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流行趋势及治疗进展(1)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流行病学变迁和抗菌治疗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流行病学变迁和抗菌治疗一、铜绿假单胞菌的侵袭机制铜绿假单胞菌是人类重要的致病菌,而且具备了非常完善的致病机制,其中包括:①黏附因子:菌毛、鞭毛、外膜蛋白,黏附于呼吸道和泌尿道,抵御呼吸道纤毛运动、尿液冲洗、体液流动,定植感染。
②微荚膜:处于细胞外层,保护菌体、减少溶菌酶、补体、抗体等免疫,荚膜多糖具有亲水性且带负电荷,可阻滞吞噬细胞的表面吞噬;③合成分泌多种侵袭性酶类,如碱性蛋白酶能水解补体成分C1q和C3,以及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阻断免疫因子对细菌的作用;④生物膜:生物膜中的细菌处于多种代谢状态,生物膜内层的细菌代谢缓慢,易产生很强的耐药性,从而导致难治性感染;⑤群体感知系统:密度依赖性细菌细胞间信号传递的机制,细菌可以感知到周围同伴的存在,而表现出的行为,增强菌体的侵袭力。
上述机制使铜绿假单胞菌成为临床非常重要的致病病原体。
在2019年主要临床分离菌种分布中,铜绿假单胞菌位居第五(前四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在呼吸道、血流、创面、中枢、腹腔等多部位,铜绿假单胞菌都是重要的病原体,这与其完善的致病机制密切相关。
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非常广泛,这是其一大特点。
铜绿假单胞菌的另一特点是具有复杂的耐药机制,这也使其经常成为多重耐药病原体,增加了抗菌治疗的难度。
从耐药数据来看,相对比较敏感的药物是多黏菌素和阿米卡星,而对β内酰胺酶类药物约有30%的耐药性。
此外,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的体外敏感性也值得我们关注,在所有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中,耐药性为86.5%,在耐碳青霉烯类的铜绿假单胞菌(CRPA)中,敏感性为65.7%。
二、流行病学2019年Clin Microbiol Rev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提到,全世界主要流行的具有重要的临床流行病学意义的铜绿假单胞菌克隆株有3个,按照ST分型分别为ST235、ST111和ST175[1]。
铜绿色假单胞菌肺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铜绿色假单胞菌肺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是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多见于医院感染,病情严重,死亡率高。
广泛存在于潮湿环境中,易引起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或重症监护和机械通风。
近年来,病例率明显增加,死亡率高。
铜绿假单胞菌是人类致病的主要致病菌,是革兰阴性杆菌,极端鞭毛单一或成对排列,鞭毛耐热抗原,细胞壁有一层吞噬多糖层。
虽然这种细菌是一种需氧菌,但它可以在厌氧条件下生长25~37℃生长良好,能耐受高浓度盐酸、消毒剂和一般抗生素,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菌落呈扁平毛玻璃状,产生溶血素,与肺部感染的形成有关。
90%铜绿假单胞菌可产生细胞外蛋白酶,导致出血和坏死病变。
细菌产生的毒素毒性最大,可抑制易感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细菌性血症性肺炎来自血源或单核吞噬细胞;非真菌性血症性肺炎是由吸入上呼吸道分泌物引起的。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有哪些症状?全身中毒症状严重,体温波动大,清晨高峰;咳嗽、脓痰,少数患者为翠绿脓性痰;呼吸困难、发绀,患者有湿性音,30%~50%脓胸发生,病情严重时神志模糊,易发生呼吸衰竭、肾功能不全、休克、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等。
白细胞计数可中高或正常,血液生化呈低钾、钠、氯,肝肾功能损害。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应做哪些检查?简述如下: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可中高或正常。
血液生化检查,低钾、钠、氯,肝肾功能损害。
2.其他辅助检查X线性表现为弥漫性双侧支气管肺炎,可累及多个肺叶,常见于下叶。
病变为小脓肿,可融合大浸润,多发性小脓肿,也可伴有少量胸积液。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简述如下:由于细胞壁结构特殊,在抗生素的使用下容易产生染色体诱导酶,可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应大剂量、长疗程、联合用药。
铜绿假单胞菌抗生素主要包括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部分合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常用的部分合成青霉素是羧苯西林、呋布西林和哌拉西林,静脉滴注。
由于细菌对羧苯西林的耐药性增加,沙拉西林的活性明显高于羧苯西林,沙拉西林常取代羧苯西林进行临床实践。
铜绿假单胞菌所致VAP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治疗
由于铜绿假单胞菌所致VAP病情严重,患者预后不佳。 因此,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所致VAP的治疗,权威指南 推荐起始经验性联合治疗
ATS指南推荐亚胺培南联合其他抗菌药物 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所致VAP
2005年ATS指南:晚发或伴有MDR病原体感染高危因素的HAP、VAP和HCAP 患者抗菌药物选择 可能存在的致病菌 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 萄球菌 抗生素敏感的肠道G-杆菌 MDR病原体
• QS可使细菌具有相同的作用机 制,如形成生物被膜、活动性、 产生致病因子、细胞集合等 群体感 应(QS) 系统
外毒素A
• 外毒素A是铜绿假单胞菌分泌最多的一种外 毒素,能直接抑制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影响 细胞功能 • 释放TNF,IL-10,IL-6和IL-8,抑制免疫因子 的形成,降低宿主免疫防御功能,加重感染
MDR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高危因素
MDR铜绿假单胞菌 感染高危人群
近期住院 治疗
住院或入 住ICU时 间较长 近期接受 抗菌药物 治疗
长期血液 透析
长时间机 械通气
长期居住 护理之家
免疫缺陷
MDR:多重耐药 Berra L et al. Minerva Anestesiol 2010;76:824-32
铜绿假单胞菌所致VAP作用机制 及治疗
机械通气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所致VAP发病率高
