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支架围手术期血压管理

合集下载

围手术期高血压管理共识八大要点

围手术期高血压管理共识八大要点

围手术期高血压管理共识八大要点围手术期高血压会明显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率,如何更好管理让患者尽可能安然度过整个围手术期?近日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联合制定了《围术期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

具体要点见下:1.围术期高血压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到与本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期间内,患者的血压升高幅度大于基础血压的30%,或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

2.围术期高血压控制原则是要保证重要脏器灌注,降低心脏后负荷,维护心功能。

术前可继续服用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但要停用ACEI或ARB。

血压控制目标:≥60岁者,为<150/90 mmHg;<60岁者,或者为糖尿病或慢性肾病者,为<140/90 mmHg。

此外,术中血压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血压的30%。

3.原则上<180/110 mmHg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不影响手术进行,但为抢救生命,则不论血压多高,都应急诊手术;对严重高血压合并威胁生命的靶器官损害,应在短时间内采取措施改善生命脏器功能。

对于进入手术室受血压仍高于180/110 mmHg的择期手术患者,建议推迟手术或者因患者有选期手术需要(如肿瘤患者伴有少量出血),在征得家属同意的情况下手术。

4.对于心脏围术期高血压,术前应充分镇静,先麻醉后再降压,选择以阿片类药物为主的全身麻醉;体外循环期间维持适当灌注流量。

若MAP>90 mmHg应加深麻醉或用降压药物。

主动脉瓣膜手术在体外循环转流和术后易发生高血压,可用乌拉地尔、尼卡地平、硝普钠处理;对合并心肌肥厚的患者应维持血压在较高水平。

二尖瓣成形术后应控制收缩压<120 mmH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应维持较高的灌注压,MAP>70 mmHg,避免降压过程中心率(HR)增快,保持MAP(mmHg)/HR>1。

不建议用硝普钠控制血压,以免引起冠脉窃血。

动脉导管结扎术在结扎导管时将收缩压降至70~80 mmHg或血压降低不超过基础水平的40%,应注意术后高血压反跳,及时给予镇静、乌拉地尔、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等治疗。

阜外学者:颈动脉放支架者要小心低血压

阜外学者:颈动脉放支架者要小心低血压

阜外学者:颈动脉放支架者要小心低血压
阜外医院蒋雄京等研究发现,颈动脉支架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发生率51.8%,高血压、双侧颈动脉支架术和颈动脉分叉部病变患者容易发生持续性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其中低血压发生率高达39.4%,另外,高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分别为3.5%和22.4%。

研究发现,双侧颈动脉支架术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发生比例为72.2%,而单侧颈动脉支架术仅为46.3%。

双侧颈动脉支架术是持续性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发生的危险因素(HR=2.650)。

此外,男性更不容易发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HR=0.428),另外,女性患者在颈动脉支架术术后发生低血压的比例尤其高,可达60%,而男性患者仅为34%。

高血压患者相比于血压正常的患者,虽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发生率没有差异,但持续性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发生率明显升高。

病变部位也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关系密切。

本研究中,分叉部病变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发生率是58.5%,而非分叉部病变的发生率仅为30%。

分叉部病变发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风险为非分叉部的2.5倍,发生持续性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风险更是高达7倍。

研究者还发现,术中未停用降心率药的患者,术后更容易发生心动过缓,以及术中未停用降压药的患者术后发生低血压的可能性更大。

本研究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发生后,通过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血压、心率均可恢复正常水平,其中6例用药时间超过24小时。

研究者表示,及时合理地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对于预防或者减少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意义重大。

围术期高血压的管理

围术期高血压的管理

围术期高血压管理1.高血压分级收缩压舒张压正常高血压<120 和<80正常高值血压120-139 和(或)80-89高血压≥140 和(或)≥90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和(或)90-99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和(或)100-1093级高血压(重度)≥180 和(或)≥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和<902.1、2级高血压,麻醉危险性与一般患者相仿,而3级高血压(≥180/110mmHg)时,围术期发生心肌缺血、心梗、心衰、心律失常、脑梗及脑出血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3.择期手术术前血压控制目标:中青年患者<130/85mmHg,老年患者<140/90mmHg(医院规定<160/100mmHg),>180/110mmHg时应该推迟择期手术。

4.急诊手术血压>180/110mmHg时在严密监测下行控制性降压,调整血压至140/90mmHg左右再行麻醉。

5.气管插管时高血压的预防:芬太尼2.5-5μg/kg,舒芬太尼0.25-0.5μg/kg,瑞芬太尼0.5-1μg/kg,利多卡因1-1.5mg/kg,硝酸甘油0.2-0.4μg/kg等。

6.拔管时高血压的预防:在清醒前就应实施镇痛,在较深麻醉下拔管,静注芬太尼1μg/kg。

7.蛛网膜下腔阻滞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一般不宜选用,选用时应严格控制阻滞平面,并要及时补充血容量,以免交感神经广泛阻滞产生低血压。

