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师夷长技以制夷”有感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解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解"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中国古代谚语中的一句典故,意为学习外国技术和经验,以制衡外来势力。
这一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对这一理念进行深入的解析和理解。
首先,"师夷长技以制夷"体现了学习借鉴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学习和借鉴他国的先进技术和文化。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史上有许多例子证明了这一点。
例如,古代汉族人在冶铁技术上向西亚学习,学会了制造精良的铁器,从而在军事和经济上占得先机。
又如,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将中国的航海技术借鉴世界各地,使中国成为世界海洋贸易中心之一。
这些例子证明了学习借鉴的重要性,"师夷长技以制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出来的。
其次,"师夷长技以制夷"反映了中国自主创新的追求。
学习借鉴外国技术和经验,并不是为了完全模仿他国,而是在借鉴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
中国人在学习外国技术和经验的过程中,通过吸收、消化、并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实际,进而找到自己的路径和方法。
例如,在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基本保持完整,同时又深入吸收和融合了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知识,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明。
这一理念的核心是,要学习和借鉴外国的优秀经验和技术,但不能忽视自身的文化和价值观,并在吸收外国的同时坚持自己的独特性。
另外,"师夷长技以制夷"还强调了技术与民族命运的关系。
中国古代历史上经历了很多次外族入侵的挑战,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土和民族利益,学习和掌握外国的先进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学习和借鉴外国的技术,掌握和提升自己的实力,才能在外来势力的挑战面前保持壮大的力量和自信心。
这样一来,"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成为了面对外来威胁的必要手段和策略。
最后,"师夷长技以制夷"所蕴含的理念在当今时代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解
“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句话出自清朝末年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魏源的著作《海国图志》。
这句话的核心思想是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制度,以此来抵御外来的侵略和影响。
在19世纪中叶,中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军事压力和文化冲击。
魏源认为,中国要想在这种新的国际环境中立足,就必须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军事战略以及政治制度。
这里的“夷”指的是西方列强,而“师夷”就是向西方学习的意思。
“长技”则指的是西方的先进科技和制度。
“以制夷”则是指通过学习这些先进的东西,来增强自身的实力,从而在与西方列强的互动中保持一定的主动权和影响力。
这句话反映了当时中国一部分开明人士的觉醒和自强意识,他们认识到闭关锁国的政策已经不适应新的国际形势,必须开放视野,积极学习外来的先进文化和技术,以求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
这种思想后来被称为“洋务运动”的指导原则之一,影响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发展方向。
面对西方,中国初心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辛亥后却师夷而成夷
面对西方,中国初心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辛亥后却师夷而成夷我们一定要知道在鸦片战争之后,一直到甲午海战这50多年的时间里,尽管说中国是西方列强屡次打败,但是中国在文化上是自信的,并没有失去文化自信。
当时我们认为咱们文化上是先进的,西方则是落后的,是蛮夷,所以我们叫“师夷长技以制夷”。
“长技”,最主要的是指军事技术,我们只是认为它在军事技术上、技术上,或者器物上、技艺上比我们先进,但是在文化上、在道的层面,我们是先进的。
为什么认为西方他是蛮夷的?蛮夷的标准很简单,就是讲不讲义,讲不讲道义。
我们中国是以义为本的,是有独立的道义概念。
我们讲义利之辨,讲义并不否定利益,只是说义利相冲突的时候,我们要舍利取义、舍生取义。
义是体、是本,而利是末,是用。
西方的话它是没有道义概念,只讲利,只有利益。
鸦片战争到现在是100多年,不到200年,西方有没有变化呢?没有变化。
他那个时候是只讲利,而没有义,是蛮夷,其实他也一直是蛮夷。
但是中国对西方的态度却发生了变化。
什么时候发生变化?就是甲午海战。
甲午海战我们败给日本之后,中国开始一股脑的学习日本,甚至崇拜日本,去否定自己的文化,否定中国文化,打倒孔家店,然后全盘计划。
这个时候不再认为西方是蛮夷了,反而是认为咱们中国文化上是落后的。
现在中国已经崛起了,我们在技艺上、在技术上、在军事上、在经济上,尽管说作为距离美国还是有一有一些差距,但是总之已经赶上来了。
