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凝反应原理与絮凝剂及其工艺
絮凝原理及应用PPT课件
![絮凝原理及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81a5be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9f.png)
目录
• 絮凝原理简介 • 絮凝动力学 • 絮凝剂的种类与选择 • 絮凝的应用 • 絮凝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CATALOGUE
絮凝原理简介
絮凝定义
絮凝
是指胶体颗粒通过吸附、桥接和 网捕等作用,相互聚结成为大颗 粒絮体的过程。
絮凝剂
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大量高分子 聚合物,促使胶体颗粒凝聚成大 颗粒絮体的物质。
02
CATALOGUE
絮凝动力学
絮凝动力学方程
絮凝动力学方程是描述絮凝过程中粒子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通常表示为微 分方程或积分方程。
该方程描述了粒子在流体中的运动规律,包括自由运动和相互作用引起的相对运动 ,以及粒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絮凝动力学方程的求解可以揭示絮凝过程中粒子的运动轨迹、速度分布、浓度分布 等重要信息,有助于深入理解絮凝机理。
印染废水处理
印染废水含有大量的染料 和悬浮物,絮凝技术可用 于处理印染废水,降低其 对环境的影响。
电镀废水处理
电镀废水含有大量的重金 属离子和悬浮物,絮凝技 术可用于处理电镀废水, 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
饮用水处理
天然水处理
絮凝技术可用于天然水处理,去 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物,提高
水质。
井水处理
井水可能含有悬浮物和溶解物,絮 凝技术可用于井水处理,提高水质 。
动力学理论的应用
动力学理论在絮凝工艺设计和 优化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模拟 不同条件下的絮凝过程,预测 絮凝效果,为实际生产提供参 考依据。
同时,动力学理论还可以指导 絮凝剂的研发和改进,提高絮 凝剂的性能和效果,推动絮凝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03
絮凝反应原理与絮凝剂及其工艺_OK
![絮凝反应原理与絮凝剂及其工艺_OK](https://img.taocdn.com/s3/m/929840c8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7.png)
絮凝反应原理与絮凝剂及其工艺_OK絮凝反应是通过添加絮凝剂将水中的悬浮颗粒聚集成较大的絮凝体而发生的化学反应。
絮凝剂是指一类可以使细小颗粒凝结成团状颗粒的物质,常用的絮凝剂有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两类。
无机絮凝剂包括聚合氯化铝(PAC)、聚铁盐等,有机絮凝剂包括聚丙烯酰胺(PAM)等。
絮凝剂的选择应根据水质和处理工艺要求来进行。
絮凝反应的原理是通过絮凝剂的特定性质与水中的颗粒物发生反应,降低颗粒物的电荷,使其互相吸引,形成稳定的絮凝体。
絮凝剂的工艺包括混凝和絮凝两个步骤。
混凝是将絮凝剂与水混合,使絮凝剂分散均匀。
絮凝是在混合后的水中,根据絮凝剂的特性与颗粒物发生反应,使颗粒物凝结成絮凝体。
絮凝剂的投加量应根据水质和处理工艺要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投加量过低会导致絮凝效果差,而投加量过高则会浪费絮凝剂和增加处理成本。
在投加絮凝剂时,应先进行小试验,确定最佳投加量。
絮凝反应的控制过程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pH调节:pH值的改变可以影响絮凝剂的电荷性质,从而影响絮凝效果。
一般来说,pH值偏碱时,无机絮凝剂有较好的絮凝效果,而pH值偏酸时,有机絮凝剂有较好的絮凝效果。
因此,在进行絮凝反应时,需要根据水质的酸碱性进行pH值的调节。
2.混合方式:混合的强度和时间可以影响絮凝剂的分散均匀程度和絮凝效果。
一般来说,较高的混合强度和适当的混合时间有助于增强絮凝剂与颗粒物的接触机会,提高絮凝效果。
3.时间控制:絮凝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因此需要合理控制反应时间。
通常,反应时间过短会导致絮凝效果不佳,而反应时间过长则会浪费时间和能源。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反应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絮凝反应原理是通过絮凝剂与颗粒物发生反应,使其凝结成较大的絮凝体。
絮凝剂的选择、投加量和调节过程都需要根据水质和处理工艺要求进行合理控制,以获得较好的絮凝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细致的调整,以提高整个絮凝反应的效果和效率。
絮凝剂的原理
![絮凝剂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632e62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38.png)
絮凝剂的原理絮凝剂是一种用于水处理的化学物质,它在水中起着凝聚悬浮物和胶体颗粒的作用,使其聚集成较大的团簇,便于沉降或过滤。
絮凝剂的原理主要包括两种机制,化学絮凝和物理絮凝。
化学絮凝是指絮凝剂与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较大的沉淀物。
常见的化学絮凝剂包括铝盐和铁盐类化合物,它们能够与水中的胶体颗粒发生电中和反应,形成较大的絮凝物质。
此外,有机絮凝剂也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絮凝剂,它们通过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使其聚集成较大的团簇,便于沉降。
物理絮凝是指絮凝剂通过物理作用使悬浮物和胶体颗粒聚集成较大的团簇。
在物理絮凝过程中,絮凝剂能够改变水中颗粒的表面性质,使其易于聚集成团簇。
常见的物理絮凝剂包括活性炭和硅胶等,它们能够通过吸附和凝聚作用,促使水中的颗粒聚集成较大的团簇。
综合来看,絮凝剂的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和物理作用,使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聚集成较大的团簇,便于后续的沉降或过滤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水质的不同和处理的要求,可以选择合适的絮凝剂和适当的处理工艺,以达到理想的净水效果。
除了原理的作用,絮凝剂的使用还需要考虑到适当的投加量、搅拌时间和沉降条件等因素,以确保絮凝剂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达到预期的净水效果。
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水源和水质,也需要选择合适的絮凝剂种类和处理工艺,以提高净水效果和降低处理成本。
