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配方施肥与习惯施肥同田对比试验

合集下载

马铃薯配方施肥与习惯施肥同田对比试验

马铃薯配方施肥与习惯施肥同田对比试验

马铃薯配方施肥与习惯施肥同田对比试验摘要通过对马铃薯配方施肥与习惯施肥的同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黄泥土中等肥力土壤上,施用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分别为180、120、270 kg/hm2的配比水平下,配方施肥比习惯施肥增产8 950.0 kg/hm2,增产率为100%。

关键词马铃薯;小黄泥土;配方施肥;习惯施肥;生育期;产量为了提高产量,促进马铃薯的生产发展,进行了马铃薯配方施肥与习惯施肥的同田对比试验,试图探索氮、磷、钾平衡配方施肥对马铃薯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今后马铃薯的生产发展提供科学的施肥技术依据[1-3]。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基本状况试验地选择在茶店镇开天村禾梨垱村民组一农户家的责任地。

试验田为小黄泥土,肥力中等,试验地面积866.7 m2,海拔586 m,光照充足。

试验实施前取耕层混合土样2 kg左右,风干化验,结果表明,土壤含有机质25.3 g/kg、全氮1.660 g/kg、碱解氮128 mg/kg、有效磷7.7 mg/kg、缓效钾220 mg/kg、速效钾104 mg/kg、pH值6.1。

前作作物为花生。

1.2 试验材料供试肥料:氮肥用含氮量为46%的尿素,磷肥用含五氧化二磷为16%的过磷酸钙,钾肥用含氧化钾为50%的硫酸钾。

复合肥为氮、磷、钾含量比例为10∶8∶7的复合肥。

供试马铃薯品种为脱毒米拉。

1.3 试验设计试验设置3个处理,分别是配方施肥区(N2P2K2)、习惯施肥(NxPxKx)、无肥区(CK),其中配方施肥区,小区面积200 m2,施尿素7.8 kg、过磷酸钙15 kg、硫酸钾10.8 kg。

播种时用尿素4.7 kg(占60%)与过磷酸钙12 kg(占80%)和硫酸钾6.5 kg(占60%)作基肥,齐苗后用尿素2.3 kg(占30%)与过磷酸钙3 kg(占20%)和硫酸钾3.2 kg(占30%)作第1次追肥;在第1次追肥后25~30 d期间,用尿素0.8 kg(占10%)和硫酸钾1.1 kg(占10%)作第2次追肥。

贵州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总结

贵州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总结

贵州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总结一、试验目的马铃薯是贵州省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对于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节约施肥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试验旨在比较不同施肥方案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贵州省马铃薯生产提供施肥技术指导。

二、试验内容本次试验选取贵州省典型马铃薯种植区,选择同一片田地进行对比试验。

分别采用传统的施肥方法和测土配方施肥方法,比较两种施肥方法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具体试验内容如下:1. 传统施肥方法:根据农民经验和惯例进行施肥,不进行土壤测试和肥料配方。

2. 测土配方施肥方法:先对土壤进行充分测试分析,确定土壤中养分的含量和作物需求,然后针对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合理的肥料搭配,科学施肥。

三、试验设计选取同一块田地进行试验,将其分为相等的两个区块,分别使用传统施肥方法和测土配方施肥方法。

在整个生长季节,对两组试验区块进行相同的田间管理措施,包括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力求保持其他条件一致。

在收获期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进行全面比较和分析。

四、试验结果1. 产量对比经过一季的生长,两组试验区块的马铃薯产量分别统计如下:传统施肥方法区块:平均产量为6500kg/亩测土配方施肥方法区块:平均产量为7500kg/亩可见,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方法的马铃薯产量明显高于传统施肥方法,提高了15%左右。

2. 品质对比除了产量,我们还对两组试验区块的马铃薯品质进行了对比:传统施肥方法区块:马铃薯外观较为杂乱,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有一定比例的畸形和病变马铃薯。

测土配方施肥方法区块:马铃薯外观整齐,形状规则,大小均匀,较少畸形和病变马铃薯。

可以看出,测土配方施肥方法不仅提高了产量,还提高了马铃薯的品质和外观。

本次试验的结果表明,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

通过科学地根据土壤测试结果进行肥料配比,满足了作物生长的养分需求,有效利用了肥料,降低了施肥成本。

与此测土配方施肥方法还能够改善土壤质地和结构,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贵州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总结

贵州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总结

贵州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总结一、引言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产量丰富。

由于土壤环境的不同,不同地区的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如何科学施肥,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成为了当前马铃薯种植中的重要问题。

贵州省作为马铃薯的主要产区之一,近年来积极探索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期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地评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贵州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开展了一项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

本文对该试验进行总结,旨在为贵州省及其他地区的马铃薯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并推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马铃薯种植中的推广应用。

二、试验设计和方法1. 试验地点:贵州省某马铃薯种植基地。

2. 试验设计:本次试验设置两个处理,即测土配方施肥处理(T1)和常规施肥处理(T2)。

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

3. 试验对象:以马铃薯品种“马铃薯1号”为试验对象,进行同田对比试验。

4. 施肥方案:测土配方施肥处理按照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需求量确定施肥量,常规施肥处理采用当地惯用施肥方案。

