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合作协议
卒中中心协议书
![卒中中心协议书](https://img.taocdn.com/s3/m/3921b772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c.png)
卒中中心协议书甲方(以下简称“甲方”):地址:联系电话:乙方(以下简称“乙方”):地址:联系电话:鉴于甲方是一家依法设立的医疗机构,致力于提供卒中患者的诊断、治疗与康复服务;乙方是一家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或个人,愿意与甲方合作,共同提升卒中患者的医疗服务质量。
经双方协商一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合作建立卒中中心事宜,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合作目的1.1 双方旨在通过合作,提高卒中患者的救治效率和医疗质量,降低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和残疾率。
1.2 双方同意共同开展卒中中心的建设、运营和管理。
第二条合作内容2.1 甲方负责提供必要的医疗设施、设备和人员支持。
2.2 乙方负责提供专业的医疗技术和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卒中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指导。
2.3 双方共同制定卒中中心的医疗服务标准和操作流程。
第三条合作期限3.1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____年。
3.2 合作期限届满前____个月,双方应就是否续签本协议进行协商。
第四条权利与义务4.1 甲方的权利与义务:4.1.1 甲方有权监督乙方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
4.1.2 甲方应按时支付乙方相应的服务费用。
4.2 乙方的权利与义务:4.2.1 乙方有权根据本协议获得相应的服务费用。
4.2.2 乙方应保证所提供的医疗服务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第五条费用与支付5.1 双方应根据实际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协商确定服务费用。
5.2 甲方应按照约定的时间和方式,向乙方支付服务费用。
第六条保密条款6.1 双方应对在合作过程中知悉的对方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6.2 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向第三方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上述秘密。
第七条违约责任7.1 如一方违反本协议约定,应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7.2 因不可抗力导致不能履行或完全履行本协议的,受影响一方应及时通知对方,并提供相应证明。
第八条争议解决8.1 双方因履行本协议所发生的任何争议,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合同范本)卒中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合作协议
![(合同范本)卒中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合作协议](https://img.taocdn.com/s3/m/31c619c984868762cbaed505.png)
卒中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合作协议书甲方:南华县人民医院乙方:为推动建立多学科联合的卒中诊疗管理模式,提高卒中诊疗规范化水平,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了《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国卫办医函【2016】49等文件),指导全国卒中防治中心和卒中中心建设工作开展。
为深入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加强对卒中患者规范化救治,促进院前、院内急救通道的密切合作与无缝隙对接,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降低致残率、减轻患者痛苦,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文件精神,按照“功能互补,区域联动”的思路,双方本着平等自愿、共同发展的原则,经充分、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范围甲乙双方仅在以下内容上开展合作:(一)建设并完善卒中患者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
(二)建立并优化对卒中患者规范化救治的长效机制。
(三)搭建卒中患者院前、院内医疗会诊信息平台。
(四)为卒中中心科研合作项目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
二、甲方权利和义务(一)负责为乙方转诊的卒中患者提供最恰当的医疗支持。
1.依据本院卒中患者处理流程,负责完成乙方转到本院的卒中患者的诊治,并协助、指导基层医院对转诊患者进行转运过程中的监护及治疗。
2.双方在经院前诊断后明确需转运至甲方接受进一步的治疗时,甲方负责协调院内资源,先收治后收费,尽快完成患者的接诊,分诊及入院治疗流程,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延误乙方送达的卒中患者。
3.对乙方转诊后需随访的康复患者,甲方有责任为其制定合理的随访康复方案,尽早转至乙方进行随访及康复治疗。
4.有义务向乙方公开卒中中心的建设情况,相关设施及卒中患者管理情况。
(二)负责定期为乙方医务人员提供卒中患者诊断、抢救、治疗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1.负责在签署协议后三个月之内为乙方医务人员提供卒中患者诊治知识培训,包括症状的识别、诊断与鉴别诊断、现场急救处理、转诊流程(远程会诊、远程传输)及随访康复治疗,培训重点应集中在急性脑卒中现场处理及现场急救技术。
县级医院卒中中心与上级医院联合救治协议书
![县级医院卒中中心与上级医院联合救治协议书](https://img.taocdn.com/s3/m/15a5aae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e3.png)
县级医院卒中中心与上级医院联合救治协议书协议方信息甲方(县级医院卒中中心)医院名称:________________ 。
地址:________________ 。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 。
乙方(上级医院)医院名称:________________ 。
地址:________________ 。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 。
