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梁支架预压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续梁支架预压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现浇连续梁共计25联,84跨。
根据梁的高度分为1.6m和2m两种。
全部采用碗扣式满堂支架。
支架搭设完成后,对支架进行相当于箱梁重量的1.2倍进行预压。
预压材料采用沙袋,分四次进行预压。
待消除支架非弹性变形量及压缩稳定后测出弹性变形量,即完成支架预压施工。
卸除预压荷载后,调整支架施工预拱度,调整支架底模高程,开始箱梁施工。
二、预压准备工作
1、支撑体系预压前,应对施工区域内的不良地质的分布情况初步了解,发现不合格地基,要及时处理。
2、支撑体系基础应设置排水措施,不得被雨水浸泡。
3、支撑体系预压前,支撑体系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支撑体系应经过验收合格,方可进行预压。
三、预压方案
1、荷载分布情况
箱梁现浇支架在浇注混凝土前必须进行预压,通过预压时测量出的有关沉降数据,计算出预拱度,在支架模板安装时预留标高,以实现浇注完成的箱梁底面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由于本项目梁高有1.6米和2米,现在分别以1.6米梁高和2米梁高为例计算预压高度。
现取一下几处进行计算:
○1最不利位置:在横隔梁和腹板板的位置,混凝土厚度1.6m或2米。
○2一般位置:翼缘板、没有隔板的跨中断面。
○3底板渐变段:按照最不利位置荷载渐变到一般不利位置荷载进行加载。
2、预压方法
1)支架预压按预压单元进行分四级加载,四级加载依次为单元内预压荷载
值的60%、80%、100%和120%。
2)当纵向加载时,宜从混凝土结构跨中开始向支点处进行对称布置;当横向加载时,应从混凝土结构中心线向两侧进行对称布载。
3)每级加载完成后,应先停止下一级加载,并应每间隔12h对支架沉降量进行一次监测。
当支架顶部监测点1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2mm时,再进行下一级加载
4)支架预压可一次性卸载,预压荷载应对称、均衡、同步卸载。
四、预压荷载计算
1、梁高1.6米预压荷载计算
1)最不利位置
最不利位置包括横隔梁和腹板板的位置,混凝土厚度1.6m。
现取1m×1m的面积作为预压单元进行荷载计算。
a、该单元内混凝土荷载
g1=1m×1m×1.6m×2.5t/m3=4 t
b、其他荷载
施工荷载: 1.0 KN/㎡;振捣荷载:2.0 KN/㎡;其它荷载: 1.0 KN/㎡
g2=1m×1m×(1.0 KN/㎡+2.0 KN/㎡+1.0 KN/㎡)/(10N/kg)
=400kg=0.4 t
c、荷载总重
g=4+0.4=4.4 t
d、荷载换算
采用等重的沙袋进行预压,沙的堆积干容重为1.5t/m3 ,预估含水量为5%(试压时由试验确定),湿容重为 1.5 t/m3×(1+5%)=1.575 t/m3,换算成体积为:4.4t÷ 1.575 t/m3=2.79m3。
按1m×1m的底面积换算堆码高度为:2.79m。
由于沙袋堆码时,沙袋与沙袋之间有一定空隙,空隙率按6%计算: 2.79 m/(1-0.06)=2.97 m 高。
即:实体段位置堆载预压时按2.97m的高度进行沙袋堆码控制。
2)一般位置
一般位置包括非腹板和翼缘板位置。
混凝土厚度分别(0.2+0.22)m和0.45m。
现取1m×1m的面积作为预压单元进行荷载计算。
a、该单元内混凝土荷载
非腹板:g11=1m×1m×(0.2+0.22)m×2.5t/m3=1.05 t