5. 试验过程:进行土壤采样和测土配方,根据配方施肥方案施肥,定期进行田间管理和数据采集。

三、试验结果分析1. 土壤养分含量通过测土配方,确定了测土配方施肥处理中所需的氮、磷、钾等养分量,而常规施肥处理中的施肥量则是按照当地惯用的施肥方案确定的。

试验结果显示,测土配方施肥处理中土壤养分含量更加均衡,符合作物生长的需求。

而常规施肥处理中,养分含量的不平衡可能导致作物生长受限。

2. 马铃薯生长状况在试验期间,对马铃薯的生长状况进行了定期观察和记录。

结果显示,测土配方施肥处理中,马铃薯植株生长势头较好,叶色翠绿,株高较高,根系发达;而常规施肥处理中,植株生长迟缓,叶色不佳,株高偏低,且根系发育不良。

3. 马铃薯产量收获时,对试验地进行了马铃薯产量的统计。

结果显示,测土配方施肥处理中,马铃薯产量明显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比常规施肥处理提高了20%以上。

贵州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总结

贵州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总结

贵州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总结为了探究正确的施肥方法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我们进行了贵州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的同田对比试验。

本文总结了这些试验的结果,以评估不同施肥方法的优劣。

试验安排试验场地位于贵州省遵义市辖区的贵大农场,选取了同等的土地面积用于马铃薯的种植。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区别在于施肥方法的不同。

试验组采用了测土配方施肥法,而对照组则采用了传统的肥料施用方法。

下面对试验的具体安排进行介绍。

试验组试验组的土壤pH值、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都被测试和分析过。

基于这些数据,我们从一个专业的施肥公司购买了高度符合土壤条件的肥料。

在播种前,我们按照肥料包装袋上的说明使用该种肥料进行了施肥。

有关具体的施肥量和施肥期,我们在下面进行了说明。

施肥量:预计每亩庄稼会耗用20公斤氮、20公斤磷和50公斤钾。

因此,对于每亩耕地,我们分别使用了40公斤的氮、40公斤的磷和100公斤的钾。

施肥期:采用“划地施肥,挖坑施肥,按月补肥”的方法。

对于不同的肥料,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施肥方法,以确保充分利用土壤和肥料的营养成分。

对照组对于对照组,我们沿用传统的施肥方法。

每亩地使用了15公斤的氮、15公斤的磷和30公斤的钾,施肥时间和方法同试验组相同。

试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法比传统的施肥法在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方面更加有效。

下面对试验结果进行说明。

产量在试验组中,每亩地总产量为861.0公斤,而对照组的总产量则为657.0公斤。

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试验组的产量比对照组高出31.1%。

质量在试验组中,50%以上的马铃薯大小超过了3厘米,而对照组则只有29%的马铃薯大小超过了3厘米。

此外,试验组的马铃薯重量和单个马铃薯的大小都比对照组更大。

结论综上所述,测土配方施肥法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

同时,采用该种施肥方法还可以有效控制肥料的使用量,从而节约成本。

因此,我们建议种植马铃薯的农户尽可能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法来提高庄稼的产量和质量。

马铃薯配方施肥田间对比试验

马铃薯配方施肥田间对比试验

马铃薯配方施肥田间对比试验作者:徐本升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15期近年来,我市马铃薯种植面积20万公顷以上,占全省种植面积的36%以上,总产量310万吨以上,占全省总产量的35%以上,是我市总产量增长最快、增收效益最为明显的特色农产品。

原因在于马铃薯种植时间短、效益好、农民生产积极性高,舍得投入,但在施肥量方面,农户普片认为施肥量越大、产量越高,因此不仅造成成本增加,也严重污染了环境。

为使农户在肥料施用量、各种营养成分的配比上有科学的可行性,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浪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改善耕地养分状况,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实施了本试验,本试验以脱毒马铃薯会-2为试验材料。

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点基本情况。

设3个试验点(水塘乡营丰村、白果镇双山村、兴发乡中寨村)1、水塘乡营丰村,土种为黄砂灰泡土,肥力水平高,海拔1980米,经度104°39′18.2″,纬度27°06′10.3″。

试验面积330平方米,年平均气温12.6℃,年降雨量920毫米,年平均日照1286小时,无霜期260天。

排灌方便,试验前茬为绿肥。

2、白果镇双山村,土种为紫砂灰泡土,肥力水平高,海拔1954米,地处东经104°43′26″,北纬29°07′14″。

试验面积330平方米,年平均气温13.5摄氏度,年降雨量778毫米。

排灌方便,试验前茬为绿肥。

3、兴发乡中寨村中寨组马兴林家地,土种为黄泥灰泡土,肥力水平高,海拔2142米,东经100°48′55″,北纬26°56′50″,试验面积330平方米,气候为暖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2℃左右,雨量充沛,年降雨量950毫米,无霜期210天。

前作绿肥。

(二)供试材料。

供试肥料:尿素(N、46%)、磷肥(P2O5、12%)、氯化钾含(K2O、60%)、圈肥;供试品种:会-2。

(三)试验设计1、试验每一个点,设置四个小区:a:配方施肥区、b:常规施肥区、c:有机肥施肥区、d:空白区(不施肥)。

贵州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总结

贵州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总结

贵州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贵州省是马铃薯的主要产区之一。

由于土壤养分不足、施肥不当等原因,导致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无法达到最佳水平。

针对这一问题,贵州省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提高土壤肥力,改善马铃薯生长环境,增加产量和品质。

