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国际经济学第八版第3章
(二)比较优势理论分析—— 单一要素的经济 单一要素的经济(局部均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国内经济的技术可以用每个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来概括, 以单位劳动力需求量来表达: 每单位劳动力需求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劳动 力数量. 每单位葡萄酒对劳动力需求用aLW表示 (例如如果 aLW = 2, 那么一加仑的葡萄酒就需要两个小时劳动). 每单位奶酪对劳动力需求用 aLC表示 ((例如如果 aLW = 1, 那么一磅的奶酪就需要一个小时劳动). 经济的全部资源定义为 L, 全部劳动力供应 (例如如果 L = 120, 那么这个经济拥有120小时劳动,或者120个工 人).
19
(四)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1
图 2-2: 外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外国葡萄 酒产量, Q*W(加仑)
L*/a*LW
F*
+1
P* L*/a*LC 外国奶酪产量, Q*C (磅)
20
(四)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
一般均衡2
贸易后确定相对价格——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交换比率 贸易后什么确定相对价格 (例如 PC / PW)?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 确定奶酪的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 奶酪的相对供给等于在给定的相对价格下,两国奶 酪的总供应量除以葡萄酒的总供应量, (QC + Q*C )/(QW + Q*W). 世界的奶酪相对需求也是一个类似的概念.
17
(四)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1
绝对优势 如果一个国家在某种商品上生产较外国需要更少的 单位劳动力,那么这个国家就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 具有绝对的比较优势. 假定 aLC < a*LC 和 aLW < a*LW 这种假定暗含国内在两种产品的生产商都具有绝 对优势 。换个角度看就是国内比国外具有更高 的生产效率. 即使国内在两种商品上拥有 绝对优势,可获利 的贸易也是可能发生的.如自然资源不同 贸易结构将会被比较优势所决定.
克鲁格曼国经第十版课后习题03-04
最后一位工人的边际产量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问题
1 起初,本国雇佣了11名工人,而外国只雇佣了3名工人,分析劳动力从本国向 外国自由流动对两国就业、生产、实际工资和土地所有者收入的影响
2.起初,本国雇佣了11名工人,而外国只雇佣了3名工人,现假定外国的移民政 策只允许本国的2名工人进行移民,计算这2名工人的流动对产量和以下5个群 体收入的影响:
0
0.0
0.0
部门1
MPL P* MPL
(P=10)
部门2
MPL
P* MPL
(P=20) (P=13)
10
25.1
39.8
1.51 15.1 1.59 31.8 20.67
20
38.1
52.4
1.14 11.4 1.05 21
13.65
30
48.6
61.8
1.00 10.0 0.82 16.4 10.66
解答 2
P2xMPL2=2xMPL2 P1xMPL1=1xMPL1
• 由于产品1的劳动投入+产品2的 劳动投入=100,工资率为两部门 的边际收益相等处,从表和图可 以看出在产品1劳动投入为30, 和产品2在劳动投入为70时,两 部门边际收益均为10,所以工资 率为10,劳动配置:产品1为30, 产品2为70;两部门的产量:Q1 = 48.6,,Q2 = 86.7
问题
1. 说明本国资本供给的增加对于其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影响 2. 在同一幅图上画出本国和外国的相对供给曲线 3. 如果两国国家开放贸易,会是什么模式?说明贸易对两个国家
三种要素的影响
解答 1
产品1生产函数 QF ‘=QF’(K, LF) QF =QF(K, LF)
国际经济学第8版习题库
第三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多线选择题1.国家之间进行贸易是因为他们是(),也是由于()A.不同的,成本B.相似的,规模经济C.不同的,规模经济D.相似的,成本E.以上都不对答案:C2.如果满足下列哪个条件的话,这两个国家都会从贸易中得利。
A.每个国家出口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品B.每个国家都有优越的贸易条件C.每个国家对进口产品有更高的需求弹性D.每个国家对出口产品有更高的供给弹性E.C和D都对答案:A3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假如符合下列哪项,该国在小饰品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呢?A.该国每个小饰品工人的产量更高B.该国的汇率很低C.该国的工资率很高D.该国小饰品工人的生产率和该国其他产品的生产率之比高于国外E.B和C都对答案:D4.为了确定一个国家在一个特殊产品上的生产是否具有比较优势,我们至少需要知道几个单位产品劳动投入量的消息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E.五个答案:D5.