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地域文化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启示_2374
汉语国际教育如何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
汉语国际教育如何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要想让汉语在世界各地真正扎根并发挥其影响力,仅仅教授语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让汉语教育与当地文化深度融合。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汉语学习的效果,还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一、深入了解当地文化是融入的基础汉语国际教育者首先要对当地的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这包括当地的历史、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方面。
只有充分了解这些,才能明白当地人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从而更好地制定教学策略和方法。
例如,在一些宗教氛围浓厚的地区,教学过程中就要避免触及宗教禁忌;在注重礼仪的国家,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安排要符合当地的礼仪规范。
通过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和适应,能够减少文化冲突,为汉语教育的开展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二、教材编写应体现文化融合教材是汉语教学的重要依据,因此在编写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当地文化元素的融入。
可以选取一些与当地文化相关的话题和案例,让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也能了解到自己熟悉的文化与汉语之间的联系。
比如,在以美食文化著称的地区,可以编写关于中国美食与当地美食对比的课文,介绍两者的制作方法、食材选择以及背后的文化寓意。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还能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汉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教材中也可以适当引入当地的文学作品、民间故事等,通过与汉语文学作品的对比分析,帮助学习者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创作特点和思想内涵。
三、教学方法要因地制宜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教育传统和学习风格,汉语国际教育者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一些注重互动和实践的地区,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场景中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在喜欢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地区,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
此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动画等,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国际文化交流及其对中文教学的借鉴
国际文化交流及其对中文教学的借鉴一、引言国际文化交流是当今世界中一个越来越受重视的话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增多。
其中,在全球性的语言交流中,中文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语言,不仅在中国,也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
本文将探讨国际文化交流对中文教学的影响以及借鉴之处。
二、国际文化交流及其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国际间人员往来的增多,国内外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这种交流不仅局限于一国单靠本国语言进行的情况,同时也需要不同国家与人群之间的语言交流,因此语言的作用也就愈加凸显。
其中,中文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庞大和最灵活的语言之一,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中文的受众不再局限于华人及华侨,成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学习和使用的语言。
这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和发展,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和沟通。
特别是近年来,“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推进,大大加深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及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也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中文交流体系。
人们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语言交流,包括旅游、商务、科技、文化、体育等领域,都需要与中文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三、国际文化交流对中文教学的借鉴国际文化交流对中文教学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它为中文教学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语境,也推动了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创新。
下面就具体从三个方面探讨一下。
1、语境教学语境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
因此,不少中文教育者在教学中更加注重语境教学,以提高学生对中文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而往往是在国际交流中,才能提供更丰富、更充分的语言环境。
比如,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加入国际友好组织,与外国朋友交流互动,在语境中提高中文口语能力和文化嗅觉。
另外,网络也成为一种重要的语境教学资源。
通过网络,中文教师可以提供海量的中文素材资源并加以整理分类,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背景和文化理解。
关于地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的思考
关于地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的思考作者:王青来源:《速读·中旬》2015年第12期摘要:“文化”涵盖广泛,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过早的理论化的概括、抽象概念使学生失去了对中国文化的热情,从地域文化向中华文化的延伸成为文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语言教学和中华文化的广博属性决定了教学中需要地域文化的导入。
地域文化让对外汉语教学更加活泼,也为之提供强大的支撑和保障。
关键词:文化教学;地域文化;重要性;作用一、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及问题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在《语言论》中写道:“语言有一个底座……语言也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
”因此,对于语言的学习根本无法脱离对文化的认知。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不仅仅是对语言的补充,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
文化教学更是时下对外汉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文化热”的兴起,旧式的“结构—情景—功能”教学思路转化成了“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思想。
文化研究也随之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界的研究热点。
张英教授曾这样写道:“存在于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等层面的文化是语言中文化因素,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的内容或范围:存在于社会交际等方面的文化属于文化知识,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知识教学的重要内容或范围。
