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第十三章习题
大学物理课本答案习题 第十三章习题解答
习题十三13-1 如题图13-1所示,两条平行长直导线和一个矩形导线框共面,且导线框的一个边与长直导线平行,到两长直导线的距离分别为1r ,2r 。
已知两导线中电流都为0sin I I t ω=,其中I 0和ω为常数,t 为时间。
导线框长为a ,宽为b ,求导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
解:无限长直电流激发的磁感应强度为02IB rμ=π。
取坐标Ox 垂直于直导线,坐标原点取在矩形导线框的左边框上,坐标正方向为水平向右。
取回路的绕行正方向为顺时针。
由场强的叠加原理可得x 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00122()2()IIB r x r x μμ=+π+π+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通过微分面积d d S a x =的磁通量为00m 12d d d d 2()2()I I B S B S a x r x r x μμΦππ⎡⎤=⋅==+⎢⎥++⎣⎦通过矩形线圈的磁通量为00m 012d 2()2()b I I a x r x r x μμΦ⎡⎤=+⎢⎥π+π+⎣⎦⎰012012ln ln sin 2a r b r b I t r r μω⎛⎫++=+ ⎪π⎝⎭ 感生电动势0m 12012d ln ln cos d 2i a r b r b I t t r r μωΦεω⎛⎫++=-=-+ ⎪π⎝⎭ 012012()()ln cos 2ar b r b I t r r μωω⎡⎤++=-⎢⎥π⎣⎦0i ε>时,回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实际方向为顺时针;0i ε<时,回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实际方向为逆时针。
13-2 如题图13-2所示,有一半径为r =10cm 的多匝圆形线圈,匝数N =100,置于均匀磁场B 中(B =0.5T )。
圆形线圈可绕通过圆心的轴O 1O 2转动,转速1600r min n -=⋅。
求圆线圈自图示的初始位置转过题图13-1题图13-2解图13-1/2π时,(1) 线圈中的瞬时电流值(线圈的电阻为R =100Ω,不计自感); (2) 圆心处磁感应强度。
大学物理第十三章(热力学基础)部分习题及答案
第十三章热力学基础一、简答题:1、什么是准静态过程?答案:一热力学系统开始时处于某一平衡态,经过一系列状态变化后到达另一平衡态,若中间过程进行是无限缓慢的,每一个中间态都可近似看作是平衡态,那么系统的这个状态变化的过程称为准静态过程。
2、什么是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答案:可逆过程:在系统状态变化过程中,如果逆过程能重复正过程的每一状态,而且不引起其它变化;不可逆过程:在系统状态变化过程中,如果逆过程能不重复正过程的每一状态,或者重复正过程时必然引起其它变化。
3、一系统能否吸收热量,仅使其内能变化? 一系统能否吸收热量,而不使其内能变化?答:可以吸热仅使其内能变化,只要不对外做功。
比如加热固体,吸收的热量全部转换为内能升高温度;4、简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
答案:开尔文表述:不可能制成一种循环工作的热机,它只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使其全部变为有用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可能自动地由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5、什么是熵增加原理?答:一切不可逆绝热过程中的熵总是增加的,可逆绝热过程中的熵是不变的。
把这两种情况合并在一起就得到一个利用熵来判别过程是可逆还是不可逆的判据——熵增加原理。
6、什么是卡诺循环? 简述卡诺定理?答案:卡诺循环有4个准静态过程组成,其中两个是等温线,两个是绝热线。
卡诺提出在稳度为T1的热源和稳度为T2的热源之间工作的机器,遵守两条一下结论:(1)在相同的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之间工作的任意工作物质的可逆机,都具有相同的效率。
(2)工作在相同的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之间的一切不可逆机的效率都不可能大于可逆机的效率。
7、可逆过程必须同时满足哪些条件?答:系统的状态变化是无限缓慢进行的准静态过程,而且在过程进行中没有能量耗散效应。
二、选择题1、对于理想气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 理想气体的内能可以直接测量的。
(B) 理想气体处于一定的状态,就有一定的内能。
大学物理第13章习题解答(一)2024
大学物理第13章习题解答(一)引言概述:
大学物理第13章习题解答(一)涵盖了该章节习题的解答方法和步骤,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该章节的重要概念和解题技巧。
本文将按照以下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每个习题的解答过程。
正文:
1. 运动和力
- 惯性和非惯性系的区别
- 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 各种力的分类和性质
- 牛顿第二定律的推导和应用
- 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力的合成和分解
- 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基本原理
- 合力和分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作用在斜面上的分力的计算
- 平衡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 静止物体和运动物体的分力分析
3. 弹力和摩擦力
- 弹簧的钩度系数和拉伸/压缩的关系
- 弹簧构成的力系和力的平衡
- 摩擦力的性质和影响因素
-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 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的分析
4. 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
- 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 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
-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离心力的计算
- 万有引力的定义和万有引力定律
- 行星运动和人造卫星的运动分析
5. 动能和动量
- 动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动能定理的推导和应用
- 动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动量定理的推导和应用
- 碰撞和弹性碰撞的动量分析
总结:
通过本文对大学物理第13章习题的解答分析,读者可以深入理解运动和力,力的合成和分解,弹力和摩擦力,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动能和动量等方面的关键概念和解题技巧。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为读者在物理学习和解题过程中提供方法和思路,进一步巩固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大学物理第13章习题解答
第十三章习题解答1选择题:1B ,2A ,3B ,4A ,5D2填空题:1,2sin /d πθλ;2,0.45mm ;3,900nm ;4,变密;5,向上;6,向下;7,棱边,保持不变。
3计算题:1 用λ=500nm 的平行光垂直入射劈形薄膜的上表面,从反射光中观察,劈尖的棱边是暗纹。
若劈尖上面媒质的折射率n 1大于薄膜的折射率n (n =1.5).求:⑴ 膜下面媒质的折射率n 2与n 的大小关系; (2) 第10条暗纹处薄膜的厚度; ⑶ 使膜的下表面向下平移一微小距离e ∆,干涉条纹有什么变化?若e ∆=2.0 μm ,原来的第10条暗纹处将被哪级暗纹占据?解:⑴ n 2>n 。
因为劈尖的棱边是暗纹,对应光程差为:2)12(22λλ+=+=∆k ne ,膜厚e =0处,有k =0,只能是下面媒质的反射光有半波损失2λ才合题意; (2) 3995009 1.510222 1.5ne n λλ-⨯∆=⨯===⨯⨯ mm (因10个条纹只有9个条纹间距)⑶ 膜的下表面向下平移,各级条纹向棱边方向移动.若0.2=∆e μm ,原来第10条暗纹处现对应的膜厚为)100.2105.1(33--⨯+⨯='∆e mm343.5102 1.5212 5.010n e N λ--'∆⨯⨯⨯∆===⨯ 现被第21级暗纹占据.2 ⑴ 若用波长不同的光观察牛顿环,λ1=600nm ,λ2=450nm ,观察到用λ1时的第k 个暗环与用λ2时的第k +1个暗环重合,已知透镜的曲率半径是190cm .求用λ1时第k 个暗环的半径.(2) 又如在牛顿环中用波长为500nm 的第5个明环与用波长为λ2的第6个明环重合,求未知波长λ2.解: ⑴ 由牛顿环暗环公式:λkR r k = 据题意有 21)1(λλR k kR r +==,∴ 212λλλ-=k ,代入上式得:2121λλλλ-=Rr =31085.1-⨯=m (2) 用1500λ=nm 照射,51=k 级明环与2λ的62=k 级明环重合,则有:2)12(2)12(2211λλR k R k r -=-=∴121221251500409.121261k k λλ-⨯-==⨯=-⨯-nm 3 当牛顿环装置中的透镜与玻璃之间的空间充以液体时,第十个亮环的直径由d 1=1.40×10-2m 变为d 2=1.27×10-2m ,求液体的折射率.解: 由牛顿环明环公式2)12(21λR k D r -==空, n R k D r 2)12(22λ-==液两式相除得n D D =21,即22.161.196.12221≈==D D n 4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波长λ=550 nm 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缝间距d =2×10-4 m 的双缝上,屏到双缝的距离D =2 m .求:(1) 中央明纹两侧的两条第10级明纹中心的间距;(2) 用一厚度为e =6.6×10-5 m 、折射率为n =1.58的玻璃片覆盖一缝后,零级明纹将移到原来的第几级明纹处?(1 nm = 10-9 m)解: (1),x dk D λ=,21010 5.510()Dx m d λ-==⨯,1020.11()x m = (2),(1)69.6n ek λ-==5 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双缝与屏之间的距离D =120 cm ,两缝之间的距离d =0.50 mm ,用波长λ=500 nm (1 nm=10-9 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 (1) 求原点O (零级明条纹所在处)上方的第五级明条纹的坐标x . (2) 如果用厚度l =1.0×10-2 mm , 折射率n =1.58的透明薄膜复盖在图中的S 1缝后面,求上述第五级明条纹的坐标x '.解:(1)55 6.0()Dx mm d λ==(2)21=()(1)5x k r r l nl d n l Dδλλ'=--+=--=19.9x mm '=6 在杨氏双缝实验中,设双缝之间的距离为0.2m m ,在距双缝远1m 的屏上观察干涉条纹,若入射光是波长为400760nm nm 的白光,问屏上离零级明纹20mm 处,哪些波长的光最大限度地加强?解:3410(5.210)dx nmk D λλ⨯===6,7,8,9,10k ==666.6,571.4,500,444.4,400dxnm Dkλ=7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波长550nm 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双缝间距4210md -=⨯的双缝上,屏到双缝的距离2m D =.求: (1)中央明纹两侧的两条第10级明纹中心的间距;(2)用一厚度为56.610m e -=⨯、折射率为 1.58n =的玻璃片覆盖一缝后,零级明纹将移到原来的第几级明纹处? 解:同第4题(重复了)8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间距为0.3m m ,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在离缝 1.20m 的屏上测得中央明纹一侧第5条暗纹与另一侧第5条暗纹间的距离为22.78mm ,问所用单色光的波长为多少?解:522.78/211.39x mm ===380dxnm Dkλ= 9 油轮漏出的油(折射率 1.25n =)在海水(折射率为1.30)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油污. (1)如果太阳正位于海域上空,一直升飞机的驾驶员从机上向下观察,他所正对的油层厚度为400nm ,则他将观察到油层呈现什么颜色?(2)如果一潜水员潜入该区域水下,又将看到油层呈现什么颜色? 解:阶梯型薄膜。
大学物理Ⅰ第13章光的干涉与衍射习题答案
第13章 光的干涉与衍射训练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如图所示,折射率为n 2、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3,已知n 1< n 2> n 3。
若用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用①与②示意)的光程差是[ ] (A ) e n 22 (B) 222λ-e n(C) λ-e n 22 (D) 2222n e n λ-2.真空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均匀透明介质中从A 点沿某一路径传播到B 点,路径的长度为l 。
若l 等于下列各选项给出的值,A 、B 两点光振动位相差记为ϕ∆,则[ ] (A) 3, 32l λϕπ=∆= (B) πϕλn nl 3,23=∆=(C) πϕλ3,23=∆=nl (D) πϕλn nl 3,23=∆=3.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隙间距离为d ,双缝与屏幕之间的距离为)(d D D >>。
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
屏幕上干涉条纹中相邻暗纹之间的距离是 [ ] (A)d D λ2 (B) D dλ (C) λdD (D) dDλ4. 如图所示,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照射双缝干涉实验装置,若将一折射率为n 、劈角为α的透明劈尖b 插入光线2中,则当劈尖b 缓慢向上移动时(只遮住S 2),屏C 上的干涉条纹[ ] (A) 间隔变大,向下移动。
(B) 间隔变小,向上移动。
(C) 间隔不变,向下移动。
(D) 间隔不变,向上移动。
5. 把一平凸透镜放在平玻璃上,构成牛顿环装置。
当平凸透镜慢慢地向上平移时,由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 ] (A) 向中心收缩,条纹间隔变小。
Sλ3(B) 向中心收缩,环心呈明暗交替变化。
(C) 向外扩张,环心呈明暗交替变化。
(D) 向外扩张,条纹间隔变大。
6. 根据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若已知光在某时刻的波阵面为S ,则S 的前方某点P 的光强度决定于波阵面S 上所有面积元发出的子波各自传到P 点的 [ ] (A) 振动振幅之和。
大学物理第13章 量子物理习题解答
习题13-1设太阳就是黑体,试求地球表面受阳光垂直照射时每平方米得面积上每秒钟得到得辐射能。
如果认为太阳得辐射就是常数,再求太阳在一年内由于辐射而损失得质量。
已知太阳得直径为1、4×109 m ,太阳与地球得距离为1、5×1011 m ,太阳表面得温度为6100K 。
【解】设太阳表面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发出得热辐射总能量为0E ,地球表面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得到得辐射能为1E 。
()484720 5.671061007.8510W/m E T σ-==⨯⨯=⨯22014π4πE R E R →=太阳地球太阳()()()29232102110.7107.85 1.7110W/m 1.510R E E R→⨯==⨯=⨯⨯太阳2地球太阳太阳每年损失得质量()()()790172287.851040.710365243600 1.6910kg 3.010E S t m c π⨯⨯⨯⨯⨯⨯⨯∆∆===⨯⨯太阳 13-2 用辐射高温计测得炉壁小孔得辐出度为22、8 W/cm 2,试求炉内温度。
【解】由40E T σ=得()1/41/440822.810 1.416 K 5.6710E T σ-⎛⎫⨯⎛⎫=== ⎪ ⎪⨯⎝⎭⎝⎭13-3黑体得温度16000T = K ,问1350λ= nm 与2700λ= nm 得单色辐出度之比为多少?当黑体温度上升到27000T =K 时,1350λ= nm 得单色辐出度增加了几倍?【解】由普朗克公式()5/1,1hc k TT eλρλλ-∝-34823911 6.6310310 6.861.3810600035010hc k T λ---⨯⨯⨯==⨯⨯⨯⨯ 21123.43 5.88hc hck T k T λλ==()()11 3.48 6.8621,700 1.03,350T e T ρλρλ-==()()12 6.86 5.8811, 2.66,T e T ρλρλ-==13-4在真空中均匀磁场(41.510B -=⨯T )内放置一金属薄片,其红限波长为2010λ-=nm 。
《大学物理学》习题解答(第13章 稳恒磁场)(1)
【13.1】如题图所示的几种载流导线,在 O 点的磁感强度各为多少?
