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调查报告—湟中县莲湖公园(蚂蚁沟水库)环境状况

合集下载

走在前作表率之湟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题研讨材料

走在前作表率之湟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题研讨材料

走在前作表率之湟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题研讨材料【最新版】目录一、引言1.介绍湟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说明专题研讨的目的和意义二、湟水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水资源状况2.生态环境问题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政策法规制定与实施2.水资源管理与保护3.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4.环保宣传与教育四、取得的成效与挑战1.治理成果展示2.当前面临的挑战五、未来发展展望1.持续加强生态保护2.推动绿色发展3.提升公众环保意识正文一、引言湟水河是青海省的母亲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对于青海省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湟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亟待加强研究和探讨。

为此,我们组织开展了走在前作表率之湟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题研讨,旨在提高全社会对湟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度,推动该领域工作取得更大进展。

二、湟水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水资源状况湟水河发源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流经青海、甘肃、宁夏三省区,全长约 370 公里。

流域水资源丰富,是黄河的重要支流。

然而,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湟水河流域水资源状况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如冰川融化加速、径流量波动等。

2.生态环境问题湟水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水污染:随着流域内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导致河流水质下降,水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影响。

(2)土地沙化:流域内部分地区土地沙化严重,沙漠化进程加快,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压力。

(3)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导致许多珍稀物种生存受到威胁,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

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政策法规制定与实施为了加强湟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政策法规得到有效实施。

2.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政府加强了水资源管理,实行严格的水资源总量控制和用水强度控制,确保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青海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西宁市湟中县云谷川二级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

青海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西宁市湟中县云谷川二级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

青海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西宁市湟中县云谷川二级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1.01.24•【字号】青环发[2011]41号•【施行日期】2011.01.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青海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西宁市湟中县云谷川二级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青环发[2011]41号)湟中县水务局:你局《关于湟中县云谷川二级水电站工程项目环评予以审查的申请》(湟政水务〔2010〕296号)及西宁市环保局和湟中县环保局的预审意见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云谷川二级水电站位于湟中县李家山镇勺麻营村,云谷川水库及山城水电站下游,为径流引水式电站。

项目利用云谷川水库输水洞向云谷川河道的常年排放水和山城水电站农灌期发电尾水引水发电。

农灌期山城水电站发电尾水退入灌溉渠的分水枢纽,由分水枢纽向三条干渠分水,剩余水排入云谷川河,可用于云谷川二级电站发电。

非农灌时,水库由输水洞放水,直接排入云谷川河,也可用于本电站发电。

三条干渠修建于1978年。

项目引水口位于大坝下游的分水枢纽处,厂房位于距分水枢纽下游约2.5公里处的右岸阶地。

电站装机容量2×250千瓦,设计引水流量0.86立方米/秒,年利用小时数4744小时,多年平均发电量237.2万千瓦时。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引水枢纽(由原有分水枢纽的退水冲砂闸其中一孔改建)、引水管道和厂房及尾水渠组成。

工程永久占地为2亩,工程属Ⅴ等小(2)型。

项目总投资为665.01万元。

项目为青海省2011年中央水利建设投资建设计划及2012年框架计划中的投资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我厅同意按照环境影响报告表中所列建设项目的地点、规模、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及下述要求进行项目建设。

二、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优化项目施工用地,减少临时占地范围。

认真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废渣外运车辆应进行遮盖,禁止沿途抛洒;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场地、施工便道、施工营地、引水管道沿线等临时占地采取土地平整、植被恢复等措施,恢复施工区域内原有地貌景观。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关于青海省湟中县西纳川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关于青海省湟中县西纳川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关于青海省湟中县西纳川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15.02.02•【字号】青环发〔2015〕56号•【施行日期】2015.02.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关于青海省湟中县西纳川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青环发〔2015〕56号湟中县水务局:你局《关于申请审批湟中县西纳川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请示》(湟政水务〔2014〕312号)和西宁市环境保护局《关于青海省湟中县西纳川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预审意见》(宁环〔2014〕492号)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青海省湟中县西纳川水库工程位于湟中县西纳川河上游水峡河的一级支流拉寺目河出口上游约8千米处。

水库主要开发任务以城乡供水和农业灌溉为主。

水库工程最大坝高59.25米,坝顶长457米,总库容1133.8万立方米,其中死库容3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000万立方米,防洪库容103.8万立方米,属Ⅲ等中型工程。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及施工辅助工程。

其中主体工程包括:大坝、溢洪道、导流洞;施工辅助工程包括:交通道路、料场、渣场等。

该项目已取得省发展改革委《关于青海省湟中县西纳川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青发改农经〔2014〕614号),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我厅原则同意报告书中所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和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你局须全面落实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生态保护及污染防治措施,缓解和控制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二、项目在建设和运行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认真落实施工期废(污)水污染防治方案,禁止废(污)水排入地表水体,确保地表水体Ⅱ类水质不降低。

