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的诊治有关问题20-1-3-2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血管疾病的诊治有关问题

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脑内科李玉生

一、脑血管疾病的定义:

二、血管源性病因分类:

三、临床分类:

四、脑梗死(脑梗塞):

(一)血液供应障碍原因:

(二)脑梗死临床类型:

(三)脑梗死诊断:

1、临床表现:

2、诊断:

(1)定位诊断:

(2)定性诊断:

(3)病因诊断:

(4)脑梗死可能发病机制:

1、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2、栓塞性梗死:

3、腔隙性梗死:

4、分水岭梗死:

5、其他原因的脑梗死:

6、原因不明的脑梗死:

(四)脑梗死的治疗原则:

1、脑梗死急性期分型治疗原则:

2、各类型脑梗死特殊治疗方法:

3、脑梗死的常用治疗方法:

(1)脑梗死急性期结构影像分型及治疗原则:

(2)各类型脑梗塞特殊治疗方法:

(3)合理使用降压药:

(4)影象指导下进行溶栓治疗(1)

(5)影象指导下进行溶栓治疗(2)

(6)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治疗程序及原则

五、TIA

六、SAH

七、CH

一、脑血管疾病的定义: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VD)是由各种血管源性病因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

二、血管源性病因分类:血管源性病因很多,可概括为两大类:

1、心血管系统和其他系统或器官的病损,累及脑部血管和循环功能。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动脉改变、心源性栓塞以及炎症感染、血液病、代谢病、结缔组织病等导致或伴发供应脑部血管的狭窄、闭塞,使局部缺血,或因血管病损破裂出血。

2、颅内血管本身:发育异常、创伤、肿瘤,如先天性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血管源性或其他颅内肿瘤和颅脑损伤所致。

以第一大类病因更为常见。脑血管疾病大多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应以整体观点来进行研究和防治。

三、脑血管病临床分类:

1、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组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发意识障碍,称为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主要病理过程为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单独或混合存在,亦可反复发作。

2、慢性脑血管病:是指脑部因慢性的血供不足,而致脑代谢障碍和功能衰退。症状隐袭,逐渐进展,例如脑动脉硬化症、血管性痴呆等。

四、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CI(脑梗塞):

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一)脑梗死血液供应障碍的原因:

脑梗死血液供应障碍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血管壁病变:

(1)大动脉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大动脉炎,烟雾病,夹层动脉瘤,发育异常等;

(2)脑微小动脉病变,如高血压所致小动脉透明变性,纤维素坏死,微动脉粥样硬化等。

2、血液动力学改变:

(1)心脏瓣膜及大动脉狭窄,心脏异常(心律失常),

(2)血压改变,血容量不足,低灌注状态。

(3)降压药使用不当:如快速降压所致脑低灌注。平均动脉压-颅内压=脑灌注压

3、血液流变学的改变:高血脂,高血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结缔组织病,各种原因的高凝状态等;

(血流量与管径成正比,与压力相关,与黏度成反比)

(二)脑梗死临床类型:

1、完全性卒中: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重较完全,常于数小时内(6小时)达到高峰。

2、进展性卒中: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48小时内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

3、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RIND):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持续24小时以上,但可于三周内恢复。

(三)脑梗死诊断:明确是否脑梗死:临床上突然出现的脑局灶性症状和体征都要怀疑脑梗死的可能。

1、临床表现:

(1)发病形式:突然或迅速发病,一般在24小时内达到症状高峰,也可逐渐进展或阶梯性进展。

(2)局灶神经系统症状:认知功能障碍(失语、忽视);肢体无力或动作不配合;面部肌肉无力(口角下垂,流涎);肢体、面部麻木;颅神经麻痹。

(3)全脑症状和体症:头痛;恶心呕吐;精神状态的改变(晕厥、癫痫发作、昏迷);血压和生命体征异常。

2、诊断:脑梗死诊断应包括定位诊断、定性诊断、病因诊断和发病机制诊断:

(1)定位诊断:

A、颈内动脉闭塞:出现同侧眼、额、顶和颞叶(除枕叶外)包括皮层和皮层下灰质在内大面积脑损害症状(视力障碍、完全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主侧半球完全性失语、非主侧半球忽视、常有严重的凝视麻痹和意识障碍),是颈内动脉急性闭塞后无侧支代偿建立时的临床表现,见于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基础上血栓形成延伸至颅内的颈内动脉末端,也见于心源性大栓子或颈动脉粥样硬化大斑块脱落堵塞在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中和前动脉起始处,造成严重临床症状。

B、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根据闭塞部位的不同可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

(A)主干闭塞:导致颞顶皮层和皮层下灰白质大面积

脑梗死临床出现完全的三偏,主侧半球完全性失语,非主侧半球忽视,并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B)皮层支闭塞:上干支闭塞累及额顶叶外侧面大部,影响到运动、感觉和主侧半球的Broca区,临床出现对侧偏瘫和感觉缺失,面部及上肢重于下肢,Broca失语或忽视;下干闭塞时累及颞叶大部分和顶叶角回,出现精神和行为异常、Wemikcke失语和命名性失语,由于不累及运动和感觉皮层,临床无偏瘫。

(C)深穿支闭塞累及内囊、尾状核头和壳核:对侧上下支瘫痪和/或中枢性面舌瘫,对称偏身感觉障碍,可伴有对侧同向偏盲,主侧半球可有皮层下失语。

C、大脑前动脉闭塞:累及额叶和顶叶内侧面,出现对侧以下支远端为重的偏瘫,轻度感觉障碍,尿潴留,精神行为改变,无动性缄默,常有强握与吸吮发射。

D、大脑后动脉闭塞:累及枕叶皮层、颞叶前部表面以下和丘脑。临床出现相应部位症状,如皮层闭塞可出现同向偏盲或象限盲、视觉失认、光幻觉痫性发作、命名性失语等;深穿支闭塞可出现丘脑综合征(对侧深感觉障碍、自发性疼痛、感觉过度、共济失调和不自主运动,可有舞蹈、手足徐动和震颤等)。

E、基底动脉闭塞:(A)主干闭塞常引起广泛脑干梗死,出现眩晕、呕吐、昏迷、高热、颅神经损害、四肢瘫痪、瞳孔缩小等,病情危重常导致死亡。(B)基底动脉尖端综合征:出现以中脑损害为主要症状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眼球运动及瞳孔异常、意识障碍。

F、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闭塞:导致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s syndrome),主要表现眩晕、呕吐、眼球震颤、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同侧Honer征、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交叉性痛温觉损害等。

G、小脑上、后、前下动脉闭塞:小脑梗死而出现眩晕、呕吐、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肌张力降低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