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绪论
C1免疫学绪论(医学免疫学)
![C1免疫学绪论(医学免疫学)](https://img.taocdn.com/s3/m/27c8a3c82f60ddccdb38a080.png)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IS)的组成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免疫系统-—机体的“安全部门”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成熟和工作的场所 免疫细胞 -—担负免疫功能的主体 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发挥功能的物质基础
免疫细胞成熟和 工作的场所
担负免疫功能的主体
免疫细胞 发挥功能 的物质基 础
免疫学中的“异己”
细菌(梭状杆菌) 真菌(表皮癣菌) 寄生虫(绦虫) (流感病毒)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 肿瘤细胞
免疫学中所指“异己” : 外来的病原微生物 癌变的细胞 病毒感染的细胞 衰老的红细胞等
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
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该 学科重点阐明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和危险信号后发生 免疫应答及其清除抗原的规律,探讨免疫功能异常 所到最后疾病及其发生机制,为这些疾病的诊断、 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
结核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Rod-shaped Bacterium
痢疾杆菌 Shigella sonnei - rod prokaryote; causes shigellosis
伤寒杆菌 Salmonella - rod prokaryote ; note the flagella. Causes salmonellosis 霍乱弧菌 Vibrio cholerae - vibrio-shaped prokaryote that causes cholera
D.机体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
5.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免疫耐受 E.自身
免疫学
![免疫学](https://img.taocdn.com/s3/m/15fd4e380912a2161479299a.png)
第一章绪论了解:1.自然免疫:是指各种形式的免疫功能在感染时主动发挥作用,并且不随以前某种病原体而改变。
2. 获得免疫:是机体通过抗原诱导获得的免疫应答而产生的对自身B细胞和T细胞对抗原的应答反应。
3.免疫学对人类的贡献。
第二章抗原掌握:1.抗原: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包括抗原抗体或效应 T 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载体效应:在免疫应答中,B细胞识别半抗原,并提呈载体表位给CD4阳性T细胞;Th细胞识别载体表位。
故通过载体把特异的T-B细胞之间连接起来,T细胞才能激活B细胞,使B细胞分泌抗体。
这就是载体效应。
3.半抗原:又称为不完全抗原指只有反应原性,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即:只具有与相应的免半抗原疫应答产物结合的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应答产物的物质。
如:多为一些小分子单糖、类脂和药物(PG)等。
4.佐剂: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指先于抗原或与抗原混合后同时注入机体,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5.内源性抗原:抗原提呈细胞和靶细胞胞内产生的抗原。
其与HLAI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表达于细胞表面并被提呈给CD8阳性细胞毒性T细胞。
6.外源性抗原:非抗原提呈细胞自身所产生的抗原。
须被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并以与HLAII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的形式被提呈给CD4阳性T辅助细胞。
7.作为抗原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1.异物性2.大分子性抗原多数是蛋白质,其结构较复杂,分子量较大3.特异性抗原决定簇(病毒的衣壳)8.抗原的基本分类1、天然抗原;2、人工抗原;3、合成抗原了解:超抗原:指那些只需要极低浓度就可激活大量 T 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超抗原答的抗原物质。
多由细菌外毒素及逆转录病毒蛋白构成。
抗原组学抗原组学是建立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基础上的新型领域,他正在成长为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科学热点。
《医学免疫学绪论》课件
![《医学免疫学绪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8d607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c.png)
实验室技术、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
免疫学的意义和应用
1 防御机体免疫
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和其 他有害物质的侵害。
2 免疫疾病治疗
通过干预免疫反应来治疗 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缺 陷病。
3 疫苗和免疫诊断
预防疾病和诊断免疫相关 疾病的关键手段。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细胞
包括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
《医学免疫学绪论》PPT课件
这份PPT课件将帮助你了解医学免疫学的基础概念和关键内容,包括免疫学的 研究内容和方法、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类型与功能等内 容。
什么是免疫学?
