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历史活动公开课: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课件(人教版选修1)

合集下载

历史: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课件(人教版选修一)

历史: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课件(人教版选修一)

材料1:农奴的主要膳食为卷心菜汤、黑麦面包、 小麦或小米制成的粥。他们的住房狭小,常常只有 一间同牲口挤在一起的小屋。 ——当时俄国官方的一份调查报告 材料2: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报纸上,曾经有出售家 奴与马的广告。有饲养猪犬和吹笛唱歌等专长的农奴 竟与马匹同列。 材料3:农奴连同妻子儿女及其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 农奴永远不能随意离开主人,如果逃亡,领主有权 无限期追捕…… ——«法律大全》 以上材料反映了俄国农奴制下农奴的什么处境? 1)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 2)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 3)处于社会最底层,处境恶劣 。
1)材料中,“五名十二月党人领袖”为什么会被处死? 发动武装起义,试图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废除农奴制 2)赫尔岑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位怎样的人物?他的基本主张 与十二月党人有何相同之处? 是俄国历史上杰出的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他的主张是无条件 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相同点: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反对沙 皇专制,主张废除农奴制。 3)从材料可以看出十二月党人活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打击了沙皇专制制度,唤醒了俄国民众,鼓舞了更多的人为废 除农奴制度进行斗争。
B、承担各种义务
C、服从地主关于
份地的决定
•付清赎金前,须服劳役,付代役租, 不能随意离开赎地
(3)加强村社对农民的控制
5. 对“二一九”法令的评价:
性质: 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
进步性:
改革。
①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利于工业革 命的发展; ②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 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③实现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的过渡转变。
③发展很不平衡。
(二)政治近代化 1、措施
①政治体制上,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 建立了富农和工商资产阶级可以进入的自 治机构; ②司法制度上,废除按等级审判制度,建立 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高中历史选修1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PPT课件

(2)农奴制下的阶级关系 ①地主占有_土__地___和农奴,公开出售农奴,甚至用农奴作为贷 款抵押。 ②农奴被迫为领主无偿劳动后才耕种自己的份地,承担沉重 _赋__税___。 ③农奴受到严格管理,还要为沙皇政府服兵役。
2.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发展 (1)表现 ①19 世纪 40 年代,俄国的__棉__纺__织__业__中出现了机器工厂。 ②俄国处于_工__场__手__工__业___阶段,工业生产的各个部门明显落后 于英法等国,__交__通__运__输__业__与英法等差得很远。 (2)原因:农奴制使俄国缺乏工业革命必需的_自__由__劳__动__力___、工 业投资和国内市场。 (3)后果:废除_农__奴__制___的呼声日益高涨。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 1 课 19 世纪中叶的俄国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简述 1861 年俄国农 奴制改革 的历史背 景。
1.了解俄国农奴制发展的概况,俄国新思潮的 代表人物与主张、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重 点) 2.理解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的束缚。(重点) 3.认识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社会背景。 (难点)

