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面积课堂实录
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课堂实录

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课堂实录今天咱可得好好讲讲那节有趣的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的课,那节课啊,可真是像一场奇妙的探险,现在我就带你们去瞧瞧!上课铃“叮叮叮”地响了起来,同学们就像一群小麻雀似的,叽叽喳喳地走进了教室,然后迅速坐到自己的座位上。
我们的数学老师李老师呢,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了教室,脸上带着那招牌式的笑容,就跟阳光一样灿烂。
李老师站在讲台上,清了清嗓子,大声说:“同学们,今天咱们要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面积。
”听到这话,大家都好奇地抬起了头,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我旁边的同桌小王,还悄悄地捅了捅我,压低声音说:“面积?这是个啥玩意儿啊?”我也摇了摇头,表示我也不太清楚。
李老师好像看穿了我们的心思,笑着说:“别着急,咱们先来做个小游戏。
”说着,她从讲桌抽屉里拿出了两张纸,一张大,一张小。
李老师把两张纸举起来,问:“同学们,看看这两张纸,你们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啊?”大家纷纷举起手来,有的说颜色不一样,有的说大小不一样。
李老师笑着点点头,说:“对啦,大小不一样。
那这个大小啊,在数学里,我们就可以用面积来描述。
”为了让我们更明白,李老师又拿出了一个长方形的卡片和一个正方形的卡片。
她把卡片放在黑板上,说:“现在啊,咱们来比一比,这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呢?”这下,教室里可热闹了,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小李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大,因为它看起来更长。
”小红却不同意了,她站起来说:“我觉得正方形的面积大,它看起来更胖嘛。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谁也说服不了谁。
李老师笑着说:“别光靠眼睛看呀,咱们得用科学的方法来比较。
来,看看老师怎么做。
”只见李老师拿出了一些小正方形的纸片,她把小正方形纸片一个一个地摆放在长方形卡片上,摆得整整齐齐的,边摆还边数:“1、2、3……一共摆了12个。
”然后,她又用同样的方法在正方形卡片上摆了起来,数完后说:“看,正方形卡片上能摆9个小正方形。
现在知道谁的面积大了吧?”同学们恍然大悟,纷纷点头说:“原来是长方形的面积大呀!”接着,李老师让我们自己动手,用小正方形纸片去测量课本封面、桌面等物体的面积。
认识面积课堂实录

认识面积学情分析:这节课是三年级下学期容,学生现在刚学完长度,还没接触到周长,所以本节课没牵扯到对周长和面积的概念的辨析方面。
从对一维长度的度量到二维长度的度量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
对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身边事物入手,有层次的,逐步深入来理解面积。
教学目标:1.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感知面和面的大小。
2.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用多种方法初步比拟面积的大小。
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适宜。
3.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4.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
教学用具:课件,纸片做的树叶,两个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小正方形,小圆片,小三角形。
课前活动同学们,我们昨天见过面了对吧。
现在又见面了,见到你们真快乐今天教师先送给大家一首《小小粉刷匠》一起唱吧在欢快的歌声中,小白兔把房子刷好了看,它都刷了哪儿?生:墙师:墙的外表生:烟囱〔烟囱面〕玻璃〔玻璃的面〕门〔门的面〕哦,你连雨水管都注意到了小白兔住进了它漂亮的房子,那我们就准备好,上课吧?来,上课一、感知面和面积活动一:找一找,说一说、摸一摸周围物体的面。
师: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在歌曲中,小白兔粉刷了好多的面我们周围的物体有面吗?找一找生:课桌的面师:,对,来,完整的摸一摸。
〔生动手摸,〕还有吗?生1:有课本的面、师:这是课本的封面,摸给大家看一下大家一起摸一摸课本的封面〔教师示〕要摸到全部生2:有黑板的外表:〔提醒说完整,谁的面〕师:黑板也有面生3:板凳的面地面。
〔生说文具盒里面,师:里面是装文具的一个空间生说窗户的面师:可以说是玻璃的面〕师:好了,同学们,不找了,我们周围有很多的面,有的物体还不止一个面呢活动二:比一比。
体会面的大小生4:文具盒的面师:比方我们的文具盒,这是上面,这是下面,还有。
《三角形的面积》课堂实录

《三角形的面积》课堂实录课题:三角形的面积授课教师:李老师时间:2024年9月28日地点:第三中学八年级(1)班教学目标:1. 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 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 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李老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矩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今天我们来探索三角形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
新课讲解:1. 公式推导:李老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个三角形。
如果我们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在一起,会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就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学生A:老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以高,那三角形的面积是不是就是底乘以高的一半?李老师:非常好,你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对于三角形,面积公式就是底乘以高,然后除以2。
2. 公式应用:李老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个例题。
假设有一个三角形,底是6厘米,高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学生B:老师,我们可以将公式代入计算,面积= 6厘米* 4厘米/ 2 = 12平方厘米。
李老师:完全正确,这就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李老师:接下来,我们来做几个练习题。