持续硬膜外阻滞可控性强,分次小量硬膜外腔给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轻微,该方法对血压的影响与阻滞平面及术前血压控制情况有关,上腹部手术、阻滞平面过高或术中牵拉反射剧烈、血容量不足时血压波动较大。

8.低血压的防治高血压病人由于动脉硬化等原因,对低血压的耐受性较差,如不及时纠正将影响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引发心肌梗塞或脑血栓形成等,无论原血压值高低,凡血压低于原水平25%-30%即为低血压或严重低血压。

处理:1、保证足够的血容量,2、手术中注意操作轻柔,防止过度牵拉内脏,3、一旦发现低血压要及时处理,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可适量应用作用缓和的血管活性药如麻黄碱10-15mg,间羟胺0.5-1mg静注,必要时可小剂量应用多巴胺10-20mg/250-500ml静滴。

颈动脉支架术后血压管理

颈动脉支架术后血压管理
• 一般术后收缩压控制在120-130mmHg,病变狭窄严重、双侧颈动脉狭窄、 高龄患者的则收缩压控制更低:80-90mmHg。[5]
2021/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
血压管理—术后血压细节管理
细节 管理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和生命体征,严格设置报警参数。 是否有头痛等不适,警惕过度灌注综合征发生。 是否有头晕伴意识、肌力的改变,警惕低灌注发生。 保持管道通畅,观察尿量。预防尿潴留导致血压升高等并发症。 抗痉挛药物使用:血压稳定后尼莫通减量至停用,改用口服。
1、术前医护 共同管理
3、术后预见性 血压管理与监控
2、术中血压管 理及病情观察
2021/2/20
血压管理—术前医疗
完善术前讨论评估:手术指征、病变、手术风险及开通计划
医疗
CT灌注、TCD监控血流速度
2021/2/20
术前谈话,告知风险
血压管理—术前护理
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工作。
测量双上肢血压情况, >20mmHg以较高血压一侧 为准,做好记录及交班。
2021/2/20
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
1
无症状
(与血管狭窄导致的脑缺血相关)
2
3
TIA
卒中
一过性黑朦、 一侧面部或肢 体麻木/无力、 失语、不明原 因头痛、头晕、 走路不稳 (24H内缓解)
头晕、肢 体乏力、 言语不清、 失语、意 识障碍
2021/2/20
血管影像学检查
无创检查:颈动脉彩超、TCD、CTA、MRA
有创检查:DSA: 诊断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 金标 准
治疗手段
1 危险因素控制
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戒烟、少饮酒、合理的控制 血压、血糖、血脂等。

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围手术期管理

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围手术期管理

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围手术期管理作者:粟文春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1期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患者围术期最佳护理方法。

方法对96例患者术前做好患者及护士的管理、术中紧密与医生配合,术后做好生命体征、穿刺部位及并发症等观察及处理。

结果本组均成功植入支架,手术顺利,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做好护理人员的培训、患者的管理、医护紧密配合管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是保证患者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管理颈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治疗颈动脉狭窄时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康复迅速、疗效确切而被广泛使用[1]。

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0月,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96例,给予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围术期管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96例,男69例,女27例;年龄39~70岁。

其中57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9例为脑梗塞。

入院后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显示血管狭窄程度60%~90%,主要症状为头昏、言语不清、偏瘫等。

l.2方法局麻下行股动脉穿刺,放置8F动脉鞘,将8F指引导管送至颈动脉狭窄段附近,行全脑血管造影,测量狭窄病变的长度及血管直径,选取适合病变的支架,将指引导丝通过颈动脉狭窄处,在指引导管内沿指引导丝输送支架装置,将自膨胀支架送至狭窄血管段后,缓慢释放支架,对严重狭窄患者采用球囊扩张后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置入支架后的血管狭窄段和远段的血流情况l.3结果 96例患者均一次置入成功,支架置入后血管管腔明显扩大,血流通畅,患者症状缓解,7~15d 治愈出院。

2 围手术期管理2.l术前管理2.1.1患者的管理①术前护士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全面详细的了解,常规备皮,进行三大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动脉彩超等检查。

注意患者心理情况;②患者术前lw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③护士配合医生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支架植入的过程,危险性、并发症等相关事宜,签写知青同意书。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杨红燕;兰美娟;魏慧;柳妙妙;杨婷;杨玲虹
【期刊名称】《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年(卷),期】2024(5)1
【摘要】目的检索、评价并总结国内外关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管理的最佳证据,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方法按照“6S”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有关CAS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管理的相关文献,文献类型包括临床决策、指南、专家共识及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4月18日。

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提取。

结果共纳
入7篇文献,包括2篇临床决策、3篇指南和2篇专家共识,围绕血压管理原则、术前血压管理、术中血压管理和术后血压管理4个方面总结出23条证据。

结论该研究总结了CAS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管理的最佳证据,证据总体质量较高。