协议目的哎呀,咱们这年头,脑血管疾病真是越来越常见了,谁都不想在紧急时刻东奔西跑,搞得人心惶惶。
所以,为了更好地救治卒中患者,咱们决定搞个联合救治协议,确保患者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佳的医疗服务。
让咱们携手合作,共同打响这场“争分夺秒”的战役吧!协议内容1. 协作原则咱们要本着“患者至上、合作共赢”的原则,保证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能走得更远。
”有了这个协议,咱们就能更顺畅地沟通,齐心协力,搞定急救事宜。
2. 信息共享为了让患者在急救过程中不再受到信息滞后的困扰,甲方和乙方都要积极分享相关信息,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史及既往病史目前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大家知道,时间就是生命,越快把信息传递出去,越能让医生做出及时的决定,真是“急救的关键在于沟通”。
3. 应急机制要是有急诊患者需要转院,咱们得明确转院流程哦!一旦发现患者符合转院条件,甲方需立即与乙方取得联系,确认接收能力。
乙方也得保持随时待命,做好接收准备。
这样一来,患者的救治才能顺利进行,咱们都能松一口气。
4. 联合培训咱们不仅要在救治上合作,平时也得多多交流。
定期组织联合培训,邀请各方医生和护士参加,分享卒中的最新治疗方案和案例,提升咱们的整体救治水平。
这可不是说说而已,真心希望大家能把知识“传承”下去,共同提高!5. 责任与义务合作是双向的,咱们都要对各自的工作负责。
甲方需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乙方则要做好接收患者的各项准备,保证每位患者都能得到热情、专业的救治。
五大救治中心建设工作协议书
![五大救治中心建设工作协议书](https://img.taocdn.com/s3/m/584cc0b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47.png)
五大救治中心建设工作协议书甲方:[甲方单位名称]乙方:[乙方单位名称]鉴于提高区域内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是保障民众健康的重要任务,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共同推进五大救治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工作达成如下协议:一、合作目标。
1. 高效救治。
双方共同努力,整合医疗资源,建立快速、高效的危急重症患者救治绿色通道,缩短患者从发病到接受有效治疗的时间。
就像接力赛跑一样,每一棒都要跑得又快又稳,不能在交接的时候掉链子,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全方位的救治。
2. 提升质量。
通过优化救治流程、加强医疗团队协作以及提高技术水平等措施,提升五大救治中心的医疗服务质量。
我们要把这五大救治中心打造成像五星级酒店一样,服务周到、技术一流,让患者和家属放心、安心。
3. 区域示范。
在本区域内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危急重症救治体系,带动周边医疗机构共同提高救治水平。
要做就做这个区域的“带头大哥”,让其他小伙伴都跟着咱们学,一起进步。
二、合作内容。
# (一)资源共享。
1. 人员交流。
双方定期安排医护人员进行交流学习。
甲方的专家可以到乙方去传授先进的救治经验,乙方的医护人员也能到甲方来学习新技术。
这就像是学生交换学习一样,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2. 设备共用。
在必要时,双方的医疗设备可相互支援使用。
甲方的某种先进检测设备在乙方救治患者急需时,能够及时提供给乙方使用,不能小气巴拉的。
这就像邻居之间互相借个东西一样,大家都是为了救人嘛。
# (二)流程优化。
1. 联合制定方案。
针对五大救治中心的不同病种,甲乙双方共同制定标准化的救治流程。
这个流程要简单易懂,就像按照菜谱做菜一样,每一步都清清楚楚,让医护人员一看就知道该怎么做,不能让患者在各个科室之间像没头的苍蝇一样乱转。
2. 信息共享机制。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患者在双方医疗机构的诊疗信息能够实时共享。
这样一来,医生就像拥有了透视眼一样,对患者的病情了如指掌,不会因为信息不通畅而耽误治疗。
全国卒中救治网络协同建设协议
![全国卒中救治网络协同建设协议](https://img.taocdn.com/s3/m/033c9ea3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72.png)
全国卒中救治网络协同建设协议一、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脑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逐年上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为了提高全国卒中救治水平,减少卒中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倡导全国医疗机构共同参与,共建全国卒中救治网络,实现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高效利用。
二、目标1. 提高全国卒中救治的整体水平,实现对卒中患者的快速识别、转运、救治和康复一体化管理。
2. 加强卒中防治知识的普及,提高全民卒中防治意识。
3. 促进全国医疗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4. 建立完善的卒中救治体系,为卒中患者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三、协议内容3.1 组织架构1. 设立全国卒中救治网络协调领导小组,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相关专家组成,负责全国卒中救治网络的规划、指导和协调工作。
2. 设立地方卒中救治网络协调领导小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相关专家组成,负责本地区卒中救治网络的建设和管理。
3.2 职责分工1. 全国卒中救治网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全国卒中救治网络的规划、指导和协调工作,包括制定救治网络建设标准、评估和推广先进技术、组织培训和交流等。
2. 地方卒中救治网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卒中救治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包括落实国家救治网络建设标准、组织救治网络成员间的协作、开展卒中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等。
3.3 协作机制1. 建立全国卒中救治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院内救治和院后康复信息的共享,提高救治效率。