请大家拿出练习本,完成以下题目。
练习题1:一个三角形的底是8厘米,高是5厘米,求它的面积。
练习题2:一个三角形的底是10厘米,高是7厘米,求它的面积。
(学生开始计算,老师巡视指导)4. 实际应用:李老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个实际问题。
假设我们有一个三角形的花园,底是12米,高是9米,我们需要计算它的面积来估算需要多少种子。
学生C:老师,我们可以用公式计算,面积= 12米* 9米/ 2 = 54平方米。
李老师:非常好,这就是我们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课堂小结:李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
记住,三角形的面积是底乘以高的一半。
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第5-10题。
2. 思考:如果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都增加一倍,面积会如何变化?课堂结束:李老师: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复习,明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其他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
优秀课堂实录:认识面积

课堂实录:认识面积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推理能力。
3.通过实际操作和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2.难点:理解面积与周长的区别,掌握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PPT、面积和周长的对比图、一些常见物品(如卡片、纸张等)。
2.学生准备:直尺、三角板、彩笔等。
四、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两张大小不同的纸张,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哪个纸张大。
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回答出较大的纸张大。
教师进一步提问:“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引导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面积。
2.知识点讲解(15分钟)(1)面积的定义。
教师解释面积是指平面图形表面的大小,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感受面积的概念。
(2)面积与周长的区别。
教师出示一张卡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卡片周围一圈的长度和卡片表面的大小分别是什么。
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周长和面积的区别。
(3)面积的单位。
教师介绍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每个单位所代表的大小。
3.练习(15分钟)(1)基础练习。
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图形,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明比较的方法。
(2)综合练习。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明比较的方法。
4.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和交流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以及在生活中如何应用面积的概念。
5.总结与拓展(5分钟)(1)总结。
教师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
(2)拓展。
教师介绍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和生活中与面积相关的应用,如房屋的面积计算、地皮的测量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五、教学评价1.针对教学目标进行评价,观察学生是否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他是谁?(豆豆)豆豆家刚买了新房子,他热情地邀请我们大家一起去看看,你们愿意去吗?瞧,这就是他的新家了。
2、将主体图中的平面图放大。
仔细观察,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根据画面可能提出:餐厅有多大?他们家房子的面积有多大?哪个房间最大?厨房和餐厅哪个大?……筛选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认识面积。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客厅和书房哪个大”,指的是客厅的地面和书房的地面哪个大。
客厅地面的大小就是客厅的面积。
书房地面的大小就是书房的面积。
(1)那你能来说说餐厅、厨房的面积都是指什么吗?(2)你还能找一找教室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积吗?对于可以用手摸得到的物体的面可以让学生摸一摸。
(3)说了这么多,你能说一说什么是面积吗?板书:面积2、解决第一个问题,“客厅和书房哪个面积大”?(学生很容易就看出是客厅大)你们同意吗?继续追问,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直接看出来的)同学们真棒,小眼睛看的真准啊!师:那“大卧室和客厅哪个面积大呀”?生可能会说:大卧室大。
生还可能会说:一样大。
到底是客厅大还是大卧室大,我们能不能来比一比呢?请同桌合作,拿出代表客厅和大卧室的.图形卡片来比一比。
学生就很自然地就想到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
学生交流比的方法。
师:现在还有一个更难的问题等你来解决,有信心吗?“餐厅和厨房哪个面积大?”让学生自己操作,学生这时很难用刚才的方法来判断,从而产生问题。
师:能比出大小吗?为什么?师:这两个图形,一个是正方形,一个是长方形,我们很难一下子就判断出来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那该怎么办呢?师:(课件出示探索提示)在信封中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很多的学具,请以小组为单位,先商量一下选择哪一种学具;然后在这张合作探索单上摆一摆,比一比;小组长做好分工,看看哪个小组动作最快!学生在小组中尝试用圆片、大小正方形来摆一摆、比一比的方法来解决。
认识面积课堂实录

认识面积课堂实录执教: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余颖游戏:你的眼睛在哪里?(拍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春天在我们街头却看到了这种树的落叶:知道这是什么树的树叶吗?生:是我们杭州的市树是香樟树,是香樟树的树叶。
