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防沙治沙步伐 推进林业产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防沙治沙步伐推进林业产业发展
古浪县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部,国土总面积 5 203km2,其中沙漠化土地占全县总面积的31%,有132km长的风沙线,是国家林业局荒漠化防治中心确定的重点风沙源监测区,也是三北3期、4期工程建设国家级示范区。县境内干旱少雨,自然条件严酷,脆弱的生态环境一直是制约全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隐患。马路滩林业总场位于古浪县北部沙区,是古浪县三北防护林建设的重点实施区。林场总经营面积11万hm2,下辖马路滩、土门、海子滩、大靖4个分场及天源农业产业公司和三叶绿化工程公司。30年来,林场紧紧围绕“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创新治沙模式,搞活经营机制,建立起多林种、多功能、乔灌草、网片带相结合的生态防护林体系,形成了腾格里沙漠南缘3.33万hm2新绿洲。自1978年古浪县被列入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区以来,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林场坚持“乔灌草结合、封管造并举、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配套”的治理措施,坚持不懈地实行沙漠生态综合治理,在北部沙区建立了功能完善、效益显著的绿色屏障。特别是1990年古浪县引黄灌区被列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示范区,2000年又被列为三北4期工程国家级示范区以来,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了重点倾斜,林场的防沙治沙事业也因此得到了长足发展,累计营造防风固沙林2万hm2,封沙育林(草)3.33万hm2,围栏封育45km,对重点流沙地段埋压麦草方格沙障0.13万hm2,控制了东起三板滩、西至六墩子66km长的风沙线,治理了白板滩、麻黄台等8个危害严重的重点风沙口,保护了沙漠前沿260多个村庄,40多km铁路,120多km公路,1.33多万hm2农田免受风沙侵害。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的2.20%提高到18.60%,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根本好转,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1创新机制,增强活力是三北防护林工程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马路滩林业总场建立了改革创新、开放合作的运行机制,林业生态体系和特色产业体系相结合的经营方略,核心经济圈、生态经济圈和生态恢复圈有机统一、相得益彰的治沙理念,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相互促进的发展目标。没有沿袭“有钱就干,没钱就等”的老套路,不等不靠,主动发展。培育了特色产业,激发了沙产业发展的活力,创立了生态治理与产业开发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形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效益突出的“马路滩模式”。马路滩林业总场经过了一个开放合作的发展历程。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始终坚持和国内外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民间团体、个人广泛合作。林场从2004年起与日本草炭绿化协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中日绿化基地,每年组团进行义务植树。成立了“古浪腾格里沙漠绿色行动协会”,启动了“地球家园·腾格里沙漠绿色行动”,开展了“我在沙漠栽棵树”等活动,倡导全社会,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沙漠绿化事业,进行更大范围的治理与保护。先后有日本民间团体、上海社科院、北京大学等社团和个人参加沙漠公益植树活动。近10年来,场里先后与以色列、日、
美、法等国12个民间团体及企业、个人开展合作,有力地推动了沙漠绿化事业,促进区域内生态环境的治理,创建了开放合作的社会化防沙治沙机制。
不间断的创新为林场发展注入了活力。在改革创新内部机制的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向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引进新成果、新技术、新材料,鼓励内部科技人员、青年职工大胆创新。同时开办了旅游论坛,创办了《风沙线》内部刊物。通过思想观念的创新,形成人沙和谐的沙文化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形成了节水治沙的技术理念,创出了旱作造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先进技术,使马路滩林业总场亮点纷呈,充满活力。不断发掘沙漠生态文化,产生了化平凡为神奇的乘数效应。沙文化的核心内涵就是人沙和谐,由过去的防沙治沙变成了生态保护,彻底转变了过去“人定胜天”向沙漠进军的对抗式治沙方式,变为顺应自然规律,保护沙、利用沙,化劣势为优势的科学治理态度。一是用传说中的沙洲城和1993年“5·5”沙尘暴的悲惨教训,警示教育群众树立保护生态的理念。二是用“六老汉治理八步沙”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胡杨(照子树)精神,激发群众参与生态保护的热情。三是开通“地球家园”网站,开展了网上植树、委托植树、纪念植树、旅游植树等形式多样的绿色行动,搭建了现代、高效、便捷的社会化防沙治沙信息化平台。
2提高科技应用水平是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基本保障
林场始终把现代科技引进和应用贯穿到生产实践当中,以科技为支撑,立足生产搞科研,大力开展新技术、新材料、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开展了人工促进天然林更新、旱作造林、工程治沙和苗木繁育驯化等技术示范;苹果、葡萄、白粉桃等经济林高效栽培;设施农业、特色养殖、农产品加工、沙漠生态旅游等沙产业开发。在沙漠干旱区探索出“一棵树一把草”、“落水栽植”等旱作造林新技术,使造林成活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85%以上。建立特色植物品种园,引进驯化优良沙生林木新品种60个,风景绿化树种45个,筛选培育了古浪“金冠”苹果、红枣、杏等名优新产品9个。同时应用温室核桃栽培、容器育苗、红提葡萄栽培等技术,科技应用水平在林场的发展中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省畜牧学院为技术支撑,建成了8个沙漠土鸡养殖示范点,建立核桃、杏、李等果品新品种基地33.33hm2,以节水、高效、反季节栽培为目的,建立日光温室100座,年培育花卉15万株,容器育苗10万株,实现了反季节造林。配合省三北局实施了甘肃河西绿洲边缘风沙危害区综合治理模式技术推广项目和“四带一体”综合治沙示范项目;依托省治沙研究所,在草方格沙障中配套滴灌技术,实验栽植沙冬青1万株,种植西瓜、菊芋4hm2,示范推广种植糯玉米、黑美人洋芋33.33hm2,为防沙治沙和沙产业开发提供了保障。
林场于1996年引进了以色列滴灌技术和设备,建设优质示范工程386.67hm2,创造了亩节水55%、节电53%、节约田间管理费用55.20%的节水先进水平。坚持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的原则, 以水调结构, 以水定树种, 一方面大幅度压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