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的地理分界线
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https://img.taocdn.com/s3/m/7df77e61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46.png)
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考试中地理方面的知识点经常会涉及到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快来看看吧!年等降水量及干湿状况分界线1.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此线也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此线以东以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 以上,为湿润地区,此线以西以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 以下,为半湿润地区。
2.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是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一线,最后到喜马拉雅山东部,此线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此线以东年降水量一般在400mm 以上,为半湿润地区,此线以西年降水量一般在400mm 以下,为半干旱地区。
3.2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经河西走廊西部以及藏北高原一线,此线也是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此线以东以南可以受到夏季风的影响,即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或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此线以西以北地区则难于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稀少。
地势界线1.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2.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地形区界线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分界线太行山: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巫山: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武夷山:江南丘陵与浙闽丘陵天山: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长城: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秦岭:汉江谷地与渭河平原大巴山:汉江谷地与四川盆地祁连山:青藏高原与河西走廊南岭:江南丘陵与两广丘陵横断山: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大兴安岭西侧——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南段比较接近 200 毫米等降水量线。
此线以西以北地区大部分是内流区(除额尔齐斯河流域),以南以东地区大部分属外流区(除鄂尔多斯高原的无流区和松嫩平原的个别无流区外) 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
地理默写小纸条(八上)
![地理默写小纸条(八上)](https://img.taocdn.com/s3/m/5d9fe84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5.png)
1.我国的地理位置2.中国的疆域和邻国(1)我国陆地领土面积平方千米,仅次于和,居世界第位。
(2)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千米,大陆海岸线长千米。
领海宽度海里。
(3)我国疆域的四端: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最西端:地理默写小纸条DAY2 姓名:2.中国的疆域和邻国(4)我国南北跨广,使南北差异大;东西跨广,使东西差异明显。
(5)我国的海洋国土四大临海(自北向南):A ,B ,C ,D ,它们都属于洋。
两大内海:A (四大临海中唯一内海),F 。
两大海峡:F 海峡,E 海峡。
三大岛屿:④(中国第一大岛),⑤ (中国第二大岛),崇明岛。
主要群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三大半岛:①山东半岛,②辽东半岛,③雷州半岛。
2.中国的疆域和邻国(6)中国的邻国14个陆上邻国:⑥、⑦、⑧、⑨、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⑩、尼泊尔、不丹、⑪、老挝、⑫。
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Ⅰ、Ⅱ、Ⅲ、文莱、Ⅳ、印度尼西亚。
与中国海岸相邻的两个国家: , 。
与中国有不连续国界线的两个国家: , 。
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镇)三级3.省级行政区域之最①纬度最高的省级行政区域: ;纬度最低的省级行政域: 。
②位置最靠东(最先看到日出)的省级行政区域: ;位置最靠西(最迟看到日出)的省级行政区域: 。
③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域: ;跨纬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域: 。
④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域(自西向东): 、、、。
⑤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 。
⑥有两个简称的省级行政区域: 省(贵或黔)、省(陕或秦)、省(甘或陇)、省(川或蜀)、省(云或滇)。
地理默写小纸条DAY6 姓名:1.人口: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2.人口政策:我国把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老年人口比重不断。
为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
高中地理: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高中地理: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https://img.taocdn.com/s3/m/3b9d8b5c312b3169a451a44a.png)
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一、人口密度界线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
该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二、我国地势阶梯界线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
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三、我国气候界线(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2)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①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②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③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热量界线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贫乏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
此线西北,太阳能资源丰富.此线东南贫乏。
四、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五、中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北段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为界,南段大致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
六、我国四大海域的界线渤海与黄海的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东半岛蓬莱角;黄海与东海的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济州岛西南角;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鼻。
