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实验报告资料

合集下载

分布式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材料

分布式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材料

《分布式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题目: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院系:机械工程系姓名:胡伟、俞琛、张福启、郁鑫裕授课教师:完成时间:2014/6/19目录绪论 (1)第一部分: 交通灯的设计准备一.设计的目的 (2)二.交通灯的现场图 (3)三.交通灯系统设计要求 (3)第二部分:用PLC编程控制程序一.编程前的准备 (4)二.硬件选型 (5)三.建立符号表 (6)四.建立变量表 (7)五.交通灯控制梯形图 (8)第三部分:东向的电气连接图与PLC SM模块图一.交通灯东向电气连接图 (12)二.电气连接图分析 (12)三.画图时所遇到的问题 (12)第四部分:设计心得设计心得 (12)绪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交通也变得日渐复杂。

城市交通问题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车、路三者的协调,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于是交通灯成为了疏导交通最常见和最有效的手段,也成为了城市经济活动及生活活动的重要命脉。

在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今,交通的自动化不断更新,交通技术迅速的发展,其交通的一些指挥系统光靠人来完成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设计各种交通指挥自动化系统来完成这些复杂的工作。

从而使交通指挥系统更加有秩序,更加安全。

交通灯通常由红、黄、绿三者颜色的灯组成,用于指挥交通的通行与停止。

当绿灯亮时,允许车辆通行;当黄灯亮时,已超过停止线的车辆可以继续通行,没超过停止线的车辆停止通行;当红灯亮时,禁止车辆通行。

在实际应用中,采用PLC来控制的仍然在有一定的比例。

因为采用PLC控制,能够根据不同的路况要求,随时修改控制程序,以改变各信号灯的工作时间和工作状况。

与继电器或逻辑电路控制系统相比,PLC控制系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灵活性和抗干扰能力,其还具有硬件故障的自我检查能力,同时还具有维护方便、改造容易、功能完善,实用性强等特点。

因此具有很大的经济实用性。

第一部分:交通灯的设计准备一、设计的目的课程设计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本科生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计划中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实践环节,是有助于培养应用性人才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将使得我们同学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本专业方向的实际问题方面得到系统性的训练。

分布式文件系统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

分布式文件系统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

分布式文件系统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引言:分布式文件系统是指将存储在不同物理位置的文件以一种透明、统一的方式组织起来,使用户能够像访问本地文件一样方便地对其进行存取。

本实验旨在设计和实现一个分布式文件系统,通过研究其原理和算法,探索其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下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设计与实现:1. 架构设计1.1 主从架构1.2 对等架构1.3 混合架构2. 文件分配算法2.1 随机分配算法2.2 基于哈希的分配算法2.3 基于一致性哈希的分配算法3. 数据一致性管理3.1 副本机制3.2 一致性协议4. 容错与恢复4.1 容错机制4.2 数据恢复算法5. 性能优化5.1 负载均衡策略5.2 数据缓存技术实验过程与结果:在实验中,我们选取了对等架构作为设计的基础。

首先,我们搭建了一个由多台计算机组成的分布式系统,并在其上安装了相应的操作系统和软件环境。

然后,我们根据设计与实现的要求,编写了相应的代码,并进行了测试和优化。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设计与实现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具有较好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通过合理的文件分配算法和一致性管理策略,我们实现了文件的快速存取和数据的一致性维护。

同时,通过容错与恢复机制,我们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此外,我们还采用了负载均衡和数据缓存等技术,有效地优化了系统的性能。

结论:本实验的设计与实现进一步深化了对分布式文件系统的理解,并验证了相关算法和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得到的经验,我们对分布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改进和扩展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功能,以适应更复杂的分布式计算环境。

参考文献:[1] Tanenbaum, A. S., & Van Steen, M. (2002). Distributed systems: principles and paradigms. Pearson Education.[2] Ghemawat, S., Gobioff, H., & Leung, S. T. (2003). The Google file system. ACM SIGOPS Operating Systems Review, 37(5), 29-43.[3] DeCandia, G., Hastorun, D., Jampani, M., Kakulapati, G., Lakshman,A., Pilchin, A., ... & Vosshall, P. (2007). Dynamo: Amazon’s highly available key-value store. ACM SIGOPS Operating Systems Review, 41(6), 205-220.。

分布式系统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分布式系统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分布式系统性能测试实验报告一、引言分布式系统是由多台独立的计算机节点组成的系统,通过网络通信和协调合作来完成任务。

在实际应用中,分布式系统的性能测试至关重要,它可以评估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本报告旨在介绍一次分布式系统性能测试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二、实验环境1. 硬件配置: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5台独立的计算机作为分布式系统的节点,每台计算机配置如下:CPU为Intel Core i7,内存为8GB,硬盘容量为1TB,网络带宽为1Gbps。

2. 软件配置:我们采用了开源软件Apache Hadoop作为分布式系统的基础框架,并在每台计算机上安装了相应版本的Hadoop。

实验中使用的Hadoop 版本为2.7.3。

三、实验设计1. 测试目标:本次实验旨在评估分布式系统的性能表现,包括系统的吞吐量和响应时间。

2. 测试内容:我们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测试场景,分别是并行计算、数据分析和分布式存储。

对于每个场景,我们都设计了相应的数据集和任务。

3. 测试步骤:(1)并行计算:我们使用了一组大规模的计算任务,通过在分布式系统上同时执行这组任务来测试系统的计算能力和并行处理能力。

(2)数据分析:我们使用了一组真实的数据集,包括用户行为数据、销售数据等。

通过在分布式系统上进行复杂的数据分析和挖掘任务,来测试系统在大规模数据处理方面的性能。

(3)分布式存储:我们模拟了多台计算机同时读写数据的场景,测试系统在分布式存储方面的性能表现,包括数据传输速度和读写延迟。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并行计算场景:在并行计算场景下,我们观察到系统的吞吐量随着任务数量的增加而线性增长,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并行处理能力。

