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边塞诗专题鉴赏复习

合集下载

(完整版)边塞诗鉴赏专题

(完整版)边塞诗鉴赏专题

边塞诗鉴赏专题课型:专题复习课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形象分析、感情把握教学难点:鉴赏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归纳法、研讨法、演练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语:1.在音乐背景下展示一组塞外风景图片。

听着动听的歌曲,欣赏着优美的风景,实在是一件令人愉悦的快事。

这组图片中的景色表现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边塞、塞外)看到这些优美的风景,你想到了哪些反映边塞生活的诗句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像这些反映边塞生活的诗我通常称之为边塞诗,那么,边塞诗又是怎么形成的呢?二、什么是边塞诗:从唐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其中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

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成为唐代这个诗歌王朝的一束奇葩。

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和民族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边塞诗,走近边塞诗人。

首先我们来欣赏几首脍炙人口的唐诗,感受一下它们带给我们的审美愉悦。

三、示例分析,总结规律。

1、展示三首诗。

分别先指名朗诵,读后评价,指出不足;再找学生读,再评,然后范读或录音朗诵,再有气势地齐读或男女生分别齐读。

(为什么这样读?读得还缺点什么?如从气势、格调、意境、环境、思想等方面引导)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答案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答案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答案版)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边塞诗是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开始形成的一种以反映唐、宋年间边境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词流派。

边塞诗的意象主要与战争有关,包括器物、地点、人、事、物等。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借事言志、直抒胸臆等。

边塞诗的思想感情包括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激情,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以及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以下为边塞诗的鉴赏训练:1.塞下XXX北风凋白草,XXX。

夜后XXX,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首联描写的是北方边塞的环境,包括北风、白草、XXX 等,营造了一种荒凉、寒冷的氛围。

这种环境的描写,不仅为诗歌增添了一种独特的情境,更重要的是表现了边塞战争的残酷和艰苦,凸显了边塞士兵的英勇和不屈精神。

是唐代长安城的外城。

⑤百夫长:古代军队中的一种官职,指率领百人的军官。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从军的青年,他在战争中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但依然坚定地选择了从军。

诗中“烽火照西京”、“铁骑绕龙城”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场面,表现出诗人的豪情壮志。

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更加强调了他的忠诚和正义感。

改写: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年轻人从军的故事,他在经历了战争的种种磨难后,依然坚定地选择了从军。

诗中生动描绘了战争的场面,表现出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同时,诗人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更加突显了他的忠诚和正义感。

删除注释。

2.XXX XXX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不畏牺牲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祖国的热爱和民族精神的弘扬。

诗中“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XXX”表达了诗人为了祖国的荣誉和尊严,不惜付出生命的决心和勇气。

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则表现出诗人对于战争牺牲者的怀念和缅怀之情。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边塞诗鉴赏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边塞诗鉴赏课件

塞诗诗歌的鉴赏
1.了解唐代边塞诗歌的常见意象
用品: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等 地名:安西、楼兰、轮台、龟兹、夜郎等 名族名:胡、羌、羯、夷、匈奴等
塞诗诗歌的鉴赏
1.了解唐代边塞诗歌的常见意象
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等 地理区域: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等 乐器:羌笛、胡笳jiā、琵琶等
解读边塞诗歌与其他题材的诗歌是一脉相成的,如果 积累了大量的诗歌,有很好的古诗基础,再加上对边塞诗 歌常见意象、常见情感的了解,高考做好边塞诗是没有大 问题的。
完成:高考真题实践演练
唐代边塞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盛唐时期边塞诗派名噪一时的还有
王之涣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翰 崔颢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雁黄门鹤胡楼人歌
唐代边塞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山水田园诗派的领导人物王维,同样是一个杰出的边塞诗作者。
李白杜甫是唐代最负盛名的诗人,他们的边塞作品也都是量大质优。
《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纭,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军。
塞诗诗歌的鉴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塞诗诗歌的鉴赏
2.了解唐代边塞诗歌的常见情感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唐·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生活奇苦

边塞诗鉴赏试题分析及答案

边塞诗鉴赏试题分析及答案

边塞诗鉴赏试题分析及答案边塞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以描绘边疆风光、抒发将士戍边情怀为主要特点。

