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一等奖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并理解《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内容;(2)掌握廉颇、蔺相如两位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和性格特点;(3)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成语故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内容;(2)运用比较、归纳、拓展等方法,提高批判性思维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珍惜友谊、勇于担当;(3)激发学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斗志。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掌握及历史背景的了解;(2)廉颇、蔺相如两位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主要事迹;(3)成语故事的传承与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2)对课文内容深入分析和拓展;(3)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廉颇、蔺相如的历史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廉颇、蔺相如的事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廉颇、蔺相如的性格特点;(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文讲解:(1)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2)分析课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3)举例说明成语故事的传承与运用。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价廉颇、蔺相如的行为;(2)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对友谊、担当的理解。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廉颇、蔺相如的价值观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2. 写一篇关于廉颇、蔺相如事迹的短文,阐述自己的感悟;3. 收集有关廉颇、蔺相如的成语故事,进行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课后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9篇)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廉颇蔺相如列传》语文一等奖说课稿3篇
1、《廉颇蔺相如列传》语文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本课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大纲对高中阶段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求如下:熟悉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一般用法;了解文言句式的一般特点;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是基本篇目、讲读课文,是高一新生所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的教学要点是:一、怎样学习文言文;二、掌握和使用工具书。
因此,本文的教学要帮助学生在文言文中达到“双重结构”即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以及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本课教材的特点、重点、难点。
①特点:《廉颇蔺相如列传》选自纪传体通史《史记》,其一保留了丰富的古汉语语言材料和语法现象;其二故事性强、篇幅长,叙述和描写技艺卓著;其三人物形象精神崇高,人格伟大,令人景仰。
②重点:学习课文中的一些文言文多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以及了解文言文句式的一般特点。
③难点:理解作者通过蔺相如这一大智大勇的形象所表达出的先进史学思想——鸿雁“匹夫精神”。
二、教学目标⒈学习廉颇、蔺相如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⒉体会本文把任务放在矛盾斗争的激流旋涡中,调动多种手段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近世境界的写法。
⒊掌握“负”“幸”“引”“顾”等多义词及“以”“之”等虚词的用法,理解“刃”“怀”“归”“羞”等词的活用情况,正确辨识特殊的文言句式,并能准确翻译。
三、教材设想⒈教学本文的教学思想: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的教学思想以及素质教育的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健全的认识结构,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学会学习。
⒉教法和学法:高一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已具备了一些基础知识和积累,但对如何学习文言文,还是一个新课题,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运用已有的知识框架同化新信息,建立新的智能,逐步走向独立学习的境界。
教法:循序渐进,分布进行——先辨清词义,再翻译句子;先引导讨论“写什么”,再引导讨论“怎么写”。
《廉颇蔺相如列传》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2.学习和掌握古代列传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4.能够用正确的语法和表达方式写出对《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评论。
二、教学重点1.掌握《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内容和意义。
2.理解和运用古代列传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评价《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文学价值。
2.运用正确的语法和表达方式写出对《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评论。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文本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思想和观点,培养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3.阅读法: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 引入《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背景及作者介绍。
- 激发学生对古代列传文体的兴趣。
2.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内容和意义(30分钟)- 介绍《廉颇蔺相如列传》描写了两位古代名将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探讨了君臣之间的忠诚、信义、权衡等价值观念。
- 分析《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意义和影响。