”“文化”涵盖广泛,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倾向于“为语言教学服务,与语言教学的阶段相适应”的观点。
现阶段教学情况显示: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中级阶段,文化教学是渗透在听、说、读、写课程中即各个教学子集中的,业内称之为分散式文化教学。
到了高级阶段开始有专门的文化课程,称之为集中式文化教学。
调查研究证明:学生从分散式文化教学中得到的文化知识零碎松散,高级阶段虽然文化内容的编排有了系统性,但是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课本的教授、多媒体演示仍然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仍是被动的接受者。
地域文化环境在陕西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地域文化环境在陕西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陕西省是我国汉语教学的重要地区之一,也是中国的文化古城之一,因此,地域文化环境对于陕西省对外汉语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地域文化环境在陕西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希望为提高陕西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思路。
地域文化环境指的是一定区域内受天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因素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
在陕西省,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外国学生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人文环境。
在汉语教学中,利用地域文化环境可以达到以下几个作用。
1.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利用地域文化环境进行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让学生在经历人与文化的交流中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进行踏青、登山、游寺等活动,同时与当地人民进行沟通,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使学生的汉语水平得到更好的提升。
2.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了解了文化背景的情况下,对于学习汉语的兴趣也就更为浓厚。
在地域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学生会更加积极地去学习汉语,掌握汉语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提高汉语口语和听力的水平。
3.促进文化交流利用地域文化环境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同时也能够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通过与当地居民和寺庙宗亲的交流,外国学生进一步了解陕西的文化,增进中外文化交流与相互了解。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运用地域文化环境进行教学,才能够达到上述的作用呢?以下是本文提供的几种方法。
1.调动经验资源如今,陕西省的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旅游景点与教育资源紧密相连。
因此,调动丰富的地域文化资产和经验资源成为了教学的重要部分。
学校可以将教学与陕西的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紧密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汉语文化教学。
2.宣传品牌陕西省在国内外拥有着强烈的历史文化影响力,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充分宣传这种品牌,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来到陕西省进行学习,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对于中国历史、文化与社会的认知感受。
3.培训教师队伍在准备开展地域文化教学的时候,加强教师队伍培训是关键的一环。
地域文化环境在陕西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地域文化环境在陕西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来中国学习汉语。
陕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其丰富的地域文化环境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具有积极的影响。
本文从地域文化环境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作用入手,探讨了如何在陕西地区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地域文化环境,以促进学生的汉语学习。
地域文化环境是指一个地区所特有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景观。
学习语言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的语法和词汇,还需要了解当地的文化习惯和社会背景,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利用地域文化环境。
首先,地域文化环境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一个不熟悉的文化环境,学生可能会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从而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然而,如果教师能够将地域文化环境融入到教学中,将其呈现给学生,就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促进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地域文化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
语言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在学习一种语言的过程中,了解当地的文化也就相当于了解这种语言的背景和脉络。
这样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含义和使用方式,促进学生对于语言的运用能力。
最后,地域文化环境可以丰富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
对于一个接触汉语不久的学生来说,最开始的汉语学习往往只限于汉语的语法和基础词汇。
然而,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环境,将其作为学生学习汉语的材料,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更多地了解到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陕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素有“九州之冀,三秦之魂”的美誉。
其特有的陕西文化,不仅需要被传承,也需要被传递。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将陕西的地域文化环境进行运用,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也能够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首先,陕西的历史文化可以作为教学文本。
教师可以将陕西的历史文化作为教学材料,让学生深入了解陕西的历史文化底蕴。
比如:让学生阅读《汉宫秋月》,介绍西安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其次,陕西的美食文化可以作为教学内容。
地域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一以兰州地域文化为例
地域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以兰州地域文化为例随着国际间交流的加深,中文教育也逐渐成为国际教育领域的重要方向。
而地域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更能够加深学生对某一地区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以兰州地域文化为例,兰州作为陇右文化的重要代表,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兰州的地理环境、历史渊源、风俗民情和名胜古迹等方面,让学生了解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
首先,兰州地理环境是其文化的重要方面。
兰州位于黄河流域,被大山环绕,因此兰州的地理环境也影响了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比如兰州的饮食文化,受制于地理环境,察觉肉类以及羊肉为主要饮食,形成了独特的兰州拉面文化。