施工期混凝土拌和、砂石料冲洗等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全部回用于道路洒水抑尘。

施工临时生活区洗漱废水排入沉淀池集中收集后蒸发,入厕废水采用旱厕处理。

青海河湟调查报告

青海河湟调查报告

青海河湟调查报告青海河湟调查报告(一)青海河湟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河流,其发源于青海省一段叫做河源的地方,经过黄河源头附近的一片高原地带,最后注入黄河大峡谷。

本文将对青海河湟进行调查,并就其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水源保护青海河湟的水源主要来自于青海省的冰川、雪水和饮用水。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扰动,青海省的冰川正在迅速消失,导致青海河湟的水源量减少。

为了保护水源,我们建议加强对冰川的保护,同时对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进行合理规划,以减少对青海河湟水资源的压力。

二、生态环境青海河湟流经的地区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拥有丰富的植被和动植物资源。

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过度放牧和非法砍伐等人为活动,青海河湟的生态环境正在逐渐破坏。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建议加强对违法活动的监督和处罚,并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共同守护青海河湟的绿水青山。

三、社会经济发展青海河湟流域的经济主要以农牧业和旅游业为主。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和基础设施不完善,青海河湟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建议加大对青海河湟地区的投资力度,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强青海河湟旅游资源的开发,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增加地方收入。

综上所述,青海河湟是一个重要的河流,其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够保护好青海河湟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青海河湟调查报告(二)在之前的调查中,我们已经对青海河湟的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了分析。

在本文中,我们将继续探讨青海河湟的文化遗产和环境教育。

四、文化遗产青海河湟流域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民居、宗教建筑和传统村落等。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传统民居和宗教建筑面临着老化和破坏的问题。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建议加强对修缮工作的资金支持,同时加强相关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以确保文化遗产的长久保存。

青海生态问题调查报告

青海生态问题调查报告

青海生态问题调查报告青海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域,也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

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青海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本调查报告主要围绕青海生态问题展开,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水资源问题青海是我国的水库,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水资源面临着枯竭的风险。

一方面,这主要是由于旱灾和水文情况不稳定所导致的;另一方面,人类的活动也对水资源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压力,如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

解决方案:1.加大水资源保护的力度,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推行科学的水资源利用方式。

2.开展水资源调查研究,了解水资源分布、利用状况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合理规划农田灌溉用水,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减少农业用水浪费。

4.强化工业用水的管理,倡导节约用水,推广循环水利用技术。

二、土地草原退化问题青海是我国重要的草原区域,但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土地草原退化严重。

主要原因包括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草原火灾等。

解决方案:1.实施合理放牧政策,控制放牧数量,遵守草原保护法规。

2.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鼓励牧民积极参与生态保护。

3.控制草原火灾,完善预防、监测和扑救体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和技能。

4.推广草原恢复技术,如草种选择、草场改良等,促进草原的生态恢复。

三、气候变化问题青海是全球变暖的敏感地区之一,也是我国首个气候变化试点省份。

气候变化对青海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导致冰川退缩、湖泊缩水、沙漠化加剧等问题。

解决方案:1.加强气候变化监测和研究,了解其对青海生态环境的具体影响。

2.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倡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湖泊、河流等水资源,减缓沙漠化的进程。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推动低碳生活方式的普及。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青海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风险。

青海省湟中县火烧沟上游段r地下水位上升原因浅析及防治对策

青海省湟中县火烧沟上游段r地下水位上升原因浅析及防治对策

青海省湟中县火烧沟上游段r地下水位上升原因浅析及防治对

马鸣;袁时祥;金家琼
【期刊名称】《青海环境》
【年(卷),期】2018(028)002
【摘要】火烧沟上游段受地下水位上升的影响,造成土壤盐渍化,导致40.92hm2耕地弃耕.本文在综合分析研究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对比37年(1980~2016年)来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认为火烧沟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南川水库库区的侧向渗漏补给,从而引发研究区内地下水位上升,建议采用暗排地下水+表层覆土的综合治理措施.
【总页数】4页(P92-95)
【作者】马鸣;袁时祥;金家琼
【作者单位】青海省水文地质及地热地质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 810008;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院,青海西宁 81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23
【相关文献】
1.原州区彭堡镇惠德移民新村地下水位上升原因及防治对策 [J], 李鹏德;刘国应
2.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美一和美二村地下水位上升原因分析 [J], 罗银飞;胡亚净;张永善;杨群;许伟林;张智
3.青海省湟中县农村农业面源污染与防治对策 [J], 徐玉莲
4.青海省曲麻莱县城地下水位上升及致灾原因分析 [J], 李广军;李巧欣;梁志祥;苌有全;何胜
5.青海省湟水河中下游河谷区地下水位上升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 [J], 秦成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湟中县绿化造林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湟中县绿化造林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湟中县绿化造林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作者:白雪青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8期白雪青(西宁市湟中县林业局,青海西宁 811600)现今,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最近几年,在党和政府以及广大群众的支持下,我县造林绿化工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市区绿化面积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但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仍然有着一段距离。

城市化以及经济建设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资源的各种浪费,相应的一些不良状况应运而生。