主题一 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史料一 ①农奴的主要膳食为卷心菜汤、黑麦面包、小麦或小 米制成的粥。他们的住房狭小,常常只有一间同牲口挤在一起 的小屋。
——当时俄国官方的一份调查报告 农民连同妻子儿女及其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农民永远不 能随意离开主人,如果逃亡,领主有权无限期追捕……
——《法律大全》
4.影响 (1)俄国的_国__际__地__位___急剧下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2)俄军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__财__力__,激化了阶级矛盾。 (3)迫使亚历山大二世走上_自__上__而__下___的改革道路。 [深度点拨] 克里米亚战争是一场局部的国际性战争,对俄国 而言战败是必然的,其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难以抗 衡英、法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战争的结果反过来又推动了俄 国农奴制改革的进行。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7.3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7.3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问题
(2)阻碍作用:①俄国的改革是由沙皇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这 使得俄国无法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全面进入资本主义 社会形态,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②俄 国用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必然给正在发展的资本 主义带来不良影响。这造成了人民购买力低下,国内市场不能充分 活跃和广大农民对改革的不满。而且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沙皇专 制制度,尤其是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 命的任务。
解析:1861年改革,使俄国获得了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需的劳动力、 资金和市场,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基础领域的变革, 必然推动上层建筑领域发生变革,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这一 切都推动着俄国近代化的发展。
答案:C
一二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3.军事方面的近代化 缩短服役年限,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 系。 4.教育方面的近代化 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深度点拨农奴制废除后,新的生产关系逐步确立,不可避免地要引 起上层建筑的变化。上层建筑的一系列改革,同废除农奴制的措施 一样,都是俄国迈向近代化的重要步骤。
一二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二、改革后俄国的社会矛盾与亚历山大二世遇刺 1.改革后俄国的社会矛盾 (1)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者的矛盾:新兴资产阶级虽然不满意自己 政治上的无权状况,但由于他们不够壮大,需要依附于封建地主阶 级。
(2)农民阶级与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由于资本主义和农奴 制残余相互勾结,俄国广大农民遭受着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 压迫,他们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课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课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 预习导引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简述1861年俄 国农奴制改革 的历史背景。
1.重点:分析俄国农奴制的弊端,认识改 革的必要性。 2.难点:十二月党人与知识分子争论的 实质及其异同。
知识点一 俄国的农奴制
• 1.确立
农奴制
• (1)形成:15世纪末16世纪初,________
•思考
•(1)据史料一说说农奴的处境。造成这一现象 的原因是什么?
•(2)据史料二归纳农奴制改革前的政治状况。
•(3)据史料三归纳19世纪中叶俄国的社会经济 发展状况。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4)赫尔岑是俄国历史上一位怎样的人物,他 的基本主张与十二月党人有何相似之处?从 中可以看出十二月党人的活动产生了怎样的 影响?
•答案 (1)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地位如同牲畜 ;农奴主可以买卖农奴。农奴制的存在。
•(2)农奴制盛行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农奴 的反抗,严重威胁沙皇专制统治。
•(3)俄国的工业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其他国家 。农奴制的严重阻碍。
•(4)是俄国历史上杰出的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 。
•相同点:受西方社会进步思想影响,反对沙 皇专制,主张废除农奴制。

• 史料二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国 内经济社会危机,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加 剧了社会矛盾,推动了农奴制改革。
• ——《克里米亚战争史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思考
•(1)根据史料一回答,如何理解克里米亚战争 是俄国的一场绝望的搏斗?
•(2)根据史料二,指出这场战争给俄国带来的 影响。
•答案 (1)由于农奴制的存在,使俄国在社会 制度、经济和军事水平等各方面都是落后的 ,根本没有获胜的希望。

