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环境经济学 第七章 物质平衡理论
环境经济学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环境经济学测试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 ,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 ,规定 ,明确 ,并要求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用途和条件使用土地的制度。
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合理利用;B、土地利用规划;C、土地用途土地使用条件;D、土地所有者;正确答案:D2.关于我国环境管理体制说法错误的是( )。
A、省级环境保护厅是常设机构。
B、咨询机构一般是事业单位。
C、生态环境部是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机构。
D、高层协调机构是常设机构。
正确答案:D3.管仲《管子》,其文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
”将国民分为军士、农民、工匠、商贾,并按照其各自的专业聚居在固定的地区。
这里的划分尊卑是。
A、士最为尊;B、商最为卑;C、士农工均为尊;D、无差别;正确答案:D4.下列不属于自然资源经济原则的是()A、强调一般化B、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环境相结合C、突出主导因素D、全面综合分析正确答案:A5.低碳经济的统计与考核指标时A、碳丰度B、碳深度C、碳密度D、碳强度正确答案:D6.以下哪项说法错误( ):A、在持续的长期竞争均衡中,生产者剩余被称为“稀缺租金”B、大多数自然资源行业内,如果企业进入自由,竞争将会消除生产者剩余C、稀缺租金无法消失的原因是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D、认识到稀缺租金存在的第一位经济学家是大卫李嘉图;正确答案:B7.以下哪一项是部分集中分散管理模式的优点:A、忽视资源间的内在联系,不利于发挥资源整体功能。
B、程序少、办事效率高、利于发挥综合效益;C、既注重发挥多门类国土资源的综合优势,又重视发挥个别门类国土资源的单一优势;D、有利于发挥单种自然资源的效益;正确答案:C8.环境管理手段中,法律手段的构成不包括( )。
A、条件B、行为标准C、法律责任D、行为规则正确答案:B9.自然资源综合参数是:A、反映区域自然资源总体丰度情况;B、反映区域综合优势度的高低;C、评价和比较各区域自然资源匹配的协调程度;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环境经济学复习题
环境经济学复习题名词解释:1. 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通过⽐较项⽬的全部成本和效益来评估项⽬价值的⼀种⽅法,成本—效益分析作为⼀种经济决策⽅法,将成本费⽤分析法运⽤于政府部门的计划决策之中,以寻求在投资决策上如何以最⼩的成本获得最⼤的收益2. 静态效率:静态效率是指技术和偏好保持不变时的效率。
简⾔⽽之,静态效率就是在⼀个⽐较短的时期⾥实现的效率。
3. 动态效率:动态效率就是⼀个跨期的概念,它的含义是在较长的时期⾥实现的效率的总和。
在经济学领域,动态效率特指企业对需求及其他外界变化能够做出快速和适当的反应。
4. 存在价值:⼜称为纯粹的⾮使⽤价值,即⼈们对环境资源价值的⼀种道德上的评判,包括⼈们对于其他物种的同情和关注。
5. 条件价值评估:⼜称为意愿调查评估,指通过调查,推导出⼈们对环境资源的假想变化的评价6. ⽀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价格或成本(或⼈们对于环境改善的⽀付意愿)7. 受偿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于⼀个具体的损失愿意接受的赔偿。
(或忍受环境损失的接受赔偿意愿)8. 效益转移:将其他时间和地点作出的估值应⽤到其他相似的分析中9. 稀缺租⾦:⼤多数⾃然资源⾏业的租⾦呈上升趋势,即使⾃由竞争也不能消除⽣产者剩余,在持续的长期竞争均衡中,⽣产者剩余被称为稀缺租⾦10. 租值耗散:本来有价值的资源或财产,由于产权安排⽅⾯的原因,其价值下降,乃⾄完全消失。
11. 公共物品:是指那些具有消费上不可分性和⾮排他性的物品12. 公共池塘资源:是指那些消费上具有可分性和⾮排他性的物品13. 风险溢价:当预期收⼊与实际收⼊可能不同时,⽤于补偿资本所有者的额外资本成本14. 边际使⽤者成本:边际使⽤者成本是指⾃然资源数量的单位变动所引起的使⽤者成本总额的相应变动。
15. 弱可持续性:,前⼏代⼈使⽤的资源量不应该妨碍后代⼈⾄少相同福利⽔平的资源量,维持总资本价值不变16. 强可持续性:强调对⾃然资本的保护,保持⾃然资本存量不下降,维持⾃然资本价值不变17. 环境可持续性:保持某种重要的个别资源的特定物质流不变,不仅仅是总价值不变。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重点(含题目和答案)【重点修改版】2023年修改整理
§1 环境规划与治理概述1 P.19 1什么是环境治理?如何理解其内涵?答:环境治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阻碍。
环境治理的内涵是规范和限制人类的观念和行为。
2 P.19 2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答: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治理的首要职能,是环境决策 在时刻、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治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爱护目标和措施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爱护方案,其目的是在进展经济的同时爱护环境,使经济与社 会协调进展。
环境规划的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爱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3 P.19 3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治理的关系。
答: 规划职能是环境治理的首要职能。
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治理的共同核心。
环境规划与治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4 P.19 8简述环境规划与治理的基本任务。
答:环境治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文化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只有转变了过去那种视环境为制服对象的文化,才能从全然上 去解决环境问题。
从那个意义上来讲,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与治理的一项长期的全然的任务。
人类的社会行为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
这三种行为都大概会对环境 产生不同程度的阻碍。
因此,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是环境规划与治理的基本任务。
5 P.19 10说明环境规划与治理的要紧内容,并归纳本书的基本框架。
答:1 环境规划的内容(1)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环境规划的原则和程序、环境目标和指标体系、环境评价和预测、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和比较以及环境规划的实施。
(2)流域水环境规划:包括水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容量和水环境爱护目标、水环境质量目标、流域水环境操纵规划等。
(3)都市环境规划:包括都市大气污染操纵规划、都市水环境规划、固体废物规划治理、噪声污染操纵规划等。
