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感知电世界通识课论文

合集下载

论文-认知无线电中频谱感知技术的分析与仿真

论文-认知无线电中频谱感知技术的分析与仿真
本文最后分析了认知无线电的 IEEE 802.22 标准,该标准要求在不损害 已有电视设备服务的前提下,使用电视频带为非授权用户提供廉价的无线接 入服务。并本文针对该标准的物理层设计,深入探讨了频谱感知技术在 802.22 中的应用。
关键词 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频谱空穴检测;合作机制;802.22 标准
所 在 单 位: 电子与信息技术研究院
答 辩 日 期: 2007 年 7 月
授予学位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Classified Index: TN911.23 U.D.C: 621.396.94
Dissertation for the Master’s Degree in Engineering
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认知无线电中频谱感知技术的分析与仿真
姜靖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年 6 月
国内图书分类号: TN911.23 国际图书分类号: 621.396.94
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认知无线电中频谱感知技术的分析与仿真
硕 士 研 究 生: 姜靖

师: 谭学治教授
申 请 学 位: 工学硕士
学 科 、 专 业: 信息与通信工程
-I-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Cognitive Radio (CR) is a new intellig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hich is viewed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for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of a precious radio spectrum,because of its ability of changing its transmitter parameters immediately based on interaction with the environment where it operates, especially it enables unlicensed users to use licensed spectrums.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spectrum sensing is not only a primary task, but also a notable character of CR. After introducing some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cognitive radios, this dissertation simulates several sensing spectrum methods; then researches on cooperation scheme; and last discusses their applications in IEEE 802.22.

电影演员创造角色的心理过程探讨——以周迅的电影表演为例

电影演员创造角色的心理过程探讨——以周迅的电影表演为例

2表演心理研究的美学意义
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任何一种社会行为方式,都可以说是人的 心理和生理的共同创造,电影表演艺术的发展亦是如此。首先是生理机能伴随着 心理机能的发展,创造了行动、表情和语言,才有了古优、参军戏、滑稽பைடு நூலகம்、说 唱艺术以及歌舞表演,从而产生了戏曲、话剧、电视剧、电影等多种表演艺术形 式。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自身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探索人的心理本质 以实现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健康发展,促进人在社会实践各种活动中效率的提高。 心理学的研究有它自身的奥秘和复杂性,而表演艺术是通过演员的创作塑造活生 生的、有血有肉,富有鲜明性格、独特灵魂、具有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也有其 自身的奥妙与复杂性。两个同样充满奥妙而又复杂的体系结合之后,就出现了一 个富有创造性的跨学科论文研究题目。
要了解一个人,须听其言,观其行。俗日:文如其人。因此查其“文”是第一位 的。如同打捞沉船,必深潜海底,使其浮出水面才可能进行局部拆卸,从而知晓 船舶沉没的真正缘由。研究周迅塑造银幕形象之所以成功,必须查找出她具有代 表性的部分作品或几个非常成功的艺术形象,进行解剖式的分析。从她的电影作 品角色塑造的“鲜明性”、“生动性”和“准确性”中,提炼出她能如此成功的内在因素。 绝不能离开电影作品及创作实践,空谈所谓的创作技巧和创作经验。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绪论
这位年轻的“大满贯”女演员是属于典型的“非学院派”出身的成就卓著者。陈凯 歌赞美她“是一个良好的心灵沟通者”。这句带有概括性的评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研究周迅成才之路的切入点。陈凯歌导演所言“良好的心灵沟通者”,如果从心理学 的视角去理解他的评语:“良好的心灵沟通”,可能是指:周迅具有较强的“感知选 择性”,灵敏的“感知理解性”,快速形成的“感知整一性”和稳定的“感知恒常性”。 倘若用表演理论的专业用语来诠释,大概是指“演员对剧本的理解能力”,“演员对 导演意图的领悟能力”,“演员与演员之间相互交流与适应的能力”,“演员深刻感受 规定情境及对角色情感体验的能力”和“在无数个镜头碎片里进行有逻辑顺序地贯 串行动的能力”,其中也包括“对镜头运动的适应能力”。再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 理论进一步阐释上述能力的核心,就是极大的可塑性和高度性格化的能力——即 演员有机天性下的内部深刻体验与外部完美体现的创造能力。

认知无线电中合作频谱感知方法的研究毕业论文

认知无线电中合作频谱感知方法的研究毕业论文

认知无线电中合作频谱感知方法的研究毕业论文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认知无线电的研究意义和背景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无线频谱在现代社会成为不可或缺的的珍贵资源。

无线频谱目前处于主要由国家统一分配授权使用状态。

且一般一个频段只供一个独立的无线通信系统使用。

这一种静态无线频谱的管理方式,简单有效,避免了许多不同无线通信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

可是这些已经被分配的授权频段和非授权频段中存在频谱资源的利用不平衡。

第一,在整个频谱资源中,授权频谱就占用了很大的一部分,使得很多频段处于空闲的状态;第二,整个频谱资源中,可开放使用的非授权频段只占用很小的一部分,可在频段上的用户却很多,业务量大,这些无线电频谱段,已基本趋于饱和状态。

因此在信息网络和无线移动通信高速发展的现在,频谱资源的匮乏问题就越来越严重。

所以,找寻更佳有效的频谱的管理方式,来充分利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空闲频谱,用来解决日益增长的频谱需求间的矛盾,成为现在人们不断重视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问题人们现在的基本思路就是尽可能的的不断提高现有的已分配频谱的利用率。

【2】所以,人们提出了认知无线电这一概念。

认知无线电的基本理念是:具备认知能力的无线通信的设备,可依照“伺机(Opportunistic Way)”方式以接入授权的频段,且动态使用这频谱。

这种出现在频域、时域和空域未利用的频谱资源被称作“频谱空穴”。

认知无线电(CR , Cognitive Radio)这一技术的出现发展给解决无线资源频谱的贫乏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3】CR是让允许认知用户自己适应感知授权频段的频谱空穴,机会式利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频谱空穴来进行信号的传输,来提高频谱的利用率。

CR的核心概念是让无线通信设备具备发现存在的“频谱空穴”且能够合理有效的利用频谱空穴的能力。

CR可以使无线通信系统设备不经过授权,即可使用在通信上传输性能更好,频带宽的频段。

这能够平衡通信系统的成本以及性能。

且带宽的无线通信系统能够具备更大动态围的业务传输特性,这正有利于在宽频段的动态围机会式传输。

电子电工通识课论文1

电子电工通识课论文1

学号:课程论文题目学院海尔电冰箱说明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2011 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何丰职称教授2013年11月29日重庆工商大学课程论文申请表2013~2014学年第 2 学期任课教师:何丰职称:教授任课班级学生人数50课程名称电工、电子与信息文化基础课程性质通识学时数322学分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1.初步形成电知识及其运用水平的主体认知,提高适应信息时代的生存能力。