人教版选修1历史课件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三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人教版选修1历史课件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三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经济近代化
1.原因:1861年农奴制 二、政治的缓慢变革
政治军事教育 的近代化
1.目的: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
2.内容:
3.影响:
三、亚历山大二世遇刺
1.对改革的评价
改革者的结局
2.社会矛盾激化
3.亚历山大二世遇刺
4.革命在所难免
他差点未能逃脱1866年 的那次暗杀;
1873年,有人向他开 了五枪;
1879年又有人要炸他的专 列,但炸弹未爆;
1880年,他的豪华餐厅被炸毁,当时仅 由于半小时之差,使他幸免于难;
他呼喊:“是什么 使这些无耻之徒反对我 呢?为什么他们像追猎 野兽一样追捕我呢?”
问题:
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刺杀亚历18山81大年二3月世,呢亚?历
局限性:
①否认工人阶级的选进性; ②不了解农民;③主张通过 恐怖手段推翻沙皇专制制度。
1.社会矛盾的表现
资产阶级: 不满政治上无权,又要依附于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受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双重压迫,反抗 平民知识分子: 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形成民粹派
三、亚历山大二世遇刺
2.对改革的评价 ⑴性质:
封建地主主持的自上而下的资产
(1)材料反映了俄国什么历史现象?
(2)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2)工业的迅速发展: ①19世纪后期完成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过渡 ②新兴工业部门迅速崛起 ③新型交通工具发挥重要作用
原因:①改革提供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②政策扶植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经济近代化
1.原因: 1861年农奴制的推动
山大二世在圣彼得 堡街头被投掷的炸 弹炸死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课件
新思潮(十二月党人起义\俄国知识分子的争论)
军事上:
影响
可能性:
性质
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 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 且也毫无裨益,无论在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 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 死刑。
他为什么这样评论农奴制,你对农奴制
有什么看法?
因为农奴制是一种腐朽、落后的制度,已成 为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影响了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它必然会被历史所淘汰。
落后的农奴制
1855年2月18日午夜, 尼古拉一世命令给莫斯 科、基辅和华沙分别发 去如下文字的电报: “皇帝正在死去,并向 所有的人道永别。”
沙皇尼古拉一世承受不 了沉重打击服毒自杀了!
时间: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必要性: 农奴制激化矛盾,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政治上:农奴制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导致国内
封建社会
性质
时间: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必要性: 农奴制激化矛盾,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政治上:农奴制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导致国内
1861
阶级矛盾尖锐,农奴的反抗斗争越来



农 原因


改 革
内容
越多,严重威胁沙皇的专制统治。 经济上:
快速浏览教材,从政治、
经思济想、上:思想和军事四方面归纳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必要性: 农奴制激化矛盾,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政治上:农奴制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导致国内
1861
阶级矛盾尖锐,农奴的反抗斗争越来



农 原因


改 革
内容

人教版选修一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课件(共32张PPT)

人教版选修一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课件(共32张PPT)

材料六
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 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 无论在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 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死刑。”
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材料七
国家 பைடு நூலகம்国
枪支 滑膛枪
战舰 木帆船
运输工具 牛车马车
运输通道 泥路
军用物资 缺乏
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 内矛盾激化
归纳总结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政治:农奴制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农奴反抗使沙皇专 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统治危机)。 经济: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使 俄国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国家(根本原因)
思想: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一、改革的酝酿(改革的准备)
1.改革的目的: 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俄国大国威望
1858年10月,亚历山大二世提出了准备改革的三条 原则: 要使农民立即感到其生活有所改善; 使地主立即放心,相信其利益有保障; 强大的政权一分钟也不能动摇,社会秩序一分钟也 不能被破坏。
2.改革的酝酿过程 ①个人决心:亚历山大二世决心改革 ②借鉴历史:尼古拉一世改革的经验教训 ③大造舆论:报纸讨论,化解阻力 ④组织措施:秘密委员会→农民事务委员会→各地 封建地主成立委员会 ⑤形成方案:三套方案(农业地区、工商业发达地 区、 草原地区: →改革法案 3.特点:缓慢而又谨慎 原因:触到封建地主阶级利益,阻力大; 借鉴以前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
军事: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暴露了俄国农奴制的弊端, 导致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直接原因)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 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 制度,解放农奴为好。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 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 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1857年2月 1.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2.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历史人教版选修1 第7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件(18张)

历史人教版选修1 第7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件(18张)

