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归纳复习-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归纳复习-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1fe5df26cc22bcd126ff0cbd.png)
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归纳复习-部编版1. 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PPT课件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b700d9feefdc8d376ee32fa.png)
计算。
( 6 )+ 1 = 7 2 +( 4 )= 6 4 +( 3 )= 7
7 -( 5 )= 2 ( 6 )- 3 = 3 7 -( 2 )= 5
65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6和7的加减法
根据数的组成可求出6、7的加减法。
66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6和7的加减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6、7的认识
课前导入
0、1、2、3、4、
5?
应该是6
2
课前导入
0、1、2、3、4、
5?
为什么是6呢?
3
探究新知
你发现了什么?
4
探究新知
6
你发现了什么?
5
数字6还可以怎样表示?
6
6
数字6还可以怎样表示?
6
7
6像什么?
从日字格的上线,偏右一点起 笔,向左下方写一个弧线,碰 左线,底线绕圈,向上写成一 个圆,圆上面超虚线,不能把 圆写得太小。
7 – 3 =4
4 – 2 =2
7 – 4 =3
6 – 4 =2
6 – 3 =3
2 + 5 =7
1+6= 7 2 + 4 =6
5 – 05= 5 – 32 =
说一说图的意思再计算。
原来有6个盒子,搬走了2 个,求还剩几个?
6 -2 =4
想一想,填一填
请你把左边的6个 圈起来。 请你把从右边数第7只 圈起来。
34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67
5<6 6>5 6<7 7>6
2024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ead2a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c5.png)
2
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 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 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二、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 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第2——3页的图画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 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 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 一验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盘子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
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 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 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2——5页 ( 数 一 数 ) 教学目标: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 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 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知识点及答案(三套)
![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知识点及答案(三套)](https://img.taocdn.com/s3/m/f0488e8a551810a6f52486a2.png)
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知识点及答案(三篇)目录: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知识点及答案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精编试卷及答案二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练习卷及答案三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知识点及答案一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我会算。
(20分)10-4=8+2=6-3=7+2-8=4+2=5-3=7-4=6-6+4=9-2=10-1=9+1=10-5-5=7+3=0+7=4-2=3+2+4=二、填空题。
(20分)1、15里面有(_____)个十,(______)个一。
2、3米-100厘米=________米6米+49米=________米3、8个小朋友排成一行唱歌,从左往右数,小红是第5个,从右往左数,小红是第________个。
4、一个长方体上面和前面的面积之和是209平方厘米,如果它的长、宽、高都是素数,那么它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5、用做一个,数字“4”对(_____),“1”对(_____)。
6、要拼成一个大正方体,下面的图形至少还需要(____)个。
7、与最小的七位数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个位上是2,十位上是1的数是(________)。
9、1米=(_____)厘米10、18由________个十和________个一组成。
三、选择题。
(10分)1、比16多2的数是( )。
A.14 B.17 C.182、看图列式,算式正确的是( )。
A.3+5=8 B.3+7=10 C.3+4=73、钟面上的时针指向6时,那么分针指向()。
A.3 B.6 C.124、下面的数中最小的数是()A.56 B.65 C.59 D.645、下面图中不同类的是()。
A.B.C.D.四、数一数,填一填。
(10分)(1)一共有________只小动物,从小鸭这边数,排第________。
2021部编版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等
![2021部编版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等](https://img.taocdn.com/s3/m/0ade03c50066f5335a8121f5.png)
2021部编版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等钟和表的统称钟和表都是计量和指示时间的精密仪器。
钟和表通常是以内机的大小来区别的。
按国际惯例,机心直径超过80毫米、厚度超过30毫米的为钟;直径37~50毫米、厚度4~6毫米者,称为怀表;直径37毫米以下为手表;直径不大于20毫米或机心面积不大于314平方毫米的,称为女表。
手表是人类所发明的最小、最坚固、最精密的机械之一。
9.认识钟表专项卷一、想一想,选一选。
(每小题5分,共30分)1.红红7时到达公园,丽丽8时到达公园,()到得早。
①红红②丽丽③无法判断2.一天有两个10时,笑笑星期一上午10时可能在(),晚上10时可能在()。
①学校上课②吃早饭③睡觉④刷牙3.8:00时,时针(),分针()。
①指着“6”②指着“12”③过了“8”④正指着“8”4.现在是,再过2小时电影《中国机长》就开始了。
电影《中国机长》()开始。
①6:00②8:00③10:00④12:005.看右图,下面说得对的是()。
①小小说:“快8时了。
”②果果说:“8时过了一点儿。
”③丁丁说:“快11时了。
”④可可说:“快7时了。
”6.平平在厦门方特梦幻王国玩了2小时,出来的时间如图钟面所示,他是()到那里玩的。
