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PPT
合集下载
新高考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模块总结课件(共18张PPT)
拓展深化
一、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变革
变革
原因
内容
结果
把农民从封建土地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 度的束缚中解放出 土地 后,新解放区的封建
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来,解放了农村生产 改革 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生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力,为中国逐步实现 产力发展
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 把土地等生产资料转
农业
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
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 变为公有制,实行集
合作化
产力
要
体经营
变革
原因
内容
结果
人民 公社
化
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 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 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 进生产力发展
提高公有化程度 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
和扩大公有化规 性,阻碍了生产力发
模
展
家庭 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 联产 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 承包 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 责任制 改革的决策
在坚持公有制前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 提下,实行分户 生产积极性,推动了 经营,自负盈亏 农业生产发展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的转变
时期 具体表现
原因
核心内容
结果
从以社会主义公
实行和强化 对于进行工业化
有制为主体、多
新中国
照搬苏联模
种经济成分并
成立到
式;缺乏经
存,向高度集中
1956年
济建设经验
的计划经济体制
3.思想文化上: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 诞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技、文化、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生活时 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四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ppt
独尊 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时期
发展历程
魏晋至隋 吸收与 儒、佛、道纷争与融合,儒家思想体现出极大的包容
唐时期
改造 性,进一步为官方所接受 程朱理学(天理、心性、修养)出现,朱熹提出“存天
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体系。明初
转型与
宋明时期
理学官方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陆王心
导向 度看法家派别思想主张
价值引领2 社会责任感——从儒学面临的挑战看宋代理学的兴起
(2022·广东卷,4)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
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
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
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
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
D.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读JD
知识 为基
唐中后期的文化风格;安史之乱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材料主要内容是唐中后期文人流行诗歌唱和,“江南”是重要 能力
主题。这主要是因为唐中后期,南方相对北方,社会秩序更加 为重
安定。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素养 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社会风尚与社会局势之间的关系;从唯物
知识 为基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的思想主张
据材料关键信息“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君臣不用礼义教训则
能力 不祥”可以看出,田齐法家的思想倾向,结合所学法家派别特点,
为重 可以得出其“尚法存礼”。考查获取、解读和调动信息的能力及
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素养 从史料实证角度看田齐法家“尚法存礼”的特点;从历史理解角
4.基于唯物史观与历史理解考查孔子的“乐教”思想 (2023·全国甲卷,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在周游列国遭遇困窘的情况下,仍“讲诵弦歌 不衰”。孔子曾向鲁国、齐国的音乐大师学习,并有深刻的领悟力和高超的演 奏技巧。史载,孔子整理的《诗》305篇,“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 《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强调“正 音”“雅乐”,反对靡靡之音。他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又说:“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在孔子看 来,“乐教”不仅仅是声乐、器乐、歌舞等形式,而且是育人才、齐风俗,实 现政治与社会理想的重要途径。“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 乎哉?”——据《史记》等
时期
发展历程
魏晋至隋 吸收与 儒、佛、道纷争与融合,儒家思想体现出极大的包容
唐时期
改造 性,进一步为官方所接受 程朱理学(天理、心性、修养)出现,朱熹提出“存天
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体系。明初
转型与
宋明时期
理学官方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陆王心
导向 度看法家派别思想主张
价值引领2 社会责任感——从儒学面临的挑战看宋代理学的兴起
(2022·广东卷,4)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
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
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
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
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
D.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读JD
知识 为基
唐中后期的文化风格;安史之乱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材料主要内容是唐中后期文人流行诗歌唱和,“江南”是重要 能力
主题。这主要是因为唐中后期,南方相对北方,社会秩序更加 为重
安定。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素养 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社会风尚与社会局势之间的关系;从唯物
知识 为基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的思想主张
据材料关键信息“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君臣不用礼义教训则
能力 不祥”可以看出,田齐法家的思想倾向,结合所学法家派别特点,
为重 可以得出其“尚法存礼”。考查获取、解读和调动信息的能力及
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素养 从史料实证角度看田齐法家“尚法存礼”的特点;从历史理解角
4.基于唯物史观与历史理解考查孔子的“乐教”思想 (2023·全国甲卷,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在周游列国遭遇困窘的情况下,仍“讲诵弦歌 不衰”。孔子曾向鲁国、齐国的音乐大师学习,并有深刻的领悟力和高超的演 奏技巧。史载,孔子整理的《诗》305篇,“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 《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强调“正 音”“雅乐”,反对靡靡之音。他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又说:“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在孔子看 来,“乐教”不仅仅是声乐、器乐、歌舞等形式,而且是育人才、齐风俗,实 现政治与社会理想的重要途径。“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 乎哉?”——据《史记》等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部编版):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
多样性 也形成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这些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交融, 共同汇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拓展深化
