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焊接缺欠的产生原因和防止措施
焊接的六大缺陷及其产生原因、危害、预防措施
![焊接的六大缺陷及其产生原因、危害、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e03cf7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03.png)
焊接的六大缺陷及其产生原因、危害、预防措施一、外观缺陷外观缺陷(表面缺陷)是指不用借助于仪器,从工件表面可以发现的缺陷。
常见的外观缺陷有咬边、焊瘤、凹陷及焊接变形等,有时还有表面气孔和表面裂纹。
单面焊的根部未焊透等。
A、咬边是指沿着焊趾,在母材部份形成的凹陷或者沟槽,它是由于电弧将焊缝边缘的母材熔化后没有得到熔敷金属的充分补充所留下的缺口。
产生咬边的主要原因:是电弧热量太高,即电流太大,运条速度太小所造成的。
焊条与工件间角度不正确,摆动不合理,电弧过长,焊接次序不合理等都会造成咬边。
直流焊时电弧的磁偏吹也是产生咬边的一个原因。
某些焊接位置( 立、横、仰 )会加剧咬边。
咬边减小了母材的有效截面积,降低构造的承载能力,同时还会造成应力集中,发展为裂纹源。
咬边的预防:矫正操作姿式,选用合理的规范,采用良好的运条方式都会有利于消除咬边。
焊角焊缝时,用交流焊代替直流焊也能有效地防止咬边。
B、焊瘤焊缝中的液态金属流到加热缺陷未熔化的母材上或者从焊缝根部溢出,冷却后形成的未与母材熔合的金属瘤即为焊瘤。
焊接规范过强、焊条熔化过快、焊条质量欠佳(如偏芯),焊接电源特性不稳定及操作姿式不当等都容易带来焊瘤。
在横、立、仰位置更易形成焊瘤。
焊瘤常伴有未熔合、夹渣缺陷,易导致裂纹。
同时,焊瘤改变了焊缝的实际尺寸,会带来应力集中。
管子内部的焊瘤减小了它的内径,可能造成流动物阻塞。
防止焊瘤的措施:使焊缝处于平焊位置,正确选用规范,选用无偏芯焊条,合理操作。
C、凹坑凹坑指焊缝表面或者反面局部的低于母材的部份。
凹坑多是由于收弧时焊条(焊丝)未作短期停留造成的(此时的凹坑称为弧坑),仰立、横焊时,常在焊缝反面根部产生内凹。
凹坑减小了焊缝的有效截面积,弧坑常带有弧坑裂纹和弧坑缩孔。
防止凹坑的措施:选用有电流衰减系统的焊机,尽量选用平焊位置,选用合适的焊接规范,收弧时让焊条在熔池内短期停留或者环形摆动,填满弧坑。
D、未焊满未焊满是指焊缝表面上连续的或者断续的沟槽。
焊缝缺欠及其预防措施
![焊缝缺欠及其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03339fa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6b.png)
焊缝缺欠及其预防措施一、焊缝表面尺寸不符合要求1、缺欠特征焊缝表面高低不平、焊缝宽窄不齐、焊缝尺寸过大或过小、角焊缝单边以及焊脚尺寸不符合要求,均属于表面尺寸不符合要求,如下图所示。
▲焊缝表面尺寸不符合要求2、产生原因焊件坡口角度不对,装配间隙不均匀,焊接速度不当或运条手法不正确,焊条和角度选择不当或改变,埋弧焊焊接工艺选择不正确等都会造成该种缺陷。
3、预防措施选择适当的坡口角度和装配间隙;正确选择焊接参数,特别是焊接电流值,采用恰当的运条手法和角度,以保证焊缝成形均匀一致。
二、焊接裂纹在焊接应力及其他致脆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焊接接头局部地区的金属原子结合力遭到破坏而形成的新界面所产生的缝隙称为焊接裂纹,它具有尖锐的缺口和较大的长宽比特征。
1、热裂纹缺欠特征焊接过程中,焊缝和热影响区金属冷却到固相线附近的高温区产生的裂纹为热裂纹。
(1)产生原因由于熔池冷却结晶时,受到拉应力作用而凝固的过程中,低熔点共晶体形成的液态薄层共同作用的结果。
增大任何一方面的作用,都能促使形成热裂纹。
(2)预防措施控制焊缝中的有害杂质的含量,即碳、硫、磷的含量,减少熔池中低熔点共晶体的形成。
焊缝金属中硫、磷的质量分数一般小于0.03%。
焊丝的碳质量分数不超过0.12%。
重要构件焊接应采用碱性焊条或焊剂。
控制焊接参数,适当提高焊缝形状系数,尽量避免得到深而窄的焊缝。
采用多层、多道焊,焊前预热和焊后缓冷。
正确选用焊接接头形式,合理安排焊接顺序,尽量采用对称施焊。
采用引出板将弧坑引至焊件外面,这样,即使发生弧坑裂纹也不影响焊件本身。
2、冷裂纹缺欠特征焊接接头冷却到较低温度时(对钢来说在200~300℃)产生的焊接裂纹,称为冷裂纹。
(1)产生原因主要发生在中碳钢、低合金钢和中合金高强度钢中。
原因为:焊材本身具有较大的淬硬倾向;焊接熔池中溶解了多量的氢;焊接接头在焊接过程中产生了较大的拘束应力。
(2)预防措施焊前按规定要求严格烘干焊条、焊剂,以减少氢的来源。
焊接常见缺陷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焊接常见缺陷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84a9fe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33.png)
焊接常见缺陷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1 2 3 45 6 7 8 焊接缺陷咬边火渣、火鸨气孔或者群孔裂纹未焊透未融合根部氧化i焊瘤、内凹产生因素1、焊接电流大;2、焊接过程中,在母材位置停留时间短,铁水不足。
预防措施1、在电流范围内适当减小焊接电流;2、调整焊接手法,给足铁水。
1、正确选用焊接材料;2、减少单层焊道熔1、层问活理』、干净;2、焊接敷厚度,使熔渣充分浮到熔池外表;3、增时焊条不摆动或者摆动幅度小;3、焊接材料选用不当;4、焊件太大;5、电弧电压太局。
