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荟】黑格尔对于孔子的评价
黑格尔对孔子的评价如何
黑格尔对孔子的评价如何黑格尔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孔子是著名的思想家。
那黑格尔对孔子的评价是怎样的?下面是我为你搜集黑格尔对孔子的评价,希望对你有帮助!黑格尔对孔子的评价黑格尔对孔子的评价非常差。
他说实际上在孔子那里,只有一些我们不能获得特殊教育的老练的、善良的、道德的教训。
他认为孔子所论及的常识道德是我们在任何民族都可以找到的、毫无出色点的常识道德,有些甚至比在中国所找到的更好。
孔子只是一个没有思辨哲学的世间智者而已。
黑格尔对孔子的评价也从儒家经典《论语》上进行了说明,他认为《论语》也无太大实际价值。
《论语》中孔子要求人们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但这义务并不是内心自由的情感也不是主观的自由,只是基于形式上的一种表达方式。
黑格尔还认为孔子的哲学就是国家哲学。
在中国,除了皇帝之外的臣民几乎都没有自由可言,中国的道德学说就是为政治而服务的。
君臣之间的关系就犹如家庭之间的关系。
在家庭里,他们生活在血统关系和天然义务的不自由单位里面,所有号令都由皇帝发布,皇帝的号令就是家长的指令,他们并没有个人的人格。
在国家里,大家长的关系也最为显著,皇帝作为政府的基础就如同家中的严父,因为皇帝居最高的地位,是自然的主宰,一切法令都是从他出发。
黑格尔对孔子的评价也延伸到了宗教方面。
他说,在中国平民没有独立性,所以在宗教方面,他依赖自然界的各种对象,其中尤其依赖上天。
孔子的道德学说与这种自然宗教是相结合的。
孟子对孔子的评价孟子与孔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人,算得上是老乡,而且孔子身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孟子是孔子再传弟子子思的学生,那么孔子就是孟子的祖师爷了。
这样特殊的渊源下,孟子自然对孔子是十分敬仰的,他曾经评价孔子是古今集大成者,是真正的大圣人,是古今先贤的楷模,对孔子的评价是非常高的。
孟子把孔子看做是自己心目中的圣人的代表,是非常完美的古代先贤,孟子认为所有的圣贤都比不上孔子,孔子是儒家理想人格的化身,对孔子推崇备至。
孔子问礼
孔子问礼
孔子问礼老子,发生于公元前两千五百年 前的周朝。翻阅中国古代典籍,有关孔子向老 子问礼的事记载很多,《史记》、《庄子》、 《吕氏春秋》、《礼记》等都有记载。《史记》 中有两处,《庄子》中则有五处。关于孔子向 老子问礼的次数,中国学界存在很大分歧,有 学者考证孔子至少三次专程向老子问礼,也有 学者认为是四次或五次,有的则认为有七八次 之多。
然而在周王朝图书管理工作达30年之久的老子,熟睹了官 场的腐败,开始对周礼的实质有所认识,他仿佛看到在文质彬 彬、温情脉脉的礼仪纱幕后面,隐藏着丑恶阴险和狡诈;周礼 成了某些人谋取名声和官爵利禄的手段。眼前这位二十多岁的 孔丘如饥似渴地来学习关于周礼的知识,从他的眼神、举止动 作和气质上,都隐约可以看出一种骄矜之意和急于从政的劲头。
前期问礼:一种学习的心态
公元前523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 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 求教,汝愿同去否?” 南宫敬叔欣然同意。 据《史记》和《孔子家语》记载:“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 闻老聃(dān)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之归,则吾师 也’。” 于是,孔子和南宫敬叔来到洛邑向老子求教。
老子说:“是的。阴阳之道目不可见、耳不可闻、言不可传,是 通常的智慧所不能把握的。因此所谓得道,只能是体道,如果试图 像认识有形、有声之物一样去认识道,用耳朵去听,那是听不到的, 用眼睛去看,是看不到的,用言语去表达,也是没有恰当词语可以 表达的,确实是不会得道的。你说你寻求多年而不得,那是当然的。 如果道是一种有形的东西可以拿来献人,那人们会争着拿它 献给 君王。如果道可以送人,人们就会拿它送给亲人。如果道可以说得 清楚,人们都会把它告诉自己的兄弟。如果道可以传给别人,那人 们都会争着传给自己的子女 了。然而这些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简 单,那就是一个人心里没有对道的正确的认识,那道就绝不会来到 他的心中。你努力寻求道,关键在于内心的觉悟,心中不自悟则不 能保留住道。心自悟到道,还需与外界环境相证。如果得不到印证, 道就不会畅通无阻。所以,当有了内心的领悟但还不能被外人理解 接受时,圣人便不以道告诉于人。如果一个人仅仅从外界获得关于 道的认识,但心中没有真正领悟时,圣人便不会教诲他。
世界文学家孔子:德国文学史系统的孔子塑造
世界文学家孔子:德国文学史系统的孔子塑造德国文学史中,孔子被视为对于人类文明和道德伦理的重要思想家和哲学家。
尽管孔子并非德国文学的直接来源,但他的思想和价值观对于德国文学史的形成和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孔子在德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孔子的思想和伦理观念对于德国哲学家们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德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哲学家康德曾受到孔子的影响,他在其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中借鉴了孔子的思想。
康德赞扬孔子的道德观念,将其视为人类道德的理想模范。
康德的道德哲学和伦理学理论受到孔子思想的启发,这对于后来的德国哲学家和文学家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对于德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的形成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德国的教育制度注重完善人的德性和品质,这与孔子强调人类道德修养的观点相吻合。