环境经济学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第一章导论1、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把环境和自然资源看作一种稀缺的生产要素,纳入生产函数,把环境看作经济系统的部分。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研究的实质,就是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来分析如何实现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2、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研究领域:(1)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2)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3)环境资源价值评估及其应用(4)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5)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6)国际环境问题3、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发展趋势(1)经济手段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和评估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逐渐成为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主要发展方向;(2)环境与自然经资源经济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以及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对环境管理和政策的关注。
4、对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发展起作用的各人物、时间、理论、著作等。
环境经济学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包括帕累托的福利经济学理论、庇古的外部性理论;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奠基人为约翰·克鲁梯拉和艾伦·克尼斯,代表作为《自然资源保护的再思考》(1967);科斯(Coase,1960)的“社会成本问题”;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寂静的春天》;1966年,鲍尔丁(K.Bolding)提出了“太空船地球经济学”;1970年,美国联邦环保局成立;20世纪70年代初期,艾伦·克尼斯等提出了物质平衡模型;1972年,米都斯等人提出了《增长的极限》;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1980年起,美国东西方中心环境和政策研究所一直倾力于环境经济学研究,其著名环境经济学家梅纳德·胡弗斯密特(Maynard M.Hufschmidt)和约翰·狄克逊(John Dixon),其代表作有《环境、自然资源与开发:经济评价指南》;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节夫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来研究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80年代后期开始,联合国统计署组织专家研究资源环境核算及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问题,经过多年探索和多次国际专家会议研讨,于90年代中期出版了《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SEEA)》应用手册,并建议世界各国试/施行;1992年,美国经济学家格罗斯曼和克鲁格,谢弗克和班德帕亚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 Kuznets Curve)的假设;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和伏·诺德豪斯(W.Nordhaus)针对国民生产总值不能准确反映经济福利的缺陷,提出了“经济福利量”;90年代以来,英国环境经济学大卫·皮尔斯(David W.Pearce),在围绕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性环境问题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环境经济问题研究1997年,Constanza等人对全球生物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
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1.P6 第一章第二节2.1972年联合国首届人类环境会议,斯德哥尔摩3.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
4.代表作: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寂静的春天》;1960年,科斯,“社会成本问题”;1966年,鲍尔丁提出“太空船地球经济学”;1970年,美国联邦环保局成立。
5.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环境价值评估及其作用、管理环境的经济手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环境问题。
6.第一章专栏:1950年,挪威考古学家海耶达尔出版了《阿库—阿库》一书。
(复活节岛之谜)克鲁蒂拉和克尼斯是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奠基人。
克鲁蒂拉侧重于公共投资的环境影响和自然资源价值的评估,代表作《自然资源保护的再思考》;克尼斯侧重于污染物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管理研究,代表作《区域水质管理的经济学》。
7.P17 第一章第六节第二章微观经济学基础8.需求: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9.供给: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10.右图图2-111.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
12.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13.P29-32 第二章第四、五节通过加总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就可以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14.市场失灵:在理想市场状态下,个体利益最大化能够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当上述条件不能满足时,就会出现资源配置的扭曲,即市场失灵。
15.微观经济学认为,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4个:⑴存在能影响商品价格的市场势力;⑵外部性;⑶公共物品;⑷不完全信息。
16.导致市场失灵最主要的原因是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外部性和公共物品性。
17.要使政府干预有效,需要两个条件:⑴政府干预的效果必须好于市场机制的效果;⑵政府干预得到的收益必须大于政府实施干预花费的成本。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 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1.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2•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3.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4.简述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5.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6.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的召开背景及其主要成果。
