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居住小区给水排水工程

合集下载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系统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系统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系统居住小区是指含有教育、医疗、文体、经济、商业服务及其他公共建筑的城镇居民住宅建筑区。

根据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我国城镇居民居住用地组织的基本构成为三级,划分界线如下:(1)居住组团,居住户数300~1000户,占地面积小于10×104m2,居住人口1000~3000人。

(2)居住小区,有若干个居住组团构成,居住户数3000~5000户,占地面积10×104~20×104m2,居住人口10 000~15 000人。

(3)居住区,有若干个居住小区构成,居住户数10 000~16 000户,居住人口30 000~50 000人。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工程是指城镇中居住小区、居住组团、街坊和庭院范围内的建筑外部给水、排水工程,不包括城镇工业区或中小工矿的厂区给排水工程,是建筑给水、排水管道和市政给水、排水管道的过渡管段,其服务范围不同,给水、排水不均匀系数也不相同,所以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流量与建筑内部和城市给水、排水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均不相同。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工程包括给水工程(生活给水、消防给水),排水工程(污水废水、雨水和小区污水处理)和中水工程。

第一节居住小区给水系统的分类与组成一、居住小区给水水源居住小区位于市区或厂矿区供水范围内时,应采用市政或厂矿给水管网作为给水水源,以减少工程投资。

若居住小区离市区或厂矿较远,不能直接利用现有供水管网,需铺设专门的输水管线时,可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是否自备水源。

在远离城镇或厂矿的居住小区,可自备水源。

在严重缺水地区,应考虑建设居住小区中水工程,用中水来冲洗厕所、浇洒绿地和道路。

二、居住小区给水系统分类1.低压统一给水系统整个给水区域的生活、生产、消防等多项用水均以统一水压和水质,用统一管网供给各用户,这种系统称为统一给水系统。

在居住小区中对于多层建筑群体,生活给水和消防给水都不会需要过高的压力,因此采用低压统一给水系统。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居住社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CECS57∶94主编单位:南京建筑工程学院批准部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批准日期:1994 年6 月1 日目录1 总则2 术语、符号2.1 术语2.2 符号3 给水3.1 水量、水质和水压3.2 水源3.3 给水系统3.4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3.5 设计流量和管道水力计算3.6 给水管道材料及附件3.7 水泵房、水池和水塔4 排水4.1 排水体制4.2 排水量4.3 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4.4 排水管道水力计算4.5 排水管材、检查井、雨水口4.6 排水泵房4.7 污水解决附录A 地下管线(构筑物)间最小净距附录B 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前言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执行,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居住社区建筑在全国大量兴起。

为了规范居住社区给水排水设计, 我协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组织南京建筑工程学院主编, 同济大学, 江苏省建筑设计院、杭州市建筑设计院, 南京市政工程设计院等单位参与, 共同制订《居住社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规范组通过三年的工作, 广泛征求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 最后由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审查定稿。

现批准《居住社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编号为CECS57∶94, 并推荐给各工程建设设计, 施工单位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 请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上海广东路17 号, 邮编202302)。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1994 年6 月1 日1 总则1.0.1 为使居住社区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符合国家经济、技术政策法令, 做到安全合用、经济合理, 特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合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居住社区的室外给水排水工程设计。

1.0.3 居住社区给水排水工程设计, 应以城乡给水排水总体规划和居住区, 居住社区的建筑、道路具体规划为重要依据, 综合考虑社区地形、各专业管道布置和建筑物管道的接点等诸因素, 做到设计合理、施工方便。

1.0.4 在地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以及其它地质特殊地区设计居住社区给水排水工程时, 尚应按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

居住小区给排水工程

居住小区给排水工程

第9章 其它供水设施简介
总目录
9.1 居住小区给排水工程
本章目录
城镇居民的住宅建筑群按居住用地分级控制规模的 大小可以划分为若干层次。层次不同,布局要求也 不同。
我国城市居住用地组成的基本构造单元,在大、中 城市一般由居住区、居住小区两级构成。在居住小 区以下也可以分为居住组团和街坊等次级用地。
e.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 居住小区管网漏失水量与未预见水量之和可按小
区最高日用水量的10%~20%计算。
第9章 其它供水设施简介
总目录
9.1.1 小区给水工程
本章目录
供水水质
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符合现行的《生活饮水 卫生标准》的要求。
供水水压
生活饮用水给水管网从地面算起的最小服务水压 可按住宅建筑层数确定:一层为0.1MP,二层为 0.12MPa,二层以上每增高一层增加0.04Mpa;高层建 筑生活用水需要采用增压供水系统。
居住小区给水管道有小区干管、小区支管和接户
管三类,在布置小区给水管网时,应该按下面顺序进
行:
干管
支管
接户管
管网布置形式 管网的布置形式有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两种。
第9章 其它供水设施简介
总目录
9.1.2 小区排水工程
本章目录
1. 排水体制
居住小区排水体制(分流制或合流制)的选择, 应该根据城镇排水体制、环境保护要求等因素综合比 较确定。
第9章 其它供水设施简介
9.1 居住小区给排水工程
总目录 本章目录
居住小区是指含有教育、医疗、文体、经济、商业 服务及其它小区公共建筑的城镇居民住宅建筑区。
1.居住组团:最基本的构成单元,占地面积小于10×104m2,居住300~800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工程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工程

• 目前我国尚无居住小区给水管网设计流量专用计算公式,但我国现行的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对居住小区给水管网设计流量的确定与计算 有明确规定。 • 1) 当居住小区的规模在3000人以上,室外给水管网为环状管网或与城 市管网连成环状,并与城市管网的连接管不少于2根,且当其中一条发 生故障时,其余的连接管应通过不小于70%的流量时,其住宅应按最大 用水小时的平均秒流量为节点流量; • 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等设施的生活用水也应 按最大用水时的平均秒流量为节点流量。 • 2) 当居住小区的规模在3000人及以下,且室外给水管网为枝状管网时 ,其住宅及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等设施应按其建 筑物给水引入管(接户管)的设计流量作为节点流量和管段流量。 • 3) 小区内配套的文教、医疗保健、社区管理等设施,以及绿化和景观 用水、道路及广场洒水、公共设施用水等,均以平均用水小时的平均秒 流量计算节点流量。 • 计算小区室外给水管道设计流量时,未预计水量和管网漏失量不计 入,但计算小区管网与城市管网连接的引入管时,应考虑这一部分流量 。凡不属于小区配套的公共建筑的水量应另计。
四、污水处理
当居住小区设置化粪池时,为减小化粪池容积也可将污水 和废水分流,生活污水进入化粪池,生活废水直接排入城 市排水管网、水体或中水处理站。对于城市排水管网系统 已经健全,小区污水能够顺利汇入污水处理厂的地区,可 取消化粪池。 附近无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不到污水排放 标准,应设污水处理装置。
道路交界处,外排水建筑物的水落管附近,小区空地、绿地的低洼点,地下坡 道入口处。 沿道路布置的雨水口间距宜在25~40m之间。雨水连接管长度不宜超过25m ,每根 连接管上最多连接2个雨水口。平箅雨水口的箅口宜低于道路路面30~40mm, 低于土地面50~60mm。