①7:00②8:00③10:00④12:00二、想一想,填一填。
(共42分)1.了解钟面。
(18分)(1)按照顺序在钟面上填数。
(2)钟面上指向()的是时针,指向()的是分针。
(3)图中现在是()时,写成电子表的形式是(:)。
2.看钟面写时刻。
(每小题3分,共12分)3.按要求写时刻。
(每小题4分,共12分)三、我会解决生活中有趣的数学问题。
(共28分)1.我会画缺少的时针或分针。
(每小题4分,共12分)2.红红的一天。
(连一连)(16分)答案一、1.①2.①③3.④②4.③5.①6.②二、1.(1)257912(2)512(3)55:002.3:009:004:0010:003.6时5时7时三、1.2.第一课时认识钟表教学内容:教科书84页《认识钟表》。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设计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d971bbc0740be1e640e9a51.png)
第五单元要点分析第周第课时第周第课时易错、典型、变式习题归纳第周第课时课题练习课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6、7的认识,包括:认读写6、7,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基数含义,序数含义,数的组成。
2.练习巩固6、7的加减法,并会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6、7的加减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计算器教学过程教学活动随机处理一、知识点1:认识6、7及比较大小。
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第2题。
数一数,比一比。
()个()个()个二、知识点2:6、7的基和和序数意义。
件出示教材第43页第3题。
把右边的6只熊猫圈起来。
在左边数第7只熊猫的上面画1个○。
三、知识点3:6、7的加减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第10题。
0+7= 7-5= 1+6= 7-3=4-2= 2+4= 7-4= 6-4=5-0= 6-3= 2+5= 5-3=四、知识点4:说一说图的意思再计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第12题。
说一说图的意思,再计算。
5+□=□ 6-□=□五、布置作业完成教材第43页第1、4题,第44页第5、6、7题。
板书设计第周第课时第周第课时第周第课时周第课时第周第课时第周第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8、9的认识,包括:认读写8、9,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基数含义,序数含义,数的组成。
2.掌握8和9的加法及减法的计算方法,看图写出四道算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8和9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8和9的加、减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随机处理一、知识点1:8、9的组成。
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第5题。
找朋友。
二、知识点2看图写出四道算式。
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第6题。
5+4=□9-4=□4+□=□9-□=□6+2=□ 8-2=□ 2+□=□ 8-□=□三、知识点3:8和9的加、减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56页第10题。
看谁算得都对。
5+2= 9-7= 1+8=9-3= 8-4= 3+6=第周第课时第周第课时第周第课时第周第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随机处理一、知识点1:10以内数的顺序。
最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0e9ec830647d27284b73512b.png)
最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科目数学年级一备课人执教人第一单元总课时节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1-10数字卡片一套。
科目数学年级一备课人执教人第一单元总课时节科目数学年级一备课人执教人第二单元总课时节科目数学年级一备课人执教人第二单元总课时节科目数学年级一备课人执教人第三单元总课时节科目数学年级一备课人执教人第三单元总课时节科目数学年级一备课人执教人第三单元总课时节科目数学年级一备课人执教人第三单元总课时节1 32 23 1引导学生读数的组成,先领读:4可以分成1 和3,1和3 组成4………再自由读(4)引导学生把这些摆法加以整理。
(5)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分析式,看看有什么特点?看到3和1组成4,就能想到什么?(6)练习4的组成。
2、学习5的组成请同学们拿出5根玉米,把它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分分看。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4的组成的操作过程,人人动手操作。
互相启发帮助总结出5的几种不同分法。
交流展示汇报并加以整理。
5 5 5 51 423 3 24 1怎样才能记住5的组成呢?练习5的组成。
(猜数游戏、对口令)三、巩固运用完成21、22页的内容以及23页的3、4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科目数学年级一备课人执教人第三单元总课时节科目数学年级一备课人执教人第三单元总课时节一、复习准备看图填数○○○○○○○○○()()二、探究发现出示25页主题图仔细看,图中画了什么内容,说出图意,同座同学互说。
根据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求一共有多少只小松鼠怎样列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3+2得多少?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代表汇报。
对得出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给予鼓励师:刚才有一位小朋友是用我们学过的3和2组成5来计算的,这个办法很好,你能用这种方法也来试着算一算吗?同桌互说。
强调:加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加号后面的“2”呢?“5”又表示什么?三、巩固深化1、完成做一做第1、2题:先看图说图意,再在全班交流,说算式,你是怎么算的?观察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2、完成做一做第3题:边摆边列算式3、游戏:找朋友3 4 52+3 4+1 2+2 1+2 3+11+2 4+1 1+3 3+24、完成练习五的2题。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认识“上、下、前、后”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认识“上、下、前、后”](https://img.taocdn.com/s3/m/4006ba2b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3a.png)
在 上面 在 上面 在 上面 在 上面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举手发言:谁在谁的下面?
在 下面 在 下面 在 下面 在 下面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在 下面 在 下面 在 下面
在 下面 小组讨论: 能直接说谁在上面,谁在下面吗?应该怎么说?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有时要找到参照物才能说清 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这样才能确定物品的位置。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在每人下面的括号里填上他们的名字。
(壮壮)(明明)(强强)(华华)(小山)