同时,随着计算任务规模的增大,系统的响应时间也略有增加,但整体表现仍然稳定。

2. 数据分析场景:在数据分析场景中,我们发现系统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时表现出色。

无论是复杂的数据挖掘任务还是统计分析,系统均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分布式系统性能实验报告

分布式系统性能实验报告

分布式系统性能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分布式系统是由多个独立的计算机节点组成的系统,每个节点通过通信协议进行交互,共同完成任务。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分布式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以提供有关系统可靠性、扩展性和效率等方面的数据和结论。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了一个由5台计算机组成的分布式系统,这些计算机分别命名为节点A、节点B、节点C、节点D和节点E。

每个节点都装有相同的硬件和软件配置,包括操作系统、分布式系统运行环境等。

三、实验过程1. 引言在实验开始前,首先介绍了分布式系统的定义、特点和优势,以及本次实验的目标和意义。

2. 实验设计为了综合评估分布式系统的性能,我们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测试:- 负载均衡测试:通过向各个节点发送任务并观察任务的分配情况,评估系统的负载均衡能力。

- 吞吐量测试:通过向系统发送大量请求,并测量系统在处理请求时的吞吐量,评估系统的处理能力。

- 响应时间测试:通过向系统发送请求,并测量系统在响应请求时的时间,评估系统的响应速度。

3. 实验步骤与结果分析首先,我们进行了负载均衡测试。

通过向各个节点发送不同数量的任务,我们观察到系统能够合理地将任务分配给各个节点,从而实现负载均衡。

同时,我们计算了每个节点的平均负载,并绘制了负载均衡的图表。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吞吐量测试。

通过向系统发送大量请求并测量处理完成的请求数量,我们评估了系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的请求数量,即吞吐量。

我们根据不同的负载情况进行了多次测试,并对吞吐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最后,我们进行了响应时间测试。

通过向系统发送请求,并测量系统在响应请求时所花费的时间,我们得到了系统的响应时间数据。

我们分析了不同负载情况下的响应时间,并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评估。

4. 实验结论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分布式系统能够实现负载均衡,有效地将任务分配给各个节点。

- 分布式系统具备较高的处理能力,能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大量的请求。

分布式实验报告

分布式实验报告

实验一、基于TCP的套接字编程一、实验目的用C或JAVA语言编写客户端、服务器端程序,实现基于TCP或UDP 的网络通信或数据传输服务,熟悉基于TCP或UDP的Socket编程原理。

二、实验环境建立在TCP/IP网络结构之上计算机网络实验环境。

计算机具备Windows环境中套接字socket的编程接口功能,可为用户提供全网范围的进程通信功能。

三、实验要求要求学生使用Linux或Windows平台下的套接字实现方式完成TCP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通信实现,无界面化要求,功能实现即可。

四、实验内容基于TCP的socket编程的大致实现过程如下--1、编写服务器端程序如下:import java.io.*;import .*;public class TCPServer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ServerSocket server=null;Socket client=null;server=new ServerSocket(8888);client=server.accept();PrintWriter out=null;out=new PrintWriter(client.getOutputStream());out.println("Hello 阙凤林!");out.close();client.close();server.close();}}2、编写客户端程序如下:import java.io.*;import .*;public class TCP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throws Exception { Socket client=null;BufferedReader buf=null;client=new Socket("localhost",8888);buf=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client.getInputStream()));System.out.println();System.out.println(buf.readLine());buf.close();client.close(); }}3、在DOS命令行下分别编译上述.java文件,生成对应的.class文件,如下图所示:4、打开主机端口:在“运行”框中输入Telnet,进入如下画面:5、键入o localhost 8888 执行完上述结果后得到下图所示界面:6、最后重新打开一个界面(服务器server保持运行状态),输入cmd,执行客户端程序,得到运行结果如下:实验二、一个RMI实例开发一、实验目的用C或JAVA语言编写客户端、服务器端程序,模拟实现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程序的方法调用。

分布式文件系统实验报告

分布式文件系统实验报告

分布式文件系统实验报告引言:“分布式文件系统”这个概念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并随着科技的发展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是一种能够分布式管理和存储大量文件的系统,可以提供高性能的数据访问和共享。

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对分布式文件系统的设计和实验的描述,来展现其在解决数据存储和访问的问题上的优越性及应用价值。

1. 实验背景在当今信息时代,企业和组织需要存储和处理大量的数据,传统的集中式文件系统已经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因此分布式文件系统应运而生。

分布式文件系统能够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不仅提高了存储容量和性能,还具备高可用性和容错性。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设计和实现一个基于分布式存储的文件系统,通过模拟网络上不同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共享,验证其在数据存储和访问方面的优势,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估和分析。

3. 测试环境与实验步骤3.1 测试环境搭建通过搭建一组具有不同存储能力和计算资源的分布式节点,构建一个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实验环境。

在每个节点上安装相应的软件,并进行配置和连接,确保节点之间可以相互通信和共享数据。

3.2 实验步骤3.2.1 文件分布和备份策略设计根据实验需求和数据分布情况,设计文件的分布和备份策略,确定文件在各节点之间的存储位置以及备份方式。

可以采用数据分块的方式,将一个文件分成多个块并分别存储在不同节点上,同时进行冗余备份,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3.2.2 数据读写和一致性协议实现设计和实现数据的读写操作以及分布式一致性协议,保证在多个节点之间进行数据访问时的数据一致性和正确性。

可以采用Paxos或Raft 等一致性算法来实现。

3.2.3 性能评估和分析通过模拟不同的负载情况和数据访问模式,对分布式文件系统进行性能评估和分析。

可以测量系统的吞吐量、延迟以及数据一致性的开销,比较不同的存储和访问策略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4.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和结果,对分布式文件系统进行评估和分析。

