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修养所有名词解释整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整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b81bf1058f5f61fb6366647.png)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整理(自考大专)绪论识记部分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举旗问题)(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道路、目标问题)(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问题)(4)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行为规范问题)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3、思想道德素质的含义思想道德素质是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品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4、法治素养的含义法治素养是指掌握和运用法律的素质、修养和能力,包括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本质、运用法治思维、依法维护权利与依法履行义务等基本要素,对于保证人们尊崇法治、遵守法律具有重要意义领会部分1、新时代新使命对时代新人提出的更高标准和更严格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新时期广大青年的历史使命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遵循(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凝聚社会共识、实现社会团结、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最大公约数(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3、法律和道德的不同作用及相互关系法律和道德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协同发挥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一方面,法律是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的有力保证和依靠;另一方面,道德是执行法律的基础。
第一章把我人生的方向和道路识记部分1、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的本质问题的科学解答(1)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社会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3)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2、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人作为自然生物所具有的形态和特征,主要表现为基于本能的食欲、性欲和自我保护等社会属性: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主要表现为劳动和社会关系、意识、思维、语言等,社会属性决定着人的自然属性3、人生观的含义人生观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看法和总观点,决定着人生的方向、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4、人生目的的含义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5、人生态度的含义和类型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人生态度分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两种6、人生价值的含义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7、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是指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指人生活动对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个体对他人和社会所做的贡献8、绿色发展的含义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9、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2)诚信原则(3)宽容原则(4)互助原则领会部分1、人性自私论的认识误区(1)把人的自然属性等同于人的根本属性(2)把历史的、具体的人的自私等同于永恒的、抽象的人性自私(3)把个人的正当利益等同于自私自利(4)以“合理”二字掩盖利己主义的实质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
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https://img.taocdn.com/s3/m/0c9984222af90242a895e5a2.png)
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是人的素质有机体中不可缺少的两个基本素质,它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方关系,处理各种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是非判断力和正确行为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体系和法律意识的总个体,决定着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向。
思想政治素质: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是人们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表现出的特定品质。
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着一个人的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集。
决定着性质方向,包括马中国特色爱国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确定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是人们对。
归属感认同感。
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对祖国的道德要求,法律规范政治原则也是爱国主义的核心。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长期。
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体现了。
反映了民族的心里特征精神风貌,是民族长期。
时代精神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
坚持。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是人们在实践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决定着活动目标道路方向生活态度人生目的:生活在一定的历史实践中条件下的人生主体,在实践中提出关于自身行为的基本方向,是人生命历程的追求,对“人为什么”的总体回答体现着人的最高社会需求。
态度: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引导下,通过实践和自身体验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看法,实际上反映的是:人怎样。
价值、从经济学:价值是商品中凝结人类劳动,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从哲学价值本质上是关系范畴,是客体存在属性和运动变化与主体需要的一致性和统一客体满足主体。
人生价值的评价;已经形成的人生价值观念或行为的判断运用一定的价值标准通过个人心理活动群体意识和社会舆论对他人或自己与人生目的相关的社会行为进行衡量分析效果极其意义的大小从而表明对一行为的肯定和否定并引导自己的的行为。
思想品德和法律知识点总结
![思想品德和法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be1e41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2b.png)
思想品德和法律知识点总结思想品德和法律知识点总结思想品德和法律是社会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
思想品德关乎每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念,而法律则是社会规范和制度的具体化。
以下是对这两个方面的知识点总结。
一、思想品德知识点:1. 道德观念与行为准则:道德观念是人们对于善恶、美丑等价值判断的认识和评价,而行为准则是在一定价值评判基础上,规范个人行为的原则和规则。
2. 个人品德的培养:个人品德的培养是通过教育和自我修养来塑造的。
要提高自身品德,需要注重道德规范的遵守、道德情感的培养以及理性思维的发展。
3. 道德伦理:道德伦理是关于道德规范和价值理念的研究。
其中包括个体伦理(关注个人的道德规范)、社会伦理(关注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职业伦理(关注特定职业的道德规范)。
4. 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公德心是指个人具备为公众利益考虑的意识和行动,而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人对社会发展和进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5. 基本人权和公民义务:基本人权包括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等。
而公民义务则包括遵守法律法规、履行公民义务、保护国家利益等。
二、法律知识点:1. 法律的定义和作用:法律是由国家或政府依法制定和实施的有关行为规范和制度安排的总称,其作用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调控社会关系和促进社会进步。
2. 法律的体系和层级:法律体系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司法解释等层级。
在这些层级中,宪法具有最高的地位和权威。
3. 法律责任和法律意识:法律责任是对违反法律行为的一种强制力量,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认同和遵守的意识。
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对于社会和个人都是十分重要的。
4. 刑法和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行为和刑罚的法律,涉及到人身、财产等各方面的权益保护;而民法则是调整人民之间平等自愿的民事权益关系的法律。