探索人类免疫系统的科学研究领域,研究机体对有害物质及异物的防御作用。
免疫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免疫系统、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免疫反应和免疫调控等。
2
T细胞
识别和杀伤受感染的细胞,调控免疫反应。
3
B细胞
产生抗体以中和病原体,参与体液免疫反应。
免疫分子的类型和功能
抗体
结合和中和病原体,促进免疫 效应。
细胞因子
调控免疫细胞的生长和功能。
补体
激活炎症反应和细胞溶解,促 进病原体的清除。
免疫反应的类型和过程
1 细胞免疫
T细胞识别和杀伤受感染 的细胞。
淋巴器官
如脾脏、淋巴结和扁桃体等,在免疫反应中起重要 作用。
免疫系统的主要器官
1 脾脏
2 腺体
3 骨髓
负责储存和激活免疫细胞, 清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
淋巴结和扁桃体等腺体过 滤淋巴液,帮助抵抗感染。
产生和成熟免疫细胞,如 B细胞和巨噬细胞。
免疫细胞的类型和功能
免疫学重点(含笔记)
![免疫学重点(含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d72b073d1f34693dbef3e70.png)
”.第一章免疫学绪论掌握:1、免疫和免疫学概念。
2、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特点。
3、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熟悉:1、免疫细胞的分类和种类。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一.免疫系统的功能:答:1.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正常:可产生抗感染的作用(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异常:应答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超敏反应;应答过弱——免疫缺陷疾病。
2.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作用。
丧失——肿瘤发生;病毒持续感染3.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指免疫系统通过调节网络实现免疫系统功能相对稳定(清除损伤的细胞或衰老的细胞)。
自稳机制发生异常——自身免疫病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特点:二.免疫应答的特点1.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固有免疫应答细胞)【单核-巨噬细胞、NK、多形核中性粒细胞等】特点:通过细胞表面表达的受体,识别表达于多种病原体表面(非特异性免疫)的分子。
如:T oll-like receptor4(TLR4)识别多糖(表达于多种G-肠道杆菌表面)固有细胞活化→免疫效应→释放CKs(IFN)→防御作用2.特异性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淋巴细胞】特点:细胞克隆分布,表达一种抗原识别受体,特异性识别天然大分子中具有特殊结构的小分子(蛋白质中的多肽、糖中的寡糖、脂酸、核苷酸片断)这些小分子称为抗原(Ag)。
三、免疫的类型1、非特异性免疫:个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防御功能,乃经遗传而获得,而并非针对特定抗原,属天然免疫。
【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记忆性;作用快而弱。
】2、特异性免疫:个体发育过程中接触特定抗原而产生的仅针对该特定抗原发生的反应。
【后天获得;有特异性;有记忆性;有耐受性;作用慢而强。
】免疫和免疫学概念:免疫(immunity):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_PPT幻灯片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_PPT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8a80fc8a804d2b160a4ec07b.png)
病原菌的发现和疫苗使用的推广
• 1850年,显微镜下观察 到炭疽杆菌
• Pasteur发明液体培养基, 培养的炭疽杆菌致动物 发病
• Pasteur制备出减毒疫苗
Louis Pasteur 1822-1895, Father of immunology, attenuated bacteria and viruses as vaccine against anthrax …..
•免疫耐受的发现
• Owen于1945年首
先报道了在胚胎期 接触同种异型Ag所 致的免疫耐受现象
Peter Brian Medawar 1915-1987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60
•Burnet 学说及对免疫的推动作用
• 公元前1160年统治古埃及的法老拉美西斯五世,从其木乃 伊考证出他面部就有天花疤痕。
• 公元三~四世纪罗马帝国出现大规模天花流行,饱受天花 的肆虐。
• 大约到了六世纪非洲暴发天花,八世纪欧洲也难逃一劫。 • 十七~十八世纪天花传入大洋洲在西半球肆虐; • 二十世纪,天花夺去了三亿人的生命。
种人痘-我国古代接种人痘的方法有四种:
不适宜的免疫应答可致免疫性疾病
超敏感反应病 反应过高 如:过敏性休克、新生儿溶血症等。
免疫缺陷病 免疫功能低下或缺失 如:B细胞缺陷病、DiGeorge综合征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 对自身抗原应答所致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免疫学的应用
• 传染病预防 如:各种疫苗和抗血清等
• 疾病治疗 如: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干细胞移植等。
《绪论免疫系统简介》课件
![《绪论免疫系统简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70d97c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9.png)
02
免疫系统的细胞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细胞
巨噬细胞
作为免疫系统的“清道夫”,巨噬细胞能够吞噬并消化病原 体和其他外来物质。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NK细胞能够识别并杀死被病毒或细菌感染的细胞,以及发生 突变的自身细胞。
特异性免疫细胞
T细胞
T细胞分为辅助T细胞、细胞毒T细胞 和调节T细胞,它们在激活和调节免 疫反应中起到关键作用。
免疫调节剂
开发新型免疫调节剂,调 节免疫系统的平衡,治疗 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 疾病。
免疫预防与疫苗
研发新型疫苗,提高疫苗 接种覆盖率和保护效果, 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疫苗研发的未来方向