2. 建立卒中救治绿色通道,确保卒中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3. 加强全国医疗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卒中救治技术培训和科研项目合作,提高救治水平。
3.4 政策支持与保障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出台相关政策,对全国卒中救治网络建设给予支持和指导。
2. 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政策,对本地卒中救治网络建设给予支持和保障。
全国卒中救治网络协同建设协议
![全国卒中救治网络协同建设协议](https://img.taocdn.com/s3/m/62e671a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0a.png)
全国卒中救治网络协同建设协议
背景
近年来,卒中(中风)发病率逐年上升,卒中已成为中国人口面临的重大健康威胁之一。
为了提高卒中救治的水平和效率,全国卒中救治网络协同建设协议应运而生。
目标
全国卒中救治网络协同建设协议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卒中救治网络平台,实现全国范围内卒中患者的信息共享、资源优化配置,并提高卒中救治的质量和效果。
协议内容
1. 建立卒中救治网络平台,实现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2. 统一制定卒中救治的标准化流程和指南,确保卒中患者得到规范的救治。
3. 提供卒中救治的远程医疗服务,方便偏远地区患者的就医和咨询。
4. 建立卒中救治专家团队,提供远程会诊和指导,提高卒中救治的水平。
5. 开展卒中救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协议执行
1. 各级医疗机构应积极参与全国卒中救治网络协同建设,并按照协议要求配合执行。
2. 协议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寻求支持和解决方案。
3. 协议执行情况将定期进行评估和监督,对达成协议目标的医疗机构予以表彰和奖励,对未能达标的医疗机构进行督促和指导。
协议期限
本协议自签署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5年。
协议期满后,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续签或修订。
结论
全国卒中救治网络协同建设协议的签署将有力推动卒中救治工作的发展,提高卒中救治的水平和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卒中患者和公众健康。
县级医院卒中中心与上级医院联合救治协议书8篇
![县级医院卒中中心与上级医院联合救治协议书8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08ede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b7.png)
县级医院卒中中心与上级医院联合救治协议书8篇篇1甲方:XXX县级医院卒中中心乙方:XXX上级医院为加强县级医院卒中中心的救治能力,提高救治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经甲、乙双方协商,决定在卒中中心建设、培训、科研等方面开展合作。
具体协议如下:一、合作目标1. 加强县级医院卒中中心的学科建设,提高救治能力。
2. 推广卒中中心的建设经验,提升基层医院的救治水平。
3. 通过联合救治,降低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合作内容1. 学科建设:乙方为甲方提供学科建设支持,包括制定学科建设规划、设立科研基金、开展学术交流等,帮助甲方提高救治能力。
2. 人员培训:乙方为甲方提供人员培训服务,包括举办学术讲座、开展技能培训、提供进修机会等,帮助甲方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3. 科研合作:乙方与甲方开展科研合作,共同研究卒中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新方法,提升基层医院的救治水平。
4. 资源共享:乙方为甲方提供资源共享服务,包括提供医疗技术、设备、药品等支持,帮助甲方改善救治条件。
5. 联动救治:在甲方遇到重大、复杂、疑难病例时,乙方将调动优势资源,为甲方提供技术支持和救治指导。
三、合作期限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XX年。
期满后,经双方协商一致,可续签协议。
四、违约责任1. 甲方和乙方应共同遵守本协议,如一方违约,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2. 因不可抗力导致本协议无法继续履行的,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
五、争议解决1. 对于本协议执行过程中产生的争议,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2. 若协商无果,任何一方均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六、其他事项1. 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可另行协商补充。
2. 本协议一式XX份,甲、乙双方各执XX份。
3.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字):_________日期:_________乙方(签字):_________日期:_________篇2甲方:县级医院卒中中心乙方:上级医院为了保障卒中患者的救治效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县级医院卒中中心与上级医院决定联合救治卒中患者。
卒中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合作协议书
![卒中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合作协议书](https://img.taocdn.com/s3/m/55d8a21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ab.png)
卒中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合作协议书甲方: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地址:_____联系方式:_____乙方: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地址:_____联系方式:_____鉴于卒中(中风)作为一种常见且严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为了提高卒中患者的救治效率和效果,降低卒中的危害,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合作的原则,决定共同建设卒中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网络。