2.通过介绍相关实用电气设备,强化对电工电子一般规律和技术发展规律的认识。

3.强化电工电子技术出发点与人类社会规则之间的相通性联系,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理解电工电子的发展,认知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规律都有重要作用。

4.增加公共电工电子系统的使用常识,维护人类社会电工电子系统的正常使用,以及理解这类系统的运行环境和发展规律。

申请理由:基于文科学生计算能力和数学演绎能力水平,以及课程目的,选择抄袭不易的论文题目和写作要求,可以较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文科背景与电学知识的结合。

题目:以电子产品说明书为背景,用电子知识进行解读资料来源:电子产品说明书为自找资料,交论文时作为附件一并提交;课程论文论文要求: 1. 论文首先应对电子产品说明书与学生心目中的写作写作要求标准进行比较( 20 分); 2. 对说明书中的任意 5 个技术指标或涉及的 5 个电学知识进行电学分析,展示自己的电学知识水平(25 分);3.在说明书中的各类按键、电路、以及使用流程中选择7 个选题,进行电学分析,展示电学知识水平(42 分);4. 论文格式(13 分)。

课程成绩总成绩 =论文成绩× 0.8+ 平时成绩× 0.2评定办法课程所在教研课程所在学院主管室主任意见签字:院长意见签字:年月日年月日教务处审核意见签字:年月日重庆工商大学教务处制表目录摘要⋯⋯⋯⋯⋯⋯⋯⋯⋯⋯⋯⋯⋯⋯⋯⋯⋯⋯⋯⋯⋯⋯⋯⋯⋯⋯5关键字⋯⋯⋯⋯⋯⋯⋯⋯⋯⋯⋯⋯⋯⋯⋯⋯⋯⋯⋯⋯⋯⋯⋯⋯⋯5一、五个技术指标说明⋯⋯⋯⋯⋯⋯⋯⋯⋯⋯⋯⋯⋯⋯⋯⋯⋯⋯51.1 电冰箱按照冷却方式分类⋯⋯⋯⋯⋯⋯⋯⋯⋯⋯⋯⋯⋯⋯⋯51.1.1 冷气强制循环式⋯⋯⋯⋯⋯⋯⋯⋯⋯⋯⋯⋯⋯⋯⋯⋯⋯51.1.2 冷气自然对流式⋯⋯⋯⋯⋯⋯⋯⋯⋯⋯⋯⋯⋯⋯⋯⋯⋯6 1.2 电冰箱上产品型号说明处的各种参数的意思⋯⋯⋯⋯⋯⋯⋯61.2.1 电冰箱的总有效容积⋯⋯⋯⋯⋯⋯⋯⋯⋯⋯⋯⋯⋯⋯⋯61.2.2 电冰箱使用时的气候类型⋯⋯⋯⋯⋯⋯⋯⋯⋯⋯⋯⋯⋯6 1.3 制冷剂⋯⋯⋯⋯⋯⋯⋯⋯⋯⋯⋯⋯⋯⋯⋯⋯⋯⋯⋯⋯⋯⋯⋯61.3.1 无机化合物制冷剂⋯⋯⋯⋯⋯⋯⋯⋯⋯⋯⋯⋯⋯⋯⋯71.3.2 氛制冷剂⋯⋯⋯⋯⋯⋯⋯⋯⋯⋯⋯⋯⋯⋯⋯⋯⋯⋯⋯⋯71.3.3 碳氢化合物制冷剂⋯⋯⋯⋯⋯⋯⋯⋯⋯⋯⋯⋯⋯⋯⋯⋯71.3.4 共沸溶液制冷剂⋯⋯⋯⋯⋯⋯⋯⋯⋯⋯⋯⋯⋯⋯⋯⋯⋯7 1.4 能效标识⋯⋯⋯⋯⋯⋯⋯⋯⋯⋯⋯⋯⋯⋯⋯⋯⋯⋯⋯⋯⋯⋯71.5 电器安全的通用要求⋯⋯⋯⋯⋯⋯⋯⋯⋯⋯⋯⋯⋯⋯⋯⋯9二、七个按键或流程图解说⋯⋯⋯⋯⋯⋯⋯⋯⋯⋯⋯⋯⋯⋯⋯⋯102.1 安置流程⋯⋯⋯⋯⋯⋯⋯⋯⋯⋯⋯⋯⋯⋯⋯⋯⋯⋯⋯⋯⋯⋯10 2.2 启动流程⋯⋯⋯⋯⋯⋯⋯⋯⋯⋯⋯⋯⋯⋯⋯⋯⋯⋯⋯⋯⋯⋯10 2.3 温控器⋯⋯⋯⋯⋯⋯⋯⋯⋯⋯⋯⋯⋯⋯⋯⋯⋯⋯⋯⋯⋯⋯⋯10 2.4 制冷流程⋯⋯⋯⋯⋯⋯⋯⋯⋯⋯⋯⋯⋯⋯⋯⋯⋯⋯⋯⋯⋯⋯112.5 除霜流程⋯⋯⋯⋯⋯⋯⋯⋯⋯⋯⋯⋯⋯⋯⋯⋯⋯⋯⋯⋯⋯⋯13 2.5.1冷藏室除霜⋯⋯⋯⋯⋯⋯⋯⋯⋯⋯⋯⋯⋯⋯⋯⋯⋯⋯⋯132.5.2 冷冻室除霜⋯⋯⋯⋯⋯⋯⋯⋯⋯⋯⋯⋯⋯⋯⋯⋯⋯⋯⋯13 2.6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噪声限制⋯⋯⋯⋯⋯⋯⋯⋯⋯⋯⋯⋯⋯14 2.7 停止使用时的注意事项⋯⋯⋯⋯⋯⋯⋯⋯⋯⋯⋯⋯⋯⋯⋯⋯152.7.1 停用时⋯⋯⋯⋯⋯⋯⋯⋯⋯⋯⋯⋯⋯⋯⋯⋯⋯⋯⋯⋯⋯152.7.2 搬运时⋯⋯⋯⋯⋯⋯⋯⋯⋯⋯⋯⋯⋯⋯⋯⋯⋯⋯⋯⋯⋯15三、参考文献⋯⋯⋯⋯⋯⋯⋯⋯⋯⋯⋯⋯⋯⋯⋯⋯⋯⋯⋯⋯⋯⋯15四、海尔电冰箱说明书(另附页)摘要:本文在学习了电工电子这门课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对平时生活中对电冰箱的一些了解及使用,对电冰箱的使用说明书进行解读。