壮壮排在最前面,明明的后面是强强,明明前面 只有1个人。华华在强强的后面,在小山的前面。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1. 上、下是一组相对的位置关系,位 置在高处的物体为上,低处的物体 为下。
2. 要确定前后的位置,需要先确定以 什么为参照点,参照点面对的方向 是前,上、下、前、后”
位
置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幅图有哪些数学知识吧!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上面有
说一说:轮船上面有什么?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小组讨论: 这些交通工具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呢?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举手发言:谁在谁的上面?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的后面有 举手发言:后面有什么?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有时要找到参照物才能说清楚谁 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这样 才能确定物品的位置。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把 放在小狗的后面, 放在小狗的前面, 放在 小狗的上面, 放在小狗的下面。
部编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6_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6_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9a1436cc1755270722089d.png)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五单元6、7知识应用教学内容:教科书p46-47看图列算式教学目标:1、能看懂图意,知道图上加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列式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在于们生活中。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热爱我们的生活。
教学具准备:数字卡片、教学挂图、口算卡片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口算卡片:3+4= 1+6= 7-3= 4+2= 1+5=7-5= 5+2= 6-2= 6-3= 7-1=2、看图填算式:3+2=5 6-3=3 2+3=5二、导入:小朋友们看,这幅图美丽吗?图上画的是什么意思?三、新授:1、引导学生看图,准确叙述图意。
图上画了什么?他们在做什么?如:草地上原来有4只小兔在采蘑菇,又来了有2只小兔。
教师用手势表示合起来一共有几只小兔?出示大括号,学生认识,并说表示什么意思?问号又表示什么意思?2、谁能完整的把这幅图的意思说一遍?(多指几个学生说图意)3、那谁会列式计算?算式里的2、4和6分别指什么?4、下面另外几幅图学法一样,教师在此过程中适当进行环保教育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5、生和同桌说说图意,然后动笔填写空格。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呀?板书设计:用数学图画式应用题(图略)5+2= 2+5=4+3= 7-3=第五单元用数学(二)教学内容:练习十第1-6题教学目标:1. 进一步掌握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进一步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水平。
3、学生发现生活中充满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迅速地口算6、7的加减法,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6点子图、口算卡片、数字卡片、投影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你能说说我们生活中的数吗? (学生可能会说:我今年7岁了,我家有五口人,我是一年级5班的学生) 师:是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部编版一年级上第五单元知识点
![部编版一年级上第五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8f1e74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14.png)
部编版一年级上第五单元知识点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无限,它包含了一切,推动着进步,是人类进化的源泉。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一年级上第五单元知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一年级上第五单元知识一、会写字水(水手)(大水)(雨水)(水火)去(不去)(下去)(上去)(去火)来(来去)(从来)(后来)(本来)不(不好)(不对)(不是)小(小人)(小鸟)(小雨)(小马)少(多少)(不少)(少儿)(少女)牛(小牛)(水牛)果(水果)(果子)鸟(鸟儿)(小鸟)早(早上)(早日)书(书本)(下书)刀(小刀)(刀把)尺(尺子)(尺寸)本(本子)(本来)木(木头)(木耳)林(林子)(山林)土(土山)(尘土)力(有力)(力气)心(心中)(中心)中(山中)(雨中)五(五月)(五口人)立(立正)(自立)正(正在)(正是)(立正)(正气)二、会认字远有色近听无声去还来多少黄牛只猫边鸭苹果杏桃书包尺作业本笔刀课早校明力尘从众双木林森条心升国旗中红歌起么美丽立午晚昨今年三、组合会意字日—月——(明)田—力——(男)小—大——(尖)小—土——(尘)人—人——(从)人—人—人——(众)木—木——(林)木—木—木——(森)不—正——(歪)四、新偏旁辶(走之)、ク(斜刀头)、犭(反犬旁)鸟(鸟字旁)、勹(包子头)、亻(单人旁)竹(竹字头)、日(日字旁)、囗(国字框)纟(绞丝旁)五、比较组词小(小鸟)刀(小刀)木(木头)五(五天)少(多少)力(力气)林(树林)正(立正)六、反义词远——近来——去有——无多——少大——小明——暗升——降静悄悄——闹哄哄七、认识时间的词语上午下午晚上昨天今天明天上个月这个月下个月去年今年明年八、知道文具橡皮、尺子、作业本、笔袋、铅笔、转笔刀等九、量词一头牛一只猫一群鸭子一只鸟一个苹果一颗枣一堆杏子一个桃十、好句积累1.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上课静悄悄,下课不乱跑。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部编版2024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部编版2024](https://img.taocdn.com/s3/m/7b5da70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8.png)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部编版2024一、数的认识1.自然数:1,2,3……2.0的认识:0是数学中的特殊数字,它表示没有,可以用来占位。
3.数量比较:能比较大小的数或物体的数量多少,可以使用“大于”(>),“小于”(<),“等于”(=)进行比较。
例如:5 > 3,3 < 5,5 = 5。
二、数的表示1.数字的读法:练习从0到9、从11到19以及从20到99的数字的读法。
例如:58读作“五十八”。
2.数字的写法:掌握0至100内数字的写法。
例如:23用阿拉伯数字写作“23”,用汉字写作“二十三”。
三、数的运算1.加减法:掌握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加法:将两个数累加起来,结果是两个数的和。
–减法:拿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取走,结果是剩下的数。
2.数量的加减法:掌握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有关数量的加减法运算。
例如:小明有5颗糖,他吃了3颗,那么他现在还有2颗。