孔子关于仁爱、孝道和礼仪等伦理观念对于德国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德国的学校教育中,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被广泛传播和教授,成为学生品德培养的重要内容。
孔子的思想也在德国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和发展。
德国著名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歌德曾对孔子的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歌德在其作品中多次引用孔子的名言和思想,表达了对孔子的敬佩和崇拜之情。
他主张通过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洞察和道德自觉,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统一。
这与孔子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有着相似之处。
孔子的思想也对德国的政治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德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哲学家黑格尔也对孔子的思想表达了高度的赞赏。
他认为孔子的伦理观念是德国政治体制的优秀范例,具有很高的政治智慧和价值观。
黑格尔主张通过摆脱个人私利和追求社会公平来实现政治的完善,这与孔子所倡导的人类道德和政治良知的思想有着一定的契合。
从黑格尔和伏尔泰对孔子评价
独立自主的经济战略
现今时代,经济战略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在这一方面,独立自主的经济战略尤为重要。
简单来说,独立自主的经济战略即是国家在经济上不依赖其他国家,而是有自主权进行独立决策。
这样,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更能够以本国的利益为重,而不必顾虑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然而,独立自主的经济战略并不代表不能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合作。
相反,国家可以在自主决策的基础上选择进行更精准、更符合本国利益的合作关系。
而这些合作关系,既可以是经济贸易上的合作,也可以是科技合作、文化交流等领域内的合作。
如今,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实施独立自主的经济战略,并且这种战略也得到了令人鼓舞的成果。
例如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便一直秉持独立自主的经济战略,通过自主创新、自主生产等方式,逐渐摆脱了对其他国家商品的依赖。
同时,中国还通过“一带一路”等倡议,与许多国家开展了各方面的合作,其中包括经济合作。
这不仅促进了中国自身的发展,也为其他国家的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当然,在实现独立自主的经济战略的过程中也会遇到挑战和困难。
其中最大的挑战即是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导致无法实现自主创新和自主生产。
但是这并不代表国家不能继续在可行性上下大力气。
国家可以采取吸引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等措施,从而逐渐提高自身的创新和生产能力。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努力的付出,独立自主的经济战略一定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效。
综上所述,独立自主的经济战略不仅能够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生福利,也有助于保护国家的安全利益。
因此,这种战略值得各个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加以考虑。
古人对孔子的评价
古人对孔子的评价相信大家对于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孔子都有所了解吧!那么你想知道古人对孔子给出了怎样的评价吗?如果你想知道这些评价内容,那么你就更加不能错这篇文章了,赶紧和小编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人物评价1) 伏尔泰:东方找到一位智者。
2) 德国莱布尼茨:热烈地赞美儒学。
3) 李约瑟:孔子是“无冕皇帝”。
4) 爱默生:孔子是哲学上的华盛顿。
5) 司马迁: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6) 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人物地位西汉中期,天灾频发,社会动乱。
儒者梅福认为,这是由于未能妥善安排对于孔子的祭祀,因而上天发怒。
当时的国家政权接受了梅福的提议,封孔子为商汤的后代,接续先王的祭祀。
到东汉,国家才正式把孔子作为国家的公神,其地位和社稷神同等。
唐代,命令每个县都要建庙祭祀孔子。
每年春秋两次大祭,每月初一和十五两次小祭。
大的祭祀起初由学官主持,后来改由地方官主持。
唐代以后,孔子的地位不断提高,对孔子的封号也不断增加。
清代,孔子祭祀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孔子成为国家公神以后,儒者们的宗教地位也相应提高。
唐代为孔子设立“从祀”即陪同享受祭祀的制度(如道家四大真人)。
最早选中陪同孔子的,是22位对于注释儒经有重大贡献的儒者,后来扩大到孔子的所有弟子和历代著名的儒者。
宋代,从祀制度逐渐完备起来。
其最高的有四位,被称为“四配”,他们是颜回、曾参、子思和孟轲。