我们的制造业已经远远超越美国,我们在一些技术领域是超越美国的,经济总量如果按购买力评价也是超过美国的。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所以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开始提什么?百年未遇之大变局。
百年未有大变局是谁造成的?是中国自身造成的,因为中国自身以前的短板,或者叫硬实力,我们赶上来了。
以前咱们是落后的,但现在咱们在世界上已经是一流的了,由列弱变成列强,这个将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再看西方的文化就会不一样。
中国在甲午海战之后,为什么我们认为自己落后,全部是落后?是因为经济的技术的落后,导致我们认为我们所有的都落后。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这句话是魏源首先在《海国图志》提出的,原句是“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师夷长技中的长技是什么?是战舰,枪支,还有练兵的办法。
所以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学习外国的战舰、枪支、练兵来抵御外来侵略者。
这句话也是为后面的洋务运动,做出了一定的先行思想。
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国家的大门,给清政府打了一个耳光,见证了外面的先进技术。
魏源见证了这些以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语句。
为后来北洋军舰配备了先进的火炮。
甲午中日战争虽然失败了,但是邓世昌也给了外国侵略者一个强烈的打击。
见证了中国的军队的强大。
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闭关锁国,一直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魏源提出了海国图志之后,首要提出了自己的不足,清政府并不是最强大的。
要学习西方技术,为后期的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做出了先导思想,并让清政府深刻认识到了外国列强的先进技术。
1。
师夷长技以制夷,我与科学共发展
师夷长技以制夷,我与科学共发展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上午好!我是xx学校xx年级的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我与科学共发展”中国要发展,要富强,要进步,就是要吸收和借鉴一切科学先进的东西,残酷的历史,一次又一次,告诉我们,落后就要被挨打。
“师夷长技以制夷”源自于魏源的《海国图志》,这是一部“睁眼看世界”的著作,它讲述了不被外敌欺侮,要学习“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三大长技。
然而,在闭关锁国、封建落后的当时,科学技术并非“主流叙事”,《海国图志》在“启迪民智”上效果平平。
《海国图志》折射出走近科学的思想和精神,于今日依然十分重要。
开眼看世界、与时俱进学长技,于国,我们因此而汇入复兴洪流;于业,我们得以手握改革发展的利器;于己,我们藉此不断成长和获益。
今日之中国,大数据、云计算,建高铁、畅航线,人们以一日千里的速度遨游神州大地;在线支付、万物互联,人们可以凭借一部移动终端方便衣食住行……这都是科技的魅力、科技的力量、科技的光芒。
我们要以勇者无畏之心走近科学。
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要坚持科学思想、尊重科学规律、用好科学方法,多一些大胆假设、少一些天佑论、运气论和经验论。
我们要以求知若渴之心走近科学。
2023年疫情袭来,依托万物互联的创新“火器”,我们有了克服疫情的底气、战胜疫情的豪气。
以信息化、物联网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已然构成了现代版《海国图志》,我们要跟上科技发展的“导航图”,练就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硬本领”,在走近科学的道路上以学促知、以知促行、以行促进。
我们要以海纳百川之心走近科学。
推动科学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加开阔的视野、包容的心态和科学的素养。
为此,我们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多学科学知识,把握时代的脉搏;多览“科普中国”,熟悉身边的科技;多看科学权威媒体报刊,关注时代的创新……以更多的知识,壮大“养兵练兵之法”;以更多的实践,锤炼战之必胜的技艺;以更多的方法,汇聚改革创新的“沙场精兵”。
初三作文日记《师夷长技以制夷》650字(总9页PPT)
国家 我们一定要向先进
学习,
农业 实行改革,发展教育,重视
,
工业,取长补短。 是不是全部
照搬呢? 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
糟粕,把独立自主作为前提,
大门 要打开中国的
,引进来,走
人 出去的,一个国家需要的全方位
才,德智体全部要过关,教育是一
个民族振兴的基石,二十一
世纪的青少年们应该接受教育,
关键词:图志,洋务运动,指导
思想,经历,经济,国威,灾难,战争, 耻辱,出自,成为,侵略,带来,衰败, 侵华,践踏,尊严,沉痛。 词语:图志 拼音:tú zhì 解释:附有地图的地志书。如唐 李吉甫有《元和郡县图志》、清 魏源有《海国图志》。宋陈亮 《重建紫霄观记》:“考其图志, 皆缺裂不全。”清林则徐《体察 洋面堵截情形折》:“臣甫经到 省,於各处岛澳口门,尚未亲 歷...
初三作文日记《师夷长技以制 夷》
国情 我们应该从中国的
出发,学
前 习西方高科技,一步一步来,但
提是要受到人民支持,我们应该
局势 要通过改革来改变此
,来扭
转乾坤。
其实日本就是一个例子,一
命运 次重要的改革改变了日本的
,
改变受到半殖民地的命运,学
技术 习西方先进
,发展教育,如
今也变成强国。
关键词:国情,前提,人民,局势,
初三作文日记《师夷长技以制 夷》
原因 造成这个
到底是什么呢?