而在中文教学中,介绍兰州的地理环境,不仅可以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更能让学生了解中国各地区的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其次,历史是影响文化的重要因素。
兰州作为西北地区的重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从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到现代的“一带一路”倡议,兰州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介绍兰州在历史上的地位、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文化交流对于兰州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可以使学生对中西部地区历史的了解更加全面,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多元文化。
最后,介绍兰州的风俗民情和名胜古迹,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兰州文化。
从传统工艺品到兰州当地独特的节日活动,再到名胜古迹,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兰州风俗和民间文化。
通过在教学中引入这些内容,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拓展词汇和句型,更能够了解中国众多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综上所述,地域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更能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独特文化特色。
以兰州地域文化为例,在中文教育中应用更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西北地区文化,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多元性。
地域文化环境在陕西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地域文化环境在陕西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外汉语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陕西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汉文化历史和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
将地域文化环境融入到对外汉语教学中,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和陕西文化,更能够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学习效果。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地域文化环境是非常有助于教学的,因为它是汉语词汇、语文表达和文化传承的基础。
正是因为有了地域文化环境的支持,学习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汉语的文化内涵。
同时,将地域文化环境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的文化背景、习俗和民间故事。
在陕西,历史悠久的关中文化和西北少数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等都可以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
其中,关中文化是指以陕西关中地区为核心的晋、秦、汉、唐、明等历代政治、文化中心所留下来的各种文化现象。
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关中文化名胜古迹、风俗习惯、房屋结构、服饰装扮等方面来加深学生的了解。
西北少数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则包括回族、藏族、壮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土家族、苗族等的文化特点,如他们的音乐、舞蹈、民俗节庆等等。
将这些文化元素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多源文化语境、提高汉语学习的文化价值与内涵。
二、地域文化环境在汉语拓展词汇中的应用陕西地域文化环境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汉字文化都离不开语言,作为中国的后起之秀,汉语的发展史和文化是其他语言所不具有的。
抓住对地域文化的挖掘,可以为学生拓展汉语词汇带来方便和兴趣。
例如,联想传统文化、古代人物、历史事件等元素,对学生进行词汇渗透,使学生在认知词汇和表达汉语时,更快速更准确。
又例如,利用中国古代诗词来实现汉语词汇的扩充,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汉语的文化价值,同时也可以掌握更多的汉语词汇和语法知识。
三、利用地域文化环境开展文化项目和故事阅读地域文化环境的运用不仅可以在汉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文化双向透视,同时也可以开展文化项目和故事阅读来促进学生的语言实践。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方法研究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方法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然而,由于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差异,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差异化的研究和探索。
本文旨在探讨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方法。
首先,地域文化背景对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语言和文化的理解也有所不同。
因此,对于不同地区的学生,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文化。
其次,针对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例如,在东亚地区,汉字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因此可以采用以汉字为基础的文化教学方法。
而在西方地区,语言和文化的理解更多地依赖于语法和语义,因此可以采用以语法和语义为基础的文化教学方法。
最后,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方法需要注重文化交流。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只有通过文化交流,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文化。
通过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感受汉语文化,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汉语文化。
综上所述,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方法需要差异化研究和探索,注重教学策略的个性化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 1 -。
地域文化在汉语言教育中的应用与传播
地域文化在汉语言教育中的应用与
传播
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域的特定的社会文化,它与该地域的历史、社会习俗、经济形势有着密切的联系。
地域文化在汉语言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地域文化,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汉语所表达的思想和文化,从而更好地把握汉语的意义和含义。
首先,汉语教学应将地域文化纳入教学内容。
地域文化是汉语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有效地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汉语语言文化,从而使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汉语。
在汉语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入当地的文化特色,如人物传说、民间故事、传统节日等,利用这些文化元素来帮助学生理解汉语语言文化。
其次,汉语教学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地域文化。
例如,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文化遗迹,让学生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语言文化。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当地的文化专家或老师,让学生直接体验当地的文化,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语言文化。