第三章室内给排水工程识读2

第三章室内给排水工程识读2

工程选用的主要材料及设备表,应列 明材料类别、规格、数量,设备品种、规 格和主要尺寸。此外,施工图还应绘出工 程图所用图例。
所有以上图纸及施工说明等应编排有 序,写出图纸目录。
三、 给排水工程施工图表示
管道在平面图上的表示
一般要把该楼层地面以上和楼板以下的所有管 道都表示在该层建筑平面图上
平面图中,给水管道一般用粗实线表示,排水 管道用粗虚线表示
图 纸 目 录
施 工 说 明
主 要 设 备 及 材 料
给 总排 平水 面平 图面

大 样 图
标 准 图
非 标 准 图
2.2给排水工程施工图组成主要内容
2.2.1平面布置图 给水、排水平面图应表达给水、排水管线
和设备的平面布置情况。
根据建筑规划,在设计图纸中,用水设备 的种类、数量、位置,均要作出给水和排水平 面布置;各种功能管道、管道附件、卫生器具、 用水设备,如消火栓箱、喷头等,均应用各种 图例表示;各种横干管、立管、支管的管径、 坡度等,均应标出。
(4) 消防给水管道要查明消火栓的布置、 口径大小及消防箱的形式与位置。
(5) 在给水管道上设置水表时,必须 查明水表的型号、安装位置以及水表前 后阀门的设置情况。
(6) 对于室内排水管道,还要查明清 通设备的布置情况,清扫口和检查口的 型号和位置。
系统图的识读
给排水管道系统图主要表明管道系统的立 体走向。
(1) 平面图中,管道标高应按图1-1 所示的方式标注。
(2) 平面图中,沟渠标高应按图1-2 所示的方式标注。
(3) 剖面图中,管道及水位的标高 应按图1-3所示的方式标注。
(4) 轴测图中,管道标高应按图1-4 所示的方式标注。

