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心身疾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胃溃疡与身心医学PPT课件
![胃溃疡与身心医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1187222de80d4d8d15a4f6c.png)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溃疡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观点颇多。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溃疡病的发生,除了生 物理化因素外,心理社会因素作用是非常重 要的,现归纳如下:
(一)生物理化因素
溃疡病发生的直接动因是胃肠黏膜的损伤因素
与保护因素之间的失衡。 1.胃液的消化作用 溃疡的形成是胃酸、胃蛋白酶自我消化的结果。 它包括两个方面: ①胃肠黏膜屏障功能降低。 ②胃酸分泌增多。
二、病理变化与病理临床联系
(一)病理变化 肉眼观,胃溃疡好发于胃小弯近幽门处, 胃窦部尤为多见,常为单个,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多在2.5cm以内,溃疡边缘整齐。
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壶腹部的前壁或后壁,
溃疡较小而浅,直径多在1cm以内。 此外,在溃疡底部的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 常发生变性和断裂,有时神经纤维的断端呈 小球状增生,可能与疼痛有关。
情绪与性格
被动、顺从、依赖性强、缺少 人际交往、守旧、刻板,情绪不稳 定是消化性溃疡患者常有的人格特 征。这些人对心理社会性的刺激较 敏感。
此外溃疡病患者还可出现返酸、嗳气和上腹饱胀感。
由于胃酸的刺激,幽门括约肌痉挛,胃逆蠕动,一 方面酸性胃内容物反流引起返酸;另一方面,胃排 空受阻,宿食发酵、产气导致嗳气和上腹饱胀感。 临床上胃镜检查,可直观地观察溃疡的一般形态特 点,作出初步诊断,同时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可 进一步明确诊断。 根据溃疡病的发生及临床特点,临床应用制酸药、 解痉药,可以缓解疼痛;采用心理治疗(生物反馈 疗法,情绪疗法等),配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H2 受体拮抗剂),加强心理护理,调整生活、饮食规 律(如改为少食多餐)等,可以促进溃疡的愈合。
胃溃疡与身心医 学
心身疾病ppt课件
![心身疾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9177112cc58bd63086bdc8.png)
➢ 诊断 1.20岁前或60岁后出现的高血压。 2.血压水平>180/110mmHg(24.0/14.7kPa)。 3.动态血压 4.提示有继发性高血压的特征性表现,如无诱因的低钾、腹部杂音、心动过速、
出汗、震颤等。 5.常规降压治疗效果不佳。
➢ 治疗 1、用药
用药一般只有一时性效果 2、配合行为疗法
➢ 病因
Shay提出盐酸和胃蛋白酶是消化性溃疡的“攻击性”因素;胃分泌粘液和粘 膜的抵抗能力是“防御性”因素,而心理因素,尤其心理紧张可以加强“攻 击”因素,减弱“防御”因素。
1、紧张、焦虑、痛苦、愤怒、羞辱、罪恶感影响胃的功能;
2、个性特质:独立与依赖之间的矛盾、不好交往、行动上因循守旧、被动、 顺从、依赖性强、情绪上不稳定、过分关注自己;
六 诊断及治疗原则
➢ 诊断、预防、治疗 躯体方面 心理方面
02Part Two 常见心身疾病
一 原发性高血压
➢ 概念: 高血压病(hypertension)是指成人(≥18岁)在安静状态下,动脉收缩压 ≥140mmHg(18.7kPa)和(或)舒张压≥90mmHg(12.0kPa),常伴有脂肪和糖代 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即器官重塑 (remodeling)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 流行病学:
我国哮喘的患病率约为1%,儿童可达3%,据测算全国约有1千万以上哮喘患 者。
➢ 病因
1、外源性过敏原、内源性感染,通常是混合性所致;
2、心理因素:单纯心理因素所致哮喘较少见,心理因素通常是诱发发病因素。 强烈的情绪或其他精神刺激可引起发作,临床上约有5%-20%的发病与情绪有 关;
3、家庭因素
➢ 流行病学: 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均有升高的趋势
消化心身疾病ppt课件
![消化心身疾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11300f31b765ce05081472.png)
5
4 心理因素相关的胃肠疾病
2.3.1 心身疾病(器质性) 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胰腺炎、反流性 食管炎、部分慢性胃炎及部分慢性胆囊炎、肝炎后 综合症 2.3.2 心身症(功能性)
IBS、FD、神经性嗳气、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呕吐、 癔球症、习惯性便秘。
6
消化道——心理活动的 一面镜子
社会环境对 人的压力
2. 3.