最后,汉语教学应注重地域文化传播。
当学生掌握了汉语语言文化之后,老师可以利用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汉语语言文化,并让学生在实践中大胆地尝试把汉语语言文化传播出去,帮助更多的人了解汉语语言文化。
总之,地域文化在汉语言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可以利用地域文化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语言文化,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汉语的意义和含义,从而让汉语语言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
试论地域文化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启示
试论地域文化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启示【摘要】地域文化对汉语国际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汉语教学内容、师资培训、教学方法、学生交流与合作以及跨文化沟通都有深远影响。
地域文化丰富了汉语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师资培训中应注重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地域文化启示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学生通过地域文化的了解,可以更好地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进行交流和合作;地域文化对汉语国际教育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地域文化、汉语国际教育、影响、启示、师资培训、教学方法、学生交流、合作、跨文化沟通、深远影响。
1. 引言1.1 地域文化对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性地域文化对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其作为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基础。
地域文化是汉语的灵魂和根基,了解和学习地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地域文化也是推动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传播和弘扬地域文化,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汉语,并增强他们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兴趣和信心。
地域文化对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性还在于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跨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
通过学习地域文化,学生可以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了解,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地域文化对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深入挖掘和传承地域文化的精髓,才能真正实现汉语国际教育的目标和使命。
2. 正文2.1 地域文化对汉语教学内容的影响地域文化对汉语教学内容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地域文化对汉语词汇的选择和解释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会影响到汉语词汇的使用和理解,因此对于汉语教学来说,需要结合地域文化对词汇进行解释和教学。
地域文化会影响到汉语教学中的话题和内容选择。
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特点和重点,教学内容也会因此而有所不同,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所处地域的文化背景进行调整和选择。
2.2 地域文化对师资培训的启示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地域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地域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论文地域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地域文化教学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地域文化教学具有可利用资源丰富、便于组织和实施、教学成本低、易于把握的特点,完善地域文化教学体系建设,如教学方式、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可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有效的文化支撑,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可以增强留学生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感悟,为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结合齐鲁文化,试从地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策略创新和注意问题等三个方面展开相关探析。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地域文化;齐鲁文化一、地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和优势在现在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依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配套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评价体系都还不完善。
但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文化可以为语言学习提供强大的背景支撑和阐释空间。
吕必松曾指出:“在外语和第二语言教学中必须同时进行跟语言理解和语言使用有关的文化因素的教学。
”[1]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必须与文化教学同时进行,以语言学习为基础,以文化学习为中心,以素养培养为导向,实现留学生由只对中国文化“‘走马观花’式的欣赏到真正了解其文化内涵的转变”,[2]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将地域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在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和质量方面有许多优势。
首先,便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控制教学成本。
在现代媒体语境下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往往需要大量的实景资料支撑,例如图片、声音、现场实物、景观建筑等,这些在比较宽泛的文化课程里面,往往无法做到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与现场语境的有效结合。
例如,一位南京的对外汉语教师给留学生讲授北京的四合院,鉴于教学成本原因,也许只能通过图片和视频增加教学的直观性。
而学生更渴望能身临其境,亲自感受一下北京四合院的文化气息,那么教师的教学组织和实施难度就相对较大。
汉语国际教育如何适应当地文化差异
汉语国际教育如何适应当地文化差异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然而,在将汉语推广至世界各地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当地文化差异的问题。
如何适应这些差异,实现有效的汉语教学,成为了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文化差异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对于成功、家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等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追求。
例如,在一些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备受推崇,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独立;而在许多东方文化中,集体主义占据主导,更注重群体的利益和和谐。
这种价值观念的差异会影响学生对于汉语教材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其次是社交礼仪的不同。
比如,在见面问候的方式上,有的国家习惯拥抱亲吻,有的则是握手鞠躬。