5.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和道德都是人类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名词解释及填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名词解释及填空](https://img.taocdn.com/s3/m/d08e0f7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1.png)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名词解释及填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2、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物,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里的改变而改变。
3、慎独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即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无人监督而任意妄为。
4、知识产权是指创造性智力成果的完成人或工商业标志的所有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的总称。
它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
5、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特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有受理该申请的行政机关地对具体行政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活动。
6、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行政相对人,制定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及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7、道德修养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被成为道德修养。
8、物权是指权利人直接支配特定物并得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9、故意犯罪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形态,即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与犯罪既遂。
10、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11、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具体事项或特定个人,具体适用行政法律规范作出处理决定的行为。
12、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规则。
13、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14、犯罪构成是指按照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
自主学习题目答案
![自主学习题目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27fcf99e31433239689363.png)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自主学习题目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一、名词解释(基本概念)1、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们在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和能力,是人的各项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
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应,包含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始终如一地坚持道德学习和道德修养,认真践履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是提高个人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2、法律素质法律素质是指人们知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其基本要素为: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树立必要的法律观念,拥有必要的用法护法能力。
良好的法律素质对于保证人们合法地实施行为,依法维护各种正当的权益,自觉履行法定任务,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简答题(基本问题)1、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学习新理念?A、自主学习的理念;全面学习的理念;创新学习的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
B、勤奋,严谨,求实,创新2、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回答了我国意识形态的根本问题,体现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个结构完整,逻辑缜密的科学体系。
B、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途径。
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指明了方向。
C、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适应了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法治国家建设的要求,对不断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与法律素质产生了极大的作用。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一、名词解释(基本概念)1、理想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其动力源泉是对现状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名词解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2ca535d67ec102de2bd89fb.png)
名词解释信念:是认知、情感和一致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P22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P90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P21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点、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P52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P126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犯罪构成: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民事行为: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法人:简答题1、怎样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答: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3、如何端正人生态度?人生需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4、简述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和方法?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合理调控情绪;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5、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的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7、如何努力锤炼个人品德?个人品德和道德修养;加强道德修养要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8、为什么社会主义需要公共秩序?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9、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10、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关系?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11、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12、恋爱中的道德?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13、民事行为应具备的条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名词解释思想道德素质
![名词解释思想道德素质](https://img.taocdn.com/s3/m/0f2af1ab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7f.png)
名词解释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指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表现。
它是一个人在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具有社会人性和社会正义感的心灵品质和人格形象。
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内在品质,同时也是人与人相互交往、相互关照、相互合作的基础。
首先,思想道德素质的核心是正确的思想观念。
正确的思想观念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它们是人判断事物和行动的准则。
要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正确看待人生和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其次,思想道德素质要有稳定的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是一个人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的情感倾向和态度。