目前,针对马铃薯种植中施肥配方的选择问题,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和验证,不同施肥配方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尚不明确。

本研究将通过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施肥配方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为贵州省马铃薯种植提供科学的施肥指导和技术支持。

希望通过本研究,探讨出适合贵州省马铃薯生长的最佳施肥配方,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借鉴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贵州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同施肥配方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并寻找贵州省推荐的最佳施肥配方,从而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通过对比试验,可以从实践中验证贵州省推荐的施肥配方是否确实能够带来更好的生长效果和更高的产量,并对不同施肥配方进行经济效益评价,为农民提供科学合理的施肥建议。

这项研究的目的旨在为贵州省马铃薯种植业提供实用的施肥指导,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和效益。

1.3 研究方法本试验采用了田间对比试验的方法进行研究。

具体步骤如下:1. 选取试验地点:本次试验选取了贵州省XX市的两个马铃薯种植基地作为试验地点,以保证试验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2. 制定施肥方案:根据当地土壤状况和作物需求,制定了不同的施肥配方方案,分别为贵州省推荐的标准施肥配方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配方,以探究两者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3. 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每个试验地点分别设置了标准施肥配方组和测土配方施肥组,进行对照实验。

4. 监测生长期数据:在生长期间对马铃薯的生长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包括植株高度、叶片颜色、茎粗等指标的记录。

5. 收获并比较产量:待马铃薯生长周期结束后,对两组样品进行收获,并进行产量比较分析。

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报告9篇

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报告9篇

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报告9篇第1篇示例: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被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

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不少农业科研机构进行了各种试验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一项关于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的报告。

试验目的:通过同田对比试验,比较不同品种或处理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评估各种因素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探究提高马铃薯产量的有效措施。

试验设计:选取同一块土地,分为若干个小区域,每个小区域面积相同,种植相同数量的马铃薯种子。

不同的小区域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比如施肥量、灌溉方式、病虫害防治措施等。

在试验过程中注意记录每个小区域的生长情况,包括植株高度、叶片颜色、块茎大小等。

试验过程:在试验开始前,对土壤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施肥、翻耕、除草等。

然后按照设计好的方案,对每个小区域进行了相应的处理,确保各小区域的种植条件尽可能一致。

在生长期间,定期对植株进行观察和管理,确保各小区域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

试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各小区域的马铃薯植株逐渐长大,块茎逐渐形成。

经过测量和统计,得出了不同处理方式下马铃薯的产量数据。

可以发现,施肥量对马铃薯的产量有显著影响,适量的施肥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适时的灌溉和病虫害防治也对马铃薯生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结论:通过对比试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关于提高马铃薯产量的结论和建议。

合理施肥是提高产量的关键,但要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壤污染。

适时的灌溉和病虫害防治也是提高产量的重要保障。

科学的种植管理和定期监测对保障马铃薯生长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同田对比试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马铃薯生长的规律,找出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为进一步提高马铃薯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这份试验报告对农民朋友们在种植马铃薯时能有所启发和帮助。

【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第2篇示例: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报告一、研究背景马铃薯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是人们日常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材。

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许多农业科研机构和农民在不断地探索各种种植方法。

湟中县马铃薯配方肥与常规肥对比试验

湟中县马铃薯配方肥与常规肥对比试验

试验设在李家山镇王家堡村,试验地不施任
的气候 资 源,是 全 省 马 铃 薯 主 产 区 之 一。多 年 何农家肥。小区长 10 米、宽 10 米,面积 100m2 ,
来,我县依托较为雄厚的技术力量,大力推广高 小区间设 1. 5 米保护行,株距 40cm,除施肥外,各
产优良品 种,全 县 马 铃 薯 综 合 生 产 水 平 逐 年 提 小区的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前茬为小麦。
6. 6
1. 34
3
405
3. 6
163
7. 2
1. 44
收稿日期: 2019 - 03 - 07
80
表 3 经济性状记载表
单位: 株 / 亩、个、公斤 / 亩
处理
亩株数
单株薯数
单株薯重
理论产量
1
2674. 7
11. 3
1. 21
3236. 39
2
2668
6. 6
1. 34
3575. 12
3
2701. 3
7. 2
1. 44
3889. 87
由表 2 和表 3 可知: 配方施肥的小区株数、亩 为 405 株、2701. 3 个、1. 44 公斤、3889. 87 公斤。
株数最多、单株薯重最重、理论产量也最大,分别
表 4 产量结果表
单位: 公斤
处理
小区产量
折亩产
比处理 1 增减( ± )
位次
1
401. 8
推广服务功能。大力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提高 业关联度大产组织化程度。加强病虫害防治设施建 食产业稳步发展。
设,建立健全重要粮食品种有害生物预警与监控
体系,提高植物保护水平。健全农业气象灾害预 警监测服务体系,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预测和监测 水平。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标准,健全粮食质量安 全体系。加强农村粮食产后服务,健全农业信息 服务体系。 4. 8 积极扶持引导,培育新型粮食经营主体

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报告

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报告

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试验的目的是比较不同种类和品种的马铃薯在同一片土地上的生长情况,分析不同马铃薯的生长特点和产量表现,为农田种植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二、试验设计1. 地点选择:试验地点选取了一块面积相同、土壤情况相似的田地进行种植。

