2.6.1 阳极过程
(1)金属原子离开晶格转变为表面吸附原子:
M晶格 → M吸附 (2)表面吸附原子越过双电层进行放电转变为水化阳离子: M吸附+mH2O → Mn+•mH2O + ne (3)水化金属离子Mn+•mH2O从双电层溶液侧向溶液深处迁移。
2.8.2 析氢腐蚀发生的条件与特征
条件:(1)电解质溶液中必须有H+离子存在; (2)腐蚀电池中的阳极金属电位必须低于氢的析出电位 EA < EH 特征: (1)在酸性溶液中没有其它氧化还原电位较正的去极化剂(如氧、 氧化性物质)存在时,金属腐蚀过程属于典型的析氢腐蚀。 (2)在金属表面上没有钝化膜或其它成相膜的情况下,因酸中H+ 浓度高,扩散系数特别大,氢气泡析出时起了搅拌作用。属于活化极 化控制的阳极溶解过程,浓差极化可以忽略。 (3)金属在酸中的析氢腐蚀与溶液中的pH值有关。随着溶液pH值 的下降,腐蚀速度加快。 (4)金属在酸中析氢腐蚀通常是一种宏观均匀的腐蚀现象。
2.9.2 耗氧腐蚀的步骤
(1)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氧的总还原反应为: O2 + 2H2O + 4e → 4OH具体可能由以下一系列步骤组成: O2 + e → O 2 O -2 + H2O + e →HO2 + OH(2)在酸性溶液中,氧的总反应为: O2+ 4H+ + 4e → 2H2O 具体可能分成以下几个基本反应步骤: O2 + e → O -2 O -2 + H+ → HO2 HO2 + e → HO2 HO2 + H+ → H2O2 H2O2 + H+ + e → H2O + HO HO + H+ + e → H2O
2.6.2 阴极过程
(4)溶液中贵金属离子的还原,例如: Cu2+ + 2e → Cu (5)氧化性酸或某些阴离子的还原,如: NO3- + 2H+ + 2e → NO2- + H2O Cr2O72- + 14H+ + 6e → 2Cr3+ + 7H2O (6)溶液中某些有机化合物的还原,如: RO + 4H+ + 4e → RH2 + H2O R + 2H+ + 2e → RH2 式中R表示有机化合物基团或分子。
2.5 实际中的腐蚀电池类型
分为三大类: 宏观腐蚀电池;微观腐蚀电池;超微观腐蚀电池。
2.5.1 宏观腐蚀电池 (1)异金属接触电池: 不同的金属浸于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中,当电解液连通且两 金属短路时,即构成宏观腐蚀电池;不同的金属在同一电 解液中相接触,即构成电偶电池。 (2)浓差电池 同一种金属浸入不同浓度的电解液中,或者虽在同一电解 液中但局部浓度不同,都可形成浓差腐蚀电池。浓差腐蚀 电池可分为金属离子浓差电池和差异充气电池或氧浓差电 池。 3.温差腐蚀电池 浸入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各部分,由于温度不同,可形成 温差电池。
2.5.2 微观腐蚀电池
由于金属表面的电化学不均匀性,在金属表面出现许多微小的电 极,从而构成各种各样的微观电池,简称为微电池。 (1)由于金属表面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而产生的微电池; (2)由于金属组织不均匀性而产生的微电池(选择性腐蚀); (3)由于金属物理状态的不均匀性而产生的微电池(应力等); (4)由于金属表面膜不完整而产生的微电池
2.8.2 析氢腐蚀发生的条件与特征
氢去极化的阴极极化曲线:
e e H (E C E H ) EH EC
EHM直线段:析氢反应满足塔菲尔电 化学极化方程式 ,即
H a blgiC
a 2.3RT 0 lgi nF 塔菲尔常数
b
2.3RT 塔菲尔斜率 nF
各种金属阴极上析氢反应的b值大致
2.8 析氢腐蚀
2.8.1 析氢腐蚀的阴极过程步骤 以氢离子去极化剂还原反应为阴极过程的腐蚀,称为氢去极 化腐蚀,或称析氢腐蚀。 析氢腐蚀反应类型: 在酸性溶液中,反应物来源于水合氢离子(H3O+),它在阴极 上放电,析出氢气:H3O+ + 2e → H2 + 2H2O