《小区给水排水》课件

《小区给水排水》课件

施工建设与管理
隐蔽工程验收与记录。 项目管理 进度控制: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施工建设与管理
成本控制
合理使用项目经费,避免超预算。
质量控制
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安全管理
预防施工事故,确保人员和财产安全。
05
小区给水排水系统运营与维护
运营管理
建立运营管理制度
01
制定小区给水排水系统的运营管理规定,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
排水的监测和维护
对排水系统进行监测和维护, 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并降低故障
发生的概率。
04
小区给水排水系统设计与建设
设计原则与标准
设计原则
确保供水安全、稳定,排水顺畅 、环保。
标准依据
国家及地方的相关给水排水设计 规范、技术规程和环保要求。
设计内容与程序
设计内容 确定水源和水质要求。
计算给水、排水量。
THANK YOU
小区给水管理
水质管理
定期对供水进行检测,确保水质 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水压管理
确保供水压力稳定,满足用户用水 需求。
维修保养
对给水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保养, 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03
小区排水系统
小区排水种类
生活污水
来自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废水,包括洗涤、卫生 等用途产生的污水。
雨水
由降雨、融雪等自然降水形成的水流,需进行有 组织的排放或利用。
维护公共卫生
保障财产安全
有效的给水排水系统可以及时排除雨 水,防止洪水等自然灾害对小区财产 的损害。
良好的给水排水系统可以有效收集、 处理和排放生活污水,防止水源污染 ,维护公共卫生。
小区给水排水发展历程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CECS57∶94主编单位:南京建筑工程学院批准部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批准日期:1994 年6 月1 日目录1 总则2 术语、符号术语符号3 给水水量、水质和水压水源给水系统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设计流量和管道水力计算给水管道材料及附件水泵房、水池和水塔4 排水排水体制排水量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排水管道水力计算排水管材、检查井、雨水口排水泵房污水处理附录A 地下管线构筑物间最小净距附录B 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前言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执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住小区建筑在全国大量兴起;为了规范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我协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组织南京建筑工程学院主编,同济大学,江苏省建筑设计院、杭州市建筑设计院,南京市政工程设计院等单位参加,共同制订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规范组经过三年的工作,广泛征求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最后由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审查定稿;现批准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编号为CECS57∶94,并推荐给各工程建设设计,施工单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请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上海广东路17 号,邮编200002;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1994 年6 月1 日1 总则1.0.1 为使居住小区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符合国家经济、技术政策法令,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特制订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居住小区的室外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居住小区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应以城镇给水排水总体规划和居住区,居住小区的建筑、道路详细规划为主要依据,综合考虑小区地形、各专业管道布置和建筑物管道的接点等诸因素,做到设计合理、施工方便;在地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以及其它地质特殊地区设计居住小区给水排水工程时,尚应按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居住小区给水排水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 术语、符号术语接户管布置在建筑物周围,直接与建筑物引入管和排出管相接的给水排水管道;小区支管布置在居住组团内道路下与接户管相接的给水排水管道;小区干管布置在小区道路或城市道路下与小区支管相接的给水排水管道;符号α·k 给水设计秒流量公式中根据建筑物用途而定的系数;t 降雨历时地面集水时间管内流行时间m 折减系数Q 设计流量A 过水斯面V 流速R 水力半径I 水力坡度采用管道坡度n 粗糙系数3 给水水量、水质和水压居住小区给水设计用水量应根据下列各种用水量确定: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消防用水量;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量;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居住小区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可按表确定;居住小区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表住宅卫生器具设置标准每户设有大便器、洗涤盆、和沐浴设备每户设有大便器、洗涤盆、无沐浴设备每户设有大便器、洗涤盆、沐浴设备和集中热水供应最高日1/人·d平均日1/人·d时变化系数最高日1/人·d平均日1/人·d时变化系数最高日1/人·d平均日1/人·d时变化系数一85~120 55~90 ~130~170 90~125 ~170~230 130~170 ~二90~125 60~95 ~140~180 100~140 ~180~240 140~180 ~三95~130 65~100 ~140~180 110~150 ~185~245 145~185 ~四95~130 65~100 ~150~190 120~160 ~190~250 150~190 ~五85~120 55~90 ~140~180 100~140 ~180~240 140~180 ~注:①本表所列用水量已包括居住小区内小型公共建筑的用水量,但未包括浇洒道路,大面积绿化和大型公共建筑的用水量;②所在地区的分区见现行的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中规定;③如当地居民生活用水量与表规定有较大出入时,其用水定额可按当地生活用水量资料适当增减;公共建筑的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应按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确定;居住小区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量,应根据路面、绿化、气候和土壤等条件确定;居住小区管网漏失水量与未预见水量之和可按小区最高日用水量的10%~20%计算;居住小区消防用水量、水压及火灾延续时间,应按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生活饮用水给水管网从地面算起的最小服务水压可按住宅建筑层数确定:一层为,二层为,二层以上每增高一层增加;注:①指在建筑给水引入管与接户管连接处的最小服务水压;②卫生器具所需流出水压大于时,最小服务水压应按实际要求计算;水源居住小区给水水源,应取自城镇或厂矿的生活给水管网,远离城镇的居住小区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自设水源;居住小区自设水源的给水管网,不得与城镇给水管网直接连接,如需要连接时,应征得当地供水部门同意;在严重缺水地区,可采用中水作为便器的冲洗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洗车用水和空调冷却等用水;设计中水工程时,应符合现行的建筑中水设计规范的规定;给水系统设计居住小区给水系统时,应充分利用城镇给水管网水压;在严重缺水地区或无合格原水地区,可采用分质给水系统;多层建筑居住小区,应采用生活和消防共用的给水系统;高、多层建筑混合居住小区应采用分压给水系统,其中高层建筑部分给水系统应根据高层建筑的数量、分布、高度、性质、管理和安全等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采用分散、分片集中或集中调蓄增压给水系统;城镇给水管网的水量、水压能满足小区给水要求时,应采用直接给水方式;城镇给水管网的水量、水压周期性或经常不足时,应根据城镇供水条件、小区规模和用水要求、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等综合评价确定给水方式;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小区干管应布置成环网或与城镇给水管道连成环网,小区支管和接户管可布置成枝状;小区干管宜沿用水量较大的地段布置,以最短距离向大用户供水;给水管道宜与道路中心线或主要建筑物呈平行敷设,并尽量减少与其他管道的交叉;给水管道与其他管道平行或交叉敷设的净距,应根据两种管道的类型、埋深、施工检修的相互影响、管道上附属构筑物的大小和当地有关规定等条件确定;一般可按本规范附录A 采用;给水管道与建筑物基础的水平净距:管径100mm~150mm 时,不宜小于1.5m;管径50mm~75mm 时,不宜小于1.0m;生活给水管道与污水管道交叉时,给水管应敷设在污水管道上面,且不应有接口重叠;当给水管道敷设在污水管道下面时,给水管的接口离污水管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0m;给水管道的埋设深度,应根据土壤的冰冻深度、外部荷载、管材强度与其他管道交叉等因素确定;给水管道一般敷设在未经扰动的原状土层上,对于淤泥和其他承载力达不到要求的地基,应进行基础处理;敷设在基岩上时,应铺设砂垫层;设计流量和管道水力计算居住小区生活给水的最大小时流量,应按本规范、、和条确定;居住小区中生活给水管道的设计流量按下列方法计算:居住组团人数3000 人以内范围内的生活给水管道,设计流量按其负担的卫生器具总数,以现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生活给水秒流量公式计算;居住小区的生活给水干管,渗计流量按本规范的最大小时流量计算;注:干管管径不得小于支管管径;给水管道担负卫生器具设置标准不同的住宅时,生活给水管道设计秒流计算公式中的系数α·k 值可取卫生器具当量数的加权平均值;设有幼托、中小学校、菜场、浴室、饭店、旅馆、医院等用水量较大的公共建筑,在计算居住组团内的给水管道的设计流量时,应按现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生活给水管道设计秒流量公式计算;在计算居住小区给水干管的设计流量时,应按上述建筑的最大小时流量计算,以集中流量计入;生活给水管道上设有室外消火栓时,给水管道管径应按生活给水流量和消防给水流量之和进行校核;如采用低压给水系统,管道的压力应保证灭火时最不利点消火栓的水压从地面算起不低于;给水管网设有两条或两条以上与城镇给水管网连成环网时,应保证一条检修关闭,其余连接管仍然供应70%的生活给水流量;生活与消防合并的给水管网还应计入消防流量;给水管道的单位长度沿程水头损失,应按现行室外给水设计规范规定的公式计算;给水管道的局部水头损失,除水表和止回阀等需单独计算外,可按管网沿程水头损失的15%~20%计算;居住小区从城镇给水管网直接供水的给水管道的管径,应根据管道的设计流量,城镇给水管网能保证的最低水压和最不利配水点所需水压计算确定;给水管道材料及附件居住小区给水管道材料的选择,应根据供水水压、外部荷载、土壤性质、施工维护和材料供应等条件确定;管径小于等于70mm,应采用镀锌钢管,管径大于70mm,应采用承插式铸铁管;有条件时可采用自应力钢筋混凝土管、硬聚氯乙稀给水管;埋地金属管,应根据选用管道材料、土壤性质、输送水的特性采用相应的内、外防腐措施;居住小区给水管道在下列部位应设阀门:小区干管从城镇给水管道接出处;小区支管从小区干管接出处;接户管从小区支管接出处;环状管网需调节和检修处;阀门应设在阀门井内;在寒冷地区的阀门井应采取保温防冻措施;在人行道,绿化地的阀门可采用阀门套筒;在城镇消火栓保护不到的建筑区域,应设室外消火栓,消火栓设置要求应符合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居住小区公共绿地和道路需要洒水时,可设洒水栓,洒水栓的间距不宜大于80m;水泵房、水池和水塔水泵房位置宜靠近负荷中心,可独立建设也可与锅炉房或热力中心等公用动力站、房合建;水泵房机组噪声对周围环境有影响时,应采取隔振消声措施;泵房的供水流量应满足下列要求:给水系统有水塔或高位水箱池时,应满足给水系统的最大小时流量;给水系统无水塔或高位水箱池时,应满足给水系统管道的设计流量;泵房负有消防给水任务时,同时应满足生活给水流量和消防给水流量要求;水泵的杨程应满足最不利配水点所需水压;水泵的选择、水泵机组的布置、水泵吸水管和出水管以及水泵房的设计要求,应按现行的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有关规定执行;负有消防给水任务时,还应符合有关消防规范的规定;水池的有效容积,应根据居住小区生活用水的调蓄贮水量、安全贮水量和消防贮水量确定;其中生活用水的调蓄贮水量无资料时,可按居住小区最高日用水量的20%~30%确定;水池贮有消防水量时,应有确保消防用水不作它用的技术措施;不允许间断供水的水池或有效容积超过1000 