中华文明对于人们在相貌、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的差异, 表现出了很强的包容心态,中华文明容纳了外部传入的佛教、 包容性 基督教等宗教,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文化元素,包括哲学思想、 话语体系、制度形式和文学艺术 以中原族体和文化为中心,周边边疆族体和文化不断与中原 文化交流汇聚,使中原文化不断丰富,族体不断壮大;中原 凝聚性 文化和族体也不断向边疆扩散,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 输送到边疆,中原与边疆互相交流,逐渐形成和发展为共同 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
世等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2.西学东渐 (1)明末:意大利人_利__玛__窦__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 《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 (2)清初:17世纪,清政府任命汤若望、南怀仁等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 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
图解历史
近代“西学东渐”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1.特点
本土性 多样性 _包__容__性__ 凝聚性 连续性
本国风情,地域特征 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 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 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
绵延不绝,传承至今
思维点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其他特点 (1)具有极其强烈而又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 (2)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实用伦理文化。 (3)具有浓厚的思辨传统,强调理性和智慧。 (4)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精神。 (5)重视礼治,强调社会的和谐发展。 (6)农耕性:是封闭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产物。
化相融合。
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
拓展深化
中华文明对于人们在相貌、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的差异, 表现出了很强的包容心态,中华文明容纳了外部传入的佛教、 包容性 基督教等宗教,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文化元素,包括哲学思想、 话语体系、制度形式和文学艺术 以中原族体和文化为中心,周边边疆族体和文化不断与中原 文化交流汇聚,使中原文化不断丰富,族体不断壮大;中原 凝聚性 文化和族体也不断向边疆扩散,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 输送到边疆,中原与边疆互相交流,逐渐形成和发展为共同 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
世等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2.西学东渐 (1)明末:意大利人_利__玛__窦__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 《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 (2)清初:17世纪,清政府任命汤若望、南怀仁等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 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
图解历史
近代“西学东渐”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1.特点
本土性 多样性 _包__容__性__ 凝聚性 连续性
本国风情,地域特征 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 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 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
绵延不绝,传承至今
思维点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其他特点 (1)具有极其强烈而又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 (2)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实用伦理文化。 (3)具有浓厚的思辨传统,强调理性和智慧。 (4)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精神。 (5)重视礼治,强调社会的和谐发展。 (6)农耕性:是封闭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产物。
化相融合。
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五世界潮流中的中国经济现代化历程(共44张PPT)
思想
萌芽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进一步发展
初步发展 产生
(1)经济: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 因素,其产生和发 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推动中国近代化。
政治
2020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五 世界潮流中的中国经济现代化历程(共 44张PPT)
2020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五 世界潮流中的中国经济现代化历程(共 44张PPT)
资本主第义四在步中:国构近架代立历体史网发络展,进实程现中深的化作升用华和地位
广州十三行是经清政府特许 设立的对外贸易组织,垄断对 外贸易。
“英国东印度公司” 是一个 股份公司。1600年伊丽莎白一 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给 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而组成。
同样的政府给与对外贸易的特权,所反映的经济 政策有何不同?
“(松江、太仓地区) 利在梭布……近 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 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 太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 本。”
A、封建自然经济; C、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E、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B、洋务经济;
2020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五 世界潮流中的中国经济现代化历程(共 44张PPT)
2020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五 世界潮流中的中国经济现代化历程(共 44张PPT)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示意图
较快发展
1885年,盛宣怀为督办,规定了 督办在人事权和财政权方面有绝对 的控制权,从而使得招商局的官办 色彩加浓,商办的意味大大减弱。
几乎与此同时,日本“明治维新”中以己近无偿的方式把国营运 输模范工厂转让给三棱公司,并给以巨大的政策扶植。
中日两国统治者的举措,导致的结果有何不同?
2020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五 世界潮流中的中国经济现代化历程(共 44张PPT)
萌芽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进一步发展
初步发展 产生
(1)经济: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 因素,其产生和发 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推动中国近代化。
政治
2020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五 世界潮流中的中国经济现代化历程(共 44张PPT)
2020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五 世界潮流中的中国经济现代化历程(共 44张PPT)
资本主第义四在步中:国构近架代立历体史网发络展,进实程现中深的化作升用华和地位
广州十三行是经清政府特许 设立的对外贸易组织,垄断对 外贸易。
“英国东印度公司” 是一个 股份公司。1600年伊丽莎白一 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给 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而组成。
同样的政府给与对外贸易的特权,所反映的经济 政策有何不同?
“(松江、太仓地区) 利在梭布……近 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 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 太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 本。”
A、封建自然经济; C、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E、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B、洋务经济;
2020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五 世界潮流中的中国经济现代化历程(共 44张PPT)
2020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五 世界潮流中的中国经济现代化历程(共 44张PPT)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示意图
较快发展
1885年,盛宣怀为督办,规定了 督办在人事权和财政权方面有绝对 的控制权,从而使得招商局的官办 色彩加浓,商办的意味大大减弱。
几乎与此同时,日本“明治维新”中以己近无偿的方式把国营运 输模范工厂转让给三棱公司,并给以巨大的政策扶植。
中日两国统治者的举措,导致的结果有何不同?