四、图形1.图形认识:辨认知道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和圆形等基本图形。
2.用图形表示问题:掌握用图形表示数量的方法。
例如:有3个小球,可以用3个圆形表示。
五、时间1.时间表达:用“小时”、“分”、“秒”等单位表示时间。
例如: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钟。
2.时间的关系:掌握“早、晚、现在、过去、将来”等词语,能区分时间的先后。
例如:8点是早上,12点是中午,14点是下午。
六、数的分解1.数的分解:将一个数按照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例如:4可以分解为2×2。
2.分解的应用:掌握将一个数按照相乘的形式表示时的应用场景。
例如:36个人,可以分成6行6列,也可以分成9行4列。
七、整体与部分1.整体和部分:学习整体与部分的概念。
例如:2块巧克力可以分成3小块和1大块,3小块和1大块分别是它们的部分,2块巧克力是它们的整体。
2.用整体表示部分:掌握用整体表示部分的方法。
例如:一个大课间有30分钟,其中一半是15分钟。
八、数的排序1.排序概念:学习什么是排序及排序的方法。
部编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部编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b4137af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00.png)
部编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本文将对部编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知识点一:加法
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的运算方法。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简单的加法运算,例如两个一位数的相加,以及带进位的加法。
知识点二:减法
减法是指将一个数值从另一个数值中减去的运算方法。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简单的减法运算,例如两个一位数的相减。
知识点三:数字的大小比较
数字的大小比较是指通过大小关系来判断数字的先后顺序。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如何通过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来比较数字的大小。
知识点四:数的顺序
数的顺序是指按照大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数字的方法。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如何按照顺序排列数字,并通过练巩固这一技能。
知识点五:数的组成与拆分
数的组成与拆分是指将一个数拆分成若干个部分,或者将若干
个部分组合成一个数的方法。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如何进行数的分解
与合成,并通过练强化这一技能。
知识点六:数的进位与退位
数的进位与退位是指在加法或减法中,当某一位的和或差大于
等于(小于等于)10时,进位或退位的操作方法。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进位与退位的概念,并通过练加深理解。
希望以上归纳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部编一年级数
学上册第五单元的知识。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35745605acfa1c7aa00cc3d.png)
第一单元数一数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五、加法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六、减法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七、0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2、0的读法:0读作:零3、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如:0+8=8 9-0=9 4-4=0第五单元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一、6—10的认识: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2、10以内数的顺序:(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如:10由9和1组成.二、6—10的加减法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2、“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三、连加连减;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四、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2、数的顺序:11—20各数的顺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3、比较大小: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4、11—20各数的组成: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由2个十组成的.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15.5、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6、11—20各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20的读法,20读作:二十.7、写数:写数时,对照数位写,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8、十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1)、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如:10+5=15 17-7=10 18-10=8(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加整十数.(3)、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9、解决问题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还可以用计算法(用大数减小数再减1的方法来计算).练习题一、填空1、12里面有()个十和()个一.2、19里面有1个()和9个().3、一个十和7个一组成().4、一个加数是5,另一个加数是7,和是().5、被减数是16,减数是7,差是().6、15=7+(),5+8=()+5,13-()=10.7、在8、11、18、12、15、20、16中,共有()个数,从左数第6 个数是(),从右数,15排在第()个;其中比12大数有(),比18小的数有().8、将7、10、9、11、5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9、12连续减2,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一个十和4个一组成();10个一和1个十组成();1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11、一个加数是6,另一个加数是9,和是().12、被减数是18,减数是5,差是().二、在()里填上“〉”、“〈”、“=”或“+”、“-”.11()6=17 , 17()8=9 , 7+6()13 , 7-2()4.三、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3 6 4 8 11 18 20四、把左边的7 个●圈起来,再从左边数,把第9个●圈起来.●●●●●●●●●●●五、用7、9、16三个数写出四个算式.六、应用题;1、桌上有16个皮球,拿走了9个,还剩几个?2、小华吃了8个苹果,小明吃了9个,他们两人共吃了多少个?3、学校图画组有18个同学,有9个女同学,有几个男同学?4、老师做了10面小红旗,奖给同学7面,还剩几面?5、小红吃掉8个苹果后,还剩下3个,小红原来有几个苹果?6、停车场停了9辆汽车,开走几辆后还剩下6辆,开走了几辆车?7、小华做了7面小红旗,小红做的和小华同样多,两人一共做了几面小红旗?8、有一些小鸟落在2棵树上,先飞走7只,又飞走6只,两次一共飞走多少只?9、8个小朋友做花,做了9朵红花,做的黄花和红花同样多,一共做了多少朵花?10、植树节里,三(2)班第一小组6个小朋友栽了8棵小树,第二小组7个小朋友栽了9棵小树.两个小组一共栽了几棵小树;;;。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783cb2844769eae109ed6c.png)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概况1-5的认识、加减法的初步知识、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单元目标知识目标能够正确的认、读、写5以内各数,会用5以内的各数表示物体的各数和顺序。
