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合集下载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及答案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答:二、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

[卒业]完成学业【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 方()欲() 还: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三、日攘一鸡【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阅读训练】1、解释加点字:是.非君子之道.()()以待.来年然后已.( )2、翻译下面句子(4分)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译文:是非君子之道译文: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四、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

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

郊衢,郊外的大道边.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

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①未穷.青之技()②秦青弗止.()③响遏.行云()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译文: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五、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

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1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

[杵](chǔ)棒槌。

[卒业]完成学业【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方:欲:还: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

"2)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2(一)齐人偷金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①被衣冠,往鬻②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③而夺之。

吏搏④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⑤不见人,徒⑥见金耳。

” ——《吕氏春秋》[补充] ①清旦——清早。

初一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带答案

初一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带答案

初一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课外文言文阅读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①。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③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④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②陛:宫殿台阶。

③雨(yù):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④闻命: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饱而知人之饥 /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B.雨雪三日而不霁 / 切问而近思C.婴闻之古之贤君 / 有闻而传之者D.温而知人之寒 / 温故而知新(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

(3)这则故事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2.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②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③遂成枯落________④以负陛下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及卒,如其所言。

(4)甲文中有“非淡泊无以明志”一句,请从乙文中找出表明诸葛亮“淡泊”的相关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完整版)七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完整版)七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1.(13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解释下列划线字。

(4分)(1)不亦说乎(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是知也(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下列句子中的“而”表示转折用法的一项是()(2分)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3分)2.郑人买履(8分)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4分)(1)郑人有欲买履者(2)至之市而忘操之(3)先自度其足(4)宁信度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2分)3.蝂传(f))蝂(b3n)者,善负(背)小虫也。

行遇物,辄(zh6)持取,印(2ng,同"昂",高高抬起)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zh@,绊倒)仆不能起。

(完整)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完整)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完整)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孟子·梁惠王下》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王曰:“贤者亦乐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王曰:“何如可谓贤者也?”对曰:“乐其道,不为其所困;忧其民,不为其所扰;爱其土,不为其所溺。

”王曰:“吾王之好鼓乐,此何乐也?”孟子对曰:“王之好鼓乐,此乐也;好色,此乐也;好财,此乐也;好贤,此乐也。

王之好贤,乐其乐也。

乐其乐而民不与,其乐不乐。

”1.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雪宫:孟子住的房子B. 贤者:有道德有才能的人C. 鼓乐: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D. 溺:指对百姓的过分喜爱答案:B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不为其所困B. 不为其所扰C. 不为其所溺D. 王之好鼓乐答案:D3.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孟子认为,只有贤者才能享受真正的快乐。

B. 孟子认为,齐宣王的爱好与百姓的快乐无关。

C. 孟子主张,君主的快乐应当与百姓的快乐相结合。

D. 孟子认为,君主的私欲会影响国家的稳定。

答案:B4. 下列对孟子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 君主应当追求道德的乐趣B. 君主应当重视百姓的快乐C. 君主应当爱好音乐和美色D. 君主应当重视财富和地位答案:B5. 翻译下列句子:(1)乐其道,不为其所困。

(2)王之好贤,乐其乐也。

答案:(1) Enjoy the way, not be troubled by it.(2) The king's love for the wise, enjoying their happiness.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冬,晋侯围原,命三日之粮。

原不降,命去之。

谍出,曰:“原闻吾三日粮,故不降。

”晋侯怒,欲击之。

子犯曰:“吾闻之:‘一日不见,如三秋。

’夫原之民,不闻令而不降,是失信也;不信,民不从也。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有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有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有答案)题目:《宋史·苏轼传》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父洵,母程氏。

幼而丧父,母教之。

及长,博观群书,日记千言。

嘉祐二年,试礼部。

既而闻弟辙中进士,辞免。

嘉祐四年,欧阳修以进士试举人,既罢,与子弟论文及试举人文章,叹曰:“后世文章当有如吾子者乎!”既而曰:“再生吾不如子瞻。

”苏轼既成进士,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关中自唐以来,兴学未尝一时废坠。

苏轼为学官,首访唐时遗文,得韩愈《谏太宗十思疏》及《与孟东野书》。

读之,文义兼茂,自叹不如。

其后,苏轼为殿试编排官,见欧阳修语,试以《刑赏忠厚之至论》,既而得之。

苏轼既试礼部,与父洵试举人西京,既罢,同登嵩山,遍历寺庙。

尝见一老僧,问其年,答曰:“年九十余矣。

”苏轼曰:“人生几何?”僧曰:“人生自适耳。

”苏轼曰:“自适诚乐,然非吾志也。

”练习:1. 根据文意,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辞免(2)博观群书(3)既罢(4)遍历寺庙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既而闻弟辙中进士B. 既罢,同登嵩山C. 自叹不如D. 读之,文义兼茂3. 翻译下列句子。

