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的文献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级临床流行病学

治疗性研究文献评价

姓名:孙博

学号: S12146

专业:泌尿外

导师:董隽

一、研究目的与选题

1.研究目的:该试验目的明确,探索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联合非那雄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

2.文献依据:该试验选题依据有相关文献支持,包括:《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哈乐治疗10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对照研究》、《长时间应用非那雄胺对老年大鼠前列腺组织的影响》等。

3.创新性:该实验创新性欠佳,理由:盐酸坦索罗辛属于α受体阻滞剂,非那雄胺属于5-α还原酶抑制剂,这两类药物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效果在单独应用及联合用药方面均在多年前已经获得《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06年出版)的确认。

4.临床意义:该实验临床意义有限,理由:两种药物在临床已使用多年,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安斯泰来产约2000年在我国上市),非那雄胺(默沙东产约1994年在我国),作为两种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常见药物,多年来国内外关于其临床疗效的相关文献发表很多,而该文献在2011年发表,故临床意义有限。

二、设计方案

该试验属于治疗性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案,但设计缺陷较多,具体如下:

1.随机化:该文仅提到“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但未提及具体随机化方法,这样难以判断其随机化分组是否正确、充分。

2.对照:该文设立了安慰剂对照组,含患者47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病例均为该医院2007年4月一2009年3月的94例良性前

列腺增生门诊患者。对照组有一定可比性,但文中仅提及“2组患者年龄、症状、最大尿流率、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等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未提及均衡性检验的具体方法及数据,组间差别不确定。

3.盲法:本研究未采用盲法,无法有效避免受试者或研究者的主观偏见和测量性偏倚。

三、研究对象

1.诊断标准:该文仅提及“所有病例诊断符合标准1”,未详细阐述诊断标准。经查阅文中参考文献1《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标准为:以下尿路症状为主诉就诊的50岁以上男性患者,首先应该考虑BPH的可能,至少应行下列检查:①病史及I-PSS、QOL评分;②体格检查(直肠指诊);

③尿常规;④血清PSA;⑤超声检查(包括残余尿量测定);⑥尿流率。

2.纳入标准:该文仅提及“所有病例入组前均查尿常规、血肝肾功能、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测定和直肠指诊。”结合诊断标准,该文中患者入组前未提及病史、I-PSS评分、QOL评分、尿流率、超声检查,同时考虑到前列腺增生症是一种症状性疾病,诊断的主观性较大,该文的纳入标准不够明确。

3.排除标准:该文提及“剔除标准:(1)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2)由感染、前列腺癌、尿道狭窄、膀胱低张力、神经源性紊乱等所致下尿路梗阻者;(3)治疗前2周内使用其他治疗前列腺增

生药。”并没有考虑到年龄因素、精神症状(主观精神因素对该病症状影响较大)、前列腺体积的影响而作出排除标准。

4.研究对象的代表性: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很常见的一种疾病,按照前列腺体积可以分为Ⅰ°Ⅱ°Ⅲ°,按照IPSS评分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该文中的入组对象均为该院门诊患者,未明确提及患者具体分型,对于评价两种药物的疗效有一定影响。

四、干预方案及实施

1.干预方案:

1)文中仅提及“治疗组每日给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 mg联合非那雄胺5 mg,连续服药”。

2)文中未明确说明实用药物的厂家、剂型、规格,未提及服药时间(原则上非那雄胺应早上服用,坦索罗辛应睡前服用)。无明确统一化标准。

2.干预的依从性:该文中未提及患者依从性。

3.沾染与混杂:该文未提及沾染与混杂相关因素。

五、观察与测量

1.测量指标:文中选取的测量指标包括: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尿潴留和血尿的发生率、

残余尿量。下面就测量指标的客观性、测量方法的真实性、可靠性

进行阐述:

1)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的测量均采用国际通用的超声测量及

通用公式,但是未考虑到超声检查的主观性,也未提及是否使用相

同超声机器检查。

2)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主要考察的主观症状评分。

3)最大尿流率Qmax的测定未提及使用的尿动力检查仪器的品牌,文中仅提及“要求患者饮水1 000 mL,待膀胱充盈,并有急迫尿意

感时,嘱患者自然排尿”,这样并不能确定患者排尿时的膀胱容量,而排尿时的膀胱容量对“最大尿流率Qmax”的影响极大。

4)尿潴留和血尿的发生率,文中提及“对照组前列腺增生患者

发生尿潴留3例,前列腺源性出血1例,观察12个月反复泌尿系感染8例”。并未对终点事件发生后的处理措施进行阐述。

2.盲法、失访:文中未提及盲法及失访,对终点事件的描述也

不明确。

3.测量的质量控制:文中未提及相关质量控制措施。

六、数据分析与结果解释

1.统计学方法:该文献使用统计学SPSS软件,用2样本均数t检

验比较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P<0.01为统计学显著性差异。但

为提及SPSS软件的版本。

2.前列腺体积数据分析:该文数据显示:治疗组服药3个月后

前列腺体积缩小10.5% (P<0.01),12个月观察前列腺体积缩小15.05%(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应用盐酸坦索罗

辛缓释胶囊联合非那雄胺治疗后前列腺体积明显缩小。

3.最大尿流率变化数据分析:该文数据显示:治疗组服药前3个月最大尿流率增加明显,12个月最大尿流率增加4.35 ml/s

(P<0.O1),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应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联合非那雄胺治疗后最大尿流率明显增加。

4.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变化数据分析:该文数据显示:治疗前25.38 4-2.71,治疗12个月后13.96 4-2.49,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平均下降9.21分(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应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联合非那雄胺治疗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明显下降。

5.残余尿量变化数据分析:该文数据显示:治疗前残余尿量36.31 4-18.69,治疗12个月后8.99±10.76,(P<0.01),残余尿量下降36 mL,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应用盐酸坦索罗辛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