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能力目标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情感目标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教学难点认识符号“>”“<”和“=”,会正确地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关键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及比价大小教学方法观察、讲授教学准备挂图课时安排 5单元小结1、1――5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5的认识及书写(第14页――第16页)教学目标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教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学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1、导入:出示主题画: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1、认识1(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2、认识2(教学方法同上)3、认识3(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2)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3)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4)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教学方法同上)(二)、出示计数器1、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1、2、3、4、52、数的顺序全班齐读:正、反读教师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三)、教师说,学生操作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3、请你拿出5个圆片。
2024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2篇)
![2024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2篇)](https://img.taocdn.com/s3/m/f3db4e5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3.png)
2024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数的认识1.认识数字:认识数字0-9,学会识别数字的形状和大小。
2.数的比较: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学习“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二、数的运算1.数的加法:学习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使用计算工具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2.数的减法:学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使用计算工具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
三、数的排序1.数字顺序:学习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方法,会根据大小排列数字的顺序。
2.图形顺序:学习根据大小、颜色等特征排列图形的顺序。
四、认识图形1.认识平面图形:学习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形状和特点。
2.认识立体图形: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形状和特点。
五、认识时间1.认识钟表:认识钟表上的小时和分钟指针,学习读取整点时间和半点时间。
2.认识星期:学习星期一到星期日的名称和顺序。
六、认识货币1.认识人民币:认识纸币和硬币的名称和面额,学习识别不同面额的人民币。
七、认识长度1.认识长度:学习使用尺寸等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学习认识一米的长度。
八、认识重量和容量1.认识重量:学习使用秤称重物体的重量,认识重量的单位。
2.认识容量:学习使用容器测量液体的容量,认识容量的单位。
九、认识几何1.认识平行和垂直:学习识别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特点,能够判断两条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2.认识对称:学习识别图形的对称性,能够找出图形的对称轴。
总结:以上是____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包括数字认识、数的运算、数的排序、认识图形、认识时间、认识货币、认识长度、认识重量和容量、认识几何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对小学一年级学生培养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
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能够打好数学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4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2)【数的认识】1. 数数:掌握数数的顺序、方法和技巧,从1到20的数数。
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看拼音写数字
![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看拼音写数字](https://img.taocdn.com/s3/m/f6b0767e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a0.png)
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看拼
音写数字
本文档将介绍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该
单元主要讲解如何通过拼音写出数字。
以下是该单元的主要内容概述:
知识点1:认识拼音
在本单元中,学生将研究认识基本的拼音,并将其与相应的数
字进行联系。
通过拼音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表达数字,并提高他们
的字词识读能力。
知识点2:拼音与数字的对应关系
学生将学会通过拼音写出相应的数字。
通过与数字的对应关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字的含义及其表达方式。
知识点3:练拼音写数字
通过大量的练,学生可以巩固对拼音和数字之间对应关系的理解,并提高他们的拼音写数字的能力。
在练中,学生将解答一系列