的水池,应分设两个或两格;两池格之间应设连通管,并按每个水池格单独工作要求配置管道和阀门;水池的溢流管不得直接与排水道相通,应有空气隔断和防止污水倒流入池措施;水塔和高位水箱池的有效容积,应根据居住小区生活用水的调蓄贮水量、安全贮水量和消防贮水量确定;其中生活用水调蓄贮水量无资料时,可按表确定;水塔和高位水箱池生活用水的调蓄贮水量表居住小区最高日用水量<10 101~300 301~500 501~1000 1001~2000 2001~4000调蓄贮水量占最高日用水量的百分数30%~20% 20%~15% 15%~12% 15%~8% 8%~6% 6%~4%水塔和高位水箱池最低水位的高程,应满足最不利配水点所需水压;4 排水排水体制居住小区排水体制分流制或合流制的选择,应根据城镇排水体制、环境保护要求等因素综合比较确定;新建居住小区下列情况宜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城镇排水系统为分流制包括远期规划改造为分流制;小区或小区附近有合适的雨水排放水体;小区远离城镇为独立的排水体系;居住小区内的排水需进行中水回用时,应设分质、分流排水系统;排水量居住小区生活污水排水定额和小时变化系数与生活用水定额和小时变化系数相同,应按本规范条规定确定;居住小区内的公共建筑的生活污水排水定额和小时变化系数与生活用水定额和小时变化系数相同,应按本规范条规定确定;居住小区内生活污水的最大小时流量包括居民生活污水量和公共建筑生活污水量,生活污水的最大小时流量与生活用水量最大小时流量相同,应按本规范条和条计算确定;居住小区内的雨水设计流量和设计暴雨强度的计算,应按现行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公式计算确定;小区内各种地面径流系数可按表采用,小区内平均径流系数应按各种地面的面积加权平均计算确定;如资料不足,小区综合径流系数根据建筑稠密程度在~内选用;径流系数表地面种类径流系数各种屋面混凝土和沥青路面块石等铺砌路面非铺砌路面绿地雨水管渠的设计重现期,应根据地形条件和气象特点因素确定,居住小区宜选用年~年;雨水管渠设计降雨历时,应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式中t——降雨历时min;——地面集水时间min,视距离长短、地形坡度和地面铺盖情况而定,一般可选用5min~10min;m——折减系数,小区支管和接户管:m=1,小区干管:暗管m=2;明渠m=;——管内雨水流行时间min;居住小区中合流制管道的设计流量为生活污水量和雨水量之和;生活污水量可取平均日污水量1/s;雨水量计算时设计重现期宜高于同一情况下分流制的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排水管道的布置应根据小区总体规划、道路和建筑的布置、地形标高、污雨水去向等按管线短、埋深小,尽量自流排出的原则确定;排水管道宜沿道路和建筑物的周边呈平行敷设,并尽量减少相互间以及与其它管线间的交叉;污水管道与生活给水管道相交时,应敷设在给水管道下面;排水管道敷设时,相互间以及与其它管线间的水平和垂直净距离应根据两种管道的类型、埋深、施工检修的相互影响、管道上附属构筑物的大小和当地有关规定等因素确定;一般可按本规范附录A 采用;排水管道与建筑物基础的水平净距当管道埋深浅于基础时应不小于1.5m;当管道埋深深于基础时应不小于2.5m;排水管道转弯和交接处,水流转角应不小于90°,当管径小于等于300mm,且跌水水头大于0.3m 时可不受此限制;各种不同直径的排水管道在检查井中的连接宜采用管顶平接;排水管道的管顶最小覆土厚度应根据外部荷载、管材强度和土壤冰冻因素,结合当地理管经验确定;在车行道下不宜小于0.7m,如小于0.7m 时应采取保护管道防止受压破损的技术措施;当管道不受冰冻和外部荷载影响时,最小覆土厚度不宜小于0.3m;冰冻层内排水管道的埋设深度,应按现行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有关规定确定;排水管道的接口应根据管道材料、连接形式、排水性质、地下水位和地质条件等确定;排水管道的基础应根据地质条件、布置位置、施工条件和地下水位等因素确定;一般可按下列规定选择:干燥密实的土层、管道不在车行道下、地下水位低于管底标高且非几种管道合槽施工时,可采用素土或灰土基础,但接口处必须做混凝土枕基;岩石和多石地层采用砂垫层基础,砂垫层厚度不宜小于200mm,接口处应做混凝土枕基;一般土壤或各种潮湿土壤,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90°~180°混凝土带状基础;如果施工超挖,地基松软或不均匀沉降地段,管道基础和地基应采取加固措施;排水管道水力计算排水管道的水力计算,应按下列公式进行:流量公式Q=A·V —1式中Q——流量/s;A——过水断面面积㎡;V——流速m/s;流速公式式中R——水力半径m;I——水力坡度,采用管道坡度;n——粗糙系数,铸铁管为;混凝土管和钢筋混凝土管为—;污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应按最大小时污水量进行计算;小区内居民生活污水最大小时流量应按本规范条和条计算确定;小区内公共建筑生活污水最大小时流量应按本规范条和条计算确定,并按集中流量计入;雨水管道和合流管道的设计流量应分别按本规范条和条计算确定;雨水管道和合流管道应按满流计算;污水管道应按非满流计算,最大设计充满度可按表采用;污水管道最大设计充满度表管径mm 最大设计充满度150~300350~450≥500排水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金属管不得超过10m/s;非金属管不得超过5m/s;排水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雨水管和合流管道在满流时为0.75m/s;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为0.60m/s;排水管道的管径经水力计算小于表最小管径时应选用最小管径;居住小区内排水管道的最小管径和最小设计坡度宜按表采用;最小管径和最小设计坡度表管别位置最小管径mm 最小设计坡度接户管建筑物周围150支管组团内道路下200 污水管道干管小区道路、市政道路下300接户管建筑物周围200雨水管和合流管道支管及干管小区道路、市政道路下300雨水连接管200注:①污水管道接户管最小管径150mm 服务人口不宜超过250 人70 户,超过250 人70 户,最小管径宜用200mm;②进化粪池前污水管最小设计坡度,管径150mm 为~管径200mm 为;排水接户管管径不应小于建筑物的排出管管径,排水管道下游管段管径不宜小于上游管段管径;排水管材、检查井、雨水口排水管道管材应就地取材,采用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管;穿越管沟、过河等特殊地段或承压的管段可采用钢管和铸铁管;输送腐蚀性污水的管道必须采用耐腐蚀的管材,其接口及附属构筑物也必须采取防腐措施;排水管道与室外排出管连接处,管道交汇、转弯、跌水、管径或坡度改变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应设检查井;居住小区内直线管段上检查井的最大距离可按表确定;检查井最大间距表最大间距m管径mm污水管道雨水管和合流管道150 20 -200~300 30 30400 30 40≥500 - 50检查井的内径尺寸和构造要求应根据管径、埋深、地面荷载、便于养护检修并结合当地实际经验确定;排水接户管埋深小于1m 时宜采用小井径检查井;排水检查井井底应设流槽;小区内雨水口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建筑物和道路的布置等因素确定;在道路交汇处、建筑物单元出入口附近、建筑物雨落管附近以及建筑前后空地和绿地的低洼点等处,宜布置雨水口;雨水口的数量应根据雨水口形式、布置位置、汇集流量和雨水口的泄水能力计算确定;雨水口沿街道布置间距宜为20m~40m;雨水口连接管长度不宜超过25m;平篦雨水口篦口设置宜低于路面30mm~40mm,在土地面上时宜低50mm~60mm;雨水口的深度不宜大于1m,泥砂量大的地区可根据需要设置沉泥槽;有冻胀影响地区的雨水口深度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排水泵房排水泵房宜建成单独建筑物,污水泵房与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应有一定距离,水泵机组噪声对周围环境有影响时应采取消声、隔振措施,泵房周围应绿化;雨水泵房机组的设计流量可取与泵房进水管道的设计流量相同;污水泵房机组的设计流量可按最大小时流量计算;泵房内水泵的选择,机组的布置、水泵吸水管、压水管及集水池等的设计要求应按现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有关规定执行;污水处理居住小区的污水排放,应符合现行的污水排放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要求;居住小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应由城镇排水总体规划统筹确定;城镇已建成或已规划城镇污水处理厂,小区的污水能排入污水处理厂服务区内的污水管道,小区内不应再设置污水处理设施;新建居住小区若远离城镇或其他原因,污水无法排入城镇污水管道,小区内应按现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设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经处理后方许排放;城镇未建污水处理厂,小区内污水是否允许采用化粪池作为分散或过渡性处理设施,应按当地有关规定执行;居住小区内设置化粪池时,采用分散还是集中布置,应根据小区建筑物布置、地形坡度、基地投资、运行管理和用地条件等综合比较确定;附录A 地下管线构筑物间最小净距给水管污水管雨水管水平垂直水平垂直水平垂直给水管~~~~~~污水管~~~~~~雨水管~~~~~~低压煤所管~~~~直理式热水管~~~热力管沟~乔木中心电力电缆直埋穿管直埋穿管直埋穿管通讯电缆直埋穿管直埋穿管直埋穿管通讯及照明电焊注:净距指管外壁距离,管道交叉设套管时指套管外壁距离,直埋式热力管指保温管壳外壁距离;附录B 本规范用词说明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对于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在执行中区别对待;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作不可的用词:正面用词采用“必须”;反面用词采用“严禁”;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作的用词:正面用词采用“应”;反面用词采用“不应”或“不得”;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作的用词:正面用词采用“宜”或“可”;反面用词采用“不宜”;条文中指明必须按其它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定”,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和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户供水
给水管道宜与道路中心线或主要建筑物呈平行敷设 并尽
量减少与其他管道的交叉
给水管道与其他管道平行或交叉敷设的净距 应根据两种
管道的类型 埋深 施工检修的确定 一般可按本规范附录 采用
给水管道与建筑物基础的水平净距 管径
时 不宜小于
管径
时 不宜小于
城镇给水管网的水量 水压能满足小区给水要求时 应采 用直接给水方式 城镇给水管网的水量 水压周期性或经常不足 时 应根据城镇供水条件 小区规模和用水要求 技术经济 社 会和环境效益等综合评价确定给水方式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小区干管应布置成环网或与城镇给水管道连成环网 小区
支管和接户管可布置成枝状
小区干管宜沿用水量较大的地段布置 以最短距离向大用
居民生活用水量
公共建筑用水量
消防用水量
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量
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
居住小区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可按表
确定
居住小区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