综上所述,絮凝剂的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和物理作用,使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聚集成较大的团簇,便于后续的沉降或过滤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水质特点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絮凝剂和处理工艺,以确保水质的净化和提高水处理效率。
絮凝剂的工作原理
![絮凝剂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ff2cf29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78.png)
絮凝剂的工作原理引言概述:絮凝剂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药剂,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工程中。
它能够有效地会萃和沉淀悬浮在水中的固体颗粒,提高水的澄清度和净化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絮凝剂的工作原理,包括其作用机理、应用范围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一、絮凝剂的作用机理:1.1 絮凝剂的化学作用:絮凝剂通常是由高份子聚合物制成,它们具有一定的电荷性质。
当絮凝剂加入水中时,其份子会与水中的悬浮颗粒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絮凝体。
这种作用主要有两种机制:吸附作用和电荷中和作用。
1.2 吸附作用:絮凝剂份子表面带有一定的电荷,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
吸附作用使得悬浮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从而形成较大的絮凝体。
1.3 电荷中和作用:当水中的悬浮颗粒带有电荷时,絮凝剂的电荷与之相反,会中和悬浮颗粒的电荷。
这种电荷中和作用会导致悬浮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从而促使颗粒会萃成絮凝体。
二、絮凝剂的应用范围:2.1 污水处理:絮凝剂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工程中,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颗粒、胶体物质和有机物质,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
2.2 饮用水处理: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絮凝剂可以去除水中的浑浊物质、有机物和微生物,提高水的澄清度和卫生安全性。
2.3 工业水处理:絮凝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也有广泛应用,可以去除工业废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有害物质,达到环保要求。
三、絮凝剂的使用注意事项:3.1 适量使用:絮凝剂的使用量应根据水质情况和处理要求来确定,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浑浊度增加或者产生副反应。
3.2 混合均匀:在使用絮凝剂前,应将其与水充分混合均匀,以确保其有效成份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3.3 调节pH值:絮凝剂的作用受pH值的影响,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需要调节水的pH 值,以提高絮凝剂的效果。
四、絮凝剂的优缺点:4.1 优点:絮凝剂能够高效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有机物,提高水质澄清度;使用方便,操作简单;适合范围广,可应用于各种水处理工程。
4.2 缺点:絮凝剂的成本较高,使用量大的情况下会增加处理成本;过量使用可能会产生副反应,对水质造成负面影响。
絮凝剂的工作原理
![絮凝剂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2fd3c34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0.png)
絮凝剂的工作原理绪论:絮凝剂是一种常用于水处理、污水处理、工业生产等领域的化学物质。
它能够有效地将悬浮在水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成较大的团块,从而便于沉淀或过滤。
本文将详细介绍絮凝剂的工作原理,包括絮凝剂的分类、作用机理以及常见的应用场景。
一、絮凝剂的分类:根据其化学性质和作用机理,絮凝剂可以分为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两大类。
1. 无机絮凝剂:无机絮凝剂主要包括铝盐类、铁盐类和硅酸盐类等。
它们通常以阳离子形式存在,能够与水中的阴离子或悬浮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沉淀物或聚集成较大的颗粒。
- 铝盐类絮凝剂:如聚合氯化铝(PAC)、硫酸铝等。
它们能够与水中的碱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体,从而使悬浮物质聚集成团。
- 铁盐类絮凝剂:如硫酸亚铁、氯化亚铁等。
铁盐类絮凝剂能够与水中的磷酸盐、硫酸盐等阴离子形成沉淀物,从而减少水中的悬浮物。
- 硅酸盐类絮凝剂:如硅酸铝钠、硅酸铝钾等。
硅酸盐类絮凝剂能够与水中的阴离子形成胶体,从而促使悬浮物质聚集成较大的颗粒。
2. 有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主要包括聚合物絮凝剂和有机胶体絮凝剂两类。
它们通常以高分子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能够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反应等方式与水中的悬浮物质结合,形成较大的团块。
- 聚合物絮凝剂:如聚丙烯酰胺(PAM)、聚乙烯醇(PVA)等。
聚合物絮凝剂能够通过物理吸附和桥联作用等方式,将水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成较大的团块。
- 有机胶体絮凝剂:如壳聚糖、壳聚糖衍生物等。
有机胶体絮凝剂能够通过与水中的悬浮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较大的颗粒。
二、絮凝剂的作用机理:絮凝剂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化学吸附、物理吸附、桥联作用和电荷中和等过程。
1. 化学吸附:絮凝剂中的活性基团能够与水中的悬浮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化学键或离子键。