七、我国水文界线(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南段: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与黄河水系的界线:巴颜喀拉山、秦岭。
(3)长江与珠江水系的界线:南岭。
(4)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我国的几条重要地理分界线
![我国的几条重要地理分界线](https://img.taocdn.com/s3/m/76729127ee06eff9aef807c1.png)
我国的几条重要地理分界线1、牧区与农区分界线从东北松嫩平原西部-辽河中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除河套平原)-祁连山山脉(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缘连线。
此分界线以东为农区,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作物;此分界线以西为牧区,放养牛、羊、马等牲畜。
2、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云贵高原东坡连线。
在第二级阶梯上,大部分为1000到2000米之间的高原和盆地,主要高原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主要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四川盆地。
在第三级阶梯上,主要是丘陵和平原交错的地区,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平原主要有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丘陵主要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江南丘陵、两广丘陵、闽浙丘陵和台湾丘陵。
3、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即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的分界线大兴安岭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盘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
此分界线以东降水丰富,为湿润区;此分界线以西,除天山、祁连山、阿尔泰山等山地降水量稍多外,其它地区都比较干旱。
4、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
此分界线以东为季风区,在季风区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北风,气候干冷,夏季受低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南风,气候湿润。
此分界线以西为非季风区,气候干旱5、南、北方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年平均降水量800㎜等降水量线,一月均温0°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到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以北为北方、半湿润区年降水量小于800㎜,一月均温小于0度暖温带、旱地耕作区;以南为南方、湿润区、年降水量大于800㎜、一月均温大于0°,亚热带、水田耕作区。
6、大海的分界线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以老铁山角、庙岛群岛与蓬莱角连线为界。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以长江口北岸(启东角)与济州岛的西南角的连线为界。
我国人口分布地地理界线
![我国人口分布地地理界线](https://img.taocdn.com/s3/m/68703c51f01dc281e53af0af.png)
1.我国人口分布地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地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米仓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雪峰山4.气候界线(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即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的分界线。
从大兴安岭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盘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连线。
此分界线以东降水丰富,为湿润区;此分界线以西,除天山、祁连山、阿尔泰山等山地降水量稍多外,其它地区都比较干旱。
(6)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
中国的位置面积行政人口
![中国的位置面积行政人口](https://img.taocdn.com/s3/m/8c34d54103d8ce2f01662305.png)
读三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形状,判断1~3题。
1. ①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和简称是( B )
A. 河北,冀
B. 湖南,湘
①
C. 广西,桂
D. 贵州,黔
2. 关于②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 沿海省区
B. 行政中心是太原
C. 位于北京以东 D. 与甘肃省相临
②
3. ②与③位置的相似性是
长 青海省—青—西宁 江 西藏自治区—藏—拉萨
流 四川省—川、蜀—成都
经 的
云南省—云、滇—昆明
省 重庆市—渝—重庆
级
行
政
区
湖北省—鄂—武汉 湖南省—湘—长沙 江西省—赣—南昌 安徽省—皖—合肥 江苏省—苏—南京 上海市—沪、申—上海
上述四条线均没有穿过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是哪些?
北京
贵州
读图认识我国的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1.我国的地理位置。 2.我国的领土面积;与我国陆上相邻 和隔海相望的国家;我国濒临的海洋。
3.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 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4.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人口 地理分界线两侧人口分布的基本特 点。
5.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
160ºE和20ºW构成的经线圈
1、半球位置: 东半球,北半球
内蒙古(黑、吉、辽、冀、晋、陕、宁、甘) 陕(内蒙古、晋、豫、鄂、渝、川、甘、宁) 4. 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新疆 5 .跨经度最广的省区:内蒙古 6. 邻国最多的省区: 新疆
要熟悉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轮廓特征, 可以采用联想记忆的方法。如山西省像平行四边形,湖 北省像大盖帽等。请你想象一下,下图中这些省级行政
中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用)
![中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用)](https://img.taocdn.com/s3/m/c6480a5d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c6.png)
海陆位置
•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东临太平洋,南接印度 洋,北濒北冰洋。
相邻国家
陆上相邻国家
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不丹、尼泊尔、缅甸、老挝和越 南等14个国家。
海上相邻国家
民族语言
普通话
01
作为官方语言,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是各民族之间交流的
主要语言。
方言
02
各地区汉族居民使用不同的方言,如北方方言、吴方言、粤方
言等。
少数民族语言
03
各少数民族保留和使用自己的语言,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
的语言权利。
民族文化
服饰
各民族具有独特的服饰文化, 如藏族的藏袍、苗族的苗绣等
人口分布
总结词
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
详细描述
中国的人口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快,人口密 集,人口密度较高。而西部地区则因为地理环境等因素,人口较为稀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口结构
