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

合集下载

职业农民培训培养计划方案

职业农民培训培养计划方案

职业农民培训培养计划方案一、培训目标本培训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和培训职业农民,使其具备较高的农业生产技能、农产品加工技能和市场营销技能,掌握现代农业管理知识和先进的农业技术,具备一定的农业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能够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市场营销等领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二、培训内容1. 农业生产技能培训(1)农业生产管理知识包括农作物栽培、施肥、病虫害防治、喷药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员全面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期、适应环境和优势地形,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2)畜禽养殖技术包括家禽饲养管理、畜禽疾病防治、兽医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员掌握畜禽养殖技术并能够有效防治疾病,提高养殖业产值。

2. 农产品加工技能培训(1)农产品初加工技术包括农产品收获、保鲜、贮藏和初加工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员了解农产品初加工技术的过程与方法,提高产品附加值。

(2)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包括农产品精深加工、工艺、设备及包装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员掌握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

3. 市场营销技能培训(1)市场调研与营销策划包括市场调研、市场分析、营销策略制定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员了解市场动向,制定营销策略,提高产品销售。

(2)电商营销与品牌建设包括电商平台运营、产品推广、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员运用互联网技术和电商平台进行产品销售和品牌建设。

4. 农业科学素养培训(1)农业科学知识包括农业科学基础知识、农业发展趋势、农业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员了解农业的科学原理和相关政策,提高农业科学素养。

(2)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创新实践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员进行创新实践,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5. 其他相关培训内容(1)农村经济发展策略包括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政策、农村产业发展策略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员了解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与政策,推动农村产业的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模板】

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模板】

《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主要推
荐教学内容
1. 公共基础课
表1 公共基础课
2. 种植类专业核心课
表2 种植类专业核心课
3. 畜禽养殖类专业核心课
表3 畜禽养殖类专业核心课
4. 水产养殖类专业核心课
表4 水产养殖类专业核心课
5. 农业工程类专业核心课
表5 农业工程类专业核心课
6. 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
表6 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
7. 能力拓展课
各专业专业核心课可作为其他专业的能力拓展课。

各地也可以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自行设置部分课程作为能力拓展课。

农牧学校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牧民实施方案农牧民培训实施方案

农牧学校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牧民实施方案农牧民培训实施方案

农牧学校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牧民实施方案农牧民培训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广袤的田野上,那金黄的麦浪、青青的牧草,都在诉说着大地的生机与希望。

而我,作为一名有着10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大师,今天要为农牧学校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牧民制定一份实施方案。

一、目标定位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出具有专业技能、市场意识、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的新型职业农牧民。

他们不仅要掌握传统的农牧业知识,还要了解现代科技,懂得市场营销,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

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培养新型职业农牧民的核心。

我们将课程分为四大模块: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市场营销、社会实践。

1.基础知识模块包括:农牧业发展史、农牧业法律法规、生态环境保护等,旨在让学生了解农牧业的发展历程,掌握相关政策法规,增强环保意识。

2.专业技能模块包括:农作物种植技术、畜禽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等,旨在让学生掌握农牧业的实际操作技能。

3.市场营销模块包括:市场调查与分析、市场营销策略、农产品品牌建设等,旨在让学生了解市场动态,提高市场营销能力。

4.社会实践模块包括:农村社会调查、农业企业实习、创新创业项目等,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2.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技能。

3.企业实习:与农业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了解企业运作,提高就业竞争力。

四、师资队伍1.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农牧业专家、教授担任主讲教师,确保教学质量。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3.建立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

五、考核评价1.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实践考核:考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综合素质评价:考察学生的团队协作、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实施方案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实施方案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城乡发展的不断加快,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新型职业农民具备较高的农业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能够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

因此,制定并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目标。

1. 培养具备现代农业生产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能够熟练掌握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新型职业农民,能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积极参与农村社会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培养内容。

1. 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包括农作物种植、养殖技术、农业机械操作和维护等方面的培训,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

2. 农业管理知识培训,包括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农业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培训,培养农民的管理能力和市场意识。

3. 职业道德培训,注重培养农民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社会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四、培养方式。

1. 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和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对象等。

2. 开展培训课程,通过开展各类培训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培养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管理知识。

3. 实施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支持力度,包括资金支持、政策倾斜等,鼓励农民参与培训。

4.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通过合作办学、定向培训等方式,共同推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工作。