• 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 47%(27/57)机械通气患者出现VAP
VAP
• 出现VAP的患者, 其中35%由铜绿 假单胞菌所致
铜绿假单 胞菌所致 VAP 35%
机械通气 47% 患者
外科ICU铜绿假单胞菌所致VAP发病率高
Berra L et al. Minerva Anestesiol 2010;76:824-32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研究进展ppt(31张)
主要内容
1.铜绿假单胞菌的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意义 2.铜绿假单胞菌的实验室检查 3.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方案 4.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 5.研究进展
流行病学
本菌为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土壤、水、空气, 在正常人皮肤(如腋下、会阴部和耳道内)、呼吸道和肠 道均存在。
孔蛋白形成的通道部分具有特异性,如OprD2孔道是亚 胺培南选择性快速进入菌体的特异性通道,如果OprD2 蛋白缺失或者表达减少是导致PA对亚胺培南耐药的机 制之一,但对美罗培南却无影响。
碱性蛋白酶
损伤组织,抗补体,灭活IgG,抑制中性粒细胞功能
磷酸酯酶C
组织损伤
临床意义
• 经常引起术后伤口感染,也可引起褥疮、脓。烧伤后感染了铜绿色假单胞菌可造成死亡。
• 本菌所致感染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受累部位。
化脓性内 眼炎
氧化酶
+
葡萄糖O/F O/-
动力
+
MAC平板生长 +
-
+++
O/-
- O/F -
-
+ --
+
+ +/- -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研究进展(PPT31页)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研究进展(PPT31页)
鉴定
• 初步鉴定 菌体形态 菌落特征 产色素 气味 氧化酶
• 最终鉴定 非发酵菌生化鉴定系统 API-NE试条
注意:实验室诊断应与临床表现相结合
其生存的重要条件是潮湿环境,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 湿热55℃ 、1h方能杀灭,对紫外线不敏感。
儿童带菌率比成人高,应用抗生素治疗者带菌率增高。 住院病人,特别是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策略和治疗方案(2022版)
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策略和治疗方案(2022版)缩写:PA:铜绿假单胞菌;CAP:社区获得性肺炎;HAP:医院获得性肺炎;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CRPA: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DTR-PA:难治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MDR-PA: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F:囊性纤维化。
1、铜绿假单胞菌(PA)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目标(1)治疗目标:包括清除病原体、消除炎症、缓解症状和保护肺功能等。
治疗终点应基于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以及病原体检查等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2)对于 PA 引起的CAP 和 HAP 等急性感染,治疗目标包括症状和体征缓解或消失,实验室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感染部位的病原菌清除,后期影像学随访病灶明显消散。
(3)对于PA 引起的慢性下呼吸道感染,治疗目标除了改善症状、尽可能清除PA 以外,还包括减少后续的急性加重风险,维持或改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2、PA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原则(1)基于临床特征和药敏检测结果,选择抗PA 活性强的抗菌药物,进行单药或联合治疗。
对于MDR-PA 下呼吸道感染如存在敏感药物且其肺内药物分布充分,可予以单药治疗,否则应选择抗PA 活性较强的药物联合治疗。
对于DTR-PA 感染或结构性肺病的PA 慢性感染,吸入抗菌药物可作为静脉或口服治疗的补充。
(2)根据药PK/PD理论选择充分的给药剂量、频次和恰当的用药方式。
治疗PA 感染的抗菌药物剂量通常高于治疗其他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剂量。
在达到治疗目标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附加损害,避免形成定植菌,减少产生治疗相关的耐药菌。
(3)在抗 PA 治疗过程中,应动态评估疗效和 PA 耐药状况,并根据疗效和耐药性的变化合理调整抗菌药物。
(4)重视气道廓清、改善氧合、营养支持和保护脏器功能等抗感染以外的综合治疗。
(5)纠正引起 PA 感染的危险因素,避免再次发生 PA 感染。
3、PA 感染经验性治疗时抗菌药物选择(1)对于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如果病情危重或不能排除PA 感染的可能(具有 PA 感染的高危因素),留取病原学检测标本后可以考虑实施覆盖PA 的经验性抗菌治疗。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与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与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它可以在人体内引起多种感染,特别是对于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如住院患者和疾病患者。
然而,近年来,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成为医疗领域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机制以及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
首先,我们来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机制。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主要通过两种机制实现:靶变异和外源性耐药基因的获取。
靶变异是指细菌通过修改或改变其靶位点,从而使原本敏感的抗生素不能有效作用于其细胞。
这种变异可以通过基因突变或转移性基因传递等方式实现。
外源性耐药基因的获取是指细菌通过水平基因转移,从其他耐药菌株中获取耐药基因,进而表达耐药性。