植被缺少导致,市区空气恶劣程度过高,春、秋两个季节常见沙尘漫天,给我县的环境卫生带来巨大的影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1 造林绿化工作现状1.1 绿化面积有待扩大我县林业资源相较于其他县市仍然太少,城市绿化面积不超过30%,林木覆盖率在15%左右。

绿化的状况出现失衡状况,地区之间绿化程度不一。

市区内的生态景观规模较小,且过于简单不够优美。

1.2 林地破坏现象严重社会对于林业的发展,以及林业环境的改善缺乏认识,没有从战略角度上重视这方面问题。

相关的单位及部门只是应国家和政府的要求喊些口号、做做样子,没有将工作落到实处,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多只是形式主义,对工作的效果保持一种不在乎的态度,相关的保护林木工作也不到位。

另外,群众对于绿化、造林工程没有足够的认识,仍然滥砍滥伐,这些都是林地和林木受到严重破坏的原因。

1.3 林业投入力度不足林业投入力度的缺乏,一直是阻碍林业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

我县经济基础相较于其他县市薄弱,硬件设施始终落后,必备的服务体系仍然处在形成阶段,县市对林业的投入远远满足不了林业发展的需求。

因为投入的不足,导致林业部门工作消极,林业管理的体制不完善,在对社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没有一套可行的计划方案,生态环境得不到显著的改善,从而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 深化指导思想造林绿化的指导思想应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坚持生态环境的优化和林业综合效益共同进步的观念。

西宁市蚂蚁沟水质报告

西宁市蚂蚁沟水质报告

西宁市蚂蚁沟水质报告
本调查报告通过西宁市蚂蚁沟实地问卷调查、走访群众、调查数据等方法并结合现实进行分析,希望加大对西宁市蚂蚁沟水质监察和检测力度,不断改善海水质量,完善立法,执法必严。

调查背景:目前,总的来看,西宁市蚂蚁沟水质基本上处于良好状态。

但是在某些位置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只有对污染处作出正确的分析,才能采取适合的措施,促进西宁市蚂蚁沟水质可持续发展。

根据数形结合说明西宁市蚂蚁沟水质问题。

近年来,西宁市蚂蚁沟水质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这对西宁市蚂蚁沟村民的健康都造成了不良影响。

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分析,作出的结论如下:
1、造成西宁市蚂蚁沟水质污染的原因具有多样性。

2、对于治理西宁市蚂蚁沟水质污染,人们具有依赖心理。

希望增加一些环保设施,例如增加垃圾桶,减少丢垃圾的行为。

保护西宁市蚂蚁沟,我们理应义不容辞。

以下是我们通过调查结果总结归纳出来的建议,并且收集了相关调查者的宝贵意见,希望能为海洋污染的治理贡献一份薄弱的力量:
1、强执法力度,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加强对船舶及钻井、采油平台的防污管理。

3、应建立西宁市蚂蚁沟养殖区环境管理制度和标准,合理控制西宁市蚂蚁沟养殖工作,建立各种清洁养殖模式。

过此次调查大大提升了广大村民对西宁市蚂蚁沟水质保护的热情,唤醒了广大民众对西宁市蚂蚁沟水质保护污染治理的高度关注。

浅谈湟中县水土流失的现状及治理措施

浅谈湟中县水土流失的现状及治理措施

定的成果及经验。
关 键 词 : 土 流 失 ; 害原 因 ; 理 措 施 ; 中 水 危 治 湟
中 图分 类 号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4—96 (0 0 0 0 9 0 10 9 7 2 1 )2— 0 1— 2
Dic so iu to n nt o e s r so a e o s s us n S t a in a d Co r lM a u e fW t r l s a d S i Er so n n o l o i n i Hua g ho g Co nt n z n u y
3 1 林 草 措 施 根 据 我 县 水 土 流 失 严 重 , 被 . 植
作者简介 : 马娥 (9 3一) 女 , 16 , 青海省湟 中县人 , 工程师 , 从事水 利水保 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
91
然 资源 时 , 重 破 坏 了 生 态 平 衡 , 生 态 环 境 急 严 使 剧恶 化 , 致水 土 流失 急 剧 发 展 。如 不 合理 的矿 导 石开 采 , 陡坡开 垦过 渡 放 牧 、 坡 耕种 、 顺 加之 雨 季 土壤 切割 侵 蚀 , 成 泥 石 流 , 形 冲往 下 游 , 毁 农 冲 田、 地 、 路 和房屋 , 害极 大 。 农 道 危
3 水 土流 失治 理措 施
1 m , 改梯 2 2 5×1 m。 治 河 造 田 0 0 6 0h 坡 .1 0h , .7 ×1 m , 工 造 林 4 0 5×1 m , 山 育 林 0h 人 .0 0h 封
4 9 3×1 m , 工 种 草 0 3 1×1 m , 旁 .0 0h 人 .7 0h 四
表 2 湟 中县 水 土流 失 现 状 统 计 表