7.阅读全球《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并归纳其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8.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9.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与手段。
10.说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归纳本书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1.简述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并说明各项对策包「含的主要内容。
2.试分析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制度的相关关系。
3.请在三类相关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环境经济政策)中选择一类,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汇总该类政策执行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已颁布的各项规定(列出汇总表)。
4.说明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构成。
5.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是该法的第二次修订,请比较该法二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并分析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6.试比较1996年版《水污染防治法》与1984年版《水污染防治法》内容的变化,并分析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7.试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开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因和目的。
8.简述八项环境管理制度的含义和相关规定。
9.举例说明“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实施过程对污染严重城市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10.说明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方法,并按污染控制因子分类例表归纳常用环境标准目录。
—-Vr.第三章I.管理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定义?2•什么是管理的二重性特点?试采用管理二重性性质剖析我国环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管理思想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划分的依据是什么?4.法约尔一般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他的提出的管理职能包括哪几方面?其后哈罗协?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对管理职能的分类又作了什么说明?5.简述现代管理不派中各种学派的管理思想的特点。
环境保护与经济学的平衡
环境保护与经济学的平衡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经济发展可以带来繁荣和就业机会,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如何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取得平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环境保护与经济学的平衡,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1. 环境保护对经济的影响环境保护的目的是保护大自然的资源和生态系统,确保人类可以继续拥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然而,环境保护所需的成本往往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的压力。
例如,减少工业污染和控制排放物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并可能导致就业减少。
此外,环境保护还需要进行投资以建设环保设施和开展环境教育活动,这些都需要资金支持。
然而,环境保护并不意味着经济的停滞。
相反,环境保护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例如,发展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可以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环境保护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吸引游客和投资者,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因此,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关系。
2. 实现为了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2.1 制定环境法规和政策政府可以制定环境法规和政策来规范企业的环境行为。
例如,限制污染物排放、提高环境标准、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等。
同时,政府还可以提供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鼓励企业从事环保产业和技术创新,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2.2 增强环保意识和教育加大环保意识和教育的力度可以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人们对环境问题的了解,引导他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和能源等,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2.3 发展绿色经济和清洁能源绿色经济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同时注重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发展模式。
发展绿色经济可以通过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促进节能和资源循环利用等方式来实现。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投资和开展绿色经济项目,同时还要加大对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支持力度。
物质平衡理论
-资本收益
率-环境管理框治理废弃物的价格
-工
-资环境服务的需求
K价-资格本积累框的利润
E -环境管理框的利润 p -生产框的利润
Z -排入环境的废弃物
NS总-消量费者的储蓄
最终得出NS=pkGI – pKD - qZP - qZH- qZE =pk(GI - D)qZ=pkNI-qZ 这就是储蓄-投资恒等式,即净储蓄等于投资减去利用环 境处理废弃物的费用.因此,通过引入价格参数,实现了 由物质平衡向价值平衡的转变.
第二节 物质平衡与一般均衡模型
• 瓦尔拉——卡塞尔模型 • 通过推论得出:来自环境的物质流减去连续再
循环的产品,等于来自中间产品部的污染物质 流加上最终消费产出的污染物质流。这一结论 表达了图2显示的思想。
第三节 环境管理模型
一.基本模型(物质平衡) 反映物质平衡模型的框图结构
原材料M
废弃物Ip
环 境
废弃物IE
EP IP
消费品C
生产
废弃物RH
治废 理弃 投物 入
劳动力LH1
GI K D
消
资本积累
费
劳动力LH2 废弃物EH
废弃物ZH
环境服务Y
共5个方框 生产框
消费框
资本积累框
环境管理框
环境框
对生产框有:M+RH+D=C+GI+IP +ZP +EP 对消费框有:C=RH+ ZH + EH 对环境管理框有:IP + EP + EH= ZE 合并以上式子,得出:M + D=GI+IP +IE+IH