建议医护人员针对不同人群制订适宜的个体化的血压管理方案,以更好地促进患者的血压管理。

【总页数】6页(P80-85)
【作者】杨红燕;兰美娟;魏慧;柳妙妙;杨婷;杨玲虹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护理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下肢胫腓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最佳证据总结
2.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3.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4.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最佳证据总结
5.肝胆胰外科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内动脉狭窄支架前后血压控制3例探讨

颈内动脉狭窄支架前后血压控制3例探讨

现为心悸 、 闷 , 胸 血压 降较低 患者 出现 烦
躁 、 识差 。 意
并发症处理 : 患者术前行多功能监 护 ( 血压 、 脉搏 等) 给予低 分子 右旋糖苷 扩 ;
颅 内外血管狭 窄支 架治疗 降 低 了脑 血管病 的发生 , 但支架 的释放和 回缩所产
a x e in e i e v c r td a tre . r u a le p re c n c r ia oi re is Cic l —
增加手术的风险及难度 , 以支架成形 术 所 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 问题 , 已被推荐为一 种 比颈动脉 内膜 切除术 ( E 创 伤性 更 C A) 小的血运重建 技术 J 。其 机制是 重建 狭 窄的血管 , 恢复正 常血流 , 避免卒 中发作 。
3例患者术中均 出现 血压下 降 、 心率 减慢 。1例患 者 在球囊 扩 张 时血 压下 降 明显 , 血压最 低达 7 / 0 mH , 2例 患 04 m g 另 者血压 最低 达 8 /0 H , 0 5 mm g 患者 主要 表
部有大血 管损伤 , 但破裂的血管暂时被血
凝块堵塞 ; ③入 院时病 人有 血管 损伤 , 但
尚未完全破裂 , 或仅有一小裂 口。综合如

要 目的 : 高腹 部 闭合 性 损 伤 的 救 提
治 。方 法 : 回顾 性 总 结 分 析 5 0例 腹 部 闭 0
合 性 损 伤 的救 治 经验 。 结 果 : 理 救 治 可 合
方 法 : 院时 均建 立 静 脉 通 道 ,0 入 30 例采取床边 B超 、 X光 检查 、 穿 ,3 腹 2 4例
行C T检查 ,6 15例送 B超室检查 。
结 果
上原 因 , 容易 给接诊 医生造 成假 象 , 从而 麻痹大意 。本 组死 亡六例 就是 麻痹 大意

颈动脉狭窄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的观察和护理

颈动脉狭窄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的观察和护理

颈动脉狭窄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的观察和护理摘要】目的:探究颈动脉狭窄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的观察和护理。

方法:抽取颈动脉狭窄患者一共32例作为观察对象,从2017年12月开始实验观察,结束时间为2019年6月。

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对比患者在护理前后的血压情况、生活质量等。

结果:在围术期的护理指导后,患者的血压情况得到了较好的缓解,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与护理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合生活质量表的评价结果,护理后的评分显著提升,与护理前进行比较得到P<0.05,差异明显。

结论:对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在围手术期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指导,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压情况,有益于患者术后恢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显著提升,护理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围手术期;血压观察;护理颈动脉狭窄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症,属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的一种,患者患病后,容易出现头晕、意识障碍、记忆力减退等情况[1],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颈动脉狭窄的患者,由于受到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身体血液循环较差,运动功能、泌尿功能、语言系统也可能收缩,甚至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脑梗死等并发症[2],需要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也非常重要。

此次实验研究中,抽取颈动脉狭窄患者一共32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探究颈动脉狭窄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的观察和护理,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抽取观察对象一共32例,为本院在2017年12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

患者基础资料如下:男性与女性分别为17例、15例;年龄最大和最小为69岁、51岁,平均年龄(60.2±1.7)岁。

排除以下患者[3]:①合并有其他严重病症的患者;②患者不同意参与实验研究的;③中途停止接受实验观察、中途转院的患者。

纳入的患者均满足[4]:①确诊为颈动脉狭窄的患者;②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围术期病人的舒适护理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围术期病人的舒适护理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围术期病人的舒适护理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围术期病人的舒适护理。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颈动脉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1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在围术期,除去正常护理外,对患者增加额外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

结果:13例病人共手术15条血管,植入支架15枚,手术全部成功,成功率100%。

病人术后未出现明显不适,各项生理状态良好。

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围术期病人进行针对性护理对病人康复至关重要。

【关键词】颈动脉支架;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6-0225-02数据资料统计显示脑血管病人中,有20%~30%患者是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所导致[1],在临床中,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重要手段,其操作简便、手术风险低、并发症少,已经得到医生和患者的认可[2]。

虽然治疗效果显著,但手术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有显著影响,为了更好的提高病人治疗满意度,现对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围术期病人的舒适护理做如下分析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间,在作者所在科室,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13例。

患者年龄为55~75岁,平均年龄为(62±3.8)岁。

排除下列情况患者,(1)酗酒、行动不便、表达不清。

(2)拒绝配合治疗的患者。

(3)患有心脏病、心肌梗塞、脑血栓、中风等突发性疾病。

(4)近期内接受抗抑郁治疗的患者。

(5)患有癌症、白血病等重大疾病。

(6)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1.2 手术方法患者进入手术室,取仰卧位,进行头部固定,局部麻醉。