1、母材坡口有铁锈、水、油污;2、焊条受潮;3、焊丝有锈蚀;4、焊接电流过大或者过小;5、电弧电压太高;6、焊接速度过快;7、焊件太大;8、焊接环境风大。
1、焊接材料选用不当;2、焊件太大,冷却速度快;3、焊接热输入量过大;4、拘束应力过大。
1、对口间隙小;2、焊接电流小;3、焊件大,冷却速度快。
1、焊接电流小;2、焊件大,冷却速度快。
、焊件根部保护效果不好。
1、对口间隙过大;2、焊接电流大;3、焊接速度慢,焊件温度过高。
大焊接电流,有规律性的运条、搅拌熔池、使熔渣与熔池金届充分别离;4、子细活理层间焊渣;5、降低电弧电压;6、氧弧焊时焊工手法要稳,防止鸨极短路。
1、焊接前活除焊件、焊丝上的污锈或者油质;2、焊条按规定烘烤,烘烤后放包温箱内备用,焊工使用时采用保温筒;3、正确选用焊接材料;4、控制焊接工艺条件,适当预热,采用短弧焊接;5、采用防风雨棚。
1、合理选择焊材、改善焊缝组织、提高焊缝金届的塑性;2、适当焊前预热,降低焊件的冷却速度;3、改善工艺因素,采用小的焊接标准,降低组织过热产生的晶粒粗大;4、调整焊接顺序,降低焊接应力。
1、对口间隙调整到规定的尺寸;2、在电流范围内选择较大的焊接电流;3、适当预热,调整焊条、焊炬的角度。
1、在电而围内选择较大的焊接电流;2、适当预热,降低焊件的冷却速度。
1、米取根部氧气保护措施,到达保护效果。
焊接内部缺陷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焊接内部缺陷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93d32a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3d.png)
焊接内部缺陷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一、气孔1、现象在焊缝中出现的单个、条状或群体气孔,是焊缝内部最常见的缺陷。
2、原因分析根本原因是焊接过程中,焊接本身产生的气体或外部气体进入熔池,在熔池凝固前没有来得及溢出熔池而残留在焊缝中。
3、防治措施预防措施主要从减少焊缝中气体的数量和加强气体从熔池中的溢出两方面考虑,主要有以下几点:(1)焊条要求进行烘培,装在保温筒内,随用随取;(2)焊丝清理干净,无油污等杂质;(3)焊件周围10~15㎜范围内清理干净,直至发出金属光泽;(4)注意周围焊接施工环境,搭设防风设施,管子焊接无穿堂风;⑸氩弧焊时,氩气纯度不低于99.95%,氩气流量合适;⑹尽量采用短弧焊接,减少气体进入熔池的机会;⑺焊工操作手法合理,焊条、焊枪角度合适;⑻焊接线能量合适,焊接速度不能过快;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焊件预热。
4、治理措施(1)严格按照预防措施执行;(2)加强焊工练习,提高操作水平和责任心;(3)对在探伤过程中发现的超标气孔,采取挖补措施。
二、夹渣1、现象焊接过程中药皮等杂质夹杂在熔池中,熔池凝固后形成的焊缝中的夹杂物。
2、原因分析(1)焊件清理不干净、多层多道焊层间药皮清理不干净、焊接过程中药皮脱落在熔池中等;(2)电弧过长、焊接角度部队、焊层过厚、焊接线能量小、焊速快等,导致熔池中熔化的杂质未浮出而熔池凝固。
3、防治措施(1)焊件焊缝破口周围10~15㎜表面范围内打磨清理干净,直至发出金属光泽;(2)多层多道焊时,层间药皮清理干净;(3)焊条按照要求烘培,不使用偏芯、受潮等不合格焊条;(4)尽量使用短弧焊接,选择合适的电流参数;⑸焊接速度合适,不能过快。
4、治理措施(1)焊前彻底清理干净焊件表面;(2)加强练习,焊接操作技能娴熟,责任心强;(3)对探伤过程中发现的夹渣超标缺陷,采取挖补等措施处理。
三、未熔合1、现象未熔合主要时根部未熔合、层间未熔合两种。
根部未熔合主要是打底过程中焊缝金属与母材金属以及焊接接头未熔合;层间未熔合主要是多层多道焊接过程中层与层间的焊缝金属未熔合。
史上最全的焊接缺陷产生原因及处理办法
![史上最全的焊接缺陷产生原因及处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73a9936e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e3.png)
史上最全的焊接缺陷产生原因及处理办法焊接缺陷是指焊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包括焊接接头的裂纹、孔隙、夹杂物等缺陷。
这些缺陷会影响焊接接头的强度、密封性和耐腐蚀性,因此及时发现并处理焊接缺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焊接缺陷产生原因及相应的处理办法。
1.焊接接头裂纹:原因:(1)热裂纹:焊接过程中,金属在快速冷却过程中产生应力,导致裂纹产生。
(2)冷裂纹:焊接接头长时间在低温环境下使用,受到外部冻结和膨胀引起。
处理办法:(1)控制焊接温度和预热焊件,以减少热应力。
(2)使用低氢焊条或预热焊件,以减少氢原子的进入。
(3)进行适当的回火处理,以减少残余应力。
2.焊接接头孔隙:原因:(1)焊接材料含有气体,如铁锈或涂层。
(2)焊接过程中保护性气体不足。
(3)焊接参数设置不正确,如焊接电流过低或焊接速度过快。
(4)焊接材料含有水分。
处理办法:(1)使用清洁的焊接材料,并确保焊接表面干净。
(2)提供足够的保护气体,以减少氧气和水蒸气的进入。
(3)调整焊接参数,使其适合焊接材料。
(4)在焊接前进行预热,以减少水分含量。
3.焊接接头夹杂物:原因:(1)焊接材料中包含的杂质。
(2)焊接材料与辅助材料的不匹配。
(3)焊接材料的氧化物。
处理办法:(1)使用高纯度的焊接材料,以减少杂质含量。
(2)选用合适的焊接材料和辅助材料,确保它们的化学成分相似。
(3)确保焊接材料没有明显的氧化。