分布式实验报告

分布式实验报告

南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报告(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课程名称分布式系统技术实验名称C# Socket编程、RMI远程方法调用、C#IP组播通信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计算机092 地点:8—212 教师:徐卓然姓名:黄世威学号:20094440208实验一IP网络中的TCP通信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局域网TCP消息通信过程的特点;2,熟悉最简单的Socket类的操作和使用;3,实现字符串通信的实现;二、实验设备及软件环境一台或两台装有VC++的带有网卡的PC机(或工控机)。

服务器端10.10.9.210.10.9.3710.10.9.1510.10.9.1图1.1 SOCKET通信图三、实验步骤内容:基于TCP协议的Socket消息发送和接收说明:事例程序包括“TCP聊天服务器”与“TCP聊天客户端”。

1,运行示例程序“TCP聊天服务器”设置端口号:40001,如图1.22,点击“服务器开启服务”3,运行示例程序“TCP聊天客户端”,设置端口号一定要与“TCP聊天服务器”设置的一致。

如果在同一台机器上运行,输入服务器IP地址:192.168.2.100,如果不在同一台机器上,输入局域网上服务器所在机器的IP地址(当然首先确保局域网通畅)如图1.34,点击“连接”5,在客户端输入文字消息,可以看到服务器端能显示出客户机的名称、IP地址、以及通过Socket消息发送过来的文字内容。

如图1.4图1.2 启用服务器端图1.3 启用客户端图1.4 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SOCKET消息四、程序代码TCPServe.csnamespace TcpServer{public partial class TcpServer : Form{public TcpServer(){InitializeComponent();//关闭跨线程调用检查ListBox.CheckForIllegalCrossThreadCalls = false;}//tcp服务端对象Server server = new Server();/// <summary>/// 启动服务端/// </summary>/// <param name="sender"></param>/// <param name="e"></param>private void btnBegin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取IP和端口string ip = txtIP.Text.Trim();int port = Convert.ToInt32(txtPort.Text.Trim());//创建网络端点IPAddress address = IPAddress.Parse(ip);IPEndPoint endPoint = new IPEndPoint(address, port);//监听Socket绑定网络端点server.listenSocket.Bind(endPoint);//监听队列最大长度为10server.listenSocket.Listen(10);//向服务端的委托变量赋值server.showMessage = this.showMessage;server.showClient = this.showClient;//创建监听线程Thread listenThread = new Thread(server.listen);//设置为后台进程listenThread.IsBackground = true;//启动监听线程listenThread.Start();//给出提示消息showMessage("服务端启动成功");//禁用启动服务端按钮,避免重复启动错误btnBegin.Enabled = false;}/// <summary>/// 将消息文本显示到历史消息框/// </summary>/// <param name="message"></param>private void showMessage(string message){//附加文本,并尾部换行txtHistory.AppendText(message + Environment.NewLine);}/// <summary>/// 向客户列表中添加新客户/// </summary>/// <param name="clientKey"></param>private void showClient(string clientKey){//向Items集合添加项lstClient.Items.Add(clientKey);}/// <summary>/// 发送消息/// </summary>/// <param name="sender"></param>/// <param name="e"></param>private void btnSend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取客户Socket的键值string clientKey = lstClient.Text;//取待发送的消息string message = txtSendMessage.Text.Trim();//向指定客户端发送消息server.send(clientKey, message);//将发送的消息回显到历史消息中message = "我:" + message;showMessage(message);//清空发送消息文本框txtSendMessage.Text = "";}}/// <summary>/// 通信服务端类/// </summary>class Server{/// <summary>/// 客户端集合,以键值对形式存储,键由IP+port构成/// </summary>public Dictionary<string, Socket> clients = new Dictionary<string, Socket>();/// <summary>/// 监听Socket/// </summary>public Socket listenSocket = new Socket(AddressFamily.InterNetwork, SocketType.Stream, ProtocolType.Tcp);/// <summary>/// 委托类型,用于存放显示消息的方法/// </summary>/// <param name="message"></param>public delegate void show(string message);/// <summary>/// 显示接收消息的方法/// </summary>public show showMessage { get; set; }/// <summary>/// 显示客户信息的方法/// </summary>public show showClient { get; set; }/// <summary>/// 是否已处于监听状态bool isListen = false;/// 监听方法/// </summary>public void listen(){//如果没有启动监听if (!isListen){//设置为已监听isListen = true;//保持等待客户端连接while (true){//接受客户端连接,保存与客户端通讯的SocketSocket client = listenSocket.Accept();//取客户的网络端点(ip+port)作为客户键值string clientKey = client.RemoteEndPoint.ToString();//向客户集合中添加新客户clients.Add(clientKey, client);//显示新客户showClient(clientKey);//创建接收线程Thread receiveThread = new Thread(receive);//设置为后台线程receiveThread.IsBackground = true;//启动接收线程,并指定所接收的客户receiveThread.Start(client);}}}/// 发送消息/// <param name="client">客户端键值</param>/// <param name="message">待发送的消息</param>public void send(string client, string message){//检查该客户端是否存在if (clients.ContainsKey(client)){//从客户端集合中取出客户SocketSocket clientSocket = clients[client];//由待发消息字符串,创建缓存区byte[] buffer = System.Text.Encoding.UTF8.GetBytes(message);//发送消息clientSocket.Send(buffer);}}/// <summary>/// 接收消息/// </summary>/// <param name="clientSocket">客户端的Socket</param>public void receive(object clientSocket){//类型转换Socket client = (Socket)clientSocket;//保持接收状态while (true){//创建缓存,接收消息byte[] buffer = new byte[1024 * 1024 * 2];//获得接收消息的长度int length = client.Receive(buffer);//转换为字符串string message = System.Text.Encoding.UTF8.GetString(buffer, 0, length);//格式化字符串,格式为客户网络端点+消息string receiveMessage = string.Format("{0}:{1}", client.RemoteEndPoint.ToString(), message);//显示所接收到的消息showMessage(receiveMessage);}}}}TcpClient.csnamespace TcpClient{public partial class TcpClient : Form{public TcpClient(){InitializeComponent();//禁用控件的跨线程检查TextBox.CheckForIllegalCrossThreadCalls = false;}//客户端对象Client client = new Client();/// 连接服务端/// <param name="sender"></param>/// <param name="e"></param>private void btnBegin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取IP和端口string ip = txtIP.Text.Trim();int port = Convert.ToInt32(txtPort.Text.Trim());//连接服务端client.connect(ip, port);//显示提示信息showMessage("连接成功");//传递显示接收消息的方法client.showMessage = this.showMessage;//创建接收消息线程Thread receive = new Thread(client.receive);//设置为后台线程receive.IsBackground = true;//启动接收线程receive.Start();//禁用连接服务端按钮btnBegin.Enabled = false;//修改窗体标题,格式为本地通讯Socketthis.Text = string.Format("{0}:{1}", this.Text, client.server.LocalEndPoint.ToString());}private void btnSend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取待发送的消息string message = txtSendMessage.Text;//发送消息client.send(message);//回显所发送消息message = "我:" + message;showMessage(message);//清空发送消息文本txtSendMessage.Text = "";//向历史消息中添加消息void showMessage(string message){//追加消息,尾部添加换行txtHistory.AppendText(message + Environment.NewLine);}}class Client{/// <summary>/// 委托,用于显示接收的消息/// </summary>/// <param name="message"></param>public delegate void show(string message);public show showMessage { get; set; }public Socket server = new Socket(AddressFamily.InterNetwork, SocketType.Stream, ProtocolType.Tcp);/// 已连接标志bool isConnect = false;public void connect(string ip, int port){//如果未连接if (!isConnect){//由ip创建ip地址对象IPAddress address = IPAddress.Parse(ip);//创建网络端点IPEndPoint endPoint = new IPEndPoint(address, port);//连接指定的网络端点server.Connect(endPoint);//设置标志为已连接isConnect = true;}}public void send(string message){//由待发消息字符串,创建缓存区byte[] buffer = System.Text.Encoding.UTF8.GetBytes(message);//发送消息server.Send(buffer);}/// 接收消息public void receive(){while (true){//创建缓存,接收消息byte[] buffer = new byte[1024 * 1024 * 2];//获得接收消息的长度int length = server.Receive(buffer);//转换为字符串string message = System.Text.Encoding.UTF8.GetString(buffer, 0, length);//调用显示消息的方法showMessage("服务端:" + message);}}}}五、实验心得本实验使用VS实现了Socket套接字的通信,了解了局域网TCP消息通信过程的特点;熟悉了最简单的Socket类的操作和使用;实现了字符串通信;通过建立两个程序:客户端(Client)和服务器端(Server)。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实验报告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实验报告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实验报告一、引言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集中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处理需求。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运而生,能够将数据分散存储在不同的节点上,并实现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处理。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验操作,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架构和工作原理;3. 能够使用实际案例进行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操作。