2020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五 世界潮流中的中国经济现代化历程(共 44张PPT)
2025届高考总复习一轮复习历史(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配套PPT课件 第1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
2.历史解释——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1)实行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 都围绕着皇权来设置和运转。三公既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这保证了国家 权力始终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 (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一些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 为皇帝服务的。家国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 (3)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最后集权于皇帝, 加强了中央集权。 (4)秦朝建立的这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 世袭,重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
视角1 秦朝“大一统”局面的建立与巩固 材料 云梦出土的秦简中,出现了二十多个《秦律》的律名,如《田律》 《厩苑律》《仓律》等。秦代规定市场设置有序化,形成了固定的商品交 易市场。《秦律十八种》之《司空律》《金布律》中均出现过“市” “市 肆”“南街”等名词。《金布律》有如下规定:钱十一当一布,其出入钱以当 金、布,以律。有买及买(卖)殴(也),各婴其贾①(价);小物不能各一钱者,勿 婴。在财政会计方面,确立财政收支的凭证制度和审核制度——“上计制 度”。如《田律》规定:乘马服牛廪②,过二月弗廪、弗致者,皆止,勿廪、致。
2.(2019全国Ⅱ卷,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
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D)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一语点拨:中央集权体制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
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秦朝的暴政与速亡
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
1.秦朝暴政:秦始皇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征发繁重;“焚书坑儒”;秦朝刑法严 苛。 2.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发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号为 “张楚”。 3.秦朝灭亡: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壮大。公元前207年,刘邦 的军队进占 咸阳 ,秦朝灭亡。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ppt课件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古希腊兴衰大事记
【时空纵横】古希腊罗马简史
③前594年:梭伦当选雅典城邦首席执政官,开始推行改革,为民 主政治奠基。 ④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实行改革,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⑸前5世纪:赢得希波战争的胜利后,雅典成为希腊的霸主,提洛 同盟成为雅典实现其霸权的工具。前5世纪中叶,伯利克里改革, 剥夺贵族议会的权力,把权力移交给公民大会、民众法庭和五百人 议事会,促进民主政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雅典经济、政治和文化 都发展到极盛,成为左右希腊世界局势的霸主和主要文化中心。
二是民主政治的特点。 3、高考的热点:一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得失对中国今天
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借鉴。二是古希腊先哲人文主 义精神对中国今天的建设和谐社会的借鉴。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世界史时间范畴
前30世纪 476年
爱琴文 明出现
西罗马帝 国灭亡
14、15世纪
资本主义 萌芽产生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古代希腊罗马史》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希腊雅典卫城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罗马圆形剧场
考纲范围
(一)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二)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三) 古代西方历史人物
亚里士多德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考纲内容】
⒈模块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⑴希腊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伯里克利时代民主 政治的主要内容;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⑵罗马法 罗马法的内容与作用。 ⒉模块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共44张PPT)
宪法》中指出:“在南京 定出来的民国约法里头,只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的那一条,是兄弟所主张的,其余都不是兄弟的意思。”在 一次讨论中他又说:“内阁制,纯恃国会,中国本身基础,犹 甚薄弱……国会且然,何有内阁?……”
——摘编自李伟迪《孙中山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制定》等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对《临时约法》不满意的理
材料二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 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 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 此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 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 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 高度评价的。
——摘编自袁刚《“国会”与辛亥革命》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视“南北议和
把土地平分给农民,希望把整
个社会改造成整齐划一的自给 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
自足的小农经济,违背当时中 国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向, 具有落后性
主义,符合历史潮流, 具有进步性
平分产品,违背农民作为小生 产者要求发展私有经济、拥有 私有财产的主观愿望
没有实行资本主义方 案的经济基础和阶级 基础,即社会客观条 件
年份 题号 涉分
考点
201 9
201 8 8
201 7
201 6
太平天国 辛亥革命
无
无
3
无
有
无
无
3
有
无
难度 中 中
二、知识必备
(一)、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1)鸦片战争激化国内阶级矛盾。 (2)洪秀全将基督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 “拜上帝会”。
2.过程 (1)兴起:1851年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定都:1853年定都天京,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 革命政权。 (3)全盛:分别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达到军 事全盛。 (4)转折:1856年天京事变,由盛转衰。 (5)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
——摘编自李伟迪《孙中山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制定》等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对《临时约法》不满意的理
材料二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 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 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 此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 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 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 高度评价的。
——摘编自袁刚《“国会”与辛亥革命》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视“南北议和
把土地平分给农民,希望把整
个社会改造成整齐划一的自给 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
自足的小农经济,违背当时中 国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向, 具有落后性
主义,符合历史潮流, 具有进步性
平分产品,违背农民作为小生 产者要求发展私有经济、拥有 私有财产的主观愿望
没有实行资本主义方 案的经济基础和阶级 基础,即社会客观条 件
年份 题号 涉分
考点
201 9
201 8 8
201 7
201 6
太平天国 辛亥革命
无
无
3
无
有
无
无
3
有
无
难度 中 中
二、知识必备
(一)、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1)鸦片战争激化国内阶级矛盾。 (2)洪秀全将基督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 “拜上帝会”。
2.过程 (1)兴起:1851年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定都:1853年定都天京,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 革命政权。 (3)全盛:分别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达到军 事全盛。 (4)转折:1856年天京事变,由盛转衰。 (5)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中外古代文明+第3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人教版)