师:这两片树叶有什么不同吗?生1:一大一小生2:……师:这大和小其实指的是面积大,面积小。
二、感受面积师:摸一摸桌面和信封的面,比一比谁大谁小?生1:桌面大,信封的面小。
师:我们可以在数学里用一个词是什么?生2:面积。
师:谁的面积比谁的面积大?生3:……师:我有意见,课桌哪个面的面积比信封的面大?生:桌面。
师:课桌桌面的面积到底指哪个面?生指一指课桌桌面的面积。
师:黑板的面和一张课桌的桌面比一比,你有什么想说的?生1:黑板面大,桌面小。
生2:黑板的面积比课桌的面积大。
师:我们可以说黑板版面的面积比课桌的面积大。
谁可以反过来说?生3:课桌桌面的面积比黑板版面的面积小。
师:很多东西表面的面积各有大小,找一找他们的面积,比一比大小。
小组内说一说。
生1:桌子的面积比凳子的面积大。
生2:水彩笔盒外面的面积比这张纸的面积要小。
生3:橡皮的最大的面比铅笔盒盖的面的面积小。
师:我现在把项皮的面描下来。
(师描下橡皮的面)这个图形我给他涂上绿色的阴影,涂上阴影的所表示的地方就是图形的什么呢?(面积)。
拿出发下的纸,将五角星涂上颜色,要求将五角星的面积部分涂满。
学生开始涂。
师巡视。
展示一生作品。
师:再画一个面积比这个小的图形给五角星作朋友。
边画老师边指名已经画好的学生将作品送到台前。
作品欣赏。
师:刚才画了面积比较小的图形,想不想看看比较大的图形。
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师:是什么?在地图上找一找杭州在哪?指名上台指。
师:这么大的杭州在地图上这么小,有什么感想?师:你知道我来自哪里吗?(南京)师:在这地图上还能找到你认识的省份吗?(课件点击省份区域就能出现相应名字)生1:新疆生2:内蒙古生3:黑龙江师:看看这地图有什么感想?生4:新疆比杭州的面积大。
三年级数学认识面积名师教学实录

三年级数学认识面积名师教学实录今儿咱就来聊聊那次超有趣的三年级数学“认识面积”的课。
那堂课啊,可真是让我印象深刻,就像刻在了我脑子里似的。
上课铃“叮叮叮”一响,同学们都赶紧往教室里跑,那场面,就跟一群小蜜蜂急着回蜂巢似的。
我们的数学名师王老师呢,早就精神抖擞地站在讲台上了,脸上带着那招牌式的微笑,看着我们这群叽叽喳喳的小家伙。
王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图形,一个是大大的长方形,一个是小小的正方形。
然后他转过身来,看着我们,问道:“同学们,你们瞧瞧这两个图形,哪个占的地方大呀?”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同学们都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
我的同桌小李兴奋地捅了捅我,说:“我觉得那个长方形占的地方大,你看它长长的。
”我却有点犹豫,说:“可是那个正方形看着也不小啊,说不定呢。
”这时候,王老师笑着摆摆手,说:“别光猜呀,咱们得用个办法来比较比较。
”说着,他从讲桌抽屉里拿出了一些小正方形的纸片,分给了我们每个小组。
我们小组的同学都激动得不行,马上动手摆弄起来。
组长小张拿着纸片在长方形上摆,一边摆一边数:“1、2、3……”我呢,就在旁边负责记录。
小王则在旁边看着,时不时地提醒小张摆整齐点。
摆完长方形,我们又开始摆正方形。
在摆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个有趣的事儿。
这些小正方形纸片就像一个个小士兵,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地盘上整齐地排列着。
当我们把长方形摆满的时候,数了数,一共用了12个小正方形。
再摆正方形的时候,只用了9个小正方形。
我高兴地喊起来:“我知道啦!长方形占的地方大,因为它能摆下12个小正方形,正方形只能摆下9个。
”其他小组的同学也纷纷得出了结果,大家都兴奋地举着手,想让王老师看看我们的成果。
王老师看着我们那副得意洋洋的样子,笑着说:“对啦,同学们!这个图形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就像咱们刚才用小正方形纸片去摆,能摆多少个小正方形,就说明它的面积有多大。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面积,王老师又让我们找一找教室里哪些东西有面积。
面积单位实践课教学实录(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面积单位的概念,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面积单位的概念,常用面积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的换算,实际操作中如何正确使用面积单位。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生活中的实物,如书本、桌面、地面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表面,提出问题:“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共同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物体的表面都是二维的,可以用面积来表示。
3. 引入面积单位的概念,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环节二:认识面积单位】1. 教师展示不同大小的正方形,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
2. 引导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
3. 教师讲解面积单位换算关系,如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环节三:实践操作】1. 教师分发操作材料,如正方形纸片、直尺、剪刀等。
2. 学生分组进行以下活动:a. 用直尺测量正方形纸片的边长,计算面积;b. 将正方形纸片剪成不同的形状,计算面积;c. 用不同面积单位的纸片拼贴出一个大的正方形,计算总面积。
3. 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环节四:展示交流】1. 各小组汇报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所拼贴的大正方形及其面积。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面积单位,掌握了面积单位的换算。
3. 学生分享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环节五:课堂小结】1.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面积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2. 学生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面积单位及其换算关系,学会了在实际操作中正确使用面积单位。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面积单位的概念,掌握常用面积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面积的认识》课堂实录

《面积的认识》课堂实录《面积的认识》课堂实录篇1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师:同学们,今日来了这么多听课老师,我们用最激烈的掌声表示欢迎。
好吗?[评析:借助拍手的情境导入新课。
]二、初步感知,认识面积1.揭示面积的含义。