Clouse Clouse
RE RE
et et
al. al.
Psychiatric illness and contraction abnormalities Aeiment Phonmacol Ther. 1994;8:409.
of
the
esophagus.
N3
Eng
J
Med
1983;309:1337
心理障碍
(抑郁、焦虑)
心理 研究 社会心理因素的刺激
神经生理机理
中介机制
神经内分泌机理
消化系统 (靶器官)
神经免疫机理
8
5.1 神经生理机理:
长期持续的心理应激
大脑 交感神经中枢兴奋
胃肠道 抑制
消 化 系
统
副交感神经中枢兴奋
心
身
胃肠道
疾
您是否经常遇见这些情况?
检查 未见 异常
第XX考场
1
1医学模式的转变
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biochychosocialmedical model)
2
2 早期国内外抑郁焦虑情绪与消化疾病的共病研究
50%
抑郁1
52%
抑郁2
4 心理因素相关的胃肠疾病
2.3.1 心身疾病(器质性) 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胰腺炎、反流性 食管炎、部分慢性胃炎及部分慢性胆囊炎、肝炎后 综合症 2.3.2 心身症(功能性)
IBS、FD、神经性嗳气、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呕吐、 癔球症、习惯性便秘。
6
消化道——心理活动的 一面镜子
社会环境对 人的压力
2. 3.
Clouse Clouse
RE RE
et et
al. al.
Psychiatric illness and contraction abnormalities Aeiment Phonmacol Ther. 1994;8:409.
of
the
esophagus.
N3
Eng
J
Med
1983;309:1337
心理障碍
(抑郁、焦虑)
心理 研究 社会心理因素的刺激
神经生理机理
中介机制
神经内分泌机理
消化系统 (靶器官)
神经免疫机理
8
5.1 神经生理机理:
长期持续的心理应激
大脑 交感神经中枢兴奋
胃肠道 抑制
消 化 系
统
副交感神经中枢兴奋
心
身
胃肠道
疾
您是否经常遇见这些情况?
检查 未见 异常
第XX考场
1
1医学模式的转变
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biochychosocialmedical model)
2
2 早期国内外抑郁焦虑情绪与消化疾病的共病研究
50%
抑郁1
52%
抑郁2
《心身疾病概述》课件
![《心身疾病概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66107b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78.png)
原因
由于身体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大脑出现错觉,误认为身体出现了某种毛病。
心身疾病的分类
焦虑类心身疾病
身体疾病和焦虑症状交织在一起。
消化系统类心身疾病
包括《IBS症候群》和《功能性消化不良》。
皮肤类心身疾病
比如《慢性荨麻疹》和《神经性皮炎》。
无法分类的类心身疾病
罕见的,病因极为复杂,无法归类的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概述》PPT课 件
心身疾病是一类由心理和身体因素共同引起的疾病。本课件将讨论心身疾病 的分类、原因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什么是心身疾病
定义
由心理与身体因素共同引起的一种疾病,具有无法解释身体疾病的症状和体征的特点。
例子
比如,头痛、恶心、乏力等症状没有医学检查或血液检验结果来证实其身体的症状。
心身疾病的原因
1 遗传因素
心身疾病有时会出现家族倾向。
2 生活方式
饮食、锻炼和睡眠等生活方式会影响心身 疾病的发生。
3 心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素
4 环境因素
比如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会影响机体免 疫力,加重身体症状。
比如空气、水质、工作环境等影响机体对 疾病的防御和应对。
心身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1
调整生活方式
2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锻炼和睡眠有
助于缓解症状。
3
预防复发
4
积极预防复发,比如减轻压力、保持 心情愉悦等,都有助于避免再次发生。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心身疾病治疗的关键。比 如,行为疗法和谈话疗法。
执行治疗方案
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也是治愈心身疾 病的重要步骤。
总结
心身疾病常常受生物、心理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造成身体和心理疾病发 生的极其复杂的疾病。认真对待心身疾病并给予合理的治疗是我们应该重视 的健康观念。
由于身体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大脑出现错觉,误认为身体出现了某种毛病。
心身疾病的分类
焦虑类心身疾病
身体疾病和焦虑症状交织在一起。
消化系统类心身疾病