(a)
(b) 习题 13-1 图
(c)
【13.1 解】 (a) B 0
I 1 0 I 0 0 ,方向朝里。 4 2R 8R 0 I 。 2R
(b) B
0 I
2R
(c) B
mv eB
2mE k eB
6.71 m 和 轨 迹 可 得 其 向 东 偏 转 距 离 为
x R R 2 y 2 2.98 10 3 m
【13.17 解】利用霍耳元件可以测量磁感强度,设一霍耳元件用金属材料制成,其厚度为 0.15 mm,载流 - 子数密度为 1024m 3,将霍耳元件放入待测磁场中,测得霍耳电压为 42μV,通过电流为 10 mA。求待测磁 场的磁感强度。 【13.17 解】由霍耳电压的公式可得 B
B 4
2 0 I 0 I 。 (cos 45 cos135) 4a a
习题 13-2 图
习题 13-3 图
【13.3】以同样的导线联接成如图所示的立方形,在相对的两顶点 A 及 C 上接一电源。试求立方形中心的 磁感强度 B 等于多少? 【13.3 解】由对称性可知,相对的两条棱在立方体中心产生的磁感强度相等而方向相反,故中心处的磁感 强度为零。 【13.4】如图所示,半径为 R 的半球上密绕有单层线圈,线圈平面彼此平行。设线圈的总匝数为 N,通过 线圈的电流为 I,求球心处 O 的磁感强度。 【13.4 解】在半球上距球心 y 处取一个宽度为 Rdθ 的园环,其对球心的张角为 θ,半径为 r=Rsinθ,包含 的电流为 dI
2rB 0, 2rB 0 NI , 2rB 0,
大学物理第13章 习题
第五版
第十三章 习题
1.如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平衡态A变到 平衡态B,且它们的压强相等,则在状态A 和状态B之间,气体无论经过的是什么过程, 气体必然( ) p (A)对外作正功 (B)内能增加 (C)从外界吸热 (D)向外界放热
A
B
OVΒιβλιοθήκη 1第十三章 热力学基础
物理学
第五版
第十三章 习题
2.一台工作于温度分别为327oC和27oC的高 温热源和低温源之间的卡诺热机,每经历一 个循环吸热2 000 J,则对外作功( ) (A) 2 000 J (C) 4 000 J (B) 1 000 J (D) 500 J
第十三章 热力学基础
10
物理学
第五版
第十三章 习题
11. 在夏季,假定室外温度恒定为37.0oC,启 动空调使室内温度始终保持在17.0oC. 如果每 天有2.51×108 J的热量通过热传导等方式自 室外流入室内,则空调一天耗电多少?(设 该空调致冷机的致冷系数为同条件下的卡诺 致冷机致冷系数的0.6)
第十三章 热力学基础
4
物理学
第五版
第十三章 习题
5. 一压强为1.0×105 Pa,体积为1.0×10-3 m3 的氧气自0oC加热到100oC,问: (1)当压强不变时,需要多少热量?当体积 不变时,需要多少热量? (2)在等压和等体过程中各作了多少功?
第十三章 热力学基础
5
物理学
第五版
第十三章 习题
第十三章 热力学基础
2
物理学
第五版
第十三章 习题
3. 一定量的空气,吸收了1.71×103 J的热量, 并保持在1.0×105 Pa下膨胀,体积从1.0×102 m3增加到1.5×10-2 m3 ,空气对外作了多少 功?它的内能改变了多少?
大学物理第13章
第 13章振动13-1如图13-23所示,质量为m 的密度计,放在密度为的液体中。
已知密度计圆管的直径为 d 。
试证明:推动密度计后,证明它在竖直方向的振动为简谐振动,并计算其振动周期。
解:平衡位置:当 F 浮=G 时,平衡点为 C 处。
设此时进入水中的深度为 a:gSa mg可知浸入水中为 a 处为平衡位置。
以水面作为坐标原点O,以向上为x 轴,质心的位置为x,则:分析受力:不管它处在什么位置,其浸没水中的部分都可以用a-x 来表示,所以力Fg(a x) S gaS gSx kxF gSx d 2 x令 2 gS g d 2am dt 2 m 4m m可得到: d 2 x 2 x 0 可见它是一个简谐振动。
dt 2周期为:T 2/4 md g13-2证明图13-24所示系统的振动为简谐振动。
其频率为:1k1k22( k1k2 ) m图 13-24 习题 13-2 图证明:两根弹簧的串联之后等效于一根弹簧,所以仍为简谐振动(证明略),其劲度系数满足: K 1 x1 K 2 x2 Kx 和 x1 x2 x可得:11 1 所以: K K1K2 K K 1 K 2 K 1 K 2代入频率计算式,可得:1 k 1 k1k22 m 2 (k1 k2 )m13-3如图13-25所示,有一截面积为S 的空心管柱,配有质量为 m 的活塞,活塞与管柱间的摩擦略去不计。
在活塞处于平衡状态时,柱内气体的压强为p,气柱高为h。
若使活塞有一微小位移,活塞将上下振动,证明它在竖直方向的振动为简谐振动,并计算其振动频率。
设气体温度不变。
图 13-25 习题 13-3 图解:在静平衡时:p0 S mg pS当活塞下降x (任意位置 )时:p0S p1 S mg d 2 xm2dt由上两式得到:pS p1 S m d2x dt 2过程是等温的pV p1V1即: phS p1 (h x)S得出: p1 ph p 1 (1 x) p (x h)h x x h1h所以pS (1 x) pS m d 2 x 或 d 2 x pS x 0h dt 2 dt 2 hm说明活塞的上下振动为简谐振动,其振动频率pS p0 S mghm hm13- 4 设地球是一个半径为R 的均匀球体,密度 5.5 103 kg m-3。
大学物理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三章习题例题: 13-8,13-12一、填空题1.设运动粒子波函数如图所示,则确定粒子动量确定度最大的是( )2. 已知一单色光照射在钠表面上,测得光电子最大动能是1.2eV,而钠的红限波长是5400Å,那么入射光的波长约是( )(1eV=1.602⨯10-19J,c=3⨯108m/s,h=6.626⨯10-19J•s,1 Å=10-10m)A. 5350 ÅB. 5000 ÅC. 3550 ÅD. 4350 Å3. 在康普顿效应实验中,若散射光波长是入射波长的1.2倍,则散射光子能量ε与反冲电子动能E k之比ε/E k为 ( )A. 5B. 4C. 3D. 24. 关于不确定关系Δx Δp≥h/(2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1)粒子的动量不可能确定(2)粒子的坐标不可能确定(3)粒子的动量和坐标不可能同时确定(4)不确定关系不仅适用于电子和光子,也适用于其它粒子A. (1) (2)B. (2) (4)C.(3) (4)D. (4) (1)5.用频率为υ的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E k,若用频率为2υ的单色光照射此金属时,则逸出光子的最大动能为A. 2E kB. hυ+E kC. hυ-E kD. 2hυ-E k6. 如图所示,一束动量为p的电子,通过缝宽为a的狭缝,在距离狭缝为R处放置一荧光屏,则d等于A. 2a2/RB.2ha/pC.2ha/(Rp)D. 2Rh/(ap)7. 以下关于波函数错误的是A. 波函数ψ与Aψ描述的是同一状态B. 波函数Aψ所描述的粒子在某处出现的概率比ψ所描述的粒子大A2倍C. 波函数是一个单值函数D. 波函数是一个连续函数8.下列物体中属于绝对黑体的是( )A. 不辐射可见光的物体B. 不辐射任何光线的物体C. 不能反射可见光的物体D. 不能反射任何光线的物体9.关于光子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论真空或介质中的光子速度都是光速cB.光子有动量和能量但没质量C.光子动量为hυ/cD. 光电效应中光子与金属中电子发生了弹性碰撞二、填空题1. 钾的光电效应红限波长为λ0=0.62μm。
大学物理课件第13章 波动光学(习题)
(1)先由条纹间距算出空气层劈角
x 2
2x
T
2
1
再由两块规的距离 算出高度差 h l l 29.47μm 2x
G1
G2
l
(2)轻压盖板T的中部,两处条纹变化相反,条纹变密的一端高
(3)说明G2的上下两表面不平行,使其上表面不严格平行于G1的上表面, 造成两边空气层劈角不等,劈角差为
2
1
图所示为杨氏干涉装置,其中S为单色自然光源,S1和S2为双孔。
P S
P1 S1
d
P3
F4 F3 F2 F1
F0
S2 P2
D
(1)如果在S后放置一偏振片P,干涉条纹是否发生变化?有何变化?
插入P后,干涉条纹的形状、间距、反衬度均不发生变化。 但由于自然光通过偏振片P时强度减半,导致屏幕上的平 均强度减半,干涉条纹的亮度下降。
正交偏振片之间。从第一块偏振片射出的线偏振光垂直入射在晶
片上,振动方向与晶片光轴方向成 45o 角。试问在透过第二块偏
振片的光在可见光谱中 (400~700nm) 中,缺少哪些波长?如果两
偏振片方向平行,则透射光中缺少哪些波长?假定双折射率 no-
nNe=0.A1A7o22o 可M看A1作AA常2eCe 量。N透晶过解片N: 的C第与两一相M种2干,N情光d透况(位光n:o相轴两差成n偏e为)4振5o(片角2Mk,(+和2如1k)Nπ图时正1。)相交消,
A1
透过 N的两相干光相消时,有
Ao
Ae
A2e ,A2o
C M, N
2 d
(no
ne )
(2k
1)
2d (no ne ) 4300
2k 1 k 1 2
大学物理13章答案
第13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13.1一带电量为q ,半径为r A 的金属球A ,与一原先不带电、内外半径分别为r B 和r C 的金属球壳B 同心放置,如图所示,则图中P 点的电场强度如何?若用导线将A 和B 连接起来,则A 球的电势为多少?(设无穷远处电势为零)[解答]过P 点作一个同心球面作为高斯面,尽管金属球壳内侧会感应出异种,但是高斯面内只有电荷q .根据高斯定理可得 E 4πr 2 = q /ε0, 可得P 点的电场强度为204q E r πε=.当金属球壳内侧会感应出异种电荷-q 时,外侧将出现同种电荷q .用导线将A 和B 连接起来后,正负电荷将中和.A 球是一个等势体,其电势等于球心的电势.A 球的电势是球壳外侧的电荷产生的,这些电荷到球心的距离都是r c ,所以A 球的电势为04c q U r πε=.13.2 同轴电缆是由半径为R 1的导体圆柱和半径为R 2的同轴薄圆筒构成的,其间充满了相对介电常数为εr 的均匀电介质,设沿轴线单位长度上导线的圆筒的带电量分别为+λ和-λ,则通过介质内长为l ,半径为r 的同轴封闭圆柱面的电位移通量为多少?圆柱面上任一点的场强为多少?[解答]介质中的电场强度和电位移是轴对称分布的.在内外半径之间作一个半径为r 、长为l 的圆柱形高斯面,根据介质中的高斯定理,通过圆柱面的电位移通过等于该面包含的自由电荷,即 Φd = q = λl . 设高斯面的侧面为S 0,上下两底面分别为S 1和S 2.通过高斯面的电位移通量为 ⎰⋅=ΦSdD d 012d d d 2S S S rlDπ=⋅+⋅+⋅=⎰⎰⎰D S D S D S ,可得电位移为 D = λ/2πr , 其方向垂直中心轴向外.电场强度为 E = D/ε0εr = λ/2πε0εr r , 方向也垂直中心轴向外.13.3 金属球壳原来带有电量Q ,壳内外半径分别为a 、b ,壳内距球心为r 处有一点电荷q ,求球心o 的电势为多少? [解答]点电荷q 在内壳上感应出负电荷-q ,不论电荷如何分布,距离球心都为a .外壳上就有电荷q+Q ,距离图13.3球为b .球心的电势是所有电荷产生的电势叠加,大小为000111444o q q Q q U r a b πεπεπε-+=++13.4 三块平行金属板A 、B 和C ,面积都是S = 100cm 2,A 、B 相距d 1 = 2mm ,A 、C 相距d 2 = 4mm ,B 、C 接地,A 板带有正电荷q =3×10-8C ,忽略边缘效应.求(1)B 、C 板上的电荷为多少? (2)A 板电势为多少? [解答](1)设A 的左右两面的电荷面密度分别为σ1和σ2,所带电量分别为σ1S 和q 2 = σ2S ,q 1 = 在B 、C 板上分别感应异号电荷-q 1和-q 2,由电荷守恒得方程q = q 1 + q 2 = σ1S + σ2S . ① A 、B 间的场强为 E 1 = σ1/ε0, A 、C 间的场强为 E 2 = σ2/ε0.设A 板与B 板的电势差和A 板与C 板的的电势差相等,设为ΔU ,则ΔU = E 1d 1 = E 2d 2, ②即 σ1d 1 = σ2d 2. ③解联立方程①和③得σ1 = qd 2/S (d 1 + d 2),所以 q 1 = σ1S = qd 2/(d 1+d 2) = 2×10-8(C);q 2 = q - q 1 = 1×10-8(C).B 、C 板上的电荷分别为q B = -q 1 = -2×10-8(C); q C = -q 2 = -1×10-8(C). (2)两板电势差为ΔU = E 1d 1 = σ1d 1/ε0 = qd 1d 2/ε0S (d 1+d 2), 由于 k = 9×109 = 1/4πε0, 所以 ε0 = 10-9/36π,因此 ΔU = 144π = 452.4(V). 由于B 板和C 板的电势为零,所以U A = ΔU = 452.4(V).13.5 一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A ,带电量为q ,在它的附近放一块与A 平行的金属导体板B ,板B 有一定的厚度,如图所示.则在板B 的两个表面1和2上的感应电荷分别为多少?[解答]由于板B 原来不带电,两边感应出电荷后,由电荷守恒得 0. ①q 1 + q 2 = 虽然两板是无限大的,为了计算的方便,不妨设它们的面积为S ,则面电荷密度分别为σ1 = q 1/S 、σ2 = q 2/S 、σ = q/S ,图13.42 图13.5它们产生的场强大小分别为E 1 = σ1/ε0、E 2 = σ2/ε0、E = σ/ε0.在B 板内部任取一点P ,其场强为零,其中1面产生的场强向右,2面和A 板产生的场强向左,取向右的方向为正,可得E 1 - E 2 – E = 0,即 σ1 - σ2 – σ = 0,或者说 q 1 - q 2 + q = 0. ② 解得电量分别为q 2 = q /2,q 1 = -q 2 = -q /2.13.6 两平行金属板带有等异号电荷,若两板的电势差为120V ,两板间相距为 1.2mm ,忽略边缘效应,求每一个金属板表面的电荷密度各为多少?[解答]由于左板接地,所以σ1 = 0. 由于两板之间的电荷相互吸引,右板右面的电荷会全部吸引到右板左面,所以σ4 = 0. 由于两板带等量异号的电荷,所以 σ2 = -σ3.两板之间的场强为E = σ3/ε0,而 E = U/d , 所以面电荷密度分别为σ3 = ε0E = ε0U/d = 8.84×10-7(C·m -2),σ2 = -σ3 = -8.84×10-7(C·m -2).13.7一球形电容器,内外球壳半径分别为R 1和R 2,球壳与地面及其他物体相距很远.将内球用细导线接地.