青海湿地调查报告

青海湿地调查报告

青海湿地调查报告青海湿地调查报告青海湿地是中国重要的生态资源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湿地。

为了了解和保护这一宝贵的自然遗产,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

本报告将介绍我们的调查结果,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湿地概况青海湿地位于青海省,总面积约为3.2万平方公里,占中国湿地总面积的30%。

它是三江源头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调节气候、保护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

湿地内有大量的湖泊、河流和草甸,形成了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

二、生物多样性调查我们对青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详细调查。

结果显示,湿地内栖息着众多珍稀濒危物种,包括西藏鹿、黑颈鹤、黑鹤等。

这些物种在国内外都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生态环境的恶化,这些物种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三、生态环境状况我们对青海湿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全面评估。

调查结果显示,湿地受到了过度开发、过度放牧、水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湖泊水位下降、湿地退化、植被减少等问题日益突出。

这些问题严重威胁着湿地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四、保护措施建议为了保护青海湿地,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厉打击非法捕猎、采矿等破坏行为;2.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问题;3. 限制过度开发和放牧,保护湿地的自然恢复能力;4. 加大科研力度,深入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5.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这些措施的实施需要政府、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参与和合作,才能真正保护好青海湿地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

五、结语青海湿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湿地做出自己的努力。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保护青海湿地,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地理研究报告内容

地理研究报告内容

调查结果及其分析调查主要结果问卷调查的第一个问题是:您认为湟中县蚂蚁沟水库莲湖公园的周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状况如何?95%的调查表显示,在莲湖公园的周边环境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生态环境污染现象(如图1所示)。

其中,反映生态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人数占相当一大部分。

主要原因是外来游客、附近的居民们在莲湖公园内游玩时随意将垃圾乱扔到水中、林内造成的。

我到实地调查,看到湖畔上丢满了塑料袋、酒瓶等杂物,在一处靠近公路旁的林地上则堆满了垃圾(如图2所示)。

问卷调查的第二个问题:您认为湟中县蚂蚁沟水库莲湖公园当前面临的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有哪些?接受调查的人有40%的人认为当前面临的环境污染主要固体废弃物污染为主,30%的人认为水污染,15%的人认为植图2 被破坏, 10%的人选择是大气污染,还有5%其他各种污染(如图3所示)。

图 3接下来第三个问题:下面列举了当前湟中县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请您在下列问题中选出您认为最重要的三个问题,并按重要程度的先后次序回答。

95%的人将环境保护视为最重要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问及原因,被访问者大多数都说湟中县的整体环境状况太差:马路上、人行横道上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垃圾;如果遇到起风时,天上还可以看得见不少塑料袋。

问卷调查的第四个问题:您认为三废问题是指什么?(如图4所示)图 4根据上面的统计图,可以发现当地居民的环保方面的知识很是淡薄,这也反映出了他们环境意识认知的不足,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成为了造成蚂蚁沟水库莲湖公园的周边生态环境被污染破坏严重的根本原因。

问卷调查上设计的第五个问题:对湟中县蚂蚁沟水库莲湖公园的水质您有何看法?65%的人认为水质太差,湖面常有垃圾等漂浮物,另外的20%人认为水面清澈,完全无杂物,还有15%的人认为水面偶尔会漂浮着杂物、垃圾(如图5所示)。

图 5问卷调查的第六个问题: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有着不同的观点,这里列出了其中的三种,请问您最赞成哪种观点?40%的人观点是人应利用自然来谋求幸福,35%的人认为人应顺应自然来谋求幸福,5%的人认为人应征服自然来谋求幸福,最后还有20%的人的观点是说不清。

青海湖湖区生态环境现状考察报告

青海湖湖区生态环境现状考察报告

青海湖湖区生态环境现状考察报告—西安交通大学2008年暑期赴青海省刚察县社会实践团摘要:青藏高原自然条件特殊,环青海湖区域对于该生态系统的维持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在对青海湖湖区生态环境现状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以湖区的可持续发展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其现状恶化之因及其危害,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对策。

关键字:青海湖;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1.青海湖自然状况介绍1.1概况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东部,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青海湖长105公里,宽63公里,最深处达38米,湖泊的集水面积约29661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

比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要大近450多平方公里。

湖水来源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

入湖的河流有40余条,主要有布哈河、巴戈乌兰河、侧淌河等,其中以布哈河最大。

青海湖流域总面积为29778平方公里,现辖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海北藏族自治州的海晏县和刚察县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天峻县,有20个乡(镇),6个国有农牧场。

据2006年底统计,湖区内有汉、藏、蒙古、回、土、撒拉等民族共10.28万人,少数民族占70%,其中农牧业人口7.85万人,非农牧人口2.4万(含城镇1.89万人),人口密度为3.05人/平方公里。

1.2气象状况青海湖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日照强烈;冬寒夏凉,暖季短暂,冷季漫长,春季多大风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