穿刺患者右颈动脉,放入血管鞘,进行血管造影。

确定患者病变位置,病变性质、状态和程度,选择支架。

导丝引导下置入脑保护装置,通过支架放送器在患者病变部位植入支架。

支架植入后,再次进行血管造影。

检查患者颈动脉狭窄处的血流情况,以及远端血流状态。

颈动脉支架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颈动脉支架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颈动脉支架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发布时间:2021-09-24T07:26:58.899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1期作者:陆云燕[导读] 目的总结颈动脉支架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

陆云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南宁530021【摘要】目的总结颈动脉支架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

方法选取我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进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整体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支架植入,出现血管痉挛1例,血压降低和心动过缓2例,高灌注综合征1例,穿刺部位皮下血肿2例,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后得到改善,未遗留严重后果。

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前充分准备,熟悉引起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及时实施护理干预,术中良好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及安全性。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支架术;围手术期护理;并发症Perioperative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extracrani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treated with carotid artery stent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anning, Guangxi Lu Yunyan 530021【Abstract】Objective:Summarize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experience of patients with extracrani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treated with carotid artery stent. Method:5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extracrani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undergoing carotid artery stent implantation in our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2019 to January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ir overall nursing status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The 56 patients in this group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stent implantation, 1 case of vasospasm, 2 cases of blood pressure drop and bradycardia, 1 case of hyperperfusion syndrome, 2 cases of subcutaneous hematoma at the puncture site, and improved after timely detection and measures. No serious consequences were left. Conclusion:Full preparation before surgery for carotid artery stent implantation, familiarity with the risk factor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treatment of complications, timely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good cooperation during the operation, and close observation of changes in the condition after the operation are the keys to the success of the operation. Good perioperative care can help reduce surgical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surgical efficacy and safety.【Key words】Carotid artery stenosis;Carotid artery stenting;Perioperative care;complication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

颈动脉支架植入围手术期的护理

颈动脉支架植入围手术期的护理

颈动脉支架植入围手术期的护理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引起中风,从而致残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

随着神经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颈动脉支架植入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相比传统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该法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少,见效快,并发症少的特点[1]。

除了成功的手术操作,围手术期的治疗与护理也是影响愈后的主要因素。

我院从2010年10月至2013年9月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16例,愈后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16例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46-72岁,平均65.4± 1.6岁,临床诊断曾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0例,脑梗塞5例,术前颈动脉超声检查16例,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最终明确动脉狭窄范围是60-95%。

1.2治疗方案行全脑血管造影明确狭窄部位及程度,确定颈动脉保护系统及球囊和支架的型号[2]。

在股动脉以seldinger法置入8F导管鞘先植入保护伞,然后将自膨式支架植入狭窄处,造影确定到位后释放支架,回收保护伞,最后造影证实。

2.结果16例患者中,1例(狭窄达95%)支架植入失败,1例术中并发小面积脑梗塞,经治疗完全恢复,余均恢复满意,术后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造影示为狭窄明显改善。

3.护理3.1术前护理3.1.1护理评估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如糖尿病,高血压,评估患者自理生活程度,询问有无对肝素、含碘药物的过敏史,了解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及血常规,了解颈动脉狭窄程度,特别是了解患者有无发生灌注压突破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如高度动脉狭窄、单侧动脉高度狭窄伴对侧闭塞,侧肢循环不良,狭窄血管供应区低灌注和灌注储备降低等[3]。

3.1.2心理护理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属新型技术,病人对动脉脉支架植入缺乏了解,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和疑虑心理[4],针对不同病人特点进行护理,使病人精神放松,消除疑虑,术前尽可能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使病人得到充分休息,保证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高血压患者在围术期的血压控制要点(全文)

高血压患者在围术期的血压控制要点(全文)

高血压患者在围术期的血压控制要点(全文)围术期高血压是指患者在外科手术住院期间(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3~4天内)伴发的急性血压升高(收缩压、舒张压或平均动脉压超过基线的20%以上),可以显著增加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外科手术中围术期高血压的发生率为25%。

即使手术前没有高血压病史,麻醉时也易发生血压升高及心动过速。

已有许多研究探索手术当中如何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避免此病症的发生,但是结果差异较大,目前仍然没有统一的预防标准。

对于围术期高血压何时开始治疗以及治疗目标也没有统一意见,难以推出统一的治疗建议。

尽管如此,围术期高血压仍需要恰当处理,降压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治疗方案。

本文回顾了成人患者围术期高血压的治疗要点。

1 易发因素短时间内血压升高并超过180/110mmHg时称为高血压危象,其发生率为4%~35%,心脏手术前后发生率可以高达50%。

高血压以及高血压危象极易发生在手术后早期,并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和血管阻力增加有关。