三、实验内容1. 搭建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验环境;2. 创建分布式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导入;3. 进行跨节点的数据查询和更新操作;4. 测试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性能和扩展性。

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环境在实验室服务器上安装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并配置节点信息,确保各节点之间可以正常通信。

2. 创建分布式数据库使用SQL语句在不同节点上创建分布式数据库,并将数据导入到对应的表中。

3. 数据查询和更新编写SQL查询语句,可以跨节点进行数据查询操作,并测试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读写性能。

4. 性能测试模拟大量的数据操作,测试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的性能表现,并观察系统的负载均衡能力。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搭建了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验环境,并能够灵活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

在性能测试中,我们发现分布式数据库系统能够有效分担数据处理压力,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六、结论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当前大数据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满足高并发、大规模数据处理的要求。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的数据处理工作中。

七、参考文献1.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原理与技术》2. 《大规模分布式存储系统设计与实现》3.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性能优化与调优》以上是本次分布式数据库管理实验报告的具体内容,希朓能对您有所帮助。

分布式计算机实验报告

分布式计算机实验报告

实验二Web数据库访问一、实验目的1. 了解MVC模式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式;2. 了解DAO模式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2.掌握使用JDBC访问数据库的一般方法;3.掌握MySql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内容(一)、MVC模式MVC模式是最近几年被推荐为JEE的设计平台,他主要将输入、处理和输出分开。

MVC即,M(Modle):主要是业务逻辑的处理,接受视图请求的数据,返回最终的处理结果。

V(View):表示用户交互界面,对于Web应用来说,可以是HTML界面,也可能是XHTML、XML、AppletC(Controller):从用户接受请求,将模式与视图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用户的请求。

可以给你一段简单的代码:mvc_login.htm<form action="mvcdemo.mldn" method="POST">输入姓名:<input type="text" name="uname"><input type="submit" value="提交"></form>mvcdemo.jsp<h1>MVCDEMO</h1><h1><%=request.getAttribute("name")%></h1>mvc_success.jsp<%@page 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gb2312"%><h1>输入成功!!!</h1><h2>欢迎:<%=request.getAttribute("name")%>光临!!!</h2>mvc_failure.jsp<%@page 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gb2312"%><h1>输入失败!!!</h1><h2><a href="mvc_login.htm">重新登陆</a></h2>MVCCheck.javapackage cn.mldn.lxh.bean ;public class MVCCheck{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name ;}public String getName(){return ;}// 验证public boolean isValidate(){if(==null||"".equals()){return false ;}else{return true ;}}};MVCServlet.javapackage cn.mldn.lxh.servlet ;import java.io.* ;import javax.servlet.* ;import javax.servlet.http.* ;import cn.mldn.lxh.bean.MVCCheck ;public class MVCServlet extends HttpServlet{public void doGet(HttpServletRequest req,HttpServletResponse resp) throws IOException,ServletException{this.doPost(req,resp) ;}public void doPost(HttpServletRequest req,HttpServletResponse resp) throws IOException,ServletException{String name = req.getParameter("uname") ;MVCCheck mc = new MVCCheck() ;// 将请求内容设置到mc对象之中mc.setName(name) ;String path = null ;if(mc.isValidate()){// 保存名字在request范围之中req.setAttribute("name",mc.getName()) ;path = "mvc_success.jsp" ;}else{path = "mvc_failure.jsp" ;}// 进行跳转req.getRequestDispatcher(path).forward(req,resp) ;}};/*<servlet><servlet-name>mvc</servlet-name><servlet-class>cn.mldn.lxh.servlet.MVCServlet</servlet-class></servlet><servlet-mapping><servlet-name>mvc</servlet-name><url-pattern>/mvcdemo.mldn</url-pattern></servlet-mapping>*/要求:创建项目,建立上面的文件,调试并运行程序,记录运行结果。