1.2.1光照湖区全年日照时数大部分都在3000小时以上,较青海以东同纬度地区高出700小时左右;年日照百分率达68~69%。

年辐射总量在171.461千卡/平方厘米·年-106.693千卡/平方厘米·年,较同纬度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高10~40千卡/平方厘米·年。

1.2.2气温湖区东部和南部气温稍高,年均温在1.1℃~0.3℃之间;西部和北部稍低,年均温在-0.8℃~0.6℃之间,平均最高气温 6.7℃~8.7℃之间,平均最低气温-6.7℃~4.9℃之间,极端最高气温25℃和24.4℃,极端最低气温-31℃~和-33.4℃。

青海湖考察报告

青海湖考察报告

青海湖考察报告青海湖,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

其湖水清澈碧蓝,湖岸辽阔开阔,是中国西北地区著名的旅游胜地。

为了更深入了解青海湖的地理环境、生态特征以及相关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考察,现将考察报告如下:一、地理环境。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湖面海拔约3196米,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

湖水清澈见底,四周群山环抱,景色壮丽。

青海湖水源主要来自冰川融水和附近的河流,水质优良,是珍稀的淡水资源。

湖区气候寒冷干燥,气温较低,风力较大,属于高原季风气候。

二、生态特征。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高原咸水湖,湖区生态环境保持较好。

湖区水草丰美,水生植物种类繁多,湖中鱼类资源丰富。

湖区还是珍稀鸟类的栖息地,吸引了大量候鸟来此栖息繁衍。

湖区周边还有大片湿地,为众多珍稀濒危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三、社会经济发展。

青海湖周边地区主要居住着藏族和土族等少数民族,他们以畜牧业为主要生计。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青海湖地区的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

当地政府也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通过生态旅游和环保项目,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存在问题。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青海湖地区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旅游业发展过快导致了湖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湿地面积减少,鸟类栖息地受到威胁。

此外,当地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也面临着挑战,他们需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建议和展望。

为了保护青海湖的生态环境,我们建议加强对湖区的环境监测和保护力度,限制过度开发,保护湖区的生态系统。

同时,需要加大对当地少数民族的帮扶力度,推动他们转变传统生活方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双赢。

总之,青海湖是中国西北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保护好这片美丽的湖泊,让它永远清澈碧蓝,成为后代子孙的乐园。

环湖生态调研报告

环湖生态调研报告

环湖生态调研报告调研背景在当前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生态调研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某湖泊的生态状况,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调研目的1. 掌握某湖泊周边生态系统的基本情况,包括动植物群落的组成和分布、生态位及其功能等;2. 分析某湖泊水质状况,探究湖泊的营养状况、富营养化程度等;3. 了解某湖泊的自然保护措施和管理模式,评估其对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的效果。

调研方法1. 采集生态调查资料:通过对某湖泊周边进行实地观察和样本采集,获取植被、鱼类、昆虫等物种的分布和数量数据。

2. 实验室分析水样:采集某湖泊的水样,经过分析仪器和方法检测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叶绿素、总磷、总氮等。

3. 调研问卷调查:对相关工作人员、居民和游客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于某湖泊生态环境的认知、关注程度和实际行动等。

调研结果与分析1. 生态系统组成与分布:某湖泊周边的植物群落主要由水生植物、湿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组成。

其中,多年生水生植物分布较广,占据湖泊的相对较深处;湿生植物主要分布在湖泊边缘和浅水区;陆生植物则分布在湖泊周边的湿地区域。

2. 湖泊水质状况:根据水质分析结果显示,湖泊水体富含营养物质,总磷和总氮浓度较高,属于富营养化状态,需要进一步加强水质控制措施。

3. 环境保护措施与管理模式:相关部门实施了一系列自然保护措施,包括湿地修复、禁止捕捞、禁止乱倒垃圾等。

管理模式采用联合管理,由相关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但还存在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

结论与建议1. 针对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应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完善废水处理设施,减少污染源的输入。

2. 提倡沿湖居民和游客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对湖泊的人为干扰和破坏,如乱倒垃圾等行为。

3. 加强湿地修复工作,恢复湖泊周边的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

经过本次环湖生态调研,我们对某湖泊的生态状况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为湖泊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青海湖湖区生态环境现状考察报告

青海湖湖区生态环境现状考察报告

青海湖湖区生态环境现状考察报告青海湖区是青海省畜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全省牧区牧业人口的24%,牧区草食牲畜的29%集中在这一地区。

但近十多年来,由于超载过牧和大面积开垦草场,该区域草地退化严重。

据统计,中度以上退草地面积为65.67万公顷,占该区域草地面积的34.90%,鼠虫害成灾面积76.89万公顷,占该区域草地面积的40.86%。

土地沙漠化速度日益加剧,据2000年的TM卫星遥感图解译测算,目前各类沙漠化土地面积12.48万公顷,其中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达5.09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72%;强烈发展沙漠化土地面积1.15万公顷,占0.39%;正在发展的沙漠化土地面积1.60万公顷,占0.54%;潜在沙漠化土地4.64万公顷,占1.56%。