(5)改革的酝酿(第2课第一目也算背景):改革的准备
①目的: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俄国大 国威望。
②酝酿原因:
A.改革必然触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阻力大; B.借鉴以前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 ③酝酿过程:
A.亚历山大二世决心改革。 B.大造舆论,化解阻力。 C.组织措施:成立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 D.三套方案:农业地区、工商业发达地区、 草原地区。 阅④读特4点::现缓行慢的而农又奴谨领慎有制 阅读5:1858年10月,亚历山大 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 二世提出了准备改革的三条原 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 则:要使农民立即感到其生活 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 有所改善;使地主立即放心, 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 相信其利益有保障;强大的政
古代奴隶社会的奴隶是奴隶主的会 说话的工具。可以买卖和任意杀死,其本 身就是奴隶主的财产。
简单地说,农奴是人身权利受到限 制的人;奴隶则被视为工具。
农奴制是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方
充足的自由劳动力 技术知 识
市场的扩 大
雄厚的资 丰富的资源和 良好的环 本农奴没有人原身料自由,使俄国境工业发展 缺少必需的自由劳动力;
令)1861.3.3(俄历二月二十九日) (1)内容: 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契约、诉讼、婚 姻、经商、财产)。
②土地仍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赎买份地,除要交付赎
(金2,)还评要价承:担临时义务。份地多少和义务由地主拟定契 ①约性,政质府:在封地建主地中主选阶调级解主员持负的责资监产督阶。级③性强质化的村改社革制度, ②加进强步对农:民使的农控奴制获。得人身自由;扩大俄国自由劳动力 来源,利于工业革命扩展;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 进农业乃至经济发展;实现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过渡转变。 ③局不限彻底性性::不改彻革底后俄性国;在掠政夺治性、经;济欺上骗仍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高中历史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新人教版选修1PPT课件

高中历史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新人教版选修1PPT课件

三、进步与局限 2.局限性:
三、进步与局限 2.局限性:
①不彻底性:
②掠夺性:
③欺骗性:
三、进步与局限 2.局限性:
①不彻底性: 农民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
②掠夺性:
③欺骗性:
三、进步与局限
2.局限性:
①不彻底性: 农民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
②掠夺性: “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一、改革的酝酿 1.改革的背景:
一、改革的酝酿 1.改革的背景: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一、改革的酝酿
1.改革的背景: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3.列宁说1861年改革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 夺”,这主要是指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 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
课堂测试
2.1861年“解放法令”规定土地属于 A.国家 B. 地主 C.农民 D. 资产阶级
3.列宁说1861年改革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 夺”,这主要是指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 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
课堂测试
1.在改革方案讨论中,属于工商业发达地区贵族 提出的改革方案的是 A.通过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 B. 无条件彻底解放农奴 C. 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劳役 D. 增加土地,加强对农奴的控制
课堂测试
2.1861年“解放法令”规定土地属于 A.国家 B. 地主 C.农民 D. 资产阶级

人教版选修1第7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课件44张

人教版选修1第7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课件44张
19世纪中叶,俄国45%以上的 人口是农奴
精 编 优 质 课 PPT人教 版选修 1第7单 元 1 8 61年俄 国农奴 制改革 课件 ( 共 44张 PP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精 编 优 质 课 PPT人教 版选修 1第7单 元 1 8 61年俄 国农奴 制改革 课件 ( 共 44张 PP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精 编 优 质 课 PPT人教 版选修 1第7单 元 1 8 61年俄 国农奴 制改革 课件 ( 共 44张 PP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精 编 优 质 课 PPT人教 版选修 1第7单 元 1 8 61年俄 国农奴 制改革 课件 ( 共 44张 PP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精 编 优 质 课 PPT人教 版选修 1第7单 元 1 8 61年俄 国农奴 制改革 课件 ( 共 44张 PP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3.新思潮的涌动
精 编 优 质 课 PPT人教 版选修 1第7单 元 1 8 61年俄 国农奴 制改革 课件 ( 共 44张 PP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小组一:结合教材两幅图片和下列材料 探究19世纪中期俄国政治统治危机的原 因,表现及其可能的解决对策?
精 编 优 质 课 PPT人教 版选修 1第7单 元 1 8 61年俄 国农奴 制改革 课件 ( 共 44张 PP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自由劳动力--- 农奴制下,自由劳动力缺乏 市场------ 人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
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
原料-------- 农业经营落后,不能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 原料,且为西欧原料供应地
资金--------经济水平低,投入工业的资金不充足 技术-------- 技术水平低,处于手工工场阶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7.2 农奴制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7.2 农奴制
A.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得到了许多地主的理解和支持 B.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尽可能多地维护了地主的利益 C.1861年改革在客观上顺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 D.1861年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俄国封建生产关系 解析:废除农奴制度,给农奴一定的人身自由,允许他们赎买一 块份地,这是对封建生产关系的重大冲击。因此,D项的叙述明显是 错误的,符合题意。 答案:D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要“从上面解决”的问题 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他要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史实,指出为什么说“谣传……是不公正的”。这次改革对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史料研读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时间“1956年”、人物“沙皇亚历山 大二世”可判断其解决的问题为农奴制;第二小问紧扣材料信息“农 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进行作答。第(2)问第一小 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角度理解谣传,即农民在 改革后获得自由但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第二小问要紧扣进步性 和局限性两个角度。
提示:农民在支付了高昂的赎金后变得一贫如洗;农民获得的土 地贫瘠、耕作不便、数量少,不足以维持生计。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史料研读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二一九法令”的内容及局限性 1.内容 (1)政治上,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2)经济上,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3)组织上,加强对农民的控制,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 的缴纳。 2.局限性 (1)“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存在着明显的历史 局限性。 (2)农民虽然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但农民仍然受到由地主控 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高中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俄国农奴制改革(共17张PPT)