分布式实验报告

分布式实验报告

分布式实验报告在当今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分布式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提供高可用性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次分布式实验旨在深入研究分布式系统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以及面临的挑战,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测试来验证相关理论和技术。

一、实验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用户数量和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传统的集中式系统在处理能力、可扩展性和可靠性等方面逐渐难以满足需求。

分布式系统通过将任务分布在多个节点上协同工作,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然而,分布式系统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技术挑战,如数据一致性、网络延迟、节点故障等。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包括:1、深入理解分布式系统的架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分布式系统中的数据分布、副本管理和一致性算法。

3、评估分布式系统在不同负载情况下的性能表现。

4、分析分布式系统在面对节点故障时的容错能力和恢复机制。

三、实验环境为了进行本次实验,我们搭建了一个由多台服务器组成的分布式集群环境。

具体配置如下:服务器数量:5 台操作系统:CentOS 7CPU:Intel Xeon E5-2620 v4 @ 210GHz内存:32GB存储:1TB SATA 硬盘网络:千兆以太网在每台服务器上,我们安装了所需的软件和依赖,包括分布式系统框架(如 Hadoop、Zookeeper 等)、数据库(如 MySQL)、监控工具(如 Nagios)等。

四、实验内容1、数据分布策略实验我们首先研究了不同的数据分布策略,如哈希分布、范围分布和随机分布。

通过在分布式系统中插入和查询大量数据,比较了不同策略下的数据均衡性、查询效率和数据迁移成本。

实验结果表明,哈希分布在数据均衡性方面表现较好,但在处理范围查询时效率较低;范围分布适用于范围查询,但容易导致数据倾斜;随机分布的性能较为不稳定。

2、副本管理实验接着,我们对副本管理进行了实验。

设置了不同的副本数量(如 1 个副本、2 个副本和 3 个副本),并模拟了节点故障的情况,观察系统在数据可用性和恢复时间方面的表现。

分布式实验报告

分布式实验报告
while(true){
int read =0;
read = dis.read(sendBytes);
if(read == -1)
break;
transLen += read;
if(s==0)
System.out.println("接收文件进度" +100 * transLen/fileLength +"%...");
import .Socket;
/**
* 客户端
*/
public class HelloClient extends Socket{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SERVER_IP ="127.0.0.1";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SERVER_PORT =2014;
分布式实验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
《分布式计算技术》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___Socket程序设计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组别: ________
合作者: 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___
horizontalverticalerrorsmeasurementgeneralironanglecodebitmeasurementlevelpointsgriderrorsspecificmethodfrombaselinemethylverticalboxcenterlinedistanceverticalboxdistancelistcanmeasured实验结论与心得用java语言能很容易地实现网络通信使用socket可以传输任何类型的文件文件读取时要熟悉java中文件读取的方式以及文件结束的标记

分布式系统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

分布式系统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

分布式系统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引言:分布式系统是由多个计算机节点组成的系统,通过网络相互连接和协作,共同完成一定的任务。

在现代计算机应用中,分布式系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用广泛。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分布式系统,探索其原理和应用。

一、系统设计1. 系统架构我们采用了客户端-服务器的系统架构,其中服务器端负责处理用户请求、存储数据和协调各个客户端之间的通信与协作。

客户端通过与服务器进行通信来实现任务的分配和执行。

2. 任务分配为了实现系统的负载均衡和容错机制,我们采用了分布式任务分配的策略。

服务器端将任务分割成多个子任务,并向各个客户端发送任务请求。

每个客户端接收到任务请求后,根据系统负载和任务优先级来决定是否接受任务。

如果客户端接受任务,则开始执行任务并将执行结果返回服务器端。

3. 数据存储为了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一致性,我们引入了分布式文件系统。

每个客户端都可以访问文件系统,并可以在其中读取和写入数据。

服务器端负责协调各个客户端对文件系统的访问,并处理潜在的数据冲突和一致性问题。

二、系统实现1. 网络通信我们使用TCP/IP协议作为系统的通信协议。

通过建立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TCP连接,可以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2. 任务调度服务器端采用了基于优先级队列的调度算法,根据任务的优先级和客户端的负载情况来进行任务调度。

具体而言,服务器将任务优先级高的任务放入优先级队列的前端,并向负载较低的客户端发送任务请求。

3. 数据一致性为了保证数据一致性,我们使用了副本机制。

在每个客户端上都存储有数据的副本,并通过心跳检测和数据同步机制来实现副本的一致性。

当某个客户端上的数据发生变化时,将通过广播机制通知其他客户端进行数据同步。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分布式系统,用于模拟一个简单的任务调度和数据共享场景。

通过对系统的压力测试和性能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和分析:1. 系统性能通过增加客户端的数量,我们可以观察到系统整体的吞吐量和响应时间的变化。

分布式对象实验报告(3篇)