手术后高血压常开始于术后10~20分钟,可能持续4小时。

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易发生出血、脑血管意外和心肌梗死。

手术前高血压一般不引起靶器官功能障碍,因此称为高血压次急症,有足够的时间降低血压。

而在手术中血压快速升高超过20%时易发生靶器官功能损害,应考虑高血压急症。

大血管(颈动脉、腹部主动脉、外周大血管)或腹腔和胸腔手术易发生术中高血压,而严重术中高血压更多见于心脏手术、大血管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主动脉手术)、神经手术、头部和颈部手术、肾脏移植以及较大创伤(烧伤或头部创伤),并较易发生并发症。

例如,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血压持续>170/95mmHg易发生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特别是曾发生脑出血或有脑出血家族史患者在血压迅速升高时易再次发生脑出血。

下列手术易发生术后高血压:冠状动脉搭桥术、主动脉瘤修复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血压调控的探讨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血压调控的探讨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血压调控的探讨李生;李宝民;王君;曹向宇;刘新峰;张阿兰;葛爱莉【期刊名称】《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0(012)003【摘要】目的探讨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PTAS)围手术期血压调控的必要性及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93例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诊断后,采用自膨式支架经股动脉入路行PTAS,围手术期对血压严密监控,并根据血压的高低采取综合措施及时进行调整,以避免发生高灌注性脑病或心脑缺血.结果 293例患者中支架置入成功292例(99.7%).术前狭窄率70%~95%平均(82.0±13.1)%,术后残余狭窄率为0~20%,平均(9.2±6.8)%,术后患者脑缺血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有1例患者在术中及术后血压控制不理想,发生了高灌注性脑出血而死亡.通过采取综合措施调节血压后未再发生高灌注性脑病,血压降至90~120/6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后,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心、肾、脑等脏器缺血.结论 PTAS微创安全有效,但术中及术后调整血压非常必要,围手术期有效地调控血压是减少术后高灌注性综合征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总页数】3页(P240-242)【作者】李生;李宝民;王君;曹向宇;刘新峰;张阿兰;葛爱莉【作者单位】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围手术期护理 [J], 孙向红2.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J], 吴建青3.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治疗 [J], 曹文锋;吴凌峰;刘世民;高幼奇;张昆南;吴晓牧4.围手术期血压调控 [J], Long.,D;刘萍5.全面护理干预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J], 陈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内动脉狭窄腔内血管支架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颈内动脉狭窄腔内血管支架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所以要 求术 中严格执 行肝 素液 持续灌 注 及全 身肝 素化原则 , 以减少此类并 发症 的 发生 。如出现有颅 内血管堵塞症状 : 言 语
欠 清 晰 、 侧 面 纹 变 浅 、 舌 侧 偏 、 瘫 甚 一 伸 偏 至 昏 迷 等 , 及 时通 知 医 生 给 予 处 理 。另 应 外 如 果 出 现肢 端 苍 白 、 腿 剧 烈 痛 、 木 、 小 麻
床 2 时 , 刺肢体 制 动 8小时 后可 在 4小 穿 床上轻微 挪动 , 翻 , 侧 注意动作应轻柔 , 术 后第 2天就能下床 活动 , 但血压不稳 时宜
继 续 卧床 , 至 血 压 恢 复 到 正 常水 平 方 可 直 下床 。④饮食 护理 : 术后病人 因怕解小 便
灌注综合征 , 表现 为 头痛 、 躁、 烦 恶心 , 经 控 制 血 压 等 处 理 后 症 状 渐 消 失 。无 1例
术 中 出 现 脑 梗 死 或 出 血 。 1例 术 后 因 心 衰 死 亡 , 例 术 后 因脑 出血 而 死 亡 。 1
讨 论
定支架位置前方并打开 , 再将 自膨式支架 放 入 预 定 位 置 释 放 , 过 造 影 显 示支 架 打 通
开 后 的 形 态 , 后 收保 护装 置 , 术 结 束 。 最 手 术 前 护 理 : 者 多 表 现 出不 同程 度 的 患 紧 张 和 焦 虑 及 对 预 后 的 担 心 , 愿接 受 进 不
资 料 与 方 法
20 0 7年 1 2月 一 0 9年 l 20 1月应 用 脑
保护装置实施 颈 动脉支 架成 形术 2 2例 , 男 l 5例 , 7例 ; 尿病 3例 , 女 糖 高血 压 1 0 例 , 暂 性 脑 缺 血 发 作 5例 , 生 过 脑 卒 短 发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低血压的防治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低血压的防治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低血压的防治黄清海;刘建民;许奕;洪波;赵文元【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04(0)S1【摘要】目的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发生迷走反射引起血压降低及心动过缓 ,严重者可导致脑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本研究主要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中发生低血压的发生率、预测因素、治疗及其对临床结果的影响。

方法应用自膨胀支架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 (5 0 %以上 ) 32 6例。

记录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血压变化情况 ,回顾性分析低血压 (收缩压 <90mmHg)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