以下是边塞诗鉴赏试题的分析及答案示例:一、填空题1. 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包括唐代的_______、_______等。

答案:高适、岑参2.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出自王昌龄的_______。

答案:《出塞》3. 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烽火、狼烟、戍楼二、选择题1. 下列哪首诗不是边塞诗?()A. 《从军行》B. 《塞下曲》C. 《春望》答案:C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句诗描绘的是什么景象?()A. 江南水乡B. 边塞风光C. 宫廷生活答案:B三、简答题1. 请简述边塞诗的特点。

答案:边塞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以边疆的自然风光为背景,描绘了辽阔的边疆景象;其次,它表达了将士们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乡的思念;再次,边塞诗中常常蕴含着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最后,边塞诗的语言风格通常雄浑、悲壮,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2. 分析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的情感表达。

答案:《凉州词》通过对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描写,展现了边塞的辽阔和壮美。

诗中的“一片孤城万仞山”表达了戍边将士孤独坚守的情感,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则反映了他们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无奈。

四、赏析题阅读王昌龄的《出塞》,并回答问题: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 请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答案:这首诗以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跨越时空的辽阔意境。

通过“万里长征人未还”表达了对戍边将士长期征战、远离家乡的同情。

2. 诗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谁?有何象征意义?答案:“龙城飞将”指的是汉代名将李广,他以勇猛善战著称,被称为“飞将军”。

在诗中,李广象征着英勇的将领和强大的军事力量,表达了只要有勇将镇守,敌人就无法越过边疆的坚定信念。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复习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复习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练习知识链接一、【边塞诗概述】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初盛唐边塞诗繁荣,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边塞诗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

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

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他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

二、【边塞诗常见术语等】意象:烽火、狼烟、画角、宝剑、马、铠甲等。

用品:金鼓、旌旗、烽火、羽书、干戈、吴钩、鸣镝、矛、剑、戟、斧、钺、刀、铩地名和民族名: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碛qi、轮台、龟兹、夜郎;单于、吐(而谷5)浑出的)、胡、羌、羯、夷、楼兰、安西乐器或古曲:如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杨柳:汉横吹曲辞名《杨柳枝》的省称,又名《折杨柳》。

唐俗,赠别常以柳枝,取其“丝长”(与“思长”谐音)之意。

故《杨柳枝》也多用作送别曲。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歌词云:“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下马吹长笛,愁杀行客见。

”语义双关又埋怨杨柳尚未返青]、《落梅花》、《关山月》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三、【边塞诗特点】一是浓郁的汉代情结。

边塞诗专题复习教学课件(共22张PPT)

边塞诗专题复习教学课件(共22张PPT)

(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6.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
02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对比:
01
虚实结合: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
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艺术风格很不相同
有的豪放旷达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有的雄奇壮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有的豪壮悲慨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有的委婉清丽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边塞诗的艺术风格也是异彩纷呈。 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能准确地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艺术风格。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南园》李贺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王昌龄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李 白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边塞诗)ppt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边塞诗)ppt