mRNA疫苗
利用mRNA技术,快速开 发针对新发传染病的新型 疫苗。
联合疫苗
研发多价联合疫苗,减少 接种次数,提高接种覆盖 率。
疫苗的种类与作用机制
疫苗种类
疫苗可分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基因工 程疫苗等,每种疫苗的作用机制和制备方法
有所不同。
减毒活疫苗
灭活疫苗是将病原体灭活后制成的疫苗,其 免疫原性较弱,需要多次接种才能产生足够 的免疫力。灭活疫苗的安全性较高,但制备
过程较为复杂。
灭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是通过选择性培养和繁殖病原体 ,使其失去致病性,但仍保留免疫原性。接 种后,减毒活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免疫系统具有防御、监控和清除 功能,能够抵御外来病原体的入 侵、监视体内异常细胞、清除死 亡细胞和有害物质。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
骨髓、胸腺、淋巴结、脾脏等是免疫系统的 主要器官,负责产生和培养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是免疫 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执行免疫应答和 清除任务。
医学免疫学——绪论
![医学免疫学——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7895ed18fad6195f312ba66d.png)
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一种功能, 免疫应答:机体对抗原性异物的识别和清除过程.免疫耐受:对抗原特异性的不应:生理(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抗原)外来的异物病理(超敏反应、免疫缺陷病)ps :又叫抗感染免疫病理(自身免疫病)病理(恶性肿瘤) 别名:先天性免疫、固有性免疫在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
特可以遗传。
点对一切异物(包括抗原性和非抗原性)均有免疫作用。
接触异物首先起作用(有种属差异,无个体差异) 皮肤黏膜屏障:机械屏障(阻挡细菌进入) 分泌多种抑菌杀菌物质(附属腺) 排除细菌(尿液的冲刷、咳嗽) 抑菌作用(正常菌群) 血-脑屏障:婴幼儿不完善血-胎屏障:妊娠早期(0~4个月内)不完善补体系统:体液中参与天然免疫的主要物质防御素:对细菌、真菌、包膜病毒有广谱直接杀伤作用 溶菌酶: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杀伤作用 细胞因子:见后面 NK 主要针对自身被感染(病毒和胞内菌)和变异细胞 细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胞不表达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不需抗原刺激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在机体免疫监视和早期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吞主要针对外来颗粒性抗原(细菌)噬包括:中性粒细胞(小吞噬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细过募集和迁移(在多种趋化因子的作用下)胞程吞噬和杀菌(非特异性识别)降解和消化(吞噬体+溶酶体=吞噬溶酶体[杀菌])结完全吞噬:细菌被降解和消化果不完全吞噬:细菌在细胞内增殖特是机体在生活中接触抗原后形成的仅对相应的抗原有免疫效应 点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不能遗传过感应阶段:抗原提呈细胞程增殖与分化阶段:T/B 淋巴细胞效应阶段:致敏T 细胞/抗 屏障作用 概念 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分子 免疫细胞 构成 特异性免疫T/B 淋巴细胞成熟和分化的场所 胸 T 细胞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免疫调节(对其他免疫器官和细胞有调节作用)腺自身耐受的建立和维持(中枢耐受)既是中枢又是外周免疫器官骨主要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髓 B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再次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记忆B 细胞) 免疫细胞定居和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T 45% B 55%) 脾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脏全身血液的重要滤器 合成和分泌免疫活性物质的重要场所 T/B 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T 深75% B 浅25%) 淋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巴参与淋巴再循环(高内皮小静脉HEV 起重要作用) 过滤作用(组织中的病源微生物及毒素) 黏膜组成鼻相关淋巴组织、肠相关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相关功黏膜局部防御(抵抗外来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淋巴产生SigA (分泌型igA 抗体)组织能口服Ag (抗原)介导免疫耐受干细胞系、淋巴细胞系、抗原提呈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其他膜型分子:TCR 、BCR 、CD 分子、黏附分子、MHC 、其他 分泌型分子:补体、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移植排斥、肿瘤免疫 疾病诊断、预防、治疗 基本组成 免疫器官 中枢 周围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定义: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及组织间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医学免疫学绪论
![医学免疫学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2f379ed0a417866fb84a8ec5.png)
发现了人类血型
1960年 Burnet, Medawar
负向免疫应答(免疫耐受):T、B细胞介导,主要针对自身抗原。
适应性免疫应答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识别阶段:T,B细胞识别抗原; 增殖活化阶段:淋巴细胞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效应细胞
和效应分子;
效应阶段:清除抗原。 特点: 特异性和多样性:对外来抗原的特异性识别;能够区分不同微
生物或抗原之间的微细差异;TB细胞库呈高度异质性.