3.商业 (1)货币经济:随着商品流通领域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 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2)农产品商品化: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甘蔗等 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 (3)工商业市镇:明代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 市镇大量涌现。 (4)商帮: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大商帮。
【拓展延伸】 明清之际反封建进步思想的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思想家李贽,指出儒 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批判 道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 (2)反对封建专制。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得出“君主专 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思想,主张限制君权;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 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等。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 商思想,主张“工商皆本”。
审题定位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代商品经济发展
辨析选项 据题干可知,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是加强对 全国的政治统治。中国古代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政 治中心的转移,客观上必然带动经济文化的交流,因而 “促进跨区域贸易繁荣”不是明成祖的主观想法,属于定 都北京带来的客观影响,故选B项。A项是明成祖的主观目 的,不是客观影响,排除;迁都北京与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无关,C项错误;南北经济文化格局的改变是随着经济重心 南移而形成的,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完成,与材料时 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
审题定位 清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 解题关键 据题干中“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的信息可 以得出,清初外国银钱大量流入中国,这反映了在传统对 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白银大量流入,A项正确。 答案 A
【拓展延伸】 明清时期中国经济落伍的表现及原因
2025届高考总复习一轮复习历史(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配套PPT课件 第1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
它体现了个体或群体对自己身为中华民族一员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华夏
认同观念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西周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周王室衰落,周
王的实际控制能力减弱,华夏认同观念就产生了。
二、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 1.孔子 (1)主要思想 “仁”是良好道德,是内在自觉 ①核心观念是“仁”,主张“ 为政以德 ”。 ②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①。 ③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 (2)教育成就 把教育范围扩大到平民,体现了教育公平理念 ①“有教无类”,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 展。 ②整理文献,对夏、商、西周的文化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命题点3 从天人关系角度考查“德”的观念变迁
3.(2022重庆卷,1)有学者指出,“德”的观念至少在西周已经产生,它既是一种
个人的品德,又与天命有关。春秋时期,“德”的神秘意味开始减弱,更强调
人的品德和理性,如文献记载:“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推崇文献中这
一观点的先秦思想流派是( C )
A.墨家
2.老子 (1)思想 ①唯物论:“ 道 ”是天地万物的本原,追求天人合一。 ②辩证法: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 ③政治: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②。(无为即不妄为,遵循客观规律而为,是 不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人民的创造力) (2)著作:《 老子 》。
3.百家争鸣
士阶层
隆礼重法 相生相胜 下层平民
1.历史价值观——春秋战国时期蕴含的“大一统”国家理念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争频仍,诸侯国间的争霸和兼并战争,使诸 侯国数目减少,形成统一趋势。 (2)“戎狄蛮夷”不断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与文化交流,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 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 (3)法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为以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 了基础,又为统一提供了理论武器。 (4)战国时期各国经济发展,各地经济文化联系加强。 (5)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01古代中国的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课件
法制和分封制的工具。
2.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
微点2集权于上——古代中国中枢管理体系的嬗变 1.古代中国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手段
2.制约皇权的主要力量 (1)朝议(廷议)制度:指国家遇到重要事务,由皇帝或皇帝责成中枢 首脑召集相关官员进行讨论,讨论结果由皇帝决断的制度。在保障决 策的合理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地主阶级内部最高层次的民 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权力。
战乱频仍,考核大都流于形式
隋 唐
吏部 考核
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地方官每年要派员向中央 汇报工作。唐朝考核官员,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分为九 等
宋 朝
“磨勘”
由审官院考核京官,考课院考察地方官
明 朝
考满和 考察
官员任职满3年称“初考”,满6年称“再考”,满9年 称“通考”。考核结果分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等,是 决定官员正常升迁或降、调的依据
2.古代地方治理的特点
3.古代地方治理的影响 (1)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 和租税,以及稳定地方的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2)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保证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封 建经济的发展。 (3)中央集权过度强化,造成了地方官对中央的绝对依赖;地方没有 相应的自主权,难以发挥自身的能动性。
(3)重视监察官员的选任和素质。要求监察官员既有刚正不阿的品质, 又有丰富的为官经验和较高的文化素质,并根据政绩对监察官员进行 考核。
(4)监察制度以小制大,以内制外。监察官员品级不高,但可“风闻 奏事”,凡属国家政事,无论大小均可监察,在执行监察时可不受任 何机构、官员的约束,直接对皇帝本人负责。
(2)官僚制度:秦朝时期确立,官员有法律制度作为办事依据,有制 度赋予的权力,朝议制、三省六部制等;官僚制度制约皇权,一定程 度上减少决策失误和抑制暴政,有利于巩固统治。
2.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
微点2集权于上——古代中国中枢管理体系的嬗变 1.古代中国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手段
2.制约皇权的主要力量 (1)朝议(廷议)制度:指国家遇到重要事务,由皇帝或皇帝责成中枢 首脑召集相关官员进行讨论,讨论结果由皇帝决断的制度。在保障决 策的合理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地主阶级内部最高层次的民 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权力。
战乱频仍,考核大都流于形式
隋 唐
吏部 考核
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地方官每年要派员向中央 汇报工作。唐朝考核官员,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分为九 等
宋 朝
“磨勘”
由审官院考核京官,考课院考察地方官
明 朝
考满和 考察
官员任职满3年称“初考”,满6年称“再考”,满9年 称“通考”。考核结果分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等,是 决定官员正常升迁或降、调的依据
2.古代地方治理的特点
3.古代地方治理的影响 (1)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 和租税,以及稳定地方的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2)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保证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封 建经济的发展。 (3)中央集权过度强化,造成了地方官对中央的绝对依赖;地方没有 相应的自主权,难以发挥自身的能动性。
(3)重视监察官员的选任和素质。要求监察官员既有刚正不阿的品质, 又有丰富的为官经验和较高的文化素质,并根据政绩对监察官员进行 考核。
(4)监察制度以小制大,以内制外。监察官员品级不高,但可“风闻 奏事”,凡属国家政事,无论大小均可监察,在执行监察时可不受任 何机构、官员的约束,直接对皇帝本人负责。