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一个国家进行国际贸易从中得到收益,是以为A.间接生产出口产品比直接生产更有效B.间接生产进口产品比国内生产更有效C.可以用更少的劳动力生产出口产品D.使用更少的劳动力间接生产出口产品E.以上都不对答案:B6.根据下面的信息:单位劳动力需求布料小饰品国内 10 20国外 60 30A.没有一个国家有比较优势B.国内在布料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C.国外在布料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D.国内在饰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E.国内在这两件产品上都具有比较优势答案:B7.假如国外使用犯人生产出口产品,那么国内应该A.出口布料B.出口小饰品C.两种产品都出口,而不进口D.不从事任何进口和出口E.上面都对答案:A8.假如国内经济遭受了大萧条,每种产品的单位劳动需求翻了四倍。
那么国内应该A.出口布料B.出口小饰品C.出口布料,不进口D.不做任何出口或进口E.以上都正确答案:A9.假如国内工资水平翻倍了,那么国内应该A.出口布料B.出口小饰品C.出口布料,不进口D.不做任何出口和进口E.以上都正确答案:A10.根据下面的信息一个单位劳动力生产的数量布料小饰品国内 10 20国外 60 30A.没有一个国家有比较优势国内在布料生产上有比较优势B.国外在布料生产上有比较优势国外在饰品生产上有比较优势C.国内在两种产品上都有比较优势答案:C11.假如国外使用犯人生产出口产品,国外生产布料的机会成本是小饰品的生产,那么国内应该A.出口布料B.出口小饰品C.两种产品都出口,不进口D.不进口,也不出口E.以上都正确答案:B12.假如国内工资翻倍了,国内应该A.出口布料B.出口小饰品C.两种产品都出口,不进口D.不出口也不进口E.以上都对答案:B14.假设只有两个国家进行贸易,这两个国家只生产两种产品,那么国际贸易会使什么增加A.假如两种产品的产量都增加了,消费者福利才会增加B.两种产品的生产量和两个国家的消费者福利都会增加C.两种产品的生产量都增加了,但不是两个国家的消费者福利都增加D.两个国家的消费者福利增加了,但不是两种产品的总生产量都增加了E.以上都不正确答案:B15.根据李嘉图模型,贸易的结果会带来哪个趋于专业化A.16.根据李嘉图模型,参加贸易的国家会发现他的消费束A.在生产边界线内部B.在生产边界线上C.在生产边界线外部D.在他贸易国生产边界线内部E.在他贸易国生产边界线上答案:C17.在李嘉图模型中,假如一个国家的贸易受到限制,下列哪项不会发生?A.有限的专业化和劳动分工B.贸易额和贸易所得都减少C.使国家在生产边界线内部进行生产D.可能导致一个国家生产一些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E.以上都不是答案:C18.根据李嘉图模型,假如一个很小的国家和一个非常大的国家进行贸易,那么A.小国家的经济福利会下降B.大国际的经济福利会下降C.小国家将从贸易中获利D.大国家将从贸易中获利E.以上都不正确答案:C19.假如一个国家的世界相对价格在H国和F国的国内生产成本比率之间,那么A.H国将从贸易中获利,而不是F国B. F国和H国都将从贸易中获利C.H国和F国都不能从贸易中获利D.只有进行出口补贴的国家能从贸易中获利E.以上都不对答案:B20.假如F国的国内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等于世界贸易条件,那么A.H国将从贸易中获利,F国不能B.H国和F国都从贸易中获利C.H国和F国都不能从贸易中获利D.只有政府补贴出口的国家获利E.以上都不正确答案:A21.假如H国的国内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等于世界贸易条件,那么A.H国将从贸易中获利,F国不能B.H国和F国都从贸易中获利C.H国和F国都不能从贸易中获利D.只有政府补贴出口的国家获利E.以上都不正确答案:E22.假如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那么下列哪种情况会进行生产A.机会成本不变B.机会成本递增C.机会成本递减D.机会成本无限E.以上都不正确答案:B23.假如两个国家有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那么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他们之间的贸易不可能发生A.他们的供给曲线相同B.他们的成本函数相同C.他们的需求函数相同D.他们的收入相同E.以上都不正确答案:C24.比较优势原理最早是谁提出的?A.大卫。
国际经济学:第3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绝对优势的基本观点
各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 ,各国应该 将其资源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 “绝对 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 的产品;
国际贸易的利益是“非零和”。
7
绝对优势模型的基本假设
假设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 ; 假设2: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 假设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
36
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
– 每单位劳动力需求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出所需要的 劳动力数量.