那就是,中国的综合国力不强, 封建思想的猖狂,导致而成的。
当时曾国籓,左宗棠,李鸿章,
张之洞等人,成立洋务派,希望
学习西方技术来挽救中国的命
运,但这场运动还是失败了。
关键词:原因,洋务派,技术,命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局限性再评价
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在晚清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将嘉道年间之际复兴的经世思潮推到了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是对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的西方挑战的最理性的回应”,其主张“是晚清以来的中国人提出的第一个近代化方案”[1],对于其积极意义,史学界已经作出充分的评价。
同时,也有不少学者专门著文论及过这一思想所存在的局限。
这些局限性概括起来,主要包括目的的局限性、观念的局限性、内容的局限性、作用的局限性[2]。
以上方面的局限性分析,其中不乏合理成分,但有些评价是有失客观性的,有些评价则是似是而非的。
笔者认为,这些局限性的评价必须是建立在对特定历史环境和阶级属性的充分认识基础之上,否则这将是一种有失历史客观性的评价。
“如何用当时的观念合情合理地解释当事人的思想和行为”[3],这是历史研究一个十分关键却极易忽视的问题。
基于以上考虑,笔者试图对前人在“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思想的局限性方面的评价分别作出自己的分析,以期对该问题评价的客观公正与“合情合理”。
关于是目的的局限性。
一般我们认为魏源在鸦片战争前后看到了中西方的差距,认识到了效法西方的必要性,提出了富有远见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体现了他思想的开放性和爱国性,这在当时有着抵御外辱、挽救民族危亡的积极作用。
但是魏源主张的只是通过“师夷长技”这一手段来达到“制夷”的效果,而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种主张的动机是一种传统的忠君思想。
所以,魏源思想主张只可能维护而不可能触犯业已腐朽落后封建制度,因此这一主张的内容和作用都受到了极大束缚。
魏源作为晚清开明的思想家,其思想和主张被认为是该时代最先进的代表,这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他毕竟是出生和成长于闭关锁国的晚清时代,是深受传统儒家学说影响的士大夫,同时也是晚清社会地主阶级的代表。
无论从其生活环境、思想结构还是阶级属性来看,在国家危难关头,他的主张都不可避免以忠君思想为动机,以维护清王朝统治为根本目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作文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作文
“哎呀,这道题好难呀!”我抓耳挠腮地对着作业本发愁。
旁边的同桌凑过来瞧了瞧,撇撇嘴说:“这有啥难的,你咋这么笨呢!”我白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哼,你厉害,那你给我讲讲呗!”同桌得意地笑了笑:“那当然,听好了啊。
”就这样,我们俩在教室里开始了讨论。
这时,老师走了过来,看着我们微微一笑,说:“遇到难题互相讨论是个很好的办法呀。
”我抬起头看着老师,突然想到了以前老师给我们讲过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我心里想,这不就是我们现在在做的事情嘛,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来解决问题呀。
在生活中,我们不也应该这样吗?我们不能总是故步自封,要多向别人学习好的地方,然后转化成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呀。
就像我们学习知识,有的同学数学好,有的同学语文好,那我们就可以互相请教,把别人的优点学过来,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这就好比是去取别人的长处这个“真经”,然后用来提升自己。
我们不能小瞧任何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我们要像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别人的长处,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就拿我们班的同学来说吧,有的擅长画画,那我就可以跟他学习怎么把画画得更好;有的擅长运动,那我就多向他请教怎么提高体育成绩。
这样,我们大家都能共同进步,变得越来越好。
所以呀,我们一定要牢记“师夷长技以制夷”,多向别人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不断进步,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学习体会刍论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学习体会刍论作者:齐江南来源:《成才之路》 2019年第6期摘要:魏源是我国近代的一位重要思想家,他曾经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但是学术界对于这一思想依然存在一些争议。
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思想是极富有冲击力的。
文章针对这一思想的学习心得体会进行分析。
关键词:历史;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体会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06-0062-01在鸦片战争爆发时期,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面对丧权辱国事件的发生,我国有志之士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开始探索救国之路。
本文就对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进行论述。