其次是“十哲”,孔子的十个优秀弟子。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再次是“先贤”,祭祀那些亲自接受孔子教导的弟子们。
0318-中国哲学史辅导课程6 孟子
孟子把孔子的“推己及人”的所谓“忠恕 之道”极大的扩展了,使他竟成了“治国 平天下”的基础。一切社会伦常秩序和幸 福理想都建立在这个心理原则——“不忍人 之心”的情感原则上。
2. 恒产与恒心
他主张用他自己设想的“仁政”措施, 通过“井田制”的形式来推行封建制 度。
孟子还把他这种通过:“八家皆私百 亩,同养公田”的 主张,称之为“制 民之产”,意思是要分配给农民固定 的土地,使他们 “死徙 无出乡” (同上)。他认为:“无恒产者无恒心”。 (《滕文公 上》)
需要回答的是为什么人心蛊惑? 答案是:有放心不知求。
三、求其放心的思想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 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 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
中的东西)。
(都是人的本性
学问之道无他, 求其放心而已矣。
这里的学问就是道德伦理,放心”的意思 是:放是丢失,心自然是善心,求放心就是 把丢失的善心再找回来,也就是复归于善。 所以教育的全部作用就是在于引导人进行 自我修养,保存、找回和扩充固有的“善 端”,最终形成善的品质,找回失去的善 心来就是学问。没有的东西你是找不到的, 不能强求,我们的学习和修炼都只是找回 本来就属于我自己的东西。
中国哲学史
亚圣孟子
黑格尔眼中的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 世间智者,算不得一个哲学家,"在他那 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 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 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别的东西", 甚至认为,"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 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 的事。
"黑格尔"不能从中获得特别的东西"的孔子思想对中国文化乃至整个东亚文化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黑格尔对孔子的认识不但只是凭少许不严谨的译本,而且只看到了那零散 的道德教训,而没有触及孔子思想的整体结构,不能从整体的角度深化对部分细节的把握。因为黑格尔以西方文明发展的道路为模式构筑了唯一的"世界精神"的哲学发展史。
黑格尔: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
静雅思听用了刘勃老师原定的书名《失败者的春秋》,本书的主体是春秋时期的历史文化,最后两讲讲了老子和孔子,下文选自讲老子的段落。
近现代以来,中西方文化有了越来越多的接触,当然,也就不免这样那样的比较。
得承认,强势的是人家。
很多时候,所谓比较,是拿人家的那把尺,量咱们的文化有多长。
比如,中国有没有哲学——拿西方的尺子量,中国很尴尬。
拿传统的西方标准,哲学的特点,首先就是形而上。
形而上学这个词,上过中学的人都很熟悉:形而上学是和辩证法相对立的,是一种简单的、片面的思维方法。
但这么定义形而上学,实际上是黑格尔发明的新用法,马克思也这么用,所以被写进了中学教科书。
这个用法当然也不错,但是形而上学显然不止这一个意思,并且,不管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学术界,大家更多都不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这个词。
这个词来自亚里士多德,换一个更朴素的中文翻译,可以叫“物理学之后”。
这个物理学,含义比现在广泛,是指研究事物的具体形态和变化的学问。
那么,跨越了这些具体问题,对非感性超经验的对象的研究,就叫物理学之后。
所以,形而上学就是不纠缠于具体的经验和感性,奔着世界的本质去的学问,换句话说,某种意义上,哲学就是形而上学。
拿形而上这把尺子量孔子,孔子就没了。
因为孔子拒绝讨论超经验的东西,用庄子的话说,叫“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
就为了孔子的这个特点,黑格尔撂过狠话:我们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谈话,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里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
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
西塞罗留下给我们的《政治义务论》便是一本道德教训的书,比孔子所有的书内容丰富,而且更好。
我们根据他的原著(按:指《论语》)可以断言: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
孔子的五种形象
孔子的五种形象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有五种形象:第一种形象“圣化”。
一介布衣的孔子被初步塑造成圣人,中间大概经历了四五百年的过程。
吴国大夫曾向孔门弟子子贡发问:你老师莫非是圣人吗?为什么如此多才多艺呢?子贡回答道:上天赋予他做圣人的资质,所以他又多才多艺。
这里子贡把孔子赞美成“天纵之将圣”,首次把孔子的形象定位成天赋“圣人”。
一百多年后,孟子对孔子作了高度评价,指出:“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
”意思是说自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
孟子认为“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孔子“皆不为也”(《孟子·公孙丑上》)。