高中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俄国农奴制改革(共17张PPT)
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1、经济近代化 2、政治近代化 3、军事近代化 4、教育近代化
5、思想近代化
深入思考
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吗?
走出误区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 义,而是在于挽救统治危机和维护贵族地主阶级的 利益,维护沙皇专制统治,但客观上使俄国走上了 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这些条款中哪些是不利于农民的?
三、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经济现代化:农奴制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劳动
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随着工 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 分也得到增长。
2、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上作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
三、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总体评价
1、废除农奴制具有进步意义(顺应潮流) 2、推动了俄国历史的近代化进程 3、提高了俄国的综合国力 4、改革并不彻底,具有一定保守性
性质;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881年3月亚历山大遇刺,沙皇本人至死也 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要暗杀自己?
被刺杀后的俄国矛盾依然尖锐…. 1905日俄战争---1905年革命(二月革命的总演习)--1917年2月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1991年苏联解 体….
庞大的北极熊
俄罗斯简史
公元9世纪——1598年留利克王朝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以莫斯科大公国为中心, 逐渐形成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 家。 1917年2月,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专制制度。 1917年11月7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 和国。 1991年8月,苏联发生八一九事件。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7.3 农奴制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7.3 农奴制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史料研读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史料研读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材料一 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 战争做了什么准备吗?……当我们谈论反击拿破仑的那场光荣之 战时,已经忘却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而我们却停滞不前。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史料研读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参考答案:(1)理解:欧洲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工 业革命迅速发展;而俄国政治上仍延续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实行 农奴制度。地位: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或 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俄国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 机构,司法制度的改革促进了俄国政治的法制化。(答具体措施也 可)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史料研读
三、亚历山大二世遇刺 1.背景 (1)社会矛盾激化: ①农奴制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 ②农民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2)反沙皇专制的斗争: ①农民生活贫困,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②平民知识分子形成民粹派,号召知识分子去农村发动农民革命, 但没有得到农民的响应。 2.遇刺:1881年3月,亚历山大二世遭暗杀身亡。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 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 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 是正确的。
——列宁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史料研读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高中历史第7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7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二、学习延伸 探究活动:请你根据课文提供的材料填充“问题”和 “可能的解决之道”两个栏目的内容。注意,其中有些内容很 可能是重合的,请你尽可能作出判别。 提示 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 养。对于问题中提到的“可能的解决之道”,老师可以鼓励学 生大胆想像,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要有可行性,老师就应 该予以肯定,不必拘泥于某种固定的答案。
2.知识分子的争论 (1)时间:19世纪四五十年代。 (2)焦点:国家现状和__未__来__发__展__。 (3)主张 ①守旧派:主张_自__上__而__下___通过地主和农民之间的自愿协 调进行_平__缓___的变革。 ②改革派:提出必须解放农民,由农民向地主 _赎__取__份__地___。 ③激进派: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答案 (1)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地位如同牲畜;农奴主可以 买卖农奴。农奴制的存在。 (2)农奴制盛行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农奴的反抗,严重 威胁沙皇专制统治。 (3)俄国的工业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其他国家。农奴制的严 重阻碍。 (4)是俄国历史上杰出的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 相同点:受西方社会进步思想影响,反对沙皇专制,主张 废除农奴制。 影响:打击了沙皇专制制度,唤醒了俄国民众,鼓舞更多 的人为废除农奴制度进行斗争。
2.强化 (1)__彼__得__一__世__允许_私__营__企__业__主___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2)18世纪中后期,沙皇将一百多万_自__由__农__民___连同__土__地__ 赏赐给贵族宠臣。 (3)农奴制扩展到_乌__克__兰___、_波__兰___等地。
3.危机 阶级矛盾激化,农民骚动不断。
史料二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国内经济社会危 机,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加剧了社会矛盾,推动了农奴 制改革。