2. 种植时间:所有马铃薯种植时间均为春季,确保气温和降水条件相似。

3. 种植方法:每个品种的马铃薯按照相同的间距和深度进行种植,保证各项条件一致。

4. 施肥处理:试验中使用相同种类和量的农田肥料,以保证每个品种马铃薯的养分供应相同。

5. 病虫害防治:对试验地的病虫害情况实行同样的防治措施,以保证各个品种的生长环境相同。

6. 生长观察:在马铃薯生长期间,定期进行生长观察和数据记录,包括生长高度、叶片数量、根系生长等。

7. 产量统计:在成熟期收获时,对每个品种的马铃薯进行产量统计和质量评估,比较不同品种的产量表现。

三、试验结果1. 生长状况对比通过观察和数据统计,我们发现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在生长初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有些品种的生长速度较快,叶片繁茂,株高较高;而有些品种的生长缓慢,叶片稀疏,株高较矮。

这表明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在适应环境和生长速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2. 产量表现对比3. 质量评估对比除了产量之外,我们还对不同品种的马铃薯进行了质量评估。

我们发现在质量方面,不同品种的马铃薯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有些品种的马铃薯表皮光滑、块形饱满、口感细腻;而有些品种的马铃薯表皮粗糙、块形不规则、口感粗糙。

这表明在马铃薯的质量上,不同品种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试验的对比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和建议:1. 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在同一片土地上的生长表现存在明显的差异,包括生长速度、产量表现和质量表现。

2. 种植马铃薯时需要根据具体品种的生长特点和环境适应能力进行选择,以达到最佳的产量和质量表现。

3. 在农田种植马铃薯时,需要根据土壤特性和气候条件进行合理的施肥和管理,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洛万乡配方施肥同田对比试验报告

洛万乡配方施肥同田对比试验报告
洛万 乡配方施肥 同 田对 比试 验报告
陈厚 权
( 贵州省兴义市洛万乡农业服 务中心 贵州 兴义 5 6 2 4 0 0 ) 摘 要: 对洛万 乡马铃薯种植合理施肥进 行研究 。利用 土壤养分常规分析法测定 洛万乡耕层土壤养分含 量, 结合马铃薯生长 需肥 规律和 目标产量配方 施肥方法 。 关键词 : 土壤养分 ; 含量: 马铃薯种植 : 施肥; 适宜方案 中图分类号 : ¥ 6 3 5 . 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4 — 7 3 4 4 { 2 0 1 3) 1 5 — 0 2 3 4 — 0 1
( 1 ) 增产率 : 配方施肥 对照常规施肥增产 6 . 9 9 %, 配方施肥对 照空 白 处理增产 5 0 %。 ( 2 ) 增 收: 配方施肥比对照常规施肥增收 9 . 7 6元, 配方施肥 比对照空 白处理增收 2 2 6 . 2元 。 ( 3 ) 产 出投入 比: 配方施肥的产投 比为 1 . 8 , 常施肥的产投 比为 3 . 4 。
类别 田J 有机肥 有机肥 ( k 亩) 播种 日期 收获 日期 天数 k 亩 N P K ( k g , 亩) 品种 N 1 7
生 长 期
表 3 产 量 化肥用量 ( k 施 肥 区 4月 5日 9月 3 日 1 5 O 6 5 7 . 5 1 7 l 3 5 0 1 3 3 O 空 白处 理 区 4月 5 日 9月 3日 1 5 O 3 8 3 . 4 0 O 0
2 试 验地选 择
试验地选在我乡 田保村青杠林组付家 丫口大 田、 洋坪组刘家大 田和 洛万村 田坝组纳江田, 按土壤肥力高、 中、 低各设置 一处 同田对 比试验。
5 . 2 中等肥力区( 如表 2 )
表2

贵州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总结

贵州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总结

贵州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总结一、引言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贵州省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在马铃薯的种植过程中,施肥对产量和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探索最适合马铃薯种植的施肥方案,贵州省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

本次试验旨在对比不同施肥方案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贵州省马铃薯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试验设计与方法1. 试验地点:本次试验选取了贵州省三个不同地区的马铃薯种植基地作为试验地点,包括贵阳、遵义和六盘水。

2. 试验方案:每个地区选取了相同的土地面积进行试验,分别设置了测土配方施肥组和传统施肥组。

测土配方施肥组按照土壤测试结果进行施肥,而传统施肥组则采用农民平时的施肥方式。

每个组别设置了3个重复。

3. 试验措施:在马铃薯生长的不同阶段,根据各组别的施肥方案进行施肥管理,并进行定期测土、测量生长情况、测量收获产量和品质等工作。

三、试验结果与分析1. 产量对比:经过试验收集和统计,测土配方施肥组的马铃薯平均产量明显高于传统施肥组。

贵阳地区测土配方施肥组的产量提高了15%,遵义地区提高了20%,六盘水地区提高了18%。

2. 品质对比:试验结果还显示,测土配方施肥组的马铃薯在外观和口感上都优于传统施肥组的马铃薯。

测土配方施肥组的马铃薯均匀度更高,外观更光滑,口感更好,更受消费者欢迎。

3. 经济效益分析: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测土配方施肥组的经济效益较传统施肥组有明显的提升。

尤其是在当前市场行情不佳的情况下,选择科学施肥可以更好地保障农民的收入。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试验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测土配方施肥对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有明显的提高效果,特别是在不同地区的试验结果都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2. 在进行马铃薯种植时,建议采用测土配方施肥,通过科学施肥的方式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3. 需要鼓励农民进行土壤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科学施肥,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