分布式对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分布式对象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分布式对象的基本编程方法,并分析分布式对象在提高系统性能和可扩展性方面的优势。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开发环境:Eclipse IDE3. 编程语言:Java4. 分布式对象技术框架:RMI(远程方法调用)三、实验内容1. RMI基本概念与原理- RMI(Remote Method Invocation)是一种用于实现Java远程对象调用的技术,允许一个Java虚拟机中的对象调用另一个Java虚拟机中的对象的方法。

- RMI原理:客户端通过RMI客户端代理与远程对象进行交互,将方法调用封装成远程消息发送给服务器端,服务器端接收消息后执行相应的方法,并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2. RMI编程实践- 服务器端:1. 创建一个实现了特定接口的远程对象。

2. 使用`UnicastRemoteObject`类将远程对象包装成可远程调用的对象。

3. 在服务器端注册远程对象,以便客户端可以查找和调用。

- 客户端:1. 使用`Naming`类查找服务器端的远程对象。

2. 通过远程对象代理调用远程方法。

3. 分布式对象应用案例- 天气查询系统:1. 服务器端:实现一个远程接口,用于获取天气信息。

2. 客户端:通过RMI调用服务器端的远程方法,获取指定地点的天气信息。

4. 分布式对象性能分析- 分析分布式对象在性能方面的优势,如降低网络延迟、提高系统可扩展性等。

- 通过实验比较单机程序和分布式对象程序在执行时间、响应速度等方面的差异。

四、实验步骤1. 服务器端:1. 创建一个名为`WeatherService`的接口,包含一个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

2. 创建一个名为`WeatherServiceImpl`的类,实现`WeatherService`接口,并提供具体实现。

3. 使用`UnicastRemoteObject`将`WeatherServiceImpl`实例封装成远程对象。

分布式计算机实验报告

分布式计算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分布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分布式系统的架构和关键技术;3. 通过实验加深对分布式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4. 提高编程能力和系统设计能力。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Linux;2. 编程语言:Java;3. 实验工具:Eclipse、JGroups、NetBeans等。

三、实验内容1. 分布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分布式系统的架构和关键技术3. 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实现4. 分布式计算任务的调度与执行5. 分布式锁的机制与实现四、实验步骤1. 分布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了解分布式系统的定义、特点和应用场景;(2)掌握分布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如一致性、可用性、分区容错性等;(3)学习分布式系统的基本模型,如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对等模型等。

2. 分布式系统的架构和关键技术(1)了解分布式系统的架构,如层次结构、总线结构等;(2)掌握分布式系统的关键技术,如通信、同步、数据一致性等;(3)学习分布式系统的设计原则,如模块化、分布式算法等。

3. 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实现(1)使用Java实现一个简单的分布式文件系统;(2)实现文件系统的基本操作,如创建、删除、读取、写入等;(3)实现分布式文件系统的数据一致性、容错性等特性。

4. 分布式计算任务的调度与执行(1)使用Java实现一个简单的分布式计算任务调度系统;(2)实现任务的分配、调度、执行和监控等功能;(3)学习分布式计算任务的负载均衡、容错性等策略。

5. 分布式锁的机制与实现(1)了解分布式锁的概念、作用和实现方式;(2)使用Java实现一个简单的分布式锁机制;(3)实现分布式锁的同步、释放、失效等特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分布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实验结果:通过学习分布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分布式系统的特点、应用场景和基本模型有了深入的了解。

2. 分布式系统的架构和关键技术实验结果:通过学习分布式系统的架构和关键技术,掌握了分布式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实现方法。

分布式系统实验报告

分布式系统实验报告

分布式系统实验报告-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中南大学分布式系统实验报告目录(我选做 4 题,按住ctrl点击目录条可直达,wps下有效)实验一数据包 socket 应用 (4)一、实验目的 (4)二、预习与实验要求 (4)三、实验环境 (4)四、实验原理 (5)五、实验内容 (6)六、实验报告 (7)七、思考题 (9)实验二流式 socket 应用 (9)一、实验目的 (9)二、预习与实验要求 (9)三、实验环境 (9)四、实验原理 (10)五、实验内容 (10)六、实验报告 (10)七、思考题 (13)实验三客户/ 服务器应用开发 (14)一、实验目的 (14)二、预习与实验要求 (14)三、实验环境 (14)四、实验原理 (14)五、实验内容 (15)六、实验报告 (15)实验九虚拟机的使用与 Linux 系统的安装 (34)一、实验目的 (34)二、实验内容和步骤 (34)三、实验结果 (36)实验一数据包 socket 应用一、实验目的1. 理解数据包 socket 的应用2. 实现数据包 socket 通信3. 了解 Java 并行编程的基本方法二、预习与实验要求1. 预习实验指导书及教材的有关内容,了解数据包 socket 的通信原理;2. 熟悉一种 java IDE 和程序开发过程;3. 了解下列 Java API:Thread、Runnable;4. 尽可能独立思考并完成实验。

三、实验环境a) 独立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b) Windows 操作系统。

c) Jdk 工具包d) JCreator or others四、实验原理1. 分布式计算的核心是进程通信。

操作系统、网卡驱动程序等应用从不同抽象层面提供了对进程通信的支持,例如Winsock、.*。

Socket API 是一种作为 IPC 提供对系统低层抽象的机制。

分布式光度计实验报告

分布式光度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分布式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及测量方法。

2. 学习如何使用分布式光度计进行灯具配光性能测试。

3. 掌握灯具光度性能测试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二、实验原理分布式光度计是一种高精度、高自动化灯具配光性能测试系统。

其原理是通过测量灯具在不同角度上的光强分布,从而获得灯具的配光曲线。

实验过程中,将灯具放置在分布式光度计的测量平台上,通过旋转灯具和测量头,实现对灯具全角度范围内的光强分布测量。

三、实验仪器1. GPM-1900 运动反光镜分布式光度计2. 灯具待测样品3. 计算机及配套软件四、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将待测灯具放置在分布式光度计的测量平台上,确保灯具中心与测量平台中心对齐。