(1)欧阳修以进士试举人,既罢,与子弟论文及试举人文章,叹曰:“后世文章当有如吾子者乎!”(2)人生自适耳。

4.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苏轼的人物形象。

答案:1. (1)辞免:推辞免职。

(2)博观群书:广泛阅读各种书籍。

(3)既罢:结束之后。

(4)遍历寺庙:走遍所有的寺庙。

2. B3. (1)欧阳修担任进士考试的主考官,考试结束后,与子弟们讨论文章,并评论举人们的文章,感叹说:“后代的文章应该会有像你们这样的水平!”(2)人生只要过得舒适自在就可以了。

4. 苏轼是一个勤奋好学、博学多才的人。

他自幼丧父,母亲亲自教导,后来广泛阅读各种书籍,日记千言。

他谦虚好学,对前人的文章推崇备至。

同时,他也是一个有抱负、有追求的人,不甘于平凡的生活。

(完整word版)七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完整word版)七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一)《请君入瓮①》周兴与丘神勣(iì)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注释〕:①瓮(wèng):大坛子。

②鞫(jū ):审讯犯人。

③推事:研究事情。

④炙(zhì ):烧烤。

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

推:追究,检举。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2、囚多不承()3、当为何法()4、因起谓兴曰()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1、太后命来俊臣鞫之()2、以炭四周炙之()三、翻译下列句子。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四、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的方法。

(四)《欧阳公事迹》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阅读训练】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②惟读书是务。

译文: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jù)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完整)初一课外文言文训练有答案

(完整)初一课外文言文训练有答案

初一课外文言文训练(1-3)(一)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恐已暮.矣()(2)盲臣安.敢戏其君乎()(3)臣闻.之()(4)善.哉()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驱之别院D.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二)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长:做首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子无.敢食我也:(2)兽见之皆走.:(3)吾为子.先行:(4)故.遂与之行:2.翻译下列句子(1)天帝使我长百兽译文:(2)子以我为不信译文:3.根据故事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

4.请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三)曾子杀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

(1)女.还()(2)妻适.市来()(3)特于婴儿戏耳.()(4)婴儿非与戏.也()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其子随之而泣B.曾子欲捕彘杀之C.妻止之D.曾子之妻之市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译文: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答:《郑人买履》测试题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管鲍之交(管仲)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己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史记·管晏列传》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游:游戏B.及小白立及:等到C.管仲既用既:既然D.齐桓公以霸霸:霸主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管仲和鲍叔牙是很好的朋友,彼此十分了解。

B.鲍叔牙虽然对管仲很欣赏,但是对他的一些小毛病却也很苛责。

C.管仲原本辅佐公子纠,后来能受到齐桓公重用,是因为鲍叔牙的推荐。

D.管仲为齐桓公的霸业立下汗马功劳,由此可见鲍叔牙识人的眼光很好。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4.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共有两处)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二、阅读下面一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郑和,云南人。

成祖欲示中国富强。

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①通使西洋。

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②金币。

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③,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

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

帝大悦,爵赏有差。

十年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

十四年冬,满剌加等十九国遣使朝贡。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

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

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节选自《明史·郑和传》》)[注] ①侪(chái):同辈。

②赍:携带。

③占城:仿越南南部。

5.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欲( ) (2)悦( ) (3)以( )6.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课外文言文训练(一)(一)陈万年教子万年尝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

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

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③(chǎn)也。

”注释:①咸:陈咸,陈成年之子。

②戒:同“诫”,教训。

③谄:奉承拍马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日夜恒鸣( ) ②然而不听( )③多言有益乎()④时夜而鸣()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伏食如故( )②不合其耳也( )③孤犊之鸣( ) ④即掉尾奋耳(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列说,到处游说;干,求见。