第四章
物质平衡理论
第一节 物质平衡的概念模型
07环境经济学第七章物质平衡理论课件
现实经济中,生产和消费过程都存在积累, 即K>0时,E* = E^+K
• 物质污染物不一定必然排入环境,如果循环利用,污染物就 有可能返回生产过程,成为原材料的一部分,再次被利用。 在这一条件下,图7-1可以变为图7-2。
图7-2 考虑循环利用后环境与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动关系
生态足迹:综合计量人类的环境影响
脚踏车\公共汽车\小汽车的生态足迹比较
假定住在离工作5公里处的地方
脚踏车的生态足迹为:0.0122公顷/人 公共汽车的生态足迹为:0.03公顷/人 小汽车的生态足迹为:0.14公顷/人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模式
企业内部的循环:促进原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 企业之间的循环:组织生态工业链,把不同的经济
资源环境消耗的指标类型
综合性的生态足迹指标:人均生态足迹 资源消耗性的指标:人均水耗、人均能耗、人均 物耗、人均地耗 污染排放性的指标:人均垃圾产出、人均废水排 放、人均废气排放 生态保护性的指标:人均绿地、人均水面积、人 均林地等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EF)就是能够持续地提供 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biologic ally productive areas),其含义就是要维持一个人、地区、 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能够只纳人类所排放的 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
环境管理框:
获得来自生产框和消费框的废弃物EP 和EH,获得 来自生产框的用于环境治理的投入IP和来自消费框 的劳动力LH。
治理后的废弃物ZE排入环境。
环境框:
环境框向生产框提供原材料M。
环境是一种公共物品,它对消费框产生一个服务流 Y。一般来说,这种服务流量将随污染物排放量的 增加而减少,随环境的改善而增加。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题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题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MG129]1.第一个路标: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2.1983年12月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了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同步发展方针.3.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4.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5.我国的环境管理基本政策归纳为三大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污染者付费”政策,“强化环境管理”政策.6.“三同时”制度系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其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7.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被认为是八项环境管理的龙头制度.8.法约尔一般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他的提出的管理职能包括哪几方面9.提出管理的14原则:1.劳动分工2.权利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合理的酬报8.适当的集权和分权9.跳板原则10.秩序11.公平12保持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人员的团结.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大职能9.管理的二重性:既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10计划的分类11控制的类型1.按控制活动的性质划分为防治性控制和更正性控制2.根据控制点位于整个活动过程中的位置分为预先、过程、事后控制3.根据实施控制的来源分正式组织、群体、自我控制4.根据控制信息的性质分反馈、前馈控制5.根据控制所采用的手段分直接、间接控制.12控制原则1.控制所涉及的范围是十分广泛.从总体上看,它既包括对人的控制,也包括对物的控制,这就增加了控制的复杂.2.为了进行有效的控制,要遵循以下原则1.公众参与原则2.系统控制原则3.一致与比较原则4.预防性原则5.例外与重点原则6.灵活性原则7.经济合理原则8.反馈原则13.什么是环境容量什么是环境承载力试分析两者关系.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环境容量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M=K(基本环境容量)+R(变动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环境承载力是环境系统功能的外在表现,即环境系统具有依靠能流、物流和负熵流来维持自身的稳态,有限地抵抗人类系统的干扰并重新调整自组织形式的能力.环境承载力是描述环境状态的重要参数之一,即某一时刻环境状态下不仅与自身的运动状态有关,还与人类作用有关.环境承载力既不是一个纯粹描述环境特征的量,又不是一个描述人类社会的量,它反映了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界面特征,是研究环境与经济是否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据.14.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从环境系统与人类社会的经济系统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联系角度,可以将环境承载力指标分为三部分:1.资源供给指标:如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开发利用程度.2.社会影响指标:如经济实力、污染防治投资、公用设施水平和人口密度等.3.污染容量指标:如污染物的排放量、绿化状况和污染物净化能力.15.简述工业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内涵.答:工业生态学的定义:是人类在经济、文化和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有目的、合理地去探索和维护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要求不是孤立而是协调地看待产业系统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这是一种试图对整个物质循环过程———从天然材料、加工材料、零部件、产品、废旧产品到产品最终处置———加以优化的系统方法.需要优化的要素包括物质、能量和资本.其内涵:认为工业(industry)的外延涵盖了人类的各种活动,扩展到人类生存和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各种影响,包括社会对资源的利用,成为循环经济理论产生的基础16.生态工业园区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物流过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组合,使一家工厂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或能源,模拟自然系统在产业系统中建立“生产者-消费者-费接着”的循环途径.17生态产业园:是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产业生态学和系统工程理论知道下,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的多种不同产业,按照物质循环、产业共生原理组织起来,构成一个资源利用具有完整生命周期的产业链和产业网,通过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求得多产业综合发展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18.