一、分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内容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涵盖了非常丰富的学习内容,并且有一个完整、合理的思想框架。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包括了政治方面、军事方面、外交方面、经济方面等多个方面的思想。
在政治方面,魏源主要介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体制,并且在这一基础上增添了一些民主思想,即如何将封建专制制度进行变通,调整君王与臣子、百姓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我国对封建思想进行变革的第一步。
在军事方面,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战舰、火器以及练兵用兵之道,将其应用于我国的军队中。
在外交方面,魏源强调不能闭关锁国,要面向世界,让我国的产品走出去,从而振兴我国的经济,了解其他国家的发展状况,增强抵御外界侵略的能力。
在外交过程中,要在增强自身实力的基础上,联合其他国家,共同打击外界侵略者,利用西方各国之间的矛盾来保全自己。
在人才方面,他着重强调了人才的选拔、培养和应用三个方面,要改革科举制度,吸收一些具有创新想法的实用人才,甚至可以引进外国人才推广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
魏源对于强国的理解与旁人不同,他细致地分析了这些强国在多个方面的发展状况,认清我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差距,为当时的中国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浅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摘要:“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 摒弃了九洲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陈腐观念, 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观念, 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 拓宽了国人的视野, 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
本文主要从其产生背景、思想内涵以及历史局限性来阐述。
关键词:师夷制夷背景内涵局限性一、魏源生平简介魏源(1794~1857年)是湖南邵阳金潭(今属隆回县)人,道光进士,曾任内阁中书。
21岁时随父入京。
先治王学,后转向汉学,再改为常州今文学,师承于刘逢禄。
33岁时,魏源作了江苏布政使贺长龄的幕僚,后又转入两江总督陶澍幕府帮办盐务。
贺、陶也是湖南人,对魏源尤有提携之力。
借此机缘,魏源又与江苏巡抚、福建人林则徐相识。
贺、陶、林均是朝廷中务实的封疆大吏,他们的变革思想都对魏源有所影响。
人们常把魏源的历史贡献归于他把林则徐遭遇重创时未竞的事业继承下来,并将其开眼看世界的风气予以发扬光大,出色完成了《海国图志》的编撰和增订工作。
二、“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产生包括荆楚在内的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转型,从19世纪中叶以后缓慢开始。
从世界近代化的历程来看,西方国家是先有文化的变革,然后产生经济技术的变革,由此走上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中国的情形与此相反。
它未能在传统社会的母体中,依靠自身力量获得新生的动力,及时步入近代社会,而是在外敌压境时,一次次被迫抗争、失败、再作抗争。
由于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联系在一起,因而中国人在外来挑战面前的第一反应就是自救图存。
此种由环境而生的后果自然是缺少思想文化的准备,因此,物质层面的变革就要先于思想文化的变革,即使是向西方学习,首先看到的也是其文化的外壳——坚船利炮。
外来的近代文明与炮舰一道裹挟而入,使中国人如大梦初醒。
在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群中,一个于传统文化的变革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就是生于“荆楚之南”的魏源。
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主题的作文
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主题的作文嘿,同学们!你们知道“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句话不?这可太重要啦!
咱先来说说啥叫“师夷长技”。
就好比咱跟厉害的人学习,人家有啥好本事,咱就学过来。
咱中国以前呀,有些方面可能没那么厉害,那咋办?就得向别的国家学习呀!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像那些造大船的技术呀,造厉害武器的技术呀。
这就好像咱跑步比赛,人家跑得快,咱就得看看人家咋跑的,学学人家的方法,然后咱才能跑得更快,对不?
再说说“以制夷”。
学了人家的本事可不是为了好玩,是为了能变得强大,能不被别人欺负呀!要是咱啥都不会,那别人来欺负咱,咱咋还手呀?所以呀,学了人家的技术,咱就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啦!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讨论这个。
我说:“咱得学人家的好东西呀!”小伙伴就问:“为啥呀?”我就说:“你想想,人家有厉害的大船,咱没有,那要是在海上遇到危险咋办?”小伙伴一听,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啊!”
咱中国就是这样,一点点学习,一点点进步。
从以前的落后,到现在的越来越强大。
这都是因为我们懂得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呀!
所以呀,我们小学生也要好好学习,以后才能为国家出一份力呢!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强大,谁也不敢来欺负我们!。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作文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作文《师夷长技以制夷在生活中的小智慧》在生活里啊,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个老观念可一直有着新体现。