这种化学吸附能够使微小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从而促使悬浮物质聚集成较大的团块。
2. 物理吸附:絮凝剂中的高分子化合物能够通过物理吸附作用,将水中的微小颗粒吸附在其表面。
絮凝反应原理与絮凝剂及其工艺
![絮凝反应原理与絮凝剂及其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b856a58f71fe910ef12df84e.png)
4.2 竖流式相对折板絮凝池
4 絮 凝 应 用
江苏省吴江净水厂一期工程设计规模为35×104 m3/d,二期工程为25×104m3/d,总供水规模达 60×104m3/d。水源为东太湖,采用机械快速混合、 竖流式相对折板絮凝池,絮凝剂为液体硫酸铝。混 合池、絮凝池与平流沉淀池合建。工艺流程见下 图。
3.4 机械反应池工艺
3 絮 凝 工 艺
械絮凝池的优点是,可根据水量、水质的变 化随时调节各个絮凝池的搅拌强度,以达到 最佳的絮凝G值,取得最佳絮凝效果。因此, 絮凝效果好,消耗能量少,可适用于各种规 模的水处理厂。 缺点是与折板、网格絮凝池相比,絮凝时间 稍长,特别是增加了一套机械没备,使工程 造价增加,同时也增加了设备管理维修工作 量。
4.3 化学生物絮凝反应池
4 絮 凝 应 用
上海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工艺流程为:快速混合池 →化学生物絮凝反应池→沉淀池。该厂的设计进水水质: BOD5为120mg/L,COD为250mg/L,SS为150 mg/L,NH3一N为 30mg/L,TP为4 mg/L。近期设计出水水质为: COD≤150mg/L,BOD5≤60 mg/L,SS≤40 mg/L, NH3一N≤30mg/L,TP<1 mg/L。
3.4 网格絮凝工艺
3 絮 凝 工 艺
网格絮凝池的优点是:水头损失小,絮凝时 间较短、效果较好。 网格絮凝池的缺点是:存在末端池底积泥现 象,及网格上滋生藻类、堵塞网眼现象。
比较项目
反应时间
优点 1 、絮凝效果较好 2 、构造简单,管理方便
缺点 1 、絮凝时间较长 2 、出水流量不易分配均匀 3 、水量变化大者絮凝效果不稳定 1 、构造较复杂,安装维修较困难 2 、水量变化影响絮凝效果 3 、折板费用较高 1 、水量变化影响絮凝效果 2 、存在末端池底积泥现象 3 、网格容易滋生藻类,堵塞网眼
絮凝剂配方和制作流程 -回复
![絮凝剂配方和制作流程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c638854f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8.png)
絮凝剂配方和制作流程-回复如何配制和制作[絮凝剂]。
第一步:了解絮凝剂的定义和作用絮凝剂,顾名思义就是用于去除水中悬浮物质的一种化学物质。
它可以通过聚集或沉淀悬浮物质,使其从水中分离出来,从而提高水质的澄清度。
絮凝剂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污水处理、饮用水净化等领域。
第二步:理解絮凝剂的工作原理絮凝剂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凝聚和桥联效应。
凝聚效应是指絮凝剂与悬浮物质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从而促使其沉降或浮到水面上。
桥联效应是指絮凝剂分子之间产生静电吸引力或化学吸附力,使悬浮物颗粒在絮凝剂的作用下相互连接成团。
第三步:选择合适的絮凝剂配方选择适当的絮凝剂配方是配制絮凝剂的关键。
常见的絮凝剂配方包括有机絮凝剂和无机絮凝剂。
有机絮凝剂主要是聚合物,如聚丙烯酰胺(PAM)、聚二甲基二硅氧烷等。
无机絮凝剂主要是金属盐,如氢氧化铁、硫酸铝等。
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絮凝剂来处理不同类型的水。
第四步:制备絮凝剂溶液将所选的絮凝剂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均匀,形成絮凝剂溶液。
通常,溶液的浓度会根据水质状况和处理目标进行调整。
浓度过高可能会造成过度絮凝,浓度过低则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五步:适当调节溶液的pH值絮凝剂的效果受pH值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水质的酸碱度进行适当调节。
通常情况下,酸性水质适宜调节为中性至碱性,碱性水质适宜调节为中性至酸性。
可以使用酸或碱来调节溶液的pH值。
第六步:应用絮凝剂将调整好的絮凝剂溶液加入待处理的水中,并充分搅拌。
通常情况下,搅拌时间需要根据水质特性、絮凝剂种类和处理目标来确定。
搅拌时间过短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搅拌时间过长可能会造成絮凝剂过度分解,影响絮凝效果。
第七步:沉淀或过滤絮凝体根据絮凝剂的作用原理,悬浮物质会通过沉淀或浮到水面上,形成絮凝体。
这些絮凝体可以通过沉淀池或过滤器进行分离。
沉淀池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层次,使絮凝体逐渐沉淀,而较为清澈的水从池底流出。
过滤器则可以通过在滤料上集结絮凝体,使其固定在滤料上,而过滤后的水则通过滤料畅通无阻。
絮凝工艺在选矿中的应用
![絮凝工艺在选矿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93717b1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8c.png)
絮凝工艺在选矿中的应用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各种高科技工艺也在选矿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絮凝工艺是一种非常先进和高效的技术,它已经得到了选矿行业的广泛认可和使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絮凝工艺在选矿中的应用,并分析它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1. 絮凝工艺的基本原理絮凝,指的是粉状或液态颗粒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相互吸附,形成较大颗粒的过程。
它是一种物理化学过程,主要通过物理作用,例如吸附、沉淀、造粒等来吸附局部的离子,从而使颗粒聚集成较大的团结体。
在选矿过程中,通常采用多种絮凝剂进行絮凝处理,以达到提高选矿效率、提高品位的目的。
2. 絮凝工艺在选矿中的应用选矿领域是絮凝工艺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絮凝工艺主要应用在以下三个方面:2.1 原料的鉴别和分选在选矿过程中,不同类型的矿物往往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通过絮凝分选可以更好的分辨出不同的矿物类型,从而实现高效的分选工作。
2.2 提高选矿品位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选矿品位是非常重要的参数之一。
通过加入适当的絮凝剂,可以减少杂质的存在并提高品位,从而达到更好的选矿效果。
2.3 沉淀处理沉淀处理通常应用在选矿液体的固液分离以及去除杂质等方面。