人教版选修1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课件(25张ppt)

人教版选修1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课件(25张ppt)
• 抓住国家社会发展的迫切问题 • 缓和社会矛盾 • 及时化解改革中产生的社会矛盾 • 不断深化改革
• ……
D、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
(3)组织上:由村社负责控制农民
“一切都翻了个,一切都刚刚开始” -----列夫.托尔斯泰
谜? 亚历山大二世被刺之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一、什么是近代化?
二、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1、经济近代化
2、政治近代化
3、军事近代化
4、教育近代化
5、思想近代化
三、改革的评价
于地主,他们占农奴的绝大部分,受压迫最深,处于社会最 底层。
国有农民不直接依附于封建主,人身是自由的,但担负国家繁
重的贡税和无偿的劳役。
宫廷农奴专门供给沙皇必需品,从属于宫廷。
17世纪中叶颁布的 《法律大全》,正 式确立了农奴制。
农奴的人身、财产 都属领主所有
确立:17世纪中期俄国《法律大 全》的颁布,农奴制正式确立
人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 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
原料-------- 缺乏充足原料来源,且为西欧原料供应地
资金-------- 经济水平低,投入工业的资金不充足
技术-------- 技术水平低,处于手工工场阶段 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Q3:19世纪上半期俄国思想界的知识分子对社会的态度 如何?
什么是近代化?
传统的农业社会 近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 经济的工业化、城市化 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 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 社会的生活的世俗化…..
改革之路仍然不能停步…
俄国仍然是沙皇的专制统治国家,保留大量封建残 余,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总体水平仍远落后于欧美。
•资产阶级:政治权力不够,经济上仍然要仰仗国家力量 •农民阶级:受双重压迫,生活仍贫困,反抗不断 •平民知识分子:形成民粹派,主张革命推翻沙皇

人教版选修一第七单元单元课件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共51张PPT)

人教版选修一第七单元单元课件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共51张PPT)

材料分析——归纳农奴制对俄国经济的阻碍
材料一:1804年,俄国有1200家手工工场,到50年代末发展到 2800家。30年代末,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1858年,仅莫斯科一地 就有蒸汽机158架。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人人数也不断增加。在1861 年改革前,共有工人86万人。同时,工业中自由雇佣劳动也逐渐超过 农奴劳动。自由雇佣工人在全部工人中的比例,1804年为48%, 1860年上升到87%。1860年,俄国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已达一万多 家;铁路里程1500千米。 材料二:大批农奴被农奴主束缚在土地上,过着贫困的生活,没有 人身自由。农奴主可随时打骂、虐待他们,甚至把他们看成是工具, 可以相互转让。农奴主为谋取暴利,将大批的粮食、原料出口。农奴 主残酷压榨农奴,不断增加他们每星期为主人干活的天数,甚至收回 份地,将农奴降到奴隶的地位。由于这种原因,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所 需要的劳动力、原材料、市场和资金根本无法解决,导致俄国大大落 后于西欧各国,农奴制这种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已成为俄国经济发展 的严重障碍。 材料三:1826年至1861年,俄国的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1826 1839年的农民起义平均每年达到19次,1845-1854年平均每年达35 次,1855-1857年平均每年达63次,1858年达到86次,1859年达 到90次,1860年达到126次, 1861年达到1176次。当时的诗人图 特切夫形容:“现在脚底下已经没有先前那样牢固而不可动摇的土壤 了……有朝一日,醒来一看,自己已处在远离海岸的冰块上。”
革命民主主义者
从 1857—1867年,赫 尔岑在国外还出版了有名 的《钟声》杂志,在 ‚向 生者呼吁 ‛ 的口号下 , 他号召一切进步的人们为 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 而斗争。赫尔岑的主要功 绩在于唤醒了以车尔尼雪 夫斯基为代表的新一代革 命民主主义知识分子。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优秀课件(20张)(共20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优秀课件(20张)(共20张PPT)