二、思乡闺怨:
《出塞》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二、思乡闺怨: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边 塞 诗
边塞诗
一、壮志激昂: 忠君爱国、投笔从戎、杀敌建功、 蔑视困难,充满民族自豪感。 二、思乡闺怨: 战士思乡;闺中妻子思念从军在外 的丈夫。 三、同情反战: 同情战士疾苦,充满厌战、反战情 绪。
一、壮志激昂: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并且毫不畏惧地,过着我理想中的生活 成功,会在不期然间忽然降临!
1、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 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4、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 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边塞诗中的主要乐器
羌笛——羌笛何须怨杨柳 笛——笛中闻析柳 角——吹角当城汉月孤 芦管——不知何处吹芦管 笳——几处吹笳明月夜 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 胡琴——胡琴琵琶与羌笛 鼓——晓战随金鼓
前出塞 杜甫 挽弓当挽强, 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 列:即青海湖,在今青海 省东北部,在唐代,这里是经常与吐蕃作 战的地方。 2、长云:满天的阴云。 3、楼兰:汉代西域的一个国家,这 里代指骚扰边疆的敌国。
一、壮志激昂: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边塞诗鉴赏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边塞诗鉴赏课件
在鉴赏边塞诗歌时,如果我们能关注到这三个思路,那么,面对 鉴赏题目,我们就能准确快速进行分析并解答了。
诗歌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 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 七万多人。
古来战几人回
边塞诗鉴赏
什么是边塞诗
边塞诗派:是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应 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
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 (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华, 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 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 观的边塞诗派。
适)
•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 的景物对照,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 3.虚实结合: •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岑参)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
•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 空的对照。
• 4.用典故: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 •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4、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 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抒发将士们 思乡念亲的乡愁。)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类5:边塞诗】专题精讲精练附详析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类5:边塞诗】专题精讲精练附详析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类】精讲精练专题五、边塞诗边塞征战诗歌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一、边塞诗类型根据边塞诗选材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内容上的不同,边塞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或写战争的惨烈,或写报国的豪情以王昌龄的《从军行》为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以戍边战士的视角,既让我们想见战争的残酷激烈、战事的频繁不断,又让我们看到了战士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最后必胜的坚定信念。

2、从闺中主妇的角度,批判战争破坏了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从思妇的角度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成独特的边塞闺怨诗。

以金昌绪的《春怨》为例: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长年戍边的亲人还健康地活着吗?每天吃得饱吗?身上的棉衣能否御寒?这一切,都让思妇担心、牵挂,而这些担心、牵挂无法得到排解,思念之极就不自觉地出现在白日梦中了。

在梦中与思念的人儿相会,也是一种苦涩的幸福啊,难怪女主人要赶走可爱的黄莺鸟。

这种无理而有情的动作正揭示了战争破坏了人民安宁的生活,看起来它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实则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3、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杜甫在《兵车行》中沉痛地写到:“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战争使得无数的家庭背井离乡、使得无数的战士变成累累白骨!高适在《燕歌行》里用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这样一幅画面:“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一方面是前线的战士浴血奋战,随时都有战死的可能;一方面却是将领们纵情声色、歌舞升平。

4、从将士的角度,写因长期戍边而产生的精神上的痛苦王昌龄的《从军行》较为典型: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这里的“边愁”有对于现实的忧愁、建功立业的渴盼,更有离乡背井抛妇别雏的痛楚、无限的乡愁。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边塞诗》基本常识及训练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边塞诗》基本常识及训练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边塞诗》基本常识及训练含答案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边塞诗》基本常识及训练含答案一、边塞诗的概念边塞诗词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开始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宋年间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词流派。

二、边塞诗的意象:1、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2、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大漠、长城、黄沙、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芦管,《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三、边塞诗常见的表现手法:1、借景抒情:例如[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2、借事言志:例如[李益·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3、直抒胸臆:例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用典、对比、虚实结合……四、边塞诗的思想感情:1、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激情[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2、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沈佺期·杂诗]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3、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以及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高考语文复习:边塞诗鉴赏试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复习:边塞诗鉴赏试题(含答案)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边塞诗的鉴赏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后人称这些诗人为“边塞诗人”。

后来,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然大观,边塞诗成为唐代这个诗歌王国的一朵奇葩。

当然,我们寻常所指的边塞诗,范围要大一些,凡是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都可归为这一类。

要理解、鉴赏这类诗歌,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把握时代特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因而,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诗评家常称赞“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式微,虽然诗人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着多少悲壮,多少婉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在报国无门的愤懑(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凉,更多一些惆怅。

时代不同,边塞诗的题材、主题基本类似,风格也差别不大,却都分明展示了各自不同时代特征。

A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例1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例2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代边塞诗专题鉴赏复习35页PPT

唐代边塞诗专题鉴赏复习35页PPT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唐代边塞诗专题鉴赏复 习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边塞诗专题鉴赏复习