总结词
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
详细描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的人口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目前,中国的老龄化趋势已经十分明显,老年人 口比例持续上升,而年轻人口比例则逐渐下降。同时,性别比例也在发生变化,由于"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影响, 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比例。
中国陆地疆域地形多样,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多种地貌类型,
其中以山地和高原为主,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以上。
海洋疆域
我国的几条重要地理分界线
![我国的几条重要地理分界线](https://img.taocdn.com/s3/m/a1f027fd770bf78a652954df.png)
我国的几条重要地理分界线1、牧区与农区分界线从东北松嫩平原西部-辽河中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除河套平原)-祁连山山脉(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缘连线。
此分界线以东为农区,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作物;此分界线以西为牧区,放养牛、羊、马等牲畜。
2、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云贵高原东坡连线。
在第二级阶梯上,大部分为1000到2000米之间的高原和盆地,主要高原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主要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四川盆地。
在第三级阶梯上,主要是丘陵和平原交错的地区,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平原主要有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丘陵主要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江南丘陵、两广丘陵、闽浙丘陵和台湾丘陵。
3、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即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盘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连线。
此分界线以东降水丰富,为湿润区;此分界线以西,除天山、祁连山、阿尔泰山等山地降水量稍多外,其它地区都比较干旱。
4、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连线。
此分界线以东为季风区,在季风区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北风,气候干冷,夏季受低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南风,气候湿润。
此分界线以西为非季风区,气候干旱5、南方、北方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年平均降水量800㎜等降水量线,一月均温0摄氏度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到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此线以北为北方、半湿润区年降水量小于800㎜,一月均温小于0摄氏度暖温带、旱地耕作区,此线以南为南方、湿润区、年降水量大于800㎜、一月均温大于0摄氏度,亚热带、水田耕作区。
6、大海的分界线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以老铁山角、庙岛群岛与蓬莱角连线为界。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以长江口北岸(启东角)与济州岛的西南角的连线为界。
高中地理 我国重要的十大地理分界线
![高中地理 我国重要的十大地理分界线](https://img.taocdn.com/s3/m/bc8862a54028915f814dc21f.png)
高中地理我国重要的十大地理分界线一、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县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和西北部的人口逐渐减少,两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和人口密度逐渐拉开距离,随着国家近几年实行“西部大开发”政策,使西部地区人口逐年增加。
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一般比内陆更稠密些,尤其是三角洲、河口等如:海河、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人口密度会更大,这些地方商业比较发达,人流量大,气候适宜。
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疏,大体有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昆仑山脉、青藏高原北部,这些地方有的是常年干旱,有些是终年积雪,环境相对比较恶劣。
二、地势阶梯界线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三、地形区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米仓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雪峰山四、气候界线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地理知识抢答题
![地理知识抢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ce09e61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23.png)
抢答题第一套1.中国有哪三大平原答案: ( 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2.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答案: (亚马逊平原)3.北京四合院多为南北走向,请问它的大门一般是开在哪个方向答案: (东南角)4.西气东输工程西起我国四大气田中的哪个气田答案: (浙江省)答案:(塔里木气田 )5.我国人口分布地理分界线是()答案:(黑河-腾冲一线)6、在我国的省级行政区中,岛屿最多的是哪个省。
答案: (浙江省)7、我国纬度最北的大盆地是哪个盆地 .答案:(准噶尔盆地 )8、我国汛期最长的是哪条河。
答案:(珠江)9、什么是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人工岛答案:(海上城市 )10、哪个盆地是我国陆地最低地方。
答案: ( 吐鲁番盆地 )抢答题第二套1、世界第二高峰是什么。
答案:(喀喇昆仑 )2、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中,位于最东部的处于哪个平原。
答案:(三江平原)3、西抵荷兰鹿特丹的“第二亚欧大陆桥”东起我国哪个地方。
答案:(连云港 )4、世界最大的河流峡谷是哪个答案:(雅鲁藏大峡谷)5、世界上两大主要地震带分布在哪里答案:(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 -喜马拉雅山地震带)6、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哪个省答案: (西藏省)7、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答案: ( 1912 )8、影响太阳辐射强度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答案:(太阳高度)9、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由哪一种外力的侵蚀作用形成的)10、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是什么答案:(土壤)抢答题第三套1、黄山云海出现最多的季节是答案: ( 夏季)。
2、世界最长的山脉是答案:(安第斯山脉)3、目前人类已知的最软的石头类型是答案:(滑石 )4、我国的 3 大半岛是指()。
答案: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5、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被称作什么答案:(外流河)6、黄土高原的黄土,是从很早以前哪一带的干旱地区吹来的。