师:我们拍手的时候,两只手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谁来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同学摸老师的手掌面〕师:你们的手掌面在哪儿?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
〔同学摸自己的手掌面〕师:〔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
老师的手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比,哪一个面大?生:数学书的封面大,手掌的面小。
师:把刚才的话说完整,好吗?生:数学书的封面比手掌面大,手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小。
师:伸出你们的小手,也摆在数学书封面上,比一比大小。
生1:数学书的封面比我的手掌面大。
生2:我的手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小。
师:数学书的封面和黑板的表面比,哪个面大呢?生:数学书的封面比黑板的面小,黑板的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
师:〔指黑板面〕像这里,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
〔板书:面积〕你能说一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吗?生: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评析: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数学书的封面,以及观测黑板的表面等等,用同学自己身边熟知的事物,借助于同学的生活阅历,让同学充分感知,引发新知的生成。
在同学沉醉于生活体验时,揭示本节课的主题——面积的含义。
实时地把生活阅历概括为数学知识,把生活语言提升为数学语言: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等。
先就详细事物,说明“面积”的意义,为“面积”概念的形成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
]2.摸一摸,说一说。
师: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物体,桌子、凳子、练习本、文具盒等等。
这些物体都有面,这些面的面积有大有小。
现在,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两个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大,哪个面的面积小?生1:课桌面的面积比凳子面的面积大。
生2:练习本封面的面积比课桌面的面积小。
《面积的认识》课堂实录(夏青峰)

《面积的认识》课堂实录(夏青峰)第一篇:《面积的认识》课堂实录(夏青峰)《面积的认识》教学实录(夏青峰)(2012-05-28 22:47:26)转载▼ 标签:面积面积的认识物体平面图形杂谈分类:教育教学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71页“面积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咱们今天要学什么内容吗?生:知道,面积。
师:那你们曾经听说过“面积”吗?(PPT:你听说过“面积”吗?)生1:我曾经在做题目时,爸爸跟我说过面积。
生2:我家买房的时候,提到过面积。
生3:我爸帮别人搞设计,经常说到面积。
师:哈,孩子们,你们还真听说过不少关于面积的知识。
那你们能说说,究竟什么是面积吗?生1:就是有多大。
生2:就是一个地方的大小。
师:哦,真好。
你们能说出自己对面积的理解。
可是,说得是否正确呢?究竟什么是面积呢?课本上说得清清楚楚,你们能不用老师讲,自己看书就能把它搞明白吗?(PPT:自学课本,看究竟什么是面积?)生:能。
生开始看书。
师:好啦,孩子们!看书以后,你们对“面积”的认识,又是怎样的呢?生: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哈,你把书上的这句话给读出来了,不错。
(PPT: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可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有点读不懂。
谁能做小老师,来解释一下?生有些犹豫。
二、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
师:这句话,连起来有些难解释。
我把它分开。
(PPT: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师:现在谁愿意做老师,来说说这句话?生1:就是一个东西,它的面的大小,就是面积。
师: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生1:比如,书本这个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师:哦,你能举起来让同学们都看见,再说一遍吗?生1演示。
师:(也拿起课本)课本封面的这个大小,就是封面的面积。
孩子们,你们也这样认为吗?生:是的。
师:那除了课本,你们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生2:课桌的这个面的大小,就是课桌的面积。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课堂教学实录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课堂教学实录
认识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经历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
2.学会用观察、重叠、数方格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经历用不同图形做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感受用正方形做面积单位的合理性。
3.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初步的度量意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形成几何直观素养。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个涂色的游戏好吗?游戏规则:全班分为男、女两组,每组各派一个代表进行涂色比赛,谁先涂完谁就赢。
2.通过对输赢结果的分析,知道面有大有小,从而引出“面”的概念。
二、探究新知
1.结合生活实际,引入“面”的概念
⑴初步认识面积
①摸一摸,认识面。
学生用手摸一摸数学书封面,课桌的桌面,手掌面等。
②比一比,知大小。
数学书封面和课桌的桌面比,哪一个面比较大?课桌面和黑板面比,哪一个面大?
③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学实录

环节设计一、课前谈话师:同学们,你们看见的就是我们学校目前最先进的录播教室,我发现有的同学们一进来就在四处张望,在教室前面和后面都有摄像头,当你站起来发言的时候,画面就会自动跟踪和捕捉到你,他会把你的表现记录下来,当然,如果你是那里东张西望,他也会记录你哦,不过易老师相信我们3.1班的孩子们是最棒的。
易老师我是交数学的,上课前我们来个语文游戏,可不可以。
黑板上写“面”,用这个面字来组词。
谁来?生1:面积(这可是一个重大发现,看来提前去做了预习了)生2:面条(看来你很爱面食)生3:面包(你也很爱吃)生4:脸面(你很爱美)............师:大家语文都学的不错,我想接下来的数学课也会更精彩。