环境经济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与之间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20.外部性理论:认为在没有市场力的作用下,外部性表现为财经独立的两个经济单位(如公司和消费者)的相互作用;应用一般均衡分析法,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即生产和消费的外部性和它的影响范围,提出解决环境污染这个外部不经济性问题的各种方法.21.物质平衡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肯尼斯·鲍尔丁(KEBoulding)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环境经济学问题———环境与经济相互作用关系问题.生产和消费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其物质形态并没有消失,必然存在于物质系统之中.物质平衡理论的一个现代经济系统由物质加工、能量转换、污染物处理和最终消费四个部门(或部分)组成.循环经济的提出和发展,正是物质平衡理论在可持续条件下的实践.22.庇古税:是解决环境问题古典的教科书的方式,属于直接环境税它按照污染物的排放量或经济活动的危害来确定纳税义务,所以是一种从量税,庇古税的单位税额,根据一项经济活动的边际社会成本于边际效益的均衡点来确定,这时对污染排放的税率就处于最佳水平.23.科斯定理:1960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HCoase,1991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发表了论文“社会成本问题”,提出了着名的科斯定理.在不存在交易成本和谈判成本的条件下,受外部性影响的各方将会就资源配置量达成一致意见,使这种资源配置量既是最优的,又独立于任何事先的产权安排.科斯定理说明庇古观点的片面与错误,认为要解决外部性问题无需政府的干涉.24.排污权交易:着名经济学家戴尔斯(JHDales)提出的排污交易权理论就是在科斯定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排污权交易理论认为,环境资源是一种商品,政府拥有所有权,政府可以在专家帮助下组织实施排污权交易,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外部性内部化,达到避免较重的损害的目的.也就是政府有效地使用其对环境资源这个特殊商品的产权,使市场机制在环境资源化配置和外部性内部化问题上发挥最佳时间这就是着名的排污权交易.25.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环境保护投资分析、技术力量分析、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和其他分析26.环境统计调查方法1.定期普查2.抽样调查3.科学估算4.专项调查27.什么是水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在流域水环境规划与管理中有什么作用答:水环境容量是指水体在特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在理论上,水环境容量是环境的自然规律参数与社会效益参数的多变量函数.它反映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也满足特定功能条件下,水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在实践上,水环境容量是环境目标管理的基本依据,是水环境规划的主要环境约束条件,也是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关键参数.28什么是城市环境规划,包括那些内容答:城市环境规划的目的是调控城市人工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城市生态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要改进城市生态系统的状态必须从城市生态的结构入手,而合理布局则是调控城市生态结构的关键环节.城市污染控制规划的内容包括:预测城市发展、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确定功能分区及各区的环境保护目标值;提出切实可行的、实现环境目标值的污染防治方案,其中包括污染源控制方案、环保投资方案、处理设施建设方案等.29.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方法:1)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编制依据 2)固体废物规划分析方法3)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选址方法:①填埋场与城市的距离②交通运输条件③环境保护条件④场地建设条件⑤地质环境条件30.试举例简述生态规划的基本步骤与主要规划内容.答:生态规划目前尚无统一的工作程序,麦克哈格在“DesignwithNature”一书中提出了生态规划的框架,后来被称之为麦克哈格生态规划法.生态调查生态评价决策分析生态规划的内容为:1生态调查生态调查是指调查了解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特征及相关关系的过程是生态规划的重要内容2生态适宜性分析生态适宜性分析是生态规划的核心,是制定规划方案的基础.3生态敏感性分析生态敏感性分析是指在不损失或不降低环境质量的情况下,生态因子对外界压力或干扰的适应能力.31.何谓污染预防,它与末端控制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污染预防指在人类活动各种过程中,如材料、产品的制造,使用以及服务过程,采取消除或减少污染控制措施,它包括不用或少用有害物质、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制造技术与工艺等,以达到尽可能消除或减少生产、使用过程产生的废物,最大限度地节约和有效利用能源和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32.实施污染预防环境管理模式的主要途径有哪些基于污染预防思想的环境管理模式涉及以下三个方面内容:(1)源削减:包括减少在回收利用、处理或处置以前进入废物流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污染物的数量的活动,以及减少对公众健康和环境危害的活动.(2)―废物最小化‖,即由减少有害物的体积和毒性,其中包括废物产生后进行回收利用与减少废物体积和毒性的处理处置.(3)循环经济: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模式,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33.污染预防环境管理模式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答:(1)组织层面的环境管理主要是从组织形态和组织各项管理活动两个方面进行环境管理.(2)产品层面的环境管理①工业企业的污染预防②污染预防与ISO14000系列标准(3)活动层面的环境管理①经济决策的全过程控制②物质流通领域的全过程控制③企业生产的全过程控制34产业生态学是关于技术组织及其资源使用和潜在环境影响,以及如何调整它们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以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35.环境绩效是只一个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指标,控制其环境因素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体系成效.36.环境绩效评估是有独立的考核机构或考核人员,对被考核单位或项目的环境管理活动进行综合的,系统的审查,分析,并按照一定的标准评定环境管理活动的现状和潜力,对提高环境管理绩效提出建议,促进其改善环境管理,提高环境管理绩效的一种评估活动.37.清洁生产是人们在环境保护战略上改变过去的被动反应为主动预防的新思想和新观念.清洁生产是“在生产过程、产品寿命和服务领域持续地应用整体预防的环境保护战略.