在交流时的眼神接触、身体距离等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了解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实际交流中产生误解或不适。
再者,宗教信仰也是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
世界上有多种宗教,每种宗教都有其独特的教义、仪式和禁忌。
在进行汉语教学时,教师需要尊重并了解学生的宗教信仰,避免因无知而冒犯他们。
面对如此多样且复杂的文化差异,汉语国际教育工作者应当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适应并加以利用。
深入了解当地文化是首要任务。
教师在前往一个新的教学地点之前,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如阅读相关书籍、观看影视作品、与当地居民交流等,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当地的文化特点、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
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敏锐地察觉到可能存在的文化冲突,并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在教材编写和选用方面,要充分考虑当地文化背景。
教材内容应贴近当地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他们熟悉和感兴趣的话题,同时要避免出现可能会引起文化误解或不适的内容。
可以适当引入当地的文化元素,与汉语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感受到两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教学方法也要因地制宜。
例如,在一些强调互动和合作的文化环境中,可以多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而在注重个体表现和竞争的文化中,个人展示和竞赛活动可能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地域文化因素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以辽宁为例
地域文化因素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以辽宁为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辽宁地域文化因素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及应用。
通过分析辽宁地域文化特点,揭示地域文化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影响,进而探讨辽宁地域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和策略。
研究发现,地域文化因素不仅影响着学生的语言习得过程,还对教学策略和方法产生深远影响。
结论部分总结了地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辽宁地域文化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指出未来需要加强对地域文化因素的研究,以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本文研究,希望能为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地域文化因素、对外汉语教学、辽宁、影响、现状分析、应用、策略探讨、重要性、启示、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辽宁地处东北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拥有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
而随着中国的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对外汉语教学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目前对外汉语教学大多停留在语言层面,忽视了地域文化因素对教学的影响。
本研究将以辽宁为例,探讨地域文化因素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通过对辽宁地域文化特点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这一地区的文化传统和特色,从而更好地理解辽宁地域文化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本研究也将分析当前辽宁地域文化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探讨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可能的教学策略。
通过对辽宁地域文化因素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也可以为今后研究该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探讨辽宁地域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影响,从而为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包括分析辽宁地域文化的特点和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探讨地域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通过研究辽宁地域文化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了解地域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运用地域文化因素提供参考。
汉语国际教育相关论文3800字-汉语国际教育相关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汉语国际教育相关论文3800字_汉语国际教育相关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导读:汉语国际教育相关论文在进行写作的时候,也都是会有很多严格要求的,所以在写作之前必定会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比如说参考前人的写作方式等等,本论文分类为汉语国际教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汉语国际教育相关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汉语国际教育相关论文3800字(一):汉语国际教育视角下区域文化的传播研究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汉语国际教育则能够将中国文化向国外进行有效的输出和传播。
汉语国际教育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可以通过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区域文化传播的途径,加强中国文化与外界的沟通。
近年来,汉语国际教育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给我国文化的传播搭建了一个重要的平台,推动了我国优秀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但尽管如此,在汉语国际教育的视角下,中国文化的传播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通过汉语国际教育视角下的文化传播现状研究区域文化在传播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从而找到相应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经验。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区域文化;传播研究中圖分类号:G2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2-0231-02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提升,“汉语热”的热潮也是持久不退,来我国留学的人数也在持续上升,留学生在巩固自身汉语水平的同时也会接触到中华文化,更好地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给他们,是汉语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首先,教师应该更新自身的传统观念,改善狭隘的纯语言教学,不断转换教学观念,体现出文化传播的价值。