师:好,上课学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二、【环节一:面积的概念】1.比较师生手掌面,初步认识面积。
师:同学们,今天能和你们一起上课,易老师很高兴,请用掌声表示对我的欢迎好吗?谢谢你们的热情。
师:同学们,我们在拍手的时候两只手碰击的地方就是我们的手掌面。
(板书:手掌面)师:这是老师的手掌面,看我摸一摸。
师:你们的手掌面在哪呢?举起来,用另一只手去摸一摸。
师:你们这么欢迎老师,老师很开心,我们来击个掌吧!(教室走一圈,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击掌)2.进一步感受一下生活中的面。
想一想师:同学们,除了手掌面,我们身边还哪些最熟悉的面,想到了就举手。
师:我来找一个举手的,你来生1:课桌面(板书课桌面)师:你们找到了?来,一起摸一摸。
师:你来说一说,有什么感觉?生:平平的,一片一片的师:还有谁想到来?生2:墙面师:你们看到了?师:还有?专门找一个不举手的学生,师:你为什么不举手啊?生:我没有想到?师:我来启发启发他,还不好?师:你的脚放在教室的哪里?生3:地面师:对啊,我们天天走。
你们怎么没有发现啊师:谁再来?在找不举手的师:我也来启发启发你师:你每天回家睡觉睡在哪里?生4:床面师:面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要一双发现的眼睛。
三角形的面积课堂实录记录

三角形的面积课堂实录记录一、课程导入(3分钟)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谁能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生1: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转化成长方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很好!那今天我们来探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二、新课讲授(20分钟)1.提出问题(2分钟)师:同学们,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些三角形学具,大家观察一下,想一想怎样才能求出三角形的面积呢?(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2.动手操作(8分钟)师:现在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尝试通过剪拼、拼接等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参与小组活动)3.展示交流(6分钟)师: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的转化方法和结果?小组1:我们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小组2: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小组3:我们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大家的方法都很棒!通过这些转化,你们有什么发现?4.推导公式(4分钟)生2:我们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原来三角形面积的2倍。
师:那三角形的面积应该怎么计算呢?生3:三角形的面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三、巩固练习(12分钟)1.基础练习(5分钟)师:请看这道题,已知一个三角形的底是8厘米,高是6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答案)2.拓展练习(5分钟)师:同学们,再来看这道题,有一块三角形的菜地,底是12米,高是8米,如果每平方米收青菜5千克,这块地一共可以收青菜多少千克?(学生分析题目,列式计算)3.课堂小结(2分钟)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生4:我们学会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生5:我们知道了可以通过转化的方法来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人教版面积教学实录5篇

人教版面积教学实录5篇这节课是第七册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过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而展开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面积教学实录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人教版面积教学实录1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61、62页内容。
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取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探究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能力、自学能力和估测能力。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推导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认识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1.推导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一、对接经验,问题引入新课师:孩子们,这是什么字?(出示“面”字)生:面师:我们身边有“面”吗?请你摸一摸。
(生摸课桌表面、数学书封面、文具盒的表面)师:说一说你摸的是什么的面?生:我摸的是课桌的面。
生:我摸的是数学书的面。
师:“面”在数学里是什么意思呢?生:表面师:是什么的表面?谁来补充一下。
生:物体的表面师:你说的太到位了,给你点个赞,这个“面”就是指物体的表面。
师:那你们认识这个字吗?生:积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面积。
师:那你们知道面积是什么意思吗?生:面积就是物体表面的大小。
师:你说得非常正确,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面积。
二、观察体验,理解面积意义1.介绍面积的由来你们知道面积人类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面积的呢?路老师先给你们讲讲面积的历史。
师:早在4000多年前,美丽的尼罗河弯弯曲曲地穿过了埃及的土地,一到夏天河水就会泛滥,哗哗,冲走了牛羊,冲毁了庄稼,也抹掉了田地之间的界限标志。
认识面积课堂实录

认识面积课堂实录篇一:认识面积课堂实录一、谈话导入师:教师里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学生边观察,边交流。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物体的面。
)二、认识面积1.师提出:指出你的数学课本的封面和铅笔盒盖的表面,说出哪个大些,哪个小些。