这种机制使得铜绿假单胞菌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得多种耐药性。
面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问题,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是指同时或连续应用多种抗生素来治疗感染。
这种策略的目的是通过多种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减少耐药性发展和减少副作用。
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在医院的临床实践中被广泛采用。
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的优势之一是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同时或连续靶向细菌的不同机制。
由于耐药性机制的多样性,单一抗生素很容易激发细菌的耐药性发展。
而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的应用可以大大降低耐药性的发生率。
此外,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还可以扩大抗菌谱,增加对多种耐药性细菌的敏感性。
这对于避免细菌交叉感染和治疗复杂感染特别有效。
然而,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是抗生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不同抗生素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如药物代谢酶的激活或抑制,从而影响抗生素的疗效和毒性。
其次,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副作用。
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可能会叠加,进一步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此外,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还存在成本问题。
多种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会增加治疗费用,对患者经济负担较重。
创伤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感染的治疗进展
创伤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感染的治疗进展摘要: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在创伤后常见,且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不断研究,发现在其生物膜形成后,对药物有明显的抵抗作用,对于伤后感染来说治疗显得很棘手,因此如何消除生物膜在抗菌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定义、特性及目前治疗进展方面进行综述,进而为创伤后感染的治疗提供新方法。
关键词:创伤;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及其特性;治疗进展Abstract:Pseudomons aeruginosa infection is common after trauma and hard for treatment.The study about Pseudomons aeruginosa,in recent years,found that it has obvious effect on drug resistence to injury and the treatment after infection is very difficult in the biological membrane.so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eliminate the biofilm in antimicrobial therapy.This paper reviewed the definition,from Pseudomons aeruginosa biofilm characteristics andcurrent treatment progress,and provide new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traumatic infection.Key words:Trauma;Pseudomons aeruginosa;Biologicalmembrane and properties;Progress of treatment 1创伤后铜绿假单胞菌的特性及其生物膜的临床意义铜绿假单胞菌原名绿脓杆菌,革兰阴性杆菌,是院内最严重的条件致病菌之一[1],致病因子包括:TypeⅢ分泌系统、鞭毛、菌毛、脂多糖等,其耐药性包括产生抗菌活性酶、改变抗菌药物作用靶点、外通透性改变、主动泵出系统及生物膜形成等。
铜绿假单胞菌治疗策略
铜绿假单胞菌治疗策略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策略铜绿假单胞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常定植于正常人的呼吸道,皮肤粘膜以及医疗设备等处。
当患者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接受吸氧、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铜绿假单胞菌大量繁殖,往往导致严重下呼吸道感染。
因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及复发率高,故临床治疗较为困难。
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建议应采取以预防为主,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及早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检测,避免大量和长期使用同一类型的抗菌药物,并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具体措施如下:一、阻断病原菌播散医院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病原菌监测,尤其将下列患者列为目标监测的重点:住在ICU、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种导管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
对目标监测患者进行主动筛查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早期诊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与定植患者。
如:患者的呼吸道长期定植铜绿假单胞菌,到多家医院就诊导致其克隆传播,致使不同医院间存在同一克隆株的PA,因此,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定植患者的监控,是控制克隆株播散的关键。