1. 免疫解剖学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免疫器官: 胸腺,骨髓,淋巴结,脾脏等
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 树突状细胞等
免疫分子: 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免疫细胞膜 分子,信号转导分子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T、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
细胞; 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粒细胞
医学免疫学
Medical Immunology
授课教师:
邱晓彦教授:中心实验楼520
82805477
尹艳慧副教授:中心实验楼609
黄晶教师: 中心实验楼503
82802710-5038
导言(p1)
1.免疫的概念 即指免除疫病及抵抗多种疾病.
2.免疫学的中心法则: 识别“自己”(Self) 及 “非己”(Nonself)
系统具有感知自身应答的强度并实施调节的能力。
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是指对
抗原特异应答的T细胞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不发生正免疫 应答的现象。
免疫应答的类型
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遇异 己成分后,首先并迅速(96小时之内)发挥防御作 用的。没有记忆。
免疫学 绪论
![免疫学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44ee59e8c8d376eeaeaa31f5.png)
总学时:79
理论课学时:9×3
实验课学时:13×4
主讲:廖沁园
funnyScis@
1
2
第 1 章 绪 论
第1节 概述
一、免疫的概念与功能
1. 基本概念
4
1. 基本概念
免除疫患 免除瘟疫 Immunity 免除赋税 免除差役 Immunis
免疫(immunity)——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
过高或过低:免疫性疾病
23
四、免疫性疾病
主要功 能 病理表现(有害) 生理表现(有利) 过低 过高
免疫缺陷 超敏反应 病 性疾病 自身免疫 性疾病
免疫防 抗感染免疫作用,清除 病原体及毒素 御 免疫自 稳 免疫监 视
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 维持自身耐受状态,对 非己抗原产生适度的免 疫应答
清除突变细胞(包括肿 瘤细胞) 清除病毒感染细胞
innate immunity/nature immunity/nonspecific immunity
是机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 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特点: • 经遗传获得(与生俱有) • 作用范围广(并非针对特定抗原物质) • 产生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同时也参与特异性 免疫应答的各阶段
固有免疫/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近代免疫学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
细胞转移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实验获得成功 天然免疫耐受和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
克隆选择学说的建立
免疫球蛋白基本结构的证明
现代免疫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现在)
免疫系统的确立和完善 与免疫应答相关的细胞膜分子的研究
免疫系统区分“自我-非己”和“危险信号” 理论 免疫技术和其它免疫相关技术的发展
第一章 绪论_医学免疫学
![第一章 绪论_医学免疫学](https://img.taocdn.com/s3/m/82ddf31b5f0e7cd1842536dd.png)
gA
原 体
衣
过敏性哮喘
艾滋病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二)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2.免疫稳定 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体内衰老、损伤及死亡的细胞; 自稳机制发生异常(应答过强或过弱)→自身免疫病。
正常(益)
异常(害)
自身耐受
自身免疫疾病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免疫稳定异常(紊乱):自身免疫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RA )
现代免疫学时期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dna疫苗的研制成功基因工程制备重组细胞因子免疫细胞治疗单克隆抗体制备完全人源化抗体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20世纪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的免疫学家年代学者姓名国家获奖成就1901behring德国发现抗毒素开创免疫血清疗法1905koch德国发现结核杆菌发明诊断结核病的结核菌素1908ehrlich德国提出抗体生成侧链学说和体液免疫学说metchnikoff俄国发现细胞吞噬作用提出细胞免疫学说1912carrel法国器官移植1913richet法国发现过敏现象1919bordet比利时发现补体建立补体结合试验1930landsteiner奥地利发现人红细胞血型1951theler南非发明黄热病疫苗1957bovet意大利抗组胺药治疗超敏反应1960burnet澳大利亚提出抗体生成的克隆选择学说medawar英国发现获得性移植免疫耐受性1972edelman美国阐明抗体的化学结构porter英国阐明抗体的化学结构1977yalow美国创立放射免疫测定法1980dausset法国发现人白细胞抗原snell美国发现小鼠h2系统benacerraf美国发现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jerne丹麦提出天然抗体选择学说和免疫网络学说kohler德国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milstein阿根廷单克隆抗体技术及ig基因表达的遗传控制tonegawa日本抗体多样性的遗传基础murray美国第一例肾移植成功thomas美国第一例骨髓移植成功1996doherty澳大利亚提出mhc限制性即t细胞的双识别模式zinkernagel瑞士提出mhc限制性即t细胞的双识别模式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二医学免疫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1