(2)官僚制度:秦朝时期确立,官员有法律制度作为办事依据,有制 度赋予的权力,朝议制、三省六部制等;官僚制度制约皇权,一定程 度上减少决策失误和抑制暴政,有利于巩固统治。
高考总复习《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ppt课件
——引自[美]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等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美国不再“继续享受和平”,介入 “这场战争”的原因。 解析:从材料中“美国已经照搬了西欧国家的制造业和工业经 济,西欧和北美变得越来越像对方”“美国人看出,如果不适 时参战,战后世界将与美国无缘”等方面进行概括,另外结合 所学知识从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美德矛盾、美国与协约 国关系等方面进行解答。 答案:美国希望参与争霸、扩大在世界的影响力;美国与协约 国的经济联系加强;战争爆发前,美德关系紧张;德国无限制 潜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2.(2016·浙江 4 月选考)下列所示为 1913~1939 年英、德、美、苏
经济发展数据曲线图。其中指代德国的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解析:根据题目的曲线分析,一直高居榜首的①是美国;②的 数据产生较晚,是因为苏联产生较晚,故较晚进入统计领域, 再加上在大危机时代上升到世界第二,可以判定②是苏联;一 战前德国领先英国,经过一战的破坏和战后国际体系的不合理 安排,德国经济一度落后,但后来又逐渐发展并再次超越英国, 故③是德国,④是英国。 答案:C
[易错提醒]
萨拉热窝事件只是导火线,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是 1914 年 7 月 28 日,其标志是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德国、俄国、法国、英国相继投入战争。
(三)人类历史发展到 20 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 1.原因 (1)根本原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 政治经济 发展
不平衡。 (2)具体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矛盾日
界
日本: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由债务国变成
债权国
亚、非、 亚、非、拉 民族解放 运动掀起高潮 拉觉醒
国联成立 第一个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美国不再“继续享受和平”,介入 “这场战争”的原因。 解析:从材料中“美国已经照搬了西欧国家的制造业和工业经 济,西欧和北美变得越来越像对方”“美国人看出,如果不适 时参战,战后世界将与美国无缘”等方面进行概括,另外结合 所学知识从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美德矛盾、美国与协约 国关系等方面进行解答。 答案:美国希望参与争霸、扩大在世界的影响力;美国与协约 国的经济联系加强;战争爆发前,美德关系紧张;德国无限制 潜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2.(2016·浙江 4 月选考)下列所示为 1913~1939 年英、德、美、苏
经济发展数据曲线图。其中指代德国的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解析:根据题目的曲线分析,一直高居榜首的①是美国;②的 数据产生较晚,是因为苏联产生较晚,故较晚进入统计领域, 再加上在大危机时代上升到世界第二,可以判定②是苏联;一 战前德国领先英国,经过一战的破坏和战后国际体系的不合理 安排,德国经济一度落后,但后来又逐渐发展并再次超越英国, 故③是德国,④是英国。 答案:C
[易错提醒]
萨拉热窝事件只是导火线,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是 1914 年 7 月 28 日,其标志是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德国、俄国、法国、英国相继投入战争。
(三)人类历史发展到 20 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 1.原因 (1)根本原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 政治经济 发展
不平衡。 (2)具体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矛盾日
界
日本: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由债务国变成
债权国
亚、非、 亚、非、拉 民族解放 运动掀起高潮 拉觉醒
国联成立 第一个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
专题五 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课件)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探究实操性课件
陈独秀、李大钊
1898年 1911年 1915年
维新变法 君主立宪、发展工商业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深化拓展】
一、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的表现
思想:面对新形势,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动摇了 “礼仪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权威地位; 经济: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 外交: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 军事: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新式海军
随着第二次工 ①主要侵华方式:
签订《马》,大大
19世纪末
业革命的进行, 主要资本主义
政治上,由瓜分狂潮到“以华制华”
经济上,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 甲午中日战争
加深了中国半殖半 封程度;
—20世纪初 向帝国主义阶 段过渡
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②主要国家:除英、法、美、俄外, 德日意加入,尤其是日本曾独霸中国
际地位得到提高
【深化拓展】
一、列强侵华格局的演变
英国率先入侵 (1840——1894年)
英国通过鸦片战争率先侵略中国; 法、美、俄也追随英国的脚步加强对华侵略; 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华形式
列强瓜分狂潮 (1894——1914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甲午中日战争后,英、日、德、俄、法、美等国掀 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形成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 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以资本输出为主要侵华形式
糖蜜或者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对于上述观点,
认识正确的是( )
①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
②混淆了毒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
③没有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本质
④意在说明英国发动战争是偶然事件
1898年 1911年 1915年
维新变法 君主立宪、发展工商业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深化拓展】
一、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的表现
思想:面对新形势,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动摇了 “礼仪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权威地位; 经济: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 外交: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 军事: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新式海军
随着第二次工 ①主要侵华方式:
签订《马》,大大
19世纪末
业革命的进行, 主要资本主义
政治上,由瓜分狂潮到“以华制华”
经济上,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 甲午中日战争
加深了中国半殖半 封程度;
—20世纪初 向帝国主义阶 段过渡
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②主要国家:除英、法、美、俄外, 德日意加入,尤其是日本曾独霸中国
际地位得到提高
【深化拓展】
一、列强侵华格局的演变
英国率先入侵 (1840——1894年)
英国通过鸦片战争率先侵略中国; 法、美、俄也追随英国的脚步加强对华侵略; 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华形式
列强瓜分狂潮 (1894——1914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甲午中日战争后,英、日、德、俄、法、美等国掀 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形成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 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以资本输出为主要侵华形式
糖蜜或者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对于上述观点,
认识正确的是( )
①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
②混淆了毒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
③没有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本质
④意在说明英国发动战争是偶然事件
新高考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1单元模块总结课件(共12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十一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 生、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模块总结Biblioteka 〔网络构建〕〔阶段特征〕
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18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世界工业文明 的确立与拓展
1.政治: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法美等国政党政治、公 民参与、自由竞选、胜者执政的现代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基本定型;由于 多种因素的作用,俄德日等国的专制色彩较为浓厚。