古代圣人有许多不同的侧面,而在孟子看来,孔子身上凝聚了圣人的各方面的优点,是古代圣人的“集大成”者。
在孔子被“圣化”的过程中,大史学家司马迁推波助澜,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他说:“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这是说自帝王至学者,如果要探讨以六经为核心的知识学问,皆以孔子的观点作为是非标准。
援此而论,司马迁就认定孔子是最伟大的圣人(至圣)了。
第二种形象“矮化”。
“矮化”孔子可以说是自老子开始。
孔子当年西行,向老子问礼。
老子认为周礼的创始人周公早已死了,要复周礼必须要估量时代潮流是否允许。
老子告诫说:“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史记·老子列传》)这说明孔子身上有两大不足:趾高气扬的神态(骄气、态色),过多的欲望与理想(多欲、淫志)。
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矮化”之能事。
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或策反孔子的学生:与其追随“避人之士”(指孔子),不如跟随避世之士(指隐士);或暗示孔子应改弦易辙,“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也”。
黑格尔对孔子的评价
黑格尔对孔子的评价
由于黑格尔生活在19世纪初,在中国文化和思想传统方面缺
乏深入的了解,因此他对孔子的评价相对简单和片面。
黑格尔认为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和集大成者”,并对孔子所倡导的伦理道德和政治哲学非常赞赏。
他认为,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是一种无产阶级道德,因为它关注普通人的利益和幸福,并强调家庭、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和谐关系。
黑格尔还对孔子的政治哲学表示赞赏,尤其是他所提倡的君主政治和礼治政治的思想。
他认为,这种政治体系可以让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得到和谐发展。
但是,黑格尔也认为,孔子的哲学存在一定的缺陷。
例如他认为,孔子的哲学主张过于依赖传统、礼仪和仪式,这种思想容易导致形式主义和僵化,使思想停滞不前。
此外,黑格尔认为孔子的哲学存在某些限制,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总的来说,黑格尔对孔子的评价是积极的,但考虑到他生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差异,评价也相对简单和片面。
【素材金库】《怎样评价孔子》
【素材金库】
怎样评价孔子
葛兆光
孔子对中国及中国人的影响巨大,这是人所共知而不成问题的,但是,怎样评价孔子,却成了问题。
历来评价孔子差异甚大。
旧时尊孔子为“圣人”,当然众口一辞皆是赞誉之语。
但到了孔子“圣人”“素王”的头衔一旦脱落,这评语可就五花八门了,就连西方人隔帘望影看孔子,也众说纷纭各持一端。
伏尔泰、狄德罗、罗素等人看到孔子和中国人“温文尔雅”“自制有礼”,便称赞他好得不得了;黑格尔觉得中国人对道德形式上的遵循缺乏“自由的内心的情感”作后盾,就对孔子瘪瘪嘴表示轻蔑。
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潮冲击下的现代中国人觉得孔子思想束缚了前进的脚步,所以要“打倒孔家店”。
可又有些中国人觉得老祖宗和自己“一荣荣,一损俱损”,认定孔子是中国文化的招牌和门面,非捍卫他的荣誉不可,于是又是祭孔演戏,又是花钱出版《孔子文化大全》,又是酿孔府酒、吃孔府菜,又是隆重纪念至圣先师,好像这样一来就保全了中国人的面子、维护了中国文化。
公正地说,这都没错,说好说孬都有理,问题是先得把孔子、孔子思想和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影响,稍稍分开一些。
作为一个学者、思想家,孔子有权在他那个时代提出他的看法、他的观点。
把这些看法观点在后世的影响,连同后人的阐释发挥,一股脑算在孔子头上不太公平。
而思想只是思想,至于后来成了意识形态,成了制度法规,成了金科玉律,并不是孔子的过错。
然后,还得对孔子在中国文化、中国人那里的影响有个公允的评价标准,也就是说不能凭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和自我中心的情感来说好说孬。
(编辑选编自葛兆光的《中国经典十种》(中华书局出版)一书,标题为编者所加)。
为什么黑格尔不理解孔子?
为什么黑格尔不理解孔子?
作者:王蒙文康笑宇
来源:《读书》2018年第06期
中同一些学问家的名言都求简单,十六字真言已经算是非常多了,很多学者甚至希望只说一个字就扭转乾坤。
中国“土”的最高追求是“为帝工师”,为帝工出谋划策可不是带博士研究生。
帝王没有那个耐心跟你哕嗦好几年。
所以孟子早就说“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最后目的就是简单化、简约化、实学化。
因为中国学问是“经世致川”的。
黑格尔是学者,看完老子书之后惊叹不已,看完孔子书则很火望,说还不如不看,他觉得孔子说的太简单了,属于常识性的东西。
孔子其实压根儿就无意当什么学者专家。
但是伏尔泰不这么看,他認为孔子非常伟大,因为伏尔泰是做启蒙的,他反对的是什么东西都从上帝那边找根据。
而孔子讲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丁人”,没有找上帝却把道理说得这么合乎逻辑、清晰明白,孔子的此岸性与明晰性令伏尔泰信服,认为这是全世界都找不到的伟人。
这种“经世致用”、追求简略的传统,使我们在看到诸子百家的许多名言时,有时候觉得伟大、可爱,有时又觉得简直没有办法理解,即便有名家解说,可能多认了一些字,也知道怎么上《辞源》去查了,却更不懂全文了。
一个“心”字就够你闹半辈子的;一个“微”字讲得就更活活要人命了。
也有好处,话语越简单越有发挥和解释的空间,越有发展革新的可能与方便。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话与文,稀为贵。
黑格尔对论语的评价 原文