• 每单位葡萄酒对劳动力需求用aLW表示 (如果 aLW = 2, 那么一加仑的葡萄酒就需要两个小时劳动).
• 每单位奶酪对劳动力需求用 aLC表示 (如果 aLW = 1, 那 么一磅的奶酪就需要一个小时劳动).
• 经济的全部资源定义为 L, 全部劳动力供应
18
单一要素经济
• 假定我们处在一个经济体系(我们称之为 本国). 在这个经济体系中:
– 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 只有两种产品能生产(葡萄酒和奶酪). – 每个国家的劳动力供给是固定的. – 每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固定的. – 所有市场是完全竞争.
19
单一要素经济
• 国内经济的技术可以用每个产业的劳动生产 率来概括, 以单位劳动力需求量来表达:
• 第五, aLC/aLW< PC/PW< a*LC/a*LW, 奶酪的相对供 给是 (L/aLC)/(L*/a*LW).
32
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
• 贸易所得
– 如果国家根据其比较优势来进行专业化生产, 那么她们都会从这种专业化生产和贸易中获 益。
– 我们将会用两种方式表现贸易的互利性。 – 首先,我们可以将贸易看作一种间接的生产
• 李嘉图模型依据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不同
第3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31
பைடு நூலகம்
单一要素经济
• 生产可能性
– 生产可能性边界(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PPF)表明一个国家在充分和有效地 使用其所有资源时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数量的组合。
F L/aLC 本国奶酪 产量
, QC(磅)
33
单一要素经济
• 相对价格和供给
– 每种产品所生产的特定数量是由价格决定的. – 产品X (奶酪)对产品Y (葡萄酒)的相对价格
是指多少Y (葡萄酒)能换一个单位的X (奶 酪). – 相对价格:指两种商品之间相交换的比率
• 如果一听可乐的价格是0.5美元, 那么可乐的相对 价格就是多少美元能换一单位的可口可乐, 是0.5.
—— 亚当.斯密,1776
12
背景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其代表作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又称《国富论》),书中对重商主义 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 绝对优势理论。
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是:英国资产阶 级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经济力 量得以壮大,不再需要实行保护贸易 政策,重商主义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 的自由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 阶级要求实现自由竟争和自由贸易。 斯密的学说正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经 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映。
◆重商主义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4
重商主义
“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 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
——恩格斯
5
背景
重商主义经济学时代:14世纪末到18世纪,这一时期 正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重商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生产管理知识)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第2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古典贸易理论以李嘉图(Ricardo)的比较优势理论为代表。
但在此之前,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李嘉图之前的主要贸易理论。
2.1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流行于十七和十八世纪的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其主要观点在于:贵金属(金银)是唯一的财富,因此国家富强的标志在于金银的多寡;反映在国际贸易上,一国走向富强的根本手段在于保持出超(出口大于进口)。
由于全世界作为一个封闭经济,其贸易必须平衡,因此一国出超必有他国入超,因此重商主义者认为:一国更富强必以他国更贫弱为代价。
与重商主义者相反,自从亚当·斯密之后直到现在,人们衡量国家财富并不主要以金银的存量,而是以商品生产能力、自然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等等。
虽然现在人们普遍认为重商主义者的贸易观点是极其片面的,但是,即使以现代观点看来,重商主义至少也有以下三个可取之处。
(1)重商主义文献多是献给当时统治者的,有了更多黄金,统治者可维持更强大的陆军和海军以占领更多的殖民地。
(2)一国流通中黄金增加,货币供给增加,商业更增活力;(扩张性货币政策)(3)鼓励出口,抑制进口,国民收入增加,失业率降低。
(积极财政政策)2.2 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斯密(Adam Smith )认为,国际贸易并不是一个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相反,国际贸易应该是互利的(mutually beneficial)。
斯密是从他的绝对优势理论展开对此的论述的。