包括《IBS症候群》和《功能性消化不良》。
皮肤类心身疾病
比如《慢性荨麻疹》和《神经性皮炎》。
无法分类的类心身疾病
罕见的,病因极为复杂,无法归类的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概述》PPT课 件
心身疾病是一类由心理和身体因素共同引起的疾病。本课件将讨论心身疾病 的分类、原因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什么是心身疾病
定义
由心理与身体因素共同引起的一种疾病,具有无法解释身体疾病的症状和体征的特点。
例子
比如,头痛、恶心、乏力等症状没有医学检查或血液检验结果来证实其身体的症状。
心身疾病的原因
1 遗传因素
心身疾病有时会出现家族倾向。
2 生活方式
饮食、锻炼和睡眠等生活方式会影响心身 疾病的发生。
3 心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素
4 环境因素
比如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会影响机体免 疫力,加重身体症状。
比如空气、水质、工作环境等影响机体对 疾病的防御和应对。
心身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1
调整生活方式
2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锻炼和睡眠有
助于缓解症状。
3
预防复发
4
积极预防复发,比如减轻压力、保持 心情愉悦等,都有助于避免再次发生。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心身疾病治疗的关键。比 如,行为疗法和谈话疗法。
执行治疗方案
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也是治愈心身疾 病的重要步骤。
总结
心身疾病常常受生物、心理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造成身体和心理疾病发 生的极其复杂的疾病。认真对待心身疾病并给予合理的治疗是我们应该重视 的健康观念。
消化心身疾病.ppt
![消化心身疾病.ppt](https://img.taocdn.com/s3/m/b7cf28a2cc7931b764ce156c.png)
C2. 功能性便秘 C3. 功能性腹泻 C4. 功能性胀气紧缩 C5. 非特异性功能性肠病 C6 鸦片类药物诱导的便秘 D. 中枢介导的胃肠道疼痛疾病 D1 中枢介导性腹痛综合症(CAPS) D2吸毒成瘾性肠综合症(NBS)/ 鸦片类药物引起的胃肠道痛觉过敏
4 心理因素相关的胃肠疾病
2.3.1 心身疾病(器质性) 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胰腺炎、反流
性食管炎、部分慢性胃炎及部分慢性胆囊炎、肝 炎后综合症 2.3.2 心身症(功能性)
IBS、FD、神经性嗳气、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呕 吐、癔球症、习惯性便秘。
消化道——心理活动的一
社会环境对 人的压力??
李宁宁 ,方秀才 . 脑-肠轴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3,02:163-166. 张莉华 ,方步武 . 脑肠轴及其在胃肠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7,02:199-201.
6.2 脑肠轴涉及的主要神经递质及作用
胃肠道神经递质效应: 多巴胺D2受体效应:呕吐、反流、食欲下降 5HT及受体与消化:5HT的效应十分复杂, 对身体各个系统产生广泛影响。5HT至少有 16种分子结构不同的受体亚型,与消化相关 的是: 激动5HT1A、1B、2C引起厌食 5-HT3R效应:止痛、促分泌、促炎症 5-HT4R效应:促运动 去甲肾上腺素:减少血供等
您是否经常遇见这些情况?
检查 未见 异常
第XX考场
1医学模式的转变
生物医学模式( biomedical model )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biochychosocialmedical model)
2 早期国内外抑郁焦虑情绪与消化疾病的共病研究
50%
4 心理因素相关的胃肠疾病
2.3.1 心身疾病(器质性) 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胰腺炎、反流
性食管炎、部分慢性胃炎及部分慢性胆囊炎、肝 炎后综合症 2.3.2 心身症(功能性)
IBS、FD、神经性嗳气、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呕 吐、癔球症、习惯性便秘。
消化道——心理活动的一
社会环境对 人的压力??
李宁宁 ,方秀才 . 脑-肠轴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3,02:163-166. 张莉华 ,方步武 . 脑肠轴及其在胃肠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7,02:199-201.
6.2 脑肠轴涉及的主要神经递质及作用
胃肠道神经递质效应: 多巴胺D2受体效应:呕吐、反流、食欲下降 5HT及受体与消化:5HT的效应十分复杂, 对身体各个系统产生广泛影响。5HT至少有 16种分子结构不同的受体亚型,与消化相关 的是: 激动5HT1A、1B、2C引起厌食 5-HT3R效应:止痛、促分泌、促炎症 5-HT4R效应:促运动 去甲肾上腺素:减少血供等
您是否经常遇见这些情况?