住宅 卫生器具 设置标准
每户设有大便器 洗涤盆 和沐浴设备
每户设有大便器 洗涤盆无沐浴设备
每户设有大便器 洗涤盆 沐浴设备 和集中热水供应
用水
情 最高日


分区
平均日 人
时 变化 系数
最高日 人
平均日 人
时 变化 系数
最高日 人
平均日 时变化 人 系数






本表所列用水量已包括居住小区内小型公共建筑的用水量 但未包括浇洒道
路 大面积绿化和大型公共建筑的用水量
所在地区的分区见现行的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中规定

2023-居住小区给水排水培训课件

2023-居住小区给水排水培训课件
布置在小区道路两侧用来灭火的消防设施。
5.1.2 设计用水量及给水系统设计流量
1.居住小区设计用水量计算 居住小区最高日用水量包括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建筑
用水量、消防用水量、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量,以及管
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消防用水量仅用于校核管网
计算,不计入正常用水量。
〔1〕居民最高日生活用水量
敷设在室外综合管廊〔沟〕内的给水管道,宜在热水、热力管 道下方,冷冻管和排水管的上方。给水管道与各种管道之问的净距, 应满足安装操作的需要,且不宜小于0.3m。
生活给水管道不宜与输送易燃、可燃或有害的液体或气体的管 道同管廊〔沟〕敷设。
室外给水管道的覆土深度,应根据土壤冰冻深度、车辆荷载、 管道材质及管道交叉等因素确定。管顶最小覆土深度不得小于土壤 冰冻线以下0.15m,行车道下的管线覆土深度不宜小于0. 7m。
式中 Qb——水泵出水量,m3/h; Qd——最高日用水量,m3/d; Tb——水泵每天运行时间,h。
2. 贮水设施
② 水泵的扬程
当水泵与水塔〔高位水箱〕联合供水时
Hb HY h
当水泵单独供水时
Hb HY h Hc
③水泵的选择 选择水泵时,根据用水需要的流量和扬程进行选型。 ④泵站内管路布置 水泵宜自灌吸水,每台水泵宜设置单独从水池吸水的吸水管。 ⑤其它 泵房还需要加强细节设置,泵房内宜有检修水泵的场地,检修场 地尺寸宜按水泵或电机外形尺寸四周有不小于0.7m的通道确定。
小时变化系数 Kh
3.0~2.5 2.8~2.3
2.5~2.0
2.3~1.8
5.1.2 设计用水量及给水系统设计流量
〔3〕居住小区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
Q3
q3 N 3 K 1000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CECS57∶94主编单位:南京建筑工程学院批准部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批准日期:1994 年6 月1 日目录1 总则2 术语、符号2.1 术语2.2 符号3 给水3.1 水量、水质和水压3.2 水源3.3 给水系统3.4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3.5 设计流量和管道水力计算3.6 给水管道材料及附件3.7 水泵房、水池和水塔4 排水4.1 排水体制4.2 排水量4.3 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4.4 排水管道水力计算4.5 排水管材、检查井、雨水口4.6 排水泵房4.7 污水处理附录A 地下管线(构筑物)间最小净距附录B 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前言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执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住小区建筑在全国大量兴起。