3.教学重点详解(30分钟)- 解读古代列传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 分析《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文学技巧和修辞手法。
4.小组讨论(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深入讨论。
- 引导学生探索《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和意义。
5.学生展示和总结(20分钟)- 要求学生将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展示。
-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指导学生对《廉颇蔺相如列传》进行评价和评论。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
2.检查学生对《廉颇蔺相如列传》内容和意义的理解。
3.评价学生对古代列传文体特点和写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4.评价学生对《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评论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写一篇150字左右的读后感,简要总结《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内容和意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5篇)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作者分享了5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篇一崔忠建高中语文教材所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文中“沔池会”一段中有这样的话: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而到后面蔺相如怒逼秦王击缶之后,相如就让赵史官记录:“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一般人不大会注意这里的“令”与“为”二字的不同。
两句的差别还有一点,就是“秦王与赵王会饮”句。
赵御史记录的没有这句。
在这里我们倒不必在乎这一句话的有无的区别。
我们只分析这里“令”与“为”两个字。
从这里可以看出司马迁作为优秀史家的高超笔法。
在“沔池会”这一段故事中,司马迁要表现的是蔺相如大义凛然、为争国体不惜一切、大智大勇的气魄。
而要突出这一方面,须把他放到一个矛盾极为尖锐,甚至达到极端的场面。
在这里,秦王与赵王的会饮,可以说是一个特别恰当的场面。
首先是一个一贯飞扬跋扈蛮横不讲理的秦王,依仗自己的强大势力欺负赵王,让赵王为他奏瑟。
秦王表面上听瑟,而实际上听瑟之意不在音,是明摆着辱没赵王人格,以及赵国的国体。
如果赵国就这样哑然罢会而回的话,赵国将在历史上留下永远的污点。
(这是用当时的标准来衡量。
现在恐怕也是如此。
)而这对于任何一个有气有血的人,是难以承受的。
更有甚者,秦御史记录的时候,竟然用了一个上级对下级使用的粗劣字眼“令”字。
然而,在强弱不等的势态下,赵王无奈地接受了。
这样,秦赵两国的国君态势优劣就尽显无遗了。
而就是在这种场合下蔺相如的挺身而出“请奉盆缶”,就显得高大而威严了。
相如毫不畏惧秦王“左右欲刃”的威胁,用“以颈血溅大王”的拼命架势相要挟,较终逼迫秦王就范。
接着蔺相如顾招御史记录,御史记作“为赵王击缶”。
高二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6篇)
高二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6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篇一(一)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
(二)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
(三)学习文言词词义辨析的方法。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有人说,第2段”蔺相如者,赵人也,为宦者令缪贤舍人”一句可删。
理由有二:①删去此段则第1段和第3段衔接得自然;②此句与第4段开头”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重复。
试据文章布局的道理给予反驳。
分析:不可删的理由有二:①本文是一篇”合传”,廉蔺二人,一将一相,相互配合,对维护赵国的安全起了重要作用。
按《史记》体例,在传记开头将二人并提,表明二人的事业是密不可分的。
②这样开头既突出了廉颇的战功,又突出了蔺相如的出身低微,可使读者了解缪贤举贤、赵王破格提拔、廉颇”宣言”而后”负荆”的深刻意义。
(二)相如奉璧使秦一节是按怎样的层次来叙述的?这样的布局有什么好处?分析:在献璧后作者集资描绘了蔺相如三次有步骤的行动:取璧、保璧、归璧。
无不紧扣着和氏璧的命运。
这样的布局使蔺相如如同置身于一个五光十色的舞台,其机智果敢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三)本文第12段已将”完璧归赵”故事叙述完毕,为什么作者在它后面又加上”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这两句话?分析:这两句话在全文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揭露了秦王”以城易璧”的骟,肯定了赵反欺骗斗争的胜利;另一方面又暗示秦王恼羞成怒,导致对赵采取军事行动,由此过渡到下文。
(四)从来史笔求简。
试比较下面两组话,说说哪一种写法好?a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b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勇而有谋,宜可使。
”a于是舍人直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臣等不肖,请辞去。
”b于是舍人相与谏蔺相如,欲辞去分析:b的写法不好,①用b的写法,则缪贤敢于荐舍人去充当使者、赵王同意召见相如,均不可得而知,视国家大事为儿戏,不符合史家选材原则。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等奖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等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廉颇、蔺相如的主要事迹,把握两人的性格特点。
2.分析文本中的对比手法,感受人物形象。
3.领悟文本所传达的忠诚、宽容、勇敢等品质。
二、教学重点1.理解廉颇、蔺相如的主要事迹。
2.分析两人性格特点。
3.感悟文本所传达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1.文本中的对比手法。
2.如何将文本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品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廉颇和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两位著名人物,你们对他们有什么了解?二、文本解读1.请同学们通读课文,找出廉颇、蔺相如的主要事迹。
第二课时一、分析廉颇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述廉颇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点。
3.讨论廉颇在文本中的形象,以及他的优点和缺点。
二、分析蔺相如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述蔺相如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点。
3.讨论蔺相如在文本中的形象,以及他的优点和缺点。
第三课时一、对比分析1.请同学们从文本中找出廉颇和蔺相如的对比之处。
3.分析对比手法的运用,以及其作用。
第四课时一、感悟品质1.请同学们谈谈从廉颇、蔺相如身上学到了哪些品质。
