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楚文化
楚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它与楚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楚文化诟病满满,主要就是因为它神秘而浓厚的巫祭之风。作为楚文化的代表,楚辞更是充满了大量的鬼神和祭祀词语。而这些都与中原的儒家文化差异巨大。
然而,随着楚国灭亡,屈原去世,楚辞并没有就此消失,反而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这就说明楚文化与中原的儒家文化之间还是有共通之处的。那么,楚文化为何会孕育出“楚辞”?楚文化究竟是怎样一种存在呢?即,它是如何形成的?它有什么特点?
本文将分六个方面对“楚文化”进行概述,论述如下:
一:楚民族的祖先原本居住在中原地区,而楚文化也源于中原文化;
在电视剧《芈月传》中,很多观众不仅认识了“芈”这个字,还知道了“熊”是楚国的“国姓”,就像唐朝皇室的国姓“李”,宋朝皇室的国姓“赵”,明朝皇室的国姓“朱”一样。事实上,由此,楚民族的祖先来源于“芈”姓“熊”氏。那么,“芈”姓从何而来?根据《史记楚世家》我们可以知道,“芈”姓源于上古时期的祝融部落,而祝融又源于颛顼高阳氏。在《离骚》开头也说了“帝高阳之苗裔兮”。而颛顼和祝融又是谁呢?
首先,颛顼是上古“五帝之首”黄帝的孙子,也是上古五帝之一,号高阳氏,主管北方;其次,祝融是颛顼的孙子,原名重黎。因他掌管火正之官,所以帝喾赐他“祝融氏”。帝喾又是谁呢?黄帝的曾孙,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
而“芈”姓就源于祝融。据最早记载祝融传说的历史文献,我国的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郑语》所载,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史称为“祝融八姓”。楚人的先祖即源于“八姓”中的“芈”姓。然而,“芈”姓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楚人的,换言之,“芈”姓族群一开始并不是生活在南方的楚地,而是生活在北方的河南,山东境内,属于中原民族。在芈姓族群中,有一支叫“季连”的一族,因为战乱,地理变化,部族间争战等原故,从中原迁徙至南方“蛮夷”之地,后来便成为楚国贵族的先人。
对此,在《史记楚世家》中有记载“其后中微,或在中,或在蛮夷,弗能纪其世。”意思就是说,在芈姓部落群中,有些部落衰微了,有些部落强大了,有的留在了中原地区,有的流落到了南方蛮夷地区。因为时间久远,不能详细地记录其历史。
既然楚民族的祖先,芈性贵族是从中原移居到南方蛮夷之地的。那么,楚国的传统文化应该和中原文化没有什么两样。换言之,就是楚文化的来源应该是中原文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土生土长的另一种文化。
那么,这个“中原文化”是夏文化,还是商文化,亦或是周文化呢?这是我们要探讨的第2个问题:楚文化中的传统文化究竟来源于哪一个“中原文化”?
二:楚文化中的传统文化来源于夏商文化,以商文化为主;
关于这个问题,汉代著名史学主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中给出的答案是“夏文化”。他说“祝融八姓”在夏时就已经存在了。然而,根据他的原文“夏之时尝为侯伯,桀之时汤灭之”一说,后世学者产生了怀疑。因为夏代久远,那时应该还没有侯伯分封之说。
因此,后世学者认为,楚文化源于夏文化,但更多的学者认为,楚文化源于商文化或者周文化。那么,作为楚文化来源的中原文化,究竟是属于哪一个文化呢?这就要看楚人先祖是何时脱离中原而迁到楚地的。
前面我们说了,楚国贵族是来源于芈姓季连一部。而季连一部是何时从中原迁到楚地的,在司马迁的《史记楚世家》中有详细的记载。他说“楚鬻熊居丹阳,武王徙郢”。其中的“鬻熊”为芈姓后裔,是楚贵族的祖先。
也就是说,当周朝经历了两代至周武王时,楚国贵族的祖先鬻熊将城都从汉水以南的丹阳迁徙到了郢。由此可知,在商朝末年,芈性部落仍然没有脱离中原,楚国也还没有建立。到了周初,楚国先祖芈姓贵族由中原迁往楚地的过程,终于完成了。
事实上,芈姓贵族成为楚人,即楚国立国是在周成王之时。据《史记楚世家》记载:“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呢?
即,周成王掌权后,周公旦因遭谗言,被成王嫌弃,因此到楚地避祸。周公旦在楚地被楚人敬之如上宾。于是,等周成王与周公旦和解后,周公旦回到了周朝,就向周成王诉说了此事。于是,周成王就将熊绎封为楚君。
熊绎,楚国史第一位君主,鬻熊的曾孙,被周成王封为楚君,赐“子男”爵位及田地,芈姓熊氏,居丹阳,掌管祭祀祝祷之事。就这样,芈姓成为楚国君主,楚国正式立国,开始跻身于诸侯之列,而楚民族的历史也翻开了新的一页。
至此,楚文化便与中原文化开始有了隔阂,后来更是“野蛮生长”,成为与中原文化迥然不同的“荊楚文化”,更是孕育出了楚辞这样的文学艺术经典。因此,楚文化并不是来源于周文化,而是来源于夏商文化,尤以商文化为主。
那么,夏商文化有什么特点呢?这对于研究楚文化的独特魅力至关重要。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第3点:夏商文化的特点
三:夏商文化弥漫着浓烈的原始文化色彩,具有较强的宗教特色;
中原文化由夏到商,一以贯之地弥漫着浓烈的原始文化色彩,据《礼记表记》记载,夏商文化的特点是“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也就是说夏商文化非常注重鬼神,注重宗教祭祀活动,带有强烈的巫文化特点。
根据出土的大量甲骨史料表明,在商代所存的各种宗教祭祀名目达到近200多种,而且这还不是全部。商代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人殉最为鼎盛的时期。在已经发掘的商代墓群中,可以很直接地看出当时人殉之风是多么惨烈。
除了殉葬以外,人牲还出现在各种祭祀之中,如建筑房屋,安门,落成仪式等都会使用人牲。然而,我们知道,商代的劳动生产率很低,劳动力很宝贵。可为何会有如此大规模的人牲呢?答案就是:夏商文化非常注重神灵,注重宗教祭祀。此外,商代的政治活动也都是在神灵的名义下进行的。商代的神职人员,如史,祝,巫等,在政治生活中享有非常崇高的地位。据《尚书盘庚》记载,盘庚迁殷要靠占卜来使人信任,要凭天命来稳定人心。大量的甲骨卜辞所记录的即是占卜,祭祀,也是政治。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夏商文化的核心部分就是巫祭和鬼神,从国家大事到生活琐事,人们都要向鬼神求问,按照鬼神的旨意来办事。即然如此,当时位于中原的芈姓部族,应该也处于这种文化氛围之中。
所以,我们在楚辞中会看到大量的鬼神和巫祭文化。同时,这也说明楚文化并不是一种完全土生土长的文化,而是与中原文化密切相关的,从中原文化中衍生而出的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也是以巫祭和鬼神为核心的文化。
然而,到了周朝,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楚文化却与中原文化产生了迥然不同的差异。原因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要论述的第4个问题:周公变革之后,楚文化与中原文化渐行渐远。
四:周公变革以后,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差异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