具备积极向上、善良友好、真诚待人的情感态度,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对社会充满爱心和责任感。
再次,思想道德素质要有正确的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一个人在社会关系中按照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行动的表现。
具备道德行为意味着能够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伦理等,具备守法、守纪律、守道德的良好行为表现。
另外,思想道德素质还要具备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批判思维是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全面的思考和评判能力,它使人能够辨别真伪、正误,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面对新问题和新挑战时,能够拥有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涉及多个方面。
教育是培养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从小学到大学,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同时,社会环境也是培养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因素。
正面健康的社会环境能够给予人们正确的引导和榜样。
总之,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内在品质的体现,是一个人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道德行为的基础。
培养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人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大一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名词解释
![大一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9351924cfc789eb172dc841.png)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生活大学:大学是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的机构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理想: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人生观: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世界观:是人对世界总体的看法,包括对自身在世界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人生态度: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里倾向和基本意愿。
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道德: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公共生活:公共生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生活的秩序直接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质量,公共生活需要道德和法律约束、协调。
公共秩序: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职业:是指人们所从事的工作的种类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思想道德和法治中的名词解释
![思想道德和法治中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e92c3a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a8.png)
思想道德和法治中的名词解释思想道德和法治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基石,是维系社会秩序和促进个人良好行为的重要标准和规范。
它们涵盖了许多重要的名词,这些名词对于我们理解和实践思想道德和法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其中的几个重要名词进行解释和讨论。
一、道德道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和行为规范中所应遵循的准则。
它体现了人们内心的善良意愿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道德往往由社会文化和宗教信仰等因素所塑造,它是一种社会规范的体现。
道德标准通常包括善恶、真伪、美丑等方面的评判。
由于不同个体和不同社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念,所以道德规范往往存在一定的多样性。
但是,无论怎样,道德准则统一了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追求,使社会得以和谐发展。
二、法律法律是一种由国家或社会所制定和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则和准则。
法律通过立法程序被制定出来,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和调整社会关系。
它是一种通过强制和制裁手段强制执行的社会规范。
法律的核心是平等和公正,它对每个人都是普遍适用的,无论其社会地位、种族、性别等其他特征。
法律的存在和执行是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基础。
三、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对于事物、行为和道德标准的评判和追求。
它是人们对于善恶、美丑以及价值的看法和意识形态的体现。
价值观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社会的。
个体的价值观往往受到个人经历、教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而社会的价值观则是由共同认同的组织和信仰所塑造的。
价值观指引着人们的行为和选择,是社会和个体思想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公正公正是社会和法治的基石,它是一种无偏无私、公平正义的原则和行为准则。
公正体现着社会的法治和道德规范,它要求人们在行为中做到公正、平等和诚信。
公正是社会正义的基础,它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调整和平衡社会关系。
公正的实现需要法律的支持和保障,同时也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和价值观念的认同。
五、责任责任是人们在思想道德和法治中应承担的义务和行为准则。
责任是一种对自己和他人的约束和承诺,它体现了人们的自律和社会责任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名词解释(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名词解释(易)](https://img.taocdn.com/s3/m/7c4525b2b84ae45c3a358c35.png)
.题目部分,(卷面共有4题,16.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一、名词解释(4小题,共16.0分)1.(4分)家庭美德2.(4分)社会公德3.(4分)思想道德素质4.(4分)犯罪构成====================答案====================答案部分,(卷面共有4题,16.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一、名词解释(4小题,共16.0分)1.(4分)[答案]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
家庭美德在维系和谐美满的婚姻家庭关系中具有十分重要而独特的功能。
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2.(4分)[答案]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社会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为: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3.(4分)[答案]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
思想素质即思想政治素质,它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是人们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各种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特定品质。
在人的各种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道德素质是指人们从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出发,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
道德素质包含着一个人的情操、气量、胸怀和风度,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面貌。
良好的道德素质能凝结为崇高的道德品质,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反映一个人的形象和人格。
4.(4分)[答案]犯罪构成是指按照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
犯罪构成包括:犯罪主体,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犯罪主观方面,指犯罪主体对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有的心理态度,它包括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等;犯罪客体,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客观方面,指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在客观上需要具备的诸种要件的总称,具体表现为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等。
思修名词解释大全(大全5篇)
![思修名词解释大全(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63a40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b.png)
思修名词解释大全(大全5篇)第一篇:思修名词解释大全1、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仰、和传统习惯来维系,是人们的心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2、法律是有国家制定和认可并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和规范的总和。