3.结合现实生活,讨论如何将这些品质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第五课时一、课堂小结二、作业布置1.根据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廉颇或蔺相如的读后感。
2.搜集廉颇、蔺相如的相关故事,下节课分享。
第六课时一、课堂导入1.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廉颇和蔺相如的主要事迹和性格特点,今天我们来进一步探讨他们的故事。
二、故事分享1.请同学们分享搜集到的廉颇、蔺相如的相关故事。
2.学生分享,教师点评。
三、课堂小结1.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所学,谈谈自己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1.根据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廉颇、蔺相如故事感悟的作文。
2.深入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课后延伸1.请同学们关注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了解廉颇、蔺相如所处的时代背景。
2.深入研究廉颇、蔺相如的事迹,探讨他们的品质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1)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常见文言实词,学习古今异义的有关知识。
2.体会这篇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方法诵读、提问、讲解、质疑。
三、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在学习小说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五、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教时(重点理解文言字词、文言句式)(一)导入课文在必修二中我们学习过《鸿门宴》,它的选自那个史学著作?作者是谁?以提问形式,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知识点。
《史记》最大的亮点就在于记人栩栩如生,有血有肉。
如果说之前我们通过《史记》认识了西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等一系列秦末英雄的话,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来自战国的两位豪杰——廉颇与蔺相如。
(二)战国形势(重点在秦与赵)公元前284年,长期与秦国对峙的东方强国——齐,在六国的联合围攻下一败涂地。
齐国破败之后, 西方强国——秦,自然地成为七雄之首,而赵在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之后国内实力大增,加之赵惠文王信任贤能,其弟平原君赵胜善能延揽天下人材。
赵国背后的燕国与赵维持着巩固的同盟。
所以,地广兵劲又无后顾之忧的赵国, 已成为东方六国中最为强大的力量。
当然赵国也就成为秦国东进的最大障碍,秦赵对立从此拉开了帷幕。
在四年的对抗里,秦军虽然占了上风,但赵的基本国力尚属完整,要想决出胜负,就必须诉诸于双方的主力决战。
而就在此时,形势有了重大的变化。
首先是齐人经过五年苦战,奇迹般地转变了战局。
即墨守将田单以火牛阵打垮了燕军主力,齐国本土70余城尽皆收复。
齐国君臣视燕赵为仇敌,企图把燕赵所占河北、河间之地尽数夺回。
面对齐军的席卷之势,燕人几失招架之功,赵人也惊骇万分,急欲与秦妥协,回身对付复兴的齐国。
无独有偶。
饱受秦军重压30多年的南方大国——楚,乘秦赵胶着之际,在公元前279年派军向秦反攻, 很快夺回黔中郡,并乘胜追入秦之巴郡,攻取了旧巴国的都城枳。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一等奖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一等奖(2课时)1、教学目标[研究目标]1.了解XXX与《史记》的有关知识。
2.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特殊句式等基本文言知识。
3.研究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品味人物语言并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2、学情分析学生对重点字词掌握较难理解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研究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教学难点]研究本文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4、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重点]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研究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幻灯片2、3)西汉史学家XXX有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劈面临是耻辱的生照旧坦然的死时,他毅然决然地挑选了生,发愤著书,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正因为此,XXX才对那些在顺境中发愤的英雄,在厄运中不屈的志士,在险境中凛然的豪杰有着深入的理解;正因为此,他的笔下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呼之欲出的人物。
那么,在弱肉强食的战国,又有谁能凭仗大智大勇力挽狂澜,谱写一曲英雄的绝唱呢?本日我们就来认识两位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
(教师板书《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出示研究目标(幻灯片4)(一)了解XXX与《史记》的有关知识。
(二)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特殊句式等基础文言知识。
(三)研究本文通过典范事例和细节描述施展阐发人物性情的方法,品味人物语言并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情。
三、作者及《史记》简介(幻灯片5-8)(一)XXX(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度文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元封三年(前108),XXX承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厚实的资料。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等奖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等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基本内容,把握廉颇、蔺相如等人物形象。
2.分析文本中的故事情节,领会其中的历史智慧和人生哲理。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欣赏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廉颇、蔺相如等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
2.教学难点:文言文阅读理解,提炼历史智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廉颇和蔺相如吗?他们在历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廉颇、蔺相如等人物形象。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廉颇、蔺相如等人物的认识。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廉颇、蔺相如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他们是如何化解矛盾的。