为了规范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我协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组织南京建筑工程学院主编,同济大学,江苏省建筑设计院、杭州市建筑设计院,南京市政工程设计院等单位参加,共同制订《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规范组经过三年的工作,广泛征求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最后由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审查定稿。

现批准《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编号为CECS57∶94,并推荐给各工程建设设计,施工单位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请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上海广东路17 号,邮编200002)。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1994 年6 月1 日1 总则1.0.1 为使居住小区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符合国家经济、技术政策法令,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特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居住小区的室外给水排水工程设计。

1.0.3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应以城镇给水排水总体规划和居住区,居住小区的建筑、道路详细规划为主要依据,综合考虑小区地形、各专业管道布置和建筑物管道的接点等诸因素,做到设计合理、施工方便。

1.0.4 在地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以及其它地质特殊地区设计居住小区给水排水工程时,尚应按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

居住区给水排水

居住区给水排水

常见的小区给水系统布置有以下几种类型 1.直接给水方式 城镇给水管网的水量、水压能满足小区的 供水要求,应采用直接给水方式。从能耗、运 行管理、供水水质及接管施工等各方面来比较, 都是最理想的供水方式。
2.设有高位水箱的给水方式 城镇给水管网的水量、水压周期性不足 时,应采用该给水方式,可以在小区集中设水 塔或者分散设高位水箱。 该方式具有直接给水的大部分优点,但 是在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中应注意避免水的 二次污染,北方地区要有一定的防冻措施。
(3)分质给水系统
在严重缺水地区或无合格原水地区,为了 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降低成本,将冲洗、 绿化、浇洒道路等用水水质要求低的水量从生 活用水量中区分出来,确立分质给水系统。
(4)调蓄增压给水系统
在高层和多层建筑混合区内,其中为低 层建筑所设的给水系统,也可对高层建筑的较 低楼层供水,但是高层建筑较高的部分,无论 是生活给水还是消防给水都必须调蓄增压,即 设有水池和水泵进行增压给水。调蓄增压给水 系统又分为分散、分片和集中调蓄增压系统。 根据高层的数量、分布、高度、性质、管理和 安全等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采用何种 方式。
第一节 居住小区给水系统的分类与组成
我国城镇居住用地按住户和人口数量分为 居住区和居住小区。居住小区以下可分居住组 团和街坊等次级居住地,划分界线如下:
(1)居住区 居住户数10000-15000户,居住人 口30000—50000人。 (2)居住小区 居住户数2000-3500户,居住人 口7000—13000人。 (3)居住组团 居住户数300-800户,居住人口 1000-3000人。
五、管道敷设 1.小区给水管道布置原则及要求 (1)小区干管应布置成环状或与城镇给水管道连 成环网。小区支管和接户管可布置成枝状。 (2)小区干管宜沿用水量较大的地段布置,以最 短距离向大用户供水。 (3)给水管道宜与道路中心线或主要建筑物呈平 行敷设,并尽量减少与其他管道的交叉。 (4)给水管道与其他管道平行或交叉敷设的净距, 应根据管道的类型、埋深、施工检修的相互影 响、管道上附属构筑物的大小和当地有关规定 等条件确定,一般按下表采用:

居住小区给排水设计规范

居住小区给排水设计规范

管材强度与其他管道交叉等因素确定 给水管道一般敷设在未经理 敷设在基岩上 时 应铺设砂垫层
设计流量和管道水力计算
居住小区生活给水的最大小时流量 应按本规范

条确定
居住小区中生活给水管道的设计流量按下列方法计算
居住组团 人数 人以内 范围内的生活给水管
排水管道敷设时 相互间以及与其它管线间的水平和垂直
净距离应根据两种管道的类型 埋深 施工检修的相互影响 管
现批准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编号为 并推荐给各工程建设设计 施工单位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 请将 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 上海广东路 号 邮编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年月日
目次
总则 术语 符号
术语 符号 给水 水量 水质和水压 水源 给水系统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设计流量和管道水力计算 给水管道材料及附件 水泵房 水池和水塔 排水 排水体制 排水量 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排水管道水力计算 排水管材 检查井 雨水口 排水泵房 污水处理 附录 地下管线 构筑物 间最小净距 附录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条规定确定
居住小区内的公共建筑的生活污水排水定额和小时变化
系数与生活用水定额和小时变化系数相同 应按本规范

规定确定
居住小区内生活污水的最大小时流量包括居民生活污水
量和公共建筑生活污水量 生活污水的最大小时流量与生活用水
量最大小时流量相同 应按本规范
条和
条计算确定
居住小区内的雨水设计流量和设计暴雨强度的计算 应按
水泵房机组噪声对周围环境有影响时 应采取隔振消声措

泵房的供水流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给水系统有水塔或高位水箱 池 时 应满足给水系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工程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工程

第10章居住小区给水排水工程10.1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特点10.1.1居住小区城镇居民的住宅建筑群常被统称为居住小区。

按居住用地分级控制规模的大小可以划分为若干层次。

层次不同,布局要求也不同。

我国城市居住用地组成的基本构造单元,在大、中城市一般由居住区、居住小区两级构成。

在居住小区以下也可以分为居住组团和街坊等次级用地。

城镇中工业与其他民用建筑群,如中、小工矿企业的厂区和职工生活区:大专院校、医院、宾馆、机关单位的庭院等,这些与居住小区、组团规模结构相似,常被统称为建筑小区。

建筑小区中的各种建筑群,因其本身的功能特点不同,使其室外的给水排水系统也有所不同,在本章不作详细分析。

10.1.2居住小区给水排水系统的分类根据居住小区离城市的远近、城市管网供水压力大小及水源状况的不同,居住小区给水排水系统可以分为直接利用城市管网的给水排水系统、设有给水加压和排水提升设施的给水排水系统、设有独立水源和污水处理站的给水排水系统。