试证:球面间电容可用公式202214R C R R πε=-表示. (提示:可看作两个球电容器的并联,且地球半径R >>R 2)[一:并联电容法.在外球外面再接一个半径为R 3壳,外壳也接地.内球壳和外球壳之间是容为 104C πε=壳之间也是一个电容器,电容为2023141/1/C R R πε=-.外球壳是一极,由于内球壳和大外球壳都接地,共用一极,所以两个电容并联.当R 3趋于无穷大时,C 2 = 4πε0R 2.并联电容为12120022144R R C C C R R R πεπε=+=+-图13.6202214R R R πε=-.方法二:电容定义法.假设外壳带正电为q ,则内壳将感应电荷q`.内球的电势是两个电荷产生的叠加的结果.由于内球接地,所以其电势为零;由于内球是一个等势体,其球心的电势为0201`044q q R R πεπε+=,因此感应电荷为12`R q q R =-.根据高斯定理可得两球壳之间的场强为122002`44R q q E r R r πεπε==-,负号表示场强方向由外球壳指向内球壳.取外球壳指向内球壳的一条电力线,两球壳之间的电势差为1122d d R R R R U E r=⋅=⎰⎰E l121202()d 4R R R qr R rπε=-⎰1212021202()11()44R q R R q R R R R πεπε-=-=球面间的电容为202214R q C U R R πε==-.13.8球形电容器的内、外半径分别为R 1和R 2,其间一半充满相对介电常量为εr 的均匀电介质,求电容C 为多少?[解答]球形电容器的电容为12012211441/1/R R C R R R R πεπε==--.对于半球来说,由于相对面积减少了一半,所以电容也减少一半:0121212R R C R R πε=-.当电容器中充满介质时,电容为:0122212r R R C R R πεε=-.由于内球是一极,外球是一极,所以两个电容器并联:01212212(1)r R R C C C R R πεε+=+=-.13.9设板面积为S 的平板电容器析板间有两层介质,介电常量分别为ε1和ε2,厚度分别为d 1和d 2,求电容器的电容.[解答]假设在两介质的介面插入一薄导体,可知两个电容器串联,电容分别为 ε1S/d 1和C 2 = ε2S/d 2. C 1 = 总电容的倒数为122112*********d d d d C C C S S S εεεεεε+=+=+=,总电容为122112SC d d εεεε=+.13.10 圆柱形电容器是由半径为R 1的导线和与它同轴的内半径为R 2的导体圆筒构成的,其长为l ,其间充满了介电常量为ε的介质.设沿轴线单位长度导线上的电荷为λ,圆筒的电荷为-λ,略去边缘效应.求:(1)两极的电势差U ;(2)介质中的电场强度E 、电位移D ; (3)电容C ,它是真空时电容的多少倍? [解答]介质中的电场强度和电位移是轴对称分布的.在内外半径之间作一个半径为r 、长为l 的圆柱形高斯面,侧面为S 0,上下两底面分别为S 1和S 2.通过高斯面的电位移通量为 ⎰⋅=ΦS d S D d12d d d 2S S S rlDπ=⋅+⋅+⋅=⎰⎰⎰D S D S D S ,高斯面包围的自由电荷为 q = λl ,根据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Φd = q , 可得电位为 D = λ/2πr , 方向垂直中心轴向外.电场强度为 E = D/ε = λ/2πεr , 方向也垂直中心轴向外.取一条电力线为积分路径,电势差为21d d d 2R LLRU E r r r λπε=⋅==⎰⎰⎰E l21ln 2R R λπε=.电容为212ln(/)q l C U R R πε==.在真空时的电容为00212ln(/)l q C U R R πε==,所以倍数为C/C 0 = ε/ε0.13.11在半径为R 1的金属球外还有一层半径为R 2的均匀介质,相对介电常量为εr .设金属球带电Q 0,求:(1)介质层内、外D 、E 、P 的分布;(2)介质层内、外表面的极化电荷面密度.[解答](1)在介质内,电场强度和电位移以及极化强度是球对称分布的.在内外半径之间作一个半径为r 的球形高斯面,通过高斯面的电位移通量为 Dr S D SSd 24d d π==⋅=Φ⎰⎰S D高斯面包围的自由电荷为q = Q 0, 根据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Φd = q , 可得电位为 D = Q 0/4πr 2, 方向沿着径向.用矢量表示为D = Q 0r /4πr 3.电场强度为E = D /ε0εr = Q 0r /4πε0εr r 3, 方向沿着径向.由于 D = ε0E + P ,所以 P = D - ε0E =031(1)4rQ r επ-r .在介质之外是真空,真空可当作介电常量εr = 1的介质处理,所以 D = Q 0r /4πr 3,E = Q 0r /4πε0r 3,P = 0.(2)在介质层内靠近金属球处,自由电荷Q 0产生的场为E 0 = Q 0r /4πε0r 3;极化电荷q 1`产生的场强为E` = q 1`r /4πε0r 3;总场强为 E = Q 0r /4πε0εr r 3. 由于 E = E 0 + E `,解得极化电荷为`101(1)rq Q ε=-,介质层内表面的极化电荷面密度为``01122111(1)44r Q q R R σπεπ==-. 在介质层外表面,极化电荷为``21q q =-,面密度为``02222221(1)44r Q q R R σπεπ==-.13.12 两个电容器电容之比C 1:C 2 = 1:2,把它们串联后接电源上充电,它们的静电能量之比为多少?如果把它们并联后接到电源上充电,它们的静电能之比又是多少?[解答]两个电容器串联后充电,每个电容器带电量是相同的,根据静电能量公式W = Q 2/2C ,得静电能之比为W 1:W 2 = C 2:C 1 = 2:1.两个电容器并联后充电,每个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是相同的,根据静电能量公式W = CU 2/2,得静电能之比为W 1:W 2 = C 1:C 2 = 1:2.13.13一平行板电容器板面积为S ,板间距离为d ,接在电源上维持其电压为U .将一块厚度为d 相对介电常量为εr 的均匀介电质板插入电容器的一半空间内,求电容器的静电能为多少?[解答]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C = ε0S/d ,当面积减少一半时,电容为C 1 = ε0S /2d ; 另一半插入电介质时,电容为C 2 = ε0εr S /2d .两个电容器并联,总电容为C = C 1 + C 2 = (1 + εr )ε0S /2d ,静电能为W = CU 2/2 = (1 + εr )ε0SU 2/4d .13.14 一平行板电容器板面积为S ,板间距离为d ,两板竖直放着.若电容器两板充电到电压为U 时,断开电源,使电容器的一半浸在相对介电常量为εr 的液体中.求:(1)电容器的电容C ;(2)浸入液体后电容器的静电能; (3)极板上的自由电荷面密度.[解答](1)如前所述,两电容器并联的电容为C = (1 + εr )ε0S /2d .(2)电容器充电前的电容为C 0 = ε0S/d , 充电后所带电量为 Q = C 0U .当电容器的一半浸在介质中后,电容虽然改变了,但是电量不变,所以静电能为 W = Q 2/2C = C 02U 2/2C = ε0SU 2/(1 + εr )d .(3)电容器的一半浸入介质后,真空的一半的电容为 C 1 = ε0S /2d ; 介质中的一半的电容为 C 2 = ε0εr S /2d . 设两半的所带自由电荷分别为Q 1和Q 2,则Q 1 + Q 2 = Q . ①由于C = Q/U ,所以U = Q 1/C 1 = Q 2/C 2. ②解联立方程得01112211/C U C Q Q C C C C ==++,真空中一半电容器的自由电荷面密度为00112122/2(1/)(1)r C U U Q S C C S d εσε===++.同理,介质中一半电容器的自由电荷面密度为0021222(/1)(1)r r C U UC C S d εεσε==++.13.15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面积为200cm 2,板间距离为 1.0mm ,电容器内有一块1.0mm 厚的玻璃板(εr = 5).将电容器与300V 的电源相连.求:(1)维持两极板电压不变抽出玻璃板,电容器的能量变化为多少?(2)断开电源维持板上电量不变,抽出玻璃板,电容器能量变化为多少? [解答]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C 0 = ε0εr S/d ,静电能为 W 0 = C 0U 2/2. 玻璃板抽出之后的电容为C = ε0S/d .(1)保持电压不变抽出玻璃板,静电能为 W = CU 2/2, 电能器能量变化为ΔW = W - W 0 = (C - C 0)U 2/2 = (1 - εr )ε0SU 2/2d = -3.18×10-5(J). (2)充电后所带电量为 Q = C 0U , 保持电量不变抽出玻璃板,静电能为W = Q 2/2C ,电能器能量变化为2000(1)2C C U W W W C ∆=-=-20(1)2r r SU dεεε=-= 1.59×10-4(J).13.16设圆柱形电容器的内、外圆筒半径分别为a 、b .试证明电容器能量的一半储存在半径R[解答]设圆柱形电容器电荷线密度为λ,场强为 E = λ/2πε0r , 能量密度为 w = ε0E 2/2, 体积元为 d V = 2πrl d r , 能量元为 d W = w d V .在半径a 到R 的圆柱体储存的能量为20d d 2V V W w V E Vε==⎰⎰2200d ln 44Ral l R r r a λλπεπε==⎰. 当R = b 时,能量为210ln4l b W a λπε=;当R =22200ln48l l b W a λλπεπε==,所以W 2 = W 1/2,即电容器能量的一半储存在半径R13.17 两个同轴的圆柱面,长度均为l ,半径分别为a 、b ,柱面之间充满介电常量为ε的电介质(忽略边缘效应).当这两个导体带有等量异号电荷(±Q )时,求:(1)在半径为r (a < r < b )、厚度为d r 、长度为l 的圆柱薄壳中任一点处,电场能量体密度是多少?整个薄壳层中总能量是多少?(2)电介质中总能量是多少(由积分算出)?(3)由电容器能量公式推算出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公式?[解答](1)圆柱形内柱面的电荷线密度为 λ = Q/l , 根据介质是高斯定理,可知电位移为D = λ/2πr = Q /2πrl ,场强为 E = D/ε = Q /2πεrl , 能量密度为w = D ·E /2 = DE /2 = Q 2/8π2εr 2l 2.薄壳的体积为d V = 2πrl d r , 能量为 d W = w d V = Q 2d r /4πεlr .(2)电介质中总能量为22d d ln44bV aQ Q bW W r lr l a πεπε===⎰⎰. (3)由公式W = Q 2/2C 得电容为222ln(/)Q l C W b a πε==.13.18 两个电容器,分别标明为200PF/500V 和300PF/900V .把它们串联起来,等效电容多大?如果两端加上1000V 电压,是否会被击穿?[解答]当两个电容串联时,由公式211212111C C C C C C C +=+=,得1212120PFC C C C C ==+.加上U = 1000V 的电压后,带电量为Q = CU ,第一个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U 1 = Q/C 1 = CU/C 1 = 600(V); 第二个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U 2 = Q/C 2 = CU/C 2 = 400(V).由此可知:第一个电容器上的电压超过它的耐压值,因此会被击穿;当第一个电容器被击穿后,两极连在一起,全部电压就加在第二个电容器上,因此第二个电容器也接着被击穿.。
大学物理第十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三章 热力学基础13 -1 如图所示,bca 为理想气体绝热过程,b1a 和b2a 是任意过程,则上述两过程中气体作功与吸收热量的情况是( )(A) b1a 过程放热,作负功;b2a 过程放热,作负功(B) b1a 过程吸热,作负功;b2a 过程放热,作负功(C) b1a 过程吸热,作正功;b2a 过程吸热,作负功(D) b1a 过程放热,作正功;b2a 过程吸热,作正功分析与解 bca ,b1a 和b2a 均是外界压缩系统,由⎰=V p W d 知系统经这三个过程均作负功,因而(C)、(D)不对.理想气体的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因此三个过程初末态内能变化相等,设为ΔE .对绝热过程bca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ΔE =-W bca .另外,由图可知:|W b2a |>|W bca |>|W b1a |,则W b2a <W bca <W b1a .对b1a 过程:Q =ΔE +W b1a >ΔE +W bca =0 是吸热过程.而对b2a 过程:Q =ΔE +W b2a <ΔE +W bca =0 是放热过程.可见(A)不对,正确的是(B).13 -2 如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平衡态A 变到平衡态B ,且它们的压强相等,即p A =p B ,请问在状态A 和状态B 之间,气体无论经过的是什么过程,气体必然( )(A) 对外作正功 (B) 内能增加(C) 从外界吸热 (D) 向外界放热分析与解 由p -V 图可知,p A V A <p B V B ,即知T A <T B ,则对一定量理想气体必有E B >E A .即气体由状态A 变化到状态B,内能必增加.而作功、热传递是过程量,将与具体过程有关.所以(A)、(C)、(D)不是必然结果,只有(B)正确.13 -3 两个相同的刚性容器,一个盛有氢气,一个盛氦气(均视为刚性分子理想气体).开始时它们的压强和温度都相同,现将3J 热量传给氦气,使之升高到一定的温度.若使氢气也升高同样的温度,则应向氢气传递热量为( )(A) 6J (B) 3 J (C) 5 J (D) 10 J分析与解 当容器体积不变,即为等体过程时系统不作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Q =ΔE +W ,有Q =ΔE .而由理想气体内能公式T R i M m E Δ2Δ=,可知欲使氢气和氦气升高相同温度,须传递的热量 ⎪⎪⎭⎫ ⎝⎛⎪⎪⎭⎫ ⎝⎛=e e e 222e 2H H H H H H H H /:i M m i M m Q Q .