检查 未见 异常
第XX考场
1医学模式的转变
生物医学模式( biomedical model )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biochychosocialmedical model)
2 早期国内外抑郁焦虑情绪与消化疾病的共病研究
50%
心身疾病分析PPT演示课件
![心身疾病分析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25ef6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20.png)
心身疾病分析ppt演示课件
目录
• 心身疾病概述 • 心身疾病的成因 • 心身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心身疾病案例分析 • 心身疾病的前景与展望
01 心身疾病概述
心身疾病的定义
总结词
心身疾病是指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 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详细描述
心身疾病是指同时涉及到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疾病。这类疾病的产生和发展过 程中,心理因素如情绪、压力、行为等起到了关键作用,导致身体器官或系统 的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
• 案例分析:某患者经历了一场严重的交通事故后,患上了PTSD,经常出现呼吸 急促、过度换气等症状,最终被诊断为哮喘。
• 结论:对于PTSD患者,应注意观察自己的呼吸系统症状,及时寻求医疗帮助并 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管理。同时,心理治疗和干预也是治疗PTSD和预防呼吸系 统疾病的重要手段。
05 心身疾病的前景与展望
遗传因素
某些疾病可能与遗传有关, 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内分泌因素
内分泌系统的异常可能导 致一系列身体问题,如甲 状腺问题、糖尿病等。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的异常可能导致 身体对疾病易感,如风湿 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 疮等。
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压力
生活习惯
长期处于高压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下, 可能导致身体紧张,影响身体健康。
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 精神分析等方法,帮助患者调整
心理状态,改善情绪反应。
药物治疗
在必要情况下,使用抗抑郁药、 抗焦虑药等药物治疗,以缓解患
者的症状。
生活方式调整
鼓励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规律 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以改善心身健康。
目录
• 心身疾病概述 • 心身疾病的成因 • 心身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心身疾病案例分析 • 心身疾病的前景与展望
01 心身疾病概述
心身疾病的定义
总结词
心身疾病是指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 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详细描述
心身疾病是指同时涉及到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疾病。这类疾病的产生和发展过 程中,心理因素如情绪、压力、行为等起到了关键作用,导致身体器官或系统 的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
• 案例分析:某患者经历了一场严重的交通事故后,患上了PTSD,经常出现呼吸 急促、过度换气等症状,最终被诊断为哮喘。
• 结论:对于PTSD患者,应注意观察自己的呼吸系统症状,及时寻求医疗帮助并 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管理。同时,心理治疗和干预也是治疗PTSD和预防呼吸系 统疾病的重要手段。
05 心身疾病的前景与展望
遗传因素
某些疾病可能与遗传有关, 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内分泌因素
内分泌系统的异常可能导 致一系列身体问题,如甲 状腺问题、糖尿病等。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的异常可能导致 身体对疾病易感,如风湿 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 疮等。
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压力
生活习惯
长期处于高压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下, 可能导致身体紧张,影响身体健康。
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 精神分析等方法,帮助患者调整
心理状态,改善情绪反应。
药物治疗
在必要情况下,使用抗抑郁药、 抗焦虑药等药物治疗,以缓解患
者的症状。
生活方式调整
鼓励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规律 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以改善心身健康。
消化道心身疾病课件-PPT
![消化道心身疾病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4401bb73dd88d0d232d46ad7.png)
患者的痛苦 关 系
医生的痛苦
躯体的与精神的 什么病?&怎么治?
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是人们关于健康和疾病的基本观点,是医学临床 实践活动和医学科学研究的规范化理论和方法体系 关键:健康和疾病的基本观点、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医学模式转变
试图提出“综合——整体性医学学科” 常常出现人们一般不易查觉和感知的症状 4 心脏科 通过仔细观察、分辨、思考
慢性疼痛是无明显生物学异常而持续超过正常组织愈 合时间的疼痛。它很少是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各种各 样的躯体和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慢性疼痛不是一个简单的症状,而是一种疾病
患者对疼痛的认知、情绪调节疼痛的脑区存在解剖学 上的变化
慢性疼痛找不到器质性病变,不是创伤和肌体病变引起的 痛是患者情绪的表达,有内在的原因,心理上的痛 止痛药、手术无效,调节情绪的药有用
过去人们更多的关注生理的健康,随着社会进步,人 们开始关注心理健康
WHO 早在1948年成立之初的《宪章》中就指出:
健康不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社会 功能三方面的完满状态
WHO 1990年对健康的阐述是:
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 方面皆健全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转变
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 :
认为疾病的发生,只有病原微生物和理化因素引起,除去 这些因素(如抗菌抗病毒)疾病就会痊愈的诊治模式
认为疾病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 以上认识,未曾考虑心理因素对疾病的作用
医学模式转变 随着环境变化、科学发展疾病谱和死亡普发生了根本改 变,不仅病原体是致病因素
医学技术进步,医学道德进步 表现对人尊重(不仅看到疾病,还要看到病人为何生病)
医生的痛苦
躯体的与精神的 什么病?&怎么治?