有文献报导PA克隆朱主要在ICU病房流行,原因可能为ICU住院患者病情重、自身免疫力低下,多接受过侵入性治疗,因此,加强病区(尤其是重点科室)的消毒、隔离和监控工作,阻断外源性传播媒介,是有效控耐药PA在医院感染发生和流行的重要途径。
二、加强监测抗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及其敏感性目前可用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物基本有六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单环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另外多黏菌素类(如黏菌素,多黏菌素B)以及磺胺类(甲磺灭脓、磺胺嘧啶银)主要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的局部感染的治疗。
多黏菌素B也用于难治性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全身治疗。
2011年中国C H IN E T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14.3%,对头孢哌酮和氨曲南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31.7%和38.9%,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19~30%,耐药率从低到高依次为: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一舒巴坦<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一他唑巴坦<庆大霉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头孢哌酮<氨曲南。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流行趋势及治疗进展ppt课件
13
陈民均.中华医学杂志,2003 ,83 (5 )
2019
14
王辉,中华医学杂志,83(5):385-390.
2019
15
J Infect Dev Ctries 2010; 4(5):282-291.
2019
16
-
2019
17
EUROSURVEILLANCE. 2008,13(47)20
非发酵糖菌中最多见者依次为铜绿假单 胞菌、不动杆菌属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
2019
10
FEP:头孢吡肟 CAZ :头孢他定 TZP: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Hui W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35 (2010) 227–234
2019
-
2019
5
耐药现状
年华.华中医学杂志,2002,26(4):229-230.
2019
6
-
2019
7
-
2019
8
-
2019
9
2009 年共收集临床分离株43670 株 ,其中革兰 阳性菌 12668 株 ,占 29 % ,革兰阴性菌 31002 株 ,占 71 %。 肠杆菌科细菌中最多见者依次为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和变形杆菌属;
-
2019
3
致病物质
菌毛 荚膜多糖 抗吞噬作用
生物学活性
对宿主细胞具有粘附作用
毒素
内毒素 外毒素A 细胞溶解毒素 致发热,休克,DIC等 抑制蛋白质合成 有杀白细胞素等,能损伤细胞和组织
蛋白分解酶
胞外酶S 弹性蛋白酶 碱性蛋白酶 磷酸酯酶C
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机制及抗菌策略
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机制及抗菌策略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它可以引起各种感染疾病,尤其是在免疫功能较弱的患者中更为严重。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机制以及寻找有效的抗菌策略对于治疗和预防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机制1. 黏附和入侵:铜绿假单胞菌通过产生一种称为“外膜包膜”的物质,使得其能够黏附在生物体的组织表面,从而进一步进入宿主细胞内。
此外,其能够产生底物酶和毒素,导致宿主细胞的损伤和破坏。
2. 毒力因子:铜绿假单胞菌通过产生多种毒力因子来引起感染。
其中包括外毒素、内毒素、生物膜以及一些细胞酶。
这些毒力因子对宿主细胞的凋亡、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多重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多重耐药致病菌之一。
其产生的β-内酰胺类酶能够分解常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从而导致抗生素治疗的失败。
此外,该菌对多种抗生素存在耐药性,使得感染难以治愈。
二、抗菌策略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抗菌策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抗菌策略:1. 抗生素疗法: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进行治疗是首要的策略。
然而,由于该菌的多重耐药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往往是一项挑战。
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可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包括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及喷替芬等。
2. 抗生素联合用药:由于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药性,单一抗生素治疗常常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抗生素联合用药可增强治疗效果,且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然而,联合用药需要谨慎,并在严密监测下进行,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和相互作用。
3. 免疫疗法: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常发生在免疫功能较弱的人群中。
因此,增强宿主免疫功能是另一重要的策略。
免疫疗法包括增加营养摄入、合理运动、补充免疫相关物质等。
此外,疫苗接种也可以提供针对该菌的被动免疫保护。
4. 生物膜干预:铜绿假单胞菌在感染过程中常形成生物膜,增加其抵抗抗生素的能力。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诊治进展和舒普深用药地位
痰标本中 铜绿的 感染 定植和感染
定植
在痰等有菌部位分离 到的铜绿假单胞菌常 常为定植菌,而不是 致病菌
定植vs感染-抗感染
两者极易混淆, 如何区分?