2. 系统校准:启动分布式光度计,进行系统校准。

校准内容包括测量头校准、灯具中心校准等。

3. 测量设置:根据待测灯具的规格,设置测量方案。

包括测量范围、步长、测量次数等。

4. 测量执行:启动测量程序,分布式光度计将自动旋转灯具和测量头,进行全角度范围内的光强分布测量。

5. 数据采集:测量完成后,将测量数据传输至计算机,保存为文件。

6. 数据处理:使用配套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配光曲线绘制、光强分布计算、光度性能评估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配光曲线绘制:根据测量数据,绘制灯具的配光曲线。

配光曲线反映了灯具在不同角度上的光强分布情况。

2. 光强分布计算:计算灯具在不同角度上的光强分布,包括最大光强、平均光强、光强均匀性等指标。

3. 光度性能评估:根据灯具的配光曲线和光强分布计算结果,对灯具的光度性能进行评估。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分布式光度计的使用方法,了解了灯具配光性能测试的基本流程。

2. 熟悉了灯具光度性能评估的方法,能够对灯具的光度性能进行合理判断。

3. 认识到分布式光度计在灯具研发、生产、检验等环节的重要性。

七、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确保灯具与测量平台中心对齐,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分布式系统实验报告

分布式系统实验报告

目录一、需求分析 (1)1. 1课程设计题目 (1)1. 2课程设计任务和要求 (1)要求: (1)任务: (1)1. 3课程设计环境 (1)1. 4实验资源配置 (1)二、概要设计 (2)2. 1设计内容 (2)三、测试与操作 (2)3.1.1 创建DFS根 (2)3.1.2 为DFS根添加链接 (3)3.1.3 使用DFS副本实现容错和负载均衡 (4)3.1.4 检测实验结果 (7)五、课程设计总结与体会 (8)六、致谢 (8)一、需求分析1. 1课程设计题目本课程设计题目为:卷影副本和分布式文件系统1. 2课程设计任务和要求要求:通过DFS将整个局域网同一网段的所有的共享文件夹集成到一个树状结构中供用户访问。

任务:1.创建DFS根;2.为DFS根添加链接;3.使用DFS副本实现容错和负载均衡;1. 3课程设计环境Windows Server 20031. 4实验资源配置1.4台虚拟机,Server1,Server2,server3和client1,server1作为域控制器,其他计算机作为域中的成员计算机;2.将Server2,Server3,client1分别加入到域;二、概要设计2. 1设计内容分布式文件系统(Distributed File System,DFS)是指文件系统管理的物理存储资源不一定直接连接在本地节点上,而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与节点相连。

也就是说网络资源可能分散在网络中的任何一台计算机上,用户为了能够访问到这些共享文件夹必须知道这些共享文件夹的网络路径(UNC路径)才能够访问这些共享文件夹,并且当要访问多个相关的共享文件夹时必须在“网上邻居”或“网络驱动器”之间切换。

为了避免上面这种情况,Windows Server 2003引入了DFS,DFS使得用户无需知道文件夹具体在哪台计算机上,而只需要知道DFS文件服务器的UNC路径或IP地址就可以了。

因为通过DFS可以将整个局域网同一网段的所有的共享文件夹集成到一个树状结构中供用户访问,这样当用户需要访问分散在网络中的多个共享资源的时候并不需要自己去各个服务器上寻找共享文件夹,而是只需要访问DFS服务器上的共享文件夹就可以了。

分布式系统实验报告

分布式系统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分布式系统实验报告目录(我选做4 题,按住ctrl点击目录条可直达,wps下有效)实验一数据包socket 应用 (3)一、实验目的 (3)二、预习与实验要求 (3)三、实验环境 (3)四、实验原理 (4)五、实验内容 (5)六、实验报告 (5)七、思考题 (7)实验二流式socket 应用 (8)一、实验目的 (8)二、预习与实验要求 (8)三、实验环境 (8)四、实验原理 (8)五、实验内容 (8)六、实验报告 (9)七、思考题 (12)实验三客户/ 服务器应用开发 (12)一、实验目的 (12)二、预习与实验要求 (12)三、实验环境 (12)四、实验原理 (12)五、实验内容 (13)六、实验报告 (13)实验九虚拟机的使用与Linux 系统的安装 (30)一、实验目的 (30)二、实验内容和步骤 (30)三、实验结果 (32)实验一数据包socket 应用一、实验目的1. 理解数据包socket 的应用2. 实现数据包socket 通信3. 了解Java 并行编程的基本方法二、预习与实验要求1. 预习实验指导书及教材的有关内容,了解数据包socket 的通信原理;2. 熟悉一种java IDE 和程序开发过程;3. 了解下列Java API:Thread、Runnable;4. 尽可能独立思考并完成实验。