通过加入适当的絮凝剂,可以形成沉淀团聚,从而提高沉淀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 絮凝工艺的优缺点分析如上所述,絮凝工艺在选矿中应用非常广泛,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和不足之处:3.1 优点(1)选择性好絮凝工艺可以根据处理过程中不同颗粒之间的吸附力选择性的进行处理,从而分离出不同的矿物,并在处理过程中达到更好的选择性。
(2)处理效率高絮凝处理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处理方式,特别在市场需求大的高品质产品中,其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通过适当的絮凝处理,在选矿过程中可以大大提高品位和品质,实现高效率的选矿。
(3)可根据特定需求进行调整不同的选矿过程需要的絮凝剂是不同的,细湿处理、干法处理,以及沉浮处理都需要不同的絮凝剂。
而絮凝工艺可以根据特定的需求进行调整,从而满足不同的选矿需求。
絮凝剂的工作原理
![絮凝剂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050c530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b3.png)
絮凝剂的工作原理综述:絮凝剂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药剂,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浑浊物和胶体物质。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吸附、中和、凝聚和沉淀等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絮凝剂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一、吸附作用:絮凝剂通过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和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能够吸附在悬浮物和胶体物质的表面,改变其表面性质,使其互相聚集形成较大的团聚体。
这种吸附作用可以增加悬浮物和胶体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促进后续的凝聚和沉淀过程。
二、中和作用:絮凝剂中的某些成分具有电离性,可以与水中的带电颗粒发生中和反应。
当水中存在带正电荷的悬浮物或胶体物质时,絮凝剂中的阴离子成分可以与其结合,中和其表面电荷,使其失去稳定性,从而促进凝聚和沉淀。
同样,当水中存在带负电荷的悬浮物或胶体物质时,絮凝剂中的阳离子成分可以起到中和作用。
三、凝聚作用:絮凝剂中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较大的分子量和极性基团,通过与悬浮物和胶体物质相互作用,形成较大的凝聚体。
这种凝聚作用可以增加悬浮物和胶体物质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从而使其聚集成大的团簇。
凝聚作用的效果与絮凝剂的类型、浓度、pH值等因素有关。
四、沉淀作用:当悬浊液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发生凝聚后,其密度会增加,使其比水重,从而发生沉淀。
絮凝剂的沉淀作用可以加速悬浊液中的固体物质下沉,使其从水中分离出来。
沉淀速度与絮凝剂的类型、浓度、温度等因素有关。
五、应用:絮凝剂广泛应用于水处理、污水处理、矿山尾矿处理等领域。
在水处理中,絮凝剂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提高水的透明度和净化度。
在污水处理中,絮凝剂可以帮助沉淀和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减少污泥生成量。
在矿山尾矿处理中,絮凝剂可以加速尾矿中的固体物质沉淀,提高尾矿的稳定性和可回收性。
六、总结:絮凝剂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吸附、中和、凝聚和沉淀等过程。
通过吸附作用,絮凝剂能够改变悬浮物和胶体物质的表面性质,促进其聚集形成较大的团聚体。
中和作用可以中和悬浮物和胶体物质的表面电荷,使其失去稳定性。
絮凝反应原理
![絮凝反应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3476ecb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9b.png)
絮凝反应原理絮凝反应原理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添加适量的絮凝剂,使悬浮液中的微小悬浮颗粒聚集成较大的絮凝物,从而实现悬浮物的沉淀或过滤分离的过程。
絮凝反应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环境保护、矿物提取、制药等领域。
本文将从絮凝反应的定义、原理、应用以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絮凝反应的定义絮凝反应是指通过添加絮凝剂,使悬浮液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成较大的絮凝物的过程。
絮凝剂通常是一种高分子有机物或无机物,能与悬浮液中的颗粒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使其产生吸附、中和、凝聚等效应,从而实现颗粒的快速聚集。
二、絮凝反应的原理絮凝反应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吸附和凝聚。
1. 吸附作用:絮凝剂分子中的官能团与悬浮液中的颗粒表面发生相互作用,通过静电作用、吸附作用或络合作用,使颗粒表面带电性减弱或中和,从而降低颗粒之间的静电排斥力,促进颗粒的聚集。
2. 凝聚作用:在吸附的基础上,絮凝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颗粒间的距离进一步减小,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导致颗粒聚集成较大的絮凝物。
凝聚的方式主要有桥联凝聚、颗粒间凝聚和自身凝聚等。
三、絮凝反应的应用絮凝反应在水处理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污水处理中,通过添加絮凝剂,可以使悬浮的固体颗粒快速聚集成絮凝物,从而便于沉淀或过滤分离。
此外,絮凝反应也广泛应用于制药、纸浆造纸、矿物提取等过程中的固液分离过程。
四、絮凝反应的优缺点絮凝反应具有以下优点:1. 结果明显:絮凝反应可以快速将微小颗粒聚集成较大的絮凝物,从而便于后续的沉淀或过滤分离。
2. 操作简便:絮凝反应过程相对简单,添加絮凝剂后,可通过搅拌等方式促进颗粒的聚集。
3. 适应性强:絮凝反应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悬浮液,可处理不同浓度和不同性质的悬浮物。
然而,絮凝反应也存在一些缺点:1. 絮凝剂的选择:絮凝剂的选择需要考虑悬浮物的性质、水质、处理工艺等因素,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絮凝效果不佳。
2. 副产物处理:絮凝反应产生的絮凝物需要进一步处理,以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絮凝的作用和原理