免疫学导论复习知识点07040133
![免疫学导论复习知识点07040133](https://img.taocdn.com/s3/m/40173de49ec3d5bbfd0a7430.png)
免疫学导论复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免疫(Immunity):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异物,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免疫学(Immunology):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结构及其免疫生物学(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功能的学科。
固有性免疫:又称先天免疫性,是机体先天就有的而且始终存在的防御机制。
特点:(1)出生时已具备(早)(2)可稳定性遗传给后代(3)作用广泛:无特异性(4)个体差异不大获得性免疫:是机体通过抗原诱导获得免疫应答而产生的对非自身物质的抵抗性特点:(1)出生后受抗原刺激产生(2)具有特异性(针对性)(3)一般不能遗传(4)个体差异大(5)具有记忆性中枢免疫器官 : 骨髓, 胸腺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皮肤相关的淋巴组织(SALT)、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MALT)免疫系统三大功能: 1.免疫防御抗感染(immunologic defense)2.免疫稳定消除炎症或衰老细胞(immunologic homeostasis)3.免疫监视控制癌变细胞(immunologic surveillance)第二章抗原抗原: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原的两种特性:1.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能力2.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与相应的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免疫原(immunogen):免疫原性完全抗原(complete Ag):两种特性半抗原(hapten):免疫反应性耐受原(tolerogen):免疫耐受变应原(allergen):Ⅰ型超敏抗原决定族(Antigen Determinant,AD: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集团,又称为表位(epitope)。
AD的数目、性质和空间构象决定抗原特异性;抗原以AD与相应抗原受体及抗体特异性结合功能性抗原决定簇:位于表面的、易被淋巴细胞识别的、可启动免疫应答的决定簇隐蔽性抗原决定簇:为于分子内部的,不能引起免疫应答的决定簇顺序决定簇(线性决定簇):1.一段序列相连的氨基酸片段形成2.多在抗原分子内3.主要由T识别,B也可识别构象决定簇:1.序列上不相连,由天然构象形成2.位于分子内部3.由B识别抗原的结合价:抗原分子中能和抗体分子结合的AD的数目共同抗原:在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可以存在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基,称为共同抗原。
医学免疫学-第三版-龚非力-重点归纳-WF
![医学免疫学-第三版-龚非力-重点归纳-WF](https://img.taocdn.com/s3/m/04eb0d0ef5335a8103d22029.png)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第一讲绪论1、概念:1)、免疫(immunity):即免除疫病和抵抗疾病的发生。
是机体识别“自己”, 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2、免疫的三大功能: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基本功能,即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nfense)、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
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nfense)书:指机体防御及清除病原体的功能。
Ppt: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大分子。
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的功能。
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或其他成分,对自身正常成分产生免疫耐受、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3、免疫器官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DC、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碱性细胞、肥大细胞等一系列细胞。
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抗体)、补体、细胞因子、黏附分子、MHC等结构。
免疫器官又分外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bone marrow),胸腺(thymus),腔上囊(法氏囊,鸟类),中枢免疫器官为免疫细胞的发生、分化和成熟提供了场所。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免疫系统,是成熟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即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第二讲抗原1、概念:1)、抗原(antigen,Ag):书: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Ppt:指能被机体免疫细胞识别,刺激和诱导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等免疫效应性物质,并能与相应免疫效应性物质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免疫学绪论讲义
![免疫学绪论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0194435749649b6648d7479c.png)
绪论
免疫学基本概念(重点)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重点) 免疫类型(重点)
B. Benacerraf (1920-)
12.
1980
J. Dausset (1916-)
G.D. Snell (1903-)
N.K. Jerne (1912-1995)
13.
1984
G.J.F. KÖhler (1946-1995)
C. Milstein (1927-)
14.