五、培养保障。

1. 完善培训机制,建立健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机制,包括培训评估、证书颁发等,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2. 加强政策扶持,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政策扶持力度,包括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吸引更多农民参与培训。

3. 提供就业创业支持,为培训完成的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就业创业支持,包括就业信息发布、创业指导等,帮助他们更好地就业创业。

教育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4.03.14•【文号】教职成厅[2014]1号•【施行日期】2014.03.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的通知(教职成厅[201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委、局),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农业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农业局,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现将《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专门规划和切实可行的具体政策,组织有关涉农职业学校按照新的培养方案实施教学,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培养更多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

教育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2014年3月14日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2012、2013、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教育部、农业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要求,为加快建立农民职业教育制度,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部署,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宗旨,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导向,以全面提升务农农民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农业生产经营能力为目标,深入推进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改革,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稳定和壮大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农业后继有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和人才支撑。

(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主要推荐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主要推荐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主要推荐教学内容1.公共基础课表1公共基础课序号教学内容参考学时1 法律基础与农村政策法规1122 应用文写作803 农业信息网络应用964 农村有用理科〔数学、物理、化学〕1125 有用英语646 新型职业农民素质与礼仪647 现代农业创业968 农业安全生产809 农村规划与建设9610 农村家庭理财8011 农村卫生与农民健康9612 农村社会文化艺术实践96备注:设置公共基础课12门共1072学时,供学生选择学习。

各地可结合实际,适当调整或增开其他课程。

2.种植类专业核心课表2种植类专业核心课序号教学内容参考学时对应专业及说明1 植物生产与环境160 种植类专业基础课2 植物病虫草鼠害诊断与防治基础128 3 农产品质量安全概论112 4 农产品市场营销112 5 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160 粮食作物生产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6 粮食贮藏与加工128 7 小麦生产192 8 水稻生产192 9 玉米生产192 10 马铃薯生产192 11 甘薯生产192 12 木薯生产192 13 经济作物病虫害防治160 经济作物生产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14 棉花生产160 15 大豆生产160 16 花生生产160 17 油菜生产160 18 油葵生产112 19 烟草生产160 20 甜菜生产160 21 甘蔗生产160 22 蔬菜生产192 蔬菜生产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23 蔬菜病虫害防治160 24 设施蔬菜栽培192 25 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128 26 蔬菜贮藏保鲜128 27 果树生产192 果树生产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28 果树病虫害防治160 29 设施果树病虫害防治128 30水果贮藏保鲜12831 花卉生产192 花卉生产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32 花卉病虫害防治160 33 设施花卉栽培160 34 设施花卉病虫害防治128 35 花卉贮藏保鲜128 36 中药材生产192 中药材生产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37 中药材病虫害防治160 38 中药材采收加工128 39 茶树栽培160 茶叶生产加工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40 茶树病虫害防治128 41 茶叶加工128 42 食用菌生产128 食用菌生产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43 食用菌加工128 44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128 45 桑树栽培128 蚕桑生产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46 桑树病虫害防治112 47 养蚕128 48 蚕病防治112 49 林木种苗生产160 林木繁育与苗圃经营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50 苗圃经营治理160 51 森林病虫害防治160 52 森林营造160 53 森林植物160 森林培育与林下经济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54 森林培育176 55 林下养殖160 56 林下种植160 57 林下采集160 58 森林旅游160 59 林业有害生物操纵160 60 牧草栽培技术160 草业生产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61 草原保护128 62 草地治理技术128 63 饲草料加工贮藏技术128 64 草坪绿化治理技术160 65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192园林绿化66 园林植物造景160 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67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160 68 种子生产与应用160 其他专业核心课69 种子检验贮藏与加工112 70 谷子生产112 71 高粱生产112 72 大麦、青稞生产112 73 荞麦生产112 74 燕麦生产112 75 芝麻生产112 76 西甜瓜生产112 77 苹果生产112 78 柑橘生产112 79 梨的生产112 80 葡萄生产112 81 香蕉生产112 82 桃的生产112 83 荔枝、龙眼生产112 84 核桃生产112 85 板栗生产112 86 枣的生产112 87 人参种植128 88 枸杞种植128 89 观赏植物栽培160 90 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128 91 盆景制作与插花128 92 林木种苗生产112 93 园艺设施建筑与使用160 94 草坪建植与养护160 95 有用装饰园艺128 96家蚕良种繁育112备注:设置种植类专业核心课96门共13792学时,供学生选择学习。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方案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方案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方案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不断深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既有良好的农业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又具备管理和经营能力、科学素养、人文素质等综合素质,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农民群体。