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是人们关于健康和疾病的基本观点,是医学临床 实践活动和医学科学研究的规范化理论和方法体系 关键:健康和疾病的基本观点、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医学模式转变
试图提出“综合——整体性医学学科” 常常出现人们一般不易查觉和感知的症状 4 心脏科 通过仔细观察、分辨、思考
慢性疼痛是无明显生物学异常而持续超过正常组织愈 合时间的疼痛。它很少是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各种各 样的躯体和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慢性疼痛不是一个简单的症状,而是一种疾病
患者对疼痛的认知、情绪调节疼痛的脑区存在解剖学 上的变化
慢性疼痛找不到器质性病变,不是创伤和肌体病变引起的 痛是患者情绪的表达,有内在的原因,心理上的痛 止痛药、手术无效,调节情绪的药有用
过去人们更多的关注生理的健康,随着社会进步,人 们开始关注心理健康
WHO 早在1948年成立之初的《宪章》中就指出:
健康不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社会 功能三方面的完满状态
WHO 1990年对健康的阐述是:
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 方面皆健全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转变
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 :
认为疾病的发生,只有病原微生物和理化因素引起,除去 这些因素(如抗菌抗病毒)疾病就会痊愈的诊治模式
认为疾病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 以上认识,未曾考虑心理因素对疾病的作用
医学模式转变 随着环境变化、科学发展疾病谱和死亡普发生了根本改 变,不仅病原体是致病因素
医学技术进步,医学道德进步 表现对人尊重(不仅看到疾病,还要看到病人为何生病)
心身医学消化系统心身疾病PPT
![心身医学消化系统心身疾病PPT](https://img.taocdn.com/s3/m/2f36720d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0.png)
放松训练
通过渐进性肌肉放松、深呼吸等技巧,帮助患者缓解紧张和焦虑, 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改善消化系统症状。
药物治疗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用于治疗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而缓解消化系统症状。
胃肠动力药
用于改善胃肠道蠕动功能,缓解腹胀、腹痛等症状。
抗炎药
用于减轻胃肠Βιβλιοθήκη 炎症反应,缓解胃痛、胃酸等症状。生活方式的调整
饮食调整
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辛辣、油腻、咖啡因等,增加膳食纤 维的摄入,有助于改善消化系统症状。
规律作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和神经系 统,改善消化系统症状。
适度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胃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等症状,同时有助 于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06
疡的发病和复发。
治疗消化性溃疡需要药 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 合,包括抑酸药、抗抑 郁药和心理辅导等。
04
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症状观察
观察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如腹痛、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等,以 及伴随的情绪和心理问题。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粪便等实验室检查,了解消化系统的生理指标和病理变 化。
遗传因素
部分消化系统心身疾病具有家族聚集性,可能与 遗传因素有关。
03
常见消化系统心身疾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组与胃和十 二指肠功能紊乱相关的症状,主 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饱胀、嗳
气、反酸等。
心理因素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 病中起重要作用,如焦虑、抑郁
等情绪状态可导致症状加重。
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需要综合药 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包括抗抑郁 药、抗焦虑药以及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渐进性肌肉放松、深呼吸等技巧,帮助患者缓解紧张和焦虑, 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改善消化系统症状。
药物治疗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用于治疗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而缓解消化系统症状。
胃肠动力药
用于改善胃肠道蠕动功能,缓解腹胀、腹痛等症状。
抗炎药
用于减轻胃肠Βιβλιοθήκη 炎症反应,缓解胃痛、胃酸等症状。生活方式的调整
饮食调整
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辛辣、油腻、咖啡因等,增加膳食纤 维的摄入,有助于改善消化系统症状。
规律作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和神经系 统,改善消化系统症状。
适度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胃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等症状,同时有助 于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06
疡的发病和复发。
治疗消化性溃疡需要药 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 合,包括抑酸药、抗抑 郁药和心理辅导等。
04
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症状观察
观察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如腹痛、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等,以 及伴随的情绪和心理问题。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粪便等实验室检查,了解消化系统的生理指标和病理变 化。
遗传因素
部分消化系统心身疾病具有家族聚集性,可能与 遗传因素有关。
03
常见消化系统心身疾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组与胃和十 二指肠功能紊乱相关的症状,主 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饱胀、嗳
气、反酸等。
心理因素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 病中起重要作用,如焦虑、抑郁