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报告

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报告

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报告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物之一。

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农业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研究。

本文将对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进行报告,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试验目的本次试验的目的是对比不同品种和不同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为农民和农业科研人员提供种植马铃薯的科学指导。

二、试验地点和时间本次试验选取了位于市郊的两块马铃薯同田进行对比试验,试验地点为海拔500米左右的丘陵地带,土壤为砂质壤土。

试验时间为当年的春季至秋季。

三、试验设计本次试验采用了随机区组设计,分为四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置了三个重复。

具体设计如下:处理一:品种A种植处理二:品种B种植处理三:品种A施肥处理四:品种B施肥四、试验方法1. 土壤处理:在试验前,对土壤进行了全面检测,以确保试验地的土壤质量良好。

对于施肥处理的区域,按照标准施肥方法进行施肥,保证每个处理组的营养水平基本相同。

2. 种植管理:在播种前,对试验地进行了整地和打浆,确保试验地表面平整。

然后按照不同处理组的要求,分别进行了种植。

在生长期间,对每个处理组进行了相同的管理,包括浇水、松土、防治病虫害等。

3. 采收和数据记录:在马铃薯成熟期,对每个处理组的马铃薯进行了采收,计算了产量和质量,并记录了产量、块茎密度、块茎大小等数据。

五、试验结果1. 品种对比:通过试验发现,品种B的产量略高于品种A,且块茎密度和大小也略优于品种A。

在该土壤和气候条件下,品种B更适合种植。

2. 施肥对比:施肥处理组的产量明显高于不施肥处理组,而且块茎密度和大小也更高。

这表明,在该土壤和气候条件下,适当的施肥对马铃薯产量和质量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

六、结论和建议1. 马铃薯品种选择应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来确定,品种B在该试验地点的表现更好。

2. 施肥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合理施肥。

3. 今后的研究方向应该是进一步优化马铃薯的栽培管理技术,提高其产量和质量。

马铃薯同田对比施肥效应影响分析

马铃薯同田对比施肥效应影响分析

马铃薯同田对比施肥效应影响分析陈科远;刘富春;胡春玲;王安洪;陈立刚【摘要】根据测土配方施肥申报方案要求,设简单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处理单产为1110.8kg/667m2,习惯施肥处理单产为942.5kg/667m2,有机肥处理区产单为792.1kg/667m2,无肥区处理单产为456kg/667m2.配方施肥处理比习惯施肥处理增产168.3kg/667m2,增产率为17.86%,新增肥料投入130.8元/667m2,新增纯收入205.8元/667m2;配方施肥处理比有机肥处理增产318.7kg/667m2,增产率为40.23%,配方施肥比施有机肥新增肥料投入305.4元/667m2,新增纯收入332.0元/667m2;配方施肥处理比无肥区处理增产654.8kg/667m2,增产率为143.62%,新增肥料投入435.4元/667m2,新增纯收入874.0元/667m2,配方施肥比习惯施肥相对比,氮的利用率提高2.9%,磷、钾的利用率反而降低.【期刊名称】《农技服务》【年(卷),期】2014(031)006【总页数】2页(P108-109)【关键词】测土配方;同田对比;马铃薯;产量【作者】陈科远;刘富春;胡春玲;王安洪;陈立刚【作者单位】贵州省凤冈县农牧局,贵州凤冈564200;贵州省凤冈县农牧局,贵州凤冈564200;贵州省凤冈县农牧局,贵州凤冈564200;贵州省凤冈县农牧局,贵州凤冈564200;贵州省凤冈县农牧局,贵州凤冈564200【正文语种】中文随着化肥工业的发展,化肥在农业生产上的用量日趋增加,但由于施肥结构和施肥技术的不合理,造成肥料的浪费,增加了成本,同时还使土壤的结构发生板结,地力下降,环境遭受污染,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目的是探索配方施肥对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到分析,特进行该项试验。

1、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供试肥料:氮肥为尿素(含N46%)、磷肥为普钙(含P2O516%)、钾肥为硫酸钾(含K2O50%)。

贵州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总结

贵州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总结

贵州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总结【摘要】本文通过对贵州省进行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的总结,分析了不同施肥方案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研究设计包括对照组和不同施肥量的处理组。

观察植株生长情况和进行地下块茎产量统计,同时对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合理施肥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而过量施肥则可能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土壤理化性质与马铃薯生长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总结实验结果表明,在贵州省种植马铃薯时,应根据土壤情况和作物需求科学施肥,以提高产量和保护土壤环境。

这些结论将为该地区的马铃薯生产提供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贵州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马铃薯、对比试验、植株生长、地下块茎产量、土壤理化性质、产量影响、生长关系、实验结果1. 引言1.1 研究背景贵州省是我国重要的马铃薯产区之一,马铃薯是当地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

由于土壤质量的差异以及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马铃薯的生长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对马铃薯的施肥方案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贵州省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广泛使用的施肥方案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部分地区甚至存在着浪费施肥资源的情况。