边塞诗专题鉴赏复习
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1分).
(2004年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 后回答问题。(6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 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 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 【参考答案】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 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 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 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山河阻隔)。
景—— 边塞风光(雄奇壮阔)
内容
统治者—— 穷兵黩武 好大喜功; 艰苦戍边生活 厌恶战争
人 将士 报国豪情(英勇杀敌 建功立业) 思乡念亲
惜别感伤 友人
壮别感奋
表达技巧
多用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衬托、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技巧。
意境氛围
雄壮豪迈 苍凉悲慨 凄凉悲愤 豪放旷达 慷慨悲壮 委婉清丽
▪ 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 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 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
▪ 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 羌 羯 夷指 少数民族) 碛西 轮台 龟兹 夜郎; 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 阳关、凉州、楼兰。
▪ 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 笳、芦管、角、鼓。
重点:归纳特征 情感
边塞 战争
诗 鉴赏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诗人 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貌。
鉴赏要点:
1、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 人)。
2、把握时代特征,理解所描写事物的 特征。
3、推敲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二:颔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
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 然引入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 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 积极参战,英勇杀敌。颔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 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 (要切 合原诗,有观点、有分析。)
作者:
高适,字达夫,郡望为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盛唐与中晚唐边塞诗的风格差异 盛唐——雄奇壮美、意境阔大 中晚唐—苍凉悲壮、萧瑟凄苦
迁移训练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诗人骑马从塞外 千里迢迢赶到蓟 城,登上这座边 城的城墙。只见 边塞苦寒之地, 一片萧条,白日 当中,黯淡无光 的景象。
看到边塞如此萧条的景象,作者有何感慨?
一到征战处, 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 诸将已承恩。
感慨: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 此萧条,民不聊生,就为胡 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难道 没有安定边境的奏疏上陈吗? 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 无能将领,让他们无功受赏, 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
渤海蓓县。天宝八载 (749),得睢阳太守张 九皋力荐,举有道科,
授封丘尉。天宝十二载 (753),辞官往河西哥 舒翰幕府,任左骁卫兵
曹、掌书记。安史乱起, 帮助哥舒翰守潼关。广 德元年(763)任西川节 度使。入朝后任刑部侍
郎,转左散骑常侍,封 渤海县侯。后人编有 《高常侍集》。
中晚唐国势衰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 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
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是《出 塞》和《从军行》。
乐观豪放 视死如归
凉州词
盛唐·王翰
古醉欲葡 来卧饮萄 征沙琵美 战场琶酒 几君马夜 人莫上光 回笑催杯 。,。,
南宋沦亡半壁江山,外临强敌内政颓糜, 诗坛和词苑交织着救亡御侮的悲怆呼号!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 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如何表现士卒 思亲之情?
形出黄 昏独上 之情, 极缠绵 悱恻
缕缕笛声,无 限的思愁
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如泣如 诉,似征人的叹息,引起
万里相思之情。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曲笔:以 闺中之思 已衬出已 愁,更为
情深
写得虽是“边愁”, 但意境雄浑开阔,情 调激越悲凉,绝不只
是儿女情愁。
3、边地苦寒、厌恶战争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 有
“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唐代 边塞诗的风格
景象奇丽 意境阔大 慷慨雄壮
盛唐与中晚唐边塞诗的风格差异
2、久戍思归、离情别绪
从军行七首(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奈金闺万里愁。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展现了 一幅怎样的画面?