认知无线电毕业设计论文

认知无线电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现如今无线通信的技术发展的越来越火热,但同时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频谱的资源变得也来越少。

以前处于静态的无线频谱管理的方式会让一些频谱常常处于一种空闲的状态。

这些常常处于空闲的状态会限制频谱利用率。

如果长时间这样,则会影响频谱的利用率,造成频谱资源的浪费。

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频谱的利用率,人们于是提出认知无线电的思想。

在基于认知无线电的基础上发展正交频分复用可以降低总的发送功率,由串行的高功率变成多个并行的子载波低功率发送。

首先,这篇文章介绍了认知无线电产生的背景和两个对认知无线电的概念的解释,认知无线电特点当中的认知能力更够感应外部环境的检测,分析频谱和对频谱的判定。

其次,就OFDM的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做出了一些研究,通过搭建感知的系统模型,研究其功能等特点。

对于认知无线电OFDM系统资源分配算法,本节通过简单的介绍了Wong算法、最小容量最大化算法、RA算法、迭代注水算法等,需要找一种多用户资源分配算法当中的最优算法。

本章节仿真采用的是典型的迭代注水算法,得出的结论是这个算法的主要是能够实现使功率最小或者速率的最大化。

关键词:认知无线电;OFDM;多用户;注水算法AbstractNow the technolog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s developing more and more hot,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will face the problem: the resources of the spectrum become more and less. Before the static wireless spectrum management approach will let some spectrum is often in an idle state. These are often idle and limit the spectrum utilization. If this is long, it will affect the utilization of the spectrum, resulting in the waste of spectrum resources. The main purpose is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the spectrum, people then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cognitive radi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based on the cognitive radio can reduce the total transmission power, and transmit the high power from serial to multiple parallel sub carriers with low power.First,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explained the background of cognitive radio and two of cognitive radio concept, cognitive radio characteristics of cognitive capacity enough induction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detection, analysis of spectrum and the spectrum determination. Secondly, some research is made on the cognitive radio spectrum of OFDM, and the features of the cognitive radio spectrum sensing system are studied.For cognitive radio OFDM resource allocation algorithm, in this section, through simple introduced Wong algorithm, minimum capacity maximization algorithm, RA algorithm, iterative water filling algorithm and need to find a multiuser resource allocation algorithm for the optimal algorithm. This chapter uses a typical iterative water injection algorithm, and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algorithm can achieve the maximum of the minimum power or rate.Keywords: cognitive radio; OFDM; multiuser; water flooding algorithm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1 绪论 (1)1.1认知无线电的提出 (1)1.1.1认知无线电产生的背景 (1)1.1.2 认知无线电的相关专业术语 (1)1.2认知无线电 (2)1.2.1 认知无线电定义 (2)1.2.2认知无线电的特点 (2)1.3认知无线电的使用领域和关键技术 (3)1.3.1认知无线电的技术应用 (3)1.3.2 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介绍 (4)1.4本章小结 (6)2 OFDM系统的研究 (8)2.1OFDM的简介 (8)2.1.1 OFDM的产生背景 (8)2.1.2 OFDM的概念 (8)2.1.3 OFDM系统原理 (8)2.2OFDM的系统设计 (9)2.2.1串/并变换 (9)2.2.2 OFDM系统中DFT的实现 (10)2.2.3 保护间隔和循环前缀的技术 (10)2.2.4 RF调制 (12)2.3OFDM系统的优缺点 (13)2.4OFDM系统的关键技术 (14)2.5OFDM系统用户资源分配算法的研究 (15)2.5.1单用户比特分配算法 (15)2.5.2多用户子载波和比特分配法 (16)2.6本章小结 (19)3 认知无线电OFDM系统多用户资源分配算法的研究 (21)3.1OFDM系统中多用户自适应分配问题模型 (21)3.2OFDM系统中的W ONG自适应分配算法 (23)3.2.1 Wong算法简介 (23)3.3典型多用户OFDM系统的RA算法 (27)3.3.1 容量最大化算法 (27)3.3.2 最小容量最大化算法 (28)3.3.3比例速率限制下容量最大化算法 (28)3.4具有分配公平性的多用户自适应分配算法 (30)3.4.1速率比例固定的多用户自适应分配算法 (30)3.4.2单用户功率分配 (31)3.4.3多用户之间的功率分配 (32)3.5本章小结 (34)4 CR-OFDM迭代注水算法 (35)4.1系统模型 (35)4.2子载波的分配算法 (37)4.3功率分配算法 (37)4.3.1 注水算法 (37)4.3.2 约束注水算法 (38)4.3.3仿真结果与分析 (39)4.4本章小结 (40)结论 (41)参考文献 (43)1 绪论1.1认知无线电的提出认知无线电[1]是一项有关在认知无线网络中能够提高频谱利用率的关键技术。

“感知电世界”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感知电世界”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感知电世界”课程的建设与实践侯世英;周静;孙韬;张立群;李利【期刊名称】《电气电子教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1【摘要】General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training model has been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a lot of universi-ties in the country,but there are almost no universities or colleges that open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lasses to the Economy and Administration College students. In this paper,taking our university's natural sciences Power World of Perception course as a example,not only describes the attempts which are based on the course orientation,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ode and some other aspects to train the economicsand manage-ment students'science qualities and engineering consciousness,but also provide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on the course explan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通识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全国各高校的重视,但几乎没有高校为文经管类学生开设科学技术类通识课程。

基于ReactionRuleML...

基于ReactionRuleML...