通过对不同施肥方案进行对比试验,可以为贵州省马铃薯种植提供科学有效的施肥建议,提高产量和质量。

通过对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与植株生长情况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施肥方案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今后的马铃薯种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贵州省马铃薯种植实验进行对比试验,探讨不同施肥方案对马铃薯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贵州省马铃薯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贵州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的总结,探讨不同施肥方案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与马铃薯生长的关系,总结实验结果,为提高马铃薯产量和优化土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次试验,我们希望能够验证不同施肥方案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了解土壤理化性质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并为今后的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和经验,促进贵州省马铃薯种植产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

贵州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总结

贵州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总结

贵州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总结一、引言马铃薯是贵州省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全省范围内种植面积广泛,产量较高。

由于土壤养分状况不同,导致不同地区种植的马铃薯产量和质量存在差异。

为了更好地发挥土壤养分的作用,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贵州省农业科研院和相关部门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对不同地区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测定和配比施肥。

本文基于贵州省相关试验数据,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进行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总结,旨在提出合理的施肥建议,为提高贵州省马铃薯产量和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设计与方法1. 试验地点:本次试验选取了贵州省典型的马铃薯种植地区作为试验地点,包括贵阳市、遵义市和铜仁市等地。

2. 试验对象:选取了同一品种的马铃薯作为试验对象,保持生长环境和管理措施一致。

3. 试验组别:按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要求,设置了不同的施肥组别,包括传统施肥组和测土配方施肥组。

4. 试验指标:主要观察和记录了马铃薯的产量、品质、土壤养分含量以及植株生长状况等指标。

5. 试验方法:各地区按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要求,进行了土壤养分测定和施肥配比,并且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支持。

三、试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研究,得出以下总结:1. 产量对比:测土配方施肥组的马铃薯产量普遍高于传统施肥组。

在贵阳市、遵义市和铜仁市等地区,测土配方施肥组的马铃薯产量分别提高了10%、15%和12%左右。

2. 品质对比:测土配方施肥组的马铃薯品质更好,块茎形状规则,个头饱满,口感更佳,淀粉含量和营养成分也更丰富。

3. 土壤养分情况:通过试验可以发现,在测土配方施肥组中,土壤养分含量得到了有效平衡,各种养分均衡存在,并且有效利用,而传统施肥组往往存在某些养分缺乏或者过量的情况。

4. 植株生长状况:测土配方施肥组的马铃薯植株生长旺盛,叶片翠绿,生长周期短,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四、结论与建议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测土配方施肥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施肥方式,可以有效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

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肥效对比试验

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肥效对比试验

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肥效对比试验摘要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肥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玉林市玉州区当年冬种马铃薯的最佳施肥量为纯氮16.8 kg/666.67 m2、纯磷 3.2 kg/666.67 m2,纯钾8.0 kg/666.67 m2,产量可达1 537.3 kg/666.67 m2。

氮、磷、钾适当配合,增产效果显著。

关键词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效果根据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马铃薯“3414”肥效试验要求,2007年11月笔者在仁厚镇茂岑村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肥效对比试验,探索不同配方施肥对马铃薯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1-4],为实现高产、优质、高效马铃薯生产施肥技术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概况试验设在仁厚镇茂岑村一农户责任田,东经110°00′59.238″,北纬22°38′07.872″,海拔90 m。

试验田块地势平坦、肥力均匀、排灌方便,近3年来未做过肥料试验,不靠近村边、路边,前茬作物为水稻。

土壤农化性状:有机质为3.04%,全氮为0.164%,速效钾为213 mg/kg,速效磷为78.0 mg/kg,pH值为6.0,潴育沙泥田。

1.2供试材料供试马铃薯品种为荷兰15号。

供试肥料为:富岛产尿素(含N 46%)、硫酸钾肥(含K2O 50%),鹿寨产钙镁磷肥(含P2O5 12%)。

1.3试验设计采取“3414”试验方案[5-6],以氮、磷、钾3个因素为基础,当地推荐施肥量为主,建立4个施肥水平,0水平为不施肥,2水平为当地最佳施肥量的近似值,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共14个处理,各处理设计见表1。

采取回归最优设计,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20 m2。

1.4试验实施晚稻收割时齐地割平稻草,整地后及时起好畦,做好排水沟。

2007年11月20日种植,出苗期为12月15日,结薯期为2008年1月17日。

各个处理按统一规格摆种,即行距0.4 m,株距0.3 m,并随手压种,使种薯与免耕田厢面上的松土充分接触,以利扎根出苗。

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报告

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报告

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报告一、引言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全国各地。

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与土壤肥力密切相关,因此对马铃薯种植土壤的不同管理方式进行比较与研究对于提高马铃薯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试验旨在通过对比不同土壤管理方式下的马铃薯生长情况、产量变化和品质差异,为马铃薯种植土壤的合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2.1 试验地点和土壤条件本试验选取某农场田块作为试验地点,土壤类型为黄土,pH值为6.5-7.5,有机质含量为15-20g/kg,全氮含量为1.2-1.5g/kg,有效磷含量为25-30mg/kg,速效钾含量为120-150mg/kg。

2.2 试验设计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共设3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总共9个试验单元。

