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只松鼠》教材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那只松鼠》教学解读

双城市第五小学陈美玲

双城市第二小学刘安美

在这次活动的准备过程中,始终有句歌词充盈在心间: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在解读教材时它初次有了一闪而过的灵感。

《那只松鼠》是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这个单元以“仁爱之心”为主题,本课则是教育学生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应该爱护动物。文章采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了“我”与那只松鼠的故事,用词朴实、精确,情感体验扣人心弦,真情流露中表达出“我”对爱的另一种诠释---捉松鼠是缘于满足女儿喜欢松鼠想要拥有一只松鼠的愿望,而经过一番矛盾挣扎最终决定放松鼠自由则是出于善良的本性和对动物的关爱。有时候,放手才是爱的真谛。这种爱胜过自私的占有,这种爱超越了人类与动物的界限。

如果把一篇文章比喻成一个人,那么它的结构布局,遣词句式就好比这个人的身体,它所表达的情感和所要传达的思想就赋予了这个人灵魂,二者结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生动的人。换言之,只有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效地融合到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正确点拨和多种形式的语言文字训练之下学出语文味,感受语文情。我们团队在对这节课进行教学流程设计的时候,这句歌词再次回响在我的脑海里。“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和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直接明了的、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形成能力以及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放弃旁枝末节,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让学生既钓到了鱼又能习得钓鱼的技巧,绝不空手而归;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所以,我们要适当的放手,将课堂交给学生,给学生学习成长的空间,让个性得以张扬,能力得以施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形成语文素养。当然,放手并不是撒手不管,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需要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点拨、示范。但不可喧宾夺主,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运用了以下五点教学策略,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和老师能提出宝贵的意见与我们互勉:

1. 一线通篇,突破难点。

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点,这个点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甚至一个段落,希望借助这个点的切入来掣领全文,然而《那只松鼠》这篇文章既没有中心句,也没有过度句。更没有哪个词可以当作文章的精髓来让我们牢牢抓住,使学生更快的掌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人物情感变化。那就只好寻找一条线来贯通全文。而这条线,在我们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走进父亲内心世界时找到了。这条线就是让学生抓住描写那只松鼠被抓之前,被抓到时,被放走之后的动作和神情的词语或句子,这也是父亲之所以会行为形成的原因。如此一来,引导学生揣摩父亲心理这个教学难点也在无形之中突破了。父亲在爱女儿和爱动物之间艰难的抉择着,最终仁爱之心战胜了自私的爱,而篇末女儿稚气的话语再次将父女俩关爱动物的善良仁爱之心种在我们的心田。耐人寻味。

2. 以读促感,以读悟情。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无论哪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作为第一教学目标。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多种形式的读必不可少。怎样才能有效的读呢?在教学主体课文时,我们设计了三种阶梯式的递进的学习方式。先是教师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读,读中思,读中感,读中悟。这种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知道了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要做什么,要做到什么程度,应该怎样做。有了这种引导,接下来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按照掌握的学习方法继续学习。最后,因为有了前

面的两次学习作为铺垫,学生具备了自已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和经验,再来放手学习就水到渠成了。这个过程,使得学生真正走上课堂的主阵地,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得益于教师的放手,也有益于今后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做到了“授之以渔”。

3.抓关键词,牵整篇文。

《课标》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每篇课文都是由字,词,句,段,篇组成的,要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要善于抓住那些主要的,关键的词语。以点带面,从而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那只松鼠》一文描写“我”逮,放,念松鼠的词语准确生动,神态及动作描写形象逼真。引领学生抓住这些关键词语,可以使父亲善良慈爱的形象走进学生的心里。而通过读一读,圈一圈,画一画,写一写等教学活动,学生与“我”的距离更近了。不仅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人物内心世界里丰富的情感起伏也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学生不再只接触抽象的语言文字,而是通过语言文字的多项训练,走近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善良和仁爱的性格,感受文中“我”的心灵美。从而也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4.巧设情境,走进人物。

新课程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大大丰富了情境的内涵.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教师更应该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巧妙地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更好的调动情感,激起内心的情感共鸣。在本课教学中,学生通过入情入境的读,让学生思考,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在情境中设身处地的走近文本,走近“我”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小松鼠的活动伶俐可爱至极,体会“我”内心的矛盾挣扎,最终理解“我”决定放松鼠自由也就合情合理且是必然的了。

5.拓展练笔,注重实践。

学习语文,一要学读,二要学写,这是相辅相成的两方面。读写结合,旨在通过练笔活动促进言语形式与写作方法的迁移,加深对课文内容与情感意蕴以及思想内涵的理解。如果把读、写融为一体,在阅读课的教学活动中,找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就可以做到既能把原文读进去,又能把作文写出来,从而达到一个相互作用的效果。这不失为一个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好办法。在本课的拓展环节我们就设计了课堂练笔,让学生及时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让飞扬的思绪落定在纸张上,给自己的所感所悟寻找一个可以存储的空间,不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拓展思维和创造力,学生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久而久之,孩子们就有可能不再惧怕习作,对习作充满兴趣,继而爱上习作。

整节课,这五个教学策略一直都是相辅相成,融会贯通,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收获的喜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教师就是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学生的禀赋,开发学生的潜能,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感受到课文中“我”的放手体现着一种人性的善良以及对动物的关爱。同时也受益于课堂上老师的放手,能够自己摘取知识的果实,做学习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人生的主人!

以上是就此课而言,再往大一点的范畴里说,我们的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不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习作教学,无论是语文学科还是数学学科,对孩子的引导都应该是适时且适度的。任何过分的约束都将会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不同程度上的负面影响。我们教师只有放开那双牢牢抓主学生的手,解开对学生思想束缚,还学生以本真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空间,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在兴趣盎然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