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去括号与去分母》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去括号与去分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运用算术和列方程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更为简捷明了,省时少力;掌握去括号解方程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初步体验一元一次方程的使用价值,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4.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逐步树立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想。
教学难点:弄清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想方法;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依次提出下列两个问题:
1.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最终结果一般是化为哪种形式?
2.我们可以采用哪两种方法将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化为“x=a”的形式?
当问题中数量关系较为复杂时,列出的方程也会较复杂,仅用这两种方法行吗?
(二)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96页问题。
分析:如果用方程解这道题,可以怎样设未知数?如果设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度,那么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____度;上半年共用电____度,下半年共用电____度.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方程?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6x+6(x-2000)=150000
(三)解决问题
好,现在怎样使这个方程向x=a的形式转化呢?利用“分配律”先去括号,下面的框图表示了解这个方程的具体进程,你能说出每步的依据吗?
6x+6(x-2000)=150000
↓
6x+6x-12000=150000
↓
6x+6x=150000+12000
↓
12x=162000
↓
x=13500
由上可知,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13500度。
思考:本题还有其他列方程的方法吗?
(四)例题分析
出示课本第97页例1,师生共同给出解答。
解答后应强调:①方程中含有括号时,一般需要去括号。
②去括号时应注意括号前面的符号。
(五)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97页练习.
(2)学校团委组织65名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初一同学每人搬六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总共搬了400块,问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了搬砖?
(3)学校田径队的小刚在400米跑测试时,先以6米/秒的)速度跑完了大部分路程,最后以8米/秒的速度冲刺到达终点,成绩为1分零5秒,问小刚在冲刺以前跑了多少时间?
(六)本课小结
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在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又获得了哪些收获?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要注意什么?
(七)作业设计
课本98页习题3.3第1、2、4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经历从实际中抽象数学模型的过程.
3.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初步体验一元一次方程的使用价值,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弄清题意,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 解下列方程:
(1)10x -4(3-x )-5(2+7x )=15x-9(x -2)
(2)3(2-3x )-3[3(2x -3)+3]=5
(3)
2、(课本97页例2)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行驶,用了2小时;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行驶,用了2.5小时.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千米/小时,求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
(二)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问题1(课本98页例3):某车间22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 200个或螺母2 000个,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名工人生产螺母?
解决问题的关键:
1、如果设x 名工人生产螺钉,则 名工人生产螺母;
()()()3413231121+-=-+++x x x
2、为了伸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使生产的螺母恰好是螺钉数量的
(三)课堂练习
练习1:某水利工地派48人去挖土和运土,如果每人每天平均挖土5方或运土3方,那么应怎样安排人员,正好能使挖出的土及时运走?
问题2:要用20张白卡纸做包装盒,每张白卡纸可以做盒身两个,或者做盒底盖3个.如果一个盒身和两个底盖可以做成一个包装盒,那么能否把这白卡纸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做盒身,一部分做底盖,使做成的盒身和盒底盖正好配套?请设计一种分法.
(想一想:如果一张白卡纸可以适当的套裁出一个盒身和一个盒底盖,那么,怎样分这些白卡纸,才能既使做出的盒身和盒底盖配套,又能充分地利用白卡纸?)
练习2:
1、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片可制盒身16个或制盒底43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罐头盒.现有100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以既使做出的盒身和盒底配套,又能充分地利用白铁皮?
2、某车间每天能生产甲种零件120个,或者乙种零件100个.甲、乙两种零件分别取3个、2个才能配成一套.要在30天内生产最多的成套产品,问怎样安排生产甲、乙两种零件的天数?(四)小结
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反思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在解决配套、分配等问题方面你获得了哪些经验?这些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有什么特点?
(五)作业设计
1.课本98-99页习题3.3第5、6、7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把实际问题建成数学模型,会用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2. 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逐步建立方程思想;通过去分母解方程,让学生了解数学中的“化归”思想.
3. 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渊源及辉煌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实际问题中如何建立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会用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课本99页问题)
英国伦敦博物馆保存着一部极其珍贵的文物—纸莎草文书.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方程就出现在这部英国考古学家兰德1858年找到的纸草书上.经破译,上面都是一些方程,共85个问题.其中有如下一道著名的求未知数的问题: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它的全部,加起来总共是33,这个数为几何?