就拿我邻居王叔和李叔来说吧,他俩那可是一对活宝。
王叔是个老棋迷,李叔也是个没事儿就爱在棋盘上摆弄两下的人。
可是呢,王叔老是下不过李叔。
李叔下棋有个习惯,他老是喜欢布一个特别隐蔽的开局陷阱,就像躲在草丛里等着猎物上钩的小狐狸一样。
好些次,王叔都傻乎乎地往陷阱里跳,丢了这个子又丢那个子的。
每次输棋后,王叔那脸皱得就像个苦瓜。
有一次,我听王叔念叨说:“哼,这老李,老是用那一招儿对付我,我得想个法子。
”结果呢,王叔就开始干了件特别聪明的事儿。
他每次和李叔下棋的时候就变得特别像个虚心的小学生。
他再也不火急火燎地下子了,反而是小心翼翼地观察李叔的每一步,看他咋布阵的。
不仅如此,王叔还偷偷做了个小本子,每次就把李叔下棋用的那些个小技巧、小陷阱啥的都记下来,活脱脱一个认真学习的模样。
这就是在师夷长技呢。
后来,有一次下棋大赛。
这次王叔就像换了个人似的,面对着李叔布下的开局陷阱,他嘿嘿一笑,轻松就避开了。
而且他还仿照李叔以前那些手段,给李叔也挖了几个小坑。
这下子,可轮到李叔傻眼了,他就像平时的王叔一样,左支右绌,最后被王叔给赢了这一局棋。
这小小的棋局里啊,就有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妙处。
王叔知道自己在棋艺上有不足的地方,尤其是对李叔那些狡猾的下棋手段总是没办法。
可是通过仔细观察和学习李叔的技巧,把这些转化为自己的本事之后,轻松就战胜了原本总是赢自己的李叔。
这种智慧放在我们对外学习上也是一样的道理,学别人的优点长处,转化过来,最后来超越对手。
《学习邻居学霸姐姐的秘密武器》我住的那层楼有个学霸姐姐,就叫她晓萱姐吧。
晓萱姐可是我们全体小伙伴都羡慕嫉妒但又很尊敬的对象,为啥呢?因为她那成绩就像火箭一样,蹭蹭往上飞,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我呢,那成绩就是忽上忽下的,比坐过山车还让人心里没底。
有一回老师在课堂上点我回答问题,那问题就像是跟我作对似的,我半天答不上来,那脸啊红得像个熟透的番茄。
师夷长技以制夷
1877 开平煤矿 李鸿章
1888 湖北织布局 1890
洋 务 派 创 办 近
李鸿章
目 的 :
求 富
1872
民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开平矿务局
4、洋务派是怎样办洋务的?(内容) 洋务派是怎样办洋务的? 内容)
1、军事:创办军事工业 早期)建立近代海军 军事:创办军事工业 早期)建立近代海军 ( 经济:创办民用工业 后期) 2、经济:创办民用工业(后期) 文化:兴办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 新式学堂, 留学生, 3、文化: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培养洋务人才 培养洋务人才
局
目 的 : 自 强
1861
1865
1866
局
军事工业
北洋舰队时期的 旅顺港
创建 海军
福州船政局制造的 建安舰” “建安舰”
洋 务 派 建 成 的 近 代 海 军 及 基 地
南洋海军
旅顺
北洋海军
威海卫
福建海军
4、洋务派是怎样办洋务的?(内容) 洋务派是怎样办洋务的? 内容)
1、军事:创办军事工业 早期)建立近代海军 军事:创办军事工业 早期)建立近代海军 ( 经济:创办民用工业 后期) 2、经济:创办民用工业(后期)
当西方各国先后进入工业革命, 当西方各国先后进入工业革命,建立资本主 义制度,发展经济,壮大国力时, 义制度,发展经济,壮大国力时,清王朝自 大无知,腐败无能。 大无知,腐败无能。 中国国力贫弱。 中国国力贫弱。 资本主义列强的强大的军事优势。 资本主义列强的强大的军事优势。 没有科学的指导思想。 没有科学的指导思想。 ……
2、新思想的倡导者--魏源 、新思想的倡导者--魏源 --
《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作文
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作文咱老祖宗有句话叫“师夷长技以制夷”,可在我看来,如今这时代,应该是“师夷长技以自强”。
为啥这么说呢?且听我给您唠唠我自己的亲身经历。
前些年,我有幸被公司派到国外去学习交流。
那地方,科技发达,管理先进,一开始,我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啥都新鲜。
我去的是一家在行业内赫赫有名的企业。
刚进他们办公室的时候,我就被震住了。
那环境,那布局,跟咱国内常见的办公室完全不一样。
每个人的工位宽敞又舒适,各种现代化的设备一应俱全。
但这还不是最让我吃惊的,真正让我开眼的是他们的工作方式和团队协作。
咱就说开个会吧。
在国内,有时候开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半天也没个重点,效率不高。
可在那儿,开会前每个人都会收到详细的议程,上面清楚地写着会议的目的、要讨论的问题以及预计的时间分配。
开会的时候,主持人严格把控时间,每个人发言简洁明了,直奔主题。
而且,他们特别注重倾听不同的意见,哪怕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年轻提出的想法,只要有道理,大家都会认真考虑。
我当时就想,这招咱得学啊!回来后,我在自己负责的项目组里也试着这么搞。
一开始,大家还不太习惯,觉得麻烦。
可坚持了几次之后,效果就出来了。
项目推进得又快又稳,以前那种混乱、低效的会议场面再也不见了。
还有他们的创新精神,那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他们公司,鼓励员工大胆尝试新的想法,哪怕失败了也没关系。
他们有专门的创新基金,只要你能提出有潜力的项目方案,就能申请到资金支持。
我就亲眼看到一个团队,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搞一个新的产品研发,中间失败了好几次,但公司一直支持他们。
最后产品成功推出,在市场上大获成功。
这可把我馋坏了。
回到国内,我也跟领导建议,咱也设立个类似的创新激励机制。
领导还真听进去了,研究之后真就搞了起来。
这下子,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各种新奇的点子层出不穷。
再说说他们的培训体系。
那叫一个完善!从新员工入职培训,到专业技能提升,再到领导力培养,每个阶段都有针对性的课程和导师。
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全面评价
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全面评价好,咱们来聊聊“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句话。