结果本组发生术中血压改变 2 0 6例 ,其中 8例血压升高 (1例为过度灌注脑出血 ) ,198例发生血压降低 ;4 5例血压低于 90mmHg(持续时间在 4min~ 11d) ,经过静脉内持续微泵给予多巴胺或去氧肾上腺素后逐渐恢复 ,无 1例发生与血压降低有关的神经功能障碍。

6例高血压患者长期随访 (6~ 2 5个月 ,平均 13.9个月 )显示血压恢复正常。

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部者 2 7例 ,颈内动脉开口处 14例 ,单纯颈内动脉狭窄 4例。

采用球囊成形 +支架植入术者中发生严重低血压者 4 1例 (2 % ,4 2 0 0例 )。

结论支架成形术中并发低血压是常见的并发症。

最为主要的预测因素是病变部位以及是否采用球囊进行扩张成形应用。

应用多巴胺能药物多能治疗该并发症 ,且不增加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总页数】1页(P175-175)【关键词】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作者】黄清海;刘建民;许奕;洪波;赵文元【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相关文献】1.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护理 [J], 陈群;段瑞2.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探讨 [J], 李生;黄承良;李宝民;王君;曹向宇;张阿兰;葛爱莉3.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颅内出血原因及防治 [J], 李生;李宝民;周定标;王君;曹向宇;刘新峰;葛爱莉;张阿兰4.术前颈动脉窦阻滞预防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低血流动力学状态 [J], 程国兵;刘庆华;陆炜;陈雪花;聂群;吴森焱;王李华5.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不同时机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围手术期安全性比较 [J], 李晓阳;陆炜;程国兵;廖圣;吴佳文;吴森焱;胡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早期血压的管控及护理

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早期血压的管控及护理

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早期血压的管控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早期血压的管控及护理。

方法:术前给予有效的降压药物或扩容治疗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术后血压降低时排除过敏反应予以多巴胺药物对症治疗,血压增高时应用硝酸甘油或尼卡地平静脉滴注。

并给予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紧张情绪。

结果:98例介入术后发生血压变化的病人经科学的血压管控及护理干预,均未发生因血压过高或过低引起的不良并发症。

结论:术后早期进行科学的血压管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预防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促进疾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支架,术后,血压,管控,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33501脑卒中目前是我国居民的第一死因,而缺血性脑卒中占60%~80%[1]。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因其安全、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明显等优点,正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

但颈动脉支架置入极易导致患者血压发生变化,术后血压增高或降低,如未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均可引起严重后果。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介入中心2006年7月至2013年8月146例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患者,术后早期(48h内)除做好一般护理外加强对患者血压的管理,对预防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促进疾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006年7月至2013年8月,我院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146例,其中男性89例,女性57例;年龄44~79岁。

94例伴有高血压,54例有短暂性脑缺血反复发作表现; 21例有糖尿病,7例有冠心病。

全部患者经颈部血管超声筛查,DSA检查后明确颈动脉狭窄(≥70%)116例(795%),症状性颈动脉狭窄75例(514%)。

12术后血压情况: 我国成人随测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为正常血压[1]。

本组病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血压发生变化共98例,其中血压下降(收缩压低于90mmHg或低于基础血压20%[2])82例(56%),血压升高(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95mmHg)16例(11%),血压无明显变化48例(33%)。

围手术期血压控制

围手术期血压控制

降压目标

对病人情绪和病情稳定血压仍高于正常符合WHO/ISH原 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和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病人,术前给 予适当的降压处理对预防手术过程中的血压剧烈波动及心 肺血管意外十分重要,其降压目标为降至正常或“理想” 水平。即对于中、青年患者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血压降 至135/85mmHg或正常范围内;对≥60岁的老年患者将血 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其降压的速度和方法应该依据 病人的基本情况、心、脑、肾等主要器官功能情况、手术 的急缓选择合理的降压措施,但切忌造成血压剧烈下降, 除非合并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急进性高血压、急性 左心衰竭等高血压急症或术中出现严重的高血压一般不主 张静脉应用降压药物。
如血压200110mmhg应推迟手术急诊手术血压180110mmhg如推迟手术给病人带来的风险超过高血压可在严密监测下绣持血压14090mmhg左右为宜降压目标对病人情绡和病情稳定血压仍高于正常符合whoish原収性高血压诊断标准和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病人术前给予适当的降压处理对预防手术过程中的血压剧烈波动及心肺血管意外十分重要其降压目标为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