4.焊接接头下沉:原因:(1)焊接时材料太薄,导致热传导速度过快。
(2)焊接过程中温度不均匀分布。
(3)焊接电流过高,引起材料融化。
处理办法:(1)加大焊接电流,以增加热量传输。
(2)调整焊接速度和焊接参数,使其适合焊接材料。
(3)使用合适的焊接材料和辅助材料,以增加熔池的稳定性。
5.焊接接头变形:原因:(1)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导致材料变形。
(2)焊接过程中热膨胀引起的变形。
处理办法:(1)使用适当的夹具和支撑装置,以减少焊接过程中的应力。
常见焊接缺陷类型产生原因与防止措施(范文大全)
![常见焊接缺陷类型产生原因与防止措施(范文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0d4cf14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53.png)
常见焊接缺陷类型产生原因与防止措施(范文大全)第一篇:常见焊接缺陷类型产生原因与防止措施常见焊接缺陷类型产生原因与防止措施1)焊缝尺寸不符合要求角焊缝的K值不等—一般发生在角平焊,也称偏下。
偏下或焊缝没有圆滑过渡会引起应力集中,容易产生焊接裂纹。
焊条角度问题,应该考虑铁水瘦重力影响问题。
许多教授在编写教材注重理论性而忽略实用性。
焊条角度适当上抬,48/42度合适。
另外,在K值要求较大时,尽量采用斜圆圈型运条方法。
焊缝宽窄不一致:一是运条速度不均匀,忽快忽慢所致;二是坡口宽度不均匀,焊接时没有进行调整。
三是在熔池边缘停留时间不均匀。
所以焊接时焊接速度均匀、考虑坡口宽度、熔池边缘停留时间合适。
焊缝高低不一致:与焊接速度不均匀有关外,与弧长变化有关。
所以采用均匀的焊接速度、保持一定的弧长,是防止焊缝高低不一致的有效措施。
弧坑:息弧时过快。
与焊接电流过大、收弧方法不当有关。
平焊缝可以采用多种收弧方法,例如回焊法、画圈法、反复息弧法。
立对接、立角焊采用反复息弧法,减小焊接电流法。
焊缝尺寸不符合要求,在凸起时应力集中,产生裂纹;在焊缝尺寸不足时,降低承载能力;所以在焊接前尽量预防,在焊接中尽量防止,在焊接以后及时修补,保证焊缝尺寸符合施工图纸要求。
2)夹渣夹渣是非金属化合物在焊接熔池冷却没有及时上浮而被封闭在焊缝内,所以与清渣不够、打底层、填充层的成型太差、焊条角度没有进行调整而及时对准坡口两个死角,焊接速度过快、焊接电流过小、非正规的运条方法,没有分清铁水与熔渣,保持熔池的净化氛围。
平对接采用合适推渣动作,分清铁水与熔池,焊条角度特别重要。
最容易产生夹渣的部位是:平对接各层、填充层与打底层结合部的两个死角,横对接打底层、填充层的最上部的夹角,仰对接的坡口边缘。
实际就是焊缝成型没有实现略凹、或平,而特别容易形成过凸的成型所致。
夹渣降低焊缝有效截面使用性能,容易产生裂纹等其他缺陷,影响焊缝的致密性。
3)未焊透与未熔合未焊透一般产生在坡口根部,与埋弧焊偏丝、焊接电流过小、焊接速度快、坡口角度过小、反面清根不彻底。
焊接中的常见缺陷的成因和防止措施
![焊接中的常见缺陷的成因和防止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594401dc5da50e2524d7fc0.png)
焊接中的常见缺陷的成因和防止措施焊接是保证结构强度的关键,是保证质量的关键,是保证安全和作业的重要条件。
如果焊接存在着缺陷,就有可能造成结构断裂、渗漏,甚至引起事故。
据对脆断事故调查表明,40%脆断事故是从焊缝缺陷处开始的。
在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对焊缝的检验尤为重要。
因此,应及早发现缺陷,把焊接缺陷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安全。
焊接缺陷种类很多,按其位置不同,可分为外部缺陷和内部缺陷。
常见缺陷有气孔、夹渣、焊接裂纹、未焊透、未熔合、焊缝外形尺寸和形状不符合要求、咬边、焊瘤、弧坑等。
一、气孔气孔是指在焊接时,熔池中的气泡在凝固时未能逸出而形成的空穴。
产生气孔的主要原因有:坡口边缘不清洁,有水份、油污和锈迹;焊条或焊剂未按规定进行焙烘,焊芯锈蚀或药皮变质、剥落等。
此外,低氢型焊条焊接时,电弧过长,焊接速度过快;埋弧自动焊电压过高等,都易在焊接过程中产生气孔。
由于气孔的存在,使焊缝的有效截面减小,过大的气孔会降低焊缝的强度,破坏焊缝金属的致密性。
预防产生气孔的办法是: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和焊接速度,认真清理坡口边缘水份、油污和锈迹。
严格按规定保管、清理和焙烘焊接材料。
不使用变质焊条,当发现焊条药皮变质、剥落或焊芯锈蚀时,应严格控制使用范围。
埋弧焊时,应选用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特别是薄板自动焊,焊接速度应尽可能小些。
二、夹渣夹渣就是残留在焊缝中的熔渣。
夹渣也会降低焊缝的强度和致密性。
产生夹渣的原因主要是焊缝边缘有氧割或碳弧气刨残留的熔渣;坡口角度或焊接电流太小,或焊接速度过快。
在使用酸性焊条时,由于电流太小或运条不当形成“糊渣”;使用碱性焊条时,由于电弧过长或极性不正确也会造成夹渣。
进行埋弧焊封底时,焊丝偏离焊缝中心,也易形成夹渣。
防止产生夹渣的措施是:正确选取坡口尺寸,认真清理坡口边缘,选用合适的焊接电流和焊接速度,运条摆动要适当。
多层焊时,应仔细观察坡口两侧熔化情况,每一焊层都要认真清理焊渣。
封底焊渣应彻底清除,埋弧焊要注意防止焊偏。
常见的焊接缺陷及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
![常见的焊接缺陷及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f1b090c16fc700abb68fc35.png)