四、课堂小结2.强调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廉颇蔺相如列传》,谁能简要介绍一下廉颇和蔺相如?二、课文分析1.分析廉颇、蔺相如的矛盾冲突。
2.分析廉颇、蔺相如如何化解矛盾,以及他们的高尚品质。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廉颇、蔺相如的处理方式的认识。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廉颇、蔺相如的智慧。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廉颇、蔺相如的短文。
2.深入思考廉颇、蔺相如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悟。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讨论了廉颇、蔺相如的矛盾冲突和化解方式,你们有什么收获?二、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廉颇、蔺相如的故事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廉颇、蔺相如的品质。
三、课后作业展示1.学生展示课后作业,分享自己的感悟。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2.强调团结协作、宽容大度的重要性。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觉得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有什么教育意义?二、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廉颇、蔺相如的智慧。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8篇)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8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篇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
讲述的是战国末期的历史背景下,赵国将军廉颇和上卿蔺相如的故事。
为方便教学,语文网小编整理了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该教案具有教学课堂模块明显、思维启发过渡自然,问题设计精当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一起来学习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常用词。
2、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常用词;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文本研习【教学过程】一、导语1、简介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
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
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
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2、简介《史记》《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3《廉颇蔺相如列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下册
3《廉颇蔺相如列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下册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司马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史记》和司马迁有关的文学常识。
熟读课文,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2.过程与方法: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文中通过矛盾冲突和传神的语言、细节刻画人物的手法。
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
3.态度价值观: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掌握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特征。
2.分析文中的细节和语言描写教学难点:理解三个故事内在联系,体会蔺相如“智"“勇”的表现。
教学方法:赏读法、诵读第一课时导入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化名人,被誉为中国史学的奠基人和伟大的文化使者。
他创立了纪传体的史学体例被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他被称为“史圣"。
他是谁?他写了什么著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史记》中的名篇《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作者简介——司马迁与《史记》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少年时随父司马谈读书,并从董仲舒受学《春秋》,向孔安国问疑《尚书》。
二十岁出游,历经长江、湘江、沅江、淮水、泗水、黄河等流域,沿途考察名胜古迹,访问历史遗事,调查社会风俗。
后为郎中,曾随汉武帝出巡西北诸郡县。
元鼎六年(前111),奉命出使西南。
元封元年(前110年)父死,遗嘱继志著史。
三年,任太史令,阅读皇室所藏典籍,开始搜集史料。
太初元年(前104年),倡议并主持改革历法工作,与太中大夫公孙卿、壶遂、典星射姓、治历邓平、方士唐都、落下闳等数十人,共同制订了以正月为岁首的新历,名为“太初历”。
此后即着手著史。
天汉三年(前98年),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触怒武帝,获罪入狱,处以腐刑。
太始元年(前96年)出狱,任中书令。
受刑之后,忍辱发愤,艰苦撰述,根据《尚书》《春秋》《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等史书及诸子百家的著作、官府所藏的典籍档案以及亲身考察访问得来的资料,终于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影响极为深远。
《廉颇蔺相如列传》优秀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廉颇蔺相如列传》优秀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重要段落;(2)理解《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主要内容,把握廉颇、蔺相如的人物形象;(3)分析《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成语和典故,学会运用;(4)了解廉颇、蔺相如的历史背景,认识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3)学会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有效分析;(4)学会通过对比、归纳等方式,总结课文中的知识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廉颇、蔺相如的忠诚、勇敢、智慧等品质;(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真诚、宽容、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廉颇蔺相如列传》;(2)理解廉颇、蔺相如的人物形象;(3)掌握《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成语和典故;(4)了解廉颇、蔺相如的历史背景。