3个处理分别为:(1)传统施肥处理:采用传统施肥方式,施用有机肥、复合肥和钾肥,按照一般农户的施肥方式和量进行处理。

(2)有机肥处理:只施用有机肥,不施用化学肥料。

(3)控制处理:不施用任何肥料,只依靠土壤中的养分来满足马铃薯的生长需求。

2.3 肥料施用量传统施肥处理:有机肥施用量为10t/hm²,复合肥施用量为20kg/hm²,钾肥施用量为25kg/hm²。

有机肥处理:有机肥施用量为15t/hm²。

控制处理:不施用任何肥料。

2.4 试验管理试验选取同时间点种植相同品种的马铃薯,采用相同的田间管理措施,包括播种密度、病虫害防治等。

试验期间根据需要进行常规灌溉和除草。

2.5 观测指标观测马铃薯生长过程中的株高、叶片数、茎粗、地下茎数和块根数等生长指标。

采收时观测马铃薯的株数、块根数、平均块根重量,并进行产量和品质测试。

三、结果与讨论3.1 生长指标变化经过生长季的观测,发现不同处理方式下马铃薯的生长情况有所差异。

传统施肥处理和有机肥处理的马铃薯生长较为健壮,株高和茎粗都较大;而控制处理下马铃薯的生长较差,株高和茎粗明显低于其他两个处理。

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报告

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报告

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目的马铃薯作为我国重要的食用作物之一,在近年来种植面积和产量上均已有了显著的提高。

然而在马铃薯生产中,如何提高产量以及质量问题一直是困扰种植者的难题。

本试验选取相同的土地条件下,通过对比不同种植方式,以期找到能够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的最佳种植方式。

二、试验方法1、试验地点本次试验在河南省马铃薯主产区进行,选择同一块土地作为试验地点。

2、试验设计本次试验采用同田对比试验法进行,选取了两组不同种植方式进行对照,同时进行密植和常规种植的对比,具体设计如下。

对照组1:常规种植方式3、试验材料选取了当地常用的马铃薯品种进行种植,并使用相同的肥料和农药管理措施。

4、试验过程试验前,将试验用地进行平整,并根据不同的种植方式布置相应的试验区。

在种植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种植方式进行相应的耕作、施肥、管理和防治措施等,保证其在相同的土地条件下进行对比。

三、试验结果通过对照组1的种植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土地和管理条件下,常规种植的马铃薯产量为13200kg,平均地上部分生物量为408.2g/m2,平均丙烯含量为0.041%,平均可溶性糖含量为9.30g/100g。

根据两组数据的对比,可以发现密植种植方式具有较高的产量和生物量,同时丙烯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也有所提高。

四、结论和建议通过对同一土地和相同管理条件下不同种植方式的对比试验,本试验发现密植种植方式比常规种植方式更能提高马铃薯产量和生物量,并且增加了丙烯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推荐种植密植方式,以此来提高马铃薯的质量和产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密植种植方式中应注意不要过于密植,否则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以及对土壤的影响过大。

浅析测土配方施肥2014年匹河乡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

浅析测土配方施肥2014年匹河乡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

2017 年第 7 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114科研◎试验报告引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国家比较关注的项目之一,是为了各地区的施肥量更加趋向于合理化,既要确保农产品产量,又要保障耕地质量不被污染,杜绝因施肥不当造成的耕地污染是摆在土肥战线上科技人员的职责。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经过土样采集,处理,制成干粉末,再经检测仪器经过化验分析及测试出土壤内的养分含量,怒江州马铃薯施肥指标的获得,是经过多组“3414”多次试验,多次取土,多次检测,多次取块茎,多次取茎叶,多次经过检测其氮、磷、钾含量,经过多重比较而获得施肥指标体系,对指导怒江马铃薯生产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关键在于今后在大面积上推广的话,还是要首先对生产地块进行土样采集化验测试得到结果才能够应用。

1 试验田基本情况1.1 试验地点:福贡县匹河乡托坪村。

1.2 土壤属性:土类名称山地黄棕壤,亚类名称粗骨性黄棕壤,土属名称粗粒结晶岩,土种名称暗黄棕土A1321721。

土壤质地砂质壤土,粒状土壤,通透性好。

1.3 农户姓名:斯罗益。

1.4 肥力等级:中肥力。

1.5 试验品种名称:米拉。

1.6 前作:玉米。

1.7 代表面积:150亩。

1.8 试验地块海拔:1567米,东经98°53′40″,北纬26°30′49″,位于村西北。

1.9 试验地距村距离3000米。

1.10 试验完成时间:2014年11月23日——2015年4月28日。

1.11 试验统一编号:673401E20141013A0121.12 试验前土样测试结果:浅析测土配方施肥2014年匹河乡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斯伍才表1 福贡县匹河乡托坪村斯罗益田块试验前土壤测试结果表Ph 有机质g/kg碱解氮mg/kg 全氮g/kg 有效磷mg/kg 缓效钾mg/kg 速效钾mg/kg 交换性镁mg/kg 中微量元素mg/kg MnZn B Mo 5.521.564.40.80039.734762133.028.21.060.210.052 试验小区布局2.1 试验设三个小区,不设重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配方施肥与习惯施肥同田对比试验摘要通过对马铃薯配方施肥与习惯施肥的同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黄泥土中等肥力土壤上,施用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分别为180、120、270 kg/hm2的配比水平下,配方施肥比习惯施肥增产8 950.0 kg/hm2,增产率为100%。

关键词马铃薯;小黄泥土;配方施肥;习惯施肥;生育期;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32;s1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077-01
为了提高产量,促进马铃薯的生产发展,进行了马铃薯配方施肥与习惯施肥的同田对比试验,试图探索氮、磷、钾平衡配方施肥对马铃薯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今后马铃薯的生产发展提供科学的施肥技术依据[1-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状况
试验地选择在茶店镇开天村禾梨垱村民组一农户家的责任地。