2.学生认一认、摸一摸哪是课本的封面,哪是铅笔盒的表面,再说一说哪个大,哪个小。
重点说一说是怎样知道的。
3.师:剪下附页中的两个长方形,比一比哪个大?4.学生独立操作,剪下来,比一比,再交流个性化的比较方法。
通过比较,使学生直观看到黄色的纸片比蓝色纸片大。
5.师提出大头蛙的问题:黄色长方形比蓝色的大,是指什么比较大?6.学生讨论,交流。
对于黄色长方形比蓝色的大,是指黄色长方形的面积比蓝色长方形的面积大这一解释,学生如果说不出来,教师可作为学习中的一员与学生进行交流。
同时,告诉学生面积的概念。
(设计意图:认识面积的含义)三、比一比1.出示第83页第(1)题:学生分别比较两组物品表面的大小。
2.第(2)题:A: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能用眼睛直观看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面积小吗?B: 同桌想办法进行比较。
C:交流比较的方法。
D:师提出:这几种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E: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感知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比较简单)篇二:认识面积课堂实录一、搜集信息、谈话导入课前预习、搜集生活中有关面积的知识,看谁搜集到的信息多。
师:谁能说说你昨天的调查情况?生:我家住房面积有120平方米。
生:我们国家的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
……师:120平方米、960万平方千米指的是什么?生:面积师:你从哪里知道的?生:看书(或听家长说的)知道的。
师:你真爱学习。
什么是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活动一:“摸一摸”、“想一想”——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
师:刚才,几位同学在课前认真地从生活中搜集数学知识并积极发言,表现得非常棒,大家鼓励一下(学生鼓掌)。
╲〞面积的认识╲〞课堂实录

“面积的认识”课堂实录与评析(课前谈话:你去过哪些地方旅游?那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一、导入师:近期,老师也去了两个地方。
(出示:北京天安门广场、绍兴城市广场图)知道是哪里吗?生(合):天安门广场、绍兴城市广场。
师:如果让你对这两个广场作个比较,你会怎么比?生1:我们这里到天安门广场路很远,而去绍兴城市广场路比较近。
生2:天安门广场上没有塔,绍兴城市广场上有一座塔。
生3:天安门广场非常大,绍兴城市广场比较小。
师:你怎么知道天安门广场比较大的?生3:我去过这两个广场,亲身感觉到的。
师:究竟两个广场的大小怎样呢?老师找了一些资料。
(课件呈现以下信息)师:从这两个资料中,你能发现两个广场的大小吗?生4:能。
天安门广场大,绍兴城市广场小。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4:我从“天安门广场面积约440000平方米,绍兴城市广场面积约120000平方米”这两句话中看出来的。
师:面积?一个很新鲜的词语。
你知道什么叫面积吗?生5:面积,可以用来表示地方的大小。
生6:图形,也有面积。
师:看来,同学们对面积知识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面积。
(出示课题:面积的认识)[评:教师联系现实生活情境引入,能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使新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之上,学生对新的概念出现不感到陌生,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新知。
]二、展开(一)面积的概念。
1、物体表面有大有小。
师:认识面积,首先要了解一个重要的概念——物体表面。
(板书:物体表面)请你摸一摸课本的封面、课桌的桌面、文具盒的盒面。
(学生实践触摸)师:我们刚才所摸到的,都是物体的表面。
比较刚才触摸的三个面,哪一个最大?哪一个最小?生7:课桌面最大,文具盒面最小。
师:从中你有什么启发?生8:物体表面有大有小。
(板书:大小)2、平面图形有大有小。
师:请你想象,如果把我们刚才触摸的三个面描下来,会得到什么?生9:长方形。
(课件出示长方形)师:对!长方形是我们已经认识的一个平面图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学实录【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认识面积》。
【教学目标】1、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感知面和面的大小。
2、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用多种方法初步比较面积的大小。
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
3、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4、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
【教学用具】课件、两个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小正方形、小圆片、小三角形等。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师:孩子们,你们课余时间都喜欢做些什么呀?生:看书、跳绳……师:老师休闲的时候喜欢听一些歌曲,你们喜欢吗?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首儿歌,想听吗?生:想。
师:拍拍你们的手,会唱的一起唱。
师:你们的歌声真让人陶醉,就让我们带着优美的歌声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师:上课。
【设计意图:引用歌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关注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路搭桥的准备。
】一、唤起与生成师:在歌曲中,小小粉刷匠在干什么呀?生:刷房子。
师:他都刷了哪里呢?生:房顶。
生:墙。
师:刷了哪面墙?生:前面、后面……师:原来小房子有这么多面呀!【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感受数学学习就在我们身边。
】二、探究与解决1、找一找,说一说、摸一摸周围物体的面。
师:同学们,我们周围的物体上有面吗?生:有。
师:举个例子。
生:数学书的面。
师:请你们张开手掌,认真地、慢慢地摸这个面的全部。
师:感觉怎么样?生:平平的,滑滑的。
师:谁再来说一说?生:板凳有面。
生:黑板有面。
师:同学们很善于从身边发现数学问题,刚才你们找的这些面都是物体的表面。
板书:物体表面【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使学生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联系现实生活,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轻松地感受到什么是“面”,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精品]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课堂实录