当A 国在商品X 上的生产率较B 更高,则称A 国在商品X 上具有比较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以X a 表示A 国在X 商品上的生产率,而X b 表示B 国在X 商品上的生产率,那么如果A 国较B 国在商品X 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充分必要条件为:X X a b >绝对优势还可以商品的单位生产成本来表示。
我们以一个221⨯⨯模型来说明绝对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学 第三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PPT教学课件
1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 基本的理论假设与主要概念
1.1 理论的奠基人:斯密与李嘉图
6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2 理论分析:从绝对优势到比较优势
2.2 比较优势理论
1.理论背景: 1815年,英国颁布了《谷物法》——这有利于地 主贵族,导致了谷物价格飞涨,而损害了资产阶级 的利益。资产阶级需要更为彻底的自由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理论分析 (分析过程见插图)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第一
位学院派经济学家。1776年发表《国富论》,批判
重商主义,提出绝对优势原理并论证了自由贸易的 合理性和可行性,且在书中提出了“经济人”和 “看不见的手”等两个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命题。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1817年出版
3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3 主要概念和实证分析工具
1.3.1 优势的数理描述工具
1.劳动生产率 2.生产成本 3.机会成本
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可用两种方法表示; 其一是产出表示法,即边际技术替代率;其 二是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显然,这个具体交换比例愈是接近本国国内的交 换比例,对本国越不利,愈是接近对方国的比例, 则对本国越有利。
9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第3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3-24
Production, Prices and Wages (cont.) • Labor mobility ensures a common wage in each sector and competition ensures the price of goods equals their cost of production.
1. 劳动是生产中唯一重要的资源。 2. 由于技术差异,各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都 不一样,但劳动生产率在各国内部并不随时 间而变化。 3. 各国的劳动供给量是一个常数。 4. 只生产和消费两种产品:酒和奶酪。 5. 竞争使得工人们可以获得“竞争性”工资, 工资是一个关于劳动生产率和产品价格的函 数,竞争同时也使得他们可选择去能支付他 们最高工资的行业工作。 6. 模型中只有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
• 投入奶酪生产的每一小时如果用于生产酒,可产出 酒的数量等于
1 hour/(aLW hours/liter of wine)
= (1/aLW) liter of wine • For example, if 1 hour is moved to cheese production, that additional hour of labor could have produced 1 hour/(2 hours/liter of wine) = 1/2 liter of wine.
Chapter 3
Labor Productivity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 Ricardian Model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 优势:李嘉图模型
Slides prepared by Thomas Bishop
Copyright © 2009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国际贸易学 第三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PPT教学课件
13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3.大卫·李嘉图通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松绝对优势差异的前提约束 ,以比较优势为前提假设,建立了比较优势贸易理 论。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是机会成本的不同。
关数据,分析中国出口商品的比较优 势及其变化趋势。
16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第一
位学院派经济学家。1776年发表《国富论》,批判
重商主义,提出绝对优势原理并论证了自由贸易的 合理性和可行性,且在书中提出了“经济人”和 “看不见的手”等两个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命题。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1817年出版
方面,海上霸权,攫取殖民地,积累财富。需要自 由经济学说反对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重商主义。
2.绝对优势理论分析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或是指一个国
