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kla基本建模流程

Tekla基本建模流程
Tekla基本建模流程

Tekla基本建模流程

一、作业流程

1、设置轴线;

2、设置或建立工作视图;

3、3a产生初步布置图;建立主构件、次构件;

4、建立节点或细部;

5、执行编号;

6、修改布置图,产生构件图及零件图;

7、产生报表;

8、输出CAD图档或PDF档。

二、注意事项

1、设置轴线:

a、依据设计图详细正确判读每一相邻轴线距离并遵照XSTEEL软件轴线设置,键入正确数据建立之。

b、检查动作:

输出一初步之轴线平面布置图并标注轴线距离或高程,打印图面并检查数据及轴线名是否正确。

c、事前准备:详细阅读设计图,对于较不明确处要仔细推敲演算。

2、设置或建立工作视图:

a、选用适当之视图属性设置,运用XSTEEL格子线视图功能产生所有相关之主要工作视图,或自行设置条件,产生无法自动生成之工

作视图。

b、检查动作:

①检查视图属性设置是否合适。(含过滤条件是否设置合理)

②查看工作视图命名是否正确。

③查看视深是否正确。

④查看平面与立体设置是否恰当等。

c、事前准备:

①详细阅读设计图各平立面之最大纵深以利选用适合之视深数据。

②判断平立面欲表达之构件内容以利布置图之调用。

3、建立主构件:

a、详细阅读设计图所有构件规格、材质、位置、高程、工作点表面处理等重要信息,按规格大小、类别等因素排序,再设定素材代号以利模型之输入;输入时一般要须遵守构件与零件编号原则且接由左而右、由下而上之方向要求绘制。

b、检查动作:

有混凝土楼板梁工作点须依T.O.C.条件设置T.O.C—T.O.S距离为其深度方向之数据(一般采后部设置),工作点如在T.O.C.高程,则工作视图上点勿关闭可随时检查该梁是否位于工作面上,其深度方向距离查阅深度方向设置即可得知。对于同一平面参数相同时更易于控制与修改,如该平面上有特殊不之深度时操作者须特别于相阅数据予以注明并熟记以利后续修改时更能熟记差异性,避免过多的返工。

构件输入完毕后产生布置图检查,并配合各式报表抓取数据排序快速校核。

c、事前准备:

详细判读设计图中各相关数据差异性,并针对差异性思考合适对策,利于日后变更修改等操作。

3a产生初步布置图:

a、依据项目特性设置相应条件之图纸属性及图纸视图属性,产生布置图;布置图产生须考虑视深之控制、图面比例、图面布局、字体大小、线条颜色、图签、注解、规格表、图标签、方位符号等细节之设置是否搭配合理适当。

b、检查动作:

须确实与设计图相应数据仔细核对,并依据正确校核方法将正确、不正确及须修正数据标示于图面中,如有不明确之部位须要求再产生更多的剖视图,利于视图。

c、事前准备:

详阅设计图并以各别颜色予以区分,方便日后视图,对于较细微处应自行将其放大打印作为自己的工作数据保证工作能较有效率的完成。

4、建立节点或细部:

a、使用XSTEEL各节点程序将已归类之节点数据设置成节点应用参数并储存,方便点选应用;如不能一次性由程序直接完成之节点或细部,则选用较接近之节点式样处理再进一步修改或设定成自定义节

点再行点选应用。操作时须保证相同的接头能运用同一节点参数,提高正确性,并利于变更修改。

b、检查动作:

①产生节点布置图校对主结构之节点编号是否设置正确;另须保证相应之节点编号之设定与设计图一致,所有同编号之节点参数全部一致。

②执行碰撞校核。

③零件图面检查。

④报表检查。

c、事前准备:

①对于各式节点设定代码并结合素材编号设定节点号。

②节点号之参数须建档并校核保证内容百分百正确才可使用。

③另对于节点交互影响者,须更加分析其变化将产生的各种变化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确保节点调整之可行性。

5、执行编号:

a、编号方式于建模准备前已先定案,但在编号之前仍可调整,但所有作法须配套否则图纸会体系混乱,须慎重执行。

①以XSTEEL内定编号方式执行编号,多物可同一号,一物数量可不只一件,但编号位置较无次序性,其控制流程较为单纯。

②以名称字段设定为构件编号者,编号执行时名称参数不作判断与编号比对,可一物一号,相应使用之图纸模板;报表模板须配合使用,其余条件与ASSEMBLY POISION字段设定为构件编号方法相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