试验田为小黄泥土,肥力中等,试验地面积866.7 m2,海拔586 m,光照充足。

试验实施前取耕层混合土样2 kg左右,风干化验,结果表明,土壤含有机质25.3 g/kg、全氮1.660 g/kg、碱解氮128 mg/kg、有效磷7.7 mg/kg、缓效钾220 mg/kg、速效钾104 mg/kg、ph值6.1。

前作作物为花生。

1.2 试验材料
供试肥料:氮肥用含氮量为46%的尿素,磷肥用含五氧化二磷为16%的过磷酸钙,钾肥用含氧化钾为50%的硫酸钾。

复合肥为氮、磷、钾含量比例为10∶8∶7的复合肥。

供试马铃薯品种为脱毒米拉。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3个处理,分别是配方施肥区(n2p2k2)、习惯施肥(nxpxkx)、无肥区(ck),其中配方施肥区,小区面积200 m2,施尿素7.8 kg、过磷酸钙15 kg、硫酸钾10.8 kg。

播种时用尿素4.7 kg(占60%)与过磷酸钙12 kg(占80%)和硫酸钾6.5 kg(占60%)作基肥,齐苗后用尿素2.3 kg(占30%)与过磷酸钙3 kg(占20%)和硫酸钾3.2 kg(占30%)作第1次追肥;在第1次追肥后25~30 d期间,用尿素0.8 kg(占10%)和硫酸钾1.1 kg(占10%)作第2次追肥。

习惯施肥区,小区面积200 m2,施复合肥24 kg(其中基肥施用14 kg,追肥施用10 kg)。

无肥区(不施任何肥料)(ck),面积30 m2。

各处理间距0.6 m,四周设有保护行,栽植密度为12万窝/hm2(株行距25 cm×33 cm)[4-6]。

1.4 试验实施
试验于2009年1月10日进行栽种。

栽种时无肥区不施肥料底肥,在整个生育期中也不施任何追肥。

习惯施肥区于4月11日结合除草追施1次复合肥,施肥后进行覆土盖肥。

配方施肥区于3月26日进行第1次追肥,于4月24日进行第2次追肥。

各处理在1
月10日和3月28日用阿维·辛乳油喷施防治地老虎2次。

在试验实施过程中,对各项农事活动及马铃薯生育动态等进行了详细记载。

马铃薯成熟后抢晴收获,各处理单收、单称。

对各处理进行了连续10窝地上部植株的经济性状测量,并挖取10窝进行了室内考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生育期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的施肥处理在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生育期略有不同。

因为不同的施肥处理会使马铃薯的生长速度有一些差别,所以表现出来的生育期也不同。

主要表现为配方施肥区处理马铃薯成熟稍晚些。

2.2 不同施肥处理马铃薯的经济性状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3个处理的单株主茎数、分枝数和单窝薯块个数无大的差别;在株高方面,配方施肥区高于习惯施肥区,习惯施肥区高于无肥区;在茎围方面也是依次减小。

在薯块大小等级重量所占比例上,配方施肥区的大薯占总薯块重的6%,大中薯占79%;习惯施肥区无大薯,中薯占薯块总重的55%;无肥区中薯只占24%。

从整齐度方面看,配方施肥区较整齐,习惯施肥区较差,无肥区很差。

2.3 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配方施肥区产量最高,为32 550.0 kg/hm2,
比无肥区增产264%;习惯施肥区产量为23 600.0 kg/hm2,比无肥区增产164%;无肥区产量最少,为8 933.3 kg/hm2。

2.4 效益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与无肥区相比较,配方施肥区产值增加23 616.7元/hm2,净增收20 226.7元/hm2;习惯施肥区产值增加14 666.7元/hm2,净增收12 266.7元/hm2。

配方施肥区比习惯施肥区产值增加8 950.0元/hm2,净增收7 960.0元/hm2。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配方区比无肥区增产23 616.7 kg/hm2,净增收20 226.7元/hm2;习惯施肥区比无肥区增加产量14 666.7 kg/hm2,净增收12 266.7元/hm2;配方区比习惯区增产8 950.0 kg/hm2,净增收7 960.0元/hm2。

配方施肥区的大、中薯薯块重占总重量的比例明显高于习惯施肥区,薯块整齐度要好于习惯施肥区。

薯块整齐度好,商品价值高。

由此可知,测土配方施肥既能增产又能增收,值得大力推广应用[4-6]。

4 参考文献
[1] 刘尚前,王晓春,牛斌,等.生物有机肥在马铃薯上的施用效应[j].河南农业科学,2007(4):99-100,116.
[2] 郑若良.氮钾肥比例对马铃薯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04,16(4):39-42.
[3] 张翔宇,李荫藩,李霄峰,等.不同施肥量对马铃薯生育及
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5,20(s1):142-143.
[4] 洪彩誌,戴树荣.南安市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指标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9):79-83.
[5] 张子义,郑海春,郜翻身,等.内蒙古阴山北麓旱作马铃薯土壤氮、磷、钾丰缺指标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1,26(1):177-180.
[6] 张胜,白艳殊,崔艳,等.马铃薯硼素吸收分配规律及施肥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0,25(1):194-1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