为了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工作,现有关部门制定了一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方案。

第一、培训目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目标是培养思想先进、专业水平高、人文素质高、技术技能全面的现代化农业从业人员,为实现“三农”问题的全面解决提供人才保证。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培训目标:1、具备深入了解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向及政策法规的意识和能力。

2、能运用现代化农业技术手段,积极推广农业先进技术。

3、能根据农业市场需求,灵活地调整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4、能够实现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

5、通晓现代农业知识,具有人文素养,能够与城市居民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第二、培训内容针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内容要注重专业化和现代化。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现代化农业基本知识和技术:包括作物栽培、动物养殖、农机运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农产品营销和管理:包括市场营销、商务管理、分析农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内容。

3、乡村振兴策略:包括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4、现代农业经营管理:包括农业科技、信息化、会计管理等专业知识。

第三、培训方式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方式应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农业优势、不同群体,在教育背景、经济条件、培训需要和资源配备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规划。

具体培训方式如下:1、课堂培训:通过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开展的专业课程教学,向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2、现场实训:通过开展农业示范区、科技示范示范园、农业科技园等现场实训活动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能力。

3、网络教育:通过网络远程教育,为部分时间、空间相对受限的人群提供专业知识培训。

中职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中职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龙源期刊网
中职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作者:
来源:《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4年第05期
教育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近日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的通知,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政策,组织实施。

中职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工作,由此拉开序幕。

据介绍,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总学时不少于2720学时,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能力拓展课,共设立种植、禽畜养殖、水产养殖、农业工程和经济管理5个专业,每个专业包含若干专业方向,根据农业产业和农村实际需要进行动态调整。

每门课程的学习由学时比例1∶1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组成,以“课堂教学”“远程教学”“集中学习”“分散学习”的形式进行。

在2至6年的有效学习年限内,允许学生采用半农半读、农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

学生具备的农业生产经营技能、培训经历、职业资格、表彰奖励等可以认定最多不超过57个学分。

考试考核成绩合格,累计修满2720学时,获得170学分,即可毕业,获得国家承认的中等职业教育学历,由学校颁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并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地向大家介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最新实施方案。

农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支柱,培养大批优秀的职业农民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关键。

为了适应新时代农业生产的需求,我们制定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最新实施方案。

一、培养目标:我们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培训,使农民具备现代农业技术、管理和经营能力,能够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市场需求,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培训内容:我们将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为农民提供全面的培训内容,包括农作物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农机操作技术、农业管理和经营知识等。

同时,还将开设一些与现代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课程,如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等。

三、培训方式:我们将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包括理论培训、实践培训和现场考察等。

我们将邀请农业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为农民传授专业知识和经验;我们还将组织农民到先进农业企业进行实践学习,让他们亲身感受现代农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同时,我们还将组织农民参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农产品市场,了解市场需求和流通环节。

四、培训机构:我们将依托农业高等院校、职业农业学校和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培训机构进行培训。

同时,我们还将鼓励农业企业和农业合作社开展培训,充分发挥地方资源和优势。

五、培训对象:我们的培训对象主要是农村劳动力和农民群众。

我们将根据农民的需求和兴趣,组织培训班和课程,使农民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项目。

六、培训资金:我们将争取向中央和地方政府争取资金支持,同时鼓励农民自筹资金参与培训。

我们还将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农民培训,提供技术和经费支持。

七、培训评估:我们将建立健全的培训评估机制,对农民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

通过评估结果,我们将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八、培训后续服务:我们将提供培训后的服务,包括技术指导、市场信息和资金支持等。

《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印发

《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印发

《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印发
中国教育报
【期刊名称】《河南教育(职成教版)》
【年(卷),期】2014(000)005
【总页数】1页(P2-2)
【作者】中国教育报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报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职学校向成年务农农民敞开大门——教育部、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解读《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 [J],
2.务实推进四个转变着力解决四大问题——浅谈对《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的理解 [J], 徐文新;俞启定
3.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 [J],
4.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 [J],
5.中职敞门欢迎职业农民——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答记者问 [J], 翟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学计划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学计划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学计划一、前言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土地耕作和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已经成为了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