经友好协商,达成以下合作协议:一、合作目标1、建立一个高效、协同的卒中救治网络,实现区域内卒中患者的快速诊断、转运和治疗。
2、提高卒中救治的规范化水平,降低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3、加强医疗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升区域内卒中救治的整体能力。
二、合作内容1、信息共享(1)双方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交流卒中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等信息。
(2)共享卒中救治的相关数据,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救治过程、预后情况等,用于质量控制和科研分析。
2、患者转运(1)建立卒中患者转运机制,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转运至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2)明确转运流程和责任分工,保障转运过程中的安全和有效救治。
3、医疗协作(1)双方开展医疗技术协作,包括远程会诊、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等。
(2)共同制定卒中救治的临床路径和诊疗规范,确保医疗质量的同质化。
4、科研合作(1)合作开展卒中相关的科研项目,共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预防策略。
(2)共享科研资源和成果,推动卒中防治领域的技术创新。
5、健康教育(1)共同开展卒中防治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卒中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2)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普及卒中的早期识别、急救知识和康复方法。
三、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一)甲方的权利和义务1、权利(1)有权获取乙方提供的卒中患者相关信息,用于救治和质量控制。
(2)有权对乙方的卒中救治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2、义务(1)负责建立和维护信息共享平台,确保信息的安全和准确。
卒中中心合作协议书
![卒中中心合作协议书](https://img.taocdn.com/s3/m/55b11819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63.png)
卒中中心合作协议书协议签订日期:____年__月__日甲方(合作机构):_______________乙方(卒中中心):_______________鉴于甲乙双方在卒中治疗与研究领域的共同利益和目标,经过友好协商,达成以下合作协议:一、合作目的甲乙双方本着互惠互利、资源共享的原则,通过建立合作关系,旨在提升双方在卒中治疗、研究与教育方面的水平,优化患者服务,共同推动卒中医学的进步。
二、合作内容1. 双方将共同开展卒中相关的临床研究,包括但不限于卒中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科研项目。
2. 甲乙双方将互派专业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
3. 双方将共享医疗资源,包括医疗设备、诊疗技术及研究成果等。
4. 甲乙双方将共同参与举办学术会议、研讨会和培训班,促进卒中医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
5. 双方将探索建立远程医疗服务体系,为卒中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医疗咨询和治疗方案。
三、责任与义务1. 甲方应确保派遣的专业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遵守乙方的工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2. 乙方应为甲方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技术支持,保障合作项目的顺利进行。
3. 双方应保证合作过程中的信息保密,未经对方同意,不得向第三方透露合作内容及相关数据。
4. 任何一方因故需终止合作时,应提前三个月书面通知对方,并协商解决已承担的合作项目。
四、成果共享由双方合作完成的研究项目,其成果归双方共同所有。
具体成果的分配比例和应用事宜由双方另行商定。
五、争议解决合作过程中如出现争议,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提交至双方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
六、其他事项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补充。
本协议的任何修改和补充均需以书面形式确认,并经双方授权代表签字后生效。
七、协议生效本协议自双方授权代表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__年。
期满后,如需续签,双方应于期满前三个月提出意向,协商后续合作事宜。
甲方代表(签字):_____________ 日期:____年__月__日乙方代表(签字):_____________ 日期:____年__月__日。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节选)——第2章卒中组织化管理推荐意见》(2023)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节选)——第2章卒中组织化管理推荐意见》(2023)](https://img.taocdn.com/s3/m/5391137f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3.png)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节选)——第2章卒中组织化管理推荐意见》(2023)【摘要】卒中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给患者及社会发展带来了沉重负担。
组织化管理方法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卒中医疗质量,但医疗机构后勤服务支撑能力的异质性为卒中组织化管理的效果带来不确定影响。
为进一步完善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提升卒中治疗的科学性及系统性,本指南就院前急救系统及卒中急诊的组织化管理、急诊多学科协作团队的管理、绿色通道的持续质量改进、卒中单元及卒中门诊的组织化管理、卒中中心的区域协同网络建设、医疗质量评估与改进等多个方面,形成了推荐意见。
1院前急救系统的组织化管理1.1 院前迅速识别卒中推荐意见:急救人员采用"中风120〃、BEFAST.CPSS x RoS1ER或FAST量表等标准化工具进行卒中院前筛查,使卒中患者得到快速识别(类推荐,B级证据,修订)。