4.世界: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 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列强把世界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 殖民体系建立,亚非拉国家开展了谋求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列强对外 经济侵略由工业革命后的商品输出为主过渡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资本 输出为主阶段。
〔拓展深化〕
一、工业革命后世界的三股进步潮流 1.自由主义: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高举自由主义大旗,逐渐确 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地位。政治上,世界许多国家先后走上资本主义道 路;经济上,自由贸易、自由经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基本的经济政策; 思想上,启蒙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3.思想文化: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多 种思想并存。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思想逐渐衰微,反映从自由 竞争向垄断过渡时期资产阶级要求和愿望的新思想占据上风;社会主义 思潮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分歧,帝国主义时代产生了列宁主 义。近代科学理论取得巨大突破;文学艺术空前繁荣。
2.社会主义:工业革命后,面对资本主义的弊端,社会主义运动 兴起。逐渐从空想变为科学,从理论探讨到勇于实践,从失败走向成 功,社会主义运动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深刻改变了世界,冲 击了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第十一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 生、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模块总结Biblioteka 〔网络构建〕〔阶段特征〕
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18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世界工业文明 的确立与拓展
1.政治: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法美等国政党政治、公 民参与、自由竞选、胜者执政的现代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基本定型;由于 多种因素的作用,俄德日等国的专制色彩较为浓厚。
4.世界: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 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列强把世界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 殖民体系建立,亚非拉国家开展了谋求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列强对外 经济侵略由工业革命后的商品输出为主过渡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资本 输出为主阶段。
〔拓展深化〕
一、工业革命后世界的三股进步潮流 1.自由主义: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高举自由主义大旗,逐渐确 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地位。政治上,世界许多国家先后走上资本主义道 路;经济上,自由贸易、自由经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基本的经济政策; 思想上,启蒙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3.思想文化: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多 种思想并存。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思想逐渐衰微,反映从自由 竞争向垄断过渡时期资产阶级要求和愿望的新思想占据上风;社会主义 思潮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分歧,帝国主义时代产生了列宁主 义。近代科学理论取得巨大突破;文学艺术空前繁荣。
2.社会主义:工业革命后,面对资本主义的弊端,社会主义运动 兴起。逐渐从空想变为科学,从理论探讨到勇于实践,从失败走向成 功,社会主义运动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深刻改变了世界,冲 击了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专题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课件
(3)反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斗争 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反专 制求民主的斗争。如建立红色政权,在抗日根据地用“三三制”原则建 立抗日民主政权,解放战争初期进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等。民主党派 成立,逐渐走上了与中共联合进行民主斗争之路。
2.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新中国即将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参与 政协的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广泛地进入中央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这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人民政协组织的正 式建立。
6.抗美援朝战争 (1)原因:美国侵朝,威胁新中国利益。 (2)结果: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 (3)影响:打击了美帝侵略,维护了东亚和平,保卫了中国主权。
二、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阶级 纲领(主张)
实践活动
特点
《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 ①革命性: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
农民 《资政新篇》
第二模块
中国近代史
专题总结
政治专题
专题线索
一、近现代列强侵华战争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开拓市场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结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反映了列 强商品输出的要求。 (3)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中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 20世纪90年
项目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世纪90年代初
代以来
表现
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
由建国初的多种经济结
到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
构并存到单一的社会主
新高考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7单元 第20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件 (共60张PPT)
(4)民众:九一八事变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由游击队改编而 成的_东__北__人__民__革__命__军__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
(5)北平学生:1935年的华北事变引发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即 __一__二__·九___运动。这一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_停__止__内__战__,一致抗日” 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2.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和“扫荡”。日军实施 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三光”政策;在华北推行 “_治__安__强__化__运__动__”,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
3.对国统区,重庆大轰炸: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重庆 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
4.践踏国际法、违反人道主义 (1)实施细菌战,残杀中国军民,日军组建了臭名昭著的731部队。 (2)推行“慰安妇”制度,在中国强征随军性奴隶。
影响 武汉、广州陷落后, 抗战进入 _战__略__相__持__阶段 长沙会战的胜利, 在国内外产生了积 极影响
2.《论持久战》的发表 (1)时间地点:1938年6月武汉会战前。毛泽东在延安发表。 (2)内容:总结抗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势,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 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_持__久__作__战__赢得对 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 (3)影响: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七、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中共七大 (1)目的:为了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 略者、建设新中国作准备。 (2)时间、地点:1945年4—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延安隆重举行。
(6)国民党爱国将领:西安事变 ①背景 A.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 北地区实行_联__共__抗__日__。 B.1936年12月,蒋介石亲赴西安逼迫_张__学__良__、杨虎城全力“剿 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分析:斯大林建设社会主义的 侧重点是什么?