![絮凝的作用和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37c101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3b.png)
絮凝的作用和原理
絮凝的作用是使悬浮在水中的微小颗粒形成较大的絮凝物,以便于沉降或过滤,从而达到水处理和净化的目的。
絮凝的原理主要有两种:物理絮凝和化学絮凝。
1. 物理絮凝:物理絮凝是通过增加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使颗粒聚集形成絮体的过程。
常用的物理絮凝剂包括砂、石英粉、聚丙烯腈纤维等。
这些物理絮凝剂能吸附颗粒表面,增加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促进颗粒凝聚成絮体。
2. 化学絮凝:化学絮凝是利用化学药剂与水中颗粒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或产生电荷,从而引起颗粒之间的吸引和凝聚。
常用的化学絮凝剂有铝酸盐、铁酸盐、聚合氯化铝等。
这些化学絮凝剂能与颗粒表面的带电物质反应,使颗粒表面电荷中和,并形成比较稳定的絮凝体。
无论是物理絮凝还是化学絮凝,其原理都与颗粒的表面性质、电荷特性以及絮凝剂的种类、用量等有关。
絮凝剂的工作原理
![絮凝剂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fe6d1b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3e.png)
絮凝剂的工作原理绪论:絮凝剂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药剂,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饮用水净化、工业循环水处理等领域。
絮凝剂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水中悬浮物的物理状态,使其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便于后续的沉淀或过滤处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絮凝剂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一、絮凝剂的分类根据絮凝剂的化学性质和工作机制,可以将其分为有机絮凝剂和无机絮凝剂两大类。
有机絮凝剂主要包括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铝铵(PFS)等;无机絮凝剂主要包括铝盐、铁盐和钙盐等。
二、絮凝剂的工作原理絮凝剂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电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
1. 电化学作用在水中,絮凝剂会释放出大量的金属离子,如铝离子(Al3+)、铁离子(Fe3+)等。
这些金属离子与水中的阴离子或悬浮物表面的带负电荷相互作用,形成带正电荷的絮凝剂颗粒。
同时,絮凝剂颗粒的表面带正电荷也能吸附水中的阴离子和有机物,进一步增大絮凝剂颗粒的大小。
2. 物理作用絮凝剂颗粒之间的物理作用是絮凝剂的另一个重要工作原理。
当水中存在大量的絮凝剂颗粒时,它们会相互碰撞和聚集,形成较大的絮凝体。
这种聚集过程主要受到颗粒间的凝聚力和碰撞力的影响。
凝聚力是指颗粒间的吸引力,而碰撞力则是指颗粒间的碰撞频率和速度。
三、絮凝剂的应用1. 污水处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絮凝剂可以有效地去除悬浮物、胶体物质和有机物等。
首先,絮凝剂通过电化学作用将悬浮物聚集成较大的颗粒,然后利用物理作用使这些颗粒相互聚集,形成可沉淀的絮凝体。
最后,通过沉淀、过滤等工艺将絮凝体从水中分离出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 饮用水净化在饮用水净化过程中,絮凝剂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浑浊物质、有机物和微生物等。
絮凝剂通过与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发生凝聚作用,形成较大的絮凝体。
这些絮凝体可以通过沉淀、过滤等工艺从水中去除,从而提高水的透明度和卫生指标。
3. 工业循环水处理在工业循环水处理中,絮凝剂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和有机物等。
絮凝的原理
![絮凝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9e2fea6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eb.png)
絮凝的原理
絮凝是一种水处理技术,它通过添加絮凝剂将悬浮在水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成较
大的絮凝体,便于后续的沉降或过滤,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絮凝的原理主要包括混凝、絮凝和沉降三个阶段。
首先是混凝阶段。
在这个阶段,絮凝剂被加入到水中,与悬浮颗粒发生作用,
形成较大的絮凝体。
混凝的过程中,絮凝剂与水中的颗粒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吸附,使颗粒之间产生吸引力,逐渐聚集形成絮凝体。
接下来是絮凝阶段。
在这个阶段,形成的絮凝体继续增大,同时吸附更多的悬
浮颗粒,使水中的颗粒逐渐减少。
絮凝的过程中,絮凝体的大小和密度逐渐增加,使得它们能够更快速地沉降或被过滤掉。
最后是沉降阶段。
在这个阶段,形成的大型絮凝体由于重力作用开始向水底沉降,或者通过过滤器被过滤掉,从而使水中的悬浮颗粒得到有效去除。
沉降的速度取决于絮凝体的大小和密度,通常较大、较重的絮凝体沉降速度较快。
絮凝的原理是通过絮凝剂的作用,使微小颗粒聚集成较大的絮凝体,然后通过
沉降或过滤将这些絮凝体从水中去除,从而实现水质的净化。
在实际应用中,絮凝剂的选择、投加量、混合方式等因素都会影响絮凝效果,需要根据具体的水质情况和处理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总的来说,絮凝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水处理技术,通过物理化学的作用将水中的
悬浮颗粒去除,可以应用于饮用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对改善水质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絮凝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为解决水质污染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絮凝剂
![絮凝剂](https://img.taocdn.com/s3/m/730a1d0b79563c1ec5da71b6.png)
制备:丙烯腈在浓H2SO4中水解后,再经氨和 NaOH 中和制得单体,最后聚合得到。 应用:作为造纸业的絮凝剂、助留剂、干强剂、 表面施胶机等