火 环境 昏


西

百 尺
风物
海 风




悲凉伤感的画面
时序 士卒
景物
在一片广漠的边塞之 上,一座边城的西边, 一座百尺高的烽火楼 上,一个戍卒孤独地 走上嘹望台,从青海 湖上吹来的秋风在黄 昏时分显得更加凛冽 寒冷。此时此刻,戍 卒的思乡念亲之情也 正是最为浓烈之时。 这是一幅悲凉而又伤 感的画面。
1、本诗抒发了什么情感?(2分) 2、请任选一联或一个角度,谈谈本诗语 言或表达技巧上的妙处。(4分)
㈠、第一问: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报国精神的赞 扬与 自己杀敌报国的决心。(2分)
第二问:例一,首联写五月的天山仍白雪皑
皑,全没有内地五月的春花春草,天气仍十分寒 冷。这里的景物描写,既向读者展示了苍凉的画 面美,又是对戍边将士英勇精神的反衬。
哪些词表现了这些感慨?
每愁
诗人忧心之重,一腔忧 愤尽抒笔端。
已承恩
暗示讽刺: 玄宗偏听偏信。
想到无才无识者巴结讨好朝廷 即可尸位素餐,不管边地人民 死活,弄得边地狼烟四起,民 不聊生;而有才有识者上书言 事,却石沉大海,不被重用,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尽管 自己有着孙武和吴起一样的谋略,但 皇帝不重视也只能空自闭门叹息。抒 发自己报国无门的郁闷之情。
男儿何不带吴钩—
唐代边塞诗鉴赏
学习目标:
1、了解边塞诗的基 本概况及代表作家、 作品。
2、把握时代特征, 理解唐代边塞诗所 蕴涵的时代精神。
边塞诗的概念:
产生时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
主要内容:反映边塞风光和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 容的诗歌流派。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在唐代, 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 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 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 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 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卢纶·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吹遍《行路 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 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意点:不同时代的边塞诗有不同的思想感情,同 一时代的边塞诗也有不同的思想感情。边塞诗最能 体现国运兴衰,应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
唐代边塞诗常用的意象
一、边塞风光:大漠、长城、黄
沙、长云、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 孤城、受降城、玉门关等
二、军营生活:旌旗、烽火、羽
书、金鼓、矛、刀、铩、干、戈、号角、战 车、辕门,羌笛、胡笳、琵琶、芦管,《折 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唐代边塞诗的思想主题
1、建功立业、报效祖国 2、久戍思归,离愁别绪 3、边地苦寒,厌恶战争
作者: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早年 曾漫游四方,到过塞上。开元十五 年(727),登进士第,开始了仕宦 生涯。后获罪被谪岭南,又被贬至 龙标县尉。安史之乱发生,王昌龄 北还,路过毫州郡时,为刺史闾丘 晓所杀。
其边塞诗,闺怨诗轰动一时, 有“七绝圣手”“诗家夫子”之称。
从军行
西京--长安
初唐 ·杨 炯
牙璋--兵符
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 凤阙--皇宫
牙璋辞凤阙, 铁骑绕龙城。 百夫长— 下级军官
雪暗凋旗画, 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投笔从戎
保家卫国
从军行
王昌龄
不黄孤青
坚定的信念 铿锵的誓言
破沙城海 楼百遥长兰战望云终穿玉暗不金门雪
还甲关山
。,。,
边塞诗主题二:对将帅腐败无 能的嘲讽,表现报国无门,壮 志难酬的苦闷。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 杜甫
关于盛唐边塞诗的评价:
唐代边塞诗人有他们的共同特点,他们在人生态度 上积极进取的,而不是消极退却的,他们都具有不同程度 的乐观情绪何英雄气概以及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他们对 人民特别是对士兵都有深厚得同情,他们对战争性质的认 识基本上是正确的,他们的作品色彩强烈,情调高昂,显 示出了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感染力量,他们的风格:一般是 豪放悲壮,能够振奋人心的,他们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 争气氛,善于表现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在诗体上他们一 般运用七言古诗或七言绝句,因为用七言来表达战争边塞 的豪情壮志是更为合适的,他们的缺点是个人功名思想较 重,有时混淆了战争的界限。
[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范仲淹·渔家傲]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 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 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
几人回?”
王翰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
梦中人。”
陈陶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
满关山。”
高适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
尽望乡。”
李益
抓住文中表现边塞风貌的词,分析本诗描 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
策马自沙漠, 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 白日黄云昏。
表现程度之深, 感慨之深
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 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王维·少年行四首]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知识点:边塞诗主题之一: 战争连年不止的哀怨和思念 故乡亲人的凄苦。
一、边塞诗派产生的社会原因
1、交流融合:盛唐时期国势强大,疆 域辽阔,同边地少数民族政权在政治、文 化、经济、军事等方面交往密切。
2、边事增多:唐代,有四外族与唐抗衡:突 厥、吐蕃、回鹘、南诏。诗人们多有到塞外 出使做事的机会,他们向往从军边塞为国立 功,向往新奇的边疆景物和生活,一部分仕 途失意的诗人更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取功名的 出路。(王维、王昌岭等都到过边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