黑格尔对论语的评价原文
黑格尔在《论语》中给出了他对论语的主要评价。
首先,他认为论语是一部古典典籍,它的价值和深度无可比拟,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精华。
其次,他对
论语中的品德教育表示赞赏,认为孔子在论语中塑造出高尚的精神境界,形成了一套完整
的道德价值,他的道德学说和思想已经深深影响了整个千百年来的中国文化。
此外,黑格
尔还谈到论语的实用性,以及孔子的思想如何被中国的政府领导者们用来指导他们的行为。
他认为,孔子的思想激励了政府官员对工作的热忱,帮助它们更有效地执行统治。
因此,
从一个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看,论语具有重要的意义。
黑格尔认为,《论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理念
和道德伦理,让人们领悟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理想。
此外,黑格尔还谈到论语的
实用性,孔子的思想如何被中国的政府领导者们使用,以及通过品德教育如何提升人们的
思想境界。
总之,黑格尔对《论语》的评价是非常正面的,认为它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是中国
古代思想的精华,其中包含了许多对今天都具有普遍启发性的哲学思想。
它不仅可以帮助
政府官员更好地执行统治,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而且也可以为整个社会带来知识和幸福。
2024届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卷及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材料一:从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孔子仅仅是一个夫子。
夫子是什么呢?一个老师。
当时他的影响不是很大。
到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地位提高了;从汉到唐略有提高,唐代给孔子封了个“文宣王”;到了宋代,在文宣王前面加了“至圣”二字;到了元朝,地位有所下降;到了明朝,叫“至圣先师”;到了清朝,把历代称赞孔子的最好称呼全集中起来了:“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
可是好景不长,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又到谷底了。
而今天,是个直线上升的状态,孔子的学说在今天受到很多人的尊重和推崇。
今天为什么这么多人学国学、学孔子、学《论语》?其实主要原因是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主流价值观不是很明显,甚至变化幅度非常之大,所以人们自然而然地转向我们古老的智慧,去寻求一种能够持久地指导我们心灵和行为规范的东西,孔子可以说是中国人的行为举止、价值体系的总设计师。
今天的祭孔和过去的祭孔不同,往昔祭孔是希望孔子的光环能造就一个礼乐并举的盛世,而今天的祭孔是要弘扬儒学中理想的道德观、秩序化的社会和谐观,以及礼与仁相为表里的教育观。
今天我们不会将孔子重新罩上神的外衣,对孔子最准确的评价是:他是一位伟大的往哲。
现在国学虽然比较热,但是公众对它的接受程度还是比较低,它是一个小众化的东西。
我们要把国学更好地继承下去,让它变成一个大众化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文化人之间的讨论。
中国过去的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是动员了全国所有的知识分子专注地研究这一门学问,从幼儿就开始,到最后功成名就。
这样的时代和条件已不复存在了,所以我们对儒学的教育方法,如果采取过去那种方式,我认为是愚不可及的。
除去功利心,反而可以真正返本归元地继承我们祖先的文化精髓。
时代在前进,文化在发展。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大的转型时代,这个转型不仅包括社会制度,也包含科技的研究。
孔子文化现象
孔子文化现象关键词:孔子;文化现象;造势活动“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论语》中有105处谈到“仁”,集中体现了孔子如何做人的思想。
孔子的“仁”主要强调自身的修身养性和对他人的爱。
“泛爱众,而亲仁”,孔子这种高尚的道德思想,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时代更具有涤化人浮躁心灵的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孔子在历史中沉寂了若干年之后,又突然重新走红。
网络、电视、报刊等大大小小的媒体掀起了一场关于孔子的造势活动,一座座孔子学堂也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似乎孔子成了现今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成了当代社会的明星!有人对这些年关于孔子的造势活动冠以“孔子热”的名称,并列举出一系列事件,以证明孔子确实“热”得不得了。
于丹“论语心得”火爆于中央电视台,民间“读经热”似有兴旺之势,数部孔子题材的影视剧积极抢占荧屏,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红火。
一时间,孔子文化被商业运作和诸多学者泛化到最大,而且大有赶超之势头,孔子思想文化的学习与研究成为一种不亦乐乎的全民运动。
一、孔子与中华文化——以仁为核的思想体系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迪者,是影响中国礼乐文化、政治文化、制度文化、伦理道德、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最大最久最深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他的思想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有切实的百姓日用,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结晶。