区分定植或感染:建议参照细菌定量(或半定量)培
养结果及患者临床症状判断 仍很困难
研究一
研究二
侵入性
根据细菌定量培 养结果:
抗感染
防污染气管镜毛刷 ≥ 10 3 cfu/mL
沙门菌
1
7
1.17
厌氧菌
1
7
1.17
其他枸橼酸杆菌属
1
7
1.17
其他克雷伯菌属
1
6
1.00
其他革兰阴性杆菌
16
5
0.83
其他革兰氏阳性球菌
37
5
0.83
其他真菌
6
4
0.67
中国14家大型教学医院HAP临床调查 刘又宁教授
%病例数 0.67 0.50 0.33 0.33 0.33 0.33 0.33 0.17 0.17 0.17 0.17 0.17 0.17 0.17 0.17 2.67 6.18 1.00
菌株数
%病例数
病原菌
菌株数
175
29.22
醋酸钙不动杆菌
4
125
20.87
肺炎链球菌
3
77
12.85
近平滑念珠菌
2
58
9.68
卡他莫拉菌
2
35
5.84
克柔念珠菌
2
27
4.51
流感嗜血杆菌
2
20
3.34
其他
2
13
2.17
铜绿假单胞菌诊治进展
密度感知系统 生物(shēngwù) 被膜形成
Strateva T et al.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2009;58:1133第–十11四4页8.,共55页。
铜绿(tónglǜ)假单胞菌耐药率居高不下
国内-中国CHINET2005年~2011年连续监测资料显示,PA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保持在较高位置,但略有下降
链球菌
副流感
嗜血杆菌
鲍曼不
动杆菌
卡他 莫拉菌
大肠
埃希菌
一项我国2006-2008年对5个地区的大样本(yàngběn)的临床研究,观察了884例AECOPD 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总计从痰标本 中分离出359株致病菌
Ye F,et al.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13;126(12)2207-2214
5.汪复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10(5):325-334
6.朱德妹等.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1;11(5):321-329 7.胡付品等.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2;12(5):321-329 第十五页,共85.5C页li。n Infect Dis. 2002 Mar 1;34(5):634-40.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素类耐药率不断(bùduàn)增 加
• 2011年CHINET细菌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铜绿(tónglǜ)假单胞菌对碳青 霉烯类的耐药率已经高于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其机制尚需要 进一步探讨,但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亚胺培南 美洛培南 头孢他啶 头孢比肟 头孢哌酮/舒巴坦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区别定植与感染对于抗生 素的合理使用非常重要, 否则极易导致治疗不足或 治疗过度,但这恰恰是呼 吸道感染临床迄今没有解• 疗程与其他问题√诊断抗菌药物 (yàowù)选
粘液型铜绿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32-64μg/ml)
透明硅胶片粘附法
整理课件
32
对群体感应系统(QS)的影响
群体感应系统(QS):细菌的“内分泌系统”产生 的信号因子不仅作用于自身,还作用于群体中其 他个体,使整个群体保持统一步调:
• 铜绿QS系统调控着细菌各种毒力因子的产生和表 达——尤其是对III型分泌系统的调控
– rhl系统信号因子——C4-HSL(丁酰高丝氨酸内酯)
耐药
• 临床意义
– 参与气道内生物膜形成,反复刺激免疫系统形成 弥漫性毛细支气管炎
– 治疗困难,与慢性迁延性感染直接相关
整理课件
7
粗糙型
粘液型
粘液型铜绿的耐药性
整理课件
8
诊断要点
• 基础疾病
– 囊性纤维化、肺纤维化、支气管扩张、COPD等 慢性结构型肺病
• 高危易感因素
–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激素应用、放化疗、结 构性肺病、长期住院、大量广谱抗生素使用
整理课件
39
亚胺培南联合阿奇霉素 对生物被膜的影响
药物处理前的BF SEM ×4500
IMI处理后 SEM ×4500
整理课件
IMI+AZT处理后 SEM ×4500
40
亚胺培南与阿齐霉素合用 对铜绿BF细菌的作用
整理课件
41
阿奇霉素与亚胺配能的协同作用
整理课件
42
阿奇霉素与喹诺酮类联用
对铜绿BF细菌的协同作用
• 渗透性差,抗生素治疗效果不好 • 抗生素反复作用,细菌反复释放,此消彼
长,容易形成选择性耐药 • 反复炎症刺激,容易导致感染局部正常结