目前WHO和ISH推荐的抗高血压药有6大类,即 利尿剂、 β受体阻断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α1受体阻断 剂,应依据病人和合并症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药物。目前 抗高血压药的应用原则如下:①对1、2级高血压,任何药 物开始治疗时应从小剂量开始,以减少副作用。②尽量应 用每日一次,作用持续24小时的长效药物。③合理选择联 合用药以达到最大的降压效应、最少的副作用,一般情况 下宁可联合应用非同类的第二个药物,而不增加第一药物 的剂量。④对手术需要空腹即必须停用口服药物的病人尽 量避免选择β受体阻断剂,因此类药物易引起停药综合征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市场后期监督试验:EXACT、CAPTURE、CASES
• 拓展CAS适应证的大规模试验:有症状:CREST(NIH)、EVA-3S、 SPACE;无症状:CREST(NIH)、ACT1
SAPPHIRE证实在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率>50%,无症状颈
内动脉狭窄率>80%,且至少存在1个CEA危险因素,CAS 不劣于CEA。虽然SPACE、ICSS、EVA-3S未能证实CAS 疗效不劣于CEA,但多项实验结果表明CEA及CAS长期死 亡率及致残率无明显差别 CREST亚组分析中证实,年龄小于70岁CAS更有效,70 岁以上患者CEA更占优势,CAS作为CEA的有效的替代方
手术简要过程
病例3
病例3
病情变化:术后第3天,患者出现头 痛,左侧肢体肌力下降,考虑CHS急
诊头部CT提示脑出血
立即停用抗血小板、改善循环药物,
降血压控制在110/70mmHg左右,
继续药物保守治疗,2周后出血
大部分吸收
病例4
病史:台xx,男 ,60岁。以“间断头晕伴心悸1月,加重1
• 严重的肺部疾病(COPD、FEV1 <20%)
• 年龄>80岁 • 患者拒绝行CEA术
CAS手术禁忌征
伴有颅内动脉瘤,且不能提前或同时处理者 2周内曾发生心肌梗死或较大范围脑梗死
胃肠道疾病伴有活动性出血
不能控制的高血压 对肝素、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有禁忌 对所用的造影剂、材料或器材过敏 有严重心、肝、肾及肺疾病 穿刺部位或全身有未能控制的感染
机理
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导致压力感受器功能障碍, 并影响脑血管自身调节
病例2
病史:姜x,女,65岁。以“发作性头晕2周”为主诉入院
。有高血压病史病史20余年,最高血压180/90mmHg,口
服“寿比山 1片qd”,血压控制不祥,有糖尿病、高脂血症 病史 入院查体:BP:150/90mmHg,心率70次/分,神志清楚,双 侧腱反射稍亢进,双侧闭目站立不稳,余神经系统无异常 入院后治疗:继续给予“寿比山片”降压治疗
病例3
术中处理:术前血压140/70mmHg左右,心率73次/分,术 中颈动脉支架植入后血压降至95/56mmHg,心率降至58次/
分,给予多巴胺针10mg静注后恢复至血压130/70mmHg,
给予阿托品0.5mg静推,心率68次/分 术后处理:1天后血压140/80mmHg,继续口服“替米沙坦” 降压
CAS患者术前血压调控
目标值:血压原则控制在120/80~140/90mmHg,由于缺乏
大样本RCT研究,对于症状性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
Hg时需谨慎,因此仍强调个体化降压
ACEI、ARB、β-受体阻滞剂、CCB
平稳、长效、个体化
病例分享
病 例1
病史:弓xx,男 ,59岁。以“胸闷、心前区不适”为主诉 入院。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血145/95mmHg,口服“吲
病例2
术中处理:术前血压140/90mmHg左右,术中右侧颈动脉 支架植入时血压降至28次/分,血压降至75/58mmHg,给予
阿托品、多巴胺应用后血压恢复至110/60mmHg,心率62次/
分 术后处理:术后未给予降压药物:术后第1天血压 120/80mmHg,术后第3天血压140/80mmHg,继续口服降压 药物治疗
术者单位上一年度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术后30天内各种原因
中风和死亡的发生率≤6%;致残性中风或死亡的发生率应 ≤2%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后30天内各种原因的中风和死 亡的发生率≤3%;致残性中风或死亡的发生率应≤1%
CAS患者术前血压调控
2014年美国AHA/ASA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 颅内大动脉狭窄50%~90%的脑卒中或TIA患者建议血 压 <140
/90mmHg(Ⅱb,B)
2013年欧洲高血压管理指南
既往有脑卒中或短暂 性 脑 缺 血 发 作 病 史 者,建 议 将 收 缩 压 控 制 在<140mmHg(Ⅱa,B)
2014中国缺血性卒中和TIA二级预防指南
由颅内大动脉狭窄导致的缺血性卒中或 TIA, 推荐血压降至 140/90mmHg 以下( II,B ) , 但降压药物种类、剂量及降压目 标值应个体化,应全面考虑药物、卒中特点和患者3方面
在扩张或支架置入前进行准确的狭窄段及狭窄段两端正常 血管的管径的测量,选择支架的原则是颅外段支架的直径 选择与狭窄两端较大的直径一致。支架的长度应该比狭窄
段两端长1cm,颅外段支架多选择自膨式支架
一律采用远端保护装置(如EV3保护伞) 选择自膨式支架,在支架置入前对于高度狭窄的病变需进 行预扩张
术后做颅内外血管造影,颈动脉造影的投射角度和大小要 同支架置入前一样 对于高度狭窄血管的支架置入,在术中和术后1至2周要保
持血压控制在100-120/60-70mmHg之间,并给予适当的扩