孔子的思想,一言以蔽之,是以治平为本,以仁为核,以和为贵。
他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礼乐文化的重要根据,价值观念的是非标准,伦理道德的规范所据,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价值。
1.以治平为本。
修齐治平是孔子思想的精华。
如何能做到修齐治平?其一,在国家治理上实行德治,而不实行暴力政治。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下引该书只注篇名)注重道德教化和礼仪规范,使百姓对非道德的行为有羞耻之心。
政令刑罚只能使百姓不敢犯罪,但没有羞耻之心。
历代名人对孔子的评价语
1.“哇塞,司马迁说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评价可老厉害了!就像看到一座超级高的山。
比如说咱读孔子的故事,可不就觉得他像那高山让人敬仰嘛。
”(例子:读孔子故事如望高山,如敬仰“这句超棒” 棒。
)2.“嘿,孟子夸孔子‘圣之时者也’,有次我和小伙伴讨论,那感觉就像发现了一个大宝藏。
这也太牛了吧。
”(例子:讨论孔子如找宝藏,如牛“这句好牛” 牛。
)3.“哎呀,朱熹赞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咱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盏明灯。
比如学习孔子思想的时候,多让人佩服。
”(例子:学孔子思想如见明灯,如佩服“这句好佩服” 佩。
)4.“哇哦,康有为说孔子‘为万世作师,为万民作保,为大地教主’,这不是很霸气嘛!有次看到这句话,就像看到了一个超级英雄。
”(例子:看康有为评价如见英雄,如霸气“这句好霸气” 气。
)5.“嘿,司马迁还说孔子‘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有那么一种向往的感觉。
就像渴望得到宝贝。
比如咱努力向孔子学习,那叫一个有动力。
”(例子:向孔子学习如有动力,如向往宝贝“这句好有动力” 力。
)6.“哎呀,子贡评价孔子‘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咱就像看到了天空一样遥不可及。
比如想到孔子的智慧,多让人惊叹。
”(例子:想孔子智慧如望天空,如惊叹“这句好惊叹” 叹。
)7.“哇,老子对孔子说‘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有次琢磨这句话,就像在解一个神秘的谜语。
这可太有意思了吧。
”(例子:琢磨老子评价如解谜,如有意思“这句好有意思” 思。
)8.“嘿,伏尔泰夸孔子‘东方找到一位智者’,有那么一种惊喜的感觉。
就像突然收到一份大礼。
比如了解到外国名人也赞孔子,多让人开心。
”(例子:知伏尔泰赞如收大礼,如开心“这句好开心” 心。
)9.“哎呀,爱默生说孔子是‘哲学上的华盛顿’,咱就像看到了一个伟大的领袖。
比如对比孔子和华盛顿,那叫一个厉害。
”(例子:比孔子华盛顿如见领袖,如厉害“这句好厉害” 厉。
)10.“哇哦,林语堂赞孔子‘孔子的思想代表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这就像找到了一个和谐的世界。
孔子的“仁”与苏格拉底的“善”──兼评黑格尔对孔子哲学的偏见
作者: 李荣才;迟淑霞
作者机构: 朝阳师专
出版物刊名: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4-7页
主题词: 孔子;苏格拉底;仁;善
摘要: 黑格尔对孔子哲学抱有偏见,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讲孔子不是一位哲学家。
事实上,孔子的哲学范畴“仁’与苏格拉底的哲学范畴“善”互有同异。
如果说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极其重要人物的话,那么,孔子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是崇高的,是任何历史人物都无法相比的。
黑格尔对孔子哲学的偏见主要缘于他对中国汉语文及孔子哲学的不了解。
高考历史总复习重点知识训练 (48)
(2)述而不作: ①由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汇编, 由其弟子或再传弟子追记写 成《论语》 。 ②后世的曾子、子思、孟子的著作《大学》 、 《中庸》 、 《孟子》 分别发挥了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政治伦理。这就是被后世学 者尊奉为儒家经典的“四书”。
史学者说 对孔子及其思想的评价 (1)孔子的学说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但孔子坚持统治者 应在合理的道德原则基础上进行统治, 所以他的思想具有进步的 一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黑格尔认为:孔子的哲学就是国家哲学,构成中国人教 育、文化和实践活动的基础。但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 “智 者”,不能算是哲学家。 ——《中国研究孔子真实性 西方人如何看孔子?》
以“德”治 统治者要爱惜民力, “为政以德”, 反 民 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打破了 “学在官府”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 教育思想 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不耻 下问,学以致用,温故而知新等 对鬼神敬而远之, 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 世界观 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地位