1987
S. Tonegawa (1939-)
Burnet
1、免疫细胞是随机生成的 多样性的细胞克隆,每一 个免疫细胞克隆表达针对 某一个特定抗原的特异性 受体;
2、免疫耐受即自身抗原结 合的免疫细胞克隆在胚胎 时期克隆前体细胞发育阶 段发生了流产。
重点内容
2.免疫的现代概念
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对“自身”与“非己” 的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 正常情况下,产生免疫保护,对机体有利:
新鲜培养物
存活
2. 抗毒素(抗体)的发现
首创抗毒素血清预防和治疗 首届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小剂量白喉毒素 存活
大剂量白喉毒素
贝林格Behring
死亡
免疫血清
大剂量白喉毒素
存活
3.体液免疫理论的提出
毒素以及非毒素均能在体内 诱发 抗体产生,并且抗体能 在体外中和相应的诱导原,发 生凝集、沉淀等现象。
医学免疫学 绪论PPT课件
![医学免疫学 绪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76a80eb84ae45c3b358cc7.png)
嗜碱性粒细胞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Giemsa染色的血涂片, 嗜碱性粒细胞胞浆中布满深蓝色细胞颗粒。透射 电镜下胞浆颗粒中充满致密物质。
• 肥大细胞形态大,胞核较小; • 胞质内充满大量粗大而具有异染性的圆形嗜碱性颗粒; • 这种颗粒被伊红染成红色。
嗜酸性粒细胞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Giemsa 染色的血涂片, 嗜酸性粒细胞胞核为双叶状,胞浆中含有大量深红 色细胞颗粒。透射电镜下其胞浆颗粒呈结晶状。
(三) 抗原的结构与抗原特异性 Landsteiner(1910)等人首先应用偶氮蛋白 的人工结合抗原,研究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 的化学基础开始的。认识到决定抗原特异性 的是很小的分子,他们的结构不同,使其抗 原性不同。
• (四)抗体是免疫球蛋白 20世纪30年代,通过电泳证明,抗体是 γ-球蛋白
20世纪70年代起获得Nobel 医学生理学奖的免疫学家
Porter RR Edelman GM 抗体的化学结构 ( 1972 )
Yalow RR 放射免疫测定技术 ( 1977 )
Snell S Dausset J Benacceraf B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 (1980 )
Milstein C Köhler GE 单克隆抗体 ( 1984)
IMMUNOLOGY
免疫学(immunology)是研 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 理功能的一门科学。
概念
免疫(immunity)是生物体的免疫 系统对 “ 非己 ” 和 “ 自己 ” 成分的 识别和应答,排除外源性异物,维持自 身耐受,以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适应性功 能。
immunity 来自拉丁文 immunis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Giemsa染色血涂片,中 性粒细胞呈淡藕荷色,多叶核,胞浆中含有大量的 细胞颗粒。透射电镜下其胞浆颗粒清晰可辨。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fb58f39192e45361066f5ab.png)
第一章绪论1. 免疫(Immune):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对自身成分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性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2. 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se):是机体抗御病原体侵袭和对已侵入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清除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即抗感染免疫作用。
3. 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机制,对自身成分产生免疫耐受,对体内衰老损伤细胞及时清除,对非己抗原性异物刺激产生适度免疫应答的一种生理功能。
4.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基因突变产生的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性保护作用。
第二章抗原1.抗原(Antigen):广义抗原泛指能够被固有和适应性免疫细胞识别结合,使上述免疫细胞活化发生免疫应答的物质;狭义抗原通常是指能与TCR/BCR特异性结合,使其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抗体和(或)效应T 细胞;同时又能在体内、外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效应或反应的物质。
2.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指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即诱导B细胞产生抗体,诱导T细胞分化为效应T细胞的能力。
3.抗原性(antigenicity):指抗原能够与免疫应答产物(相应抗体和/或效应T细胞)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效应的能力。
4.抗原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即Ag与Ab、 TCR、 BCR 特异结合的部位。
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是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表位的总数。
5.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 antigen):是指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不同种属之间的具有相同抗原表位的共同抗原。
6.胸腺依赖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指刺激B 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h细胞协助的抗原。
