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的策略选择 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基础教育”数学教育改革的策略选择》的解读
思北小学庄宇宁
新基础驾驭教学改革的策略选择有两个基本的教学策略:
一是开发教材知识关系形态中的育人资源,将点状断裂的"碎片化"的书本知识"修复",使知识呈现出整体的"结构态",形成了教材结构加工的策略。
二是开发教材知识过程形态中的育人资源,将凝固的"符号化"的书本知识"激活",使知识呈现出鲜活的"生命态",形成了教材生命激活的策略。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学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策略,数学教学设计的整体综合策略和数学教学过程的互动生成策略。
一:数学教材知识的结构加工策略
(一)知识结构的多层次理解(P48页)
1:知识结构的表面理解
2:知识结构的意义理解
(二)知识结构多维关系认识(P50页)
1:数与代数
2:空间与图形
3:描述统计与概率初步
(三)知识结构多维加工策略(P53页)
1:以"条状重组"方式对教材进行结构加工。即把教科书中以纵向的"点"为单位的符号系统按其内在的逻辑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
这种结构加工比较强调知识结构间的纵向关联性。
2:以"块状重组"的方式对教材进行结构加工。即把教科书中以横向的"点"为单位的符号系统,按其内在的类特征组成一个整体,使学生先整体感悟认识再局部地把握知识。
3:以"条块融通"方式对教材进行结构加工。就是打破条状知识与块状知识之间的界限,进一步拓展我们对于知识整体的教学视野。
二:数学教材知识的生命激活策略(P55页)
(一)实现书本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沟通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抽象思维水平的提升,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将非数学的事物转化为"数学化",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实,形成数学概念,归纳数学规律,建构数学模型,并提炼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数学方法,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过程。
(二)实现书本知识与学生个人经验的沟通(P57页)
(三)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命实践的沟通(P58页)
1:让学生在经历"问题的发现--有依据的猜想--验证或证明猜想--概括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和体悟前人发现的方法和思维的策略,在经历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数学化"过程。2:挖掘教材内容所内隐的历史或人文资源。
三:数学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策略(P60页)
(一)"长程两段"的教学策略
1:"长程两段"教学策略的结构定义(P60页)
2:"长程两段"教学策略的类型(P61页)
⑴知识整体的框架性结构。不同的教学单元或教学长段之间存在框架性的类同关系。如整数的教学长段包括整数的意义,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四种运算的内部规律在小数的教学长短内同样需要。
(2)知识形成的过程性结构。某一类数学知识具有共同的形成过程结构,如各种规律探索。这些内容的教学过程性结构是:发现和猜想--验证和去伪--归纳和概括--反思和拓展。
(3)学生学习的方法性结构。数学知识表面虽然不同,但是在认识的学习过程中却体现出共同的学习方法过程。
3:"长程两段"教学策略的意义(略P63页)
(二)"整体感悟"的教学策略
1:"整体感悟"教学策略的结构利用数学知识的内在结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第二个策略称为"整体感悟"的教学策略,在对教材知识以"块状重组"式结构加工的基础上,可以选择"整体感悟"的教学策略。 "整体感悟"教学策略进一步要求教师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展开逻辑来进行教学。
第一个整体是指"整体感悟",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从整体上对学习内容有初步的感悟和体验,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形成新知识提供了脚手架式的结构支撑。主要是引导学生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感悟:(1)整体感悟知识学习的背景框架;(2)整体感悟问题解决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策略与路径;(3)整体感悟概念背后的丰富。
第二个整体是指"整体占有",即学生通过学习在对所学知识内化的基础上,以个性化和创生性的方式,从整体上占有这些知识。
"整体--部分--整体"一般是指整个教学单元或长段的教学策略,而整个教学单元或长段的第一课时一般则要用"整体感悟"的教学策略。2:"整体感悟"教学策略的类型(P65)
(1):从整体背景到局部知识的结构教学,它适用于单元起始课整体进入式的教学。
(2):从思维策略到具体方法的结构教学。
(3):从上位概念到下位概念的结构教学。(P65页有实例)3:"整体感悟"教学策略的意义。(P66)
(三)"融合渗透"的教学策略(P67)
四:数学教学设计的整体综合策略
(一)整体综合设计的内涵理解(P69)
(二)整体综合设计的一般原则(P74)
1:研究具体学生的原则。
2: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的原则。
3:确定"具体目标"的原则。
4:设计"开放"和"弹性"的原则。
(1)从封闭性设计向开放性设计转换。
(2)从确定性设计向可能性设计转换。
(3)从硬性设计向弹性设计转换。
五:数学教学过程的互动生成策略(P82页)
(一)数学教学互动生成过程的展开逻辑
1:以学生"资源生成"为目的的"有向开放"。
2:以促进"过程生成"为目的的"交互反馈"。
3:以促进"拓展生成"为目的的"开放延伸"。
4:以提升学生思维水平为核心的"互动生成"。
(二)数学教学"三放三收"的过程结构一个完整的数学教学过程结构可以由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围绕课堂教学任务展开的"基本研究",第二部分则是在"基本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且与"基本研究"相关联的延伸性的"拓展研究"。数学教学中的"三放三收"的过程结构主要是针对"基本研究"部分而言的。
1:"三放三收"的前提是什么? "大问题"是"三放三收"的前提,大问题需要留给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第二要相信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潜能。
2:什么情况下需要放下去?放,就要"重心下移",改变课堂教学中个别学生的"替代思维"的现象,使全体学生"动"起来。要改变学生信息和资源贫乏的现象。
以上就是我对第四章的解读,比较粗浅,还需要再深入研究继续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