(1)焊缝尺寸不符合要求:如焊缝超高、超宽、过窄、高低差过大、焊缝过渡到母材不圆滑等。
(2)焊接表面缺陷:如咬边、焊瘤、内凹、满溢、未焊透、表面气孔、表面裂纹等。
(3)焊缝内部缺陷:如气孔、夹渣、裂纹、未熔合、夹钨、双面焊的未焊透等。
(4)焊接接头性能不符合要求:因过热、过烧等原因导致焊接接头的机械性能、抗腐蚀性能降低等。
W18Cr4V(高速工具钢)-45钢棒
对接电阻焊缝中的夹渣断口照片
钢板对接焊缝X射线照相底片
V型坡口,手工电弧焊,局部夹渣
钢对接焊缝X射线照相底片
V型坡口,钨极氩弧焊打底+手工电弧焊,夹钨
(5)裂纹:焊缝裂纹是焊接过程中或焊接完成后在焊接区域中出现的金属局部破裂的表现。
焊缝金属从熔化状态到冷却凝固的过程经过热膨胀与冷收缩变化,有较大的冷收缩应力存在,而且显微组织也有从高温到低温的相变过程而产生组织应力,更加上母材非焊接部位处于冷固态状况,与焊接部位存在很大的温差,从而产生热应力等等,这些应力的共同作用一旦超过了材料的屈服极限,材料将发生塑性变形,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则导致开裂。裂纹的存在大大降低了焊接接头的强度,并且焊缝裂纹的尖端也成为承载后的应力集中点,成为结构断裂的起源。裂纹可能发生在焊缝金属内部或外部,或者在焊缝附近的母材热影响区内,或者位于母材与焊缝交界处等等。根据焊接裂纹产生的时间和温度的不同,可以把裂纹分为以下几类:
焊接缺陷对焊接构件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引起应力集中。焊接接头中应力的分布是十分复杂的。凡是结构截面有突然变化的部位,应力的分布就特别不均匀,在某些点的应力值可能比平均应力值大许多倍,这种现象称为应力集中。造成应力集中的原因很多,而焊缝中存在工艺缺陷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焊缝内存在的裂纹、未焊透及其他带尖缺口的缺陷,使焊缝截面不连续,产生突变部位,在外力作用下将产生很大的应力集中。当应力超过缺陷前端部位金属材料的断裂强度时,材料就会开裂破坏。
常见焊接缺陷及防止措施和注意事项
![常见焊接缺陷及防止措施和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1a912d0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2.png)
常见焊接缺陷及防止措施和注意事项第一篇:常见焊接缺陷及防止措施和注意事项焊接缺陷原因分析及防止措施在现场焊接过程中一般都存在缺陷,缺陷的存在必将会影响焊缝的质量,而焊缝质量又会直接影响现场管道的安全使用。
对焊接缺陷进行分析,一方面是为了找出缺陷产生的原因,以防止缺陷的产生。
一、未焊透焊接时,母材金属之间应该熔合而未焊上的部分称为未焊透。
出现在单面焊的坡口根部(见下图),未焊透会造成较大的应力集中,往往从其末端产生裂纹。
单面未焊透角焊缝未焊透产生原因:(1)由于坡口角度小,组对间隙小或错边超标,使熔敷金属送不到坡口根部。
(2)焊接电流小、送丝角度不当或焊接电弧偏向坡口一侧,焊接速度过快。
(3)由于操作不当,使熔敷金属未能送到预定位置,或者未能击穿坡口形成尺寸一定的熔孔。
防止措施:(1)打磨合适的坡口角度(37°±2.5°),组对间隙尺寸(4mm 左右)合适并防止错边超标(≤e/20+1mm,最大为1.5mm,e为管子壁厚)。
(2)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源,焊丝及氩弧焊把角度应适当。
(3)掌握正确的焊接操作方法,氩弧焊丝的送进应稳、准确、熟练地击穿尺寸适宜的熔孔,应把熔敷金属送至坡口根部。
二、未熔合这种缺陷常出现在坡口的侧壁、多层焊的层间及焊缝的根部(见下图)。
产生原因:(1)由于焊丝和氩弧焊把角度不当,电弧不能良好地加热坡口两侧母材金属,致坡口面母材母材金属未能充分熔化。
(2)在焊接时由于上侧坡口金属熔化后产生下坠,影响下侧坡口面金属的加热熔化,造成“冷接”。
(3)2GT位置操作时,在上、下坡口面击穿顺序不对,未能先击穿下坡口后击穿上坡口,或者在上、下坡口面上击穿熔孔位置未能错开一定的距离,使上坡口熔化金属下坠产生粘接,造成未熔合。
(4)氩弧焊时电弧两侧坡口的加热不均(线能量不同),或者坡口面存在污物等。
防止措施:(1)选择适宜的焊丝和氩弧把角度。
(2)操作时注意观察坡口两侧金属熔化情况,使之熔合良好。
常见焊接缺欠的产生原因和防止措施
![常见焊接缺欠的产生原因和防止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00a802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9f.png)
常见焊接缺欠的产生原因与防止措施一、裂纹1.1热裂纹1.1.1产生原因:1、焊缝金属结晶时造成严重偏析,存在低熔点杂质;2、焊接拉伸应力的作用。
1.1.2防止措施:1、选择偏析元素与有害杂质含量低的钢材与焊接材料,控制碳、硫、磷等含量;2、调节焊缝金属化学成分,改善焊缝组织,细化焊缝晶粒,以提高焊缝金属塑性;3、改善工艺因素,控制焊接规范,调整焊缝形状系数;4、采用收弧板逐渐断弧。
衰减焊接电流等,填满弧坑,防止弧坑裂纹;5、避免产生应力集中的焊接缺欠,如未焊透、夹渣等;6、采取各种降低焊接应力的工艺措施,如预热与后热等。
1.2冷裂纹1.2.1产生原因:1、焊接接头存在淬硬组织;2、扩散氢的存在与浓集;3、较大的焊接拉伸应力。
1.2.2防止措施:1、选用低氢型焊接材料,严格按规程进行焊前烘烤,彻底清理坡口与焊丝表面的油、水、锈、污等,减少焊缝金属中的扩散氢含量;2、选择合理的焊接规范与工艺措施,如焊前预热、控制层间温度、焊后缓冷、进行焊后热处理等。