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其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通过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实行阶级专政的工具。
3、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中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
4、信念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且身体力行的态度和精神状态。
它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统一。
5、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刚请;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6、社会关系是人们生存所依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7、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处于完好状态。
8、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接触,并且在心理和行为上相互影响,对社会生活发生作用的过程。
9、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
10、人生观是世界观组成的部分;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决定了人生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对待生活的态度。
11、人生目的:人在人生时间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指向和追求。
12、人生态度: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
13、人生价值:人的生活实践,对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14、公共生活:人们以公共场所为主要领域,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15、公共秩序:通过一定的规范,使公共生活处于一种有序化状态。
16、社会公德:全体公民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
17、职业道德: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涯中应当遵循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修养所有名词解释整理
![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修养所有名词解释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7c4dd2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39.png)
思修名词(míng cí)解释(jiěshì)●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是人们在为实现(shíxiàn)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各种社会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特定品质,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应,包含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法律素质;法律素质是指人们(rén men)知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树立必要的法律观念,拥有必要的用法护法能力,是法律素质的基本要素。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xíngchéng)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事物或思想坚定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意义和目的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生活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目的: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态度:是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道德意愿。
●人生价值: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对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道德: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他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品德:是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思想道德素质名词解释
![思想道德素质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649e95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37.png)
思想道德素质名词解释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类生活的核心,它包含了一个人道德行为、文明礼仪、正义正直和其他伦理价值观的集合。
它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基石,是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因此,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成功发展的关键。
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概念,是人们在道德上认识和行为的一种抽象概念,是指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道德规范。
它是一种观念,是一种个体的内在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形成一种行为准则。
思想道德素质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社会文化精神,它体现在一个人的思想上,体现在一个人的行为中,可以看作是一种社会文化的内在要求。
即,思想道德素质是一种行为习惯,一种道德观念,一种文明礼仪;是一种个人自律和公民道德的体现,是一种对社会伦理原则的尊重。
思想道德素质的特点是:忠诚、诚实、宽容、尊重、谦虚、勤奋、节操等。
忠诚是指忠实于国家、忠实于社会,以身作则,以言传道,立志回报社会;诚实是指必须正直勤勉,实事求是,不欺诈;宽容是指包容别人的缺点,尊重他人的权利;谦虚是指不以自我为中心,不自大,不以自我为中心,能够容忍别人的批评;勤奋是指不懈努力,为实现目标而积极努力;节操是指守法行事,不受外界诱惑,不随便改变原则。
思想道德素质是一种社会共谋,是一种社会习俗,是一种社会文明,是一种文化传承,也是一种道德规范,是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建立起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使个人的道德行为达到一定的标准,从而使社会秩序正常运行,社会风气正派,社会环境更加良好。
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精神文明的基础,是一个人道德行为习惯的反映,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一个人自我超越的基础。
如果能够建立起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社会,那么,这个社会将会更加和谐,更加充满着正面的能量,人们的精神文明会更加提高,而且更加关注社会的发展。
总之,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的精神文明的基础,是一个人的道德行为的标准,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一个社会秩序的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一参考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一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5d8b54ee06eff9aef807fb.png)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一参考答案一、不定向选择题1.ABCD2.ABCD3. .AC4. ABC5. ABCDE6.ABC7.ABCDE8.ABC9.ABC二、名词解释1. 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们在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和能力。
在人的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2. 法律素质:法律素质是人们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
3.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4. 信念:是人的认识,感情,意志的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三、案例分析、答:(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一般来说,理想目标越小越低,它的实现需要的时间就越短;而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尤其是比较高远的理想,更需要长期奋斗才能实现。
理想变为现实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往往会遭受波澜、挫折和坎坷。
所以实现理想也具有艰巨性和曲折性,其中必然会有顺境和逆境的交替。
在顺境中前进,如同顺水行舟,使人们更易于接近和实现目标;但是顺境中的气氛、优越条件,容易使人产生娇、骄二气,自满自足,意志衰退。
在逆境中奋斗,犹如逆水行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艰辛,才能成功,但逆境可以磨练意志、陶冶品格、丰富战胜困难的经验和人生阅历。
只要树立必胜的信念,坚持科学的态度,逆境不但不会把人打垮,反而能使人的潜能最大限度的迸发出来,创造出乎意料的奇迹。
(2)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时期。
所以,青年人需要立志做大事。