再由理想气体物态方程pV =mM RT ,初始时,氢气和氦气是具有相同的温度、压强和体积,因而物质的量相同,则3/5/:e 2e 2H H H H ==i i Q Q .因此正确答案为(C).13 -4 有人想像了四个理想气体的循环过程,则在理论上可以实现的为( )分析与解由绝热过程方程pVγ=常量,以及等温过程方程pV=常量,可知绝热线比等温线要陡,所以(A)过程不对,(B)、(C)过程中都有两条绝热线相交于一点,这是不可能的.而且(B)过程的循环表明系统从单一热源吸热且不引起外界变化,使之全部变成有用功,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因此只有(D)正确.13 -5一台工作于温度分别为327 ℃和27 ℃的高温热源与低温源之间的卡诺热机,每经历一个循环吸热2 000 J,则对外作功()(A) 2 000J(B) 1 000J(C) 4 000J(D) 500J分析与解热机循环效率η=W/Q吸,对卡诺机,其循环效率又可表为:η=1-T2 /T1,则由W /Q吸=1 -T2 /T1可求答案.正确答案为(B).13 -6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A) 自然界中的一切自发过程都是不可逆的(B) 不可逆过程就是不能向相反方向进行的过程(C) 热量可以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D) 任何过程总是沿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分析与解 对选项(B):不可逆过程应是指在不引起其他变化的条件下,不能使逆过程重复正过程的每一状态,或者虽然重复但必然会引起其他变化的过程.对选项(C):应是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自动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外界的变化.对选项(D):缺少了在孤立系统中这一前提条件.只有选项(A)正确. 13 -7 位于委内瑞拉的安赫尔瀑布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它高979m.如果在水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对它所作的功中有50%转换为热量使水温升高,求水由瀑布顶部落到底部而产生的温差.( 水的比热容c 为4.18×103 J·kg-1·K -1 ) 分析 取质量为m 的水作为研究对象,水从瀑布顶部下落到底部过程中重力作功W =mgh ,按题意,被水吸收的热量Q =0.5W ,则水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可由Q =mc ΔT 求得.解 由上述分析得mc ΔT =0.5mgh水下落后升高的温度ΔT =0.5gh /c =1.15K13 -8 如图所示,一定量的空气,开始在状态A ,其压强为2.0×105Pa ,体积为2.0 ×10-3m 3 ,沿直线AB 变化到状态B 后,压强变为1.0 ×105Pa ,体积变为3.0 ×10-3m 3 ,求此过程中气体所作的功.分析 理想气体作功的表达式为()⎰=V V p W d .功的数值就等于p -V 图中过程曲线下所对应的面积.解 S ABCD =1/2(BC +AD)×CD故 W =150 J13 -9 汽缸内储有2.0mol 的空气,温度为27 ℃,若维持压强不变,而使空气的体积膨胀到原体积的3s 倍,求空气膨胀时所作的功.分析 本题是等压膨胀过程,气体作功()1221d V V p V p W V V -==⎰,其中压强p 可通过物态方程求得.解 根据物态方程11RT pV v =,汽缸内气体的压强11/V RT p v = ,则作功为 ()()J 1097.92/31112112⨯==-=-=RT V V V RT V V p W v v13 -10 一定量的空气,吸收了1.71×103J 的热量,并保持在1.0 ×105Pa 下膨胀,体积从1.0×10-2m 3 增加到1.5×10-2m 3 ,问空气对外作了多少功? 它的内能改变了多少?分析 由于气体作等压膨胀,气体作功可直接由W =p (V 2 -V 1 )求得.取该空气为系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Q =ΔE +W 可确定它的内能变化.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热量、功、内能的正负取值.解 该空气等压膨胀,对外作功为W =p (V 2-V 1 )=5.0 ×102J其内能的改变为Q =ΔE +W =1.21 ×103J13 -11 0.1kg 的水蒸气自120 ℃加热升温到140℃,问(1) 在等体过程中;(2) 在等压过程中,各吸收了多少热量? 根据实验测定,已知水蒸气的摩尔定压热容C p,m =36.21J·mol -1·K -1,摩尔定容热容C V,m =27.82J·mol -1·K -1. 分析 由量热学知热量的计算公式为T C Q m Δv =.按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等体过程中,T C E Q ΔΔm V,V v ==;在等压过程中, T C E V p Q ΔΔd m p,p v =+=⎰.解 (1) 在等体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J 101.3ΔΔ3m V,V ⨯===T C Mm E Q (2) 在等压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 ()J 100.4Δd 312m p,p ⨯=-=+=⎰T T C M m E V p Q 13 -12 如图所示,在绝热壁的汽缸内盛有1mol 的氮气,活塞外为大气,氮气的压强为1.51 ×105 Pa ,活塞面积为0.02m 2 .从汽缸底部加热,使活塞缓慢上升了0.5m.问(1) 气体经历了什么过程? (2) 汽缸中的气体吸收了多少热量? (根据实验测定,已知氮气的摩尔定压热容C p ,m =29.12J·mol -1·K -1,摩尔定容热容C V,m =20.80J·mol -1·K -1 )分析 因活塞可以自由移动,活塞对气体的作用力始终为大气压力和活塞重力之和.容器内气体压强将保持不变.对等压过程,吸热T C Q Δm p,p v =.ΔT 可由理想气体物态方程求出.解 (1) 由分析可知气体经历了等压膨胀过程.(2) 吸热T C Q Δm p,p v =.其中ν =1 mol ,C p,m =29.12J·mol -1·K-1.由理想气体物态方程pV =νRT ,得ΔT =(p 2V 2 -p 1 V 1 )/R =p(V 2 -V 1 )/R =p· S· Δl /R则 J 105.293m p,p ⨯==pS ΔSΔl C Q13 -13 一压强为1.0 ×105Pa,体积为1.0×10-3m 3的氧气自0℃加热到100 ℃.问:(1) 当压强不变时,需要多少热量?当体积不变时,需要多少热量?(2) 在等压或等体过程中各作了多少功?分析 (1) 求Q p 和Q V 的方法与题13-11相同.(2) 求过程的作功通常有两个途径.① 利用公式()V V p W d ⎰=;② 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去求解.在本题中,热量Q 已求出,而内能变化可由()12m V,V ΔT T C E Q -==v 得到.从而可求得功W .解 根据题给初态条件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mol 1041.4/2111-⨯===RT V p Mm v 氧气的摩尔定压热容R C 27m p,=,摩尔定容热容R C 25m V,=. (1) 求Q p 、Q V等压过程氧气(系统)吸热()J 1.128Δd 12m p,p =-=+=⎰T T C E V p Q v等体过程氧气(系统)吸热()J 5.91Δ12m V,V =-==T T C E Q v(2) 按分析中的两种方法求作功值解1 ① 利用公式()V V p W d ⎰=求解.在等压过程中,T R Mm V p W d d d ==,则得 J 6.36d d 21p ===⎰⎰T T T R Mm W W 而在等体过程中,因气体的体积不变,故作功为()0d V ==⎰V V p W② 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Q =ΔE +W 求解.氧气的内能变化为()J 5.91Δ12m V,V =-==T T C Mm E Q 由于在(1) 中已求出Q p 与Q V ,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在等压过程、等体过程中所作的功分别为J 6.36Δp p =-=E Q W0ΔV V =-=E Q W13 -14 如图所示,系统从状态A 沿ABC 变化到状态C 的过程中,外界有326J 的热量传递给系统,同时系统对外作功126J.当系统从状态C 沿另一曲线CA 返回到状态A 时,外界对系统作功为52J ,则此过程中系统是吸热还是放热?传递热量是多少?分析 已知系统从状态C 到状态A ,外界对系统作功为W CA ,如果再能知道此过程中内能的变化ΔE AC ,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即可求得该过程中系统传递的热量Q CA .由于理想气体的内能是状态(温度)的函数,利用题中给出的ABC 过程吸热、作功的情况,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即可求得由A 至C 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变化ΔE AC ,而ΔE AC =-ΔE AC ,故可求得Q CA .解 系统经ABC 过程所吸收的热量及对外所作的功分别为Q ABC =326J , W ABC =126J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由A 到C 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增量ΔE AC =Q ABC -W ABC =200J由此可得从C 到A ,系统内能的增量为ΔE CA =-200J从C 到A ,系统所吸收的热量为Q CA =ΔE CA +W CA =-252J式中负号表示系统向外界放热252 J.这里要说明的是由于CA 是一未知过程,上述求出的放热是过程的总效果,而对其中每一微小过程来讲并不一定都是放热.13 -15 如图所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ACB 过程时吸热700J ,则经历ACBDA 过程时吸热又为多少?分析 从图中可见ACBDA 过程是一个循环过程.由于理想气体系统经历一个循环的内能变化为零,故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循环系统净吸热即为外界对系统所作的净功.为了求得该循环过程中所作的功,可将ACBDA 循环过程分成ACB 、BD 及DA 三个过程讨论.其中BD 及DA 分别为等体和等压过程,过程中所作的功按定义很容易求得;而ACB 过程中所作的功可根据上题同样的方法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去求.解 由图中数据有p A V A =p B V B ,则A 、B 两状态温度相同,故ACB 过程内能的变化ΔE CAB =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系统对外界作功W CAB =Q CAB -ΔE CAB =Q CAB =700J在等体过程BD 及等压过程DA 中气体作功分别为()⎰==0d BD V V p W()⎰-=-==J 1200d 12A DA V V P V p W则在循环过程ACBDA 中系统所作的总功为J 500DA BD ACB -=++=W W W W负号表示外界对系统作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系统在循环中吸收的总热量为J 500-==W Q负号表示在此过程中,热量传递的总效果为放热.13 -16 在温度不是很低的情况下,许多物质的摩尔定压热容都可以用下式表示2m p,2--+=cT bT a C式中a 、b 和c 是常量,T 是热力学温度.求:(1) 在恒定压强下,1 mol 物质的温度从T 1升高到T 2时需要的热量;(2) 在温度T 1 和T 2 之间的平均摩尔热容;(3) 对镁这种物质来说,若C p ,m 的单位为J·mol -1·K -1,则a =25.7J·mol -1·K-1 ,b =3.13 ×10-3J·mol -1·K-2,c =3.27 ×105J·mol -1·K.计算镁在300K时的摩尔定压热容C p,m ,以及在200K和400K之间C p,m 的平均值. 分析 由题目知摩尔定压热容C p,m 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则根据积分式⎰=21d m p,p T T T C Q 即可求得在恒定压强下,1mol 物质从T 1 升高到T 2所吸收的热量Qp .故温度在T 1 至T 2之间的平均摩尔热容()12p m p,/T T Q C -=. 解 (1) 11 mol 物质从T 1 升高到T 2时吸热为()()()()11122122122m p,p d 2d 21----+-+-=-+==⎰⎰T T c T T b T T a T cT bT a T C Q T T (2) 在T 1 和T 2 间的平均摩尔热容为()()21212p m p,//T T c T T a T T Q C -+=-=(3) 镁在T =300 K 时的摩尔定压热容为-1-12m p,K mol J 9.232⋅⋅=-+=-cT bT a C镁在200 K 和400 K 之间C p ,m 的平均值为()-1-12112m p,K mol J 5.23/⋅⋅=-+=T T c T T a C13 -17 空气由压强为1.52×105 Pa ,体积为5.0×10-3m 3 ,等温膨胀到压强为1.01×105 Pa ,然后再经等压压缩到原来的体积.试计算空气所作的功. 解 空气在等温膨胀过程中所作的功为()()2111121T /ln /ln p p V p V V RT Mm W == 空气在等压压缩过程中所作的功为()⎰-==12d V V p V p W利用等温过程关系p 1 V 1 =p 2 V 2 ,则空气在整个过程中所作的功为()J 7.55/ln 11122111=-+=+=V p V p p p V p W W W T p13 -18 如图所示,使1mol 氧气(1) 由A 等温地变到B ;(2) 由A 等体地变到C ,再由C 等压地变到B.