免疫学复习资料
![免疫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114fb44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60.png)
免疫学复习资料免疫学绪论⼀、免疫(Immunity)的概念2、免疫的概念:是指动物(⼈)机体对⾃⾝和⾮⾃⾝的识别,并排除⾮⾃⾝的⼤分⼦物质,从⽽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种⽣理学反应。
⼆、免疫的基本特性1、识别⾃⾝与⾮⾃⾝(Recognition of self and nonself)是机体产⽣免疫应答的基础免疫应答:抗原物质进⼊机体,激发免疫系统发⽣⼀系列反应,以排除该抗原的过程。
(1)识别的基础:免疫细胞,膜表⾯抗原受体。
(2)识别功能⾮常精细:同种动物不同个体的组织和细胞。
识别功能降低:对病原微⽣物和肿瘤的防御能⼒降低;识别功能过强、紊乱或功能失调:则⾃⾝免疫病的发⽣2、特异性(Specificity)是建⽴诊断⽅法的基础,能对抗原极微细的差别加以区别。
机体的免疫应答和由此产⽣的免疫⼒具有⾼度特异性(针对性)。
不同疫苗引起的免疫保护不同,实际⼯作中应注意多⾎清型的病原体。
3、免疫记忆(Immunological memory)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如中枢神经系统⼀样,具有记忆功能。
(1)免疫记忆的基础:免疫记忆细胞;(2)免疫记忆可以使机体迅速建⽴起相应的免疫⼒(再次接触抗原)。
三、免疫的基本功能1、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fence)⼜称抵抗感染(Defence)或防御传染(1)免疫防御:是指动物机体抵御、消灭、清除各种病原微⽣物或⾮⼰物质,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和侵袭的能⼒。
(2)免疫防御功能过强(亢进):可引起传染性变态反应,造成机体组织器官损伤;(3)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或缺失:引起机体反复感染(免疫缺陷病)。
2、⾃⾝稳定(Homeostasis)⼜称免疫稳定(1)⾃⾝稳定:是指机体具有清除衰⽼和破坏的组织细胞及代谢和损伤所产⽣的废物,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理平衡,保证机体组织细胞进⾏正常⽣理活动的⼀种功能。
动物⽣命活动—新陈代谢—细胞衰⽼死亡—代谢产物积累—影响正常细胞功能(2)⾃⾝稳定功能失调或异常(过强或亢进):⾃⾝免疫性疾病,把⾃⾝的组织或细胞当作“敌⼈”进⾏消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德华.琴纳 Edward Jenner
1749-1822
减毒活疫苗--实验免疫学时期
➢ 1890年,巴斯德用长
期培养后减毒的鸡霍
乱弧菌制备成活菌苗,
预防鸡霍乱,此后又
制备成功炭疽杆菌死
菌苗和狂犬病毒减毒
《医学免疫学 》 邵传森 周丽萍主编
《医学免疫学 》 吴敏毓 刘恭植主编
《免疫学基础 》 安云庆主编
《基础免疫学》 (上、下册) 吴玉章等译
《免疫学 》
薛彬 魏雪涛译
《过敏》
孙晖 林源编著,
《免疫学概览》 [美]松佩拉克著,李琪涵等译,
★专业杂志
免疫学杂志
中国免疫学杂志
现代免疫学
免疫缺陷病 (慢性感染)
免疫自稳 对自身组织成分耐受 自身免疫性疾病 Immu(ne清除损伤或衰老细胞) homeostasis
免疫监视 清除突变或癌变细胞 肿瘤发生
Immun(e 抗肿瘤免疫)
病毒持续感染
surveillance
免疫功能与SARS
免疫功能正常 →对SARS病毒具有较强抵御能力
免疫功能下降(或病毒毒力过强) →易感染SARS病毒
Robert Koch 1843-1910, Nobel
Prize in 1905 for his work on tuberculosis, Anthrax, Cholera, Tubercule bacillus
经典免疫学时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科赫法则(Koch’s Postulates) 1. 一种病原微生物必然存在於患病动物体内,但不
Paul Ehrlich(保罗·埃尔利希)与抗体
1898: Paul Ehrlich Proc. Royal Soc ANTIBODIES production
Paul Ehrlich , Nobel Prize in 1908 for demonstrating production of antibody(抗体形成的侧链学说)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生理反应, 当外来异物(抗原)进入机体后, 机体能识别“自己”或“非己”, 对非己物质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 排除抗原性的非己物质; 免疫过程并不总是有利于机体, 有时也可引起机体损害。
免疫系统包括人体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 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 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 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 (如乳酸、脂肪酸、胃 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 作用。
应出现在健康动物内; 2. 此病原微生物可从患病动物分离得到纯培养物; 3. 将分离出的纯培养物人工接种敏感动物时,必定
出现该疾病所特有的症状; 4. 从人工接种的动物可以再次分离出性状与原有病
原微生物相同的纯培养物。
经典免疫学时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科赫法则(Koch’s Postulates)
二、免疫学概念要览
1、“免疫”的现代概念
“免疫”是机体识别自身成分和排除抗原性异物, 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免疫反应通常对机体有利,但有时也可能损害机 体。
二、免疫学概念要览
2、免疫的功能与表现
功 能 正常表现
异常表现
免疫防御 清除病原微生物,中和毒素 超敏反应
Idmefmenusn(ee抗感染免疫)
⑵抗原进入机体内 →选择表达特异性受体的免疫细胞,与之反应 →特异性细胞克隆扩增 →产生大量后代细胞 →合成大量具有相同特异性的抗体
抗原
浆细胞
记忆细胞
近代和现代免疫学时期(自20世纪中叶至今)
克隆选择学说(Clonal Selection Theory)
⑶胚胎期某一免疫细胞克隆接触相应的抗原, 如自
②特点:a、作用广泛,无特异性;b、先天具有; c、初次与抗原接触即发挥作用,无记忆性;d、 可稳定遗传;e、同一种属的个体差异不大。
二、免疫学概念要览