的问题,并通过与同学的互动来提高自己的研究效果。
知识点4:巩固练
在本单元的末尾,学生将进行一次总结性的巩固练,以检验他
们对拼音写数字的掌握情况。
通过这次练,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
学知识,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通过研究这一单元,学生将不仅仅掌握了如何通过拼音写数字,还提高了自己的字词识读能力,并加深了对数字的理解。
这些知识
将为学生今后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上是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概述,希望
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指导,请随时提问。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381710c4b35eefdc8d3337f.png)
第一单元数一数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e9c941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72.png)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数一数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本人的左手、右手地点的位置为尺度,肯定左侧和右侧。
右手地点的一边为右侧,左手地点的一边为左侧。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寄义:每个数都能够表示分歧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几何,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及课堂练习题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及课堂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81b9b4beb52acfc788ebc939.png)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及课堂练习题第一课时总复习(1-20的各数)教学内容:书105页第1题,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教学目标:1、巩固1-20各数,20以内各数的组成及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注重计算速度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和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计数器,各种卡片。
教学过程:一、知识归纳收获多:1、读数、写数、数数、数序:①、读数。
读数是语文汉字,例如:19读作:十九 8读作:八读作:“一十五”是错误的。
②、写数。
写数时数学数字,例如:十二写作:12 二十写作:20十六写作:“106”是错误的。
③、数数。
A、能按熟练地数出20以内各数。
例如:从7数到15。
从9数到20。
从13数到19。
B、两个两个数,例如:从2数到20。
从4数到14。
④、数序。
基数:“几个”表示物体的个数是多少。
序数:“第几个”表示物体所处的位置。
指特定的那一个。
2、数的组成:①、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②、计数器:表示“11”,这两个“1”的意思不相同。
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
③、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
7个一和1个十组成17。
注意:“个”左边是数学数字,右边是语文汉字。
3、数的顺序、大小:例如:17前面的一个数是16,后面的一个数是18。
12和14中间的数是13。
4、加、减法的含义。
①、加法:用实线圈起来表示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加号②、减法:用虚线圈走或者用斜线划掉的表示去掉,用减法计算。
“-”—减号。
③、根据图写出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算式。
注意: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
减法是用全部数量减掉虚线圈走的或斜线划掉的。
④、大括号“”表示合起来。
“”?表示求一共的,用加法计算。
“?”表示求其中一个部分,用减法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第几
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 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 它的顺序就是“第几”。第几指的是 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
“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 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
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 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 几和1为止。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 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 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
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 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 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 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 最常用的方法。
六、减法
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 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 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 方法来计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10以内数的顺序:
(1)从前往后数:0、1、2、3、4、5、 6、7、8、9、10。
(2)从后往前数:10、9、8、7、6、 5、4、3、2、1、0。
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 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 即第几个。
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 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
8、十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1)、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 法: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 十几减十得几。
如:10+5=15 17-7=10 18-10=8
(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 方法: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 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把 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加整十数。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 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 位 置
