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 地球和地图综合试题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
1.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
A. 甲山峰高于乙山峰
B. ①处河流较②处河流水流平缓
C. ①处河流流向东南
D. 小李村周围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答案】 B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
A.甲山峰海拔400-500米之间,乙山峰海拔在500-600米之间,甲山峰比乙山峰低,A不符合题意;
B.①处等高线更稀疏,表示河流较②处河流水流平缓,B符合题意;
C.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①处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C不符合题意;
D.小李村周围地势中部低四周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
2.为提高《地形图的判读》一节的教学效果,邵阳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对学校附近区域(如图)开展识别地形部位的实地教学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学生对图中虚线A处山体部位的识别正确的是()
A. 鞍部
B. 山峰
C. 山谷
D. 山脊(2)学生对该区域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登甲山峰,东坡比西坡省力
B. 验证到甲山峰与③地间的高差约为350米
C. 观察到乙河自南向北流
D. 量得②③两地图上距离为2厘米,计算出两地间的实际水平距离为20千米
【答案】(1)D
(2)A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知,A的等高线向低值凸出是山脊,D符合题意。(2)从图中可知,登甲山峰,东坡(缓坡)比西坡省力;验证到甲山峰与③地间的高差约为400米;观察到乙河自北向南流;量得②③两地图上距离为2厘米,计算出两地间的实际水平距离为2千米;A符合题意。
【点评】(1)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我们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即由地势高的地区流向地势低的地区。
3.亚洲地域广阔,传统民居深受自然环境影响。下图示意亚洲东西部传统民居差异,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西亚沙特阿拉伯传统民居“平顶厚墙小窗”,反映当地环境特征是()
A. 潮湿
B. 干旱
C. 寒冷
D. 温暖(2)日本传统民居多采用较轻的木质材料,主要原因是()
A. 地震频发
B. 石料缺乏
C. 土质疏松
D. 山洪多发(3)甲地的经纬度是()
A. 60°W,40°S
B. 60°W,40°N
C. 60°E,40°S
D. 60°E,40°N (4)北京迎来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时,甲地正处于深夜。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球公转
②地球自转
③经度差异
④纬度差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B
(2)A
(3)D
(4)C
【解析】【分析】(1)沙特阿拉伯平顶的民居,说明这里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厚墙小窗是为了防风沙,减少太阳热量的进入,所以这样的民居反映当地环境特征是干旱,所以ACD错误,B正确。
(2)日本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震发生频繁,日本传统民居多采用较轻的木质材料,是为了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所以BCD错误,A正确。
(3)图中经度向东增大,所以甲地经度为60°E,纬度向北增大,所以甲地纬度为40°N,因此ABC错误,D正确。
(4)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也同时造成了同一时刻不同经度上地方时间的差异,②③正确,所以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1)B;(2)A ;(3)D;(4)C;
【点评】(1)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领土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及众多小岛组成,主体民族为大和民族,通用日语。日本以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日本工业高度发达,主要工业区大都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日本由于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因此多火山地震。日本多火山地震,因此日本的建筑多采用轻质材料,而且日本每年进行防震演习,提高民众自救能力,同时加强预报研究,尽量提前预测出地震,减小伤亡。
(2)西亚又称西南亚,亚洲西南部地理区。因位于亚洲、非洲、欧洲三大洲的交界地带,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之间,所以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是联系亚、欧、非三大洲和沟通大西洋、印度洋的枢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该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地形以高原为主。这里的波斯湾及里海沿岸是著名的石油产区,西亚也是局势最动荡的地区之一。
4.下图a为我国海南岛,自然环境呈环带状分布,河流上游流域为主要水源林区。图中b 为世界某岛屿,四周的珊瑚礁在海啸肆虐时保护岛屿安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一架飞机从a岛飞往b岛,是从()
A. 大西洋飞往北冰洋
B. 印度洋飞往太平洋
C. 北半球飞往南半球
D. 东半球飞往西半球
(2)海南岛()
A. 位于中纬度、热带
B. 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C. ①区域为该岛主要工业区
D. ③区域为主要水源林保护区
(3)据图文资料推断()
A. a、b两岛时间相差12小时
B. a、b两岛均有极昼极夜现象
C. 若相同速度环岛骑行一周,则a岛比b岛用时更多
D. 若相同强度的海浪对海岸破坏a 岛小于b岛
【答案】(1)C
(2)B
(3)C
【解析】【分析】(1)读图,根据材料分析可知,a为海南岛,位于东半球、北半球,濒临太平洋;b为毛里求斯岛,位于东半球、南半球、濒临印度洋。由此可判定,飞机从a 岛飞往b岛,是从北半球飞往南半球、从太平洋飞往印度洋。故C符合题意。
(2)读图可知:
A.海南岛位于低纬度,地处热带,A不符合题意;
B.海南岛地势四周低平,中间高耸,B符合题意;
C.③区域位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为该岛主要工业区,C不符合题意;
D.①区域为山地,为主要水源林保护区,D不符合题意;
(3)根据上题分析可知,a为海南岛,b为毛里求斯岛。
A.a、b两岛相差(110°﹣58°)÷15°≈4个时区,时间相差4小时,A不符合题意;
B.由图示纬度可判定,a、b两岛均位于热带,无极昼极夜现象,B不符合题意;
C.ab图幅相同,a图比例尺小于b图,则a图范围大;由此可判定,若相同速度环岛骑行一周,则a岛比b岛用时更多,C符合题意;
D.因为b岛四周的珊瑚礁在海啸肆虐时保护岛屿安全,因此,若相同强度的海浪对海岸破坏a岛大于b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B;(3)C。
【点评】(1)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大西洋四个大洋。太平洋位于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之间。大西洋位于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印度洋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北美洲之间。
(2)人们规定,高纬度是60°—90°之间的地区;中纬度是30°—60°之间的地区;低纬度是0°—30°之间的地区。23.5°N—23.5°S之间为热带,23.5°N—66..5°N之间为北温带,23.5°S—66..5°S之间为南温带,66.5°N—90°N之间为北寒带,66.5°S—90°S之间为南寒带。
(3)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一小时,往东每跨一个时区加一小时,往西每跨一个时区减一小时。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小时,东加西减。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有阳光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