CONH2
聚丙烯酰胺作絮凝剂(PAM): 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作为絮凝剂,它是以水合状态溶于水中,此时高分子链不是 伸展状态,而是卷曲状态,其絮凝作用是通过酰胺基与粒子表面 的氢形成氢键结合而产生吸附。为了在被吸附粒子间产生桥联作 用而形成坚实的絮凝题,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应尽可能大些。 弱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与非离子型PAM相比,絮凝沉淀性强,所以工业应用广泛。 悬浮胶体与絮凝剂间靠氢键结合 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在水中溶解时,具有带正电的活性基, 从而吸附带负电的悬浮胶体粒子,中和粒子表面电荷,消除了粒 子间的斥力产生絮凝。如果聚合物有较长的链,则一个聚合物分 子链可同时吸附几个粒子,聚合物分子链之间形成桥联作用,就 能导致大颗粒而产生沉淀。
在废液和絮凝剂一定时,最为重要的影响因 素是胶体粒子浓度和搅拌条件。胶体粒子越 浓,粒径大小越不均匀,粒子间接触的几率 越大,絮凝效果越好。为便于胶体粒子与絮 凝剂有良好的接触,搅拌越激烈效果越好, 而在絮凝颗粒生长过程中,搅拌太激烈则使 颗粒破坏或长不大,故应遵守先快后慢的搅 拌原则。
四、絮凝剂的种类
三、絮凝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四个阶段 ①向废水中添加絮凝剂;②絮凝剂在液体中扩散; ③为了使絮凝剂和悬浮物粒子接触而进行搅拌;④ 为了使接触后的粒子成为大而重的颗粒而进行的搅 拌。 絮凝影响因素 絮凝是一种物理化学过程影响因素诸多,如胶体粒 子的种类、胶体粒子的大小、表面特性、胶体粒子 的浓度、絮凝剂的种类与特性、溶液的pH值共存 物质的种类和浓度、反应的温度及变化及搅拌方法 等等。
Ⅱ、有机絮凝剂
絮凝剂的工作原理
![絮凝剂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52e585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f9.png)
絮凝剂的工作原理绮凝剂的工作原理是指在水处理过程中,通过添加适量的絮凝剂,使悬浮在水中的固体颗粒迅速聚集成较大的絮凝体,从而便于后续的沉淀或过滤处理。
絮凝剂主要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来实现固体颗粒的聚集。
一、物理作用:絮凝剂的物理作用主要是通过改变水中颗粒的电荷状态和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来促使颗粒聚集。
一般来说,水中的颗粒带有静电荷,同性电荷的颗粒会互相排斥,异性电荷的颗粒会互相吸引。
当添加絮凝剂时,絮凝剂中的物质与颗粒表面的电荷发生反应,改变颗粒表面的电荷状态,使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从而促使颗粒聚集形成絮凝体。
二、化学作用:絮凝剂的化学作用是指絮凝剂与水中的固体颗粒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具有较大分子量的絮凝体,从而促进颗粒的聚集。
常见的絮凝剂有铝盐、铁盐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等。
铝盐和铁盐的添加可以使水中的颗粒与金属离子发生复合反应,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物,这些沉淀物能够吸附和聚集水中的颗粒形成絮凝体。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较大的分子量和复杂的结构,能够与水中的颗粒发生吸附和交联反应,从而形成较大的絮凝体。
三、生物作用:有些絮凝剂是由微生物产生的,这些微生物能够分泌特定的有机物质,具有吸附和聚集水中颗粒的能力。
这些有机物质能够与水中的颗粒发生物理和化学作用,促使颗粒聚集形成絮凝体。
例如,某些细菌和藻类能够分泌胞外聚合物,这些聚合物能够与水中的颗粒发生吸附和交联反应,形成絮凝体。
绮凝剂的选择和使用需要根据具体的水质情况和处理要求来确定。
不同的水质和处理工艺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絮凝剂,以达到最佳的絮凝效果。
在使用絮凝剂时,需要注意絮凝剂的投加量、投加位置和投加方式,以及絮凝剂与水中颗粒的反应时间和反应条件等因素,以确保絮凝剂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
总之,絮凝剂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来促使水中的固体颗粒聚集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便于后续的沉淀或过滤处理。
绮凝剂的选择和使用需要根据具体的水质情况和处理要求来确定,确保能够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
絮凝剂的絮凝原理
![絮凝剂的絮凝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5aba36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e3.png)
絮凝剂的絮凝原理
絮凝剂的絮凝原理是通过改变溶液中悬浮物的表面电荷性质,使其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凝结成较大的颗粒物,方便后续处理。
具体的絮凝机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电性絮凝机理:絮凝剂可与溶液中带电的悬浮物发生化学反应,改变其电荷性质。
正电絮凝剂可以与带负电的悬浮物发生吸附作用,而负电絮凝剂可以与带正电的悬浮物发生吸附作用。
当悬浮物表面的电荷性质发生改变后,它们之间的静电排斥力减弱,从而使它们能够靠近并聚结成较大颗粒。
2. 中性絮凝机理:絮凝剂可通过与悬浮物表面的极性基团发生吸附作用,从而改变悬浮物表面的亲水性或疏水性。
当悬浮物表面变得亲水时,相互间的吸引作用会增强,导致悬浮物聚结。
3. 锁钥合结机理:絮凝剂可通过与悬浮物表面形成化学络合物或键合结构,将小颗粒结合成较大的物质。
这种机理主要适用于一些含有特定官能基团的絮凝剂。
需要注意的是,絮凝剂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水质和悬浮物的特性进行,以达到最佳絮凝效果。
絮凝作用原理
![絮凝作用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327b406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7c.png)
絮凝作用原理
絮凝作用是指在水中加入絮凝剂后,絮凝剂与悬浮物质发生反应,形成较大的聚集物,从而使水中的悬浮物质迅速沉淀下来。
絮凝剂一般是高分子化合物,例如聚合铝、聚合硅酸铝等。
当絮凝剂加入水中时,其表面带有正电荷。
而水中的悬浮物质通常带有负电荷或表面带有负电荷的微粒。
由于异种荷电,絮凝剂与悬浮物质之间发生吸附作用。
絮凝剂的高分子链具有较大的聚氮,使聚合铝或聚合硅酸铝的表面形成浑浊的胶质。
随着絮凝剂的加入,絮凝剂与悬浮物质不断吸附,继续形成较大的絮凝物。
这些絮凝物重量大、颗粒大,因此在水中形成群聚体,并沉降到水体底部。