急救人员采用RACE、1AMS或G-FAST量表进行卒中院前筛查大血管闭塞(a类推荐,B级证据,修订)。
1.2 急救人员的现场诊疗推荐意见:EMS调度员应利用卒中院前识别和筛查工具快速识别疑似卒中患者,并优先派遣救护车和EMS人员(类推荐,B级证据)。
EMS人员在现场应对疑似卒中患者尽快进行简要评估和必要的急救处理,包括确定发病时间,处理呼吸和循环问题,进行心电图检查及生命体征监测,建立静脉通道,避免因院前干预而延误转运(类推荐,B级证据)。
13快速转运至有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推荐意见:卒中急救为了达到快速高效的转运目的,EMS人员在遵循就近原则的前提下,应结合患者病情和转送医院对卒中救治能力等因素制订合理的转运方案(级推荐,A级证据)。
对发病在时间窗内可能需要静脉溶栓的疑似AIS患者,EMS人员应将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转运至最近的有资质的PSC/CSC(级推荐,A级证据)。
疑似1VO所致AIS患者,在时间窗内(最长发病24h内)可能需要急诊溶栓和(或)血管内治疗患者应及时转运到能开展血管内治疗的CSC(级推荐,A级证据).〃直接转运〃模式、〃分级转运〃模式和〃移动诊疗〃模式各有利弊,应根据当地医疗条件和转运距离合理选择转运方案。
《120区域合作协议书》
![《120区域合作协议书》](https://img.taocdn.com/s3/m/4e9561b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b.png)
《120区域合作协议书》甲方:__________120医疗急救指挥中心乙方:__________120医疗急救指挥中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基础上,就120急救服务的跨区域合作事宜,达成如下合作协议:一、合作目标1. 提高急救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缩短急救响应时间,为患者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紧急医疗服务。
2. 优化急救资源配置,实现医疗急救服务的均衡发展,提升区域医疗急救水平。
3. 建立完善的急救联动机制,实现信息共享,促进甲乙双方在急救领域的协同发展。
二、合作范围1. 120电话呼救受理:甲乙双方共同建立120电话呼救受理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呼救受理的效率。
2. 救护车调度:甲乙双方相互配合,根据患者需求和地理位置,合理调度救护车资源,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
3. 现场急救:甲乙双方共同开展现场急救培训,提高急救人员的技能水平,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现场急救服务。
4. 急救信息共享:甲乙双方建立急救信息共享机制,实时交换急救信息,提高急救服务的协同性。
5. 急救培训和演练:甲乙双方共同开展急救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急救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三、合作机制1. 定期会议:甲乙双方定期召开合作会议,共同讨论合作事宜,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2. 联络员制度:甲乙双方设立联络员,负责日常合作事务的沟通和协调。
3. 信息共享机制:甲乙双方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时交换急救信息,提高急救服务的效率。
4. 培训和演练合作:甲乙双方共同开展急救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急救人员的技能水平。
四、合作期限本合作协议自双方签署之日起生效,合作期限为____年。
合作期满后,如双方愿意继续合作,可续签。
五、违约责任1. 任何一方违反合作协议的规定,导致合作无法进行,应承担违约责任。
2. 任何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终止合作协议,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争议解决如合作过程中发生争议,甲乙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卒中中心协作救治网络区域建设协议
![卒中中心协作救治网络区域建设协议](https://img.taocdn.com/s3/m/921a492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e5.png)
卒中中心协作救治网络区域建设协议背景卒中(中风)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能够导致严重的残疾和死亡。
为了提供更好的卒中救治服务,我们决定建立一个卒中中心协作救治网络区域。
目标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卒中中心协作救治网络区域,提高卒中患者的救治速度和质量,减少卒中的致残和死亡率。
范围卒中中心协作救治网络区域的范围是在特定地区内建立多个卒中中心,以协同工作并提供高质量的卒中救治服务。
该区域将包括以下方面的合作:1. 卒中中心之间的紧密合作和信息共享,以便快速诊断和救治患者。
2. 卒中中心之间的协调转诊,确保患者能够及时接受适当的治疗。
3. 卒中中心之间的培训和知识共享,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4. 卒中患者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以改进卒中救治的效果和质量。
合作方式为了实现卒中中心协作救治网络区域的建设,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一个卒中中心协作救治网络区域的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和监督合作。
2. 制定统一的卒中救治指南和流程,确保卒中中心之间的救治标准一致。
3.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方便卒中中心之间的沟通和数据交流。
4. 定期组织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5. 定期评估和审查卒中中心的运行情况,确保救治质量和效果。
责任和义务卒中中心协作救治网络区域的各方应承担以下责任和义务:1. 提供高质量的卒中救治服务,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和恰当的治疗。
2. 遵守卒中救治指南和流程,保障救治质量和安全。
3. 积极参与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专业水平。
4. 共享信息和数据,支持卒中中心之间的合作和研究。
5. 配合管理机构的监督和评估工作,及时改进救治工作。
保密条款为保护患者隐私和敏感信息,卒中中心协作救治网络区域的各方应严格遵守保密条款,确保患者数据的安全和保密。