答案: ( 内蒙古高原)7、全球共有多少个气压带?答案: ( 7 个)8、世界上最长的山系是什么山系答案:(科迪勒拉山系 ) .9、哪个火山的爆发毁灭了古罗马帝国的庞贝城?答案:(维苏威火山 )10、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是什么答案: (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抢答题第四套1、我国的 3 大岛屿是指()。
2023年初一上册期末地理题带答案和解析(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
![2023年初一上册期末地理题带答案和解析(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https://img.taocdn.com/s3/m/d2e12a2e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8.png)
选择题读“我国四省区轮廓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连接()A.①省和②省B.②省和③省C.③省和④省D.①省和④省【2】贴春联是我国的传统民俗。
春联“苗寨黔山黄果树,酒乡赤水”和“沃野龙江稻谷香,林海雪原”反映的省区分别是()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3】关于四省叙述,正确的是()A.①省是我国位置最偏南的省,曾母暗沙位于该省B.②省是我国西南边疆省,主要的少数民族是壮族C.③省是我国的湖北省,简称鄂,行政中心是武汉市D.④省是我国的黑龙江省,同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两国相邻【答案】【1】D【2】B【3】C【解析】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
一般来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省的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该线以东部分地区的面积是全国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该线以西部分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分布广阔,且广大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以来交通不便,互相交流困难,因而民族文化内容丰富,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和民族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的不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显示出北方和南方、山区和草原的巨大差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1】依据省区轮廓,读图可知,图中①是云南省,②是贵州省,③是湖北省,④是黑龙江省。
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
一般来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省的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所以ABC不符合题意,的符合题意。
故选D【2】依据省区轮廓,读图分析可得,①是云南省,②是贵州省,③是湖北省,④是黑龙江省。
春联“苗寨黔山黄果树,酒乡赤水”,黔是贵州省的简称;“沃野龙江稻谷香,林海雪原”是黑龙江省的景观。
所以ACD错误,B正确。
故选B【3】读图可得,①是云南省,②是贵州省,③是湖北省,④是黑龙江省。
曾母暗沙位于海南省,所以A错误;②是贵州省,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所以B错误;湖北省的简称是鄂,行政中心是武汉,故C正确;黑龙江省位于东北,邻国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在西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所以D错误。
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哪条
![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哪条](https://img.taocdn.com/s3/m/932b655b650e52ea551898b4.png)
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哪条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存在形式、分布状况,包括各类
地区总人口的分布,以及某些特定人口(如城市人口、特定的人口过程和构
成(如迁移、性别等)的分布等。
1人口地理从哪到哪进行划分我国着名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从黑河到腾冲。
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
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
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
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解: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稠密),西部地区人口少(稀疏);此线以东人口
稠密,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此线以西人口稀疏,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总人口的6%.
1人口分布特点有哪些世界人口分布具有以下特点:
不平衡性
人口分布的最大特征是不平衡性。
就全世界而言,当前地球上只占陆地面
积7%的地区,却居住着全球70%的人口;全球9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不到10%的陆地上;而大陆上有35%~40%的土地基本上无人居住。
就区域而言,各大洲和各国之间的人口分布也是不平衡的。
亚洲陆地面积占全球的。
我国著名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从什么到什么
![我国著名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从什么到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88382dd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bb.png)
初中地理题:
我国著名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
答案解析
解: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
一般来说,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汉族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故答案为:黑河;腾冲。
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地理分界线
![我国地理分界线](https://img.taocdn.com/s3/m/f1197cd426fff705cc170a45.png)
我国的地理界线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4.气候界线(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河流界线(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6.三大自然区界线(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初中地理知识点:我国的人口地理界线
![初中地理知识点:我国的人口地理界线](https://img.taocdn.com/s3/m/e023fcbba1c7aa00b52acbd4.png)