这样,原本悬浮于水中的细小颗粒就会迅速沉淀下来,水质变得清澈无浊。
絮凝作用的原理可以归结为吸附、聚集和沉降三个过程。
通过选择适当的絮凝剂和改变处理条件,可以实现对不同水质的絮凝处理,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
絮凝剂的工作原理
![絮凝剂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095eef7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7c.png)
絮凝剂的工作原理综述:絮凝剂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化学品,它能够帮助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浑浊物质,使水变得清澈透明。
絮凝剂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两个方面。
物理作用主要是通过絮凝剂与悬浮物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颗粒聚集成较大的团块,从而便于沉降或过滤。
化学作用则是通过絮凝剂与水中的溶解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沉淀物或凝胶,从而使水中的悬浮物和浑浊物质凝结成团块。
一、物理作用:1. 絮凝剂的电荷中和作用:絮凝剂通常具有正电荷或负电荷,而水中的悬浮物颗粒通常带有相反的电荷,根据电荷中和原理,正负电荷之间会发生吸引作用,导致颗粒聚集成团块。
例如,阳离子絮凝剂可以中和水中的阴离子悬浮物,使其聚集成团块;而阴离子絮凝剂则可以中和阳离子悬浮物,促使其凝结沉淀。
2. 絮凝剂的桥联作用:絮凝剂分子中的功能基团可以与悬浮物颗粒表面的功能基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桥联结构,将颗粒聚集在一起。
例如,聚合铝硫酸盐絮凝剂中的铝离子能够与水中的硅酸根离子发生反应,形成氢氧化铝胶体,将悬浮物颗粒聚集成较大的团块。
二、化学作用:1. 水合作用:絮凝剂分子中的水合能力使其能够吸附水分子,形成水合层。
水合层的存在可以改变悬浮物颗粒表面的电荷特性,增加颗粒之间的吸引力,促使颗粒聚集成团块。
2. 化学反应:絮凝剂分子中的功能基团能够与水中的溶解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沉淀物或凝胶。
例如,聚丙烯酰胺絮凝剂中的酰胺基团能够与水中的钙离子反应,生成不溶性的钙酰胺沉淀物,从而促使水中的悬浮物凝结成团块。
三、应用示例:1. 污水处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絮凝剂常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浑浊物质。
通过添加絮凝剂,可以使污水中的悬浮物颗粒聚集成较大的团块,方便后续的沉淀和过滤操作,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 饮用水处理:在饮用水处理中,絮凝剂可以帮助去除水中的浑浊物质,提高水的透明度和口感。
通过添加絮凝剂,可以使水中的悬浮物颗粒聚集成较大的团块,然后通过沉淀或过滤等操作将其分离出去。
絮凝剂的工作原理
![絮凝剂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f679507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bb.png)
絮凝剂的工作原理絮凝剂是一种常用于水处理和废水处理的化学品,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水中悬浮物和胶体颗粒的表面电荷状态,使其发生凝聚和聚集,从而形成较大的团聚体,方便后续的沉淀和过滤处理。
絮凝剂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电荷中和和凝聚聚集。
首先,絮凝剂的工作原理之一是电荷中和。
在水中,悬浮物和胶体颗粒表面带有电荷,这些电荷会导致颗粒之间的相互斥力,使它们无法聚集成较大的团聚体。
絮凝剂中的活性成分可以与这些带电颗粒表面的电荷发生反应,中和其电荷,减小颗粒之间的相互斥力,从而使颗粒之间发生吸引力,有利于团聚体的形成。
其次,絮凝剂的工作原理之二是凝聚聚集。
絮凝剂中的活性成分可以通过吸附、化学反应或物理作用与水中的颗粒发生作用,使颗粒之间发生凝聚和聚集。
这些活性成分可以在颗粒表面形成吸附层,增加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积,促进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使颗粒聚集成较大的团聚体。
这些团聚体的大小和密度可以通过调整絮凝剂的投加量和混合时间来控制。
絮凝剂的工作原理还与水中的pH值、温度、离子强度等因素有关。
不同的絮凝剂对不同的水质和悬浮物有不同的适用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絮凝剂类型和投加量。
在水处理和废水处理中,絮凝剂的工作原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使用絮凝剂,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颗粒、有机物等,提高水的澄清度和透明度,减少水处理设备的负荷,改善水质。
同时,絮凝剂也可以在废水处理中帮助沉淀和过滤固体颗粒,减少悬浮物的排放,达到环保要求。
总之,絮凝剂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水中悬浮物和胶体颗粒的表面电荷状态,使其发生凝聚和聚集,从而形成较大的团聚体。
这种化学物质在水处理和废水处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水质和环境的保护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隔板工艺
20 ~ 30 min
折板工艺
12 ~ 20 min
1 、絮凝时间较短 2 、絮凝效果较好 1. 、絮凝时间较短
网格工艺
12 ~ 20 min
2 、絮凝效果较好 3 、构造简单 1 、絮凝时间很短
微涡流工艺
5 ~ 8 min
2 、絮凝效果很好 3 、抗冲击能力强 4 、构造简单,施工周期短
1 、核心产品加工工艺要求较高
4.2 竖流式相对折板絮凝池
4 絮 凝 应 用
吴江净水厂采用多道并联、单通道3级串联的 絮凝池,施工简易、精度高,实际运行效果良好。
4.2 竖流式相对折板絮凝池
4 絮 凝 应 用
4.2 竖流式相对折板絮凝池
4 絮 凝 应 用
一期工程设2组4座絮凝池,每座由7道竖流式折板絮凝单元 并联而成,折板采用60°相对折板,宽度为500mm,不锈钢材 质。总絮凝时间为15min,具体参数见下表:
3 絮 凝 工 艺
3.2 隔板絮凝工艺
3 絮 凝 工 艺
隔板絮凝池是应用历史悠久、目前仍常 应用的一种水力搅拌絮凝池,有往复式和回 转式两种。 隔板絮凝池优点是构造简单,管理方便。 缺点是流量变化大者,絮凝效果不稳定, 与折板及网格絮凝池相比,因水流条件不甚 理想,能量消耗(即水头损失)中的无效部 分比例较大,故需较长絮凝时间,池子容积 较大。
4 絮 凝 应 用
4.1 4.2 4.3
• 微涡流絮凝反应池
• 折板絮凝反应池
• 化学生物絮凝反应池
4.1微涡流絮凝反应池
4 絮 凝 应 用