农奴制的存在在哪些方面影响了俄 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呢?
• 人身不自由----- 缺少自由劳动力 • 农业落后------ 工业资金不足 • 剥削重、缺少购买力- 市场狭窄
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图一《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国别 俄国
人均收入 (卢布)
71
铁产量 铁路长度 (万吨) (公里)
29
1600
英国
323 225
14175 40.2
图三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
图二 英国蒸汽轮船
1、对比图一二,并结合 图三反映了19世纪中期 俄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2、结合课本知识,分析 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
工业发展缓慢、远远落后 于西欧国家 农奴制度
材料一
农奴的贫困生活
1 8 6 1
亚历山大二世塑像
2005年6月7日 俄罗斯政府在莫斯 科红场旁边竖立为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竖立首座塑像。在 揭幕仪式上,莫斯 科市市长说:“政 府竖立他的塑像是 为了向这位曾经解 放了千百万俄国农 奴的勇敢改革者致 敬,正是沙皇亚历 山大二世的改革, 最终引领俄罗斯抛 弃了落后的社会制
(3)进步性:农奴制废除后,新的生产关系逐步确立,引 起经济、政治的近代化。
(4)局限性: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对农民具有残 暴的掠夺性和欺骗性,没有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没有触 动沙皇专制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
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
(一)概括: 1、俄国发动战争原因:
1)扩大在地中海和西亚等 地的势力,攫取更多的土地 2)转移国内矛盾 3)俄国的侵略影响了英法 的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19世纪中期俄工业
缓慢发展原因和表现及其可能的对策。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欧国家经济比较
国别 俄国 英国 法国
人均收入 (卢布)
71
323 150
铁产量 (万吨) 26(1860年) 385(1850年)
铁路长度 (公里) 1606(1860年)
14603 9160
制度
封建农奴制 君主立宪制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经济上:农奴制成为俄国经济快速发展的 严重障碍(改革根本原因)
问题探究 农奴制从哪些方面阻碍了俄国
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自由劳动力--- 缺乏 市场----- 人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
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 原料----- 缺乏充足原料来源,且为西欧原料供应地
资金----- 经济水平低,投入工业的资金不充足 技术----- 技术水平低,处于手工工场阶段
阶级矛盾激化
新 思 潮 涌 动


思想

农奴制 军事
里 米 亚
直 接 原

战因


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本原因
改革的“前一天” ——古老和现代文明的碰撞 (背景)
改革的“那一天” ——文明冲突的结果 (内容)
改革的“后一天”最公正的裁判
材料一 “1000年来最伟大的善人,重建和平的战士,秉 承上帝意志制定秩序和按照人民意志维护秩序的君主,把 4000万农奴变成4000万人的真正的基督徒。”
地主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
于地主,他们占农奴的绝大部分,受压迫最深,处于社会最 底层。
国有农民不直接依附于封建主,人身是自由的,但担负国家繁
重的贡税和无偿的劳役。
宫廷农奴专门供给沙皇必需品,从属于宫廷。
次数
1801-1860年农民暴动频繁
年份
政治上: 俄国农奴制激化阶级矛盾,暴动频发沉重打 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请回答: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 二世的观点。(5分)
帆船与汽船的较量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采用原始生产形
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形式民族进行的
绝望的搏斗。”
----------恩格斯
思考:为什么说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的一场绝望的搏 斗?这场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哪些问题?引发了哪些结 果?
(2)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将与工业高度发达 的西欧国家发生冲突。克里米亚战争。
(3)只有废除农奴制度,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 化,才是俄国的出路。