为了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已经成为了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学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本教学计划力求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农业技能,农业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以满足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需求。

同时,我们也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他们能够适应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培训目标1. 系统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能够独立进行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

2. 具备农业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能够在农业生产中积极投入科研和技术创新。

3.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能够为推动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4. 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其他农民和专业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

三、培训内容本教学计划主要分为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两大部分,具体内容包括:1. 农业技术和科学知识:a. 农作物种植技术b. 土壤肥力管理c. 农药和化肥的安全使用d. 水利和灌溉技术e. 农业气象学f. 农业机械使用和维修2. 农业经营管理知识:a. 农产品市场分析和策略制定b. 农业生产成本和利润核算c. 农业产品质量安全管理d. 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管理e. 农业保险与风险管理3. 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技能:a. 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使用b. 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c. 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监测4. 农村经济发展知识:a. 农村发展规划和政策法规b. 农村金融和财务管理c. 农村旅游和乡村振兴四、教学方法本教学计划将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学习、实践操作、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确保学生在培训过程中能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计划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计划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计划一、背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耕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因此需要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他们不仅要精通农业生产技术,还要具备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计划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一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计划。

二、培训目标1.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培养农民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觉悟高,文化素质较高,乡村精神较好。

2.提高农民生产经营能力及市场意识:培养农民具备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良好的生产经营意识和运用现代社会市场变换知识。

3.促进农民参与多种形式农业合作:培养农民具备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合作,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全面发展。

4.提高农民政策法规意识:培养农民具有良好的市场法制意识,了解国家政策法规,维护自己的利益。

三、培训内容1.农业技术:培训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包括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收获技术等。

2.市场营销:培训农民了解市场需求,学习市场营销技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3.经营管理:培训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知识,包括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等。

4.合作社管理:培训农民学习合作社管理知识,包括组建合作社、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等。

5.政策法规:培训农民学习国家农业政策法规,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

四、培训方式1.理论培训: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等形式,让农民了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2.实践培训:组织农民到现代化农场、农业企业参观学习,让他们亲身感受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先进经验。

3.技能培训:组织专业人员对农民进行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收获技术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让农民学习到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五、培训对象1.广大农民:对全国各地的农民进行培训,重点培训贫困地区的农民。

2.农业合作社成员:对各种形式的农业合作社成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方案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方案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农业生产力不断下降,农民收入水平不断下降,农村面临着严峻的人才荒。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提出了培养和引进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

新型职业农民具备多种专业技能,不仅熟悉传统农业技术,还能适应市场需求,开展现代农业生产经营。

他们是农业生产的中坚力量,对推动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国有必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培养一大批适应市场需求、掌握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技能的新型农业人才,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培训目标1. 培训内容(1)传统农业技术:包括种植、养殖、农机操作等基础农业技术,培训学员对传统农业生产技术有全面的掌握。

(2)现代农业技术:包括精准农业、农业物联网、智能农机等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学员了解并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

(3)农业经营管理:包括农产品销售、市场营销、农业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学员具备农业经营管理能力。

(4)创新创业:培训学员具备独立创业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助于促进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村经济发展。

2. 培训对象本次培训主要对象为农村劳动力、农业专业毕业生、农民合作社成员、农业企业员工等。

三、培训内容和课程设置本培训计划的培训内容和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农业技术培训:入门课程包括农作物种植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动物饲养技术等基础技术,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培训学员掌握传统农业生产技术。

2. 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主要包括精准农业、农业物联网、智能农机等现代农业技术,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操作,培训学员了解并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

3. 农业经营管理培训:主要包括农产品销售、市场营销、农业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培训学员具备农业经营管理能力。

4. 创新创业培训:主要包括创业理念、创新设计、项目策划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创业指导,培训学员具备独立创业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农机学校202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

农机学校202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

农机学校202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笔尖在纸上跳跃,方案的轮廓逐渐清晰。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项目。

下面,就让我用这十年的经验,来梳理一下这个方案吧。

一、项目背景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传统农民的角色正在发生转变。

新型职业农民不仅需要掌握农业生产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意识。

农机学校作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的使命。

二、培育目标1.提升农民的科技素养,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现代农业技术。

2.培养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3.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市场经济。

三、培育内容1.农业技术培训:包括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培训,让农民掌握最新的农业技术。