2. 教学难点:(1)分析廉颇、蔺相如在不同场景下的心理和行动;(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3)联系实际生活,体会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学习效果;4. 朗读感悟法: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感受课文的美妙。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史记》相关篇目,了解司马迁及其作品;(2)简要介绍廉颇、蔺相如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廉颇、蔺相如的人物形象;(2)解析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引导学生学会运用;(3)分析廉颇、蔺相如在不同场景下的心理和行动;(4)探讨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廉颇蔺相如列传优秀教案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
18/32
相如既归,赵王认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 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 不予秦璧。
既:已经 认为:认为 贤:德才兼备 于:表被动 拜:授予 亦…亦:相当于既…也
见:接见 奏:进献 传以示:传给…看 左右:侍从偿: 抵偿 授:交、给 因:于是 却:后退几步 悉:全 部 负:凭借、依仗 以…之故:因为…原因 逆: 触犯 斋戒:表诚心致敬 严:尊重 列观:普通台观 倨:高傲 必:表假设假如 急:动词强迫
16/32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 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 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 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 遂许斋王日,舍相如广成传舍。相如度秦王虽斋, 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 亡,归璧于赵。
29/32
出自本文成语
1、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 秦送回赵国。后比喻将物品完好地偿还原主。
2、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形 容愤恨之极。
3、布衣之交:布衣:平民。旧指贫寒老友。 本文指百姓之间交往。
30/32
4、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背着 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诚恳认错,请求责罚。
• 遗:送 书:信 以:介词,用 易:交换 诸:众位 予:动词,给 徒:白白地
• 见:表被动 即患:又担心 之:主谓取独 来:来进攻 计:对策 报:回复
13/32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公开课 全国赛课一等奖 教学设计
②“为宦者令缪贤舍人”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舍人地位低微,况为宦者令舍人乎!为他的大智大勇的精神,他的扶危爱国的品质作了反衬:出身低贱,但品格崇高,才能出众。又,为蔺相如被荐使秦设伏。)
作 业 布 置:
课后反思:
教 师 活 动
教 学 内 容 第___二___课 时
学 生 活 动
(4)阅读课文第3段
(5)阅读课文第4、5段
(六)讲析课文6—13节
1、疏通文段,掌握重点词语和文言句式。
2、①概括第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为本段关键句,分析这一句话的作用。(烘托相如胆识,为相如出场作铺垫)
重点内容:①抓关键词句,准确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积累培养语感;②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内容:①把握几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②体会“智”“勇”的更高层次的表现:大智若愚,大勇若怯。
教 师 活 动
教 学 内 容 第___一___课 时
学 生 活 动
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习情趣,导入新课
教材节选的是第一部分,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廉蔺交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描绘了蔺相如智勇双全、能言善辩、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思想性格,以及廉颇粗犷坦荡、知错必改的可贵品质,歌颂了文臣武将竭尽忠智、以国家之急为先的爱国精神。
1、串讲课文内容1、2段。
2、提问:①文章开头与一般传记写法相同,介绍了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地位。从节选的这一部分看,文章以记述蔺相如为主,为什么开篇对廉颇介绍的比较详细而对蔺相如介绍的比较简略?且将廉颇置于蔺相如之前?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教学目标:1.了解《史记》和司马迁相关文学常识2.掌握文中重点文学知识点3.了解廉颇和蔺相如各自不同的性格,共同的爱国情操。
一.导入: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面对国家危难,年迈的烛之武不顾个人生死来到秦营,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成功说退秦师,挽救了国家。
而在战国末年,同样有一位使者,他只身来到虎狼之师的秦国,在秦国大殿呵斥秦王,成功“完璧归赵”,维护国家的尊严。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主人公——蔺相如。
二.文学常识•纪传体: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记言记事相结合。
第一部《史记》•编年体:按年月日顺序记载•第一部《春秋》•第一部叙事详尽、较为完备的《左传》•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第一部《国语》另外还有《战国策》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其父司马谈是一位博学多闻的学者,任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少年时代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20岁以后,司马迁遍游祖国南北,考察风土人情、文物古迹、搜集史料、研究社会,为他以后创作《史记》准备了丰富的材料。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公元前98年,李陵兵败投降了匈奴,他因为替李陵辩解,触怒了汉武帝,被迫入狱,受到了宫刑。
他在狱中完成了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共130篇。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时期近三千年的历史。
《史记》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三、了解背景:课文所写事件发生在战国后期,七国纷争,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了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