容治疗,避免高灌注综合征发生 术后持续给以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双抗至少3个月后终身 服用阿司匹林,术后3天密切监测血压、心率,注意有无 低血压、心动过缓
轻度狭窄:动脉内径缩小< 30%
中度狭窄:30% ~ 69%
重度狭窄 :70% ~ 99% 完全闭塞;闭塞前状态:NASCET测量狭窄度> 90% 经验值:轻度50%以下,中度50%-70%,重度大于70%,接近闭塞 95%-99%,完全闭塞无造影剂通过ຫໍສະໝຸດ 狭 窄 度 的 计 算 方 法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有症状患者波立维75mg Qd,阿司匹林片0.1g Qd 联
用90天(ⅡB),后给予单药长期口服(ⅠA),无症状单药
他汀类药物 :阿托伐他汀钙片40-80mmHg qd,长期服用 (ⅠB) 危险因素的控制 :血压(<140/90mmg ⅡB)、血糖(HbA1c<7% ⅠB
90/56mmHg,给予多巴胺针20mg静注,2分钟后恢复至血
压100/70mmHg心率68次/分,术后1周BP:130/80mmHg左 右,继续观察血压变化,未服用降压药物
病 例1
术前造影
支架植入后
CSA对血压影响机理
术中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医源性操作对颈动脉 窦压力感受器的机械性刺激 CAS术后脑血流量增加,脑血管自身调节机制, 同时增多的血流增加了对压力感受器的刺激, 使血压下降
一、颈动脉狭窄的诊治概况 二、颈动脉狭窄高血压相关研究 三、CAS术前血压管理 四、颈动脉支架成形病例分享 五、CAS术中、术后血压管理
目 录
颈动脉狭窄高血压相关研究
PROGRESS研究提示降压治疗(收缩压120mmHg左右)可明 显降低脑血管病患者卒中风险,减少总体死亡风险
英国TIA阿司匹林临床试验、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和北美症状 性颈动脉手术试验证实,一侧颈动脉狭窄>70%或双侧颈动脉 狭窄患者血压增高,脑卒中风险增加 牛津血管研究(OXVASC)证实,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 者在联合应用抗栓治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时,血压降至 140/90mmHg者脑卒中风险较低
达帕胺片”,血压控制可。有冠心病史1年余
入院体检:血压134/94mmHg,心率80次/分,无神经系统体 征 入院后治疗:入院后继续口服“吲达帕胺片”,血压维持在 130/80mmHg左右,行心脑联合造影时发现右侧颈内动脉
球部重度狭窄,遂行CAS治疗
病 例1
术中处理:术前血压140/90mmHg左右,心率71次/分,术 中颈动脉支架植入时心率无明显变化,血压降至
年龄>18岁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度>50%,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度> 70% 知情同意
当患者存在心脑血管合并症时,并且术者具备足够CAS 操作 技巧时,应选择CAS作为手术方式 (CAS的优势) 如:
• 充血性心力衰竭(纽约心脏协会分级III/IV)和/或各种已知的严重左心功 能不全
• 6周内需行开胸心脏手术
天”入院,无高血压病史,有“冠心病“史
查体:心率80次/分,血压130/80mmHg,无神经系统体征
术中处理:术前血压130/80mmHg,心率78次/分,术中颈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
US:无创、简便,可评价流速、斑块性质
CTA:可评价管壁钙化、斑块性质,但有辐射
MRI:可评价斑块性质,无辐射
DSA:金标准,血管内治疗必备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
狭窄程度评价方法: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法(ECST)及北 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试验法(NASCET)法,共4级
术前造影
病例2
保护伞释放
病例2
支架释放
CAS术后造影
病例3
病史:康XX,女,71岁。以“头晕3天,加重1天”为主诉 入院。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最高血压180/80mmHg,口
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DM病史10年
入院体检:血压153/75mmHg,心率80次/分,双侧指鼻试 验及跟膝胫试验欠准稳 入院后治疗:入院后口服“施慧达片及替米沙坦片”控制血 压,血压维持在140/80mmHg左右
)、血脂(LDL<1.8mmol/L ⅠB)、戒烟、节酒、控制体重、锻炼等)
手术治疗
相关实验
CEA
• 症状性: NASCET、ECST、VA Trial,无症状性: ACAS、ACST
CAS
• 高风险性外科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术的对比:SAPPHIRE、ARCHeR、 SECuRITY、CABERNET、CREATE、SPACE、ICSS
法,对于中国患者尤其具有重要意义【1】
【1.】2015年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
手术时机选择
对于大范围脑梗死患者实施血管内干预时,可在2周后实
行。对于TIA、小卒中、非致残性卒中,2周内行手术(Ⅱ 级推荐,B级证据) 双侧病变,两侧手术间隔至少2周,狭窄严重和(或)有症状 侧优先手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