2.文化贡献: 《四书》 《五经》的文化传承 (1)整理西周文献: ①《诗》——即《诗经》 ,这是西周至春秋时的一部诗歌总 集,原有 3 000 篇之多,经孔子删订以后,保留了 305 篇,通称 300 篇。这部诗歌选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 即各地的乐调,共十五国风;雅,周人的官话称为雅言,是西周 王畿的诗;颂,即宗庙祭祀的乐歌。 孔子很重视《诗经》 ,他总是启发学生们去读诗,将读诗与 做人联系起来。
主张 “性本 善” 倡导 “养浩 然之 气” “天 道”与 “人 道”的 关系
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 人皆有之, 所以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他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大丈夫要做到“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荟】黑格尔对于孔子的评价对于孔子及其学说,黑格尔投以鄙薄的态度。
他说实际上,在孔子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
孔子所讲的只是道德常识,“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
儒家经典《论语》也没有多大价值。
从内容上看,孔子要求臣对君、子对父以及兄弟之间尽义务,“这种义务的实际只是形式的,不是自由的内心的情感,不是主观的自由”。
从表达形式上看,《论语》充满警句箴言,反复申述,“毫无出色之点”。
黑格尔甚至说:“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
” 黑格尔又说:“孔子的哲学就是国家哲学”。
中国的道德学说是为专制的政治服务的。
在中国,只有皇帝一个人有自由,其他人一律没有自由,一切政令都出自皇帝,“臣民都被看作还处在幼稚的状态”。
君臣关系是家庭的放大。
“在家庭之内,他们不是有人格的个人,因为他们在里面生活的那个团结的单位,乃是血统关系和天然义务。
在国家之内,他们一样缺少人格;因为国家内大家长的关系最为显著,皇帝犹如严父,为政府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一切部门。
” 黑格尔还把中国的宗教与专制政治联系在一起考察。
他说:“在中国,个人没有独立性,所以在宗教方面,他也是依赖的的,是依赖自然界的各种对象,其中最崇高的便是物质的上天。
” 黑格尔把中国宗教当作自然宗教,即崇拜自然物的宗教,“天”是物质性的。
他显然接受了龙华民的解释,而不同意莱布尼兹对中国宗教的理神论解释。
黑格尔把中国的自然宗教称为“国家的宗教”,并说“这就是皇帝的宗教,士大夫的宗教”,因为“皇帝居最高的地位,是自然的主宰,举凡一切与自然力量有关联的事物,都是从他出发。
”孔子的道德学说“与这种自然宗教相结合”。
文章提交者:雄猫司令《大学》错误思想批判2/dispbbs.asp?id=9594880&boar did=1&page=3&uid=&usernames=&us erids=&action=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四明陈彤指出:分析这段话时,先要指出,孔子这段话中“格物”的“物”,并非今天说的“物理”的“物”。
孔子对自然科学根本不感兴趣,完全无知一个,既没有心思、也没有能力去“格物”。
孔子这里讲的“物”,是除自己之外的别人,就是成语待人接物的“物”。
孔子确实“格”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
孔子生长那个时代,社会的人分成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或称作君子与小人这样两个尊卑层次,在统治阶级中又分成天子、诸侯、大夫、士这样四个层次,在诸侯中再细分出公侯伯子男这样五个层次。
孔子的脑子里,这样的尊卑层次是天命所定,尊贵的永久尊贵,贫贱的永久贫贱。
处在低层次的君子只有格物致知、正心修身明明德,才可能获得上天青睐,晋身到尊贵者更高行列去。
孔子在这段话中,给读书人定的目标就是扬名天下。
为了把话说得好听点,改作“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这里就发生了一个错误:孔子认为“德”和“名”是一致不可分的,有德就有名,有名就有德。
有至高的名,就有至高的德。
他在《中庸》里甚至于认为,像周武王那样贵为天子拥有至高政治地位的人,是至诚至德修来的。
这就有巨大的欺骗性。
孔子就是这样为统治阶级粉饰,欺骗读书人和普通百姓的:如果他们感觉命运不好,那不该怨天尤人,要自责诚意、正心、修身不够。
即使在今天,揭穿孔子这类欺骗具有重大的意义。
接着孔子教给读书人如何能做到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方法也是错误的。
任何一个读书人,如果把孔子的无知说教当作真理,照他说的那套去“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想达到治国平天下,那是做梦。
孔子误导读书人两千多年!能做上大官的,一般是两类人,一类是有权势背景的,皇上要重用他或宰相极力要推荐他,他即使没多大本领也能做上大官的。
另一类必是从社会底层打拼出来的,这些人要出成绩、更要善于领会权势者的意图,意诚呀心正呀有个屁用!赵高意诚了吗?秦桧意诚了吗?至于打下江山的君王,更不靠至善至诚,全靠见识谋略和用人。
刘邦、刘裕、赵匡胤、朱元璋,那个是读书修身修出来的?刘邦是混迹江湖混出来的,刘裕和赵匡胤是从赌场混出来的,朱元璋是造化和尚混迹出来的。
打下江山的开国皇帝必是从社会大学锤炼出来的。
就是民主国家竞选总统,也不靠什么至诚至善那一套,他只要不做犯法的事就比各自的本领了。
孔子的那些事—搞笑版本文以轻松诙谐的口吻介绍一个幽默有趣的好老头----孔夫子,以破除过去几十年对老夫子的误解,还原我国历史上一个真实而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祖上也曾阔过。
孔子的远祖乃是前朝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后,封孔子先祖殷宗室微子启于宋国,也算是诸侯之家,名门之后。