分布式环境下的上下文感知应用控制机制研究及实现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生姓名:许*指导教师:石为人教授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门类:工学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二OO八年四月The Research of Control Mechanisms and its Implication of Context-aware Application in Distributed EnvironmentA Thesis Submitted to Chongqing University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bySha XuSupervisor: Prof. Weiren ShiMajor: Control theory and control engineeringCollege of Automation of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April, 2008摘要上下文感知计算的特点是通过对表征实体状态(物理状态、社会状态)的各种上下文信息的感知、推理与管理,建立面向实体的统一的上下文语境。

上下文感知计算的目标是在上下文语境的基础上,通过上下文推理与决策,建立以实体为中心,根据实体的各种上下文变化,自动作出各种适当反应(动作)的智能应用。

目前的上下文信息应用中,对上下文信息的处理多采用事件触发的面向对象模式。

而上下文应用是一种典型的知识应用,这些知识不仅包括不断变化的环境上下文信息,还包括为提高系统的智能性而不断增加的各种客观知识。

对象模式下,系统的结构和能处理的知识多在设计阶段就已完成,几乎不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面向对象的模式很难适应上下文应用有关上下文的知识不断累积的特点。

而这样的知识累积,正是不断提高上下文应用系统智能性的关键。

大功率高速鼠笼实心转子感应电动机损耗与发热分析

大功率高速鼠笼实心转子感应电动机损耗与发热分析

摘要不同于普通感应电动机,大功率高速实心转子感应电动机需解决由于结构紧凑、电压谐波含量大与频率高而带来的散热面积小、损耗密度大、发热严重等关键问题。

为掌握大功率高速感应电动机各部件损耗与温度分布规律,本文针对一台10 000kW、10 000r/min鼠笼实心转子感应电动机,采用有限元法重点对正弦基波与变频器供电情况下电动机额定工况稳定运行时的电磁场、高频损耗和温度场开展研究。

首先,建立了DHVECTOL-DI系列级联型高压变频器的系统仿真模型,得到了变频器输出电压基波与各次谐波的大小与分布规律,为后续电动机损耗与温升的分析与计算提供了相关数据;第二,分析并建立了电动机二维非线性场-路耦合电磁场有限元计算的参数化模型,重点对正弦基波与变频器供电情况下电动机额定工况稳定运行时的电磁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计算;第三,对不同供电情况下电动机的定子高频铜耗、高频铁耗、转子铜耗、实心转子涡流损耗及转子表面风摩损耗进行了分析与计算,提出了相应的分析计算方法并得到了计算结果;第四,分析并建立了电动机三维全域各向异性稳态温度场的有限元参数化模型,得到了电动机各部件温升的大小与分布规律;最后,对影响电动机温升的若干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降低电动机损耗与温升的改进建议。

结果表明,受大功率、高速、高频及实心转子的影响,高速电动机的损耗计算需综合考虑高频涡流与高次谐波的影响;电动机最高温度出现在电动机轴向中间截面的鼠笼铜条上,最高温度易超过材料长时运行的极限温度;通过降低额定转差频率与转子表面粗糙程度、合理选择变频器与冷却系统参数,可使电动机额定工况稳定运行时各结构部件的最高温度均小于材料长时运行承受的极限温度。

研究结果可为大功率高速鼠笼实心转子感应电动机的成功研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实心转子感应电动机,电磁场,高频损耗,温度场,有限元法ABSTRACTDifferent from the ordinary induction motors, large power high-speed solid rotor induction motors need to solve the key problems such as small cooling area, large loss density and high temperature rise due to the compact structure, abundant voltage harmonics and high frequency. In this thesis, a 10 000kW, 10 000r/min squirrel-cage solid rotor induction motor is taken into account and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the high frequency loss and the temperature field of the motor running at the rated condition under sinusoidal fundamental wave and inverter supply situations are studie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Firstly, the systematic simulation model of DHVECTOL-DI series cascade high voltage inverter is established. The amplitudes and distributions of fundamental and harmonics of inverter output voltage are obtained, which provides the relevant data for subsequent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loss and temperature rise of the motor. Secondly, a 2D nonlinear field-circuit coupled parameterized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is analyzed and established, and the main electromagnetic performances of the motor running at the rated condition supplied by sinusoidal fundamental and inverter respectively are analyzed and calculated. Thirdly, the stator high frequency copper loss and iron loss, the copper loss of squirrel cage,eddy current loss of solid rotor and surface wind friction loss of the motor under different supply conditions are analyzed and calculated. The corresponding calculation methods are proposed and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are obtained. And then, a 3D whole domain anisotropic parameterized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steady state temperature field is analyzed and built up. The temperature rise distribution of the motor is obtained. Finally, some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temperature rise of the motor are analyzed and the improving suggestions for reducing the loss and temperature rise are propo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ss calculation of high-speed motors should consider the influence factors such as the high-frequency eddy current and higher harmonics comprehensively due to the large power, high speed, high frequency and solid rotor. The highest temperature of the motor appears at the axial middle section of the squirrel cage bar which is easy to exceed the material’s long running limit temperature. Some improving suggestions, such as reducing the rated slip frequency and the roughness on the surface of the rotor, choosing the reasonable parameters of the inverter and coolingsystem, can be taken to keep the highest temperature at every component of the motor under the long running limit.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the references for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large power high-speed solid rotor induction motor.Keywords: high-speed solid rotor induction motor, electromagnetic field, high frequency loss, temperature field, finite element method目录中文摘要 (I)英文摘要 (II)1 绪论 (1)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2 高速电机国内外发展现状 (2)1.3 高速电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3)1.3.1 高速电机电磁场的分析与计算 (3)1.3.2 高速电机高频损耗的分析与计算 (4)1.3.3 高速电机温度场的分析与计算 (5)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5)2 大功率高速感应电动机配套用变频器供电特性研究 (7)2.1 引言 (7)2.2 级联型高压变频器主要结构 (7)2.3 级联型高压变频器供电特性仿真 (8)2.3.1 系统仿真模型 (8)2.3.2 移相变压器整流电路 (9)2.3.3 级联型逆变电路 (10)2.4 级联型高压变频器供电特性仿真结果及分析 (12)2.4.1 输入特性 (12)2.4.2 输出特性 (12)2.5 小结 (15)3 大功率高速实心转子感应电动机电磁场的分析与计算 (16)3.1 引言 (16)3.2 高速电动机场-路耦合电磁场有限元模型 (16)3.2.1 主要参数与尺寸 (16)3.2.2 几何模型与剖分 (16)3.2.3 耦合电路及激励 (17)3.2.4 电磁场数学模型 (17)3.2.5 求解设置 (18)3.3 电磁场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分析 (18)3.3.1 不考虑实心转子的导电性 (19)3.3.2 考虑实心转子的导电性 (21)3.3.3 考虑变频器输出的高次时间谐波 (22)3.4 小结 (24)4 大功率高速实心转子感应电动机损耗的分析与计算 (25)4.1 引言 (25)4.2 定子高频铜耗 (25)4.2.1 定子绕组高频涡流附加损耗 (25)4.2.2 定子绕组高频铜耗的有限元计算 (26)4.2.3 定子绕组高频铜耗计算结果及分析 (27)4.3 定子高频铁耗 (30)4.3.1 铁耗常用计算模型及其局限性 (30)4.3.2 谐波、旋转磁化及铁磁材料高频特性对铁耗的影响 (31)4.3.3 定子铁心周向位置磁密波形分布特点与求解区域的简化 (34)4.3.4 考虑谐波与旋转磁化的改进铁耗计算模型 (35)4.3.5 定子高频铁耗计算结果及分析 (36)4.4 转子损耗 (37)4.4.1 转子铜耗 (37)4.4.2 实心转子涡流损耗 (38)4.4.3 转子表面风摩损耗 (39)4.5 小结 (40)5 大功率高速实心转子感应电动机温升的分析与计算 (41)5.1 引言 (41)5.2 电动机通风冷却结构 (41)5.3 三维全域各向异性稳态温度场的建模 (42)5.3.1 几何模型与网格剖分 (42)5.3.2 热源激励 (43)5.3.3 材料的热属性 (43)5.3.4 主要散热面表面传热系数的确定 (44)5.3.5 温度场边值问题 (47)5.4 温度场计算结果及分析 (48)5.5 温度场计算方法的对比验证 (51)5.6 温度场影响因素分析 (53)5.6.1 变频器控制参数对电动机最高温度的影响 (53)5.6.2 转子铜耗对电动机最高温度的影响 (54)5.6.3 实心转子材料导电性对电动机最高温度的影响 (55)5.6.4 转子表面粗糙程度对电动机最高温度的影响 (55)5.6.5 通风冷却系统参数对电动机最高温度的影响 (56)5.6.6 冷却介质类型对电动机温度分布的影响 (57)5.7 小结 (58)6 结论与展望 (59)6.1 结论 (59)6.2 展望 (60)致谢 (61)参考文献 (62)附录 (66)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6)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项目 (66)1 绪论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高强度低损耗新型材料的推广应用与电力电子控制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新型电机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便利条件。