与198年7.565万公顷沙漠化土地相比,14年间沙漠化面积扩大了4.915万公顷,平均每年以35.07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而且沙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年扩展速率约为4.63%。

同时由于气候变暖,干早少雨,使湖面水位下降1959-1998年,青海湖水位下降了3.39米,平均以每年85厘米的速度下降。

作为青海省旅游业王冠的青海湖,正遭受着草场退化、沙化的严重威胁,使得王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鸟岛地区草场重度退化面积达5.73万公顷,特别是鸟岛地区以角乌曲为中心的沙化带呈扇形向四周推进,平均流沙厚度14厘米,部分地区已形成“新月型”沙丘,受害面积约0.8万公顷。

原来水草丰美的优良牧场已不复存在,风光秀美的鸟岛地区正面临着全面沙化的威胁。

青海湖鸟岛是鸟类繁衍生息的理想家园,由于周围生态环境恶化,目前鸟岛连陆,成为沙丘状半岛,鸟类栖息环境明显恶化。

青海湖渔业资源减少,珍稀野生动物普氏原羚数量锐减,成为极度濒危的物种。

生态环境发展趋势近百年来湖区气候呈暖干化趋势,在这种气候环境变化的总体特征下,导致湖水位下降,湖面萎缩,湖底沉沙裸露,加之人类活动因素,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如破坏植被、开垦草地、过度放牧等加剧了湖区沙漠化趋势。

湟中县香沟水库除险加固分析

湟中县香沟水库除险加固分析

湟中县香沟水库除险加固分析纳兴仓【摘要】香沟水库经过多年运行存在坝体、坝基、坝肩及绕坝渗漏严重、隧洞末端堵头渗漏严重,溢洪道泄槽护砌遭冻融破坏缺失(且泄洪能力不足),水库淤积严重,多年来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必须进行除险加固.针对以上原因,提出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坝体面板及左右坝肩防渗处理,完善大坝防渗系统,加固并改造输水隧洞,完善溢洪道设计等措施对水库进行加固处理.【期刊名称】《青海农林科技》【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3页(P96-98)【关键词】水库;渗漏:除险加固【作者】纳兴仓【作者单位】湟中县水务局,青海湟中 811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697香沟水库是一座拦河式水库,大坝为一重力式浆砌石坝,库址位于湟中县田家寨镇香沟峡,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生活供水水源地的Ⅴ等小(2)型水库。

水库总库容30×104m3,水库库容15×104m3,水库于1958年4月动工,1967年9月竣工,原设计灌溉面积267hm2,因库容相对较小,加之水库渗漏严重,丰水年实际灌溉面积155hm2,另外,近年来该水库增设了向下游提供生活供水的功能,若水库除险加固后可满足2万余人的生活用水要求,年设计引水量47.3×104m3。

香沟水库迄今已经运行44a,在多年的运行中,因工程建设先天不足等原因,水库一直存在多种安全隐患,主要为:大坝、坝基、坝肩及绕坝渗漏严重、隧洞末端堵头渗漏严重,溢洪道泄槽护砌遭冻融破坏缺失、水库淤积严重。

在管理过程中,水库管理所曾因坝下放水涵管淤堵而两度进行过改造加固处理,目前仅能维持其勉强运行状态。

由于当地自然条件较差,受财力限制,没有能力对水库进行根本加固,导致水库的安全隐患逐渐加剧,运行状况也日益恶化,不能充分满足农田灌水需求,供需水矛盾更加突出。

水库大坝不仅不能有效拦蓄宝贵的水资源,而且由于水库病险隐患的存在,对下游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使水库发挥不了应有的效益,因此必须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处理。

西宁湟水河水资源承载力与水质分析

西宁湟水河水资源承载力与水质分析

代入前文数据,得西宁湟水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值为17.06。由此判断西宁湟水河河道外经济与社会用水量小于 地表水可利用量,能够提供生态环境一定的用水量,因此 西宁湟水河水资源承载力处于不超载水平。
3 西宁市湟水河水质分析
根据《地面水环境标准》(GB3838-88)对西宁湟水河 水质进行分析,并且按照Ⅲ类区的标准进行数据对比。从
水资源挤占量是指地表可利用量与地表水损耗量的差 值,以两者之差进行计算:
代入上述数据,得出地表水挤占量为-2.631亿m3。 2.5 湟水河水资源承载力
水资源承载力可以看作是水资源承受人口、社会与经济 活动用水、自然生态环境用水的能力。再次引入挤占量的 内容,如果水资源挤占量超过生态环境用水量,则就说明 生态环境用水被人类活动所挤占,河流难以有效承载生 态环境用水量,此时,河流承载力为超载,用以下公式 计算:
12个月的水质监测各指标平均值来看,湟水河报社桥断面 2019年的平均溶解氧为9.08mg/L,超过Ⅲ类标准5 m g / L; 化学需氧量平均值为14.2mg/L,未超过Ⅲ类标准的20mg/L; 五日生化需氧量平均值为3.75mg/L,未超过Ⅲ类标准的 4mg/L;氨氮平均值为1.03mg/L,超过Ⅲ类1mg/L标准的 0.03mg/L;平均镉含量小于0.001mg/L,小于Ⅲ类标准的 0.005mg/L;六价铬平均值小于0.0045mg/L,接近Ⅲ类标准 的0.05mg/L。
4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西宁地区的重要河流,湟水河在西宁的 社会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西宁市的发展,湟 水河的水资源承载力及水质方面产生了许多问题,这就需 要相关部门严格落实水资源保护责任,科学合理地对湟水 河开发与利用,同时要注重湟水河生态保护,使湟水河既 能为社会与经济提供水资源保障,又能为流域生态系统提 供足够的水资源,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湟中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机制调研报告