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沈春华
再 见
材料二:“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
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
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
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
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
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
(1)因为社会制度和经济水平的落后使俄国全 无获胜的希望。
(2)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 军事的落后,落后的根源又在于腐朽的农奴制。
(3)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 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农民起义不断。沙皇 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军事上:落后的农奴制导致克里米亚战败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新思潮的涌动]
“我憎恨你和你的皇座, 专制的暴君和魔王,我 带着残忍的高兴看着你 的覆灭,你子孙的死 亡。”
——普希金
[新思潮的涌动]
19世纪20-70年代,西
方的“自由、民主、
平等”思想成为俄国
思想解放的主题,十
二月党人贵族革命家、
革命民主主义者、民
粹派知识分子充当了
这一思想的传播者和
涅克拉索夫: 《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
用的一课。”
———D.M华莱士
(1)从材一中归纳指出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是什么。(不得抄录材料原文) (2)材料二中“我们与文明的斗争”指的是什么? 什么历史事件验证了材料的预测? (3)材料二中“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 的发展有用的一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政治目的?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农奴的反抗斗争。
学以致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 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 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 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 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 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 推翻要好些。
实践者。
思想上: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的新思潮
知识回顾
克里米亚战争
1、时间:
克 里
2、目的:


3、经过:


4、结果:
典型示例
材料一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 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 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 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 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 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 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问:你认为他的讲话中会如何评价亚历山大二世呢?
“今年俄罗斯人民有幸经历了本国
历史上和文化界的一件大事,经 过艺术家们的努力,沙皇亚历山 大二世的首座塑像终于在莫斯科
落成了。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 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 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 正是他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 落后的社会制度。”
——卢日科夫市长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来自西方的评价 材料二 “这是一个残酷的暴君,是一个十足的欺骗者”, 亚历山大二世是欧洲历史上遭到刺杀最多的帝王之一,并 最终遇刺身亡。
——《自上而下的改革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三 2005年,莫斯科人民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 塑像,并举行了隆重的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揭幕仪式。 市长卢日科夫做了重要的讲话…….
第1课 1861年俄国改革背景 探讨19世纪中叶俄国面临的问题并寻找对策
农奴 资产阶级 知识分子 统治阶级
面临的问题
可能的对策
农奴为农奴主劳作
农奴的贫困生活
俄国农奴处境: 政治:受压迫 没有人身自由; 经济:受剥削 生活贫困不堪。
知识拓展
俄国农奴制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以奴役制 为主要形式的地主或国家剥削农民的主要经济和法律制度。 俄国农奴制下的农民分为地主农民、国有农民(自由农民) 和宫廷农民。
问题思考 19世纪上半期俄国思想界对农奴制的
态度如何?有何表现?
1825年12月(俄历),俄国一些进步的贵族青年军官发动了 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起义。起义者因此被称为 “ 十二月党 人 ” 。主张废除农奴制,建立共和国。
彼得堡十二月党人广场
知识分子群体——新思潮的涌动
赫尔岑 青年时代深受十二月党人的 影响,从此投身于推翻农奴 制度的革命宣传活动。 1847年他被迫流亡西欧, 1852年移居伦敦。次年他 在伦敦创办“自由俄罗斯印 刷所”,开始出版一种革命 的杂志《北极星》,表示他 决心继承十二月党人的事业。 赫尔岑的主要功绩在于唤醒 了以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 的新一代革命民主主义知识 分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