等情绪状态可导致症状加重。
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需要综合药 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包括抗抑郁 药、抗焦虑药以及认知行为疗法
心身医学消化系统心身疾病41页PPT
![心身医学消化系统心身疾病41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3168e6adda38376baf1fae6c.png)
Thank you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心身医学消化系统心身疾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心身医学消化系统心身疾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消化心身疾病精品课件
![消化心身疾病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6e0e591376baf1ffc4fadd0.png)
心
身
胃肠道
疾
亢进
病
9
5.2 神经内分泌机理:
长期的情绪障碍
下丘脑功能紊乱
血液儿茶酚胺
大脑皮质兴奋性
消化系统 心身疾病
胃酸、胃 蛋白酶等 胃肠粘膜
血流
迷走神经 兴奋
激素分泌 持续亢进
最新 PPT
10
5.3 神经免疫机理:
心理应激状态
消
化
系
抑制巨噬细胞
统
吞噬能力
心
类固醇↑ ↑
身
干扰淋巴细胞形成
疾 病
2.3.1 心身疾病(器质性) 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胰腺炎、反流 性食管炎、部分慢性胃炎及部分慢性胆囊炎、肝 炎后综合症
2.3.2 心身症(功能性) IBS、FD、神经性嗳气、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呕
吐、癔球症、习惯性便秘。
最新 PPT
6
消化道——心理活动的一
社会环境对 人的压力
面镜子
心理障碍
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
52%
抑郁3
功能性食道病患者
国外研究表明: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伴发抑郁比例高
1. Walker EA et al.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nd psychiatric illness. Am J Psychiatry 1940;147:565-572.
B2. 嗳气疾病
B2a 胃上部过度嗳气 B2b 胃过度嗳气
B3. 恶心和呕吐疾病
B3a 慢性恶心呕吐综合症 最新(PCPNT Vs)
B3b 周期性呕吐综合症(CVS) B3c 大麻样剧吐综合症(CHS)
B4. 成人反刍综合征 C. 肠道疾病 C1. 肠易激综合征(IBS)
心身疾病PPT演示课件PPT115页
![心身疾病PPT演示课件PPT115页](https://img.taocdn.com/s3/m/5a7ced69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7.png)
6
第7页,共115页。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二)特点
1.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 2.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
3.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和情绪反应有关。
4.生物或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往
往起“扳机”作用。 5.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或器官。 6.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
(conscious) (preconscious)
(unconscious)
“深层无意识” “动力无意识” “被压抑的无意识”
26
第27页,共115页。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二.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一)心理动力学理论
(二)心理生理学理论 (三)行为学习理论 (四)综合发病机制
重视潜意识心理冲突在心身疾病 发生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特异的潜意 识特征决定了心理冲突引起特定的心 身疾病。
二.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心理中介:认知评价、应对方式、人格特征
应激源: 躯体
心理 社会
心理应激
心身反应
致病因子: 物理化学
生物遗传
器官脆性
心身反应 心身紊乱 心身疾病
生理中介:遗传因素、生理特征、环境因素、社会支持
38
第39页,共115页。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三. 心身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原则
(一)诊断原则
8. 神经系统 9. 妇 科 10.外 科 11.儿 科
12.眼 科 13.耳鼻喉科
14.口 腔 科
痛经、月经紊乱、经前期紧张 征、功能性子宫出血、性功能障碍、 功能性不孕症等。
19
第20页,共115页。
第7页,共115页。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二)特点
1.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 2.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
3.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和情绪反应有关。
4.生物或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往
往起“扳机”作用。 5.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或器官。 6.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
(conscious) (preconscious)
(unconscious)
“深层无意识” “动力无意识” “被压抑的无意识”
26
第27页,共115页。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二.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一)心理动力学理论
(二)心理生理学理论 (三)行为学习理论 (四)综合发病机制
重视潜意识心理冲突在心身疾病 发生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特异的潜意 识特征决定了心理冲突引起特定的心 身疾病。
二.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心理中介:认知评价、应对方式、人格特征
应激源: 躯体
心理 社会
心理应激
心身反应
致病因子: 物理化学
生物遗传
器官脆性
心身反应 心身紊乱 心身疾病
生理中介:遗传因素、生理特征、环境因素、社会支持
38
第39页,共115页。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三. 心身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原则
(一)诊断原则
8. 神经系统 9. 妇 科 10.外 科 11.儿 科
12.眼 科 13.耳鼻喉科
14.口 腔 科
痛经、月经紊乱、经前期紧张 征、功能性子宫出血、性功能障碍、 功能性不孕症等。
19
第20页,共115页。