试分别计算氧气所作的功和吸收的热量.分析 从p -V 图(也称示功图)上可以看出,氧气在AB 与ACB 两个过程中所作的功是不同的,其大小可通过()V V p W d ⎰=求出.考虑到内能是状态的函数,其变化值与过程无关,所以这两个不同过程的内能变化是相同的,而且因初、末状态温度相同T A =T B ,故ΔE =0,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Q =W +ΔE ,可求出每一过程所吸收的热量.解 (1) 沿AB 作等温膨胀的过程中,系统作功()()J 1077.2/ln /ln 31⨯===A B B A A B AB V V V p V V RT Mm W 由分析可知在等温过程中,氧气吸收的热量为Q AB =W AB =2.77 ×103J (2) 沿A 到C 再到B 的过程中系统作功和吸热分别为W ACB =W AC +W CB =W CB =p C (V B -V C )=2.0×103JQ ACB =W A CB =2.0×103 J13 -19 将体积为1.0 ×10-4m 3 、压强为1.01×105Pa 的氢气绝热压缩,使其体积变为2.0 ×10-5 m 3 ,求压缩过程中气体所作的功.(氢气的摩尔定压热容与摩尔定容热容比值γ=1.41)分析 可采用题13-13 中气体作功的两种计算方法.(1) 气体作功可由积分V p W d ⎰=求解,其中函数p (V )可通过绝热过程方程pV C γ= 得出.(2)因为过程是绝热的,故Q =0,因此,有W =-ΔE ;而系统内能的变化可由系统的始末状态求出.解 根据上述分析,这里采用方法(1)求解,方法(2)留给读者试解.设p 、V 分别为绝热过程中任一状态的压强和体积,则由γγpV V p =11得 γγV V p p -=11氢气绝热压缩作功为J 0.231d d 121211121-=⎥⎦⎤⎢⎣⎡-⎥⎦⎤⎢⎣⎡-===⎰⎰-V V V V γp V V V p V p W V V γγ 13 -20 试验用的火炮炮筒长为3.66 m ,内膛直径为0.152 m ,炮弹质量为45.4kg ,击发后火药爆燃完全时炮弹已被推行0.98 m ,速度为311 m·s -1 ,这时膛内气体压强为2.43×108Pa.设此后膛内气体做绝热膨胀,直到炮弹出口.求(1) 在这一绝热膨胀过程中气体对炮弹作功多少?设摩尔定压热容与摩尔定容热容比值为 1.2γ=.(2) 炮弹的出口速度(忽略摩擦).分析 (1) 气体绝热膨胀作功可由公式1d 2211--==⎰γV p V p V p W 计算.由题中条件可知绝热膨胀前后气体的体积V 1和V 2,因此只要通过绝热过程方程γγV p V p 2211=求出绝热膨胀后气体的压强就可求出作功值.(2) 在忽略摩擦的情况下,可认为气体所作的功全部用来增加炮弹的动能.由此可得到炮弹速度.解 由题设l =3.66 m,D =0.152 m ,m =45.4 kg ,l 1=0.98 m ,v 1=311 m·s -1 ,p 1 =2.43×108Pa ,γ=1.2.(1) 炮弹出口时气体压强为()()Pa 1000.5//7112112⨯===γγl l p V V p p 气体作功J 1000.54π11d 6222112211⨯=--=--==⎰D γl p l p γV p V p V p W (2) 根据分析2122121v v m m W -=,则 -121s m 563⋅=+=v 2W/m v13 -21 1mol 氢气在温度为300K,体积为0.025m 3 的状态下,经过(1)等压膨胀,(2)等温膨胀,(3)绝热膨胀.气体的体积都变为原来的两倍.试分别计算这三种过程中氢气对外作的功以及吸收的热量.分析 这三个过程是教材中重点讨论的过程.在p -V 图上,它们的过程曲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过程(1 ) 作功最多, 过程( 3 ) 作功最少.温度T B >T C >T D ,而过程(3) 是绝热过程,因此过程(1)和(2)均吸热,且过程(1)吸热多.具体计算时只需直接代有关公式即可.解 (1) 等压膨胀()()J 1049.23⨯==-=-=A A B AA AB A p RT V V V RT V V p W v()J 1073.8273,,⨯===-=+=A A m p A B m p p p T R T C T T C E ΔW Q v v (2) 等温膨胀 J 1073.12ln /3⨯===A A RT V W C T vRTlnV对等温过程ΔE =0,所以J 1073.13⨯==T T W Q(3) 绝热膨胀T D =T A (V A /V D )γ-1=300 ×(0.5)0.4=227.4K对绝热过程a 0Q =,则有 ()()J 1051.125Δ3,⨯=-=-=-=D A D A m V a T T R T T C E W v 13 -22 绝热汽缸被一不导热的隔板均分成体积相等的A 、B 两室,隔板可无摩擦地平移,如图所示.A 、B 中各有1mol 氮气,它们的温度都是T0 ,体积都是V0 .现用A 室中的电热丝对气体加热,平衡后A 室体积为B 室的两倍,试求(1) 此时A 、B 两室气体的温度;(2) A 中气体吸收的热量.分析 (1) B 室中气体经历的是一个绝热压缩过程,遵循绝热方程TVγ-1 =常数,由此可求出B 中气体的末态温度TB .又由于A 、B 两室中隔板可无摩擦平移,故A 、B 两室等压.则由物态方程pV A =νRT A 和pV B =νRT B 可知T A =2T B .(2) 欲求A 室中气体吸收的热量,我们可以有两种方法.方法一:视A 、B 为整体,那么系统(汽缸)对外不作功,吸收的热量等于系统内能的增量.即QA =ΔE A +ΔE B .方法二:A 室吸热一方面提高其内能ΔE A ,另外对“外界”B 室作功WA.而对B 室而言,由于是绝热的,“外界” 对它作的功就全部用于提高系统的内能ΔEB .因而在数值上W A =ΔE B .同样得到Q A =ΔE A +ΔE B . 解 设平衡后A 、B 中气体的温度、体积分别为T A ,T B 和V A ,V B .而由分析知压强p A =p B =p .由题已知⎩⎨⎧=+=022V V V V V B A B A ,得⎩⎨⎧==3/23/400V V V V B A (1) 根据分析,对B 室有B γB γT V T V 1010--=得 ()0010176.1/T T V V T γB B ==-;0353.2T T T B A ==(2) ()()0007.312525ΔΔT T T R T T R E E Q B A A A A =-+-=+= 13-23 0.32 kg 的氧气作如图所示的ABCDA 循环,V 2 =2V 1 ,T 1=300K,T 2=200K,求循环效率.分析 该循环是正循环.循环效率可根据定义式η=W /Q 来求出,其中W 表示一个循环过程系统作的净功,Q 为循环过程系统吸收的总热量.解 根据分析,因AB 、CD 为等温过程,循环过程中系统作的净功为()()()J 1076.5/ln /ln 32121211⨯=-==+=V V T T R M m V V RT Mm W W W CD AB由于吸热过程仅在等温膨胀(对应于AB 段)和等体升压(对应于DA 段)中发生,而等温过程中ΔE =0,则AB AB W Q =.等体升压过程中W =0,则DA DA E Q Δ=,所以,循环过程中系统吸热的总量为()()()()J 1081.325/ln /ln Δ42112121,121⨯=-+=-+=+=+=T T R M m V V RT Mm T T C M m V V RT Mm E W Q Q Q m V DAAB DA AB 由此得到该循环的效率为 %15/==Q W η13 -24 图(a)是某单原子理想气体循环过程的V -T 图,图中V C =2V A .试问:(1) 图中所示循环是代表制冷机还是热机? (2) 如是正循环(热机循环),求出其循环效率.分析 以正、逆循环来区分热机和制冷机是针对p -V 图中循环曲线行进方向而言的.因此,对图(a)中的循环进行分析时,一般要先将其转换为p -V 图.转换方法主要是通过找每一过程的特殊点,并利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来完成.由图(a)可以看出,BC 为等体降温过程,CA 为等温压缩过程;而对AB 过程的分析,可以依据图中直线过原点来判别.其直线方程为V =CT ,C 为常数.将其与理想气体物态方程pV =m/MRT 比较可知该过程为等压膨胀过程(注意:如果直线不过原点,就不是等压过程).这样,就可得出p -V 图中的过程曲线,并可判别是正循环(热机循环)还是逆循环(制冷机循环),再参考题13-23的方法求出循环效率.解 (1) 根据分析,将V -T 图转换为相应的p -V 图,如图(b)所示.图中曲线行进方向是正循环,即为热机循环.(2) 根据得到的p -V 图可知,AB 为等压膨胀过程,为吸热过程.BC 为等体降压过程,CA 为等温压缩过程,均为放热过程.故系统在循环过程中吸收和放出的热量分别为()A B m p T T C M m Q -=,1 ()()A C A A B m V V V RT Mm T T C M m Q /ln ,2+-= CA 为等温线,有T A =T C ;AB 为等压线,且因V C =2V A ,则有T A =T B /2.对单原子理想气体,其摩尔定压热容C p ,m =5R/2,摩尔定容热容C V ,m =3R/2.故循环效率为()()3/125/2ln 2312/5/2ln 321/112=+-=⎥⎦⎤⎢⎣⎡+-=-=A A A T T T Q Q η 13 -25 一卡诺热机的低温热源温度为7℃,效率为40%,若要将其效率提高到50%,问高温热源的温度需提高多少?解 设高温热源的温度分别为1T '、1T '',则有12/1T T η'-=', 12/1T T η''-=''其中T 2 为低温热源温度.由上述两式可得高温热源需提高的温度为K 3.931111Δ211=⎪⎪⎭⎫ ⎝⎛'--''-='-''=T ηηT T T 13 -26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其中AB 和CD 是等压过程,BC 和DA 是绝热过程.已知B 点温度T B =T 1,C 点温度T C =T 2.(1) 证明该热机的效率η=1-T 2/T 1 ,(2) 这个循环是卡诺循环吗?分析 首先分析判断循环中各过程的吸热、放热情况.BC 和DA 是绝热过程,故Q BC 、Q DA 均为零;而AB 为等压膨胀过程(吸热)、CD 为等压压缩过程(放热),这两个过程所吸收和放出的热量均可由相关的温度表示.再利用绝热和等压的过程方程,建立四点温度之间的联系,最终可得到求证的形式. 证 (1) 根据分析可知 ()()⎪⎪⎭⎫ ⎝⎛-⎪⎪⎭⎫ ⎝⎛--=---=---=-=B A C D B C A B D CA B m p C D m p AB CD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C MT T C M m Q Q η1/11111,, (1) 与求证的结果比较,只需证得BA C D T T T T = .为此,对AB 、CD 、BC 、DA 分别列出过程方程如下V A /T A =V B /T B (2)V C /T C =V D /T D (3) C γC B γB T V T V 11--= (4)A γA D γD T V T V 11--= (5)联立求解上述各式,可证得η=1-T C /T B =1-T 2/T 1(2) 虽然该循环效率的表达式与卡诺循环相似,但并不是卡诺循环.其原因是:① 卡诺循环是由两条绝热线和两条等温线构成,而这个循环则与卡诺循环不同;② 式中T 1、T 2的含意不同,本题中T 1、T 2只是温度变化中两特定点的温度,不是两等温热源的恒定温度.13 -27 一小型热电厂内,一台利用地热发电的热机工作于温度为227℃的地下热源和温度为27℃的地表之间.假定该热机每小时能从地下热源获取1.8 ×1011J的热量.试从理论上计算其最大功率为多少?分析 热机必须工作在最高的循环效率时,才能获取最大的功率.由卡诺定理可知,在高温热源T 1和低温热源T 2之间工作的可逆卡诺热机的效率最高,其效率为η=1-T 2/T 1 .由于已知热机在确定的时间内吸取的热量,故由效率与功率的关系式Q pt Q W η//==,可得此条件下的最大功率.解 根据分析,热机获得的最大功率为()-1712s J 100.2//1/⋅⨯=-==t Q T T t Q ηp13 -28 有一以理想气体为工作物质的热机,其循环如图所示,试证明热()()1/1/12121---=p p V V γη 分析 该热机由三个过程组成,图中AB 是绝热过程,BC 是等压压缩过程,CA 是等体升压过程.其中CA 过程系统吸热,BC 过程系统放热.本题可从效率定义CA BC Q Q Q Q η/1/112-=-=出发,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等体、等压方程以及γ=C p,m 桙C V,m 的关系来证明.证 该热机循环的效率为CA BC Q Q Q Q η/1/112-=-=其中Q BC =m /M C p,m (T C -T B ),Q CA =m/M C V,m (T A -T C ),则上式可写为1/1/11---=---=C A CB C A B C T T T T γT T T T γη 在等压过程BC 和等体过程CA 中分别有T B /V 1 =T C /V 2,T A /P 1 =T C /P 2,代入上式得()()1/1/12121---=p p V V γη 13 -29 如图所示为理想的狄赛尔(Diesel)内燃机循环过程,它由两绝热线AB 、CD 和等压线BC 及等体线DA 组成.试证此内燃机的效率为()()()1//1/12312123---=-V V V V γV V ηγγ证 求证方法与题13-28相似.由于该循环仅在DA 过程中放热、BC 过程中吸热,则热机效率为 ()()BC AD B C m p A D m V BCDA T T T T γT T C M T T C M m Q Q η---=---=-=111/1,, (1) 在绝热过程AB 中,有1211--=γB γA V T V T ,即()121//-=γA B V V T T (2)在等压过程BC 中,有23//V T V T B C =,即23//V V T T B C = (3)再利用绝热过程CD,得1311--=γC γD V T V T (4)解上述各式,可证得()()()1//1/12312123---=-V V V V γV V ηγγ 13 -30 如图所示,将两部卡诺热机连接起来,使从一个热机输出的热量,输入到另一个热机中去.设第一个热机工作在温度为T 1和T 2的两热源之间,其效率为η1 ,而第二个热机工作在温度为T 2 和T 3 的两热源之间,其效率为η2.如组合热机的总效率以η=(W 1 +W 2 )/Q 1 表示.