家较之另一国家在生产同种商品中所拥有的最高的 劳动生产率——表现为单位劳动投入带来的产出率 最大,或是指一个国家较之另一国家在生产同种商 品中所具备的最低的生产成本——表现为单位产出 的劳动投入量最小。(分析过程见插图)
是表明一个国家或经济体保持等量的国民消费 水平或福利水平的两种商品的各种消费量组合的点 的轨迹。
3.国民预算线(national budget line)
5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完整版)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十版重点笔记
《国际经济学》(第10版)保罗·R·克鲁格曼重点笔记第三章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1.机会成本:利用一定资源或时间生产一种商品时,而失去的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机会。
2.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和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如果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之间的贸易能使两国都受益。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国际贸易模型。
他指出,国际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唯一决定因素。
该理论被称为李嘉图模型。
3.单一要素经济单位产品劳动投入(a L):生产率的倒数,用来表示劳动生产率。
生产可能性边界(PPF):一个国家的资源是有限的,它所能生产的产品也是有限的,因此就存在着产品替代的问题:多生产一种产品就意味着要牺牲另一种产品的产量。
一个经济体的生产可能性边界(PPF)显示了其固定数量资源所能生产的商品的最大数量。
本国资源对产出的限制:a LC Q C + a LW Q W≤ L(斜率的绝对值等于横轴商品的机会成本)Q W = L/a LW– (a LC /a LW )Q C,k= - a LC /a LW =奶酪的机会成本相对价格与供给简化模型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奶酪和葡萄酒的供给是由劳动力的流向决定的,而劳动力总会流向工资比较高的部门。
单一要素模型中不存在利润,奶酪部门每小时的工资率等于一个工人在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P C/a LC,葡萄酒部门每小时的工资率等于P W/a LW。
当P C /P W > a LC /a LW时,奶酪部门的工资率就比较高,该国会专业化生产奶酪;当P C /P W < a LC /a LW时,葡萄酒部门的工资率就比较高,该国会专业化生产葡萄酒;当P C /P W = a LC /a LW 时,该国会生产奶酪和葡萄酒两种产品。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圣才出品】
第3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一、概念题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答:绝对优势论是指由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提出的贸易理论,即各国以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增进共同利益的国际贸易理论斯密认为,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及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就称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2.贫民劳动论(pauper labor argument)答:贫民劳动论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是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竞争是不公平的,而且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国家的利益。
因此,贫民劳动论认为,为了保护本国利益,国内产业没有必要与低效率低工资的外国产业展开贸易。
但是,克鲁格曼却认为,贫民劳动论是对李嘉图比较优势的误解,因为本国决定进行贸易还是自己生产,关键是用本国自己的劳动力来衡量,与外国的低工资率并没有多大关系。
3.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答: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别。
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4.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答:生产可能性边界又称“生产可能性曲线”或“产品转换曲线”,是指在技术不变和资源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社会或单个厂商把全部资源充分地和有效率地用于生产商品所能获得的最大产量的各种组合的曲线。
生产可能性边界用于说明减少一种商品的产出量可以增加另一种商品的产出量的可能性。
在曲线之外的任何点都是不可能得到的,资源不可能实现这种配置,曲线内的点都可以得到,资源容易实现这种配置,只有曲线上的点代表资源充分利用下的最优效率。
[考研专业课]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人大版第八版课件-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和国际贸易相比,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之
后,英国和美国的消费量各增加了100单位布。 这说明贸易双方开展国际贸易后,两国都从中
得到了利益。
表3-3
国际贸易后各国的消费量
疑问
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所有产品上都具有绝对 劣势,那么还可以参加国际贸易并获利吗?