心身疾病及心身消化病课件
![心身疾病及心身消化病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446ac0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f.png)
3
心身消化病的临床表现
消化系统症状
2019
腹痛:上腹部疼痛,持续时间较长
01
2020
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
02
2021
便秘:大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结
03
2022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等
04
心理症状
焦虑:患者可能出现紧张、担忧、恐惧等情绪
01
抑郁:患者可能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等表现
心理压力:工作、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压力可能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心理适应能力:心理适应能力差的人更容易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心理暗示:心理暗示可能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如胃痛、腹泻等
生理因素
胃肠道功能紊乱:胃肠道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
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衡,导致消化功能下降
免疫系统异常: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导致消化系统炎症
内分泌系统紊乱: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环境因素
01
饮食不规律:饮食不规律可能导致消化系统紊乱,引发心身消化病
03
心理压力:心理压力可能导致消化系统功能下降,引发心身消化病
02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可能导致消化系统功能下降化系统功能下降,引发心身消化病
心理治疗
团体治疗:通过团体互动,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技巧
04
家庭治疗:帮助家庭成员改善关系,提高家庭支持
03
心理动力学疗法:帮助患者理解内心冲突和情感问题
02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认识和改变不良认知和行为模式
01
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调整:注意饮食均衡,避免刺激性食物
运动调整:适当增加运动量,提高身体素质
心身消化病的临床表现
消化系统症状
2019
腹痛:上腹部疼痛,持续时间较长
01
2020
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
02
2021
便秘:大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结
03
2022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等
04
心理症状
焦虑:患者可能出现紧张、担忧、恐惧等情绪
01
抑郁:患者可能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等表现
心理压力:工作、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压力可能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心理适应能力:心理适应能力差的人更容易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心理暗示:心理暗示可能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如胃痛、腹泻等
生理因素
胃肠道功能紊乱:胃肠道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
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衡,导致消化功能下降
免疫系统异常: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导致消化系统炎症
内分泌系统紊乱: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环境因素
01
饮食不规律:饮食不规律可能导致消化系统紊乱,引发心身消化病
03
心理压力:心理压力可能导致消化系统功能下降,引发心身消化病
02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可能导致消化系统功能下降化系统功能下降,引发心身消化病
心理治疗
团体治疗:通过团体互动,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技巧
04
家庭治疗:帮助家庭成员改善关系,提高家庭支持
03
心理动力学疗法:帮助患者理解内心冲突和情感问题
02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认识和改变不良认知和行为模式
01
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调整:注意饮食均衡,避免刺激性食物
运动调整:适当增加运动量,提高身体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心理因素相关的胃肠疾病
2.3.1 心身疾病(器质性) 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胰腺炎、 反流性食管炎、部分慢性胃炎及部分慢性胆 囊炎、肝炎后综合症
2.3.2 心身症(功能性) IBS、FD、神经性嗳气、神经性厌食、神
经性呕吐、癔球症、习惯性便秘。
学习交流PPT
6
消化道——心理活动的 一面镜子
迷走传入 神经 5HT3R通路
学习交流PPT
13
2016 FGIDs罗马Ⅳ分类(成人)
A. 功能性食管病
B3b 周期性呕吐综合症(CVS)
E. 胆囊和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A1. 功能性胸痛
B3c 大麻样剧吐综合症(CHS)
E1 胆道痛
A2. 功能性烧心
B4. 成人反刍综合征
E1a 功能性胆囊疾病
抑郁2
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
52%
抑郁3
功能性食道病患者
国外研究表明: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伴发抑郁比例高
1. Walker EA et al.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nd psychiatric illness. Am J Psychiatry 1940;147:565-572.
社会环境对 人的压力
心理障碍
(抑郁、焦虑)
心理应激、 生活事件、 消极情绪等
学习交流PPT
7
5 消化系统心身疾病中介机理 研究
社会心理因素的刺激
神经生理机理
中介机制
神经内分泌机理
消化系统 (靶器官)
神经免疫机理
学习交流PPT
8
5.1 神经生理机理: 长期持续的心理应激
大脑 交感神经中枢兴奋
胃肠道 抑制
脑-肠轴是由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因子介导的、 调整大脑皮质和消化系 统之间复杂的反射通路。脑-肠轴功能障碍导致 FGIDs 的发生已被广泛 接受。不良的情绪体验会通过脑-肠轴影响胃肠道, 引发或加重多种 胃肠疾病。
李宁宁,方秀才. 脑-肠轴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02:163-166.