试证总效率表达式为η=(1 -η1 )η2 +η1 或 η=1 -T 3/T 1分析 按效率定义,两热机单独的效率分别为η1=W 1 /Q 1和η2=W 2 /Q 2,其中W 1 =Q 1-Q 2 ,W 2 =Q 2-Q 3 .第一个等式的证明可采用两种方法:(1) 从等式右侧出发,将η1 、η2 的上述表达式代入,即可得证.读者可以一试.(2) 从等式左侧的组合热机效率η=(W 1 +W 2 )/Q 1出发,利用η1、η2的表达式,即可证明.由于卡诺热机的效率只取决于两热源的温度,故只需分别将两个卡诺热机的效率表达式η1=1-T 2 /T 1 和η2=1-T 3 /T 2 代入第一个等式,即可得到第二个等式.证 按分析中所述方法(2) 求证.因η1=W 1 /Q 1 、η2=W 2 /Q 2 ,则组合热机效率12211211121Q Q ηηQ W Q W Q W W η+=+=+= (1) 以Q 2 =Q 1-W 1 代入式(1) ,可证得η=η1 +η2 (1-η1 ) (2) 将η1=1-T 2 /T 1 和η2=1-T 3 /T 2代入式(2),亦可证得η=1-T 2 /T 1 +(1-T 3 /T 2 )T 2 /T 1 =1-T 3 /T 113 -31 在夏季,假定室外温度恒定为37℃,启动空调使室内温度始终保持在17 ℃.如果每天有2.51 ×108 J 的热量通过热传导等方式自室外流入室内,则空调一天耗电多少? (设该空调制冷机的制冷系数为同条件下的卡诺制冷机制冷系数的60%)分析 耗电量的单位为kW·h ,1kW·h =3.6 ×106J.图示是空调的工作过程示意图.因为卡诺制冷机的制冷系数为212T T T e k -=,其中T 1为高温热源温度(室外环境温度),T 2为低温热源温度(室内温度).所以,空调的制冷系数为e =e k · 60% =0.6 T 2/( T 1 -T 2 )另一方面,由制冷系数的定义,有e =Q 2 /(Q 1 -Q 2 )其中Q 1为空调传递给高温热源的热量,即空调向室外排放的总热量;Q 2是空调从房间内吸取的总热量.若Q ′为室外传进室内的热量,则在热平衡时Q 2=Q ′.由此,就可以求出空调的耗电作功总值W =Q 1-Q 2 .解 根据上述分析,空调的制冷系数为7.8%60212=-=T T T e在室内温度恒定时,有Q 2=Q ′.由e =Q 2 /(Q 1-Q 2 )可得空调运行一天所耗电功W =Q 1-Q 2=Q 2/e =Q ′/e =2.89×107=8.0 kW·h13 -32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进行如图所示的逆向斯特林循环(回热式制冷机中的工作循环),其中1→2为等温(T 1 )压缩过程,3→4为等温(T 2 )膨胀过程,其他两过程为等体过程.求证此循环的制冷系数和逆向卡诺循环制冷系数相等.(这一循环是回热式制冷机中的工作循环,具有较好的制冷效果.4→1过程从热库吸收的热量在2→3过程中又放回给了热库,故均不计入循环系数计算.)证明 1→2 过程气体放热2111lnV V RT Q v = 3→4 过程气体吸热 2122ln V V RT Q v = 则制冷系数 e =Q 2 /(Q 1-Q 2 )= T 2/( T 1-T 2 ).与逆向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相同.13 -33 物质的量为ν的理想气体,其摩尔定容热容C V,m =3R/2,从状态A(p A ,V A ,T A )分别经如图所示的ADB 过程和ACB 过程,到达状态B(p B ,V B ,T B ).试问在这两个过程中气体的熵变各为多少? 图中AD 为等温线.分析 熵是热力学的状态函数,状态A 与B 之间的熵变ΔSAB 不会因路径的不同而改变.此外,ADB 与ACB 过程均由两个子过程组成.总的熵变应等于各子过程熵变之和,即DB AD AB S S S ΔΔΔ+=或CB AC AB S S S ΔΔΔ+=.解 (1) ADB 过程的熵变为()()D B p,m A D B D D A T BD P D A T DBAD AB T T C V V T T C T W T Q T Q S S S /ln /ln /d /d /d /d ΔΔΔm p,v vR v +=+=+=+=⎰⎰⎰⎰ (1)在等温过程AD 中,有T D =T A ;等压过程DB 中,有V B /T B =V D /T D ;而C p ,m =C V ,m +R ,故式(1)可改写为()()()()A B A B A B p,m A B B D ADB V T V V V T C V T V T S /ln 23/ln /ln /ln ΔvR vR v vR +=+=(2) ACB 过程的熵变为()()C B V,m A C p,m CB AC BA ACB T TC V T C S S Q/T S /ln /ln ΔΔd Δv v +=+==⎰ (2)利用V C =V B 、p C =p A 、T C /V C =T A /V A 及T B /p B =T C /p C ,则式(2)可写为()()()()()()()A B A B A A B B V,m A B A B A B V,m ACB V T V V V p V p C V V p p V V R C S /ln 23/ln /ln /ln /ln /ln ΔvR vR v vR v v +=+=++=通过上述计算可看出,虽然ADB 及ACB 两过程不同,但熵变相同.因此,在计算熵变时,可选取比较容易计算的途径进行.13 -34 有一体积为2.0 ×10-2m 3的绝热容器,用一隔板将其分为两部分,如图所示.开始时在左边(体积V 1 =5.0 ×10-3m 3)一侧充有1mol 理想气体,右边一侧为真空.现打开隔板让气体自由膨胀而充满整个容器,求熵变.分析 在求解本题时,要注意⎰=BA T Q S d Δ 的适用条件.在绝热自由膨胀过程中,d Q =0,若仍运用上式计算熵变,必然有ΔS =0.显然,这是错误的结果.由于熵是状态的单值函数,当初态与末态不同时,熵变不应为零.出现上述错误的原因就是忽视了公式的适用条件. ⎰=BA T Q S d Δ 只适用于可逆过程,而自由膨胀过程是不可逆的.因此,在求解不可逆过程的熵变时,通常需要在初态与末态之间设计一个可逆过程,然后再按可逆过程熵变的积分式进行计算.在选取可逆过程时,尽量使其积分便于计算.解 根据上述分析,在本题中因初末态时气体的体积V 1 、V 2 均已知,且温度相同,故可选一可逆等温过程.在等温过程中,d Q =d W =p d V ,而VRT M m p =,则熵变为 ()1-12K J 52.11/ln d 1d d Δ12⋅=====⎰⎰⎰V V R M m V V R M m T V p T Q S V V。
大学物理13章习题详细答案
习题1313-3.如习题13-3图所示,把一块原来不带电的金属板B 移近一块已带有正电荷Q 的金属板A ,平行放置。
设两板面积都是S ,板间距为d ,忽略边缘效应,求:(1)板B 不接地时,两板间的电势差。
(2)板B 接地时,两板间的电势差。
[解] (1)两带电平板导体相向面上电量大小相等符号相反,而相背面上电量大小相等符号相同,因此当板B 不接地,电荷分布为因而板间电场强度为 SQ E 02ε=电势差为 SQdEd U 0AB 2ε== (2) 板B 接地时,在B 板上感应出负电荷,电荷分布为 故板间电场强度为 SQ E 0ε=电势差为 SQdEd U 0AB ε== B A-Q/2Q/2Q/2Q/2A B -QQ13-4 两块靠近的平行金属板间原为真空。
使两板分别带上面电荷密度为σ0的等量异号电荷,这时两板间电压为U 0=300V 。
保持两板上电量不变,将板间空间一半如图习题13-4图所示充以相对电容率为εr =5的电介质,试求(1) 金属板间有电介质部分和无电介质部分的E,D 和板上的自由电荷密度σ; (2) 金属板间电压变为多少?电介质上下表面束缚电荷面密度多大?13-5.如习题13-5图所示,三个无限长的同轴导体圆柱面A 、B 和C ,半径分别为R A 、R B 、R C 。
圆柱面B 上带电荷,A 和C 都接地。
求B 的内表面上线电荷密度λ1和外表面上线电荷密度λ2之比值λ1/λ2。
[解] 由A 、C 接地 BC BA U U = 由高斯定理知 r E 01I 2πελ-=rE 02II 2πελ= AB 0101I BA ln 2d 2d ABA BR Rr r U R R R R πελπελ=-==⎰⎰r E IIIB C 0202II BC ln 2d 2d CB CBR R r r U R R R R πελπελ===⎰⎰r EBC 02A B 01ln 2ln 2R R R R πελπελ= 因此 AB BC 21ln :ln:R R R R =λλ13-6.如习题13-6图所示,一厚度为d 的无限大均匀带电导体板,单位面积上两表面带电量之和为σ。
大学物理第十三章狭义相对论
⼤学物理第⼗三章狭义相对论第13章狭义相对论⼀、选择题1. 狭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告诉我们[ ] (A) 描述⼀切⼒学规律, 所有惯性系等价(B) 描述⼀切物理规律, 所有惯性系等价(C) 描述⼀切物理规律, 所有⾮惯性系等价(D) 描述⼀切物理规律, 所有参考系等价2. 在伽利略变换下, 经典⼒学的不变量为[ ] (A) 速度(B) 加速度(C) 动量(D) 位置坐标3. 在洛仑兹变换下, 相对论⼒学的不变量为[ ] (A) 加速度(B) 空间长度(C) 质点的静⽌质量(D) 时间间隔4. 相对论⼒学在洛仑兹变换下[ ] (A) 质点动⼒学⽅程不变(B) 各守恒定律形式不变(C) 质能关系式将发⽣变化(D) 作⽤⼒的⼤⼩和⽅向不变5. 光速不变原理指的是[ ] (A) 在任何媒质中光速都相同(B) 任何物体的速度不能超过光速(C) 任何参考系中光速不变(D) ⼀切惯性系中, 真空中光速为⼀相同值6. 著名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结果表明[ ] (A) 地球相对于以太的速度太⼩, 难以观测(B) 观测不到地球相对于以太的运动(C) 观察到了以太的存在(D) 狭义相对论是正确的7. 在惯性系S中同时⼜同地发⽣的事件A、B,在任何相对于S系运动着的惯性系中测量: [ ] (A) A、B可能既不同时⼜不同地发⽣(B) A、B可能同时⽽不同地发⽣(C) A、B可能不同时但同地发⽣(D) A、B仍同时⼜同地发⽣8. 在地⾯上测量,以⼦弹飞出枪⼝为事件A, ⼦弹打在靶上为事件B, 则在任何相对于地⾯运动着的惯性系中测量[ ] (A) ⼦弹飞⾏的距离总是⼩于地⾯观察者测出的距离(B) ⼦弹飞⾏的距离可能⼤于地⾯观察者测出的距离(C) 事件A 可能晚于事件B (D) 以上说法都不对9. 下⾯说法中, 唯⼀正确的是[ ] (A) 经典⼒学时空观集中反映在洛仑兹变换上(B) 由于运动时钟变慢, 所以宇航员出发前要先把⼿表拨快⼀些(C) ⽆论⽤多⼤的⼒, 作⽤多长时间, 也不可能把地⾯上的物体加速到光速 (D) 公式E = mc 2说明质量和能量可以互相转换10. 设S 系中发⽣在坐标原点的事件A ⽐发⽣在x =3km 处的事件B 早0.1µs, ⼆事件⽆因果关系.则以速度v 向x 轴正⽅向运动的S '系上的观察者看来[ ] (A) 事件A 可能⽐事件B 晚发⽣ (B) 事件A 可能⽐事件B 早发⽣ (C) 事件A 与事件B 同时发⽣ (D) 上述三种说法都有可能11. 已知在惯性参考S 中事件A 超前事件B 的时间是?t , 则在另⼀相对于S 系匀速运动的惯性参考系S '上观察到[ ] (A) 事件A 仍超前事件B, 但?t '<?t (B) 事件A 始终超前事件B, 但?t '≥?t(C) 事件B ⼀定超前事件A, ??t '?< ?t (D) 以上答案均不对12. ①对于某观察者来说, 发⽣在惯性系中同⼀地点同⼀时刻的两个事件, 对于相对于此惯性系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其它惯性系中的观察者来说, 两事件是否同时发⽣?②在某惯性系中发⽣于同⼀时刻不同地点的两个事件, 它们在其它惯性系中是否同时发⽣? 关于上述两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是[ ] (A) ①同时, ②不同时 (B) ①不同时, ②同时 (C) ①同时, ②同时 (D) ①不同时, ②不同时13. 地⾯上测得飞船A 以c 21的速率由西向东飞⾏, 飞船B 以c 21的速率由东向西飞⾏, 则A船上的⼈测得B 船的速度⼤⼩为[ ] (A) c(B) c 21 (C)c 32(D)c 5414. ⼀光⼦以速度c 运动, ⼀⼈以0.99c 的速度去追, 此⼈观察到的光⼦速度⼤⼩为 [ ] (A) 0.1c (B) 0.01c (C) c(D) 0.9cT13-1-13图T13-1-14图15. 两相同的⽶尺, 分别静⽌于两个相对运动的惯性参考系S 和S '中.若⽶尺都沿运动⽅向放置, 则 [ ] (A) S 系的⼈认为S '系的尺要短些 (B) S '系的⼈认为S 系的尺要长些 (C) 两系的⼈认为两系的尺⼀样长 (D) S 系的⼈认为S '系的尺要长些16. ⼀长度为l =5m 的棒静⽌在S 系中, 且棒与Ox 轴的夹⾓为30?.现有S '系以v =c 21相对于S 系沿Ox 轴运动, 则在S '系的观察者测得此棒与O 'x '的夹⾓约为[ ] (A) 25? (B) 33? (C) 45? (D) 30?17. π介⼦的固有寿命为2.6?10-8s, 速度为0.6c 的π介⼦的寿命是 [ ] (A) 208?10-8s (B) 20.8?10-8s (C) 32.5?10-8s (D) 3.25?10-8s18. ⼀个电⼦由静电场加速到动能为0.25 MeV , 此时它的速度为[ ] (A) 0.1c (B) 0.5c (C) 0.75c (D) 0.25c19. 静⽌质量为m 0的物体, 以0.6c 的速度运动, 物体的总动能为静能的多少倍? [ ] (A)41 (B)21 (C) 1 (D)3120. ⼀根静⽌长度为1m 的尺⼦静⽌于惯性系S 中, 且与Ox 轴⽅向成30°夹⾓.当观察者以速度v 相对于S 系沿Ox 轴⽅向运动时, 测出尺与Ox 轴⽅向的夹⾓变为45°, 他测出尺的长度为[ ] (A) 1.0 m (B) 0.8 m (C) 0.6 m (D) 0.7 m21. ⼀宇航员要到离地球5光年的星球去航⾏, 如果宇航员希望把这路程缩短为3光年, 则他所乘的⽕箭相对于地球的速度应是 [ ](A) c 21 (B)c 53 (C)c 54 (D)c 1022. 将静质量为m 0的静⽌粒⼦加速到0.6c 所需作的功为[ ] (A) 0.15m 0c 2 (B) 0.25 m 0c 2 (C) 0.35 m 0c 2 (D) 0.45 m 0c 223. 在某地发⽣两事件, 与该地相对静⽌的甲测得时间间隔为4s, 若相对于甲作匀速运动的⼄测得的时间间隔为5s, 则⼄相对于甲的运动速度为 [ ] (A) c 54 (B)c 53 (C)c 51 (D)c 5224. ⼀质点在惯性系S 中的xOy 平⾯内作匀速圆周运动.另⼀参考系S '以速度v 沿x 轴⽅向运动. 