生效和终止本协议自双方签署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三年。
在有效期届满前,双方可协商续签或终止本协议。
争议解决对于本协议的解释和执行发生争议的,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卒中中心协作救治网络区域建设协议
![卒中中心协作救治网络区域建设协议](https://img.taocdn.com/s3/m/e40cc30c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f.png)
卒中中心协作救治网络区域建设协议1. 引言为了提高我国卒中患者的救治水平,降低卒中死亡率及致残率,推动卒中防治工作全面发展,现就卒中中心协作救治网络区域建设达成以下协议。
2. 合作目标2.1 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通过医疗资源整合,实现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技术支持、人员培训、资源共享,为卒中患者提供快速、高效的救治服务。
2.2 提高救治水平:通过卒中中心的规范化建设,提高区域内卒中患者的救治质量,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2.3 促进学术交流:加强卒中中心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广先进技术,提高整体救治水平。
3. 合作内容3.1 信息共享:建立卒中中心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病例、医疗资源、救治经验等信息的共享。
3.2 技术支持:卒中中心之间提供技术支持,开展远程会诊、病例讨论、手术指导等活动,提高救治水平。
3.3 人员培训:开展卒中中心人员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卒中防治知识的认识和救治技能。
3.4 资源共享: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实现区域内卒中救治设备的共享,降低患者就诊成本。
4. 合作机制4.1 成立卒中中心协作救治网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管理区域内卒中中心的协作救治工作。
4.2 定期召开卒中中心协作救治工作会议,汇报工作进展、交流救治经验、解决协作难题。
4.3 建立卒中中心协作救治评价体系,对区域内卒中中心的救治水平进行定期评估。
5. 保密条款5.1 各方应对合作过程中获取的病例信息、技术资料等予以保密,未经授权不得向第三方披露。
5.2 各方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确保合作过程中的信息安全。
6. 法律约束6.1 本协议自各方签署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____年。
6.2 本协议的任何修改、补充均须经各方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作出。
6.3 若各方在合作过程中发生争议,应优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7. 附则7.1 本协议一式____份,各方执一份。
7.2 本协议未尽事宜,可由各方另行协商解决。
项目合作合同协议书范本
![项目合作合同协议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42aae120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e5.png)
项目合作合同协议书范本项目合作合同协议书范本1甲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乙方:甲方到乙方处实地考察,了解到乙地目前缺乏完善的脑卒中筛查和防治体系,且乙地所在地区脑卒中防治任务重大,为响应国家卫生部关于逐步建立起以市、区为网络的筛查与防治服务协作网,逐步完善区域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体系的要求,甲方从支持乙方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的角度对乙方建设给予支持。
一、合作目的建立苏州市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服务协作网,初步建立起区域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体系,促进苏州市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合作范围医院管理、技术指导、人员培养、物资资助三、双方权利和义务甲方:1、根据乙方要求,同意挂协作医院的牌子,甲方有关领导应邀出席挂牌仪式。
2、关注和指导乙方脑卒中筛查和防治建设,必要时委派人员协助医院脑卒中筛查和防治工作。
3、协助乙方提高脑卒中筛查和防治技术水平,定期或不定期派专家技术指导和帮助乙方进行脑卒中筛查业务,开展新技术。
4、为乙方培养脑卒中筛查和防治专业技术人员,并努力促其达到独立开展相关业务的能力。
5、乙方所派进修人员有违法乱纪、不遵守规章制度者,甲方可拒绝培养。
6、对乙方所属地区的高危人群进行脑卒中筛查和干预,接受乙方患者转诊。
7、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考核和工作督导。
乙方:1、举行协作医院挂牌仪式。
2、协助甲方做好脑卒中筛查工作,借助传媒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形成宣传长效机制。
3、积极参加甲方组织的脑卒中筛查防治新技术的培训,学习人员应符合甲方要求。
4、协助甲方对所属地区群众做好高危人群脑卒中筛查工作,并进行干预,建立相关数据库并与甲方共享。
5、接受甲方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的考核与工作督导。
四、附则1、本协议生效后双方努力践行协议书各项内容,期望得到显著成效。
2、协议内容修改或变更需双方协商。
3、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补充或另行文件。
4、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生效。
5、本协议一式贰份,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乙方:法定代表人:签定日期:签定日期:项目合作合同协议书范本2甲方: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甲、乙双方本着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经友好协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签定本协议,由双方共同遵守。
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标准(三级网络)