张立勇出生在农村,但他没有在命运面前低头,而是坚定信念,立志上大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便更好地担负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更好的为国家建设服务,胸怀大志而不气扐。
面对家庭经济贫困和求学艰难的现实,有的人困惑,有的人游戏人生,有的人怨天尤人,有的人只是幻想成功,也有人躬身实践、努力奋斗,张立勇就属于努力奋斗的人。
高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42610b9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09.png)
高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是中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本文将对高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一、思想道德修养知识点思想道德修养是一种对内心进行独立思考和自我约束的过程,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高中阶段的思想道德修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品德修养品德修养是指培养个人良好的品质和道德观念,如诚实守信、友爱互助、尊老爱幼等。
同学们可以通过参与志愿活动、帮助他人或学习优秀人物的榜样来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
2. 精神文明精神文明是指人们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追求,包括文学艺术、道德规范、社会礼仪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言行举止,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3. 科学文化知识科学文化知识是指科学和文化方面的基础知识,如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科学知识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同学们可以拓宽自己的眼界,增加知识面,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和修养水平。
二、法律基础知识点法律基础知识点是指学生们在高中阶段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法律相关的基本知识。
1. 宪法和法律法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法律法规是国家制定和执行的法律准则。
学生们需要了解宪法和法律法规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以及对违法行为的处罚等内容。
2. 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是指个人对法律的认知和遵守法律的意识。
法制观念是指遵守法律、守法的观念和态度。
同学们需要培养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做到知法、守法、用法、护法。
3. 婚姻家庭法律知识婚姻家庭法律知识包括婚姻登记、家庭财产管理、离婚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们需要了解婚姻家庭法律的具体规定,以便在将来的生活中维护自己的权益和遵守法律的规定。
4. 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知识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知识主要涉及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教育权利、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f8b75e8d84868762caaed5d1.png)
一、名词解释:1、理想: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信念: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认识的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3、人生观: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生活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生活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4、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5、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选择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有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如何处理生命历程中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付出与收获,身与心,生与死等一系列矛盾,人们总是有所取舍,有所好恶,对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认同什么抵制什么,总有一定的标准,人生价值就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
6、个人品德:是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7、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深灰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8、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点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9、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有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10民法: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1、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12、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种植民事权利义务的合法行为。
13、犯罪构成:是指按照《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修名词解释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一种特殊的素养,
是人们在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各种社会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特定品质,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应,包含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法律素质;法律素质是指人们知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
树立必要的法律观念,拥有必要的用法护法能力,是法律素质的基本要素。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
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事物或思想坚
定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
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的价值取
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意义和目的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生
活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目的: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是人在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态度:是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道德意愿。
●人生价值: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对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道德: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他通过社会舆论,传统
习俗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品德:是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道德修养:是指个人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的按照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道德要
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公共秩序:是在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状态。
●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所遵守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
则。
●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
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性爱,理想和责任是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反应特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
件下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法律权利:人们可以依法作或不作,可以依法要求别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
●法人: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
组织。
●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
系的协议。
●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
他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步
伐侵害,而采取的终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伤的是正当防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