为了对付南面强大的楚国,虽然对相邻的赵国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
文章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实用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10篇
实用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10篇实用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用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1[教学目的]1借助工具书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整理和复习一般常见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2通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言和体会对比手法来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
3了解并认识作者及《史记》的历史、文学价值,以及对后代的影响。
[教学重点]设问启发学生梳理故事“完璧归赵”的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品读体会故事“渑池之会”的语言艺术;琢磨感悟“将相合欢”的对比深度。
[教学设想]诵读、提问、讲解、质疑1超越常规字词教学,引导学生品鉴《史记》的文学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立足于课文三个故事,各自确定一个教学重点,连点成线,注重人物形象思想性格的完整性和丰富性;集中突破,深化学生对人物描写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学步骤]一、导语(作者生平见补充资料)司马迁一生经历坎坷,因李陵一案而遭受最为耻辱的腐刑后,毅然活下来,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正因为如此,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愤,在厄运中不屈不挠,在险境中视死如归的仁人志士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史记》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磨难英雄形象。
比如荆轲、毛遂、晁错……而蔺相如则是这些人物中的突出典型。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
或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导入二、学生听读理解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学生对照注释看课文。
(译文见补充资料)2、师生共同疏通,明确重点词语,落实文句翻译。
(语法点见补充资料)这篇课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传全文记叙了战国时代赵国的四个重要人物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的事迹。
课文节选的是一部分。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等奖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等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文本内容,把握廉颇、蔺相如等人物形象。
2.分析文本中的历史背景,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风貌。
3.挖掘文本中的道德教育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忠诚守信的品质。
4.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增强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把握廉颇、蔺相如等人物形象。
2.分析文本中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
3.挖掘文本中的道德教育内涵。
三、教学难点1.文本中的文言文阅读理解。
2.对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史记》封面,引导学生关注《史记》这部历史巨著。
2.介绍《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作者司马迁,以及本文在《史记》中的地位。
二、文本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握文本内容,了解廉颇、蔺相如等人物形象。
2.教师辅导学生理解文言文中的生僻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三、课堂讨论1.分析廉颇、蔺相如的人物形象,讨论他们的忠诚、勇敢、智慧等品质。
2.探讨文本中的历史背景,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风貌。
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熟读课文,理解文本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廉颇、蔺相如人物形象的理解。
2.提问:文本中还有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分别有哪些特点?二、课堂讨论1.分析文本中的其他人物形象,如赵王、秦王等,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
2.探讨文本中的道德教育内涵,如忠诚、勇敢、诚信等。
三、课堂拓展1.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谈谈自己对忠诚、勇敢、诚信等品质的认识。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品质的例子,进行对比分析。
四、课堂小结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
2.提问: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为什么?二、课堂讨论1.分析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历史事件,探讨其背后的历史意义。
2.探讨文本中的战争场面,分析战争对人物形象的影响。
国家一等奖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课文后半部分的文言基础知识,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
如:省略句式、倒装句式、“先”“后”“羞”的意动用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读、说、演、得”模式探究学习,快乐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蔺相如、廉颇形象中得到精神食粮——不畏强暴、心怀天下、有错就改。
学时重点
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直接导入
历史的滚滚车轮,湮灭了多少英雄人物;惟有英雄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激励后人。
《史记》就是一部记载英雄丰功伟绩的著作,其中的廉颇蔺相如是杰出的代表。
活动2【测试】复习
史马迁,西汉人,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上节课“完璧归赵”故事中的特殊句式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判断句式
以勇气闻于诸侯。
状语后置句
而君幸于赵王。
被动句式
活动3【活动】分组合作