构破坏,形成纤维瘢痕,血供不畅,最终 导致组织液中抗生素浓度不足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控制策略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控制策略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能引起多种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伤口感染等。
其传播途径复杂,包括接触传播、空气传播、水传播等多种方式。
为了预防和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传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手卫生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细菌感染的基本措施之一。
医护人员和患者在接触患者前后,特别是进行手术、留置导尿管等操作前后,应充分洗手。
使用肥皂和温水洗手,并彻底清洁指甲和手指间的间隙,确保手部卫生。
2. 隔离措施对已经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以防止其传播给其他患者。
这包括单人隔离、穿戴隔离衣物、佩戴手套和口罩等。
此外,对于携带铜绿假单胞菌的医护人员,也应限制其接触其他患者,以防止传播。
3. 环境清洁铜绿假单胞菌在环境中能够存活并繁殖,因此对医疗机构的环境进行定期清洁非常重要。
这包括使用有效杀菌剂清洁器械、表面和空气,特别是常接触的物品和区域,如床单、手术台、洗手间等。
4. 水源管理铜绿假单胞菌可以通过水源传播,因此对于病房的水源管理非常关键。
医疗机构应制订水质管理方案,包括定期检测水质、确保饮用水的安全以及适时清洗或更换管道设备。
5. 抗生素合理使用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防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蔓延的重要措施。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感染情况和细菌耐药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遵循规定的使用剂量和疗程。
此外,也应进行定期的细菌耐药性监测,以及抗生素使用情况的审查和教育。
6. 教育与宣传对于医护人员和患者,加强教育和宣传是预防和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重要手段。
应提供相关知识培训,包括手卫生、感染预防措施、正确使用抗生素等方面的知识,以增强人们对感染控制的意识和能力。
总结而言,预防和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需要多个层面的策略。
通过加强手卫生、实施隔离措施、进行环境清洁、管理水源、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致病性
致病物质
菌毛 荚膜多糖 抗吞噬作用
生物学活性
对宿主细胞具有粘附作用
毒素
内毒素 外毒素A 细胞溶解毒素 致发热,休克,DIC等 抑制蛋白质合成 有杀白细胞素等,能损伤细胞和组织
蛋白分解酶
胞外酶S 弹性蛋白酶 碱性蛋白酶 磷酸酯酶C
分解蛋白质,损伤多种细胞和组织
人类肺部感染的重要因子 损伤血管,抑制中性粒细胞功能 损伤组织,抗补体,灭活IgG,抑制中性粒细 胞功能 组织损伤
定义
多重耐药菌(multiple resistant bacteria MDR)是指有多重 耐药性的病原菌。其定义为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比如氨基 糖苷类、红霉素、β-内酰胺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 时耐药。
泛耐药菌株(pan-drug resistance, PDR)指除多粘菌素类 外,对几乎所有测试抗菌素耐药。比如对氨基糖苷、青霉 素、头孢菌素、碳氢酶烯系类、四环素类、氟奎诺酮及磺 胺类等耐药。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的流行现状及治疗
主要 内容
1
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
2
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上耐药现状
3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
4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现状
Pseudomonas
1、生物学性状:
Aeruginosa(PA)
假单胞菌属,是最常见的非发酵革兰阴性菌排列。带菌毛。 专性需氧菌,抵抗力强,最适生长温度为35℃, 在4 ℃不生长而在42度生长是它的一个特点。 可产生带荧光的水溶性色素,故在血平板上会有 透明溶血环。 本菌为条件致病菌,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 之一。可引起皮肤、呼吸道、泌尿系、烧伤感染 等。