发展:比较优势
李嘉图模型运用了比较优势来解释国际
倍。由此可见,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
国民财富。
理论内涵 2
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斯 密进而分析到,分工既然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
率,那么每个人专门从事他最有优势的产品的生产,
然后彼此交换,则对每个人都是有利的。即分工的 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他以家庭之间
的分工为例说明了这个道理。他说,如果一件东西
之后,英国和美国的消费量各增加了20单位小
麦。这说明贸易双方开展国际贸易后,两国都 从中得到了利益。
表3-6
国际贸易后各国的消费量
单一要素的李嘉图模型
以上的简单案例解释了李嘉图模型的内涵。
通过构建一个较复杂的单一要素的李嘉图模 型来解释该理论,并使用一下简单的假设:
单一要素的李嘉图模型
1.劳动是生产惟一重要的生产要素。
理论内涵 3
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在
国际分工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对各国都会产生
良好效果。斯密由家庭推及国家,论证了国际分 工和国际贸易的必要性。他认为,适用于一国内
部不同个人或家庭之பைடு நூலகம்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各
国之间。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 他主张,如果外国的产品比自己国内生产的要便 宜,那么最好是输出在本国有利的生产条件下生 产的产品,去交换外国的产品,而不要自己去生
李嘉图模型(比较优势)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1. 各国参与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A. 各国间的差别,做善长的事,取长补短,获益(比较优势)B. 达到生产的规模经济,生产效率提高 2. 比较优势:本国生产一种商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外国,拥有比较优势(北美计算机,南美玫瑰) 3. 英国经济学家 大卫-李嘉图模型 A. 一国:国际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唯一决定因素a L :单位产品劳动投入,单位劳动生产率是它的倒数生产可能性边界:斜率是横坐标的机会成本(前提是同质)(一个国家能够生产不同产品的组合)不等式:L Q a Q a LC LC LW LW ≤+劳动总是流向工资比较高的部门,产品的供给取决于劳动力的流向 奶酪的小时工资: P c /a LC当 Pc/Pw>aLc/aLw , 奶酪部门工资高,本国专门生产奶酪 关键命题:一国相对价格>机会成本时,只生产奶酪如果没有国际贸易,本国必须为自己生产两种产品,导致两种产品的价格必须等于机会成本。
即:在没有国际贸易时,产品的相对价格等于他们的相对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B. 两国*LW*LC LW LC a a a a < 比较机会成本 得出比较优势绝对优势:当一个国家能够以少于其他国家的劳动投入生产出同样单位的商品时。
(光凭绝对优势没法确定贸易模式) 4.国际贸易发生后相对价格确定研究比较优势时必须注意两个市场,即注意两种产品的相对供求量。
RDTOT5.贸易所得两种方法体现贸易互利性: ①间接生产:用1小时生产的奶酪换取葡萄酒:(LCa 1)(Pw Pc )直接用1小时生产葡萄酒:LWa 1因为(LC a 1)(Pw Pc )> LWa 1,所以第一种方法好。
当世界市场均衡时,没有国家会同时生产两种产品,就一定有PwPc>LWLCa a 。
②研究影响消费可能性:贸易前:消费可能性与生产可能性一致贸易后:都扩大了,各国居民的福利水平提高 6.相对工资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国家工资率也较低,就具有了成本优势(工资相同是在一国情况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优势的概念
• 机会成本
– 机会成本是指作出一种选择所要放弃的代价。
– 在上面的例子中,生产玫瑰的机会成本是指用生产玫瑰的资源所能 生产出来的电脑产量。
比较优势的概念
• 假设在美国,生产1千万束玫瑰的资源可以用来生产10万 台电脑。
• 另设在墨西哥,生产1千万束玫瑰的资源只能生产出3万台 电脑。
– 如果每个国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所有国家都会获取 来自贸易的收益。
• 现实世界中并没有一个世界政府或中央集权机构来决定哪个 国家该生产玫瑰,哪个国家该生产计算机;哪个地方的消费 者消费玫瑰,哪个消费者消费计算机。
• 美国和南美是否真的会生产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两国的贸易是否真的能使两国福利改善吗?
– “在每个私人家庭行为中是精明的事情,在 一个大国的行为中不会是荒唐的。如果外国能以 比我们自己制造还便宜的商品供应给我们,那么, 我们最好就用我们具有某些优势的行业中生产出 来的部分产品向他们购买。”
绝对优势学说
斯密从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出发,认为各国的 对外贸易利益取决于各国生产商品的绝对成本优 势。
李嘉图模型——单一要素的经济
• 假定我们处在一个经济体系(我们称之为本国). 在这个 经济体系中:
(1)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2)只有两种产品能生产(葡萄酒和奶酪). (3)每个国家的劳动力供给是固定的. (4)每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固定的. (5)所有市场是完全竞争.