干扰淋巴细胞形成
学习交流PPT
消 化 系 统 心 身 疾 病
11
6 脑-肠轴(brain-gut axis)理论
6.1 脑肠轴定义与消化心身疾病
胃肠道由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 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和自主神经 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ANS)共同支配。 大脑接收传入信息整合后经自主神经和神经-内分泌系统 将调控信息传递到胃肠道内的神经丛,或直接作用于 胃肠道平滑肌细胞,这种将大脑CNS、ENS 及ANS连接的神经双向通路称为脑-肠轴。 机体通过脑-肠轴之间神经-内分泌网络的双向环路进行胃 肠道功能的调节称为脑肠互动。
2. Clouse RE et al. Psychiatric illness and contraction abnormalities of the esophagus. N Eng J Med 1983;309:1337-1342.
3. Clouse RE et al. Aeiment Phonmacol Ther. 1994;8:409.
学习交流PPT
4
3 综合医院心理障碍在消化科的诊治现状
• 1. 发病率高:消化科门诊40%-80%以上(其中也包括不少器质性疾 病伴发心理问题)。
• 2. 心理障碍影响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的预后。
• 3. 心理门诊就诊率:20%-30%。
• 4. 综合科对心理障碍的识别率<15%,正规治疗的不足10%。(而欧 美的识别率却高达50%)。漏诊漏治误治常导致医疗纠纷,使病情曲 折和重症化。
学习交流PPT
3
中国大城市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抑郁、焦虑现况研究
对6家三级综合医院303例IBS患者进行综合医院抑郁焦虑量表(HAD) 自评,结果显示24.8%的患者具有抑郁焦虑症状。
付朝伟,徐飚,陈维清等.中国大城市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抑郁、焦虑现况研究.中华消化杂志,2006年3月第26卷第3期.
• 5. 这些患者特点:有明显的躯体不适,许多检查却找不到与症状相符的 器质性疾病,自我症状与疾病严重程度不相称。
• 6. 在生物医学模式下大多数医生只关注其躯体表现而忽视对其心理的 了解。
• 7. FGIDs患病率高,对人生活质量影响大。常规胃肠道作用药物疗效 差,占用大量卫生资源
学习交流PPT
5
张莉华,方步武. 脑肠轴及其在胃肠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 中国中西医学结习合交外流科杂PP志T,2007,02:199-201.
12
6.2 脑肠轴涉及的主要神经递质及作用
胃肠道神经递质效应: 多巴胺D2受体效应:呕吐、反流、食欲下降 5HT及受体与消化:5HT的效应十分复杂, 对身体各个系统产生广泛影响。5HT至少有 16种分子结构不同的受体亚型,与消化相关 的是: 激动5HT1A、1B、2C引起厌食 5-HT3R效应:止痛、促分泌、促炎症 5-HT4R效应:促运动 去甲肾上腺素:减少血供等
消 化 系
统
副交感神经中枢兴奋
心
身
胃肠道
疾
亢进
病
学习交流PPT
9
5.2 神经内分泌机理:
长期的情绪障碍
下丘脑功能紊乱
血液儿茶酚胺
大脑皮质兴奋性
消化系统 心身疾病
胃酸、胃 蛋白酶等 胃肠粘膜
血流
迷走神经 兴奋
激素分泌 持续亢进
学习交流PPT
10
5.3 神经免疫机理:
心理应激状态
类固醇↑ ↑
抑制巨噬细胞 吞噬能力
A3. 反流性高敏感
C. 肠道疾病
E1b 功能性胆道性Oddi疾病
A4. 癔球症
C1. 肠易激综合征(IBS)
E2 功能性胰腺性Oddi疾病
A5. 功能性吞咽困难
Hale Waihona Puke IBS-C IBS-D IBS-M IBS-U
F. 功能性肛门直肠病
B. 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
C2. 功能性便秘
F1 大便失禁
B1. 功能性消化不良
您是否经常遇见这些情况?
检查 未见 异常
第XX考场
学习交流PPT
1
1医学模式的转变
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biochychosocialmedical model)
学习交流PPT
2
2 早期国内外抑郁焦虑情绪与消化疾病的共病研究
50%
抑郁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