学校需要通过创新不同的文化传播模式来不断丰富留华人员学习传统文化的学习环境,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鼓励他们参加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增加我们国家与外国的文化交流,使国外的人们可以从不同方位认识中国,了解我们国家的文化和习俗,让外国人逐渐爱上中国,最终主动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地域文化环境在陕西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地域文化环境在陕西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的崛起,对外汉语的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省份,陕西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地域文化环境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陕西地域文化环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希望能够为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二、陕西地域文化环境的特点1. 历史悠久陕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拥有着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文物。
西安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尤其以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华清池等著名景点为代表。
这些历史遗迹和文物对于外国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震撼和具有吸引力的,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2. 丰富的民俗文化陕西的民俗文化也非常丰富多彩,包括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地方特色美食、民间艺术等等。
这些民俗文化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增进跨文化交流。
3. 独特的方言文化陕西方言是汉语的一个重要方言分支,具有独特的音韵系统和词汇特点。
通过学习陕西方言,可以帮助外国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的多样性,同时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陕西的生活和文化。
1. 丰富课程内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陕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设计相关课程内容。
可以安排学生前往古建筑、博物馆、文化街等地参观学习,或者邀请当地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陕西的历史文化。
2. 提供地域文化体验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地方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如春节联欢、元宵灯会、古镇游玩等,使外国学生切身感受到陕西的精神风貌和独特魅力,增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3. 开设方言课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适当开设陕西方言课程,让学生了解和学习陕西方言,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口语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方言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四、未来的教学实践建议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对外汉语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地域文化教育资源,设计出更接地气、更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汉语言国际教育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富有魅力的语言之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
作为一名汉语言国际教育的从业者,我有幸投身于这一领域,见证了汉语在国际上的传播与发展。
在这段时光里,我收获颇丰,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汉语的魅力汉语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在汉语言国际教育中,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1. 汉字的独特性。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以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种造字方法,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汉字体系。
这种独特的造字方法使得汉字富有形象性和艺术性,易于记忆和传承。
2. 语音的优美。
汉语语音优美动听,具有抑扬顿挫的韵律感。
汉语的四声变化和声调,使得汉语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富有音乐美。
3. 词汇的丰富。
汉语词汇丰富多样,既有古汉语的韵味,又有现代汉语的时尚。
这使得汉语在国际交流中能够准确、生动地表达各种思想感情。
4. 文学的辉煌。
我国文学历史悠久,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丰富多彩。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展示了汉语的优美,更传递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二、汉语言国际教育的意义汉语言国际教育对于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对汉语言国际教育意义的几点认识:1. 传播中华文化。
汉语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汉语言国际教育,可以让世界各地人民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对中国的认知和了解。
2. 提升国家形象。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言国际教育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家形象,展示我国的文化自信。
3. 促进经济发展。
汉语言国际教育有助于培养一批具备汉语能力的人才,为我国与其他国家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提供有力支持。
4. 增进人民友谊。
通过汉语言国际教育,中外学生可以相互学习、交流,增进友谊,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三、汉语言国际教育的挑战与对策汉语言国际教育在传播汉语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地域文化环境在陕西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地域文化环境在陕西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陕西是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之一,其丰富的地域文化环境为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本文将通过对陕西地域文化环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展开研究,探讨如何利用地域文化环境来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
一、陕西地域文化概况陕西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人文景观。
陕西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8000年的文明史,历史上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
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兵马俑、大雁塔、华清池、西安古城墙等。
陕西还有着独特的地域风土人情和饮食文化,如面食文化、秦腔、民间艺术等。
这些地域文化资源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场景,可供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
1. 利用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教学陕西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参观这些文化遗产,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带领学生前往兵马俑博物馆,让他们亲身领略秦始皇陵的壮丽,了解秦代的历史和文化。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实地感受中学习到知识。
2. 开展地道的语言实践活动利用地域文化环境进行语言实践活动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有效手段。
组织学生参加古城墙上的汉语角活动,让他们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陕西的方言和日常用语。
通过与当地人的互动,学生可以更快地融入当地社会,提高汉语口语能力。