初中地理知识点:我国的人口地理界线一、选择题1.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以下是同学们对相关地理界线(图中虚线)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①与我国400mm年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B.②是我国人口密度分界线C.③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D.④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2.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提出了一条著名的人口地理界线是A.秦岭——淮河B.黑河——腾冲C.长城沿线D.0℃等温线3.有关我国居民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密度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B.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漠河—腾冲一线C.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D.促使大量人口向西部迁移,以加快西部开发4.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表示我国人口疏密程度的地理分界线是A.漠河-腾冲B.哈尔滨-昆明C.乌鲁木齐-广州D.黑河-腾冲5.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A.黑河——腾冲一线B.秦岭淮河一线C.漠河——腾冲一线D.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6.我国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分界线是A.漠河到腾冲一线B.黑河到腾冲一线C.秦岭一淮河一线D.大兴安岭一巫山一雪峰山一线7.下图中的虚线,表示我国人口密度分界线的是A.B.C.D.读“我国部分少数民族活动图”和“我国人口分布图”,完成8~11题8.把泼水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的少数民族是A.藏族B.傣族C.回族D.维吾尔族9.每年农历六月初,在那达慕大会上举行摔跤活动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云南省C.广西壮族自治区D.内蒙古自治区10.看图说明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A.西部人口多,东部人口少B.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C.南方比北方少D.黑河—腾冲一线以西人口密度在10人以下11.关于我国民族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共有55个民族B.各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分布C.泼水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D.高山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二、解答题12.读我国人口分布界线图,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人口的地理分界线(2010-10-03 12:45:41)
标签:
胡焕庸
中国人口之分布人口
腾冲
瑷珲
旅游
旅行分类:故乡的风景永不再来系列
瑷珲—腾冲一线(或作“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
瑷珲—腾冲一线,在中国人口地理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直为国内外人口学
者和地理学者所承认和引用,并且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田心源教授称为“胡焕庸线”。
在地理学(特别是人口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以及人口学上,具有重大意义。
2009年,值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地理学会成立百年、我国近现代地理学创立和发展百周年之际,《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与中国地理学会共同发起了“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的评选活动。
入选的就有:1935年,胡焕庸提出黑河(爱辉)—腾冲线即“胡焕庸线”,首次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规律。
划分位置
这条线从黑龙江省瑷珲(1956年改称爱珲,1983年改称黑河市,今黑河市爱辉区)到云南省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基本直线。
线东南方36%国土居住着96%人口,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要地理结构,自古以农耕为经济基础;线西北方人口密度极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游牧民族的天下。
因而划出两个迥然不同自然和人文地域。
划分意义
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引进西方近代地理学理论和方法,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研究我国人口问题和农业问题。
提出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以瑷珲—腾冲一线为界而划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基本差异区。
20世纪30年代,胡焕庸就在《地理学报》上发表了我国人口地理和农业地理方面第一批论文。
其中,最重要的论文包括《中国人口之分布》。
《中国人口之分布》里,第一次用等值线的方法,绘制《中国人口密度图》。
《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着重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特别是我国东南部和西北部在人口密度方面的鲜明对比。
我国东南部地狭人稠,而西北部地广人稀。
这是人所共见的。
文章中称:“今试自黑龙江的瑷珲,向西南作一直线,至云南腾冲为止,分全国为东南与西北两部:则此东南部的面积计四百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6%;西北部之面积,计七百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4%。
惟人口之分布,则东南计四亿四千万,约占总人口的96%;西北部之人口,仅一千八百万,约占总人口的4%。
其多、寡之悬殊,有如此者。
”
文章通过分析对比,找出一条可以显示两侧人口稀密悬殊的明确界线,那就是自黑龙江之瑷珲(今黑河)向西南直到云南之腾冲的直线。
根据作者当时的分析,在此线之东南,全国36%的土地,养活全国96%的人口。
反之,在此线之西北,在全国64%的土地上,只有全国4%的人口。
这就是说,同全国平均密度相比,东南部高出2.67倍,而西北部仅及其1/16。
在二者之间,平均人口密度成42.6与1之比。
很明显,瑷珲—腾冲一线,在中国人口地理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直为国内外人口学者所承认和引用,并且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田心源教授称为“胡焕庸线”。
发展与验证
(一)与1990年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对比
观察胡焕庸的人口密度地图(1935),发现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是东南沿海,其中以长江三角洲为最大的人口稠密区。
其次的人口稠密区分布在华北平原、江淮、四川盆地和京广沿线。
那时,全国人口4.58亿。
中国正处于全面抗战前夜,东北已沦于敌手,随后的抗日战争中发生了大规模的人口西迁。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人口稠密的东南半壁,大多为战火蹂躏。
建国后,鉴于当时的情势,政府发动过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西移,如屯垦戍边、三线建设、上山下乡等。
大半个世纪过去后,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口增长到13亿。
令人震惊的是,胡焕庸发现的人口分布结构竟“巍然不动”。
根据1990年的人口普查数字,东南、西北两部分的人口比例还是94.2%比5.8%。
与胡焕庸1935年的图相比,分布的大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只是由于技术手段的进步,揭示出了更为细致的纹理。
由此,胡焕庸发现的人口分布,其后面应是某种具有高度稳定性的规律。
(二)与2000年中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对比
李强、张海辉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抽样数据研究了这个问题,结论是:第一,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十分活跃的几个大省: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在吸引农业外来人口方面占据明显优势。
第二,上海、北京两个超大型城市对于非农业人口的吸引力非常大,其外来人口的构成与其他省区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
第三,人口大省和劳务输出大省如河南、安徽、四川、湖南等,在人口流动过程中呈现人口正向的净输出状态。
第四,西部地区对于人口的吸纳能力仍然非常有限。
由此,我们看到,胡焕庸发现的人口分布格局不但没有缓解的痕迹,相反有更为加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