③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 a、屏障结构
物理屏障——完整的皮肤、粘膜屏障 解剖学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生物性屏障——皮肤粘膜表面的正常菌群
一、免疫学的由来和发展
在古代人类,传染病经常大流行,病死率很高。
古代人们就发现,得过某种传染病痊愈后,即获 得抵抗这种传染病的能力,这就是免疫。
中国古代发明了人痘苗接种的方法预防天花,被 世界公认为免疫学研究的开端,是免疫学发展史 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免疫学发展经历的阶段
经验免疫学时期(17世纪~19世纪) 经典免疫学时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近代和现代免疫学时期(自20世纪中叶至今)
经验免疫学时期(17世纪~19世纪)
中国发明人痘苗接种预防天花
古代中医书籍上的 小儿出天花图
中国从宋朝开始用人痘 接种预防天花
经验免疫学时期(17世纪~19世纪)
人痘接种方法从中国传到欧洲
➢ 英国驻土耳其大使夫 人 Mary Wortle Montagu将人痘接种 技术传到英国等国家
牛痘苗的发明
➢ Late 1800’s: Koch
➢科赫创立固体培养基培养法, 并提出了著名的确定病原微 生物的“se caused by microorganisms
➢ Specific pathogens cause specific disease
开创了使用减毒或杀 死病菌制作疫苗的方法控 制动物及人体传染疾病。
活疫苗。(人工主动
免疫方法)
Louis Pasteur 1822-1895, Father
of immunology, attenuated bacteria and viruses as vaccine against anthrax
经典免疫学时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确定病原微生物的“科赫法则”
免疫系统包括人体三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巨噬细胞。 这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 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 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免疫系统包括人体三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骨 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的。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 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 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 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免疫学是人类与传染病的长期斗争实践中,不断 总结经验而发展形成的一门学科。
鼠疫杆菌
肆虐欧洲大陆的黑死病(鼠疫plague)
第一次发生 在公元6世纪, 从地中海地区传 入欧洲,死亡近 1亿人;
第二次发生 在14世纪,波及 欧、亚、非;
第三次是18 世纪,传播32个 国家。14世纪大 流行时波及我国
近代和现代免疫学时期(自20世纪中叶至今) Burnet(1957年)“克隆选择学说”; 从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免疫系统结 构与功能。
澳大利亚 免疫学家
伯内特
近代和现代免疫学时期(自20世纪中叶至今)
克隆选择学说(Clonal Selection Theory)
⑴机体存在随机形成的多样性免疫细胞克隆,每个 克隆的细胞表达同一特异性受体(一个克隆针对一 种抗原)。
佩皮斯在1665年10月
16日的日记中写道:“我
的天哪!大街上没有人
走动,景象一片凄惨。
许多人病倒在街头。我
遇到的每个人都对我说,
某某病了,某某死
了……”
塞缪尔·佩皮斯(英国) 1633.2.23-1703.5.26
Progression of Smallpox(天花)
天花病毒 Pox virus
经典免疫学时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Elie Metchnikoff 与吞噬细胞
Elie Metchnikoff(1845-1916) 1883 – Phagocytosis吞噬理论
Blood Smear 血液涂片
梅契尼柯夫 1908年诺贝尔奖关于免疫吞噬的理论
1890年,培林(von Behring)和北 里柴三郎(Kitasato),在Koch实验 室制造抗白喉杆菌外毒素血清治疗 白喉。(人工被动免疫方法)
有针对性的免疫应答,主要由T、B淋巴细胞完成。 又称为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或获得 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 ②免疫应答 : T、B淋巴细胞受到特异性抗原刺激 后,发生活化、增殖及分化,产生抗体或其它效 应分子发挥免疫效应的过程,称为免疫应答。
b、非特异性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M、Mφ和 N NK细胞——非特异性地杀伤靶细胞 DC——递呈抗原
c、体液中的杀菌和抑菌成分
补体系统——裂解靶细胞 溶菌酶,干扰素等
二、免疫学概念要览
3、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⑵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 ①特异性免疫:机体与抗原物质接触后获得的具
这些物质都不是病原微生物,为什么也会 刺激机体发生严重反应?
二、免疫学概念要览
研究发现,凡异物进入机体均可引起排斥 反应。
在对异物的排斥反应中,并不总是对机体 有利。
输血反应、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花粉和动 物血清引起的变态反应等,都是机体免疫 系统对“异物”产生免疫应答的结果,说 明免疫的作用不仅仅是抵抗微生物感染。
发现:白喉杆菌—培养液—过滤—滤 液接种动物—-动物血清—可中和毒素 —称抗毒素(antitoxin)。 把抗血清—转移—被动免疫 (passive immunization)
抗体:后来把抗毒素物质称抗体 抗原: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称抗原
在1901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经典免疫学时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