2.经管能力提升:开展农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

3.农业政策法规普及:普及国家关于农业发展的政策法规,让农民了解政策、运用政策。

四、实施步骤1.调研阶段:了解农民的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和方式。

2.培训阶段:分批次、分专业对农民进行培训。

3.实践阶段:鼓励农民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

五、具体措施1.建立健全培训体系:整合学校、企业、政府部门等资源,形成多元化的培训体系。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专业教师,加强现有教师的培训,提高培训质量。

3.创新培训方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培训的便捷性和实效性。

4.加强校企合作:与农业企业合作,为农民提供实习实训机会,提高实践能力。

六、预期效果1.农民科技素养得到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显著提高。

2.农民经营管理能力得到增强,农业产业发展壮大。

3.农民市场意识得到提高,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宽。

七、项目保障1.政策支持: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扶持,为项目实施提供保障。

2.资金保障:合理使用项目资金,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3.组织保障: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项目高效推进。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方案(三篇)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方案(三篇)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为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满足农村发展需求,我国将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力度。

新型职业农民指的是具备先进农业生产技能、农村经营管理能力以及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的农村从业人员。

二、培训目标1.提升农民的职业技能水平。

通过培训,使农民了解现代农业发展趋势,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2.培养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

通过培训,使农民了解市场需求,掌握农产品销售和品牌推广技巧,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3.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文化水平。

通过培训,使农民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提高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和遵守意识,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和职业道德。

三、培训内容1.农业生产技术培训(1)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介绍:包括节水灌溉技术、智能农机设备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等。

(2)绿色农业技术培训:包括有机农业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农药、兽药合理使用等。

(3)农产品品种培育与推广:包括新品种选育、新技术推广、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技术指导等。

2.农村经营管理培训(1)农产品市场需求分析:包括市场潜力分析,消费者需求调查,市场细分与定位等。

(2)农产品包装与运输管理:包括包装设计与规范,冷链物流管理,农产品运输安全控制等。

(3)农产品品牌推广与市场拓展:包括品牌形象设计与传播,电子商务平台运营与推广,农产品营销策划与执行等。

3.职业素质和文化课程培训(1)法律法规培训:包括农村土地管理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农民合作社管理法规等。

(2)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培训:包括职业农民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修养,职业操守等。

(3)文化修养与社会行为培训:包括乡村文化传统,公共服务意识,社会公德等。

四、培训方法1.统一规划和实施。

由农业部门组织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并统一组织实施,确保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分类培训和个性化服务。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方案范文(二篇)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方案范文(二篇)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方案范文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稳步增长及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的加速,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备现代农业技能和经营管理知识,能够实现多样化、综合化发展的农业生产者。

为培养和选拔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助力农村经济高速增长,特制定本培训方案。

一、目标1. 培养具备职业素养、技术娴熟、市场敏感度高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2. 提升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村现代农业的发展;3. 增强农民的经营管理技能,提高农村农业经济效益;4. 培育农民的创新精神和科技应用能力,推动农村科技创新。

二、内容1. 培训课程设置(1)农业技术课程:涵盖作物栽培、养殖管理、农业机械操作与维护等,旨在提升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

(2)经营管理课程:包括农产品市场分析、加工与销售、农业经营管理等,旨在增强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

(3)科技创新课程:涉及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科技应用等,旨在提高农民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2. 培训方式(1)集中培训:在农产品市场或乡村会议室等地,组织专业培训机构进行授课,结合乡村实践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2)实践培训:组织农民参观现代农业示范园、企业等,进行实地观摩和实践操作,亲身学习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

(3)网络培训: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线上培训平台,提供学习资料和视频教程,方便农民随时学习。

3. 培训机构管理(1)完善农民培训机构管理制度,明确机构职责,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优秀农业专家和企业管理人才,提高培训水平。

(3)定期进行培训机构和培训成果的评估,实施动态管理和监督,提升培训质量。

三、实施1. 资金保障(1)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投入,确保培训经费充足。

(2)鼓励农业企业、合作社等参与培训,提供场地、设备等支持,并给予适当补贴。

2. 培训对象(1)主要针对农村劳动力,尤其是已从非农业行业转移的农民。

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

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

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一、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农民已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部决定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培训目标1、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2、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和创新能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3、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发展。

三、培训对象1、专业大户:包括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等。

2、家庭农场主: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的农户。

3、农民合作社骨干:农民合作社中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4、农业企业负责人:从事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企业管理人员。