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一般都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化, 而苏联的工业化却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这是为什么?
提示:从当时苏联成立后的国际国内环境思考
苏联成立后,国内外环境严峻,外有帝国主义 国家的敌视,内部则经济依旧落后,优先发展重工 业特别是军事工业,有助于苏联迅速建立强大的国 防,巩固政权。
取消自 由贸易
恢复自由贸易, 允许商品买卖
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实行配 给制
实行按劳分 配制
提高了工人工作的积极性
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 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 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 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 法和方式”
——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 》
33
弊端
(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2)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3)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4)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开辟了一种新经济体制和工业化模式,是苏联进行社会 结 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在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 论 极作用,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
A. 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迅速恢 复(1925年),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B. 是列宁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 会主义道路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次正确探索)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列宁的逝世后,代之而起 的是一位“钢铁般的人”
斯大林:
出生于格鲁吉亚 一个鞋匠家庭。20 岁就成为了一位职 业革命家。1905年, 他第一次见到列宁, 从此成为了列宁的 支持者。列宁逝世 后,斯大林开始领 导争爆发 而被打断
26
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程之一
——第聂伯河水电站
27
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 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 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原先 怀疑的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
……有些国家(指资本主义国家)甚至开 始了持续不一的计划,希望来减轻本国的经 济危机。
斯大林模式产生的原因
Ⅰ.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的威 胁
Ⅱ.国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 制约
Ⅲ.还有斯大林个人的因素
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 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
——普京
36
(3)关于“斯大林模式”的常见比较
西方模式(英国)斯大林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列宁起草的俄共八大通过的党 纲
背景:1918年~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 目的:取得战争的胜利;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余粮收集制,国家实行对粮食的 垄断政策, 不允许私人买卖。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 归国有;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配给制,城市居民的口粮按等级定 量供应 普遍义务劳动制,保证了劳动力的供给
1
列宁的困惑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 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 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 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 据实践做出判断。”“起初,几乎没有实验 的机会,因为生存斗争比其它任何事情都 重要。”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2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
(转引自王斯德《苏联兴亡史》)
9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10
实验之二
新经济政策
11
2、新经济政策的内容(1921年)
余粮收 集制
粮食税代替 余粮收集制
减轻了农民负担,缓解了 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
全面推行工 允许私人经营 业国有化 租让外资经营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 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吸 收外国资金和技术
(1)集中了全国物力、财力,战胜了国内 外敌人的武装进攻,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2)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脱离了当时的生产 力发展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8
列宁的转变
(列宁)“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 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 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 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 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苏联建设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重重工业,轻农业轻工业; 三重三轻 重产值产量,轻品种质量;
重积累,轻消费。
后果
造成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 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低劣。 消费品少,影响人民生活。 极大损害农民积极性。
32
●评价:
积极:有利于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建设,对促进 苏联的工业化实现和二战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 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苏联国力的增长为后来反 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生产资 生产资料私有 料所有 制 制
工业化 先轻工业后重 道路 工业
农业制 资本主义大农
度
场
生产资料公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 所有制成分并存。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轻、重协调发展
集体化农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 市场经济体制
制
政治制 君主立宪制、
度
内阁制、两党
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体制
苏维埃体制(高 度集权)、一党 制、终身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 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
结合相关背景,概述十月革命后到二战前苏俄(联)农业 政策的重大变化及其影响。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1、十月革命胜利,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没收地主、皇 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 政权
2、三年国内战争时期面临内忧外患。实行余粮收集制, 保障军事胜利,但损害了农民利益。
特点:战时\共产主义
农民: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你 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水 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 1919年俄国1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格
国家征购价:6卢布, 国家零售价:30卢布 黑市价格:200卢布
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7
3、评价:
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
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
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
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
是
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
性
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
马克思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 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 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3
实验之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4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出台的背景与目的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 实行余粮收集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 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 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 主义的主要途径。
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
用
B
苏联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
600%
243%
100%
75%
13%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1932年
1937年
系列1
三、★斯苏大联的林五模年式计划 ★苏联的五年计划
1928年— 1932年
从农业国变为 工业-农业国
1933年— 1937年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工业产量跃居欧洲
3、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自己 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提高了农 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
4、斯大林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施农业集体化方针。一
定程度上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条件,但挫伤了农民的生产
积极性,造成农业的长期落后。
38
实验之三
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模式的建立途径
一是社会主义工业化 二是农业集体化 三是阶级斗争尖锐化
19
斯大林的选择
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 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99%的耕种要靠 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对此斯大林说了这样一段话: “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 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 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
——《全球通史》[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 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 吃了!”“没有油啊。”“那就煮!”“没锅。”“ 烤鱼!”“没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 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 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 ”
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 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 前列之时,而全国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苏联国民经济》第87页
肉类按人口平均计算,1913年为31.4公斤,1955年 为31.8公斤。
——周荣坤《苏联基本数字手册》第116页
2、斯大林模式的特征:
①经济:高的度公有集制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单一 ②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个人
崇拜风盛行。 ③分配:平均主义严重。
22
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1卢布, 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 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
──这就是计划经济
(2009高考广东理科基础)美国学者在《俄罗斯
材料: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7年7月到1930年,牛 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牛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
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一般都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化, 而苏联的工业化却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这是为什么?