(1)直接利用城市管网的给水排水系统(2)设有给水加压和排水提升设施的给水排水系统(3)设有独立水源和污水处理站的给水排水系统10.1.3居住小区给水排水特点由于居住小区给水排水系统的服务范围和用水规律等与城市、居住区不同,也与建筑给水排水系统不同,这就决定了小区给水排水应有自己的特点。

这些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小区给水排水设计流量反映过渡段特性。

其次,小区给水方式的选择具有多样性。

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标准的居住小区通常设置直饮净水管道系统;对于淡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应考虑设置中水管道系统。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系统和城市、居住区及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又有许多类似之处。

当居住小区的给水方式、排水体制、系统组成及设计流量确定之后,小区给水排水系统的布置、设计计算方法及步骤,又与城市给水排水和建筑给水排水有相同之处,因此本章对居住小区给水排水系统布置、连接和设计计算方法步骤等不再进行详细介绍。

给排水开课第三章小区给水

给排水开课第三章小区给水

3.1
小区给水工程
3.小区给水管道的敷设
地沟或埋地敷设。金属管道埋地敷设时必须作防腐处理; 埋设深度一般位于所在地区冰冻线以下200mm,且管顶覆土 深度不小于0.6m。
3.2
1.排水体制
小区排水系统
居住小区排水体制(分流制与合流制)的选 择,应该根据城镇排水体制、环境保护要求等因 素综合比较确定。 居住小区的排水一般应该排入城市排水 管道系统,故居住小区排水体制宜取与城镇排水 体制相同;但是,新建住宅小区一般应该采用分 流制排水体制。
小区给水工程
根据小区内建筑群的用水量、用水的重要性、用水的连 续性以及对水压的要求等将管网布置成支状管网或环状管网。 支状管网,管网布置简捷,初投资省,但供水可靠性较 低,适应于小区域或多层住宅小区的生活供水。 环状管网,供水主干管首尾连接在一起,供水较可靠。 但初投资大,一般适应于供水或重要的用水区域不允许间断 水源的建筑群。
3.3.1水景给排水系统
常用的喷泉给排水系统 1. 直流给水系统
2. 陆上水泵循环给水系统 盘式水景循环给水系统
3. 潜水泵循环给水系统
3.
3.3.1水景给排水系统
水景工程的组成
通常由水池和给排水系统组成。水景工程的 给排水系统由喷头、供水管路、加压设备、水源、 排水设施和水处理装置等组成。
• 游泳池的设计尺寸 游泳池的长度一般是12.5m的整数倍,宽度由 泳道的数量决定,每条泳道的宽度一般为2.0~2.5m, 边道另加0.25~0.5m。正规比赛泳道宽度为2.5m,边 道另加0.5m。各类游泳池的水深,平面尺寸按下页表 中数值选用。
各种游泳池尺寸规定(1)
水深(m) 最深 最浅 池长 (m) 池宽 (m)
居住小区是指含有教育、医疗、文体、经济、 商业服务及其它小区公共建筑的城镇居民住宅建筑 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景及娱乐设施用水量 公用设施用水量 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消防用水量 消防用水量
1. 居民生活用水量 居民生活用水是指日常生活所需的饮用、洗涤、 沐浴和冲洗便器等用水,居民生活用水量还应该 包含居住小区内用水量不大的居委会、理发店、 商店、粮店、邮局、银行等小型公共设施的用水。
2.公共建筑用水量 公共建筑用水量是指医院、中小学校、幼托、浴
居住小区的排水一般应该排入城市排水管道系 统,故居住小区排水体制宜取与城镇排水体制相同;
但是,新建住宅小区一般应该采用分流制排水体 制。
7.3 小区排水工程
2. 排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一般采用按照总体规划一次设计,分期 建设的原则进行。
居住小区内污水、雨水的排放方式是: 由于排水水量大(尤其是雨水)、杂质多, 首先考虑采用重力流方式排放,运行管理 费用低。
• 水泵扬程应满足最不利配水点所需水压,小区 给水系统有水塔或高位水箱时,水泵出水量应 按最大时流量确定;当小区内无水塔或高位水 箱时,水泵出水量按小区给水系统的设计流量 确定。
水池、水塔和高位水箱
• 居住小区贮水池、水塔和高位水箱的有效容积应根据 小区生活用水量的调蓄贮水量、安全贮水量和消防贮 水量
– 分质给水方式 分质供水就是将优质饮用水系统作为城市主体