2009 年共收集临床分离株43670 株 ,其中革兰 阳性菌 12668 株 ,占 29 % ,革兰阴性菌 31002 株 ,占 71 %。 肠杆菌科细菌中最多见者依次为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和变形杆菌属;
非发酵糖菌中最多见者依次为铜绿假单 胞菌、不动杆菌属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ong Clinical Isolates From The Chinese Meropenem Surveillance Study (CMSS), 2003–2008(美罗培南敏感性监测 (CMSS)报告)
Emergence o f e x t e n s i v e ly d r u g - r e s i s ta n t a n d pa n d r u g – r e s i s ta n t g r a m - n e g at i v e b a c i l l i i n E u r o p e
EUROSURVEILLANCE. 2008,13(47)20
感染PA的危险因素
CAP HAP COPD MDR-PA
结构性肺病, 应用糖皮质激 素,过去1月内 应用广谱抗菌 药,中性粒细 胞<1*109/l,营 养不良
长期住ICU、 长期应用糖皮 质激素、先期 抗生素应用、 支气管扩张症、 粒细胞缺乏、 晚期AIDS。
①最近住院史; ②抗菌药物频繁 治疗史(过去1年 中使用过4个疗 程的抗菌药物); ③严重COPD恶 化(Ⅳ级COPD); ④以前急性加重 期分离到铜绿假 单胞菌,或稳定 期有铜绿假单胞 菌定植
入住 ICU、机械 通气、两周前使 用过碳青霉烯类 药物、抗菌药物 数量多和急性生 理学与慢性健康 状况评分 (APACHEⅡ) ≥16是 MDR-PA 感染的独立危险 因素
耐药现状 铜绿假单胞菌 3 年耐药监测结果分 析
年华.华中医学杂志,2002,26(4):229-230.
2007 年中国 C H IN E T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
Mohnarin 2008 年度全国细菌耐药监测
2009 年中国 C H IN E T 细菌耐药性监测
2009 年中国 C H IN E T 细菌耐药性 监测
2010 ,30( 1)
中国重症监护病房细菌耐药性监测研究
在 ICU ,院内感染的比例明显高于非 ICU ,并且ICU 的主要致病菌中 ,铜绿假单 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 ICU。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 ,11 27 (11 )
中国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菌耐药性连续 7 年监测研究
陈民均.中华医学杂志,2003 ,83 (5 )
1994~2001 年中国重症监护病房非发酵糖细菌的 耐药变迁
王辉,中华医学杂志,83(5):385-390.
ICU环境及护理人员与发生VAP的关系
J Infect Dev Ctries 2010; 4(5):282-291.
National surveillance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solates obtained from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 from 1993 to 2002.
MDR-PA的耐药机制
主动外排机制:铜绿假单胞菌细胞外膜上有主动外排系统,该系统可将 细菌体内的药物排出,致使药物浓度不足以发挥抗菌作用。
渗透障碍:抗菌药物进入细菌体内主要靠渗透作用,细菌外膜有亲水性 的外膜孔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协助药物渗透入细菌体 内,一旦Omp 缺失,则导致耐药产生。铜绿假单胞菌 Omp 的 OprO2 缺失是亚胺培南耐药的主 要 机 制 。 细 菌 生 物 被 膜 (Bacterial biologicalfacing,BBF):铜绿假单胞菌是 产生 BBF 的主要常见细菌。 灭活酶与钝化酶:铜绿假单胞菌通过染色体或质粒介导可产生β-内酰胺 酶、氨基糖苷钝化酶及 DNA 旋转酶等,致相应抗菌药物耐药。第三代 头孢菌素的不适当应用具有强烈诱导和筛选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的作用,导致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
FEP:头孢吡肟 CAZ :头孢他定 TZP: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Hui W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35 (2010) 227–234
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状况研究 ———2008中国美罗培南敏感性监测 (CMSS)报告
王辉.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Internal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