5、返乡创业农民工: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返乡农民工。

四、培训内容1、农业生产技术(1)种植技术:包括优良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2)养殖技术:涵盖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的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

2、农业经营管理(1)市场营销:农产品市场分析、品牌建设、销售渠道拓展。

(2)财务管理:成本核算、资金管理、风险评估。

3、农业政策法规(1)国家支农惠农政策解读。

(2)农业法律法规知识普及。

4、农业信息化(1)电子商务:农产品电商平台的运用、网络营销技巧。

(2)农业物联网:智能化农业生产设备的应用。

5、现代农业理念(1)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

(2)休闲农业: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思路。

五、培训方式1、集中授课邀请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进行课堂讲授,系统传授理论知识。

2、现场教学组织学员到农业示范基地、农业企业等地进行实地参观学习,让学员亲身体验和操作。

3、网络培训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方便学员自主学习。

4、实践指导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学员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实践指导,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2012、2013、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教育部、农业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要求,为加快建立农民职业教育制度,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部署,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宗旨,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导向,以全面提升务农农民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农业生产经营能力为目标,深入推进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改革,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稳定和壮大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农业后继有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和人才支撑。

二、招生对象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下,初中毕业以上学历(或具有同等学力),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工作的务农农民以及农村新增劳动力。

招生重点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农村经纪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和农村基层干部等。

三、培养目标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强农业生产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能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

四、基本学制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弹性学制,有效学习年限为2~6年,允许学生采用半农半读、农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

五、专业类别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分为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业工程和经济管理五个专业类,每个专业类包含若干专业方向。

专业类的内涵可以适当拓展,专业方向可以根据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各地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的特点进行动态调整。

(一)种植类专业方向包括粮食作物生产、经济作物生产、蔬菜生产、果树生产、花卉生产、中药材生产、茶叶生产、食用菌生产、蚕桑生产、林木繁育与苗圃经营、森林培育与林下经济、草业生产、园林绿化等。

(二)畜禽养殖类专业方向包括生猪养殖、肉牛养殖、奶牛养殖、羊的养殖、家禽养殖、特种动物养殖、宠物养护、动物疫病防治、畜牧等。

(三)水产养殖类专业方向包括淡水池塘养殖、淡水网箱养殖、海水池塘养殖、海水网箱养殖、特种水产养殖、海藻养殖、观赏水生动物养殖、海洋捕捞等。

(四)农业工程类专业方向包括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农机作业与维护、农村信息技术与应用、农村电气化、农村能源开发利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农村水利与节水灌溉等。

(五)经济管理类专业方向包括农产品市场与流通、家庭农场经营管理、农民合作社运营管理、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农村综合管理、农村财务会计、农资经营与管理、农村土地纠纷调解、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

六、课程设置(一)课程类型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能力拓展课三大类。

三大类的课程设置和选择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实际选择学习需要的课程,也允许各地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适当调整课程内容或增开其他课程。

1.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是为保证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基本规格和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使学生掌握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科技、文化和农业基础知识,为其专业知识学习、职业技能培养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并提供支持的课程,适用于各专业类。

2.专业核心课专业核心课是为使学生了解、掌握和应用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专业基本知识及专项技术技能而设置的课程。

学校可在学生入学前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测试,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选择性地学习专业核心课。

3.能力拓展课其他各专业类的专业核心课,都可以作为本专业的能力拓展课选择学习,目的是突破专业制约,满足农业产业综合化需要,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执业能力。

(二)课程体系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总学时数不少于2720学时(170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不少于320(20学分)学时,专业核心课不少于1040(65学分)学时,同时能力拓展课应占一定学时数。

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学习时数不设上限。

本方案共设置12门1072学时的公共基础课供学生选择学习。

各地可结合实际,适当调整或增开其他课程。

各专业类设置了一定数量的专业核心课供学生选择学习:其中必修的专业基础课4门500~600学时左右,专业方向课2~8门,每个学生应在完成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和2门以上本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的基础上,选择学习其他专业核心课。

能力拓展课没有具体学时要求,学生可以在一定数量的公共基础课和本专业类的专业核心课学习之余自由选学其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各地可结合实际,适当调整或增开其他课程。

每门课程的学习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组成。

公共基础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大致为1:1;专业核心课和能力拓展课重在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大致为(1:1)~(1:2)(见下表)。