3. 创设汉语交流场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陕西独特的地域文化环境,设计一些真实的汉语交流场景,比如到华清池体验传统的汉服、到秦腔剧场欣赏传统的戏曲表演等。
通过这些场景的体验,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学习到更多的词汇和习惯用语。
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地域文化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场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实地参观和体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从而更加投入到学习中。
2. 拓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地域文化环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可以帮助他们更快地掌握汉语的日常用语。
地域文化导入对于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意义
地域文化导入对于来华留学生教育
的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来到中国学习。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地域文化导入对于来华留学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地域文化能够帮助来华留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和文化,进而更好地适应和融入中国的环境。
在学习中国文化的过程中,留学生能够接触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艺术、历史等方面的内容,增强了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同时,地域文化导入也使留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汉语,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当地人进行交流,促进文化交流和对话。
其次,地域文化能够帮助留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和身份认同。
随着来华留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也开始形成文化群体。
通过了解中国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留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和身份认同。
同时,地域文化导入也可以让留学生更好地学习自己国家的文化和历史,促进文化交流和互鉴。
最后,地域文化还能够促进留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跨越不同文化和语言的过程中,留学生需要学习和适应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沟通、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域文化导入可以帮助留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接受不同文化,增强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综上所述,地域文化导入对于来华留学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地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留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和融入中国的文化环境、增强自身的文化认同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时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对话,推动全球文化的多元化和繁荣。
课题研究论文:地域文化因素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以辽宁为例
学科教育论文地域文化因素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以辽宁为例在当今世界中,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20xx年共计有三十二余万名外国留学人员来到我国学习,这大大促进了国际间的学术与文化交流。
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术与文化的交流,“汉语学习”当为第一要务。
“沟通是人类语言的终极目的”(1)275,语言意义的表达和理解“基本上都要求参与到一个沟通过程中去”(2)112。
外国人在学习汉语并用汉语进行交际时,沟通的实现不可能完全脱离文化因素的参与,特别是当他们以留学人员的身份来到中国进行汉语学习时,非但不能忽视中华文化这一要素,而且还应该重视当地地域文化因素的参与。
中国地域文化丰富多彩,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在总体一致的前提下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体现地域文化,是对外汉语教学所共同面临的一个课题。
20xx年到辽宁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达一万六千余人,留学人数位居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浙江和江苏之后。
本文将以辽宁为例,探讨如何将地域文化因素融入到对外汉语教学中,以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丰富的文化资源:地域文化因素导入对外汉语教学的前提地域文化是在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综合影响下,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积淀形成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各民族、各地域的发展过程和生活环境不尽相同,因此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习俗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各地的地域文化以其独特性和典型性相区别。
辽宁拥有中华文化共同的本质方面,同时由于辽宁所处的地理和气候的特点积淀了独特的人文特征和风土习俗,从而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这主要表现在历史文化、战争文化和宗教民俗文化等方面。
辽宁的历史文化资源主要集中在远古文化、清前文化以及清朝文化三个方面。
远古文化资源如金牛山遗址、仙人洞遗址、沈家台遗址、前阳遗址、查海遗址、新乐遗址以及牛河梁遗址等。
清前文化资源有燕文化、汉魏文化、鲜卑文化、高句丽文化和契丹文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地域文化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启示汉语国际教育推广是一个发展较快且具备绝对开拓空间的年轻领域。
从传统的母语语文教学到对外汉语教学,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思考汉语国际推广的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教学对象发生转变,教学观念和教育角色定位也有了革新。
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师也不再是单纯的语言教授者,更需要主动地作为文化传承者和传播者进行自我定位。
因此语言教学涵盖的除了语言本体内容外,还包括必要的文化教学。
我国斑斓多彩的地域文化现象就是其中一个需要重视的教学难点。
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非全貌,却是缩影。
受地域文化的启发,本文主要以浙江文化为例探究地域文化在汉语国际推广中的地位和价值,提出个人的教学思考。
一、地域文化对汉语国际教育的作用(一)语言教学中的辅助因素留学生所在地区的很多生活现象都和当地的方言、民风民俗息息相关,要通过语言来理解和表达,有时单靠普通话还远远不够。
以方言为例,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和语音受到方言影响。
而我国方言众多,教学中难以操作,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中很少涉及方言的内容。
浙江大部分地区属吴方言区,方言区内部差异明显,和北方方言不同。
吴语区虽是全国第二大方言区,在推普道路上依旧有许多阻力,尤其是一些方言词汇、语法差异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本地居民和教师的语言组织形式。
如吴方言中的程度副词“蛮”,可能就让留学生一头雾水。
因此在方言词汇和语法教学上,需要教师多留心。
(二)文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也是鱼米之乡、丝绸之府。
因其属吴越文化圈,内部还可分为吴文化圈、越文化圈和瓯文化圈。
优厚的自然地理环境让这里形成了较独特的水乡文化,且受到海洋文化的影响,逐渐兴起了商贾文化,因此本地域的文化开放性和包容性极强。
浙江的文化源头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原始文化的发端较早,余姚县罗江河姆渡文化、嘉兴马家滨文化、余杭良渚文化等都具有原始南方农耕文明色彩。