水系统,只供市民引用;而另设管网供应低品质水 作
为非饮用水系统,作为主体供水系统的补充。 分质供水的水质一般分为三种:
杂用水 自来水(原生活饮用水) 优质饮用水(饮用净水)
– 分压给水方式 由于在高层、多层建筑混合的居住小区中,高
层建筑的高层部分无论是生活给水还是消防给水 都需要对给水系统增压,才能满足用户使用要求, 所以应该采用分压给水系统。
计算时,设计重现期宜高于同一情况下分流制的雨水 道设计重视期。
10.4.1生活污水设计流量计算
• 居住小区内生活排水的设计流量按住宅生活排
水最大小时流量与公共建筑生活排水最大小时
流量之和计算。
• 居住小区生活排水定额和生活排水系统小时变 化系数、公共建筑生活排水定额和小时变化系 数与相应的生活给水用水定额和小时变化系数 相同。
居住小区雨雨水设水计设流计量流和暴量雨计强算度的计算方
法与城市雨水相同
(1)居住小区设计重现期应根据地形条件和地 形特点等因素确定。一般宜取1-3年。
(2)小区地面雨水径流系数按表10-7选取, 经加权平均计算后确定小区综合径流系数
雨水设计流量计算
(3)设计降雨历时中的地面集水时间根据距离长短,
• 排水管道的布置应按小区干管、支管与接户管顺序进 行。一般应沿道路或建筑物平行敷设,尽量减少与其 他管线的交叉,如不可避免时,与其他管线的水平与 垂直最小距离应符合规放范的要求。
• 排水管道与建筑物基础间的最小水平净距与管道的埋 设深浅有关,当管道埋深浅于建筑物基础时,最小水 平净距不小于1.5m;否则,最小水平间距不小于2.5m。
室、饭店、食堂、旅馆、洗衣房、影剧院等用水量较 大的公共建筑用水量。
3.浇洒道路和绿化、道路及广场用水量 居住小区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量,应该根据路面、
绿化、气候和土壤等条件确定。 详见P312页
居住小区绿化浇洒用水定额可按浇洒面积1.0~ 3.0L/m2·d计算。
居住小区道路、广场的浇洒用水定额可按浇 洒面积2.0~3.0L/m2·d计算
4.水景及娱乐设施用水量
喷泉用水应循环使用。循环系统的补充水量应 根据蒸发、飘失、渗漏、排污等损失确定,室 内工程宜取循环水流量的1%~3%,室外工程 取循环水流量的3%~10%。
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的用水量应根据其充水时 间、补充水量确定,详见表12-6
5.公共设施用水量
汽车冲洗用水定额,应根据车辆用途、道路路面 等级和沾污程度,以及采用的冲洗方式,可按 表确定。
• 小区排水管检与室查内井排出与管雨连水接处口,管道交汇、
转弯、跌水、管径或坡度改变处以及直线管段 上一定距离应设检查井
• 居住小区雨水口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建筑和 道路的分布等情况确定。
一般布置在道路交汇处,建筑物单元出入处附 近,建筑物的水落管附近,建筑物前后空地和 绿地的低洼处和地下坡道入口处。
1. 小区给水水源
• 城镇中的居住小区给水水源取自市政给水管网;
• 远离城镇的大型厂矿的居住小区,一般由厂矿水厂 供水;
• 远离城镇的居住小区,若附近有合适的水源,亦可 作为该地区的供水水源。
2. 水量、水质和水压
居住小区给水设计用水量包括: 居民生活用水量 公共建筑用水量
浇洒道路及广场和绿化用水量
• 表 汽车冲洗用水量定额(L/辆·次)
6.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
居住小区管网漏失水量与未预见水量之和 可按小区最高日用水量的10%~15%计 算。
7.消防用水量
居住小区消防用水量、同时发生火灾点数量、 消防时供水水压及火灾延续时间,按照现行的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 防火规范》确定。
• (2)小区给水管网设有2条或2条以上管道与城镇给水管网连 成环网时,应保证一条检修关闭时,其余连接管仍能供应70% 的给水流量。
• 居住小区的加水压泵泵站与,水当泵给水房管网无调节设施
时,宜采用调速泵组或额定转速泵编组运行水 泵。泵组的最大出水量按不小于小区给水设计 流量确定,并按消防工况校核。
地面坡度和地面覆盖情况而定,一般取5~l0min。小区 雨水干管的折减系数m的取值与室外排水相同。小区支 管和接户管属于小区雨水排水系统起始部分的管段,雨 水流行时上游管段的空隙很小,为避免造成地面积水, 折减系数m取1。
(3)城市住区
由若干个居住小区组成,居住10000~15000户, 人口在30000~50000之间。
10.1 小区给水工程
居住小区是指含有教育、医疗、文体、经济、 商业服务及其它小区公共建筑的城镇居民住宅建筑 区。
居住小区的给水水源可以取自市政给水管网, 也可以采用自备水源井供水。居住小区通过小区给 水管网供水,管网形式分为树状管网和环状管网两 类。
• 供水水质
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符合现行的《生活饮水 卫生标准》的要求。
• 供水水压
生活饮用水给水管网从地面算起的最小服务水压 可按住宅建筑层数确定:一层为0.1MP,二层为 0.12MPa,二层以上每增高一层增加0.04Mpa;高层建 筑生活用水需要采用增压供水系统。
供水方式
– 统一给水方式 – 分质给水方式 – 分压给水方式
沿道路布置的雨水口间距宜在20~40m之间。
• 小区排水泵房
居住小区内的排水泵房一般对周围环境有 影响(污水、污物、臭气、噪声等),故
宜建成单独建筑物,并与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有一定的距离。
3. 居住小区排水量
合流制排水量: 居住小区中合流制管道的设计流量为生活污水量
和雨水量之和。生活污水量可取平均日污水量(L/s); 雨水流量
• 生活用水调节量V1应按流入和流出水池的水量变化曲 线经计算确定。当资料不足无法计算时,对于贮水池, 可按居住小区最高日用水量的15%~20%确定;对 于水塔和高位水箱,可按表确定。
• 小区消防给水贮量V2按小区规模和城镇给水管网的供 水条件,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 筑设计防火规范》有关规定计算。
10 居住小区给排水工程
10 居住小区给排水工程
我国将城镇居民居住用地组织的基本构成单元分为三级:
居住组团 居住小区 居住区
(1)居住组团
占地面积小于10×l04m2,居住300—800户,人 口在1000~3000范围内。
• (2)居住小区 • 也称建筑由若干个居住组团构成,占地面积在
10×l04m2~20×l04m2之间,居住2000~4000 户,人口在7000~15000之间。
注:消防用水量仅用于管网校核,不计入正常用水量
7.1.2 居住小区给水设计流量
(1)服务人口少于3000人的居住组团内,且室外给水管网为支 状管网时,其住宅及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 等设施的生活用水设计流量按建筑室内给水管道的设计流量计算 方法计算节点流量和管段流量。当管道接纳卫生器具设置标准不 同的几类住宅时,计算公式中的系数α和k值可取卫生器具当量数 的加权平均值。
(2)服务人口多于3000人的居住小区内,且室外给水管网为环 状管网时,)计算最大用水时平均秒流量为节点流量。
(3)小区内配套的文教、医疗保健、社区管理等设施,以及绿化 和景观用水、道路及广场洒水、公共设施用水等,均以平均用水时 平均秒流量计算节点流量。
管道水力计算
• 居住小区给水管道水力计算的目的是确定各管段的管径,校 核消防和事故时的流量,选择确定升压贮水调节设备。
10.3 小区排水工程
管道敷设
• 居住小区排水管道应该采用埋地敷设。排
水管道宜沿道路和建筑物的周边呈平行敷设, 并尽量减少相互间以及与其它管线间的交叉。 污水管道与生活给水管道相交时,应该敷设 在给水管道下面
管道布置
• 居住小区排水管道应根据小区规划、地形标高、污水、 废水和雨水的流向等,按照管线短、埋深小、尽量自 流排出的原则布置。
• 管段设计流量确定后,求管段的管径和水头损失的方法与城市 给水管网相同,局部水头损失一般按沿程水头损失的15%~20 %计算。
• 给水管网应按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及设计水压进行计算,并 分别按下列情况进行校核:
• (1)生活给水与消防给水共用管网在确定管径时,还应用生 活给水和消防用水量之和进行校核。
采用分散调蓄增压、分片集中或者集中调蓄增
压给水系统。
管道布置和敷设 居住小区给水管道有小区干管、小区支管和接户
管三类,在布置小区给水管网时,应该按下面顺序进 行:
干管
支管
接户管
管网布置形式 管网的布置形式有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两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