这是个听起来挺复杂的观点,但其实就是借鉴别人家的好东西来增强自己的实力。
想想看,咱们生活中不也常常这样吗?比如说,做饭的时候看别人怎么做菜,结果学会了个绝活,自己也能在厨房里翻江倒海。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取长补短嘛,没啥好怕的。
回到“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句话最早是出现在清朝,想当年,咱们的祖辈们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真是愁眉苦脸的。
不过,这个想法的提出,让人眼前一亮,光是想象一下,那些老祖宗们拼命想把别人的长处拿来用,真是心思细腻呀。
别小看这点,背后可是包含了多少智慧和勇气。
要是当时他们只会自怨自艾,那可就真没希望了。
任何国家发展都离不开学习和借鉴。
你想啊,古今中外,哪个国家不是在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就拿日本来说,他们从明治维新开始,可是把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引进来了,结果一跃成为世界强国。
听说他们还专门设立了很多留学项目,让年轻人去国外学习,回来后把好东西带回家。
真是不得不佩服他们的眼光。
在生活中,咱们也得懂得这个道理。
举个例子,职场上同事之间的竞争,不也得互相学习吗?有时候你看别人是怎么做项目的,结果灵光一现,哎呀,怎么没想到呢!要是大家都闭门造车,那谁能进步呢?合作学习、共同进步,这才是王道呀。
再说了,学习别人的长处,最重要的不是单纯地模仿,而是要融会贯通。
比如说,你学会了人家做的好菜,但你得加点自己的调料,才能做出不一样的味道来。
这就像一幅画,单单抄袭别人的风格,是没办法打动人的,得加入自己的灵魂和情感,才能让人眼前一亮。
生活也同理,借鉴的同时,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让别人记住你。
不过呢,这个“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念,有时候也会被误解。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光学别人的东西就够了,根本不需要思考。
这就错了,毕竟不思考的学习,最终可能就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你看看那些只会抄作业的学生,最终成不了大器。
咱们可不能当这样的“跟风者”,要在借鉴的基础上加点自己独特的东西。
关于“师夷长技以款夷”的解读
关于“师夷长技以款夷”的解读发表时间:2020-11-13T11:17:42.61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第21期作者:郭华平[导读]郭华平蕉岭中学一、问题的由来2019年10月12日我们广东省张铁诚名师工作室开展了“送教下基层”活动,来到丰顺实验中学开展同课异构活动。
我有幸听了我们工作室成员的一堂公开课,课堂内容是必须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堂中老师展示一段史料,就是大家司空见惯的魏源的《海国图志》中的序言“ 是书何以作 ? 曰为以夷攻夷而作 ,为以夷款夷而作 ,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或许是多年的教学习惯,没有过多的思考这段序言的内在关系,被听课中的老师提问,“款夷”如何解释?我不假思索的回答是“款待”,可是课后我转念一想,似乎不大对劲,因为逻辑不通,为什么“款夷”要放在“攻夷”和“制夷”之间呢,活动结束后,我开始寻找相关内容的解释。
二、关于“款夷”的解释例如 , 于醒民在《林则徐、魏源的外交思想及其实践》中指出 :“ (林、魏的)这一外交思想有一个总的战略目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 , 围绕着它 ,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其主要战术是款夷' , 前者十分清楚 , 是学习西方的先进之处用以战胜来自西方的强敌 , 后者的` 款' , 系诚信、缓和之意 , 表明须尽一切必要的外交努力 , 争取到可贵的战略和平” ①。
又如 , 蔡世华在《魏源的` 夷务' 思想》一文中指出 :“` 以夷攻夷' 、` 以夷款夷' 并不是魏源的新发明 , 而是中国古已有之的传统夷务思想 , 它表现了古代中国在处理夷务时 , 或采取利用敌方矛盾 , 战而胜之 , 或采取羁糜政策 , 通过条约或通婚 , 不战而取之。
这在中国古代史上不乏先例。
诸如大家十分熟悉的张骞出使西域 , 就是汉王朝为击败北方强大的匈奴 , 联络西域 ,` 以夷攻夷' … … 至于像汉代王昭君出塞 , 唐代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等既是古代民族友好交往的象征 , 又是` 以夷款夷' 、` 羁糜'政策的体现。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再探
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主题的作文
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主题的作文《咱也来学学“师夷长技以制夷”》
嘿,大家好呀!今天咱来聊聊“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个事儿。
就说我之前吧,特别喜欢玩游戏,尤其是一款国外的游戏,那画面、那玩法,可把我迷得不行。
我天天就在那琢磨,人家这游戏咋就做得这么好呢?然后我就开始观察,哇,人家的设计理念好先进,各种细节处理得特别到位。
我就想啊,咱不能光玩呀,得从这里面学点啥才行。
于是乎,我就开始认真研究人家的游戏机制,看人家怎么设置关卡的,怎么让玩家有沉浸感的。
我还专门去网上找各种攻略和分析,一点点地学。
嘿,你还别说,真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呢。
慢慢地,我就把这些学到的技巧啊、理念啊用到我自己设计游戏的尝试中。
我也试着把画面弄得精美些,把玩法设计得更有趣些。
虽然一开始做得不咋样,但我不气馁呀,咱就一点点改进。
这不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嘛,咱学习人家的长处,然后用来提升自己,说不定哪天咱也能做出超棒的游戏呢!哈哈,我就这么一直努力着,期待着有一天能让别人也来羡慕咱的成果。
所以呀,咱可不能小瞧了这“师夷长技以制夷”,它真的能让我们变得更好哟!加油吧,大家!