(二)分析问题
如果设这个数为x ,那么上述这段文字就可用如下方程表示: 23x+
12x+17x+x=33 和以往不同的是,我们看到,上面这个方程中有些系数是分数,如果能化去分母,把系数化成整数,那么可以使解方程中的计算更方便一些。
去分母的关键在于: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于是,所列方程变为整系数方程。
如何解这个方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以归纳两种方法: 方法一:直接进行合并同类项,进而化为“x=a ”的形式. 方法二:先把含x 的各项系数化为整数.
(三)探讨归纳
解方程: 31322322105
x x x +-+-=- 1、 为使方程变为整系数方程,方程两边应该同乘以什么数?
2、 在去分母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易错的问题?
3、 解上述方程的全过程,展示了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试归纳、小结,并了解过程中每一步的主要依据.
(四)范例学习
出示课本100页例4.
(五)巩固练习
1、 完成课本101页练习。
2、 解方程:
(1)
211242
x x ++-= (2) 43-25332y y y y ++-+=- 3、(童话数学100雁问题)碧空万里,一群大雁在飞翔,迎面又飞来一只小灰雁,它对群雁说:“你们好,百只雁!你们百雁齐飞,好气派!可怜我是孤雁独飞.”群雁中一只领头的老雁说:“不对!小朋友,我们远远不足100只.将我们这一群加倍,再加上半群,又加上四分之一群,最后还得请你也凑上,那才一共是100只呢,请问这群大雁有多少只?
3、目前初中数学主要分成代数与几何两大部分,其中代数学的最大特点是引人了未知数,建立方程,对未知数加以运算.而最早提出这一思想并加以举例论述的,是古代数学名著《算术》一书,其作者是古希腊后期数学家—“代数学之父”丢番图.丢番图的墓志铭:“坟中安葬着丢番图,多么令人惊讶,它忠实地记录了所经历的道路.上帝给予的童年占六分之一又过十二分之一,两颊长胡.再过七分之一,点燃起结婚的蜡烛.五年之后天赐贵子,可怜迟到的宁馨儿,享年仅及其父之半,便进人冰冷的墓.悲伤只有用数论的研究去弥补,又过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请你列出方程算一算,丢番图去世时的年龄?
设丢番图去世时的年龄为x 岁,由题意可列方程
解得:x=84。
(六)课堂小结
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在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各分母最小公倍x x x x x =+++++42157112161
数的目的是什么?
(七)作业设计
1、 课本第98-99页习题3.3第3、8题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会根据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分析各类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熟练地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 解下列方程:
(1)
(2) (3)
2、讨论交流:按怎样的步骤解方程26-72-2-3133
x x x =才最简便?由此你能得到怎样的启发?
(二)探索研究
67313y y +=+321161104
12x x x --=+++5,06.0315.1=--x x
1、问题(课本101页例5):
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小时完成.现在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小时,再增加两人和他们一起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安排多少人工作?
解决问题的关键:
(1)把总工作量看作1;
(2)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
2、试一试:
课外活动时李老师来教室布置作业,有一道题只写了“学校校办厂需制作一块广告牌,请来两名工人.已知师傅单独完成需4天,徒弟单独完成需6天,”就因校长叫他有其他事情而离开教室.调皮的小刘说:“让我试一试.”上去添了“两人合作需几天完成?’’
有同学反对:“这太简单了!”但也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于是各自试了起来……
请同学们尝试着尽可能多地补全此题,并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各自的做法.
3、举一反三:
(1庆祝校运会开幕,七年级(1)班学生接受了制作校旗的任务.原计划一半同学参加制作,每天制作40面.而实际上,在完成了三分之一以后,全班同学一起参加,结果比原计划提前一天半完成任务.假设每人的制作效率相同,问共制作小旗多少面?
(2)小张和父亲预定搭乘家门口的公共汽车赶往火车站,去家乡看望爷爷.在行驶了三分之一路程后,估计继续乘公共汽车将会在火车开车后半小时到达火车站,便随即下车改乘出租车,车速提高了一倍,结果赶在火车开车前15分钟到达火车站.已知公共汽车的平均速度是40千米/时,问小张家到火车站有多远?
并探究未知数假设的技巧性.
(三)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你有何收获?
(四)作业设计
1、第99页习题3.3第9、10、1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