1、 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 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 指在低处的物体。
2、 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 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 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一、填空
1、12里面有()个十和( )个一。
2、19里面有1个()和9个( )。
3、一个十和7个一组成()。
4、一个加数是5,另一个加数是7,和 是()。
5、被减数是16,减数是7,差是()。
6、15=7+(),5+8=( )+5, 13-( )=10。
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 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 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四、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 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 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 相减(或相加)。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 11—20各数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
从前往后数:1、2、3、4、5.
从后往前数:5、4、3、2、1.
二、比大小
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 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 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 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 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 尖角对小数。
七、0
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 也表示起点。
2、0的读法:0读作:零
3、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 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 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如:0+8=8 9-0=9 4-4=0
第五单元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6—10的认识: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 6—10各数来表示。数数时,从前往后 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
第一单元 数一数
1、 数一数
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 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 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 的总个数。
2、 比多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 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 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 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 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2、数的顺序:11—20各数的顺序是: 11、12、13、14、15、16、17、18、 19、20、
3、比较大小: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 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 数的组成进行比较。
4、11—20各数的组成:都是由1个十 和几个一组成的,20由2个十组成的。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15。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 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 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 会发生变化。
3、 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 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 一边为左边。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 1--5的认识
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 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 几来表示。
5、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 二位是十位。
6、11—20各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 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 读几。20的读法,20读作:二十。
7、写数:写数时,对照数位写,有1 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 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如:10由9和1组成。
二、6—10的加减法
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 的组成来计算。
2、“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 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大括号 ”
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 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连加连减
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 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 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3)、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
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 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
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 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 的数叫差。
9、解决问题
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
法,也可以用画图法。还可以用计算 法(用大数减小数再减1的方法来计 算)。
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