翼缘板:g21=1m×1m×0.45m×2.5t/m3=1.13 t
b、其他荷载
施工荷载: 1.0 KN/㎡;振捣荷载:2.0 KN/㎡;其它荷载: 1.0 KN/㎡
非腹板:g12=1m×1m×(1.0 KN/㎡+2.0 KN/㎡+1.0 KN/㎡)/(10N/kg)
=400kg=0.4 t
翼缘板:g22=0.4 t
c、荷载总重
非腹板:g1=1.05+0.4=1.45 t
翼缘板:g2=1.13+0.4=1.53 t
d、荷载换算
采用等重的沙袋进行预压,沙的堆积干容重为1.5t/m3 ,预估含水量为5%(试压时由试验确定),湿容重为1.5 t/m3×(1+5%)=1.575 t/m3。
非腹板:
换算成体积为:1.45t÷ 1.575 t/m3=0.92m3。
按1m×1m的底面积换算堆码高度为:0.92m。
空隙率按6%计算: 0.92 m/(1-0.06)=0.98 m 高。
即:非腹板位置荷载预压时按0.98m的高度进行沙袋堆码控制。
翼缘板:
换算成体积为:1.53t÷ 1.575 t/m3=0.97m3。
按1m×1m的底面积换算堆码高度为:0.97m。
空隙率按6%计算: 0.97 m/(1-0.06)=1.03 m 高。
即:翼缘板位置荷载预压时按1.03m的高度进行沙袋堆码控制。
3)底板渐变段
按照最不利位置荷载渐变到一般位置荷载进行加载,不再另行计算。
2、梁高2米预压荷载计算
1)最不利位置
最不利位置包括横隔梁和腹板板的位置,混凝土厚度2m。
现取1m×1m的面积作为预压单元进行荷载计算。
a、该单元内混凝土荷载
g1=1m×1m×2m×2.5t/m3=5 t
b、其他荷载
施工荷载: 1.0 KN/㎡;振捣荷载:2.0 KN/㎡;其它荷载: 1.0 KN/㎡
g2=1m×1m×(1.0 KN/㎡+2.0 KN/㎡+1.0 KN/㎡)/(10N/kg)
=400kg=0.4 t
c、荷载总重
g=5+0.4=5.4 t
d、荷载换算
采用等重的沙袋进行预压,沙的堆积干容重为1.5t/m3 ,预估含水量为5%(试压时由试验确定),湿容重为 1.5 t/m3×(1+5%)=1.575 t/m3,换算成体积为:5.4t÷ 1.575 t/m3=3.43m3。
按1m×1m的底面积换算堆码高度为:3.43m。
由于沙袋堆码时,沙袋与沙袋之间有一定空隙,空隙率按6%计算:3.43 m/(1-0.06)=3.65 m 高。
即:实体段位置堆载预压时按3.65m的高度进行沙袋堆码控制。
2)一般位置
一般位置包括非腹板和翼缘板位置。
混凝土厚度分别(0.2+0.22)m和0.45m。
现取1m×1m的面积作为预压单元进行荷载计算。
a、该单元内混凝土荷载
非腹板:g11=1m×1m×(0.2+0.22)m×2.5t/m3=1.05 t
翼缘板:g21=1m×1m×0.45m×2.5t/m3=1.13 t
b、其他荷载
施工荷载: 1.0 KN/㎡;振捣荷载:2.0 KN/㎡;其它荷载: 1.0 KN/㎡
非腹板:g12=1m×1m×(1.0 KN/㎡+2.0 KN/㎡+1.0 KN/㎡)/(10N/kg)
=400kg=0.4 t
翼缘板:g22=0.4 t
c、荷载总重
非腹板:g1=1.05+0.4=1.45 t
翼缘板:g2=1.13+0.4=1.53 t
d、荷载换算
采用等重的沙袋进行预压,沙的堆积干容重为1.5t/m3 ,预估含水量为5%(试压时由试验确定),湿容重为1.5 t/m3×(1+5%)=1.575 t/m3。
非腹板:
换算成体积为:1.45t÷ 1.575 t/m3=0.92m3。
按1m×1m的底面积换算堆码高度为:0.92m。
空隙率按6%计算: 0.92 m/(1-0.06)=0.98 m 高。
即:非腹板位置荷载预压时按0.98m的高度进行沙袋堆码控制。
翼缘板:
换算成体积为:1.53t÷ 1.575 t/m3=0.97m3。
按1m×1m的底面积换算堆码高度为:0.97m。
空隙率按6%计算: 0.97 m/(1-0.06)=1.03 m 高。
即:翼缘板位置荷载预压时按1.03m的高度进行沙袋堆码控制。
3)底板渐变段
按照最不利位置荷载渐变到一般位置荷载进行加载,不再另行计算。
五、预压标高测量点布置
1、测点分层布置
预压测量点布置分两层,上层布置在箱梁底模板上,用以观测支架预压时所发生的总沉降量,及卸载后的弹性恢复量。
下层测量点布置在地面底垫木上,与上层测点对应,用以观测地基在支架预压时,地基的沉降和卸载后的弹性恢复量。
2、测点平面布置:
a、沿梁纵向每隔1/4跨径布置一个监测断面。
b、每个监测断面上的监测点设置5个,应对称布置。
中心点1个,对称的腹板位置各1个,两侧翼缘板处各1个。
c、加载至120%时所测数据与持荷24小时后的数据变化平均小于1mm时,表明支架和地基已基本沉陷到位,可以卸载。
否则还要继续持荷预压,直至支架和地基沉陷到位方可卸载。
六.标高测量方法
根据以上的预压荷载计算和测点布置设计,上层测点用安装标杆的方法设置测量点,下层测点直接在第二层方木上订铁钉设点测量。
标高测量标杆用直径25mm的钢筋制作,长度大于堆码高度30cm,标杆底部加焊30cm×30cm×10mm钢板,以便沙袋压住,保证位置准确,高度稳定。
标杆顶部用砂轮切割机切割平整,以便测量准确。
用水准仪定期观测:加载前作一次系统的观测,作为原始数据;加载60%测量1次;加载80%测量1次;加载100%测量1次;加载120%测量1次。
加载结束后每天测量一次,直到预压结束。
预压结束后,进行卸载,卸载完成后再进行一次系统的观测。
七、测量结果及沉降量计算
A、支架总沉降量K1
沉降观测结果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计算,排除不合理的特殊点,计算出上层可信观测点的平均沉降数k1及沉降代表值K1,K1作为底模板预设拱度的依据。
K1=k1+2S
式中:K1----支架沉降代表值(mm);
k1----舍掉全部数据平均值±2S以外的点后,计算的沉降平均值(mm);
S----均方差
B、地基沉降量K2
下层观测点数据,用上述方法计算出下层可信观测点的平均沉降数K2,即为地基沉降量。
K2=k2+2S
式中:K2----地基沉降代表值(mm);
k2----舍掉全部数据平均值±2S以外的点后,计算的沉降平均值(mm);
S----均方差
C、非弹性变形沉降K3
上层观测点卸载后的数据,用上述方法计算出上层可信观测点的平均沉降数K3,即为支架及地基非弹性变形沉降总量。
K3=k3+2S
式中:K3----地基沉降代表值(mm);
K3----舍掉全部数据平均值±2S以外的点后,计算的沉降平均值(mm);
S----均方差
D、弹性变形量K4
支架总沉降量K1减去非弹性变形沉降K3即为弹性变形量。
即: K4 =K1- K3
八、预压时间
预压期拟定为7天,即加载完毕后,保证持续预压7天,以满足在施工时混凝土浇筑后所产生一定的强度及预应力张拉的需要。
九、卸载
当预压时间按规定完成,预期的测量工作进行完,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即可进行卸载工作,卸载时采取均匀分层拆除,保证支架在拆除过程中受力均匀。
十、支架预压沙袋布置图
1、1.6米高梁沙袋布置高度示意图
H1=2.97m
H2=0.98m
H3=1.03m
H4:按H1高度渐变到H2高度进行加载
2、2.0米高梁沙袋布置高度示意图
H1=3.65m
H2=0.98m
H3=1.03m
H4:按H1高度渐变到H2高度进行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