基于神经网络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模型研究

基于神经网络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模型研究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神经网络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模型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电工理论与新技术指导教师:***2001.4.1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捅要,(由丁.神经网络具有自学习、白适戍性及逼近任意连续函数的能力.冈而能捕获电力负荷的箨种变化趋井,特刹是容易处理电力负荷与某些变_量(如天气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因此,对于天气复杂多变,负荷曲线规律性等、拐点多的情况,用神经网络进行短期负荷预测比同门分析法利时间序列法能取得更为理想的结果。

广—r论文深入探讨了前馈刑神经网络误筹反向传播算法(BP算法)的机理、缺陷及其典型的改进方法。

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1小时模型和24小时模犁两种基本模型.针对短期负荷的变化特点以及我国电力J:业处丁:体制变革阶段的现状,对基本搂型作了进一步的改进,提出了趋势组合模型和局部模型。

为了提高神经网络出发,提出了一种精简八变龉贡献分析方法,留F来的士要变量进符次神经网络。

P77论文晟后对基本模了有关结论,并对后续短期负荷预测的效网络输入变量从而剔除那些对输出贡主成分分析,最后角度用输对保卫一型、趋势组合模型和局部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f.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短期负荷预测前馈型神经网络8P算法仿真分析的采再建折先.量分首入征据(输特数路.。

入从思声输丈的噪为论构。

量.结的分良络小分精网别成和化特主率简献以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ABSTRACTBecauseANNiscapableofself-learning,beingadaptiveandapproximatingarbitrarycontinuousfunotions,itcancapturevarioustrendsofshorttermelectriclendandespeciallycanextractnon—linearrelationshipbetweenshorttermelectric10adandsomevariables,forexample,weathervariablesSoincaseswithcapriciousweatherandzigzagloadchives,shorttermloadforecastingusingANNcanattainmoredesirableresultsthanusingregressionanalysisandtimeseriesanalysis.Thisthesisexploresfeed-forwardANN’serrorbackpropagation(BP)algorithm.itsmechanism.deficiencies,andtypicalimprovingmethods,thenbasedonANNtwobasicmodels,onehouraheadmodeIandtwentyfourhouraheadmodelal'econstructed.FocusedonfealUreSofshorttermIendandcurrentrestructuringsituationofpowerindustryinChina,thebasicmodelsarefurtheradvaocedintotrendscombinationmodelandIocalmodel.InordertoachievehigherprecisionandefficiencyinANNshorttermlendforecasting,auANNstructuresimptifyingapproachviainputvariablesreducingispmposedinadataprocessingperspective.Theapproachworksasfollows,firstcontributionanalysisisperformedtoeliminateminornoisyinputs,thenthoseanANNremainingimportantvariablesundergo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finallyisestablishedagainbasedonprincipalcomponentsaSitsinputs.Thelastpartofthisthesisisdevotedtosimulationresultsanalysisonbasicmodels.trendscombinationmodelandlocalmodel.Conclusionsandsuggestionsarcalsomadeinthispart.Keywords:Shorttermloadforecasting-Feed-forwardANN,BPalgorithm,Simulationanalysis.———————————————一——————————————————一一一——一一…一重庆大学颈士学位论文l鳍论1绪论短期负荷预测通常指以周、天、小时为单位的负荷指标的预测。

认知无线电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认知无线电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邮局订阅号:82-946360元/年技术创新网络与通信《PLC 技术应用200例》您的论文得到两院院士关注认知无线电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研究Research On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Cognitive radio(重庆大学)张玉葛利嘉赤伟陈世娥ZHANG Yu GE Li-jia CHI Wei CHEN Shi-e摘要:频谱资源的日益紧张和利用率不高,是认知无线电得以发展的重大原因,文章讨论了认知无线电的体系结构,深入研究了当前认知无线电中的关键技术,对比分析了认知无线电各种频谱感知技术的优缺点,以及频谱管理等的新发展。

关键词: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频谱管理中图分类号:TN92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e spectrum resources become increasingly strained and the usage of the spectrum is not efficient ,This makes the cogni -tive radio has a major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we introduce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cognitive and have studied of key technologies,comparison of various methods of spectrum sensing,also introduce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 spectrum management.Key words:cognitive radio;spectrum sensing;spectrum management文章编号:1008-0570(2010)11-3-0099-031引言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对移动通信、宽带无线接入业务的需求不断增长,无线频谱资源日益珍贵。