以上作文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听“师夷长技以制夷”有感
多一些材料,少一些结论--------听《“顺乎世界之潮流”》一课有感几天前听了一节复习课-----人民版必修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解放的潮流》,在这节课中,这位老师从心态的角度入手,思路非常新颖,对教材的挖掘也较深,听后很有感触。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史潮流。
但魏源本人是否已有明确的世界观念,或者说他是否已经完全突破了传统的‘夷夏之防’呢?接着他引导学生分析魏源的‘制夷’显示了他的什么观念,学生在分析中联系前面所讲的“华夷文化观”,很容易得出了结论:魏源仍然没有以平等的眼光来看待西方,他仍然认为我们落后的只是‘技’,而非文化之‘体’,西方的船再坚炮再利,它终归是‘夷’。
因为集体的无意识可以通过个人表现出来,任何一个历史个人的心态往往是他同时代其他人所共有心态的表现,这说明以魏源为代表的国人在天朝受到西方的初次重挫之后,还保持着高度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优越感,这也就必然导致他们在向西方学习什么和如何学习问题上,存在着一种‘从容自信的历史局限。
’”这位老师的思路可以用这一公式展现即:夷显示了天朝上国心态决定了只师夷之“技”。
魏源本人到底是否突破了传统的‘夷夏之防’呢?在旧人教版《新思想的萌发》的序言部分是这样说的“鸦片战争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新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在序言部分也说到:“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
但这位老师认为魏源仍然没有完全突破传统的“夷夏之防”。
“夷”到底怎么解释呢?这是一个有争议的学术问题。
“魏源本人是否已有明确的世界观念,或者说它是否已经明显突破了传统的“夷夏”之防?学术界持完全不同的两种意见。
”①学术问题不是高中阶段教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但教学应该是一个比较严谨的问题,笔者认为对于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可以讲出自己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但不应该只讲一家之言。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评价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评价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中国近代思想家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的著名主张。
这一主张的评价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
首先,从历史角度来看,“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代表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种思维转变,即从传统的夷夏之辨向现代的国际关系转变。
这一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人开始认识到自身在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不足,并开始思考如何通过学习西方来提高自身的实力,以应对西方列强的侵略。
其次,从思想角度来看,“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不是盲目排外或全盘西化。
这种理性的态度和方法,为后来的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等思想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
同时,这一思想也强调了“制夷”的最终目的,即通过学习西方来提高自身的实力,以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
然而,也需要指出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它过于强调技术层面的学习,而忽略了制度、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此外,这一思想在实践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洋务运动中过于强调“中体西用”,导致改革不彻底、成效有限等问题。
综上所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种重要思想,它开启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思想、文化、科技等方面的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
然而,这一思想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争议的问题应慎重讲授
--------听《“顺乎世界之潮流”》一课有感
襄阳东风中学李国庆不久前听了一节复习课-----人民版必修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解放的潮流》,在这节课中,这位老师从心态的角度入手,思路非常新颖,对教材的挖掘也较深,听后很有感触。
在分析魏源思想时,这位老师说道:“《海国图志》以深邃的理性思考开启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史潮流。
但魏源本人是否已有明确的世界观念,或者说他是否已经完全突破了传统的‘夷夏之防’呢?接着他引导学生分析魏源的‘制夷’显示了他的什么观念,学生在分析中联系前面所讲的“华夷文化观”,很容易得出了结论:魏源仍然没有以平等的眼光来看待西方,他仍然认为我们落后的只是‘技’,而非文化之‘体’,西方的船再坚炮再利,它终归是‘夷’。
因为集体的无意识可以通过个人表现出来,任何一个历史个人的心态往往是他同时代其他人所共有心态的表现,这说明以魏源为代表的国人在天朝受到西方的初次重挫之后,还保持着高度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优越感,这也就必然导致他们在向西方学习什么和如何学习问题上,存在着一种‘从容自信的历史局限。
’”这位老师的思路可以用这一公式展现即:夷显示了天朝上国心态决定了只师夷之“技”。
魏源本人到底是否突破了传统的‘夷夏之防’呢?在旧人教版《新思想的萌发》的序言部分是这样说的“鸦片战争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新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在序言部分也说到:“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
但这位老师认为魏源仍然没有完全突破传统的“夷夏之防”。
“夷”到底怎么解释呢?这是一个有争议的学术问题。
“魏源本人是否已有明确的世界观念,或者说它是否已经明显突破了传统的“夷夏”之防?学术界持完全不同的两种意见。
”①学术问题不是高中阶段教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但教学应该是一个比较严谨的问题,笔者认为对于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可以讲出自己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但不应该只讲一家之言。
张分田教授在谈到对“先秦思想”教学内容的处理时说过“在中学阶段,应当以介绍事实性的知识为主,除非特别需要,尽量回避对思想家做出价值判断,甚至连褒扬与贬损的字眼都要少用或不用。
必须有所判断的,也应尽可能地隐含在史实陈述之中,这类问题应当由学生独立思考,且大多有待来日。
”②这对我们的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位老师关于魏源“师夷长技”的分析是以魏源本人仍然保持着天朝上国这一心态为前提的。
如果这一前提不成立,本节教学内容该如何处理呢?