![[精品]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a098637a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a1.png)
浙江省特级教师俞正强《面积的认识》课堂教学整理教学目标:1、认识面积,形成正确的面积概念及面积单位的定义。
2、体验生活中关于面的经验认识到数学学科中关于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一、经验的唤醒:1、板书:面提问:面是什么东西?(将学生答案分成三类吃的:面条看到的:桌面、地面、墙面量的、算的:面积提问:面条有面积吗?桌面、地面、墙面有面积吗?面积是谁的面积?揭题:面积2、提问:面条是什么做的?面粉是什么作物的粉?麦粉面粉面条为什么其他的粉(米粉、蕃薯粉)不叫面粉?这个问题下课前解决。
3、看到的面:桌面、地面、墙面看到过几遍?这个世界有多少个面?你们身体上有面吗?(板书:脸面)拿出笔与纸,把看到的面画下来。
(展示学生所画的面( 脸面、黑板的面、书本封面)小结:画下的面有各种各样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二、经验的加工:1、提问:这些面有什么特片?生:平的;在东西的外面;表面的;有长有宽的;在立体东西的一个面;属于一个东西的;有面积的;肉眼看的到的;有厚度的……这么多说法,看看哪些是对的?(引导得出)(1)面一定是与物体连在一起的;(2)面是拿不下来的,可以画下来,画下来一定是平面图形;(3)面是看得见、摸得着,有些是平的,有些则不平……三、经验的改造:1、(板书)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封闭图形2、提问:面是讲大小的,为什么不能叫长短的?不能叫轻重的?生1:面是一个单位,单位是固定的。
生2:面即上下长大,又左右长大,两个方向长大,而长短则是一个方向长大。
生3:大小可以全部概括进去,往所有的方向变大。
(引导回忆)什么东西讲长短?线是讲长短的,而面是讲大小的。
3、揭示概念: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面积。
四、面积单位的学习:1、长短有单位有米、分米、厘米,那么大小的单位有哪些?阅读书本第73页,看看书上是怎样规定面积单位的?(1)1平方厘米:明确概念后取出1平方厘米正方形纸片观察(2)1平方分米:身上能找到这样大小的吗?(3)1平方米:取出4张纸片,教师拿两张,两位学生各取一张,拼出1平方米三个单位中最大的单位是哪个?最小的单位是哪个?不大不小的呢?2、用手里的面积单位度量一个物体表面的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面积学情分析:这节课是三年级下学期内容,学生现在刚学完长度,还没接触到周长,所以本节课没牵扯到对周长和面积的概念的辨析方面。
从对一维长度的度量到二维长度的度量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
对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身边事物入手,有层次的,逐步深入来理解面积。
教学目标:1. 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感知面和面的大小。
2. 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用多种方法初步比较面积的大小。
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
3. 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4. 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
教学用具:课件,纸片做的树叶,两个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小正方形,小圆片,小三角形。
课前活动同学们,我们昨天见过面了对吧。
现在又见面了,见到你们真高兴今天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小小粉刷匠》一起唱吧在欢快的歌声中,小白兔把房子刷好了看,它都刷了哪儿?生:墙师:墙的表面生:烟囱(烟囱面)玻璃(玻璃的面)门(门的面)哦,你连雨水管都注意到了小白兔住进了它漂亮的房子,那我们就准备好,上课吧?来,上课一、感知面和面积活动一:找一找,说一说、摸一摸周围物体的面。
师: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在歌曲中,小白兔粉刷了好多的面我们周围的物体有面吗?找一找生:课桌的面师:,对,来,完整的摸一摸。
(生动手摸,)还有吗?生1:有课本的面、师:这是课本的封面,摸给大家看一下大家一起摸一摸课本的封面(老师示范)要摸到全部生2:有黑板的表面: (提醒说完整,谁的面)师:黑板也有面生3:板凳的面地面。
(生说文具盒里面,师:里面是装文具的一个空间生说窗户的面师:可以说是玻璃的面)师:好了,同学们,不找了,我们周围有很多的面,有的物体还不止一个面呢活动二: 比一比。
体会面的大小生4:文具盒的面师:比如我们的文具盒,这是上面,这是下面,还有。
文具盒上面的面,和它的侧面,那个面大?那个面小?师:摸摸数学课本的封面,和课桌的表面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生:数学课本的封面小,课桌的面大师:你能在找两个面比一比,说一说那个面大,那个面小吗?师:我们通过一摸,一比发现了——有的面(大),有的面(小)生:有的面大,有的面小师:唉,看来面是有大、有小的。
刚才我们找的这些物体的面,它们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4、揭示面积概念师:(摸着说,老师一定注意要摸到全部的面,做好示范)大家看,数学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
板书:认识面积,这节课我课件)们一起来认识面积谁来说一说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师: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
(生接:课桌面的面积)生:面积师:谁的面积?说准确好吗生:课桌的面积师:课桌面的面积(课件出示:)师:谁能完整的说一遍?生:师:谁再说一遍?师:越说越好了师:你能照这个样子,说一说什么是黑板面的面积吗?说给你的同位听(生互相说给同位听)说给大家听一听。
师:说的很棒师:你能举例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吗?生1:练习本封面的大小就是练习本封面的面积。
师:说的不错生2:窗帘表面的大小就是窗帘面的面积我们对面积的认识也许还有点陌生,随着后面的学习,我们一起来,好吗?5、完善面积概念练习1、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是否有变化那你们来看看,数学课本是如何摆放的?生:师:看看封面的面积有没有变化?生:没有师:也就是说,同一个物体无论怎么放,面积大小都不变我们对面积的认识又多了一点2、观察法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课件师:观察下面三个图形,说一说那个面积大,那个面积小?生:正方形面积大,三角形第二,五角星最小师:你们一眼就看出大小,是吗?嗯,面积差别大的用肉眼一下就能看出大小了,我们叫观察法(贴观察法)(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使学生感知面。
比一比,知道面是有大小的。
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概念。