避免产生淬硬组织;3、采取降低焊接应力的工艺措施。
1.3再热裂纹1.3.1产生原因:1、过饱与固溶的碳化物在再次加热时析出,造成晶内强化;2、焊接残余应力。
1.3.2防止措施:1、减少焊接应力与应力集中程度,如焊前预热、焊后缓冷等以及使焊缝与母材平滑过渡;2、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选用强度等级稍低于母材的焊接材料;3、选用合理的热处理规范,减少在敏感区的停留时间。
如能满足性能要求,可取消焊后热处理。
二、孔穴2.1气孔2.1.1产生原因:1、焊条、焊剂潮湿,药皮剥落;2、填充金属与母材坡口表面油、水、锈、污等未清理干净;3、电弧过长,熔池面积过大;4、焊接电流过大,焊条发红,保护作用减弱;5、保护气体流量小,纯度低,气体保护效果差;6、气焊火焰调整不合适、焊炬摆动幅度大,焊丝搅拌熔池不充分,对熔池保护差;7、操作不熟练;8、焊接环境湿度大。
2.1.2防止措施:1、不使用药皮剥落、开裂、变质、偏心与焊芯锈蚀的焊条。
焊接常见缺陷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焊接常见缺陷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7804faf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6.png)
焊接常见缺陷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焊接是一种连接金属材料的重要工艺,然而在焊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缺陷。
这些缺陷不仅会影响焊接接头的质量,还可能使焊接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漏水、裂纹等问题。
因此,了解焊接常见缺陷产生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焊缝凹陷通常是由于焊条或焊丝填充金属的熔化不充分造成的。
原因可以是焊接电流、焊接速度不恰当,也可能是焊接材料没有充分预热。
预防焊缝凹陷的方法包括调整焊接电流和速度,确保焊接过程中熔化的金属能够充分填充焊缝,在焊接前对材料进行预热,提高焊接接头的质量。
气孔是一个常见的焊接缺陷,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焊接表面存在油污、氧化物和水蒸汽等杂质;焊接过程中气体没有充分排除;焊工操作不当、焊接电流过高等。
预防气孔的方法包括在焊接前清洁焊接表面,确保表面没有油污和氧化物;采取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确保气体能够充分排除;提高焊工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技巧。
夹渣是指焊缝中存在未熔合的焊条涂层、氧化物和金属夹渣等。
夹渣的产生原因包括焊接电流过低、焊速过快以及焊工操作不当等。
预防夹渣的方法包括调整焊接电流和速度,确保焊条能够充分熔化;在焊接过程中及时清除焊接区域的夹渣,提高焊接接头的质量。
未焊透是焊接中常见的缺陷之一,它可以导致接头的强度降低、断裂等问题。
未焊透的原因主要是焊接电流过低、焊接时间过短以及焊工操作不当等。
预防未焊透的方法包括调整焊接电流和时间,确保焊缝中的焊条能够充分熔化;提高焊工的操作技巧和焊接过程的质量控制。
热裂纹是焊接常见的缺陷之一,它与焊接材料的合金成分、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焊接应力等因素有关。
预防热裂纹的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确保焊接材料的成分和热膨胀系数与基材相匹配;控制焊接过程中的温度和应力,避免焊接接头过热和应力集中。
总之,预防焊接常见缺陷的关键是优化焊接工艺参数、提高焊工技术水平以及加强对焊接材料的选择和处理。
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焊接缺陷的发生率,提高焊接接头的质量。
常见的焊接缺陷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
![常见的焊接缺陷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4e809928ad02de80d5d84047.png)
焊接的缺陷及解决办法1:裂纹焊丝与焊件均有油·锈及水分,熔深过大,多层焊时第一层焊缝小,焊后焊件内有很大的内应力,保护气体含水量过大。
解决办法:焊前仔细清除焊丝及焊件表面的油,锈及水分,合理选择焊接电流与电弧电压,加强打底层焊缝质量,合理选择焊接顺序及消除内应热处理,焊前对储气钢瓶进行除水,焊接过程中对保护气体应进行干燥。
坡口角度小,电流大,电压低而形成的梨形纹2:焊瘤焊缝中的液态金属流到加热不足未熔化的母材上或从焊缝根部溢出,冷却后形成的未与母材熔合的金属瘤即为焊瘤。
焊接规范过强、焊条熔化过快、焊条质量欠佳(如偏芯),焊接电源特性不稳定及操作姿势不当等都容易带来焊瘤。
在横、立、仰位置更易形成焊瘤。
焊瘤常伴有未熔合、夹渣缺陷,易导致裂纹。
同时,焊瘤改变了焊缝的实际尺寸,会带来应力集中。
管子内部的焊瘤减小了它的内径,可能造成流动物堵塞。
防止焊瘤的措施:使焊缝处于平焊位置,正确选用规范,选用无偏芯焊条,合理操作。
3:烧穿烧穿是指焊接过程中,熔深超过工件厚度,熔化金属自焊缝背面流出,形成穿孔性缺。
焊接电流过大,速度太慢,电弧在焊缝处停留过久,都会产生烧穿缺陷。