则在S '系的观察者测得质点的轨迹是T13-1-15图[ ] (A) 圆周 (B) 椭圆(C) 抛物线 (D) 以上均⾮25. 如果光速是10m.s -1, 则对⼈类的⽣活有什么影响? [ ] (A) 运动员在10s 内跑完100m 是不可能的 (B) 经常运动的⼈不容易衰⽼(C) 依靠中央台的报时来校准你的⼿表是不可能的 (D) 与现在⼀样,对⼈类的⽣活⽆任何影响26. T 是粒⼦的动能, p 表⽰它的动量, 则粒⼦的静⽌能量为 [ ] (A) T Tc p 2222- (B)TTc p 2222+(C)TT pc 22- (D) pc T +27. 在实验室坐标系中, 静⽌质量为m B 的物体与总能量(包括静能m A c 2)为E A 的粒⼦碰撞, 发⽣嬗变后, 总能量为[ ] (A) m A c 2+ m B c 2(B) E A + m B c 2(C) E A + m A c 2 (D) m A c 2+ m B c 228. 设某微观粒⼦的总能量是它的静⽌能量的k 倍, 则其运动速度的⼤⼩为(以c 表⽰真空中的光速) [ ] (A)-k c (B)kkc 21- (C)1+k c (D)kk 12-29. ⼀个电⼦运动速度为0.99c , 它的动能是(已知电⼦的静⽌能量为0.511 MeV) [ ] (A) 3.5 MeV (B) 4.0 MeV (C) 3.1 MeV (D) 2.5 MeV30. 某种介⼦静⽌时寿命为10-8s, 质量为10-25kg .若它以2?108m.s -1的速率运动, 则在它⼀⽣中能飞⾏的距离为⽶.[ ] (A) 10-3(B) 2 (C) 65(D) 531. 甲、⼄、丙三飞船, 静⽌时长度都是l .现在分别在三条平⾏线上沿同⽅向匀速运动, 甲观察到⼄的长度为2l , ⼄观察到丙的长度也为2l , 甲观察到丙⽐⼄快, 则甲观察到丙的长度为 [ ] (A)2l (B)4l (C)5l (D)7l31. 根据相对论⼒学, 动能为0.25MeV 的电⼦其运动速率为(电⼦的静能为0.511MeV)[ ] (A) 0.1c (B) 0.5c (C) 0.75c (D) 0.85c32. 在惯性参考系S 中有两个静⽌质量都是m 0的粒⼦A和B, 分别以速度v 沿同⼀直线相向运动, 相碰后合在⼀起成为⼀个粒⼦.则其合成粒⼦的静⽌质量为 [ ] (A) 02m (B) 20)(12cv m -(C)20)(121cv m - (D) 2)(12cvm -34. 判断下⾯⼏种说法是否正确:(1) 所有惯性系对物理定律都是等价的(2) 在真空中, 光速与光的频率和光源的运动⽆关(3) 在任何惯性系中, 光在真空中沿任何⽅向传播的速度都相同 [ ] (A) 只有 (1) (2) 正确 (B) 只有 (1) (3) 正确 (C) 只有 (2) (3) 正确(D) 三种说法都正确35. ⼀宇宙飞船相对地球以0.8c 的速度飞⾏, ⼀光脉冲从船尾传到船头.飞船上的观察者测得飞船长为90m ,地球上的观察者测得光脉冲从船尾发出和到达船头两个事件的空间间隔为[ ] (A) 90m (B) 54m (C) 270m (D) 150m36. 宇宙飞船相对于地⾯以速度v 作匀速直线飞⾏,某⼀时刻飞船头部的宇航员向飞船尾部发出⼀个光讯号,经过t ?(飞船上的钟)时间后,被尾部的接收器收到.则由此可知飞船的固有长度为 [ ] (A) t c ??(B) t v ??(C) 2)/(1c v t c - (D)2)/(1c v t c -??37. ⼀⽕箭的固有长度为L ,相对于地⾯作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1v ,⽕箭上有⼀个⼈从⽕箭的后端向⽕箭前端上的⼀个靶⼦发射⼀颗相对于⽕箭的速度为2v 的⼦弹.在⽕箭上测得⼦弹从射出到击中靶的时间间隔是(c 表⽰真空中光速): [ ] 21)A (v v L + 2)B (v L 21)C (v v L - 211)/(1)D (c v v L-38. 令电⼦的速率为v ,则电⼦的动能k E 对于⽐值c v /的图线可⽤下图中哪⼀个图表⽰? [ ])A (cv)B (cv)C ()D (cv⼆、填空题1. ⼀个放射性样品衰变放出两个沿相反⽅向飞出的电⼦, 相对于样品的速率均为0.67c , 则⼀个电⼦相对于另⼀个电⼦的速度⼤⼩是.2. 两个光⼦相向运动, 它们的速度均为c .则其中⼀个光⼦测得另⼀个光⼦的速度⼤⼩为.3. ⼀长度为l =5m 的棒静⽌在S 系中, 且棒与Ox 轴成30?⾓.S '系以v =c 21相对于S 系沿Ox 轴运动.则在S '系的观察者测得此棒的长度约为.4. 荷电π介⼦(m 0c 2 =140 MeV)在相对其静⽌坐标的中的半衰期是2.5?10-8s. 在实验室坐标中测得其动能为 60 MeV 的π介⼦半衰期为.5. µ介⼦是⼀种基本粒⼦, 在静⽌坐标系⾥从“诞⽣”到“死亡”只有2?10-6s .µ介⼦相对于地球的速度为0.998c 时, 地球上的⼈测得µ介⼦的寿命约为.6. ⼀个电⼦⽤静电场加速到动能为0.25 MeV , 此时电⼦的质量约为静质量的倍.7. 边长为a 的正⽅形薄板静⽌于惯性系S 的xOy 平⾯内, 且两边分别与x 、y 轴平⾏.今有惯性系S '以0.8c (c 为光速)的速度相对于S 系沿x 轴作匀速直线运动, 则从S '系测得薄板的⾯积为.8. S 系与S '系是坐标轴相互平⾏的两个惯性系, S '系相对于S 系沿Ox 轴正⽅向匀速运动, ⼀根刚性尺静⽌在S '系中并与O 'x '轴成30?⾓.今在S 系中观察得此尺与Ox 轴成45?⾓, 则S '系相对于S 系运动的速度为.9. 当⼀颗⼦弹以0.6c (c 为真空中的光速)的速率运动时, 其运动质量与静质量之⽐为.10. 某核电站年发电量为100亿度, 它等于36?1015J 的能量, 如果这是由核材料的全部静⽌能转化产⽣的, 则需要消耗的核材料的质量为.11. 某物体运动速度为0.8c 时, 物体的质量为m , 则其动能为.T13-2-1图T13-2-2图T13-2-7图12. 在惯性系S 中,测得某两事件发⽣在同⼀地点,时间间隔为4s ,在另⼀惯性系S '中,测得这两事件的时间间隔为6s ,它们的空间间隔是.13. ⽜郎星距离地球约16光年,宇宙飞船若以的匀速飞⾏,将⽤4年的时间(宇宙飞船上的钟指⽰的时间)抵达⽜郎星.14. ⼀列⾼速⽕车以速度u 驶过车站时,停在站台上的观察者观察到固定在站台上相距1m 的两只机械⼿在车厢上同时划出两个痕迹,则车厢上的观察者应测出这两个痕迹之间的距离为.15. ⼀扇门的宽度为a .今有⼀固有长度为)(00a l l >的⽔平细杆,在门外贴近门的平⾯内沿其长度⽅向匀速运动.若站在门外的观察者认为此杆的两端可同时被拉进此门,则此杆相对于门的运动速率u ⾄少为.16. (1) 在速度为v = 的情况下粒⼦的动量等于⾮相对论动量的两倍. (2) 在速度为v = 情况下粒⼦的动能等于它的静⽌能量.17. 观察者甲以c 54的速度(c 为真空中光速)相对于观察者⼄运动,若甲携带⼀长度为l 、截⾯积为S 、质量为m 的棒,这根棒安放在运动⽅向上,则(1) 甲测得此棒的密度为; (2) ⼄测得此棒的密度为.18. ⼀电⼦以0.99 c 的速率运动,则该电⼦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J ,电⼦的经典⼒学动能与相对论动能之⽐是_____________.19. 与观察者甲相对静⽌的Oxy 平⾯有⼀个圆形物体,另⼀观察者⼄相对于观察者甲以 0.8 c 的速率平⾏于Oxy 平⾯作匀速直线运动. 观察者⼄测得这⼀图形为⼀椭圆,其⾯积是7.2cm 2; 则观察者甲测得的该物体⾯积是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1. 在折射率为n 的静⽌连续介质中,光速0/u c n =.已知⽔的折射率为 1.3n =,试问当⽔管中的⽔以速率v 流动时,沿着⽔流⽅向通过⽔的光速u 多⼤? 结果表明,光好像是被运动介质所拖动,但⼜不是完全地拖动,只是运动介质速率的⼀部分211/f n =-加到了光速0/u c n =中.1851年,菲佐(A.H.L.Fizeau,1819-1896)从实验上观测到了这个效应..然⽽,直到相对论出现以后,该效应才得到了满意的解释.2. ⼀事件在S '系中发⽣在60m x '=,8810s t -'=? (0y z ''==).S '系相对于S 系以速度3c /5沿x 轴运动,S 和S '的原点在0t t '==时重合,该事件在S 系中的空—时坐标如何?3. 设太阳的质量为2.0×1030kg,辐射功率为3.8×1026W .(1) 如果这些巨⼤的辐射能量是由碳被燃烧成⼆氧化碳这⼀典型的化学反应所产⽣的,并假定可将太阳质量视为所⾏成的CO 2的质量,已知⽣成每千克CO 2反应热为7.9×106J, 试计算太阳可能存在的时间.(2) 实际上,这些能量是氢转变为氦的热核反应产⽣的,并且在此反应中所放出的能量为静能的0.7%, 试根据这种情况重新计算太阳可能存在的时间.4. 两个静质量相同的质点进⾏相对论性碰撞.碰撞前,⼀个质点具有能量E 10,另⼀个质点是静⽌的;碰撞后,两个质点具有相同的能量E ,并具有数值相同的偏⾓θ.(1)试⽤E 10表⽰碰撞后每个质点的相对论性动量;(2)试证明偏⾓θ满⾜关系式s i n θ=5. ⼀个质量数为42的静⽌粒⼦衰变为两个碎⽚,其中⼀个碎⽚的静⽌质量数为20,以速率c 53运动,求另⼀碎⽚的动量p 、能量E 和静⽌质量m 0(1原⼦质量单位u =1.66?10-27kg).6. 球上的天⽂学家测定距地球11810?m 的⽊卫⼀上的⽕⼭爆发与墨西哥的⼀个⽕⼭爆发同时发⽣,以82.510?m ?s -1经过地球向⽊星运动的空间旅⾏者也观察到了这两个事件,对该空间旅⾏者来说,(1)哪⼀个爆发先发⽣? (2) 这两个事件的空间距离是多少?7. ⼀放射性原⼦核相对于试验室以0.1c 速率运动,这时它发射出⼀个电⼦,该电⼦相对于原⼦核的速率为0.8c .如果相对于固定在衰变核上的参考系,该电⼦:(1) 沿核的运动⽅向发射,(2) 沿相反⽅向发射,(3) 沿垂直⽅向发射,试求它相对于实验室的速度.8. 离地⾯6000m 的⾼空⼤⽓层中,产⽣⼀π介⼦以速度v = 0.998c 飞向地球.假定π介⼦在⾃⾝参照系中的平均寿命为s 10 26-?,根据相对论理论,试问:(1) 地球上的观测者判断π介⼦能否到达地球?(2) 与π介⼦⼀起运动的参照系中的观测者的判断结果⼜如何?9. ⼀静⽌⾯积为20m 100=S 、⾯密度为0σ的正⽅形板.当观测者以u = 0.6c 的速度沿其对⾓线运动,求:(1) 所测得图形的形状与⾯积;(2) ⾯密度之⽐σσ.10. 某⽕箭相对于地⾯的速度为v = 0.8c ,⽕箭的飞⾏⽅向平⾏于地⾯,在⽕箭上的观察者测得⽕箭的长度为50m ,问:(1) 地⾯上的观察者测得这个⽕箭多长?(2) 若地⾯上平⾏于⽕箭的飞⾏⽅向有两棵树,两树的间距是50m ,问在⽕箭上的观察者测得这两棵树间的距离是多少?(3) 若⼀架飞机以v = 600m ?s -1的速度平⾏于地⾯飞⾏,飞机的静长为50m ,问地⾯上的观察者测得飞机的长度为多少? 11. ⼀位旅客在星际旅⾏中打了5.0分钟的瞌睡,如果他乘坐的宇宙飞船是以0.98c 的速度相对于太阳系运动的.那么,太阳系中的观测者会认为他睡了多长时间?12.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0km ,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约为1s km 30-?=v ,在⼀较短的时间内,地球相对于太阳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在太阳参考系看来,在运动⽅向上,地球的半径缩短了多少?13. ⼀艘宇宙飞船的船⾝固有长度为m 900=L ,相对于地⾯以c 8.0(c 为真空中光速)的匀速度在⼀观察站的上空飞过.(1) 观测站测得飞船的船⾝通过观测站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2) 宇航员测得船⾝通过观测站的时间间隔是多少?14. 在惯性系 K 中,有两个事件同时发⽣在x 轴上相距1000m 的两点,⽽在另⼀惯性系K ' (沿x 轴⽅向相对于K 系运动) 中测得这两个事件发⽣地点相距2000m .求在K '系中测得这两个事件的时间间隔.15. 如T13-3-15图所⽰,⼀隧道长为L ,宽为d ,⾼为h , 拱顶为半圆.设想⼀列车以极⾼的速度v 沿隧道长度⽅向通过隧道,若从列车上观察, (1) 隧道的尺⼨如何?(2) 设列车的长度为0l ,它全部通过隧道的时间是多少? 16. 由于相对论效应,如果粒⼦的能量增加,粒⼦在磁场中的回旋周期将随能量的增加⽽增⼤.试计算动能为MeV 104的质⼦在磁感应强度为1T 的磁场中的回旋周期.(质⼦的静⽌质量为J 106.1eV 1,kg 1067.11927--?=?)17. 要使电⼦的速度从v 1 = 1.2×108m ?s -1增加到v 2 = 2.4×108m ?s -1必须对它作多少功? (电⼦静⽌质量m e =9.11×10-31 kg)T13-3-15图18.⽕箭相对于地⾯以v = 0.8 c的匀速度向上飞离地球.在⽕箭发射?t'=12 s后(⽕箭上的钟),该⽕箭向地⾯发射⼀导弹,其速度相对于地⾯为v1= 0.4 c,问⽕箭发射后多长时间(地球上的钟)导弹到达地球? 计算中假设地⾯不动.19.已知快速运动介⼦的能量约为E =3000 MeV,⽽这种介⼦在静⽌时的能量为E0 = 100 MeV.若这种介⼦的固有寿命是τ 0 =2×10-6 s,求它运动的距离.20. 两个相距2L0的信号接收站E和W连线中点处有⼀信号发射台,向东西两侧发射讯号.现有⼀飞机以匀速度v沿发射台与两接收站的连线由西向东飞⾏,试问在飞机上测得两接收站接收到发射台同⼀讯号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大学物理_第十三章_课后答案
a sin ϕ = (2k + 1)
λ 2 , k = 1,2,3 ⋅ ⋅ ⋅
x 1.4 = = 3.5 × 10 −3 = tan ϕ ≈ sin ϕ f 400 由 2a sin ϕ 2 × 0.6 λ= = × 3.5 × 10 −3 2k + 1 2k + 1 故 1 = × 4.2 × 10 −3 2k + 1 mm o λ = 6000 A 当 k = 3 ,得 3
得 (2)因第四级缺级,故此须同时满足
0.20(a + b) = 2 × 6000 × 10 −10 0.30(a + b) = 3 × 6000 × 10 −10 a + b = 6.0 × 10 −6 m (a + b) sin ϕ = kλ a sin ϕ = k ′λ a+b a= k ′ = 1.5 × 10 −6 k ′ 4
答:因为衍射角 ϕ 愈大则 a sin ϕ 值愈大,分成的半波带数愈多,每个半波带透过的光通量 就愈小,而明条纹的亮度是由一个半波带的光能量决定的,所以亮度减小. 13-5 若把单缝衍射实验装置全部浸入水中时,衍射图样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如果此时用公
a sin ϕ = ± (2k + 1)
式 在水中的波长?