吉林市三水厂始建于1975年,于2006年末 进行扩建工程。改建后其絮凝沉淀工艺流 程如下:
混凝剂(PAC)投 加采用水下摄像 法FCD值作中馈 管道混合辅以 静态混合器的 快速混合 微涡网格 絮凝池 小间距斜 板沉淀池
4.2 竖流式相对折板絮凝池
4 絮 凝 应 用
江苏省吴江净水厂一期工程设计规模为35×104 m3/d,二期工程为25×104m3/d,总供水规模达 60×104m3/d。水源为东太湖,采用机械快速混合、 竖流式相对折板絮凝池,絮凝剂为液体硫酸铝。混 合池、絮凝池与平流沉淀池合建。工艺流程见下 图。
絮凝反应过程与设备
汇报人:毛彩彩 时间:2014.3.13
1 2
3
絮凝原理 絮凝剂 工艺
4
应用
1.1 DLVO理论
1. 絮 凝 原 理
1.2 吸附架桥
1.3 网捕作用
1.4 生物絮凝作用
1. 絮 凝 原 理
1.1 DLVO理论
1. 絮 凝 原 理
1.1 DLVO理论
VA Ar 12 H
(a)初期吸附;(b)絮凝体形成
1.3 网捕作用
1 絮 凝 原 理
当采用铁、铝盐等高价金属盐类作混凝 剂,且其投加量大到足以使它们迅速生 成难溶性氢氧化物(如Al(OH)3、 Fe(OH)3)或金属碳酸盐时,水中的胶 粒和细微悬浮物可被这些沉淀物在形成 时作为晶核或吸附质予以捕获而其同沉 降下来。
r—为离子半径 A —范德华常数
其中,VA —引力势能 H —离子表面间的最短距离
1 絮 凝 原 理
1.1 DLVO理论
VR 其中 exp( ze 0 / 2kT ) 1 2 z 2e 2 n0 1/ 2 0 , =( ) exp( ze 0 / 2kT ) 1 kT
其中,VR —斥力势能 r—为离子半径 H —离子表面间的最短距离 ψ 0 —表面电势 n0 —溶液中正或负离子的数密度 z —电解质离子电荷数
1 絮 凝 原 理
1.4 生物絮凝剂作用
微生物作用相当于高分子絮凝剂,且微 生物通过自身代谢作用分泌出能产生絮 凝作用的物质。
2.1 无机絮凝剂
2 絮 凝 剂
无机低分 子絮凝剂
无机阳离子絮凝剂
硫酸铝、明矾、硫酸亚铁等
无机阴离子絮凝剂
铝盐无机高分子絮 凝剂
氧化钙、碳酸钙、氢氧化钠 等
碱式氯化铝、 碱式硫酸铝等
3.3 折板絮凝工艺
3 絮 凝 工 艺
折板絮凝池的优点是:水流在同波折板之间 曲折流动或在异波折板之间缩放、流动且连 续不断,以至形成众多的小涡旋,提高了颗 粒碰撞絮凝效果。与隔板絮凝池相比,水流 条件大大改善,亦即在总的水流能量消耗 中,有效能量消耗比例提高,故所需絮凝时 间可以缩短,池子体积减小。 折板絮凝池的缺点是:因板距小,安装维修 较困难,折板费用较高。
3 絮 凝 工 艺
3.2
3.3
3.4
• 网格絮凝工艺
• 机械反应池工艺
3.5
3.1 微涡流絮凝工艺
3 絮 凝 工 艺
微涡流絮凝工艺的核心是微涡流絮凝器, 其为空心球体结构,表面开有小孔,当 水流以适当的流速穿过小孔,在壳体内 外表面处产生大量的小涡流,同时因壳 体流速较小,形成絮凝泥渣层,泥渣层 对水流的扰动产生微涡流。
非离子有机絮凝剂 天然有机高 分子絮凝剂
淀粉衍生物、纤维素衍生物、甲壳素衍生物、植 物胶改性产物、多糖类蛋白质改性产物等
2.3 生物絮凝剂
2 絮 凝 剂
利用微生物细胞壁提取物的絮凝剂 利用微生物细胞代谢产物的絮凝剂 直接利用微生物细胞的絮凝剂 克隆技术所获得的絮凝剂
3.1
• 微涡流絮凝工艺 • 隔板絮凝工艺 • 折板絮凝工艺
该水厂设计18 m×9.9m×6.5 m的反应池48座
4.3 化学生物絮凝反应池
4 絮 凝 应 用
混合反应沉淀池的局部区域示意图
4.3 化学生物絮凝反应池
4 絮 凝 应 用
反应池停留时间为0.6h。
G值分为三段控制: 第一段为100~150s-1,第二段为50—80 s-1,第三段为30~50s-1。 搅拌空气量用G值来计算,同时第一段用生物吸附工艺需氧量进 行校核,第三段用单位池容最小输人功率≥1.5W进行校核。 反应池为推流廊道式结构,设计成三个反应段,在其池底按G值 的递减布设微孔曝气穿孔管。在混合池投加PAC,在反应池的第 一段和第三段投加PAM(聚丙烯酰胺),在第二段再投加PAC(此三 段的加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
3 ( KT )5 04 聚沉值=C A2 Z 6
1.2 吸附架桥
1 絮 凝 原 理
吸附架桥机理主要是指投加的水溶性链 状高分子聚合物在静电引力、范德华引 力和氢键力等作用下,通过活性部位与 胶体和细微悬浮物发生吸附,将微粒搭 桥联结为一个个絮凝体(俗称矾花)的 过程,其涡流絮凝反应池
4 絮 凝 应 用
①竖井一档流速为0.29m/s,规范值为 0.14m/s ;竖井二档流速为0.16m/s,规范 值为0.12m/s;竖井三档流速为0.11m/s, 规范值为0.1m/s. ②孔洞一档流速0.66m/s,规范值为0.3m/s; 孔洞二档流速0.39m/s,规范值为0.12m/s; 空洞三档流速0.19m/s,规范值为0.1m/s。
3.4 网格絮凝工艺
3 絮 凝 工 艺
网格絮凝池的优点是:水头损失小,絮凝时 间较短、效果较好。 网格絮凝池的缺点是:存在末端池底积泥现 象,及网格上滋生藻类、堵塞网眼现象。
比较项目
反应时间
优点 1 、絮凝效果较好 2 、构造简单,管理方便
缺点 1 、絮凝时间较长 2 、出水流量不易分配均匀 3 、水量变化大者絮凝效果不稳定 1 、构造较复杂,安装维修较困难 2 、水量变化影响絮凝效果 3 、折板费用较高 1 、水量变化影响絮凝效果 2 、存在末端池底积泥现象 3 、网格容易滋生藻类,堵塞网眼
2 64 rn0 kT 0
2
exp( H )
图 斥力势能与引力势能的叠加 (a) 低电解质浓度 (b) 中等电解质浓度 (c) 高电解质浓度
1 絮 凝 原 理
1.1 DLVO理论
临界聚沉时 n0 及相应聚沉值
VR
2 64 rn0 kT 0
2
exp( H )
Ar VA 12 H
3.4 机械反应池工艺
3 絮 凝 工 艺
械絮凝池的优点是,可根据水量、水质的变 化随时调节各个絮凝池的搅拌强度,以达到 最佳的絮凝G值,取得最佳絮凝效果。因此, 絮凝效果好,消耗能量少,可适用于各种规 模的水处理厂。 缺点是与折板、网格絮凝池相比,絮凝时间 稍长,特别是增加了一套机械没备,使工程 造价增加,同时也增加了设备管理维修工作 量。
微涡流絮凝工艺特点
微涡流絮凝工艺的特点是: ①絮凝效率高,与传统工艺相比产水量可提高 50~100%; ②反应时间短,只要5~8分钟,是传统工艺的 1/3/~1/2; ③絮体质量高,有利于提高沉淀效率; ④水量水质变化适应能力强,可适应负荷50~ 120%范围内变化; ⑤出水质量稳定,絮凝剂消耗降低10~20%, 滤池反洗水节约30%以上; ⑥安装简单,维护方便,改造只需少量土建改 动,微涡流絮凝器直接投入使用,施工周期短, 且絮凝器不易堵塞,便于清洗,寿命长。
无机高分 子絮凝剂
铁盐无机高分子絮 凝剂 硅酸金属盐及各种 复合絮凝剂
碱式氯化铁、 碱式硫酸铁等
无机复合型、 有机复合型
2.2 有机絮凝剂
2 絮 凝 剂
有机阳离子絮凝剂 人工合成有机 高分子絮凝剂 两性有机絮凝剂 有机阴离子絮凝剂
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阴离子聚丙烯酰胺 实验室合成,没有产品 市场 聚丙烯酞胺、聚氧化乙 烯
4.3 化学生物絮凝反应池
4 絮 凝 应 用
上海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工艺流程为:快速混合池 →化学生物絮凝反应池→沉淀池。该厂的设计进水水质: BOD5为120mg/L,COD为250mg/L,SS为150 mg/L,NH3一N为 30mg/L,TP为4 mg/L。近期设计出水水质为: COD≤150mg/L,BOD5≤60 mg/L,SS≤40 mg/L, NH3一N≤30mg/L,TP<1 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