三、实验环境a) 独立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b) Windows 操作系统。

c) Jdk 工具包d) JCreator or others四、实验原理1. 分布式计算的核心是进程通信。

操作系统、网卡驱动程序等应用从不同抽象层面提供了对进程通信的支持,例如Winsock、.*。

Socket API 是一种作为IPC 提供对系统低层抽象的机制。

尽管应用人员很少需要在该层编写代码,但理解socket API 非常重要,因为:1,高层设施是构建于socketAPI 之上的,即他们是利用socket API 提供的操作来实现;2,对于以响应时间要求较高或运行于有限资源平台上的应用来说,socket API 可能是最适合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1=ON
Q4.2=OFF Q4.3=ON PIW256=0 T2
T2=ON
Q4.3=OFF
搅拌控制系统结构化软件设计
1)、仿真创建
如图 4-7
2)、仿真结果
图 4-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由于仿真结果图与上一个的实验结果完全一样,则不截图进行说明。
I0.0=ON
PIW256<100 Q4.0=ON
PIW256>=100 Q4.0=OFF Q4.1=ON
图 4-2
OB100 块:
2)、搅拌控制系统结构化软件设计
4、程序仿真 搅拌控制系统线性程序设计 1)、仿真创建
图 4-3
2)、仿真结果
I0.0=ON
PIW256<100 Q4.0=ON 如图 4-4
PIW256>=100 Q4.0=OFF Q4.1=ON 如图 4-5
PIW256>=200 Q4.1=OFF Q4.2=OFF T1 如图 4-6
图 4-14 六、实验思考 1、实验中主画面设计和变量有何关系? 2、报警画面如何设计? 3、报表数据与现场参数连接如何建立?
实验二 模拟量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控制如何采集、仿真 2、掌握线性化编程与结构化编程 3、了解数据块在结构化编程中如何体现。 4、熟悉 WINCC 软件图形开发界面。
图 4-7 在 MPI 中创建“新的驱动程序的连接”,命名为“step7”,在下面创建变量, 如图 4-8 所示: 其中 A0.0~A0.5 控制正转的 6 个灯,M0.0,M0.1,M2.0 分别为启动、停止、反 转按钮,控制灯的运动。 3)、连接诊断 选择“开始”---“SIMATIC”---“wincc”---“TOOLS”---“Channel Diagnosis” 若其中均为绿色勾,则为通信成功,否则视为不成功,需重新设置地址。如图 4-11 所示:
实验一 循环灯监控
一、实验目的 1、掌握 s7300 与 wincc 如何通信 2、掌握 wincc 变量定义及与控制变量如何绑定 3、了解分布式控制系统中操作站的主要功能。 4、熟悉 WINCC 软件图形开发界面。
二、实验要求 实现控制系统组态过程,具体要求如下:
1、S7300PLC 仿真器与计算机相连的组态过程。 2、图形界面设计实现。 3、数据报表界面实现 三、实验原理
与常规的仪表控制方式不同的是集散控制系统通过人机操作界面不仅可以 实现一般的操作功能,而且还增加了其他功能,例如控制组态、画面组态等工程 实现的功能和自诊断、报警等维护修理等功能。此外,画面方便的切换、参数改 变的简单等性能也使集散控制系统的操作得到改善。
操作站的基本功能:显示、操作、报警、系统组态、系统维护、报告生成。 操作站的基本设备有操作台、微处理机系统、外部存储设备、操作键盘及鼠标、 图形显示器、打印输出设备和通信接口等。 (1)西门子 S7 系列 PLC 编程软件
二、实验要求 实现控制系统组态过程,具体要求如下: 1、控制的组态过程。 2、数据块设计实现。 3、界面设计实现
三、实验原理 1、模拟量 I/O 模块
2、模拟量控制系统设计举例
图 3-1
如图所示为一搅拌控制系统,由 3 个开关量液位传感器,分别检测
液位的高、中和低。现要求对 A、B 两种液体原料按等比例混合,请
本装置中 PLC 控制方案采用了德国西门子公司 S7-300PLC,采用的是 Step 7 编程软件。利用该软件可以对相应的 PLC 进行编程、调试、下装、诊断。 (2)西门子 WinCC 监控组态软件 S7-300PLC 控制方案采用 WinCC 软件作为上位机监控组态软件,WinCC
是结合西门子在过程自动化领域中的先进技术和 Microsoft 的强大功能的 产物。作为一个国际先进的人机界面(HMI)软件和 SCADA 系统,WinCC 提供了适用于工业的图形显示、消息、归档以及报表的功能模板;并具 有高性能的过程耦合、快速的画面更新、以及可靠的数据;WinCC 还为
4、程序仿真 1)、仿真创建
图 4-3 2)仿真现象 5、画面编辑 1)、界面设计
正转按钮可以将其中的画面窗口中通过跳转显示正转的时候的循环灯运行 情况,反转按钮可以将其中的画面窗口中通过跳转显示反转的时候的循环灯运行 情况,退出按钮添加 C 动作,点击即可退出程序。 2)、变量管理
1、在变量管理中右键选择“添加新的驱动程序”---“SIMATIC S7 Protocol Suite”,如图 4-7 所示:
编写控制程序。
要求:按起动按钮后系统自动运行,首先打开进料泵 1,开始加
入液料 A→中液位传感器动作后,则关闭进料泵 1,打开进料泵 2,
开始加入液料 B→高液位传感器动作后,关闭进料泵 2,起动搅拌器
→搅拌 10s 后,关闭搅拌器,开启放料泵→当低液位传感器动作后,
延时 5s 后关闭放料泵。按停止按钮,系统应立即停止运行。
图 4-11
4)、变量连接 对于灯的连接,如图 4-12 所示:
4-12 对于按钮的连接,如图 4-13 所示:
图 4-13 5)、激活现象
激活之后,点击绿色按钮(左边),程序进入正转环节,点击红色按钮(右 边)则停止。点击反转按钮,跳转到反转界面,点击反转中的绿色按钮开始反转, 点击红色按钮即停止。点击退出按钮则关闭界面与程序。正转图如图 4-14 所示:
四、实验步骤 1、对 PLC 进行硬件组态:在新建项目下选择“SIMATIC 300 Station”--“- hardware”, 打开硬件组态窗口。
图 4-1 2、点击项目名称,在右方的空白处添加 PROFIBUS 和 MPI 对 CPU 和 PROFIBUS 和 MPI 进行总线的连接。
3、组态完成后,编写程序。 1)、搅拌控制系统线性程序设计
用户解决方案提供了开放的界面,使得将 WinCC 集成入复杂、广泛的自 动化项目成为可能。 四、实验步骤 1、对 PLC 进行硬件组态:在新建项目下选择“SIMATIC 300 Station”--“- hardware”, 打开硬件组态窗口。
2、点击项目名称,在右方的空白处添加 PROFIBUS 和 MPI 对 CPU 和 PROFIBUS 和 MPI 进行总线的连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