增加生态效率,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对生产过程,要节约资源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和落后的工艺及设备,减少所有废弃物的数量、毒性和污染;对产品,要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对人类和环境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要将环境因素纳入服务设计和实践中.”清洁生产通过应用专门技术,改进工艺、设备和改变管理态度来实现. 38.清洁生产审计的特点鲜明的目的性完整的系统性突出预防性符合经济性强调持续性注重可操作性39.如何进行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审计是指对组织产品生产或提供服务全过程的重点或优先环节、工序产生的污染进行定量监测,找出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原因,然后有的放矢地提出对策、制定方案,减少和防止污染物的产生.通过审计明确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废弃物在哪里产生通过现场调查和物料平衡找出废弃物的产生部位并确定产生量.(2)为什么会产生废弃物这要求分析产品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3)如何消除这些废弃物针对每一个废弃物产生原因,设计相应的清洁生产方案,达到减少废弃物产生的目的.40.环境管理体系审计过程:审核准备,审核实施,审核报告、纠正与预防措施和跟踪审核41.产品生态设计系指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之中,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环节都考虑其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通过设计改进,使产品的环境影响降为最低,最终引导产生一个更具有可持续性的生产和消费系统.42.产品生态设计基本理论基础是产业生态学中的工业代谢理论与生命周期评价.43.生态设计的长期战略:从环境的角度考虑,生态设计的最终目标是要寻找到更加合理的、更具建设性的方案来长期地、持续地减少环境影响.这就需要开发新的设计理念来构筑生态设计的长期战略44.什么是生命周期评价,并简述其发展过程.答:生命周期评价是对一个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中输入、输出及其潜在环境影响的汇编和评价.其总体核心是:生命周期评价是对贯穿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即所谓从摇篮到坟墓)——从获取原材料、生产、使用直至最终处置——的环境因素及其潜在影响的研究.45.如何实施产品环境标志制度.答: ①确定授予环境标志的产品类别②确定授予标志的标准和尺度③制定标准图形46..所谓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是指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国家环境保护产业政策,行业政策,技术政策,规划布局和清洁生产要求及专业工程验收规范,运用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申报、排污收费和污染限期治理制度对建设项目依法进行的管理活动.47.点源调查统计内容①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一般按国家坐标系)及分布平面图;②排气筒高度(m)及出口内径(m);③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④烟气出口速度(m/s);⑤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或kg/h)48.废物最小化对策的两个途径:源削减,再循环49.污染预防的概念:在人类活动各种过程中,如材料、产品的制造,使用过程以及服务过程,采取消除或减少污染控制措施,它包括不用或少用有害物质,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制造技术与工艺灯,以达到尽可能消除或减少各种(生产、使用)过程产生的废物,最大限度地节约和有效利用能源和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50.清洁生产在工业污染从传统的末端治理转向污染预防为主的生产全过程控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51.环境绩效基准是管理阶层为了评估环境绩效而设定的环境目标、标的或其他基准.组织在规划EPE时应参照其所设定的环境绩效基准,以便所选择的EPE 指针能适当地反映组织的环境绩效.可以获得环境绩效基准的来源包括:①目前和过去的绩效;②法令规定;③相关之规定、标准和措施;④绩效数据和由工业及其他产业发展出来的信息;⑤管理审查和稽核;⑥科学研究.53.环境风险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区别在于环境影响评价所考虑的是相对确定的事件,其影响程度也相对比较容易测量和预测;而环境风险评价所考虑的是不确定性的危害事件或潜在的危险事件,这类事件具有概率特征,危害后果发生的时间、范围、强度等都难以事先预测.9.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①环境特征调查②生态调查③污染源调查④环境质量调查⑤环境保护治理措施效果调查⑥环境管理现状调查10.环境质量预测的主要内容和方法:①大气环境质量预测:箱式模型法、高斯模型法、线源扩散模式法、面源扩散模式法和总悬浮微粒扩散模式法②水环境质量预测:水质模型,如河流模型,河口、湖泊水库模型等.③固体废物环境质量预测:系数预测法、回归分析法、灰色预测法④噪声环境质量预测:交通噪声预测、环境噪声预测.11.环境审计的内容:①符合性审计②环境保护管理系统审计③过渡审计④关于有害物质的处理、存放及清理的审计⑤污染预防审计⑥环境效益审计⑦产品审计12.环境效益审计:评价由于采取了保护环境的措施而产生的成本及其估算的合理性、合法性和真实性,并估计环境治理的效益.13.产品审计:确定产品是否与环境政策的要求相符合.14.环境系统的构成:工作人员、设备(计算机、网络技术、GIS技术、模型库等软硬件)及环境原始信息等组成的系统.按内容可分为环境管理信息系统(EMIS)和环境决策支持系统(EDSS).15.环境预测的内容:①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预测②污染产生与排放量预测③环境质量预测④生态环境预测⑤环境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预测16.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过程:①分析调查评价结果②分析预测的结果③详细列出环境规划总目标和各项分目标④制定环、、境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⑤制定环境规划的措施和对策。
资源环境经济学_第7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
世界各国财富排行榜,瑞士和埃塞 俄比亚分别当选最富和最穷的国家。
瑞士以人均占有财富64.8万美元居排行榜之首,其次是丹麦和瑞典,分别为 57.5万美元和51.3万美元。埃塞俄比亚人均占有财富最少,仅为1965美元。
可持续发展的衡量
世界银行新财富体制方法 四种资本:
– 自然资本 (自然资源投入生产中的价值) – 生产资本(人造资本) – 人力资本(人本身所具有的生产能力的价 值) – 社会资本(社会赖以正常运转的制度、组 织、文化等)
提出人类面临的由于资源利用不当而造成 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 提出了经济与环境必须协调发展的观点。
二、第二个里程碑
1980年,《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呼吁必须确定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 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 可持续发展。 保护自然资源的目标,主要有三个:①保持基本 的生态过程和生命维持系统; ②保存遗传的多样性,即保存世界上有机体遗传 物质种类的多样性; ③保证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永续利用(特别是渔场、 野生生物、森林和牧场)。
资源环境经济学