表: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学时要求课程要求学时数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比例公共基础课3~4门以上不少于320学时1:1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4门,本专业类专业核心课若干不少于1040学时(1:1)~(1:2)能力拓展课任选其他专业类的课程达到总学时要求(1:1)~(1:2)总计不少于2720学时备注毕业总学时不少于2720学时,总体上理论教学学时数与实践教学学时数的比例为(1:1)~(1:2)七、教学形式(一)理论教学理论教学应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使学生了解、掌握农业生产经营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为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打好理论基础。

要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1.教学形式(1)课堂教学。

授课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在教学点进行授课。

提倡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

(2)远程教学。

授课教师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体方式授课,组织学生在线或实时学习相关课程。

2.学习方式(1)集中学习。

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生集中进行学习。

在集中组织教学过程中,要灵活采取课堂讲授、现场演示、分组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2)分散学习。

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利用多媒体教材、网络辅导资源或教学包等自主学习。

分散学习时,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自身学习实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辅导和答疑。

(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延续、扩展和深化。

构建符合务农农民职业教育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教学形式(1)实验实习。

根据课程学习需要组织学生验证理论知识,学习实际操作技能,以教师演示、学生操作为主要形式,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2)专业见习。

组织学生到现代化农业园区、科技示范场等地进行考察、交流,使学生了解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了解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拓宽现代农业发展理念。

(3)技能实训。

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地进行技能训练,使学生通过职业岗位实务训练,掌握关键环节操作技能,巩固加深专业理论和业务知识,获得专项操作技能的实际工作经验。

(4)岗位实践。

学生结合本职工作岗位进行生产实践,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

2.组织方式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集中实践教学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实验实习、专业见识和技能实训一般采取集中方式进行。

分散实践教学由学生在本职岗位上,按照规定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实习和岗位实践。

八、教学管理(一)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指导相关课程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包括课程名称、课程说明、学习要求、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提示、时间分配和教学考核及评分办法等。

教学大纲由学校根据整体教学要求制订,结合农时农事制订具体教学方案并组织实施。

制订实践教学大纲时,应遵循农业生产规律,与农时季节紧密结合,突出针对性、专业性。

学校根据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实践基地的实际情况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二)教学安排1.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根据学生生产经营实际和农时季节特点组织教学,上课作息时间要符合农民生产生活规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农忙时多实践指导生产,农闲时多安排理论教学。

要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逻辑性、衔接性和整体性,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并保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连贯性。

2.及时公布开课计划。

学校应在一学期结束前3~5周公布下一学期开课计划,并及时汇总审核学生的选课情况,由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在放假前公布课程表。

(三)选课管理1.根据各专业开设课程向学生及时提供包括课程目标、主要内容、教学要求以及任课教师等课程信息和相关服务。

2.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产业发展、社会需要和个人兴趣,按照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和学期开课计划进行选课。

为均衡学生学习份量,保证人才培养规格,学生一学期所学习课程总量一般不超过680学时(含认定学分)。

3.学生选课后,学校应在规定时间内公布选课结果。

(四)学生管理1.以送教下乡方式开展的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一般应选择适应当地主导产业的人才需求、并与学生学习需求比较一致的专业作为主要学习专业,便于学生统一管理和集中实习实践。

2.加强学生实习实践管理。

学生要严格按实践教学大纲、实践实施方案要求和规定参加岗位实践。

要对学生的岗位实践有明确的任务要求,通过实践报告、日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反映实践成果。

学生实习期间原则上不应离开实习地,特殊情况需请假并经指导教师批准。

凡实习请假超过全部实习时间的1/3者,或无故缺席达到每门课程学时的10%以上者,其成绩以不及格论。

生产实习不及格一般不予补考,随下届学生重新进行生产实习。

九、考试考核(一)考试考核方式对学生的考试考核分为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和实践成果考核三种方式。

一门课程要求以上三种考核都要达到合格以上方能通过并给予学分。

1.过程性考核: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测评,包括考核学生的课堂教学出勤情况、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实验实习的实际操作水平、实验实习报告、实习日志、实验实习表现情况等,综合成绩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进行评定。

2.终结性考核:对一门课程的结业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60分以上为合格。

3.实践成果考核:对学生的生产经营技能、实践能力和实践成果的综合测评,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

(二)考试考核时间各门课程的过程性考核根据学生参与程度和学习态度综合考评,课程结束后完成测评;终结性考核每学期期末集中进行;实践成果考核随时进行,课程结束后完成综合测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