工件间隙太大,钝边太小也容易出现烧穿现象。
烧穿是锅炉压力容器产品上不允许存在的缺陷,它完全破坏了焊缝,使接头丧失其联接飞及承载能力。
防治措施:选用较小电流并配合合适的焊接速度,减小装配间隙,在焊缝背面加设垫板或药垫,使用脉冲焊,能有效地防止烧穿。
4:弧坑焊后在焊缝表面或焊缝背面形成的低于母材表面的局部低洼部分。
5:气孔焊接时熔池中的气泡在凝固时未能逸出而残留下来形成的空穴。
产生原因:母材污染;焊丝生锈、受潮、有油污;定位焊接不良,焊丝选用、保管不良;电弧过长,焊速过快;冷速过大,风速大于2m/s;喷嘴过细;保护气中水分多,气体纯度不高;喷嘴堵,保护气紊乱,焊丝内硅锰含量不足。
解决办法:焊前认真进行焊件和焊丝的清理;加大气体流量,清理喷嘴堵塞物,焊接处注意挡风;选用合格焊丝焊接;焊接用保护气体纯度应大于99.5%。
焊接缺陷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
![焊接缺陷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3605f7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1c.png)
焊接缺陷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焊接缺陷是指焊接工艺过程中产生的不符合要求的缺陷,会导致焊接接头的强度、密封性和耐腐蚀性等性能下降。
产生焊接缺陷的原因很多,包括焊接工艺参数不合理、材料质量不良、操作不当等。
为了避免焊接缺陷的产生,需要采取一系列防止措施。
1.工艺参数不合理: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与设置非常重要,如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
如果选择不当或设置不合理,容易导致焊缝结构不良、焊接接头强度降低等缺陷的产生。
因此,在焊接前应对工艺参数进行正确的评估,根据焊接件的要求和材料特性选择合适的参数。
2.材料质量不良:焊接材料的质量对焊接接头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材料存在裂纹、氧化物、夹杂物等缺陷时,焊接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焊接缺陷。
因此,在选材过程中应选择质量良好的焊接材料,并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清洗、除锈等。
3.焊接操作不当:焊接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经验对产生焊接缺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操作不当、不熟练或粗心大意容易导致焊接缺陷的产生。
因此,操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焊接技术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按照焊接规程进行操作。
下面是预防焊接缺陷的措施:1.合理选择焊接工艺参数:根据焊件的材料特性和焊接要求,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如适当的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
并进行试焊,通过试焊找出最佳的焊接参数,以保证焊接接头的质量。
2.选择质量良好的焊接材料:在选择焊接材料时,应选择质量可靠的材料,并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清洗、除锈等。
同时,根据焊接件的材料特性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
3.提高焊接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培训焊接操作人员,提高其焊接技术水平和操作经验。
引导焊接操作人员积极参加焊接技能比赛和培训班,不断提高操作技能,增强工作责任心和自我监督能力。
4.制定严格的焊接规程:对于一些复杂的焊接工艺,应制定详细的焊接规程,并严格执行。
规程中要包括焊接参数、焊接顺序、焊接方法、检验标准等内容,以保证焊接接头的质量。
5.加强质量控制和检验:建立完善的焊接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焊接工艺过程的监控和控制。
焊接缺陷产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焊接缺陷产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79dfb4a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e.png)
焊接缺陷产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随着现代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焊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在不断增加的焊接工程中,焊接缺陷问题也日益凸显。
焊接缺陷对焊接接头的质量和性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提高焊接接头的质量,需要深入了解焊接缺陷的产生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焊接缺陷的分类1.焊接孔洞:是最严重的缺陷之一。