湟中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机制调研报告

水能经济湟中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机制调研报告芦海宏 代延德【摘要】湟中县地处湟水上游丘陵农业区,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四副区,是全国128个水土保持重点县之一。

总土地面积2688.55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057.8km2(据最新遥感资料),占总面积的39.34%。

2009-2015年期间,我县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3.59km2,通过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坝系建设、生态修复和退耕还林区基本口粮田建设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有效地保护了水土资源,维护了生态安全,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群众收入,加快了生态环境建设步伐。

【关键词】水土流失;治理;对策青海省湟中县水土保持工作站 青海西宁 8116991、水土流失危害1.1 减少耕地面积,破坏土地生产力,加剧旱涝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水土流失,使土壤涵蓄能力降低,导致大量肥沃的表层土壤丧失,土壤肥力下降,致使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加之我县境内降水分布不均,一般冬春季干旱少雨,常发生春旱、伏旱等自然灾害,影响农作物及植被的生长;7-9月份降水集中且强度大,易发生洪涝灾害及冲沟的形成。

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使水土流失愈演愈烈,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1.2 淤积下游河道及水利设施,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水土流失产生的径流泥沙,时常冲毁道路,淹没农田,而且淤积下游水库、河道及水利设施,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正常行洪能力、水库的正常运行及水利设施效益的正常发挥受到影响,直接威胁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高山深谷,水土流失常引起泥石流灾害,危及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2、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发生的潜在条件,人为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

2.1 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因素2.1.1 县内降雨分布时空不均,多集中于6-9月份,而且降雨历时短、强度大、侵蚀力强。

2.1.2 春季消融集中,表土层下冻结土壤渗透小,而表层土壤经冻胀后疏松,易受水蚀。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地质条件及存在问题分析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地质条件及存在问题分析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地质条件及存在问题分析
陈浩文;范小强
【期刊名称】《内蒙古煤炭经济》
【年(卷),期】2022()19
【摘要】青海湖流域作为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重要水资源,直接影响水汽循环情况和气候条件,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对该区域和周边地区具有控制和调节作用。

本文对地质环境条件进行研究,从多个层面对生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可供相关人员参考。

【总页数】3页(P178-180)
【作者】陈浩文;范小强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41
【相关文献】
1.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与3S技术应用--以川南安宁河流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为例
2.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与3S技术应用--以川南安宁河流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为例
3.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与3S技术应用--以川南安宁河流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为例
4.青海湖流域草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5.青海湖流域草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调查方案的设计情况
• 调查的目的 • 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走访和实地考察,
可以得到不同类别的人对湟中县莲湖公园 环境现状的认人群观点差距的原因,有利于找出解决 问题的具体措施。
• 调查的对象 • 我分别走访了湟中县莲湖公园周边的居民、商铺
• 3、、 “十五”以来,湟中县县政府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 大力开发旅游项目,积极构建旅游业发展新格局,实施涉 及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旅游项目42个。
• 根据调查访问以及就莲湖公园现存在的环境问题我初步的 得出了以下结论:
• 1、本次项目的实施是践行旅游业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理 念;
• 2、这不仅是积极营造优美、和谐的人文环境的体现, 也是各项事业全面和谐发展的结果;
• 三、环境保护的发展对策 • 1、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2、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 3、集中污染,综合治理 • 4、狠抓便民服务和责任监督制
• 对此我个人就莲湖公园改造成为山地型公园做了 一个设计规划。该项目实施后,改造的园林面积 不仅能够满足当地人及游客的需求,而且将湟中 县的莲湖公园、藏文化馆、塔尔寺连成了一体旅 游风景线,这将极大地推动湟中县以及湟中县周 边旅游事业的发展。湟中莲湖公园新建园林:一 区建设主要为停车场、正门、喷泉;二区建设主 要为中心绿地、景观走廊;三区建设主要为和谐 广场、小石山、大坝。
建设的内容及其规模
• (一)建设地点 • 湟中县莲湖公园 • (二)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 一、建设规模 • 湟中莲湖公园新建园林建筑面积约为210000平方米。新建园林面积
约为6400平方米,内设等,总建筑面积约为9560平方米。 • 其中:一区建设面积约为62000平方米(停车场、正门、喷泉),二
区建设面积约为101000平方米(中心绿地、景观走廊),三区建设 面积均为47000平方米(和谐广场、小石山、大坝)。 • 以及配套的喷泉的给水、排水、供电、道路、绿化等辅助设施。 • 二、主要建设内容 • 1、本工程主要建设园林正门以及三个观景台和两个观景走廊; • 2、配套建设园内喷泉的给水、排水、供电、道路、绿化等辅助设施 。
• 3、该项目的实施能够充分彰显湟中县旅游事业高品质 、高质量、高效率的崭新面貌。