学生首次由一维空间发展到二维空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感受,领悟,通过丰富的实例,边摸边说,边说边想,加深理解)二:优化方法,比较面积,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1.重叠法师:看,老师手里是什么?仔细观察一下,你能看出谁的面积大吗?生:一样大,红色大绿色大师:答案不统一了,这种面积相差不大的,不容易看出大小,有什么办法比较一下吗?生:合在一起比师:怎么合?你来比一下。
(生上台把树叶重叠,比较,展示给同学看。
)师:这样就可以看出,谁的面积大?生:绿色的面积大师:不容易能看出面积大小的,这位同学想到合起来比,也就是用重叠的方法,一下子就比较出了大小,很有数学头脑。
真棒!(板书重叠)2. 优化方法师:这儿还有两个长方形呢,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生:白色大,黄色的大师:你用哪种方法来比的?指着黑板的两种方法(观察)师:这两个图形面积相差不大,谁的答案对呢?我们用那种方法验证?叠)师:(重叠)好,谁来重叠下,(生重叠)展示给大家看能确定谁大吗?生:不能师:长边和短边都不能完全重合,重叠也不能比较出大小。
怎么办呢?师:看来要找个新的比较方法了要是能知道这两个面积有多大就好了。
生:量一下师:大声说下刚才的三个字生:量一下师:多有度量意识啊3、测量意识的初步生成。
师:量长度时有长度单位那量面积就应该用生:面积单位师:聪明,大胆猜想一下,量面积的面积单位长什么样?听听小精灵的提示4、体验度量。
师:低头看桌面,长方形底下,找一找,找到什么图形?生1:我找到了圆片生2:我找到了三角形生3:我找到了正方形师:小组内商议下,你们选用那个图形来测量?生:三角形。
师:选好了吗?还改吗?生:不改了师:想一想,你打算怎么测量这两个面积?生:量一下,在量一下,在数一数师:听明白怎么摆了吗?其他图形呢,方法一样吗?一会老师会给你足够的图形,你就可以一个个的摆了来,做起来,量之前,先听一听温馨提示播放1分工合作:两个人量一个图形,另两个量另外的图形2. 说一说:你是用哪种图形测量的3数一数:每个长方形各摆了几个图形4 比一比:谁的面积大,听明白要求了吗?师:小组长拿出你们组选择的图形,好,开始测量吧5、汇报交流。
师:测量完了吗?比较出结果了吗?师:我们来一起交流交流。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生:。
师:多勇敢的小组,掌声鼓励(汇报1)师:小组汇报时。
其他组做起来,要认真看,注意听,有不对的地方提出来,在补充。
好吗?看那个小组最会倾听,来,我们一起看大屏幕生:我们选用的是正方形来测量的,白色长方形有10 个小正方形大,黄色长方形有12 个小正方形大,测量结果是黄色面积大。
师:谁和他们选的图形一样。
是这个结果吗?好,你们组汇报的很清晰。
师:我把他们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可以吗?(把这组的结果贴在黑板上。
)(汇报2)师:用圆片测量小组。
上台来给大家交流。
生:我们组选的是圆形,....师:那个组也选了这个图形?结果是谁的面积大?好,你们交流的很明白,请回。
师:他们的方法也要展示出来(贴测量的结果)(汇报3)师:用三角形测量的,也给大家展示一下。
生汇报和他们一样用三角形的请举手。
结果一样吧?你们汇报的很完整,请回同学们,把学具收到桌子的一边,坐起来,看黑板。
现在让我们来回顾刚才的测量过程。
6、回顾优化师:我们不管是选用三角形,圆,还是正方形来做面积单位,都能通过数个数,比较出黄色长方形的面积大。
同学们,让我们仔细观察并思考:用哪种图形作为测量面积的面积单位最合适呢?为什么?小组内先讨论讨论,在说一说,开始。
生:正方形师:说说你的理由生:正方形能铺满,圆和三角形都有空隙。
师:这是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你们和他的看法一样吗?谁有不同看法?再来说说。
生:用三角形和圆铺都有空隙,正方形能铺满,所以我们选正方形为面积单位师:这两个同学的解释你们满意吗?师:掌声送给这个两个会观察,爱动脑子的孩子小结:用三角形和圆片铺仅能比较出面积的大小,但是他们没有铺满,还有空隙(板书)不能准确量出图形的面积只有正方形能铺满(板书)师:很会观察师:选小三角形的小组,你们觉的小三角形好用吗?生,不好用,很难铺对,师:需要多次尝试,不断调整,才能铺正确,对吗生:对师:铺正方形和圆的呢?你们需要不断调整位置吗?生:不用,一下就能铺好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比较和观察,既能准确的测量图形的面积的大小。
又用起来很方便的,是谁?现在我们统一选哪种图形来作为测量面积的面积单位呢?(生:正方形)板书: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以后,我们就选用正方形来测量面积,既准确又方便(课件:用正方形做测量面积的面积单位最合适)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正方形的这种摆法,是以后我们会学到的密铺方法。
相信到时候你会体会的更深刻。
(设计意图:本小节的教学是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去比,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发生认知冲突,不断让知识在解决新的问题中得到升华。
)三、巩固应用同学们,我们对面积有了这么多的认识,就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下面的问题吧1、数一数,下面的图形面积有多大面积单位选出来了,会不会用它来量面积呢?师:(1)让我们一起数一数,师:几个面积单位?生:有6 个师:它里面有6 个面积单位,我们就说,它的面积就是6(2)师:这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这个不够一个面积单位怎么办?生:移到那个地方师:不够一个的,凑成一个面积单位师:我们就说它的面积是8(3)自己数一数2、有趣的发现同学们,你们拼摆过七巧板吗?老师这里有5 个小正方形,发挥你的想象,看谁能拼出最有创意的图形,生:摆出师:让学生在黑板展示师:先不摆了,做起来,看黑板,老师选了几个同学的作品,我们班的同学多有创意,摆出了这么多图形,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生:都是5 个小正方形师:都有5 个面积单位,我们就说它们的面积生:面积都是一样的师:有不同的地方吗?生:形状不一样师:孩子们你们太厉害了,通过观察,这些图形拼虽然形状不同,但是面积的大小是一样的。
真棒!(设计意图:面积守恒的练习,即让学生巩固对面积的认识,也让面积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四、回顾小结1、回顾师:同学们,让我们静下来,仔细想一想,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生1:我认识了面积生2:我学会了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生3:我知道了面积单位师:这节课同学们非常棒,小脑袋很会思考,知道了什么叫面积,还会比较面积的大小,对吗?最棒的是同学们自己发现了测量面积的工具,是什么图形啊?生:正方形2、延伸师:下面老师给你们一个任务,用这个小正方形去量一量我们学校的操场的面积吧?师:用这个小正方形合适吗,到底用多大的好呢?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先不告诉你。
回头先自己去量量看多大合适,好吗?数学学习就是这样有魅力,吸引着我们,让我们永远都有这样的好奇心和探究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