它们出现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焊接区域的污染、松散物质、气孔或有效焊接熔池成分的合金不足导致。
2.焊接裂纹:由焊接过程引起的应力、过热或过冷引起的应力,不良的焊接施工或材料导致的应力等因素造成的裂纹。
3.焊接夹渣:焊接时,渣和气泡也可能在焊接接头中被引入。
这些夹杂物的存在会导致焊接接头的强度下降。
4.焊接凸起:易于出现在对焊、拖焊和坡口焊焊接的开端,并且很难消除。
二、焊接缺陷产生的原因1.焊接材料的质量问题。
如果使用的焊丝或焊条受到了污染或材料不合格等问题,焊接接头质量就可能受到影响。
2.操作不当。
如果焊接时没有遵循标准的焊接工艺,如焊接电流、电压和气体流量等设置不当,也会导致焊接缺陷。
3.人为原因。
焊接操作者经验和技术的欠缺,不正确的操作和操作步骤,从而引起焊接缺陷。
4.材料选择不当。
对于不同的焊接材料,需要选用不同的焊接工艺和方法,如果选用不当,也会导致焊接缺陷的产生。
三、防治焊接缺陷的措施1.提高焊接材料的质量。
在焊接材料的选择过程中,应尽量选用高品质的焊接材料,并确保其焊接性能符合要求。
2.正确选用焊接工艺。
焊接工艺应合理,具有合适的焊接参数、清洁度和气体保护等等。
3.加强焊接培训。
工人必须受到焊接培训并掌握合适的焊接技术、方法和技巧。
4.加强质量管理。
通过加强质量管理,避免质量问题和无序操作,杜绝相关缺陷的出现。
5.实施检测和验证。
利用非毁性检测等试验方法,确保焊接质量,消除潜在缺陷。
综上所述,理解焊接缺陷产生的原因是关键,如何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保证焊接接头的安全和质量至关重要。
焊接缺陷分析及解决方案
![焊接缺陷分析及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1b7bff941ea76e58fa04ec.png)
常见焊接缺详分析及解决方案一般焊缝中常见缺陷有:气孔、夹渣、未焊透、未熔合和裂纹等,对于焊缝内部缺陷性质估判以及缺陷产生原因、防止措施,大体总结有以下几点:一、气孔缺陷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焊材未按规定温度烘干,焊条药皮变质脱落、焊芯锈蚀,焊丝清理不干净,手工焊时电流过大,电弧过长;埋弧焊时电压过高或网络电压波动太大;气体保护焊时保护气体纯度低等。
如果焊缝中存在气孔,既破坏了焊缝金属的致密性,又使焊缝有效截面积减少,降低了机械性能,特别是链状气孔对弯曲和冲击韧性会有比较明显的降低。
防止措施有:不使用药皮开裂、剥落、变质及焊芯锈蚀的焊条,生锈焊丝必须除锈后才能使用。
所用焊材应按规定温度烘干,坡口及其两侧清理干净,并要选用合适的焊接电流、电弧电压和焊接速度等。
二、夹渣缺陷产生的原因有:焊接电流过小、速度过快、熔渣来不及浮起,被焊边缘和各层焊缝清理不干净,其本金属和焊接材料化学成分不当,含硫、磷较多等。
防止措施有:正确选用焊接电流,焊接件的坡口角度不要太小,焊前必须把坡口清理干净,多层焊时必须层层清除焊渣;并合理选择运条角度、焊接速度等。
三、未焊透缺陷产生的原因一般是:坡口钝边间隙太小、焊接电流太小或运条速度过快、坡口角度小、运条角度不对,以及电弧偏吹等。
防止措施有:合理选用焊缝坡口型式、焊缝装配间隙,和采用正确的焊接工艺等。
四、未熔合缺陷产生的原因是:坡口未清理干净、焊接速度太快、电流过小或过大、焊条角度不对,电弧偏吹等。
防止措施:正确选用焊缝坡口和电流,坡口清理干净,正确操作、防止焊偏等。
五、裂纹热裂纹产生的原因是:焊接时熔池的冷却速度很快,造成偏析;焊缝受热不均匀产生拉应力造成热裂纹缺陷。
防止措施:限制母材和焊接材料中易偏析元素和有害杂质含量,主要限制硫含量,提高锰含量;提高焊条或焊剂的碱度,以降低杂质含量,改善偏析程度;改进焊接结构形式,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提高焊缝收缩时的自由度。
冷裂纹产生的原因:被焊材料淬透性较大,在冷却过程中受到焊接拉力作用时易开裂;焊接时冷却速度太快,造成氢气来不及逸出而残留在焊缝中,以气体状态进到金属的细微孔隙中,并造成很大的压力,使局部金属产生很大的压力而形成冷裂纹;焊接应力拉应力并与氢的析集中和淬火脆化同时发生时易形成冷裂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焊接缺欠的产生原因和防止措施
一、裂纹
1.1热裂纹
1.1.1产生原因:
1、焊缝金属结晶时造成严重偏析,存在低熔点杂质;
2、焊接拉伸应力的作用。
1.1.2防止措施:
1、选择偏析元素和有害杂质含量低的钢材和焊接材料,控制碳、硫、磷等含量;
2、调节焊缝金属化学成分,改善焊缝组织,细化焊缝晶粒,以提高焊缝金属塑性;
3、改善工艺因素,控制焊接规范,调整焊缝形状系数;
4、采用收弧板逐渐断弧。
衰减焊接电流等,填满弧坑,防止弧坑裂纹;
5、避免产生应力集中的焊接缺欠,如未焊透、夹渣等;
6、采取各种降低焊接应力的工艺措施,如预热和后热等。
1.2冷裂纹
1.2.1产生原因:
1、焊接接头存在淬硬组织;
2、扩散氢的存在和浓集;
3、较大的焊接拉伸应力。
1.2.2防止措施:
1、选用低氢型焊接材料,严格按规程进行焊前烘烤,彻底清理坡口和焊丝表面的油、水、锈、污等,减少焊缝金属中的扩散氢含量;
2、选择合理的焊接规范和工艺措施,如焊前预热、控制层间温度、焊后缓冷、进行焊后热处理等。
避免产生淬硬组织;
3、采取降低焊接应力的工艺措施。
1.3再热裂纹
1.3.1产生原因:
1、过饱和固溶的碳化物在再次加热时析出,造成晶内强化;
2、焊接残余应力。
1.3.2防止措施:
1、减少焊接应力和应力集中程度,如焊前预热、焊后缓冷等以及使焊缝与母材平滑过渡;
2、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选用强度等级稍低于母材的焊接材料;
3、选用合理的热处理规范,减少在敏感区的停留时间。
如能满足性能要求,可取消焊后热处理。
二、孔穴
2.1气孔
2.1.1产生原因:
1、焊条、焊剂潮湿,药皮剥落;
2、填充金属与母材坡口表面油、水、锈、污等未清理干净;
3、电弧过长,熔池面积过大;
4、焊接电流过大,焊条发红,保护作用减弱;
5、保护气体流量小,纯度低,气体保护效果差;
6、气焊火焰调整不合适、焊炬摆动幅度大,焊丝搅拌熔池不充分,对熔池保护差;
7、操作不熟练;
8、焊接环境湿度大。
2.1.2防止措施:
1、不使用药皮剥落、开裂、变质、偏心和焊芯锈蚀的焊条。
焊条和焊剂按规程要求烘烤;
2、按规程要求做好焊前清理工作;
3、选用合适的焊接规范,控制焊接电流和电弧长度;
4、保证保护气体纯度,调整合适流量;
5、气焊时选用中性焰,加强火焰对熔池的保护;
6、提高操作技术;
7、采取去湿措施等,改善焊接环境。
2.2弧坑缩孔
2.2.1产生原因:
1、焊接电流过大;
2、操作方法不当,灭弧时间短。
2.2.2防止措施:
1、选用合适的焊接规范参数;
2、填满弧坑或采用电流衰减灭弧。
三、固体夹杂
3.1夹渣
3.1.1产生原因:
1、多道焊层间清理不彻底;
2、电流过小,焊接速度快,熔渣来不及浮出;
3、焊条或焊炬角度不当;
4、操作不熟练;
5、坡口设计不合理,焊层形状不良。
3.1.2防止措施:
1、彻底清理层间焊道;
2、选用合理的焊接规范;
3、提高操作技术;
4、合理选用坡口,改善焊层成形。
3.2金属夹杂
3.2.1产生原因:
1、氩弧焊采用接触引弧,操作不熟练;
2、钨极与熔池或焊丝短路;
3、焊接电流过大,钨棒严重烧损
3.2.2防止措施:
1、氩弧焊时尽量采用高频引弧;
2、熟练操作技术;
3、选用合适的焊接规范。
四、未熔合和未焊透
4.1未熔合
4.1.1产生原因:
1、运条速度过快,焊条或焊炬角度不合适,电弧偏吹;
2、坡口设计不良;
3、焊接规范不合适、电流过小,电弧过长等;
4、坡口或夹层的渣、锈清理不彻底。
4.1.2防止措施:
1、提高操作技术;
2、选用合适的规范参数;
3、选用合理的坡口形式;
4、彻底清理焊件。
4.2未焊透
4.2.1产生原因:
1、坡口设计不良,间隙过小;
2、焊接规范不合适;
3、操作不熟练。
4.2.2防止措施:
1、选用合理的坡口形式,保证组对间隙;
2、选用合适的规范参数;
3、提高操作技术。
五、形状和尺寸不良
5.1咬边
5.1.1产生原因:
1、电流过大或电弧过长;
2、焊条和焊丝的角度不合适;
3、埋弧焊时电压过低。
5.1.2防止措施:
1、选用合适的规范参数;
2、提高操作技术。
5.2焊瘤
5.2.1产生原因:
1、电流偏大或火焰能率过大;
2、操作不熟练。
5.2.2防止措施:
1、选用合适的规范参数;
2、提高操作技术。
5.3下塌
5.3.1产生原因:
1、焊接电流过大,速度过慢,使熔沁金属温度过高,液态金属在高温停留时间过长;
2、操作不熟练。
六、其他缺欠
6.1电弧擦伤
6.1.1产生原因:
1、焊把与工件无意接触;
2、焊接电缆破损;
3、未按规程操作,未在坡口内引弧,而在母材上任意引弧。
6.1.2防止措施:
1、启动焊机前,检查焊把,禁止与工件短路,遵守安全规程;
2、包裹绝缘带;
3、在坡口内引弧,加强规程教育,严肃工艺纪律。
6.2飞溅
6.2.1产生原因:
1、焊接电流过大;
2、未采取防护措施;
3、CO2气体保护焊焊接回路电感量不合适。
6.2.2防止措施:
1、选用合适的规范参数;
2、采用涂白垩粉等措施;
3、调整CO2气体保护焊焊接回路的电感。
七、焊接缺陷的返修
焊接缺陷的返修应遵循一定的程序,通常包括确定返修方案、清除焊接缺陷、补焊和检验等主要环节。
首先,应根据焊接检验结果确定缺陷的种类、部位和尺寸大小,并在实物上作出标记。
然后根据返修工件的具体情况,确定返修焊采用的焊接工艺和焊接材料。
返修焊一般以焊条电弧焊为主,它适应性广,灵活方便;但对于薄件或管道的穿透性缺陷,也可以用手工氩弧焊进行返修焊。
返修焊采用的焊接材料通常与正式施焊的相同,但也可使用强度等级相同的碱性焊条,以增加焊缝金属的抗裂能力。
返修焊的焊接工艺包括清除缺陷的方法、焊条型号和焊条直径、焊接电流、预热温度、后热及层间温度控制、焊接层次及次序、焊后热处理、焊接质量检验方法及合格标准等。
重要工作的返修焊接工艺需进行工艺评定。
焊接缺陷的的清除可用手工铲凿、电动角向磨光机修磨或碳弧气刨刨削的方法进行。
在清除缺陷时,要随时注意观察,以求彻底清除。
在清除缺陷后,还要对补焊部位修整坡口,在头尾部位修磨成缓坡状,便于补焊操作。
返修焊时预热温度比原焊件的预热温度要高20~50℃。
第一道焊接时,一般用较细直径的焊条,焊接电流可稍偏大,应保证熔合良好。
返修焊宜采用多层多道焊,焊接速度较快,使焊层薄一些。
焊接时宜采用不摆动操作方法。
每补焊一层后,按规定使焊接区缓冷,控制好层间温度。
每层焊道焊完后应仔细清理、认真检查、确认无缺陷后再焊补下一层。
层间接头要错开,注意接头的质量。
不需要焊后热处理的焊缝返修时,每焊补一层可以伴随锤击工艺,以消除返修焊时的应力;要求热处理的焊缝,返修后应与原焊件的热处理要求一样进行热处理。
热处理结束后,应仔细修磨焊缝,使其与原焊缝基本一致。
返修结束的焊缝,应按规定的检验方法检查,其质量不低于标准要求的规定。
当再次发现有不允许的缺陷时,要进一步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并办理必要的审批手续,然后进行再次返修。
重要结构的返修一般不得超过二次,以免影响焊接接头的综合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