“感知电世界”通识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感知电世界”通识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压 力大 。 挑 战在 于 : 课 程组 希 望 以此为 契机 改革 创新 教学 模式 , 采 用教 师讲 座 _ 2 ]
收稿 日期 : 2 0 1 3—1 1— 2 3
基金项 目: 重庆市 2 0 1 3年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 究项 目—— 自然 科学类通 识教育课 程建设 的探 索与实践
( 1 3 3 0 0 1 )
作者简 介: 熊兰 ( 1 9 7 2一) , 女, 重 庆大 学 电气 工 程 学 院 教 授 , 博士 , 主要 从 事 电气 设 备 的 在 线 监 测 、 状态评
价与故 障诊断研究 , ( E—ma i l ) L x i o n g @c q u . e d u .c n 。
课 程设计 与 准备 工作
要 上好 感知 电世 界这 门选 修课 , 有 难度 , 也 富有 挑 战性 。难 度 在 于 : 没 有 现 成的 、 合 适 的教 材可 供学 生学 习 ; 没有 成 熟 的教 学 经 验供 教 师 借 鉴 ; 学 生 对 课 程
充满 期 待 , 教 学 实施 方 案、 教 师 课 前 准 备 以 及 随 之 而 来 的 教 学 与 辅 导 工 作
韬, 周健 瑶
摘要: 自然科 学类通识课程主要培养 学生应备 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 开拓 学生的知识视野 , 发掘学生的终
身学 习潜 力。重 庆 大学 电工 学课 程 组 首次 开设 感知 电世 界这 一 自然科 学类全 校 性通 识 课 程 , 得 到 了学 生 的 热 烈欢 迎 。通 过介 绍课 程 的教 学 目标 、 内容 与 实施 方 式及 学 生评 价 方 案 , 列举 讲 话 内容 的设 计 以及 对 学 生 选题 、 阅读 与汇报要 求。这 种 讲 座 结 合 学 生 汇报 的教 学 方 式 有 利 于主 讲 教 师 充 分 结 合 研 究特 长 与 教 学 经

“电气技术实践”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电气技术实践”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电气技术实践”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作者:申文达范昌波黄亚玲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2年第47期[摘要]“电气技术实践”这门实验课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设有40多年,是主要面向全校电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以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理论课为基础的实验课。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根据教育部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要求,对课程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更新。

课程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导向”“多学科融合”的教学理念,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虚实结合、辅导与自学相结合等教学方式,在筑牢各种基础知识的情况下,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新工科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对实验课做了探索与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详细介绍课程的改革情况,对其他课程的改革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电气技术实践;实验教学[基金项目] 2020年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改项目“院一流本科—电气技术实践” (4003165);2021年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改项目“‘电工学’实验课的改革与实践”(4003211)[作者简介]申文达(1967—),男,北京人,学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工程师,主要从事电气技术实践和电工学的实验研究;范昌波(1965—),男,重庆人,硕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高级实验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通信技术的应用研究;黄亚玲(196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电气技术实践和嵌入式系统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47-0089-04 [收稿日期] 2022-05-05引言“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指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

2018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提出了“顶尖工科”学科建设方针。

走进电世界论文

走进电世界论文

走进电世界论文(考试题目及要求)最终报告要求:报告内容:1)你眼中的电世界2)如何“走进电世界”3)课程意见和建议提交时间:2021年6月23日前,教9a-905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与电的关系愈来愈紧密,我们每天都会采用至各种电子设备。

某种意义来看我们现在就生活在一个电的世界中。

所以对电世界的介绍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相当存有意义。

做为一名电子信息工程的学生,我可能将比别的非电专业的同学介绍的电类科学知识更多、更深一点。

现在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我对这门课的重新认识,以及作出总结和对该课明确提出一些我指出存有必要的建议。

一、我眼中的电世界谈到眼中的电世界,我坚信很多人会想起各种电子设备、生活用电等等,而做为电专业的学生,我眼中的电世界就是电压和电流。

电压(voltage),也称作电势差或电位差,是衡量单位电荷在静电场中由于电势不同所产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

其大小等于单位正电荷因受电场力作用从a点移动到b点所做的功,电压的方向规定为从高电位指向低电位的方向。

电压的国际单位制为伏特(v,简称伏),常用的单位还有毫伏(mv)、微伏(μv)、千伏(kv)等。

此概念与水位高低所造成的"水压"相似。

需要指出的是,"电压"一词一般只用于电路当中,"电势差"和"电位差"则普遍应用于一切电现象当中。

如果电压的大小及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则称之为稳恒电压或恒定电压,简称为直流电压,用大写字母u表示。

如果电压的大小及方向随时间变化,则称为变动电压。

对电路分析来说,一种最为重要的变动电压是正弦交流电压(简称交流电压),其大小及方向均随时间按正弦规律作周期性变化。

交流电压的瞬时值要用小写字母u 或u(t)表示。

在电路中提供电压的装置是电源。

电压可以分成低电压,低电压和安全电压。

高低压的区别是:以电气设备的对地的电压值为依据的。

对地电压高于1000伏的为高压。

电气工程概论论文-基于电磁感应无线输电原理的分析和应用_百度.

电气工程概论论文-基于电磁感应无线输电原理的分析和应用_百度.

基于电磁感应无线输电原理的分析和应用xx,1xx,xxxABSTRACT:This thesis introduces the wireless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of four kinds of basic principle of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magnetic coupling resonance, resonance and microwave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based on the circuit, wireless charging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 Because th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of wireless transmission is low, the difficulty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and other problems to be solved, so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wireless transmission is limited by various factors, but it still has a broad prospect of development.KEY WORDS:Wireless transmission; history;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resonant;magnetic resonance coupling; microwave; wireless charging; high frequency circuit; rectifier circuit摘要:文章对基于电磁感应、谐振、磁耦合共振和微波四种基本原理的无线输电技术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基于电磁感应的无线输电的实际应用,即无线充电的电路构成与分析。

重庆大学电气认识实习报告

重庆大学电气认识实习报告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实习报告摘要2016年9月5日至9月18日,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组织了2014级同学参加了为期两周的认识实习,使同学们对电力设备的生产及电力的生产和配送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使同学们对电气各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于后期学习的开展。

在本次认识实习中,本人参观了重庆电机厂、珞璜电厂、巴山变电站、重庆ABB变压器有限公司、重庆大学主教学楼五个场所,同时接受了两次视频学习。

本文详细记录了本人在认识实习期间的参观过程和实习心得以及自己的收获,并在最后进行了本次实习认识的总结,本人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关键字:认识实习概况参观过程实习小结理论结合实践目录1实习的性质、目的 (3)2实习的内容 (4)3实习方法 (4)4实习日程 (4)5实习过程 (5)5.1 实习动员大会 (5)5.2 重庆电机厂 (5)5.2.1 重庆电机厂概况 (5)5.2.2 参观过程 (5)5.2.3 实习小结 (6)5.3.1 珞璜电厂概况 (6)5.3.2 参观过程 (6)5.3.3 实习小结 (7)5.4 巴山变电站 (7)5.4.1 巴山变电站概况 (7)5.4.2 参观过程 (8)5.4.3 实习小结 (8)5.5 教学视频观看 (9)5.5.1 视频内容 (9)5.5.2 小结 (10)5.6 重庆ABB变压器有限公司 (10)5.6.1 重庆ABB概况 (10)5.6.2 参观过程 (10)5.6.3 实习小结 (11)5.7 重庆大学主教学楼 (11)5.7.1 重大主教概况 (11)5.7.2 参观过程 (11)5.7.3 参观小结 (12)6 实习总结 (12)7 参考文献 (13)1实习的性质、目的现场认识实习为重庆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必修实践教学环节,在同学们掌握基础课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参观生产企业、听取学术讲座和观看教学录像片,结合工程实际问题,进一步了解各种主要电气设备的基本结构和作用、电能的生产和输配方法、电气设备的控制与检测方法,为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电子综合设计新课题的开发与设计