提示:从当时苏联成立后的国际国内环境思考
苏联成立后,国内外环境严峻,外有帝国主义 国家的敌视,内部则经济依旧落后,优先发展重工 业特别是军事工业,有助于苏联迅速建立强大的国 防,巩固政权。
取消自 由贸易
恢复自由贸易, 允许商品买卖
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实行配 给制
实行按劳分 配制
提高了工人工作的积极性
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 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 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 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 法和方式”
——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 》
33
弊端
(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2)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3)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4)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开辟了一种新经济体制和工业化模式,是苏联进行社会 结 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在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 论 极作用,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
A. 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迅速恢 复(1925年),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B. 是列宁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 会主义道路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次正确探索)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列宁的逝世后,代之而起 的是一位“钢铁般的人”
斯大林:
出生于格鲁吉亚 一个鞋匠家庭。20 岁就成为了一位职 业革命家。1905年, 他第一次见到列宁, 从此成为了列宁的 支持者。列宁逝世 后,斯大林开始领 导争爆发 而被打断
26
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程之一
——第聂伯河水电站
27
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 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 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原先 怀疑的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
……有些国家(指资本主义国家)甚至开 始了持续不一的计划,希望来减轻本国的经 济危机。
斯大林模式产生的原因
Ⅰ.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的威 胁
Ⅱ.国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 制约
Ⅲ.还有斯大林个人的因素
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 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
——普京
36
(3)关于“斯大林模式”的常见比较
西方模式(英国)斯大林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列宁起草的俄共八大通过的党 纲
背景:1918年~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 目的:取得战争的胜利;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余粮收集制,国家实行对粮食的 垄断政策, 不允许私人买卖。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 归国有;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配给制,城市居民的口粮按等级定 量供应 普遍义务劳动制,保证了劳动力的供给
1
列宁的困惑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 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 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 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 据实践做出判断。”“起初,几乎没有实验 的机会,因为生存斗争比其它任何事情都 重要。”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2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
(转引自王斯德《苏联兴亡史》)
9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10
实验之二
新经济政策
11
2、新经济政策的内容(1921年)
余粮收 集制
粮食税代替 余粮收集制
减轻了农民负担,缓解了 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
全面推行工 允许私人经营 业国有化 租让外资经营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 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吸 收外国资金和技术
(1)集中了全国物力、财力,战胜了国内 外敌人的武装进攻,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2)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脱离了当时的生产 力发展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8
列宁的转变
(列宁)“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 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 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 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 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苏联建设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重重工业,轻农业轻工业; 三重三轻 重产值产量,轻品种质量;
重积累,轻消费。
后果
造成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 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低劣。 消费品少,影响人民生活。 极大损害农民积极性。
32
●评价:
积极:有利于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建设,对促进 苏联的工业化实现和二战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 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苏联国力的增长为后来反 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生产资 生产资料私有 料所有 制 制
工业化 先轻工业后重 道路 工业
农业制 资本主义大农
度
场
生产资料公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 所有制成分并存。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轻、重协调发展
集体化农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 市场经济体制
制
政治制 君主立宪制、
度
内阁制、两党
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体制
苏维埃体制(高 度集权)、一党 制、终身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 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
结合相关背景,概述十月革命后到二战前苏俄(联)农业 政策的重大变化及其影响。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1、十月革命胜利,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没收地主、皇 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 政权
2、三年国内战争时期面临内忧外患。实行余粮收集制, 保障军事胜利,但损害了农民利益。
特点:战时\共产主义
农民: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你 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水 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 1919年俄国1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格
国家征购价:6卢布, 国家零售价:30卢布 黑市价格:200卢布
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7
3、评价:
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
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
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
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
是
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
性
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
马克思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 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 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3
实验之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4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出台的背景与目的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 实行余粮收集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 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 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 主义的主要途径。
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
用
B
苏联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
600%
243%
100%
75%
13%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1932年
1937年
系列1
三、★斯苏大联的林五模年式计划 ★苏联的五年计划
1928年— 1932年
从农业国变为 工业-农业国
1933年— 1937年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工业产量跃居欧洲
3、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自己 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提高了农 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
4、斯大林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施农业集体化方针。一
定程度上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条件,但挫伤了农民的生产
积极性,造成农业的长期落后。
38
实验之三
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模式的建立途径
一是社会主义工业化 二是农业集体化 三是阶级斗争尖锐化
19
斯大林的选择
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 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99%的耕种要靠 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对此斯大林说了这样一段话: “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 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 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
——《全球通史》[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 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 吃了!”“没有油啊。”“那就煮!”“没锅。”“ 烤鱼!”“没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 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 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 ”
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 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 前列之时,而全国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苏联国民经济》第87页
肉类按人口平均计算,1913年为31.4公斤,1955年 为31.8公斤。
——周荣坤《苏联基本数字手册》第116页
2、斯大林模式的特征:
①经济:高的度公有集制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单一 ②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个人
崇拜风盛行。 ③分配:平均主义严重。
22
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1卢布, 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 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
──这就是计划经济
(2009高考广东理科基础)美国学者在《俄罗斯
材料: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7年7月到1930年,牛 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牛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