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水晶冻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寿山石水晶冻简介

寿山石,仅产于我国福建省福州市寿山乡寿山村,它位居我国四大名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之首,享有“国石”之称。“地开石、高岭石等转化较彻底的地段便演变形成为寿山石矿体”(摘自《印石投资收藏手册》·张庆麟工作室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P18页)

寿山石,按“三坑”分类法可分为“山坑、水坑、田坑”。山坑石,在寿山石中产区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种最多,块头最大,有百余个品种。其中,也不乏佼佼者,如有“石后”之称的芙蓉石,杜陵坑石、善伯洞石、旗降石等等。

而水坑石,也叫“水晶冻”,在寿山石中它产区面积最小,产量最少,块头也小。水晶冻,仅产于寿山村坑头占洞底或涧底的水下岩石夹层之中,矿脉厚度一般不超过三十公分。而且其储量稀少,采掘难度极大,产出极罕,再加上质地特别精良,所以早有“百年罕见珍稀水晶冻”之说。

水坑石(水晶冻)和山坑、田坑一样,其化学组成主要是含水的层状硅酸盐矿物集合体,主要是地开石型,其分子式为:Al4[Si4O10](0H)8。

“所谓层状硅酸盐,是硅酸盐类矿物中的一个大类。该类矿物的基本特征是:在其晶体结构中具有明显的结构单元层,其晶体便是由这些结构单元层一层层垛积而成。每个结构单元层又由上下两片阴离子片,中夹阳离子片构成。阴离子片由硅酸根(Si4O10-4)和羟基根(OH-1)组成;阳离子则因矿物品种的不同分别由钾、钠、钙、镁、铁、铝等金属离子构成。层状硅酸盐的这种结构特征,决定了它们的

晶体都具有片状的形态,而且硬度都较低。这是因为它们的每个结构单元层本身很牢固,但结构单元层与结构单元层之间的结合力则大多很弱,易被分离的缘故。”

“地开石”“高岭石”和“珍珠陶土”,它们的化学组成完全相同,只是元素结构排列不同,它们都属于“同质异像变体(就像金刚石和石墨一样)。”(摘自《印石投资收藏手册》·张庆麟工作室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P13页)

虽然所有的寿山石化学组成大同小异,但是,水晶冻具有“水多”的特点,以及似晶非晶,似玉非玉,玉骨冰肌,莹澈通灵等特性,远非他坑之石可比。因此,古人曰“上品水晶冻,其价不在田黄之下”。

田坑,又叫“田黄”,也称“石帝”。古时,就有“一量田黄,三量金”和“一石换一宅”之说。如今“田黄”,几近绝迹,身价更是倍增,有人称其身价已达“一克田黄,一两金”了。

为了使“百年罕见珍稀水晶冻”,“其价不在田黄之下”的水坑之石,让大家有一个初步了解,特摘录古今以来,一些名家大师对水晶冻的经典评述:

清代官宦,诗人、著名寿山石收藏家、鉴赏家黄任在《寿山石》诗中称赞:“惟有水洞在涧底,四时暗溜鸣嘈嘈,其间结窝不可觅,觅得一线群欢号;砉然一片光在手,不大滤铴而沙淘,是名津津鱼脑冻,欲滴不滴凝为膏,蓝桥云浆冻不饮,结作冰片能坚牢;名门市门俱罕觏,一两半两皆律遭,大如拇指小枝指,半粟尘垢千爬搔,雕人睨视不敢琢,审曲面执争分毫,间作小印古篆刻,拣选好手工操刀。”说的就是寿山石之珍品——水晶冻。(摘自《寿山石鉴赏与投资》·杨剑编

著·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P25~26页)

清代著名寿山石鉴赏家高兆也在《观石录》中赞道:“水坑悬绠下凿,质润姿温”,“水坑上品,明泽如脂,衣缨拂之有痕”。“白者皆濯濯冰雪,澄澈人心腑。”(摘自《寿山石鉴赏与投资》·杨剑编著·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附录一.清代寿山石研究文选)

清代著名寿山石鉴赏家毛奇龄在《后观石录》中评价寿山石时,称:“以田坑为第一,水坑次之,山坑又次之。”对水晶冻称之“玉质温润,莹洁无类,如转酥割肪,膏方内凝,而腻已外达。”“殷于菜玉而白于蕨粉然,故明透。”(摘自《寿山石鉴赏与投资》·杨剑编著·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附录一.清代寿山石研究文选)

近现代著名金石家,鉴赏家陈子奋先生也在其《寿山印石小志》中高度评价了寿山石的各石之美:“色极多,红如桃色,黄如蜜腊,灰如秋梨,白如水晶,赤如鸡冠,紫如茄皮,种种俱备。”互相辉映,堪称丰富。(摘自《寿山石鉴藏指南》·方宗王圭编著·荣宝斋出版社P59页)现代著名的寿山石专家,中国宝玉石协会理事,印石专委会常务副主任方宗王圭先生在《寿山石鉴藏指南》·(荣宝斋出版社)一书中写道:

“水坑石产于自寿山村南面的坑头尖山麓,西接高山峰,北连都成坑山,为坑头溪流的发源地。矿脉呈东西走向,85度向南倾斜,夹生于坚硬的石英斑岩裂隙中,矿层稀薄,约在15厘米~30厘米之间,时断时续,蕴量甚微。

水坑石的主要矿物成分是地开石,由于该处矿床成矿时沉淀晶化方式特殊,所以矿质十分优良,多为透明状结晶体。其品质远胜山坑

诸脉所出,且矿洞深入地下水层,出产的各种冻石、晶石自成特色,弥足珍贵,故单独列为‘水坑’类别。

水坑石矿洞开发于明代,初由广应院寺僧采石。由于地势险恶,深邃莫测,复有水患,凿采艰难,产量极少。延至清代康熙年间,复行开采,产石量多且质佳,‘水坑’一名始流行于世,身价百倍。高兆《观石录》称:‘水坑悬绠下凿,质润姿温。’惜未久洞陷产竭,古洞遗址至今犹存。

20世纪以来,石农曾多次试图重新开发水坑珍石,绕古洞左右先后开辟多个矿洞,每次均耗费巨资和大量劳力,抽水寻脉,凿岩取石,虽有所获,但材细量微,得不偿失,终因洞底积水无法排除,影响采矿而停产。水坑之精华可望而不可及,采凿之难不言而喻。故民间流传之水坑精品,多为百年旧物,甚为稀罕。

水坑石质纯洁而坚细,莹澈而凝腻,以出产各种‘冻石’‘晶石’而著称。”(以上均摘自《寿山石鉴藏指南》·方宗王圭编制·荣宝斋出版社P15~17页)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宝玉石专家,上海市珠宝玉石协会副会长张庆麟先生在《印石投资收藏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一书中写道:“水坑石的品质一般优于山坑石,已知寿山石中具有‘晶’地和‘冻’地的大多来自水坑石。遗憾的是水坑石的产地远不如山坑石普遍,它只局限于寿山溪坑头支流之源,而且位处地势险恶的溪旁,又有地下水之患,使采掘甚为困难。现有的‘坑头’、‘水晶’等矿洞,相传早在明代已先后塌陷,久无产石。1938年前后,当地农民曾试图对‘水晶洞’重新开采,奈因水量太大,无有效排水能力,无法深掘,只好作罢。1973年,当地人们又依靠集体力量,组织专业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