![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标准(三级网络)](https://img.taocdn.com/s3/m/bfa21b83daef5ef7ba0d3c64.png)
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标准(草案)二○一五年五月目录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标准 (3)一、卒中防治中心 (3)(一)基本条件 (3)(二)组织管理 (3)(三)建设要求 (4)(四)服务要求 (5)二、高级卒中中心 (6)(一)基本条件 (7)(二)组织管理 (8)(三)建设要求 (8)(四)服务要求 (9)三、国家示范卒中中心 (10)(一)基本条件 (10)(二)组织管理 (11)(三)建设要求 (12)(四)服务要求 (12)附录:中国卒中中心流程认证及质控考核指标 (14)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标准为进一步规范和促进脑血管病临床专科的建设与管理,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合理使用医疗资源,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医疗机构对脑血管病的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管理的实际状况,拟定了《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标准》。
卒中中心设臵分为“卒中防治中心”,“高级卒中中心”和“国家示范卒中中心”三级。
各级卒中中心参照本标准建设和管理。
一、卒中防治中心“卒中防治中心”是能为卒中患者提供基本的、标准化的诊疗服务,具备必要的卒中专业人员、基本设施设备、专业技术和卒中救治流程的医疗中心。
(一)基本条件1.二级及以上医院资格。
2.设臵神经内科(和/或神经外科,急诊科)开设床位30张以上。
3.从事卒中诊疗的各级各类人员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质、大型仪器上岗资质等执业许可资格。
4.具备满足重症卒中患者救治标准的重症监护病房。
5.具有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康复科(或专业)。
(二)组织管理1.成立以医院主管业务领导为主任,以相关职能部门、临床、医技和信息部门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卒中中心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卒中中心副主任兼任),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明确。
2.成立以神经内、外科医师为主体,卒中诊疗相关专业骨干医师为依托的救治小组。
3.建立健全保证卒中救治质量和安全的相关管理制度、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4.依据国家卒中诊治规范及指南,制定各类卒中病种的救治预案,建立绿色通道,由专人负责卒中相关信息的登记与上报。
基层卒中单元共建协议书(2篇)
![基层卒中单元共建协议书(2篇)](https://img.taocdn.com/s3/m/b375f85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c9.png)
基层卒中单元共建协议书甲方(共建方):______________乙方(共建方):______________鉴于:1. 甲方致力于医疗服务提升,特别是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方面。
2. 乙方在基层医疗服务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良好基础。
甲乙双方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基层卒中患者,提升基层卒中防治水平,就共建基层卒中单元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一、共建目标1. 甲乙双方共同建设基层卒中单元,提高基层卒中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水平。
2. 提升乙方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卒中患者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
二、共建内容1. 共建卒中筛查和预防体系,开展卒中风险评估和干预。
2. 建立卒中急性期救治流程和转会诊机制,确保卒中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3. 发展卒中康复服务,提供专业的康复评估、治疗和训练。
4. 开展卒中相关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卒中防治意识。
三、资源共享1. 甲方提供卒中诊断、治疗和康复的技术支持,包括但不限于专家指导、培训讲座等。
2. 乙方提供基层医疗资源和患者信息,为甲方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便利。
四、合作期限本协议合作期限为____年,自协议签署之日起计算。
五、违约责任1. 甲乙双方应严格按照本协议约定的条款履行各自的责任,如一方违反本协议,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六、争议解决1. 凡因本协议引起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一切争议,甲乙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
2. 若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有权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七、其他条款1.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2. 本协议的修改和补充,应由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达成,并以书面形式添加为本协议的一部分。
甲方(签字/盖章):________________乙方(签字/盖章):________________签订日期:________________基层卒中单元共建协议书(二)甲方(共建方):________________乙方(合作方):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方致力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乙方具备卒中防治技术和资源,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一、共建目标1. 甲方与乙方共同建设基层卒中单元,提高甲方所在地区卒中防治能力。
卒中中心协作协议书范本
![卒中中心协作协议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151b639e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88.png)