由物质生产衍生出的各类器物、饮食、技术、民俗和艺术也有可探究的空间。
唐宋以来,市民文化、商业文化也逐渐兴起,话本、诗词和戏曲艺术斑斓多彩。
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如今外国友人来中国,对语言和文化学习的需求各不相同。
除了经济情况和教育资源的考虑,也有不少人是出于对某一地域文化的喜爱而学习汉语。
因此在汉语文化教学中,地域文化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
(三)中外人际交流和社会交流的解码器汉语国际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留学生实现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从个人而言,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
从群体而言,则是实现社会团体乃至国际之间的交流合作。
我们不妨以民俗和方言文化为例来说明。
乡音是地域群体的凝聚因素之一,浙江地区方言复杂,反映了本地区地域认同感。
方言易形成共同的文化习性和观念,在语言表达上更加融洽。
由于方言差异,很多地域性的风俗禁忌也需要通过谐音联想才能更好理解。
浙江一带因为经商历史悠久,素来有在农历二十八日迎财神的习俗,因“廿八”与“年发”是谐音,寓意“年年发”。
再如温州地区春节常用瓶、碗来代指“平安”也是谐音。
留学生若有方言需求,方言学习将是融入当地生活的好方法,只是其教学标准及设计还不成熟。
不过在通识性方言概览中,让水平较高的留学生接触方言的基本情况是有益处的。
从国际层面而言,地域文化的影响力更不能小觑。
各类经贸文化的合作活动都需要沟通,而沟通的前提就是了解双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传统风俗禁忌。
譬如饮食方面,浙江人重清淡、喜稻米、好河鲜海产,这就不是“南甜北咸”能涵盖的。
浙江作为水稻产地,米酒文化兴盛,绍兴黄酒闻名海外,由此衍生的餐饮酒礼的地域特色也是社交的重要内容。
二、地域文化对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启示(一)教学内容的启示1.多样化浙江文化包含农耕文化、水乡文化、海洋文化、商业文化等多种特质,在风俗、语言、思想上都有古越族的遗存。
明清以来经世致用思潮盛行,使浙江文化和传统中原文化差异明显。
这些抽象概括的地域文化特点总结需要通过具象内容说解。
譬如从地理环境入手了解浙江的水文、土地和气候情况,就让留学生对稻米、桑蚕、渔业等农业生产有了具体认识,再谈饮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丝织品、民俗、手工业、商品经济、市民文化就不会太困难。
在提倡多样化的同时,我们需要重视章法和逻辑。
2.实用性学以致用给学习者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是激发其持久学习的动力之一。
目前汉语国际教育很难达到我国传统母语教学的规模,每个班级学生的汉语水平也参差不齐。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班级学生的大体需求,注重生活中常用的文化内容教学,如浙江的饮食习惯、风味小吃、旅游资源、生活禁忌等。
至于精神文化层面的内容,则根据学习者的水平和需要再做取舍。
3.专业性目前来华学习汉语的学习者除了语言进修生,还有众多研修不同专业的人士,他们克服语言障碍的目标是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这类情况则需要专业性较强的文化内容,如经贸专业可能想了解浙江的区域经济发展史和贸易模式;人文专业对浙江的艺术、文学和社会风貌感兴趣;医学专业希望了解浙江医学技术和发展等内容。
4.选择性文化是一个中性词,教学中的文化大多是传统或优秀的文化。
作为汉语国际推广所宣扬的中华文化,同样需要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质文化。
然而有时本国国民观念上认同的优秀文化,在其他文化背景的学习者看来未必尽然。
若是过于渲染自身文化的优越性,反而会引发学习者的反感,所以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文化材料并非易事。
在坚持“优多劣少”的基础上,我们只有具备自我批评的态度才能赢得认同。
以浙江商业文化为例,它为文化产品开发、经济发展和市民文化推进提供了便利,但在重商意识下的迷信风俗、利益至上的偏狭观念却是糟粕。
若是教师能在课堂中让留学生参与话题讨论,学习者则会对商业文化的理解更加到位。
(二)教学原则1.总原则――双“因”原则汉语国际教育应当遵循“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这八字总纲。
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和母语文化背景各异,需要注重层级性。
在初级阶段,教师只需概括介绍较典型的地域文化;在中高级阶段可尝试系统的文化教学。
此外,浙江各地的文化也不同。
同样是饮食文化,浙南和浙北却有差异,嘉兴有粽子、金华有火腿、温州有鸭舌。
又如农耕习俗,宁波流行“驱蝗虫”、“稻花会”,金华崇尚“拜犁”,很多地区稻米有“尝新”活动。
2.实用交际为主,人文情怀为辅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和短期的语言教学中,我们还应把握为交际服务的实用性教学原则。
根据留学生实际情况,很多专业性和思维性较强的地域文化无需过分强调,教师可一笔带过或直接省略。
同时我们也不能一味追求实用和效率而忽视文化的力量。
比如多数留学生对饮食和旅游感兴趣,我们不能只罗列食物和景点,还需说明饮食寓意、人们情感的表达方式、造景的匠心和审美意趣。
教师应当建立这样的人文关照情怀。
(三)教学实施方法1.课程设置和北上广三地的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不同,浙江的高校自我独立教学能力相对单薄。
在短时期内提高师资以及科研建设很难实现,但区域内各个院校或机构的合作却是可操作的。
教学资源的共享会带来相互之间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比如,对浙江地域的工艺美术文化感兴趣的留学生通过组织到本地区的艺术中心或是美术学院学习,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汉语教师的文化素养缺失,克服学校课程设置的局限。
但从长远角度来看,提高院校的汉语国际教育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强化教育科研团队才是良策。
2.教材建设由于北京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发源地,除了部分教育资源雄厚的南方高校有自己的教材外,很多院校仍采用北京高校教材。
这些教材中北方文化内容所占比例较大,但地域文化差异有时会给授课老师带来困扰,也影响留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
这类问题也引起了教材编写者的重视,在内容选材上也加入了地域文化因素,但总体上还不太成熟。
由于教材编写者自身的文化观念局限,在内容的选择上未必精准,有些内容略显陈旧。
在教材的内容设计上,应重点关注地域典型性,而不是地域专门性。
优秀的教材创建需要不同地域的研究者和学习者的通力合作,编写能反映时代特色又不失文化底色的地域性课文内容。
这样就不会让地域文化喧宾夺主。
当然这一构想要付诸实践还需考虑众多现实因素,虽然亟待解决,却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引发教材编写的乱象。
不过在可预见的未来还是具备可行性的。
3.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作用教材编写、培养方案和课程改革都是长期性的工作,在灵活度和执行度上还需要时间磨合,因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不只是教授者、指引者,更是文化协调者、合作者、倾听者,甚至研究者。
教师在结合实际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可以选择性地讲授与学习者日常生活相关的文化现象,设计不同的文化主题,利用或创造教学资源。
用真实鲜活的教学材料,由点及面、以小见大。
要实现留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融入中国各地区当地的日常生活,除了简单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更需要文化的理解和融入能力。
开展各类文化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这样体验式的学习可以创造文化体验的环境,形成有效的沉浸式教学,让学习者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当然这些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校内,教师还可以积极地鼓励留学生融入本地的居民生活。
三、小结汉语国际教学中少不了地域文化的渗透,地域文化教学中又蕴藏着语言教学的启示,两者相融相生、相辅相成。
在实际教学开展中,各地区特定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着当地的汉语国际教育的教育资源、留学生规模和学科建设情况。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和课程设置中,探索教学模式和方法也对教师和研究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此要巩固地域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建设中的地位、发挥其优势作用依旧任重而道远。
这需要的是政策的规范和扶持、需要的是汉语国际教师的自我完善、需要的是汉语教学与研究的情怀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