③沟洫,沟渠;甫,刚。

1、解释加点字:(1)会有土寇()几为所擒()古人岂欺我哉()惟此六字()1、解释下列加线字;(1)吾之患在鼠( ) (2)告其父曰:“盍去诸?”( )(3)是非若所知也( ) (4)不病于无鸡乎?( )2、选出与例句中的加点字用法相当的一项()例句:自鲁之齐(到,往。

动词)A、乌封人跪而食之(他,代管仲。

代词)B、如子之言(的,助词)C、我且贤之用(无义,宾语前置的标志)D、辍耕之垄上(到,往。

动词))注释:①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

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

②尤:格外,十分。

③罂: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

④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

⑤或:有时。

⑥已:止,停止。

⑦蒇(chǎn):完成。

⑧故:所以,因此。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翻译下列句子。

3、故笔法超绝与前文的哪些词句相照应?(原文回答)笔法超绝原因是什么?注释:①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

②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③长厚:为人忠厚。

④忤:触犯。

⑤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⑥十千:即一万铜钱。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翻译下列句子。

3、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文章揭示了什么现实意义?1、解释加点的斜体字2、翻译句子。

3.孟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试阐述理由。

注释:①平事,商量事情。

②咨嗟:叹息。

③侪:chái,同辈,同类的人。

初一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初一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初一课外文言文1:“卫灵公之时,蘧伯玉贤而不用”卫灵公之时,蘧伯玉贤而不用,弥子瑕不肖而任事。

卫大夫史鰌患之,数以谏灵公而不听。

史鰌病且死,谓其子曰:“我即死,治丧于北堂。

吾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是不能正君也,生不能正君者,死不当成礼,置尸于北堂,于我足矣。

”史鰌死,灵公往吊,见丧在北堂,问其故。

其子以父言对灵公。

灵公蹴然易容,寤然失位曰:“夫子生则欲进贤而退不肖,死且不懈,可谓忠而不衰矣。

”于是乃召蘧伯玉,而进之以为卿,退弥子瑕。

徙丧正堂,成礼而后返,卫国以治。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习题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卫大夫史鰌患之( ) ②史鰌病且死 ( )③是不能正君也( ) ④灵公蹴然易容(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于我足矣苛政猛于虎B.卫国以治皆以美于徐公C.谓其子曰其如土石何D.成礼而后返为坛而盟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蘧伯玉贤而不用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夫子生则欲进贤而退不肖,死且不懈,可谓忠而不衰矣。

(2分)译文:(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2分)译文:11.史鰌以什么打动了卫灵公?(2分)8.(1)①担心②将要③纠正改正④踩(踏、跺)(2)D9.蘧伯玉/ 贤 / 而不用10.(1)先生活着的时候就想要进谏(推荐)贤臣辞退(罢免)不贤能的人,死了尚且不懈怠这件事,可以说是忠心不减啊。

(生,欲,且,谓,忠为关键词)(2)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11. 卫灵公被史鰌的忠心(1分)和执著(1分)所打动。

初一课外文言文2:“梁鸿家贫而尚节”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①。

学毕,乃牧豕②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

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其主犹以为少。

鸿曰:“无他财,愿以身居作。

”主人许之。

因为执勤,不懈朝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练
习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2011-11-01?浏览量:11527
字体大小T|T
摘要: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
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铁杵磨针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

[杵](chǔ)棒槌。

[卒业]完成学业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方:()欲:()还:()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日攘一鸡
【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阅读训练】
一、解释加点字:
1、是非君子之道()()
2、以待来年然后已()
二、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非君子之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

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

郊衢,郊外的大道边。

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

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②秦青弗止()③响遏行云()
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①书遂大进(终于)②平生于书(对于)③或答人简札(有时)(书信)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稍微有些不满意,一定再三修改,不满足。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文征明勤奋习字,获得很大的进步。

二、铁杵磨针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离开)方:(正)欲(想要)还:(回去)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老妪)
2)学而时习之(以前的知识)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三、日攘一鸡
一、解释加点字:
1、是非君子之道(这)(做法)
2、以待来年然后已(停止)
二、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译文:现在有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

2、是非君子之道
译文: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3、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请让我减少偷鸡的数量,每月偷一只鸡,来等待第二年再停止。

四、薛谭学讴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学尽)②秦青弗止(不)③响遏行云(遏止)
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演唱的本领,他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自认为把师傅的本领完全学尽了。

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学习没有止境,要谦虚好学,不能够浅尝辄止。

4.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有,薛谭知错就改,马上向师傅道歉,并且留下来继续学习,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