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飞秒激光器-成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飞秒激光成像技术
飞秒激光脉冲技术在生物学中测量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利用时间分辨的透射光谱测量组织的散射和吸收,并检测脑内血红蛋白的氧化。飞秒光学测距技术已应用于视网膜和皮肤的微观结构测量[1]。更引人注目的是对于透明物体的双光子吸收荧光显微镜[2]和对于高度散射物体的光学断层扫描(层析)成像技术的发展[3]。飞秒激光成像技术的最大优点是高分辨率。本章着重介绍这两种成像技术。
14.1飞秒激光显微镜
14.1.1双光子吸收荧光显微镜
共焦显微镜是普通光学断层扫描成像仪器之一,其原理如图14.1.1所示,激光光源聚焦在被测物体上。在显微镜探测器前放一小孔光阑,只允许物镜焦点的光进入探测器,而离焦的光线则被挡住。这样就可以只观察和记录在焦点的发光。如果做横向和纵向的扫描,就可得到被观察物体的三维成像。该成像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观察活体生物。但是利用共焦显微镜观察存在如下问题:1)观察生物样品常常要涂荧光染料。这些染料通常需要用紫外光来激发。但是强紫外光对活体生物样品有杀伤作用。2)焦点的小孔光阑尺寸对显微镜分辨率有显著影响。光阑太大,分辨率就会降低;光阑太小,则通过的光太弱,影响信噪比。
双光子吸收[4] (Two Photon Absorption: TPA)荧光显微镜是用红外光源代替紫外光源, 利用非线性效应, 使染料吸收两个红外光子获得激发而发光的技术。Kaiser等在CaF2: Eu2+晶体中首次观察到了双光子激发现象[5]。1990年Denk 和Webb 首次将双光子激发应用到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中[2]。在双光子吸收显微镜中,该非线性吸收效应将染料的激发局限在焦点,即只有在焦点处光强达到一定程度时, 双光子吸收作用才明显增强,在焦点之外由于光强相对较弱, 不能产生双光子吸收而发光。因此只在空间的某一点即焦点发光(如图14.1.2)。相对于紫外光光源,双光子吸收荧光显微镜仅需要可见光或者红外光作为激发光源,也不需要用紫外透过率高的物镜,可以减少紫外光对于样品的光漂白和光损伤。这是双光子吸收激发荧光的主要优点之一。把激发光局限在焦点,而不是整个样品,小孔光阑也就不是必要的了,这样就不会限制入射到探测器的光子数目,有利于提高信噪比。另外,荧光发光强度正比于激发光强度的平方,有效地减少了发光点的尺寸,提高了分辨率(如图14.1.3)。多光子吸收法采用更长波长的光源,分辨率会更高。
图14.1.1 共焦显微镜及相关显微镜结构示意图
(a) (b)
图14.1.2 单光子吸收荧光和双光子吸收荧光在空间上发光区域的区别。(a) 染料盒上部是单光子吸收,发光是线状;下面的光点是双光子吸收激发的。(b) 二能级系统单光子和双光子激发示意图。
图14.1.3 花粉颗粒的影像。显示出单光子和双光子吸收图像的区别。单光子激发光波长是488nm,而双光子激发光波长是704nm[6]。双光子吸收成像对边缘的观察更清晰。
14.1.2三次谐波(THG)显微镜
由于荧光标记染料会对活体细胞造成或多或少的损伤,双光子吸收荧光显微镜的应用就存在其固有缺陷,而三次谐波发生显微镜对活体样本几乎不造成任何损伤。对于高数值孔径的光学系统,产生于生物样品的三次谐波(Third Harmonic Generation: THG)与光强的三次方成正比,从而获得1 m3的空间分辨率。当超短脉冲激光聚焦在样品的均匀部分上,很少或者没有THG出现;而当激光照射在样品的边缘区域,即折射率存在变化或者是非线性系数较大的部分,会观察到很强THG信号。该信号很容易区别于基频光,意味着可以提供无背景光的图像。该术的独特优势在于,用THG法测量本来非常对比度很低的生物边界,可变得非常清晰,而不必引入有毒的荧光染料标记。此外,在观察一个细胞几个小时的三维变化时,如果用荧光染料标记,由于染料的漂白效果,记录的图像就会逐渐褪色。而用THG技术,因为发光体是自体荧光,不会被漂白,所以观察到的图象可以保持非常好的重复性。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超慢过程的观察可以用超快光源来解决!
当然,三次谐波产生是依赖高光强的非线性效应,细胞要承受100GW/cm2甚至更高的光学通量。这样高的通量可能会对被观察的细胞造成损害。值得注意的是,多数THG显微术可以用和TPA显微术同样的光强来完成。而且,这两个过程往往同时发生,提供互补的图像。图14.1.4是THG和TPA 技术合成的神经细胞图像。
利用非线性光学的显微成像技术还有光学克尔效应(OKE)显微镜,三光子回波显微镜以及与相干受激拉曼散射结合的显微镜等,详见参考文献[7]。
图14.1.4THG和TPA 技术合成的神经细胞图像[7]。细胞核发出的是TPA绿光,紫色光是THG发出的,显示出细胞的边缘。激发光波长是810 nm。
14.2光学相干层析技术(OCT)
双光子(或者多光子)荧光显微镜为透明物体的观察提供了比较有效的手段,而散射物体或者透明度比较低的混浊物体(例如生物组织)的成像技术,对科研人员是一个挑战。光学相干层析法(相干快门法选择散射最小的光子)是解决方案之一。
层析成像技术,例如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及超声波成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每种技术都有其独特的分辨率及穿透深度, 可以测量不同的物理特性。近年来,光学相干层析(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简称OCT)正在快速发展起来。这种技术的原理实际上与超声波诊断技术相同,却比超声波有更高的分辨率。OCT是利用生物样品对红外激光的反射对其内部结构进行非破坏性的活体(in vivo)断层成像。它实际上是一个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反射光与参考光的干涉信号。如图14.2.1所示,入射到散射物体中的光可能经过多次散射而行走不同的距离。由于低相干光的相干长度很短,散射光只与相等光程的参考臂的光发生干涉,参考臂形成了“定位”的作用。又因为经过散射次数最少的光具有最强的光强,这样就把光程锁定在最短(图14.2.1)。超短光脉冲和低相干光都可用来测量生物的内部结构。对生物体透明的光,其反射或透过光含有飞行时间信息,从而就包含着生物组织的空间微观结构的信息。这里,光学断层扫描成像质量所强调的是分辨率和信噪比,超短脉冲的时间特性并不重要。
(a) (b)
图14.2.1光学相干层析法:(a) 混浊物体中光的散射与路径长度;(b) 利用相干性作为“快门”,选择经历最小散射路径的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