学生分为6人一个小组,讨论探究课文内容,注重文言基础知识。
分组为:第14段;第15段;第16、17、18段;第19段;第
20、21段;人物形象分析;渑池会情景剧表演;学习心得。
活动4【讲授】落实
落实14——21段的文言语法知识和内容
活动5【活动】学生表演
由学生五人表演渑池会,可用自己的话表演。
活动6【讲授】小结
学生总结本课所得,从三个方面总结:
蔺相如角度、廉颇角度、文言基础知识角度。
教师指导学生吸取思想精华。
活动7【作业】学习巩固
作业:说一说我心中的蔺相如。
廉颇蔺相如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廉颇蔺相如教案一、教材分析《廉颇蔺相如》是小学语文第三册上的一篇课文。
通过讲述中国历史上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他们的廉洁和忠诚,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健康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a. 理解廉颇、蔺相如的故事;b. 掌握词汇:功勋、威严、修补、忍辱负重等;c. 了解廉颇、蔺相如的品质和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通过讲解、分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b. 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c. 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b. 培养学生的正直品质;c. 培养学生忠诚、勇敢、正义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廉颇、蔺相如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理解他们的品格和忠诚。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保家卫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活动 (5分钟)通过图片和问题导入:你们了解过廉颇和蔺相如吗?你们对这两个人物有什么了解?Step 2: 学习课文 (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的把握。
2. 分段解读课文,解释关键词汇和句子,确保学生理解。
Step 3: 讨论与思考 (15分钟)1. 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在这两个人物故事中,他们表现出了什么样的品质?2. 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总结出廉颇、蔺相如的品质。
Step 4: 情感教育 (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培养正直、忠诚、正义的品质?2. 设计小组活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怎样做才能成为像廉颇和蔺相如那样的人物?3.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
Step 5: 课文复述 (10分钟)1. 学生自由发言,用自己的话复述整个故事。
2. 教师对学生的复述进行点评和指导。
Step 6: 拓展延伸 (10分钟)1. 请学生设计一个海报或口头报告,向全班介绍廉颇蔺相如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一等奖(2课时)1、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的有关知识。
2. 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特殊句式等基本文言知识。
3. 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品味人物语言并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2、学情分析学生对重点字词掌握较难理解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4、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重点]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幻灯片2、3)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有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当面临是屈辱的生还是坦然的死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生,发愤著书,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正因为此,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愤的英雄,在厄运中不屈的志士,在险境中凛然的豪杰有着深刻的理解;正因为此,他的笔下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呼之欲出的人物。
那么,在弱肉强食的战国,又有谁能凭借大智大勇力挽狂澜,谱写一曲英雄的绝唱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两位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
(教师板书《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4)(一)了解司马迁与《史记》的有关知识。
(二)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特殊句式等基础文言知识。
(三)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品味人物语言并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三、作者及《史记》简介(幻灯片5-8)(一)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承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天汉二年(前99),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
(二)《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的先河,是24 史的第一部。
《史记》的体例和创作手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纪(12 篇):专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治活动。
(如《项羽本纪》)世家(30篇):主要记述贵族的史事。
(如《陈涉世家》)列传(70篇):记述官吏、士大夫和知名人物的事迹。
分三种:①专传,即一人一传,(如《淮阴侯列传》)②合传,有二人合传,也有三五人合传,(《廉蔺列传》)③汇传,记同一类的若干人,篇名中并不举出人物姓名,如《仲尼弟子列传》,《酷吏列传》。
表(10篇):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
书(8篇):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的发展和现状。
四、时代背景介绍(幻灯片9)公元前三——四世纪,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后期。
七雄并峙,战火频燃。
七国之中秦最强大,它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各个击破,力图吞并六国。
赵是北方还有点实力的国家,秦一时难以吞并,便用讹诈的手段掠夺它的土地和财物。
赵依仗廉、蔺二人军事上严密戒备,外交上不卑不亢,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本文着重记叙了二人团结合作,与强秦抗争的故事。
五、浏览课文,检测预习(一)检测字词。