电子综合设计新课题的开发与设计

电子综合设计新课题的开发与设计朱斌;袁韦;颜芳;陈礼【摘要】详细地讨论了开发的一个电子综合设计新课题:超声波测距仪的设计与实现.该课题以单片机为中心,配以超声波发射、接收、放大电路,实现超声波回波信号接收,并测量收发之间的时间差,计算出发射点距障碍物的距离.通过教学实践表明,该课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满足了电子综合设计课程的教学要求.【期刊名称】《实验科学与技术》【年(卷),期】2010(008)003【总页数】3页(P10-12)【关键词】电子综合设计;超声波测距仪;单片机【作者】朱斌;袁韦;颜芳;陈礼【作者单位】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重庆,400030;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重庆,400030;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重庆,400030;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重庆,40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702;G642.423笔者所在的重庆大学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室主要承担我校通信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光电学院的电子类专业的低频电子技术实验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同时也承担这些本科生相关的课程设计、电子综合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的开放实验教学任务。

电子综合课程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电子技术应用型设计课程,一般设置在 4年级上期的实践教学环节中,时间为 3~4周,学生 3~5名为 1组,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完成设计任务,是通信学院为电子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极具特色的设计性课程。

本文讨论的是我们所开发的一个电子综合设计新课题:超声波测距仪的设计与实现。

根据题目要求,以单片机 AT89C51为中心控制单元,配以超声波发射、接收、放大装置,实现超声波发射,及接收其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形成的回波信号,并根据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及超声波从发射到接收到回波的时间,计算出发射点距障碍物的距离,设计出一套基于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的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测距系统,利用单片机进行操作控制,用数码管或者 LCD作输出显示,设计发射、接收、检测、显示硬件电路和测距系统软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知电世界》课程综合训练报告新能源发电小型化风光互补离网储能发电探讨作者:***学号:********学院:弘深学院时间:2014年6月14日摘要如今新能源发电已成为全球热议的主题,而互补储能发电又是新能源发电中新生力量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道路照明、农业、牧业、种植、养殖业、旅游业、广告业、服务业、港口、山区、林区、铁路、石油、部队边防哨所、通讯中继站、公路和铁路信号站、地质勘探和野外考察工作站及其它用电不便地区的供电。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主要由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方阵、智能控制器、蓄电池组、多功能逆变器、电缆及支撑和辅助件等组成一个发电系统。

夜间和阴雨天无阳光时由风能发电,晴天由太阳能发电,在既有风又有太阳的情况下两者同时发挥作用,实现了全天候的发电功能,比单用风机和太阳能更经济、科学、实用。

但对风光储能发电具有一定的缺陷,需要通过一个化学能转化过程。

但在实际中蓄电池的使用总是有一定的使用次数。

能否有一种长久的储能系统。

目前还有两种可能的解决办法。

一是超大电容的开发来储存电能;二是大规模电网的建设,通过远程调度电能实现分配,再配合超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也必将能够减少电能的损失。

关键词:风光互补储能发电、风能、太阳能、新能源发电、储能方式目录摘要 (I)1.课题来源 (1)2.国内外报道现状 (1)3.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优势及应用前景 (4)3.1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简介 (4)3.2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优势及应用前景 (6)3.2.1农村供电 (6)3.2.2室外应用 (6)3.2.3道路照明 (7)3.2.4航标应用 (7)3.2.5道路照明 (7)3.2.6通信应用 (8)3.2.7电站应用 (8)3.3开发条件 (8)4.总结与展望 (9)4.1总结 (9)4.2展望 (10)5.心得体会 (11)参考文献 (12)1.课题来源在平时老师所讲新能源发展中,以及两次讨论课中对新能源发电,和尤其是在新发电技术探讨中,我曾想到能否将新能源的常见清洁能源发电变得小型化、家庭化,使新能源发电普遍应用,而在第二次讨论课提问环节,孙老师也曾提出现在新型“白天太阳大时太阳能发电而晚上风大时风能发电”而这不禁引发我的思考,而在广泛查阅资料后,发现存在一种可能,即是近年来讨论对风能、太阳能小型化综合应用,尤其是在风光互补离网储能发电级具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2.国内外报道现状在新能源的使用上,欧美发达国家脚步走得更快一些,一些小镇已经全盘使用可再生能源产生清洁电能,并有多余的清洁电能出售。

使用风力发电满足居民用电所需的小镇,在美国、丹麦、意大利都能找到。

美国特裡蒙特(Tremont)镇位于明尼苏达州的南部,其风力发电应用在美国排名靠前。

在小镇边上,有67台大型风力发电机分布在36.3平方千米左右的的区域里。

这些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可以满足明尼苏达州2.9万个家庭的用电需求,每年为当地的农场主和政府创造近200万美元的价值。

丹麦萨姆索岛(Island of Samso)位于丹麦的地理中心,人口数量4千左右。

现在,它的岸上和海上都竖满了风力涡轮机,岛上七成的家庭还用生物燃料和太阳能供暖。

11架岸上的风力涡轮机所发电量就可满足岛上所有居民的用电需求。

萨姆索岛所产风电除了满足岛民,还有剩余的出口。

意大利托科镇(Tocco da Casauria)位于意大利中部山区,人口2700左右,属于较为贫穷的地区。

托科处于风口上,早上有山区吹来的气流,下午有海风,其风力发电机全天运转,产电量比小镇所需电力多30%。

得益于技术的进步,托科在2007和2009年分别修建了4座无噪音风电机。

托科的风力发电则为厂商与政府签订固定价格收购的合约,虽然让小镇居民能节省的电费有限,但是能够提供小镇用电自给自足,减轻物价波动带来的影响。

加之将多出的30%电力回卖给意大利国家电网。

风电每年创造近30万欧元的利润,回馈给居民每月的补助达上百欧元。

但仅靠风力发电有停电风险,托科借风电的开发势头,兴起太阳能发电板的投资,在街道、公共设施和墓地等地带设置太阳能发电板,每年产生约2—3千欧元的收入以支付其保养费用。

