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颀《送魏万之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傍晚砧声之多,为长安特有,“长
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然而诗 人为什么不用城关雄伟、御苑清华 这样的景色来介绍长安,却只突出 了“御苑砧声”,发人深想。
思考一下为什么只突出了“御苑
砧声”?
• 借月色洗涤衣物是长安的习俗。 同时,月夜里那咚咚的砧声,又能引 人产生一种幽怨惆怅的感觉,令他 乡游子的心中生出思乡的淡淡哀 愁。
韵译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 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 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 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近京城, 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 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游子:指游魏万。
离歌:离别的歌。
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整 驾 。
鸿雁: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羁旅伤 感;代指书信。
“鸿雁不堪愁里听”,是紧接第二句,渲 染氛围。“云山况是客中过”,接写正题, 照应第一句。
那嘹唳的雁声,从天末飘来,使人觉
得怅惘凄切。而抱有满腹惆怅的人, 当然就更难忍受了。 对于落寞失意的人,坐对云山,便会 感到前路茫茫,黯然神伤。他乡游子, 于此为甚。 这是李颀以自己的心情来体会对方。

魏万乘着微霜渡河而来
昨夜微霜渡河而来
明确:其实两种说法都有,从语法 上看,也都是说得通的。但是诗人 更喜欢把抽象的节候形象化、拟人 化,用表示具体动作的“渡”字来 形容秋天是怎样悄悄地从河的北岸 来到河的南岸的。
第一句正面写“别”。
诗人只用“离歌” 两个字, 点明离别。 第二句点“秋”。 也只用“微霜”一词透露, 而景物的萧条,心情的凄冷,游 子旅程的艰辛,都包含在其中。
末联以长者风度,嘱咐劝勉魏万到了
长安之后,不要只看到那里是行乐的 地方而沉溺其中,蹉跎岁月,应该抓 紧成就一番事业。这表达了诗人对魏 万的深情厚意,情调深沉悲凉,但却 催人向上。 全诗善于炼句,为后人所称道,且叙 事、写景、抒情交织,由景生情,引 人共鸣。 整首诗的感觉:充满离愁却又劝人奋 进。
李颀《送魏万之京》以长于炼
句而为后人所称道 ,请从叙 事、写景、抒情 等方面任选 一个角度,说说这首诗的炼句 之妙。(课文思考题)
诗人是把叙事、写景和抒情交织在一起来
写的。如第一联,“朝闻游子唱离歌”, 先说朋友要走,再说“昨夜微霜初渡河”, 点明昨晚的景象,倒叙的笔法。将深秋时 节朋友告别的萧瑟气氛渲染得极为凄清, 叙事中有景、有情。如次联两句用了倒装 的手法,加深了描写。“鸿雁”、“云山” 是感官接触到的物象,但出以“愁里听” 和“客中过”,即是由事见景、由景生情, 容易唤起人们的共鸣。同样,第三联的 “关城树色”和“御苑砧声”,虽是记忆 中的形象,联系气候、时刻等环境条件, 有声有色,非常自然。而“催”字、“向” 字,更见推敲之功。
李 颀
送 魏 万 之 京
那正是晓风残 月清霜布地的 一个秋天的 早晨,诗人和 魏万在黄河边 分手了……

李颀,四川人,唐代开元二十三年, 公元735年,四十五岁时中进士,曾 任新乡县尉,因为很久都没有得到升 迁,就辞职隐居在河南颍阳。之后, 醉心于炼丹求仙。与王维、高适、王 昌龄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诗名颇高。 其诗内容涉及面较广,尤以边塞诗名 扬天下。擅长五、七言歌行体,气势 奔放、跌宕多姿。 《送魏万之京》 是李颀写给魏万的送别诗。
魏万,又名魏颢,是李颀晚辈
的诗人。他不但与李颀情谊甚 厚,与李白等诗人也有交往。 李颀的这首诗,是为送魏万西 赴长安而作。李颀晚年家居颍 阳而常到洛阳,此诗可能就写 于洛阳。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骊 驹 在 路 ,
仆 夫 具 存 。
骊 驹 骊 在 歌 门 ,
【骊歌】告别之歌。逸诗有《骊驹》篇 云:“骊驹在门,仆夫具存;骊驹在路, 仆夫整驾。”客人临去歌《骊驹》,后 人因而将告别之歌称“骊歌”。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初渡河:刚刚渡过黄河。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深院静,小巷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 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这两句诗,于写景中抒情,确实十分 感人。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出怎样的 思想内容?
这是一首送别诗,被送者为诗人晚辈。
诗开首用倒戟法落笔,点出出发前, 微霜初落,深秋萧瑟。 颔联写离别,写游子面对云山,黯然 伤神。三、四两句想象(李颀是在京 城生活过的)魏万到京城沿途所能见 的极易引起羁旅乡愁的景物。 颈联介绍长安秋色,暗寓此地不可长 留。 颔联和颈联或在抒情中写景叙事,或 在写景叙事中抒情,层次分明。
这联诗在时间上用倒置的手法, 先说“今朝别”,再说“昨夜霜”, 把离别放在最醒目的位置。其中既 有对游子冲寒上路的爱惜,又有和 游子乍逢即别的惆怅。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 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 伤感。 所以,鸿雁用来表示乡思之情。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曹丕《燕歌行》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欧阳修《戏答元稹》 见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 —岑参《巴南舟中夜市 》
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
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 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这里用“行乐处”三字虚写长安,与
上二句中的“御苑砧声”相应,一虚 一实,恰恰表明了诗人的旨意。 他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是“行乐 处”,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 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 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语重心 长。 纯然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以亲切的 嘱咐。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关城:指潼关。 催寒近:寒气越来越重,一路上天气愈
来愈冷。 向晚多:愈接近傍晚愈多。 催寒近、向晚多 六个字相对,暗含着 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顺势引出了 结尾二句。
“关城树色催寒近”本来是寒气使
树变色,诗人却说树色带来了寒气, 说说这样写的妙处。 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 而树色可见,好象树色带来寒气, 见树色而知寒近,是树色把寒催来 的,利用了通常情况下客观事物作 用于人们感官所引起的错觉。再加 一个“催”字,拟人手法,把平常 景物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