李嘉图模型——单一要素的经济
高会带来每单位产出的平均总成本的下降。
Figure 2.2 Average costs under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Average costs
Output
比较优势理论
引发规模经济的一般原因:
1、专业化,从亚当·斯密的著作开始,人们认识到分 工可以提高效率。规模越大的企业,其分工也必然是更详 细的;
• 国内经济的技术可以用每个产业的劳动生产力来概括, 以单 位劳动力需求量来表达:
– 每单位劳动力需求:指生产一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
• 每单位葡萄酒对劳动力需求用aLW表示 (例如如果 aLW = 2, 那么一加仑的 葡萄酒就需要两个小时劳动).
• 每单位奶酪对劳动力需求用 aLC表示 (例如如果 aLW = 1, 那么一磅的奶酪 就需要一个小时劳动).
比较优势的概念
• 如果每个国家专业化生产机会成本较低的产品,然后进行 贸易,对于两国都有好处。
– 墨西哥生产玫瑰的机会成本较低. – 美国生产电脑的机会成本较低
表3-1:
比较优势的概念
• 表3-1说明了比较优势的思想:
– 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以其他产品度量)低于另一个 家,我们就说该国在生产这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第三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 模型
本章结构
• 简介 • 比较优势的概念 • 单一要素的经济 • 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 • 对比较优势的误解 • 多种产品模型中的的比较优势 • 引入运输成本和非贸易品 • 对李嘉图模型的实证分析 • 结论
第一节 绝对优势学说 第二节 比较优势学说
第一节 绝对优势学说
绝对优势学说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存在着一个必要的假设: 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
产品在生产上与贸易伙伴相比处于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学说
那么如果英国在毛呢和酒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而法国在毛呢和酒的生产上都有绝对劣势,英、美之间还 会不会产生贸易呢?
如果两国发生贸易,英国能不能从贸易中获利呢?贸 易利益从何而来?
(也被称为绝对成本说)
亚当• 斯密 ,1776,《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Wealth of Nations》
绝对优势学说
• 提出了经济自由主义和分工的概念。 – “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会遵循以下的准则, 从不在家生产那些比购买的还贵的产品。裁缝不 会试图自己做鞋,而是从鞋匠那里买鞋”
绝对优势学说
• 进行国际分工之后,世界总的产出增加了 • 再通过国际贸易,1单位毛呢换1单位酒,两国福利均会得
到提升
绝对优势学说
斯密主张实行自由贸易,认为自由贸易能促进 生产的发展和产量的增加,消费也增加。
从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出发,认为一国生产商 品的成本绝对低,即具有了绝对利益的优势,该 商品就可以出口,反之就该进口。
2、学习效应,随着产量的增加,工人可以使熟练程度 增加,提高效率;
3、可以有效地承担研发费用等; 4、运输、等购原材料等方面存在的经济性; 5、价格谈判上的强势地位。
比较优势的概念
• 玫瑰与电脑实例:
– 在情人节,美国人对玫瑰的需求量非常大(1千万束) – 美国在冬天生产玫瑰成本比较高:
• 需要在温室里生产 • 耗费较多的能源、资本设备和劳动
大卫·李嘉图用比较有势原理,回答了绝对优势理论 回答不了的问题,更好地解释了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
第二节 比较优势理论
• David Ricardo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 之一,早期是交易所的证券经纪人,其研究的领域主要包括货 币和价格,对税收问题也有一定的研究。李嘉图的主要经 济学代表作是1817年完成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一个国家出口的应是在本国国内生产效率高 的商品,进口的应是在国外生产效率高的商品, 交易的结果是使交易双方都能获得好处。
绝对优势学说
绝对成本有两种衡量方式:
(1)劳动生产率(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
Qj L
(2)生产成本(生产1单位产品需要的要素投
入量):
a Lj
L Qj
绝对优势学说
• 英国: 毛呢的生产成本为100小时/匹,酒的生产成本为120小时/吨 • 法国: 毛呢的生产成本为110小时/匹,酒的生产成本为100小时/吨
• 李嘉图继承并发展了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他认为限 制国家的活动范围、减轻税收负担是增长经济的最好办法 。
引言
• 贸易产生的两个基本原因:
(1)各国的自然条件、土地、资本、劳动和技术水平存在差异 (2)通过贸易可以获取生产的规模经济
比较优势理论
• 规模经济(Scale Economy):是指企业产出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