只是后来因为宋国内乱,孔子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几世待考)避难到了鲁国,丢失卿位而降为士这个级别。
孔子的老爸是个武士,长得孔武过人,年轻时娶了个老婆施氏,但施氏很不争气,接连生了九个女儿,孔子老爸很是生气,于是又娶了个小老婆,终于生了个儿子,不过不是孔子,而是大哥伯尼。
伯尼的脚生来就有毛病,孔子老爸很失望,于是又娶了颜征(在),也就是孔子的老妈。
那一年,孔子老爸已经66岁了,而颜征(在)才20岁(也有说16岁的)。
老夫少妻,古而有之,所以现代很多人对于某个八十多的著名人士娶了个二十多岁的娘子的表示愤慨,那一定是心理嫉妒,要不就是不了解中国古代的先例。
估计是在婚娶方面做的不合礼仪,孔子老爸老妈的结合居然被史记称为所“野合”,倒使得后来一些心理不纯洁的人对此事浮想联翩。
由于孔子老爸是武士,身体大概相当不错,于是在公元前551年,也就是在2557年前(以公元2006年算),中华民族的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虽然当时比较失败)-----孔老夫子诞生了。
后人有人拍马屁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也就是说孔老夫子出生前,大家出门都打着火把或者手电筒,这个马屁比较厉害,这和我们建国初某大领袖说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有得一比-----敢情中国老百姓原来都是跪着的。
经过后来研究者的文物发掘,发现老夫子的档案里是这样记录的:籍贯:山东曲阜;家庭出身:士一级贵族(注:没落的);信仰:儒学;曾用名:孔夫子、孔老二等;孔子名丘字仲尼,名字的来历是因其老爸老妈为生子曾祈祷于尼丘山上,于是取名丘,字仲尼是因为排行老二。
据说孔子身高九尺六寸,大家都叫他长人,家乡的人都以为其怪异。
根据有关考古学家和计量学家的联合攻关,现在得出结论,孔子的身高应该在两米以上,至于有没有超过姚明,还需要进一步确认,有关专家正准备申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请大家继续关注云云。
如此看来,孔子的相貌体魄倒是得了老爸的基因,好象后来他有个九世孙也身高九尺六寸,在那个营养并不丰富的年代里,这是比较罕见的。
由此可见,现在的小巨人姚明说不定和孔父子有一定的关系,说不定是孔子的N世孙什么的(待考)。
孔子虽说家里还挂个贵族头衔,但他小时候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基本也是个苦出身,按建国后划分成分的标准,其实应该划到城市贫民的成分。
正是因为这个成分没有划好,搞得孔子后来被拉出来批斗,就是后来的批林批孔运动,所以说,对于阶级成分的划定问题一定要认真严肃的对待,不然会有灭顶之灾。
当然,话说回来,孔老夫子被批斗纯属冤假错案,老头后来去找有关部门讨说法,要求补发文革时期的工资,但有关权威部门的回答是,老夫子你也别喊冤,你也不想想,在那个年代里这样的事情多了去了,这都像你这样来闹,那怎么行?稳定压倒一切,您还是回吧。
孔子3岁的时候老爸就死了,也没有留下什么书面遗嘱给孔子,大老婆施氏迫害两个小老婆,大哥伯尼的老妈被迫害致死,有关部门听之任之,也没有追究其家庭虐待罪,(也可能是因为争夺遗产制造的故意杀人罪,待考)。
孔子老妈没办法,只好带着伯尼和仲尼移居曲阜阙里,生活十分艰难,孔子小时候也是吃了很多苦头,后来他无意中在人民公厕里捡到一本叫《水煮春秋》的小册子,终于深刻的认识到,人不能总做食物链的底端,要想成为人上人,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学好知识了就可以做官(学而优则仕),做了官也可以做公司的高管,那时候开宝马,住别墅,包二奶,日子过得别提多惬意了。
有了这个伟大理想后,孔子于是在15岁开始发奋读书,学习进步飞快。
只是17岁时候老妈又死了,孔子生活窘迫。
有一天孔子在街上闲晃时听说鲁国公司总经理季氏大夫宴请士一级的贵族,孔子一听乐了,心想我也是这个级别,于是掸了掸身上的灰尘想去赴宴,由于没有按宴会的规定穿西装打领带,被季氏手下的实权派部门经理阳虎拦住不让进,还被取笑了一番,说什么我们老总请的是贵族,VIP客户,You Know?你穿个拖鞋,一看就是年收入在3万以下的穷人,走走走,该干吗干吗去。
这次未能赴宴让孔子很受打击,这个阳虎良心实在是大大的坏了,搞得孔子50岁以前在鲁国一直郁郁不得志,一直到阳虎被鲁国公司以职务侵占罪开除,孔子才得以进入公司任职。
为什么阳虎讨厌孔子,一直不得其解,但史书上说有一次孔子过匡国,因为阳虎曾经害过匡人,其国人看见孔子长得像阳虎,结果把孔子当成阳虎加以围困,差点要了孔子的小命。
孔子19岁的时候娶了一个宋国女子做老婆,次年生了儿子孔鲤,据说是因为鲁国公司董事长昭公赐了鲤鱼给孔子,于是他给儿子取名孔鲤。
这样,孔子在20岁的时候就老婆孩子都有了,有人说孔子结婚生子都违反了计划生育,应该扣发晚婚晚育奖金。
其实当时战乱不断,古代人寿命又短,孔子结婚生子倒也没有违反计划生育,相反应该提倡,如后来某个伟大领袖说的,人大力量大嘛!孔子有了老婆孩子后,就开始上网找工作养家糊口。
最开始他上的是我要工作(),找了一份仓库管理的工作,因为没有工作经验也没有国际认可的大学文凭,老板给的待遇是包吃包住一个月800块。
(鲁国因为是东部经济开发特区,开放搞活,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当时最低工资标准是700块)过了一年孔子觉得待遇不好,于是上智联招聘()换了份工作做畜牧管理,相当于孙悟空当年的弼马温的角色。
总而言之,刚开始出来的时候工作不好找,做来做去都是基层工作,工资还低,只能养活老婆孩子,根本就供不起买房的贷款。
所以老夫子后来自嘲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看到这里,文章主人我说不得忍不住要语重心长的告诉各位,国际认可的文凭和工作经验是多么的重要,现在很多大学生喊找不到工作,能怪谁呢,谁让你进的不是牛津、剑桥,哪怕是京师大学堂(注:后来的北京大学)也行啊,人家不是说自己排名世界第十一吗?何况没有工作经验,总不能叫用人单位边出工资边帮你做培训啊?从老夫子年轻的这些经历我们可以看出他老人家是没有脱离劳动人民本色的,说孔子看不起劳动人民完全是造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