(幻灯片10)找学生读出下面画横线的字。
1.臣等不肖(xiào)2.刎颈之交(wénjǐng)3.广成传舍(zhuàn)4.缪贤舍人(miào)5.见臣列观(guàn )6.相如虽驽(nǔ)7.臣语曰(yù)8.使人遗赵王书(wèi)9.睨柱(nì)10.秦王不怿(yì)(二)讲故事,理结构。
(幻灯片11、12)1.找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本文故事,其他学生作评判,看谁讲的全面、连贯。
明确: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暗算。
为奖励蔺相如的汗马之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丞相。
老将廉颇居功自傲,对此不服,而屡次故意挑衅,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始终忍让。
后廉颇终于醒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将相和好,共同辅国,国家无恙。
2.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文中的几个小故事。
找学生概括,选出其中最佳。
示例:(1)完璧归赵(2)渑池之会(3)将相和3.分组讨论下列问题,推荐学生回答。
(幻灯片13、14)问题一: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明确:按时间顺序。
问题二:这三件事充满了矛盾冲突,能说说每件事各围绕什么矛盾展开的吗明确:“完璧归赵”写的是诈璧与存璧的斗争;“渑池相会”写的是辱赵与尊赵的斗争;“廉蔺交欢”写的是私怨与国事的矛盾。
作者在矛盾中展开情节,刻画人物,而所有这些矛盾又都挂在对秦斗争这条主线上。
学习这篇课文要始终抓住这个重点。
完璧归赵——诈璧与存璧的斗争渑池相会——辱赵与尊赵的矛盾将相和——私怨与国事的矛盾问题三:“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情节张弛有度,极具跌宕之美,文中是如何体现的(文章是在矛盾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全文贯串了怎样的矛盾)明确:全文贯串了互相交织的两种矛盾:一种是赵国与秦国的矛盾,一种是廉颇与蔺相如的矛盾。
一开始,秦恃强讹诈,赵国处境危急,矛盾十分尖锐。
廉蔺二人一切为了自己的国家,彼此间并无私人恩怨。
而后,随着赵秦间的矛盾几经缓和,紧张,缓和,蔺相如地位的不断上升,廉颇同他的矛盾便日益紧张。
蔺的退让忍辱感动了廉颇,二人终于成了刎颈之交,矛盾消除,共同为国效劳,赵、秦间的矛盾也趋隐伏。
第二学时分析人物性格教学活动六、分析课文,把握人物性格。
(一)分析开头两段。
(幻灯片15、16)1.学生结合课下注解,自我逐字逐句翻译,教师点拨,强调重点字词。
2.分析课文。
问题:课文的前两段是介绍本文的两个主人公。
传记的一般写法,是在文章的一开头就介绍人物的出身之类。
本文开头对二人的介绍与一般传记相同,但读完全文,却又感到其用意不仅如此,还有什么作用呢明确:开头简介廉、蔺二人地位、威望的巨大差异,更重要的是突显两人地位的悬殊,影响的大小,为以后矛盾的引线。
(二)完璧归赵:梳理矛盾,把握人物(幻灯片17-21)1.学生默读,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学生讨论,共同解决。
老师强调重点字词。
2.分析课文。
提出下列问题,学生自主选择,讨论后形成连贯的语言后回答。
问题一:课文是怎样描写蔺相如出场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明确:相如是在秦国威逼利诱,赵国君臣束手无策左右为难的矛盾中出场的。
虎狼之秦以城求璧,城意少而诈骗多,赵王为难,相如不易,矛盾愈尖锐,愈能显示相如化“两难”为“两全”的智勇。
问题二:蔺相如出使秦国后,与秦国围绕着和氏璧展开了一场怎样的比智比勇的外交较量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由此可见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明确:矛盾双方围绕“保璧”与“骗璧”展开了三个回合的较量:第一个回合献璧取璧。
献璧之后,相如敏锐地觉察到秦王“无意”偿赵城。
章台接见,美人相伴,狂呼万岁,君臣上下,没有一点迎见外臣的礼貌和城意,相如略施小计,收回璧玉,然后,对比赵王“修敬”和“秦王”倨傲,面责秦王无理无偿,最后以人、璧俱碎的誓言来威胁对方,利用秦王贪婪的心理,迫使他不得有“辞谢”割城。
第二个回合,归璧于赵。
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就一方面以“赵王恐,不敢不献”的话来迎合秦王的虚荣心,一方面向秦王考虑到急切不能得璧,被迫接受了条件,于是相如采取断然措施,暗中派人把璧送回赵国。
第三个回合,延斥秦王。
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援引历史,揭露秦国历朝历代,背信弃义的惯用伎俩,并理直气壮地告诉秦王,和氏璧已送回赵国,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秦王无可奈何,至此,相如取得了“完璧归赵”的彻底胜利,化解了赵王的困窘,打击了秦国的威风,捍卫了赵国的尊严。
相如使秦,智斗秦王集中显示了他成竹在胸,从容应对的大智大勇。
3.我们现在看看在“廷斗秦王”这个环节上,作者在哪些细节上使用了对比手法。
学生浏览课文,划出重点句子,并归纳总结。
(1)秦王和相如的处事态度:秦王得璧是轻狂不己——“得璧,传之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得意忘形;相如则是冷静沉着——“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不动声色将璧取回。
(2)秦王得璧与失璧前后的态度变化:前是轻狂,后是惊慌。
(3)相如取璧前后的神态变化:取前不动声色,取后怒发冲冠。
(4)蔺相如的叙述中所体现的赵之群臣和相如对秦的评价和信任程度也是一个对比。
4.小结第二部分:这一部分写完璧归赵,着重表现相如的大智大勇。
问题一:相如的这种品质,作者是如何表现的学生讨论后明确:①直接描写(如:相如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②间接描写,以秦王的声威,秦廷环境气氛来反衬相如的镇定自如,智勇双全及非凡的外交斗争艺术。
复习巩固第二部分。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重点体会本部分描写人物的手法。
(三)渑池之会:品味语言,把握人物。
(幻灯片22-28)1.齐读后,指名学生试译重点句子,教师予以必要的纠正与补充,然后讨论问题。
2.划分层次。
问题:这一部分可以分几个层次要求用四个字概括层意。
”明确:分三层。
第14段为一层:赵王赴会;第15段为第二层:渑池斗争。
第16段:斗争结果。
3.讲析第一层(第14段)。
问题一:“渑池之会”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举行的明确:是在秦国攻打赵国一再获胜的形势下举行的。
(要求学生翻译画线词:其后(以后)秦伐(攻打)赵,拔(攻下)石城。
明年(第二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问题二:秦王在节节获胜的情况下,为何欲与赵王“为好”,举行“渑池之会”明确:军事斗争辅以外交斗争,从外交上进一步迫赵投降。
问题三:赵王赴会时作好了哪些准备明确:一方面相如随从保驾,另一方面廉颇作后盾,并作好了最坏的打算。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4.讲析第二层和第三层(第15、16段)问题一:秦王怎样侮辱赵王的从哪些字可以看出来明确:从“秦王饮酒酣”“令赵王鼓瑟”中的“酣”和“令”两个字可看出来。
“酣”字写出了秦王的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神态;“令”字表示秦王自命高赵王一等(注意:秦与赵同为诸侯,地位应该是平等的),且要写进秦的史册,这是明目张胆对赵王的侮辱。
问题二:面对秦王的侮辱,相如怎样与之针锋相对的明确:首先,蔺相如上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要求学生翻译这一句:赵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音乐,请(让我)献上一个盆缶给秦王(敲打),来互相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