一、关于魏源本人是否完全突破了传统的‘夷夏’之防,笔者以为在讲授过程中应当是两种学术观点的简单介绍。
在《近二十年〈海国图志〉研究回顾》一文中郭汉民/袁洪亮教授这样介绍到:“袁伟时认为,魏源已经明确认识到,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西方一些国家在许多方面都已超过中国,中国不但不再是世界的中心,反而应抓紧向西方学习。
因此从五十卷本到一百卷本,他一再呼吁摆脱自我封闭的状态,明确否定了“夷夏之辩”的陈腐观念。
郑强胜也认为,魏源并没有囿于“夷夏之防”的传统观念,而是勇敢地承认在文化上有许多国家优于中国,中国文化并不是至善至美的。
他虽未突破对外国称“夷”的文化偏见束缚,却已放下了“天朝大国”的架子,视西方国家为有教化之邦。
他突破了“华夏中心观”,
主张学习西方,为近代西文化交融扫清了障碍。
章鸣九等则持相反意见。
他们指出,魏源在介绍了世界各国地理历史情况以后,又附上自己撰写的《释五大洲》、《释昆仑》,考辨世界中心问题,否定西洋图说把地球分为五大洲的说法,认为是“强割为五为四”,依然坚持中国不仅在地理上、而且在文化上也处于世界中心的迂腐观念。
”。
③
二、“夷”该怎么解释呢?笔者找到下列一段资料:“为了说服人们接受自己的“师夷”主张,魏源不得不对中国历史上的土“夷”与如今来自欧美的洋“夷”作一番区分。
他写道:所谓“蛮狄羌夷之名”,指的是那些居住在中国周边而未知“王化”的少数民族,而不是来自欧美的具有高度文明的外国人。
我们虽然顺从习惯,将来自欧美的外国人称为“夷”,但实际上他们与中国历史上的土“夷”是不同的,他们“明礼行义,上通天像,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串古今”,是天下的“奇士”、域内的“良友”,值得我们学习。
”。
④张岱年、方克立先生也说过:“魏源等睁眼看世界的先进人物,从其所接触到的西方文明中,敏锐地认识到西方有自己的文明体系,不可以‘夷狄’视之。
魏源指出:在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天像,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串古今者,是瀛外奇士、域外良友,不可称‘夷狄’。
他将‘夷狄’的概念做了重新解释,不再简单地以国界和种族来区分是否为‘夷狄’,而已文明发展的程度来区分。
”⑤
三、魏源为什么只主张学习西方的“技”呢?本人是这样理理解的:从心理学上来讲,任何人认识任何一种新的事物都有一个过程,即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
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看到的还仅仅是西方的物质文明,并且主要是坚船利炮,而魏源本人又是一个提倡“经世致用”的学者,因此最初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西方的意向也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既便如此,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的重要思想在今日看来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在当时已属惊世骇俗之语、石破天惊之言,被认为是“溃夷夏之防”。
“林则徐因主战获罪,朝野均有不少人对他深表同情、甚至敢于为其鸣不平,但愿意或敢为他“溃夷夏之防”之罪责而辩解者是在是少之又少,这顶帽子委实可怕。
”⑥这样一对比,不更能突出魏源的“先进”吗,同样学生也能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当时的中国,由于绝大部分人的天朝上国心态没有转变过来,所以中国的近代化道路走得异常艰难。
这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是魏源“师夷长技”的意义和影响,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
“它表明19世纪40年代先进的中国人从中西文化的最初撞击中,破天荒地发现了在至高至善至美的传统文化中也存在这不足,而一向被认为粗鄙的‘夷人’却有某些‘长技’,传统文化的不足正需要用‘夷技’来弥补和纠正。
这是一种深刻的文化观念的变化,它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融会,开始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历程。
”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教师有义务把学生不知道的东西告诉他们,为其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历史学科的高考试卷体现出了新情境,新材料的特点。
材料解析应是高中历史课堂上史料教学的主体形式,目的是培养和考察学生对有效信息的提取和获得以及对文字的组织等多方面、深层次的能力。
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某些有争议的问题下了定论的话,会严重干扰学生对新材料的提取和获得信息的能力的。
高中历史教学应避免将有争议的问题一元化,多一些史实,少一些结论。
参考文献:
②张分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先秦部分的若干建议
历史教学 2007.1
⑤⑦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p329—330 ①③郭汉民、袁洪亮近二十年《海国图志》研究回顾 CSSCI学术论文网
④郑大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国近代史研究网
⑥雷颐细说晚清七十年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1 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