λ 答: 不矛盾. 单缝衍射暗纹条件为 a sin ϕ = kλ = 2 k 2 , 是用半波带法分析(子波叠加问题). ϕ 相邻两半波带上对应点向 方向发出的光波在屏上会聚点一一相消,而半波带为偶数,故
形成暗纹;而双缝干涉明纹条件为 d sin θ = kλ ,描述的是两路相干波叠加问题,其波程差 为波长的整数倍,相干加强为明纹.
o
a+b =
解:
物理第13章试题及答案
物理第13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光的折射定律中,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是:A. 入射角大于折射角B. 入射角小于折射角C. 入射角等于折射角D. 入射角与折射角无关2.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能量可以凭空产生B. 能量可以凭空消失C. 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D. 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相互转化3. 以下哪个选项是描述光的干涉现象的?A. 光的反射B. 光的折射C. 光的衍射D. 光的直线传播4. 电磁波谱中,频率最高的是:A. 无线电波B. 微波C. 红外线D. 伽马射线5.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是:A. 作用力大于反作用力B. 作用力小于反作用力C. 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D.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6. 以下哪种物质是超导体?A. 铜B. 铁C. 铝D. 汞7.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自发地流向高温物体B. 热量不能从低温物体自发地流向高温物体C. 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D. 热量可以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自发地从低温物体流向高温物体8.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相邻亮条纹之间的距离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A. 光源的波长B. 双缝之间的距离C. 屏幕与双缝之间的距离D. 观察者的眼睛9. 以下哪个选项是描述光的偏振现象的?A. 光的反射B. 光的折射C. 光的干涉D. 光的衍射10.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以下哪个选项是描述电磁场与电荷的关系的?A. 高斯定律B.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C. 安培环路定理D. 洛伦兹力定律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的折射率定义为__________。
2.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是__________。
3.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R等于电压V除以电流I,即R=__________。
4. 绝对零度是温度的下限,其数值为__________开尔文。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13章
第13章 光学一 选择题*13-1 在水中的鱼看来,水面上和岸上的所有景物,都出现在一倒立圆锥里,其顶角为( )(A)48.8(B)41.2(C)97.6(D)82.4解:选(C)。
利用折射定律,当入射角为1=90i 时,由折射定律1122sin sin n i n i = ,其中空气折射率11n =,水折射率2 1.33n =,代入数据,得折射角2=48.8i ,因此倒立圆锥顶角为22=97.6i 。
*13-2 一远视眼的近点在1 m 处,要看清楚眼前10 cm 处的物体,应配戴的眼镜是( )(A)焦距为10 cm 的凸透镜 (B)焦距为10 cm 的凹透镜 (C)焦距为11 cm 的凸透镜 (D)焦距为11 cm 的凹透镜解:选(C)。
利用公式111's s f+=,根据教材上约定的正负号法则,'1m s =-,0.1m s =,代入得焦距0.11m =11cm f =,因为0f >,所以为凸透镜。
13-3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S 到两缝S 1、S 2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纹位于图中O 处,现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图13-3中的S ′位置,则[ ] (A) 中央明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B) 中央明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C) 中央明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D) 中央明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解:选(B)。
光源S 由两缝S 1、S 2到O 处的光程差为零,对应中央明纹;当习题13-3图向下移动至S ′时,S ′到S 1的光程增加,S ′到S 2的光程减少,为了保持光程差为零,S 1到屏的光程要减少,S 2到屏的光程要增加,即中央明纹对应位置要向上移动;条纹间距dD x λ=∆,由于波长λ、双缝间距d 和双缝所在平面到屏幕的距离D 都不变,所以条纹间距不变。
13-4 用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在单缝上时,可观察夫琅禾费衍射。
若屏上点P 处为第二级暗纹,则相应的单缝波阵面可分成的半波带数目为[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解:选(B)。
大学物理第十三章习题-
为最小, 其值为 0 。
1
1 2
B
l2
1
2
1 2
B
l2
2
Oa O b
××××
a
××××
×
l2 b×
O
l1
×
×
1
2
1 2
Bl12
1 2
Bl22
××××
3-6 在底面半径为R的圆柱形空间内有一磁感应强 度为B的均匀磁场, 磁感应强度的变化率 dB 为常
dt
量, 现在磁场附近放一根长为R的导体棒ab, 如图所示,
第十三章 习题课
★ 本章重要内容回顾
1.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定律
i
dΦm dt
楞次定律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
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2.动生电动势 i (v B) dl
3.感生电动势
i
l Ek dl
B
dS
s t
感生电场
4.自感 自感系数
自感电动势
L m
I
5.互感 互感系数
则导体棒上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_________。
辅助线aO、bO上的电动势为0
m
BS
B
1 2
RR
4
1 8
B R2
i
dm dt
1 dB R2
8 dt
1 R2
8
i
1 R2
8
3-7 一半径 r =10cm的圆形闭合导线回路置于均匀磁 场 B(B = 0.80T)中, B与回路平面正交。若圆形回路 的半径从 t = 0开始以恒定的速率dr dt = 80cm/s收 缩, 则在这 t = 0时刻, 闭合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大小 为 0.4 V ;如要求感应电动势保持这一数值, 则闭合 回路面积应以dS/dt = 0.5 m2/s 的恒定速率收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本章重要内容回顾
1、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定律
dΦm i dt
楞次定律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 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2、动生电动势 i ( v B ) dl
3、感生电动势
B i l Ek dl s dS t
1 1 Bl12 2 1 2 Bl 22 2
Oa Ob
× × × × × × × × ×
a
l2 b
× ×
O×
l1
1 1 2 2 1 2 Bl1 Bl2 2 2
×
×
×
×
3-6 在底面半径为R的圆柱形空间内有一磁感应强 dB 度为B的均匀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变化率 dt 为常 量,现在磁场附近放一根长为R的导体棒ab,如图所 示,则导体棒上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_________。
(D) L L = 2 1, W
1 2
m1 Wm2 = 2 1
2 Φ N2 N L S r2 I l l 2 L1 Wm1 1 r1 1 2 L2 Wm 2 2 r2 2
Wm 1 LI 2 2
3-5 长为 l 的金属直导线在垂直于均匀磁场的平面内 以角速度转动。如果转轴在导线上的位置是在 1 2 B l 端点 ,整个导线上的电动势为最大,其值为 2 。 如果转轴位置是在 中点 ,整个导线上的电动势 为最小,其值为 0 。
c
a
(D) 导线c中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0.2V。
i ( v B) dl
a 0
y
(C) 导线c中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0.1V。
x
b Bl v 0.1V
c Bv 2l cos 450 0.1V
3-2 如图所示,闭合电路由带铁芯的螺线管,电源, 滑线变阻器组成。问在下列哪一种情况下可使线圈中 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原电流I的方向相反。 (A) 滑线变阻器的触点A向左滑动。 (B) 滑线变阻器的触点A向右滑动。 (C) 螺线管上接点 B向左移动(忽略长螺线管的电 阻)。 (D) 把铁芯从螺线管中抽出。
Φ 0.05
0.15
0 I 0 I 2(0.15 x) dx (0.15ln 3 0.1) 2 x
Φ 0.05
0.15
0 I 0 I 2(0.15 x) dx (0.15ln 3 0.1) 2 x
2.6 108 I
dΦ 8 8 dI 5.2 10 ( V) i 2.6 10 dt dt
辅助线aO、bO上的电动势为0 1 1 m BS B R R B R 2
2 4 8
1 dB d m R2 i 8 dt dt 1 1 2 R i R 2 8 8
3-7 一半径 r =10cm的圆形闭合导线回路置于均匀磁 场 B(B = 0.80T)中,B与回路平面正交。若圆形回路 的半径从 t = 0开始以恒定的速率drdt = 80cm/s收缩, 则在这 t = 0时刻,闭合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大小 为 0.4 V ;如要求感应电动势保持这一数值,则闭合 回路面积应以dS/dt = 0.5 m2/s 的恒定速率收缩。
D dS qi内
S i
D L H dl S ( jc t ) dS
介质方程
B dS 0
S
D 0) 3-1 如图所示,有一边长为1m的立方体,处于沿y轴 指向的强度为0.2T的均匀磁场中,导线a、b、c都以 z 50cm/s的速度沿图中所示方向运动,则 : (A) 导线a中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0.1V。 b B (B) 导线b中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零。
dΦD D Id S dS dt t
1 2 W自 LI 2
1 B2 1 wm H 2 2 2
1 B2 Wm dV V 2
8、麦克斯韦方程组
电磁场的普遍规律,它预言了电磁的存在。
E dl
L
S
B dS t
d d 当 0时,i 沿顺时针;当 0时,i 沿逆时针。 dt dt
A Y
方向是逆时针
I
20
y B 5
O
x
dx 10
X
3-10 一半径为r2电荷线密度为的均匀带电圆环, 里边有一半径为r1 、总电阻为 R的导体环,两环共面 同心(r2 >> r1),当大环以变角速度 =(t)绕垂直 于环面的中心轴逆时针旋转时,求小环中的感应电流。 其方向如何?
(t )
r1
r2
解: 大环旋转所产生的电流为:
2 r2 I r2 2 /
在环心处产生的磁感应 强度为: 0 I 0 B0 2 2 r2
(t )
r1
r2
2 Φ B r 小导体环中的磁通量为: 0 1
0 r12
2
1 0 r12 d 1 dΦ i R 2 dt R dt
3-3 如图,M、N为两根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导轨, ab与cd为垂直于导轨并可在其上无摩擦自由滑动的两 根直祼导线,外磁场均匀向上。当外力使ab向右平移 时,cd则: (A) 不动。 (C) 向左移动。 (B) 转动。
(D) 向右移动。
3-4 有两个长直密绕螺线管,长度及线圈匝数均相 同,半径分别为 r1和r2。管内充满均匀介质,其磁导 率分别为 1和 2。设r1 r2 = 1 2, 1 2 = 2 1,当 将两只螺线管串联在电路中通电稳定后,其自感系数 之比 L1 L2与磁能之比Wm1 Wm2分别为: (A) L1 L2= 1 1, Wm1 Wm2 = 1 1 (B) L1 L2= 1 2, Wm1 Wm2 = 1 1 (C) L1 L2= 1 2, Wm1 Wm2 = 1 2
0 I1I 2b F1 B1I 2b 2 a
0 I1I 2b F2 B2 I 2b 4 a
方向向上
方向向下
0 I1 I 2b F F1 F2 4 a
3-9 如图所示,长直导线AB中的电流 I沿导线向上, 并以 dI/dt=2A/s的变化率均匀增长。导线附近放一个 与之共面的直角三角形线框,其一边与导线平行,位 置及线框尺寸如图(设a =10cm, b=20cm, c = 5.0cm) 所示。求此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 A Y 0 I 解: dx 处 的B 2 x I 0.15 0 I Φ s B dS 0.05 y dx b 2 x y 0.15 x y y 2(0.15 x ) O x dx X 0.1 0.2 a B c
感生电场
4、自感
自感系数 自感电动势
m L I
5、互感 互感系数
dI L L dt
M 21
21
I1
M 12
12
I2
M 21 M 12 M
dI 互感电动势 21 M 1 dt dI 2 12 M dt
6、磁场能量
自感磁能 磁能密度 磁场能量 7、位移电流
Φ BS B r 2
dΦ dr i 2 r B 0.4 V dt dt i dS dS 2 0 . 5 m /s i B dt B dt
3-8 如图所示,一长直导线通以电流I1,其下有一 矩形线框,线框与导线在同一铅直面内,线框中通有 电流I2。若要使线框不致下落,I2的方向为 , 线框的最大重量为 。 要使线框不下落,其所受 合力应向上,即上边框所受 F 力向上。 I2 I2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