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则是水分子直接接受电子析出氢气: 2H2O + 2e → H2 + 2OH-
e e EC EA 0.05 ( 0.83 ) I 始= =3.5 103 R 150 100
2.7 腐蚀速度与极化作用
e e EC EA 0.05 ( 0.83 ) I 始= =3.5 103 R 150 100
当电极上有电流通过时,电极电位E偏离平衡电位Ee(对 可逆电极)或稳定电位Es(对不可逆电极)的现象称为电极 的极化现象,简称为极化。 电极电位的偏离值称为极化值。用过电位或超电位(取正 值)来表征电极极化的程度。
相同,约在0.1~0.2V的范围。
2.8.2 析氢腐蚀发生的条件与特征
根据a值大小可将金属材料按析氢过电位大小分成三类: 1)高氢过电位金属: a=1.0~1.6V,如Pb、Cd、Hg、Tl、Zn、Be、Sn等; 2)中氢过电位金属: a=0.5~1.0V,如Fe、Co、Ni、Cu、Ag、Ti等; 3)低氢过电位金属: a=0.1~0.5V,如Pt、Pd、Au、W等;
可逆电极: 阳极极化:
阴极极化: 不可逆电极:
= △E = E – Ee
A= △E = Ee – E
A= ∣△E∣ = ∣E – Es∣
2.7.2 极化分类
根据极化发生的区域,可以把极化分为阳极极化和阴极极 化。阴极极化使电极电位负移(或降低),阳极极化使电极 电位正移(或升高)。
根据产生的原因,极化可分为活化极化(或电化学极化), 浓差极化和电阻极化。
(2)浓差极化 当阳极溶解得到的金属离子的扩散速度小于金属的溶解速 度,阳极附近金属离子的浓度会升高,导致电极电位亦升高, 产生浓差阳极极化。如果阴极反应的反应物或产物的扩散速度 小于阴极放电速度,则反应物和产物分别在阴极附近的液层中 浓度降低和升高,阻碍阴极反应的进一步进行,造成阴极电极 电位向负方向移动,产生浓差阴极极化。 (3)电阻极化 当腐蚀过程中金属表面生成或原有一层氧化物膜时,电流 在膜中产生很大的电压降,从而使电位显著升高,由此引起的 极化称为电阻极化。 对于腐蚀电池的阳极,极化程度越大,金属的阳极溶解越 难进行,因此阳极极化对减缓金属腐蚀有利。
2.8.1 析氢腐蚀的阴极过程步骤 在中性、碱性溶液中氢去极化过程按下列基本步骤进行: (1)水分子到达阴极表面,同时氢氧根离子离开电极表面; (2)水分子解离及H+还原生成吸附氢原子: H2O → H+ + OHH+ + e → Hads (3)吸附氢原子复合脱附形成氢分子: Hads + Hads → H2 或电化学脱附形成氢分子: Hads + H+ + e → H2 (4)氢分子形成氢气泡,从电极表面析出。
2.8.2 析氢腐蚀发生的条件与特征
析氢交换电流密度: 当氢电极反应达到平衡时:
H+ + e → Hads
上述正反方向反应速率相等,其值用交换电流密度i0表示, 则有: r氧化=r还原= i0/Nf I0反映了电极上析氢腐蚀进行的难易程度大小。 例如:Pt:10-3,Fe:10-6;Al:10-10;Hg:10-12 (A/cm2)
2.7 腐蚀速度与极化作用
2.7.1 腐蚀速度与电池极化现象
腐蚀速度(或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金属腐蚀程 度的大小。
演示性试验:面积各为10 cm2的Zn片和Cu片浸在3% NaCl水溶液中,如图所示。Zn开路电位为- 0.83 V,Cu 开路电位为 +0.05 V,外电路电阻R外=150 ,内电路电 阻R内=100 。 当电路处于开路状态时,R外 ,故I0= 0。 接通外电路的瞬间,可观察到很大的起始电流 (3.5mA),很快降低到0.15mA。 起始欧姆定律:
2.9.2 扩散控制——浓差极化
J D( dC ) x 0 dx
id nFJ
dC C0 CS id=nFD( ) x0 nFD dx δ
iC=id=nFD
iL=nFD
C0 CS
20℃时,被空气饱和的纯水中大约 含40ppm的氧。 5℃的海水中氧的溶解量约为 10ppm 0.3mol/m3。阴极氧还原极限 扩散电流密度为:1.16A/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