第7章 可持续发展ຫໍສະໝຸດ 论本章提要从经济增长战略到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特征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含义与度量方法 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 可持续发展中的政府作用
第一节 从经济增长战略到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从经济增长战略到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增长战略是指: 一国以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 民生产总值实际水平的增长,或个人收入的增加为目标 的经济战略。 1、经济增长战略的贡献 GDP的快速增长提高了整个世界经济水平,每个国家 的经济以及综合国力得到加强; 人均GDP的增长,使一些国家消除了贫穷,大大提高 了人们的收入水平;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消费方式也向更 舒适、更高层次发展。 2、经济增长战略的缺陷 贫富不均状况严重 社会问题突出
环境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1.在使用相同资源的条件下,日本可生产30辆汽车或40台计算机,美国可生产40辆汽车或50台计算机,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D )A 日本在汽车生产上有比较优势B 美国在计算机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C美国在这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比较优势D日本在计算机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2.假定玉米市场中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玉米的产量等于销售量且等于需求量,恶劣的气候使玉米的产量下降20%,在这种情况下:( D )A玉米的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为玉米的产量下降了20%B玉米的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的价格将上升低于20%C玉米的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的价格将上升超过20%D玉米的生产者的收入不变3.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了5%,需求量增加了4%,则这种商品( b ). A.需求富有弹性B.需求缺乏弹性C.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D.不能确定其需求是否有弹性4 说“资源是稀缺的”,指的是( B )A世界上普遍存在着贫困B 相对于人们对资源的需要来说,资源总是不足的C 资源必须留给后代D 生产资源最终会枯竭4.不完全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是( d ).A.垂线B.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C.水平线D.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5.已知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10元,平均成本为11元,平均可变成本为8元。
则该企业在短期内( c )。
A.停止生产且亏损B.继续生产且存在利润C.继续生产但亏损D.停止生产且不亏损6.经济学中所说的长期与短期的划分依据( b )。
A.时间的长短B.以所有生产要素能否得到调整为界限C.以实际量能否达到计划产量为界限D.以上都不是4下列项目中可称为可变成本的是( D )A管理人员的工资B生产工人的工资C厂房和机器设备的折旧D生产房屋的租金5。
在同一平面图上有( C )A。
三条无差异曲线B。
无数条无差异曲线C。
许多但数量有限的无差异曲线 D 只有一条无差异曲线6 MR<MC,( B )A这时厂商扩大生产会带来利润的增加B厂商会减少产品产量C厂商的总利润要达到最大,应直到产量增加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D随着产品产量的不断减少,边际收益递减7公共物品的典型特征是(D )A无竞争性有排他性B无排他性有竞争性C无排他性无竞争性D有排他性有竞争性8某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A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D互补品的价格上升9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 A )A免费搭车问题B逆向选择问题C委托代理问题D劣币驱逐良币问题10。
环境经济学_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课程09
配置状态下高效率的生产方式。 高效率生产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度是一对W和C等
产量线的切点
注意点
仅从生产过程无从确定经济效率 如果某种资源投入没有市场价格或价格过低,
资源配置效率会扭曲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消费契约曲线上的每一点都唯一地代表个人 1和个人2的一种效用水平,因而可以把该 曲线转换到效用空间上,形成效用可能性线。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Inst.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Natural Resource Research
经济效率理论
U2
U2a
效用可能性线
U2b
O
U1a
U1b
U1
效用可能性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U1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经济效率理论
效用边界线 U2 效用边界线
效用可 能性线 O
Inst.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Natural Resource Research
条且仅与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Inst.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Natural Resource Research
环境质量市场
环境质量的需求及其确定 环境质量市场:需求与供给
消费契约曲线上任意一点对个人1和个人2无差异曲 线的切点,因此在该点上,两条相切的无差异曲线 的斜率必然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价值平衡和最优环境管理对策
把价格引入上述物质平衡模型中,赋予每一物 流因子以真实价格,则在价格的调节下,整个 物流系统的资源配置将会是有效率的,避免了 “市场失灵”或是“政策失效”。 通过引入价格参数,实现了由物质平衡向价值 平衡的转变 。
环境治理和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环境质量函数:
Y0-Y=F(Z,E)
图7-1 环境与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动关系
现实经济中,生产和消费过程都存在积累, 即K>0时,E* = E^+K • 物质污染物不一定必然排入环境,如果循环利用,污染物就 有可能返回生产过程,成为原材料的一部分,再次被利用。 在这一条件下,图7-1可以变为图7-2。
图7-2 考虑循环利用后环境与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动关系
资本积累框:
资本积累框获得来自生产框的总投资GI。 由于磨损和消耗,从积累框到生产框有一个因折旧 产生的废弃物流D。 资本积累框还向生产框提供资本服务流K。
环境管理框:
获得来自生产框和消费框的废弃物EP 和EH,获得 来自生产框的用于环境治理的投入IP和来自消费框 的劳动力LH。 治理后的废弃物ZE排入环境。
环境管理部门治理废弃物的费用vE。 排放废弃物的总机会成本为vE+δ(Y0-Y)。
利用环境处理废弃物的效益显然是qZ(排污收费)。 因而净效益为:
NB=qZ-vE-δ(Y0-Y)
环境管理机构的最优政策
NB=qZ-vE-δ(Y0-Y)
令以上两式为零,便可得出环境管理机构的最优政策(假定这 个机构认为价格都是给定的)为:
环境框:
环境框向生产框提供原材料M。 环境是一种公共物品,它对消费框产生一个服务流 Y。一般来说,这种服务流量将随污染物排放量的 增加而减少,随环境的改善而增加。 环境接受来自生产框、消费框和环境管理框的废弃 物ZP、ZH和ZE。 环境质量受废弃物排放和环境治理工作两方面的影 响。
模型分析与结论
生态足迹:综合计量人类的环境影响
脚踏车\公共汽车\小汽车的生态足迹比较
假定住在离工作5公里处的地方
脚踏车的生态足迹为:0.0122公顷/人 公共汽车的生态足迹为:0.03公顷/人
第七章 物质平衡理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物质平衡的概念模型 物质平衡与一般均衡模型 环境管理模型 物质平衡理论的应用—循环经济
第一节 物质平衡的概念模型
1、从质量守恒定律的角度看待经济的生产和消费过程
•在经济系统中,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是在进行一系列的 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遵从质量守恒定律。 •严格说来,标准的经济学分配理论是关于服务的,而不 是关于物质实体的。物质实体只是携带某种服务的载体。
图7-3 物质流动关系图
图7-3 表明,在一个封闭的(没有进口或出口)、 没有物质(植物、设备、储备、耐用消费品和建 筑物)净积累的经济系统中, 即K=0 时,E* = E^
排入自然环境中的污染物量必然大致等于进入经 济系统的食物、原材料加上从大气中获得的氧。
减少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除了对其进行回收 利用外,还可以对其进行末端处理。但处理污 染物并不能使污染物消失,而只是改变了污染 物存在的形式。
减量化 Reduce
再利用 Reuse
再循环 Recycle
输入端
减少进入生产和 消费过程的物质 量,从源头节约 资源使用和减少 污染物的排放。
过程中
提高产品和服务 的利用效率,要求 产品或包装以初 始形式多次使用, 减少一次污染。
输出端
要求物品完成 使用的功能后 重新变成再生 资源。
全过程都必须做到无毒化、无害化
图7-4 简化的物质平衡模型 注:虚线表示服务流
这个流程图包括5个方框,分别表示生产、资本积累、消费、环 境管理和环境。 下面考察模型中的物质流和服务流。
生产框:
获得来自环境框的不可再生资源M;资本积累框的 折旧D和资本服务流K,消费框的废弃物RH(作为 生产原料重新利用)和劳动力LH1。 同时,生产框向消费框提供消费品C,向环境框排 放废弃物ZP,向环境管理框提供环境治理所需要的 投资IP和排放需要治理的废弃物EP,向资本积累框 提供投资GI; 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一部分得到重复利用,用框 中的圆圈表示。
消费框:
获得生产框提供的消费品C 和来自环境框的服务流 Y。 废弃物直接排入环境ZH;排入生产框回收利用RH; 或者排入环境管理框得到处理EH。 消费框同时要向生产框和环境管理框提供劳动力 LH1和LH2。 在这里假定消费框把污染物转给生产框和环境管理 框时要付给一定的费用(以物流的形式)。
资源环境消耗的指标类型
综合性的生态足迹指标:人均生态足迹 资源消耗性的指标:人均水耗、人均能耗、人均 物耗、人均地耗 污染排放性的指标:人均垃圾产出、人均废水排 放、人均废气排放 生态保护性的指标:人均绿地、人均水面积、人 均林地等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EF)就是能够持续地提供 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biologic ally productive areas),其含义就是要维持一个人、地区、 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能够只纳人类所排放的 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
因为在生产框、消费框和环境管理框中都不存在商品 存量的积累,所以进入这些方框的物质与离开这些方 框的物质一定保持平衡。 对生产框有:M+RH+D=C+GI+IP+ZP+EP 对消费框有: C=RH+ZH+EH 对环境管理框有: IP+EP+EH=ZE 合并以上式子,得出: M+D=GI+ZP+ZE+ZH 或者 M-(ZP+ZE+ZH)=GI-D=NI 式中NI表示净投资。 由此得出:来自环境的物质净流出量等于资本存量的 净积累。
第二节 物质平衡与一般均衡模型
瓦尔拉-卡塞尔模型
瓦尔拉-卡塞尔模型中的变量
式中:R——资源和服务量; V——资源价格; X——产品或商品量; P——产品价格; Y——最终需求。
把物质平衡概念与交换的一般均衡概念结合在一起的数学模型。 这个模型既有理论意义,也表明了经济学一般相互依存模型的简 化形式,以及如何用一种经济系统的最终产品函数,从本质上更 精确的预测污染物排放。
绿色生活中的源头减耗:
Hale Waihona Puke 减少生活中的物质消耗和污染排放 从人口控制到体形控制 从消耗原子到消耗比特(信息化) 从减法经济到加法经济(纳米技术的意义)
减:节能、减排、降耗(限吃、限住、限车、限电、限水、限产 ); 加:加强节能技术改造,发展循环经济
绿色生活方式的含义是指以通过倡导居民使用绿色产 品,倡导民众参与绿色志愿服务,引导民众树立绿色 增长、共建共享的理念,使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 色居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让人们在充分享受绿色 发展所带来的便利和舒适的同时,履行好应尽的可持 续发展责任的方法,实现广大人民按自然、环保、节 俭、健康的方式生活。
一是与“外部性”相关的无效率——由于不考虑外 部性的费用和效益而造成的无效率;
二是与“使用者费用”相关的无效率——对环境资 源利用的唯一制约是现行费用,而不是未来收益的 机会成本。 因此,在这种条件下得出的“帕累托最优(最适 度)”只是一种“次优”。即使在私人领域里市场 能有效地配置资源,一旦涉及公共物品,市场就 “失灵”了。
q=δF1 v=-δF2
因而,环境管理机构应允许污染物倾倒,直至每多倾倒一单 位废弃物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与其所需的社会边际成本相等, 同时该机构应治理环境,直至社会边际效益等于环境治理的 社会成本。
第四节 物质平衡理论的应用——循环经济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 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流程,所有的物质和 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 持久地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 低到最低限度。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 规律而不是机械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Y0——初始环境质量; Z——废弃物排放质量; E——治理量。
假定废弃物排放会对环境产生负的影响,而治理会对环境产生正的影响,则:
环境管理机构的费用效益
δ——环境服务的需求价格 v——环境管理框治理废弃物的价格 q——排污收费的价格
则 环境服务的总价值为δY, 由污染物排放引起的环境损害的价值为δ(Y0-Y),
来自环境的物质净流出量等于资本存量的净积累。
• 这个看起来很平常的结论是很有意义的。它以一种简 明的形式给出了物质的平衡关系。 • 一方面它表明不能作为资本存量积累的那部分的原材 料最终要归于环境。 • 另一方面,它可以引伸出一个结论:在给定净资本积 累量NI 的前提下,如果不存在某些刺激使排入环境的 污染物(ZP+ZE+ZH)保持低水平,那么自然资源的 采出量M 将会相应提高;环境质量的恶化和自然资源 的超量使用是密切相关的。
2、考察环境与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动关系
令E为环境的物质储量,E*为环境对经济系统 的物质投入,E^为经济系统向环境的排放的污 染物,用K表示经济系统的物质沉淀(积累), 则物质平衡模型可表示为:
E* = E^+K
如果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不存在积累, 即K=0时,E* = E^, 投入的环境物质最终必然以污染物的形式返 回环境,如7-1图。在这个物质流动过程中, 环境物质投入的唯一功用就是为人类提供了 服务,即图中虚线箭头所示。
3、三部门经济系统
为了进一步考察物质平衡关系,需要对传统的经济系 统结构做一些改造(通常所说的经济系统只包括生产 部门和消费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