• (一)项目名称:湟中县莲湖公园改造工程
• (二)建设地址:湟中县莲湖公园
• (三)项目建设目标
• 1、项目实施后,改造的园林面积约为210000 平方米,新建园林面积约为6400平方米,内设中 心绿地、景观走廊等,总建筑面积约为9560平方 米。
• 以及配套的喷泉的给水、排水、供电、道路、绿 化等辅助设施。
项目设计背景
• 1、莲湖公园位于湟中县塔尔寺出发向东南一公里处,及 蚂蚁沟水库,始建于1974年,水域面积约为600亩。湖水 清澈游鱼可数;周围山林茂密,绿草如茵,一片旖旎的湖 光山色;
• 2、、湟中县内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独具 特色。有以塔尔寺为代表的藏传佛教文化,鲁沙尔莲花山 风景区等2 0处国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o Image
10% 55%
5% 0%
30%
非常严重 比较严重 不太严重 没有问题 不知道
25%
75% 正确 错误
15% 5%
电视,广播 报刊杂志 亲友,同事
5% 0%
75% 当地政府部门的宣传工作 工作单位的普及教育活动
30%
5% 10%
5%
非常不同意 不太同意 大体同意 非常同意
50%
• 2、改造的园林面积不仅能够满足当地人及游 客的需求,而且将湟中县的莲湖公园、藏文化馆 、塔尔寺连成了一体旅游风景线,这将极大地推 动湟中县以及湟中县周边旅游事业的发展。
• (一)园林的开发建设应严格按国家有关风景区
和公园的法规、规范进行,严禁无关项目进入, 严格按规划建设程序运作,避免烷花风景区类似 的失误。 • (二)水库为核心区,应以保护、重建为规划原 则.保护原有的人文生态环境总体布局;重建园 林门以及园林内基础设施等。 • (三)恢复蚂蚁沟水库的开放,重现水库园林之
No Image
三、调查总结
• 调查结果的分析 • 一、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 • 1、规划不当,矛盾较多
• 2、我县政府的环境监督力度不够 • 3、环保法律法规不完备,界定有困难
• 二、环境污染的后果 • 1、农业发展受到影响
• 2、水库里的“活水”变成了“死水”
• 3、牵制旅游业以及相关经济产业的发展
• (六)道路系统:林区严格按原道及辅道系统重 修,路面及材料尽可能按原样式,禁止游园车辆 进入。
• (七)在园林区外设专用停车场,游览车辆不能 进入。
• 1、开发旅游资源,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 2、为湟中县鲁沙尔镇藏文化的传播提供了 途径;
• 3、为人们提供了娱乐和休闲的场所,丰富 了当地人们的文化生活。
不知道
0%
25%
5%
70%
莲湖公园周边的垃圾存放处定期进行清理 在莲湖公园周边设立护栏、警示标语牌 将蚂蚁沟水库莲湖公园改造为山地型公园,供游人游玩 不关心此类问题
0% 5% 0% 10%
人们的环保意识差 当题人地重们政视的府程守对度法环不意境够识问差
人口膨胀
消费速度增长
85%
周与经边生济地态发区破展环坏速境的度污影过染响快
景,也为开展水上娱乐活动提供条件。

• (四)规划总体布局为;一湖、一轴、三区,一 湖即莲湖,一轴即以园林内的主干道为中枢形成 林区轴和园林风景轴;三区即正门区、园林区、 观光区。
• (五)林区应全面退耕还林、形成“树山”、“林海” 壮景;观光园艺区则宜结合农业生产和特色旅游 突出林盘及各种观花、观果植物。
环境调查报告—湟中县莲湖公园 (蚂蚁沟水库)环境状况 高二(10)班
2012.5.25
一、调查的背景
• 农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的重 视,以前的农村草绿水清,可是现在的农 村水黑了,空气质量差了,植被被破坏了 ,环境的愈演愈劣让人们逐渐重视环境这 个问题。就此问题我就湟中县莲湖公园的 环境状况,对周边的部分住户进行了随机 调查访问。
以及藏文化馆的工作人员。 • 调查表的总体设计 • 湟中县莲湖公园离我所在学校较近,此外这也
是我上学的必经之路,所以对莲湖公园周边的现 状有清晰的了解,深刻的印象。再加上身边可见 可闻的环境问题,我从个人角度到社会角度、政 府角度进行问设计问卷调查表。我觉得湟中县莲 湖公园周边环境存在的问题不是个别人、个别具 体组织造成的,而是在人们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的 社会问题导致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