目前,越来越多的富裕家庭在家中屋顶设置太阳能发电板,其中一位富裕屋主每月最多节约600欧元电费。

在我国山东省即墨市也在积极探索将光伏、现代农业和新型城镇社区有机结合,打造新型城镇化“太阳能小镇”。

即墨市积极探索将光伏、现代农业和新型城镇社区有机结合,打造新型城镇化“太阳能小镇”。

该模式将多个自然村的土地集中起来,建设光伏农业科技大棚,当地农民以土地入股并就近在棚内劳动,通过股金分成带来财产性收入,通过劳动带来工资性收入。

由企业投资建设“太阳能小镇”的中心社区,并配套建设一定规模的光伏大棚,棚内种植高附加值作物,棚顶利用太阳能发电,产生的清洁电力供社区使用。

目前,即墨市已开发太阳能光伏大棚500余亩,正加快建设“太阳能小镇”。

由此可见,国外新能源发电小型化应用也是片面化的,主要也已风能为主,但在更具小型化、互补性强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确只是初见报端。

2011年11月29日,在鄞州集仕港建成了全国第一个风光互补民用并网发电系统,在集仕港镇下山庄村的一处公共建筑屋顶,装上了第一套风光互补并网发电系统。

系统如下约占地20平方米的四排太阳能电板、一架约4米高的大风车。

前者在阳光充足的日子里将太阳能转化成电力,后者则利用风能发电,夜晚太阳落山,气温下降,风力开始加强,只要达到3级微风就能工作,充分利用了太阳能风能在早晚、夏冬的互补特性。

试运行的时间里,这套设备平均每天发电6度左右,在眼下不太使用空调的季节,够一户三口之家用一天。

如果在农村或者郊区别墅推广开来,家家户户都可以成为一个小发电厂。

自家发电用不完也可以“上传”卖给国家事实上,如果仅仅是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这样的技术并不罕见。

内蒙古的游牧民族就会使用这样的系统。

但目前这套系统仍有许多局限性,其中最重要就是成本高昂,利润薄弱在国内还是首例,但在国外早已经被普及。

如在美国推广这套系统是通过设备补贴+电费补贴电并网模式而在美国的补贴政策是这样的,居民购买了自发电系统,国家给予设备价格30%的优惠,同时,用不完的电重新上网的收购价,按最高标准计算。

比如我们的民用电约0.5元/度,而工业电约1元/度,目前在鄞州电网的价格是按民用电价格回收的,而在美国,就是按工业用电的电价回收。

”而在我国国内风能也是呈主要增长态势,而太阳能也是另一大电能“马车”,但我国仍与世界先进国家有很大差距如以丹麦和德国为例。

这两个国家在1970年开始用现代技术研发风电机组,而且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培育国内市场,从大量野外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非常成熟的技术并制定了完善的检测认证体系。

相比来说,国内风电场建设刚起步,在自主研发能力、公共技术平台(如大型叶片试验、传动系统试验、整机测试场等)建设、检测认证体系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都在10年以上。

3.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优势及应用前景3.1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简介风光互补,是一套发电应用系统,该系统是利用太阳能电池方阵、风力发电机(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将发出的电能存储到蓄电池组中,当用户需要用电时,逆变器将蓄电池组中储存的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通过输电线路送到用户负载处。

是风力发电机和太阳电池方阵两种发电设备共同发电。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主要由风力发电机组、太阳能光伏电池组、控制器、蓄电池、逆变器、交流直流负载等部分组成,系统结构图见附图。

该系统是集风能、太阳能及蓄电池等多种能源发电技术及系统智能控制技术为一体的复合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

(1)风力发电部分是利用风力机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通过风力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再通过控制器对蓄电池充电,经过逆变器对负载供电;(2)光伏发电部分利用太阳能电池板的光伏效应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然后对蓄电池充电,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对负载进行供电;(3)逆变系统由几台逆变器组成,把蓄电池中的直流电变成标准的220v交流电,保证交流电负载设备的正常使用。

同时还具有自动稳压功能,可改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供电质量;(4)控制部分根据日照强度、风力大小及负载的变化,不断对蓄电池组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和调节:一方面把调整后的电能直接送往直流或交流负载。

另一方面把多余的电能送往蓄电池组存储。

发电量不能满足负载需要时,控制器把蓄电池的电能送往负载,保证了整个系统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5)蓄电池部分由多块蓄电池组成,在系统中同时起到能量调节和平衡负载两大作用。

它将风力发电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输出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以备供电不足时使用。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根据风力和太阳辐射变化情况,可以在以下三种模式下运行:风力发电机组单独向负载供电;光伏发电系统单独向负载供电;风力发电机组和光伏发电系统联合向负载供电。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图3.2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优势及应用前景风光互补发电比单独风力发电或光伏发电有以下优点:一、利用风能、太阳能的互补性,可以获得比较稳定的输出,系统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二、在保证同样供电的情况下,可大大减少储能蓄电池的容量[5];三、通过合理地设计与匹配,可以基本上由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供电,很少或基本不用启动备用电源如柴油机发电机组等,可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是针对通信基站、微波站、边防哨所、边远牧区、无电户地区及海岛,在远离大电网,处于无电状态、人烟稀少,用电负荷低且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利用本地区充裕的风能、太阳能建设的一种经济实用性发电站。

3.2.1农村供电中国现有9亿人口生活在农村,其中5%左右目前还未能用上电。

在中国无电乡村往往位于风能和太阳能蕴藏量丰富的地区。

因此利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解决用电问题的潜力很大。

采用已达到标准化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有利于加速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其经济水平。

另外,利用风光互补系统开发储量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可以为广大边远地区的农村人口提供最适宜也最便宜的电力服务,促进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已经建成了千余个可再生能源的独立运行村落集中供电系统,但是这些系统都只提供照明和生活用电,不能或不运行使用生产性负载,这就使系统的经济性变得非常差。

可再生能源独立运行村落集中供电系统的出路是经济上的可持续运行,涉及到系统的所有权、管理机制、电费标准、生产性负载的管理、电站政府补贴资金来源、数量和分配渠道等等。

但是这种可持续发展模式,对中国在内的所有发展中国家都有深远意义。

3.2.2室外应用世界上室外照明工程的耗电量占全球发电量的12%左右,在全球日趋紧张的能源和环保背景下,它的节能工作日益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基本原理是:太阳能和风能以互补形式通过控制器向蓄电池智能化充电,到晚间根据光线强弱程度自动开启和关闭各类led室外灯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