卒中中心协作协议书范本合同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签订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签订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甲方与乙方在平等自愿、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就卒中中心协作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合作目的与目标a. 合作目标明确① 甲乙双方本着提升卒中急救及治疗效率、共同改善患者健康状况为主要目标。
② 双方同意通过协作模式,建立一个高效、系统的卒中救治网络,减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与死亡率。
③ 该合作将基于科学管理、精确诊疗和数据共享原则,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④ 双方将共同开展相关学术研究及临床技术应用,推动卒中领域的医学创新。
b. 合作范围界定① 乙方提供专业的卒中诊疗技术和急救设备,甲方提供患者转诊及信息支持。
② 双方将在卒中急救、诊疗路径规范、科研合作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③ 合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人员培训、技术交流、临床指导等。
④ 双方将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合作领域与内容,确保双方合作达到预期目标。
c. 合作期限①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② 合作期限为___年,期满后可根据双方意愿进行续约。
③ 若合作期间任何一方有重大违约行为,另一方可提出终止协议。
④ 合作期满前____个月,双方应进行合作评估,决定是否继续合作。
第二条双方权利与义务a. 甲方的权利与义务① 甲方应根据乙方提供的技术指导和建议,积极开展卒中急救网络的建设与完善。
② 甲方负责为乙方提供必要的合作条件,如患者转诊支持、合作设施等。
③ 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提供技术培训、设备支持等资源,保障合作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卒中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合作协议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方:南华县人民医院乙方:
为推动建立多学科联合的卒中诊疗管理模式,提高卒中
诊疗规范化水平,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了《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国卫办医函[2016149等文件),指导全国卒中防治中心和卒中中心建设工作开展。
为深入开
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加强对卒中患者规范化救治,促进院前、院内急救通道的密切合作与无缝隙对接,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降低致残率、减轻患者痛苦,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文件精神,按照“功能互补,区域联动”的思路,双方本着平等自愿、共同发展的原则,经充分、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范围
甲乙双方仅在以下内容上开展合作:
(一)建设并完善卒中患者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
(二)建立并优化对卒中患者规范化救治的长效机制。
(三)搭建卒中患者院前、院内医疗会诊信息平台。
(四)为卒中中心科研合作项目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
二、甲方权利和义务
(一)负责为乙方转诊的卒中患者提供最恰当的医疗支持。
1. 依据本院卒中患者处理流程,负责完成乙方转到本院的卒
中患者的诊治,并协助、指导基层医院对转诊患者进行转运过程中的监护及治疗。
2. 双方在经院前诊断后明确需转运至甲方接受进一步的治疗时,甲方负责协调院内资源,先收治后收费,尽快完成患者的接诊,分诊及入院治疗流程,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延误乙方送达的卒中患者。
3. 对乙方转诊后需随访的康复患者,甲方有责任为其制
定合理的随访康复方案,尽早转至乙方进行随访及康复治
疗。
4. 有义务向乙方公开卒中中心的建设情况,相关设施及
卒中患者管理情况。
(二)负责定期为乙方医务人员提供卒中患者诊断、抢救、治疗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1. 负责在签署协议后三个月之内为乙方医务人员提供卒中患者诊治知识培训,包括症状的识另U、诊断与鉴另U诊断、现场急救处理、转诊流程(远程会诊、远程传输)及随访康复治疗,培训重点应集中在急性脑卒中现场处理及现场急救技术。
2. 原则上每6个月至1年为乙方医务人员提供以上知识培训并根据基层医院的需求适时安排及调整培训内容。
(三)有责任按照国家卫计委员发布的关于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各项技术指标,举行如联合例会、病例分析会及流程改进会议等会议,持续改进网络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救治水
平。
(四)在合作过程中,对乙方提供信息承担保密义务。
三、乙方权利和义务
(一)负责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并根据标准化的院前处理流程,合理及时地将患者转诊至甲方。
1. 需按照甲方关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处理流程进行现场诊疗处理。
2. 需将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诊断检查信息通过远程传
输的方式(包括手机、无线 /有线网络及微信等)传输到甲方进行远程会诊。
3. 在甲方给出会诊处理意见之前及转运途中,有权利根
据卒中患者处理流程对患者进行诊疗处理。
4. 提供实际情况选择患者运送方式,可由本院救护车运
送,或由甲方提供急救车辆。
5. 有义务向甲方开放医院相关设施建设,以供评估其诊
疗、随诊及康复治疗能力。
6. 对转诊至甲方的卒中患者,转回后有责任根据甲方制定的合理随访康复方案进行患者的综合整理。
(二)参加甲方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有义务配合甲方对其医务人员进行每6个月至1年一次的教育培训活动,有相关专业的新医务人员入职时,应尽早完成卒中患者诊治专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