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ppt课件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https://img.taocdn.com/s3/m/03755dcf5ef7ba0d4b733b03.png)
助
甘草、大枣 筑堤坝以防水
【临床应用】
紧扣病机——阳虚失制,寒饮内动 从主症切入——寒饮内动+阳虚不振的征象
脐下悸动,小便不利,脉沉或弦,舌淡苔白滑等
所治病证举隅
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胃酸过多、癔 病、更年期综合征等等。
备注
1.方中重用茯苓通利水饮,以防冲逆; 2.以甘澜水煎煮。
枚。6剂后复诊,咽喉异物感消失,仅偶觉有痰阻喉间,伴胸膺
胀,心悸,口臭,“口厚”。以上方去小麦、大枣,加瓜蒌仁 宽胸通下,续服6剂后,除痰仍较多外,诸症基本缓解(乳腺小
叶增生仍在)。【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7,7(2):7.】
主壮心豚起汗发 之,,,而,汗 。与灸气赤针后 桂其从者处, 三枝核小,被烧 加上腹必寒针 桂各上发,令 汤一至奔核其
——祝味菊《金匮新义》
【不典型医案举例】
谢富晋医案:邓××,女,18岁。1987年2月6日诊。患者于1986年7月起,
无明显诱因出现食后倦怠思睡,渐至出现食后嗜睡,每次非睡半小时以上不 可,醒后又如常人。多方治疗,均无效果。患者除食后嗜睡外,尚伴头晕目 眩,面色㿠白,神倦乏力,四肢不温,时或发热,自汗,舌苔白而微腻,舌 质淡红,脉濡缓等症。方拟桂枝加桂汤:桂枝15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 生姜10克,大枣5枚。3剂,每日1剂,水煎温服。2剂后,能伏案20分钟即醒, 再予原方13剂,食后嗜睡消失,余症好转。以香砂六君子丸善后,一年未发。 【四川中医,1993,(5):36-37】
不助肾邪也。”
——程林《金匮要略直解》
【不典型医案举例】
陈某,女,43岁,1988年8月7日初诊。患者失眠5年余,去夏以来, 日趋严重,甚则通宵不能合目,每晚须服人参蜂王浆1支,方能入 寐3~4小时,然犹多梦易醒,白昼则昏昏欲睡,伴头晕脑胀,神 疲健忘,纳谷不香,胸院痞闷,稍动辄心悸,经期延后,量少色 黯。检查:面色晦滞,形体消瘦,精神萎靡,上腹微胀,脐腹左侧 板硬,跳动应手,重按微痛,舌淡苔薄白,脉象沉弦。综观脉症, 当属心阳上虚,寒水下动,心火为寒水所乘,神不守舍,致现不 寐。必得扶其心阳,制其寒水,俾心神得安,则不寐自愈。遂投 苓桂甘枣汤加味:茯苓15克,桂枝9克,炙草6克,大枣12克,夜 交藤12克。以甘澜水煎煮,连进6剂后,睡眠已趋正常,惟偶见胃 脘嘈杂,晨起口淡,乃疏六君子汤加减善后。【国医论坛,1989 ,16(4):18~19.】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https://img.taocdn.com/s3/m/d111242c2e3f5727a5e96282.png)
二、证治
(一)肝郁化热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二)
奔豚汤方:
甘草 芎藭 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 葛五两 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 甘李根白皮一升
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 夜一服。
【提要】
本条论述肝郁化热奔豚的证治。
【释义】 藏血—肝郁气滞,气滞血瘀,不通则痛—腹痛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主讲:朱永强
概述
奔豚气病是指病人自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 犹如小猪奔突之状,以“发作欲死,复还止” 为特征的发作性疾病。
奔豚,即贲豚,首见于《灵枢·邪气藏府病形》 篇。《难经·五十六难》曰:“肾之积名曰奔豚,发 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上下无时。”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奔豚气病主证:气从少腹起,上冲胸咽 特点:发作欲死,复还止。 病机:感受惊恐,气机逆乱。 误汗伤阳,停饮上逆。 治法:降逆平冲,或养血疏肝, 或助阳散寒,健脾利水。
桂枝—温通心阳以平冲逆之气
大枣、甘草—培土制水
甘澜水—也称劳水,水性咸,而重劳之,则甘而轻; 李时珍认为甘澜水“甘,平”,所以甘澜水不助肾寒 之气,而有补脾胃之功。
【方歌】《金匮方歌括》
八两茯苓四桂枝,炙甘四两悸堪治。 枣推十五扶中土,煮取甘澜两度施。
【临床应用】
本条所讲“脐下悸者,欲作奔豚”症状, 多见于现代医学所说的神经官能症、癔病、更 年期综合症等。同时本方还可以治疗神经衰弱、 慢性胃炎、胃酸过多等。
(三)阳虚饮动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 枣汤主之。(四)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 桂枝四两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 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甘澜 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 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PPT课件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dd4f32fad6195f312ba65c.png)
3.治法:内外并治,温经散寒,调和阴阳,平冲降 逆。
第4条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提 要
论述了过汗后阳虚,引动下焦素有 之水气,欲作奔豚的证治。
讲 解
1.病因病 机: 下焦素有水饮(阳虚) 下焦水饮乘虚有上逆之势过汗伤及心阳 2.症状: 脐下悸动(自觉) 小便不利(以方测证) 3.治法:通阳降逆,培土制水 4.方药: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第1条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 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师曰: 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 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提 要
本条论述奔豚气病的病因和
主症。
讲 解
1. 成 因 : 与“惊恐”密切相关,如《诸病源候论》即 认为奔豚病“起于惊恐忧思所生。” 2.证状: 特点:具有发作性,未发作时状如常人。 发作时可见: 自觉气从少腹起,上冲至心胸咽喉, 此时病人极端痛苦,难以忍受, 后即冲气渐渐 平复如常。
第3条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 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 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提 要
论述了汗后阳虚,寒气上逆而发奔豚的证
治。
讲 解
1.病因
病机:
药物发汗+烧针发汗--过汗伤心阳
心阳虚不能制下,阴寒之气上逆凌于心 寒邪从针孔侵入,以致局部血行瘀滞。
(与心肾有关,特点是外寒引动内寒,寒气引动冲 气。) 2.症状:
第2条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 奔豚汤主之。
当归
甘李根白皮 黄芩 川芎 生姜 半夏
生葛
芍药
甘
提 要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精品医学课件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精品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7881692af90242a895e5be.png)
【掌握】血痹、虚劳病的辨证论治。 【熟悉】血痹、虚劳病的病因、病机及其辨
证。 【了解】血痹与虚劳病的概念及合篇意义。
[重点]
血痹病证治。 虚劳的脉象纲要。 虚劳失精、虚劳腹痛的治法方药。 八味肾气丸、炙甘草汤的证治及临床应
用。
及临床应用。
【典型病案】
沈某,女,35岁。产后半个月,先觉上 肢麻木,后觉下肢麻木,有时酸楚。现有症状: 上下肢常觉麻木不仁、酸楚、恶风怕冷、时已 初夏、棉衣着而不能脱、多汗、面无华色、精 神疲倦、头眩心慌、舌淡苔白、脉象虚大。
表证:浮紧、浮数。
[条文](6):
[提要]论述阴虚虚劳病及与季节的关系。
病
机
其脉浮大(无力)-阴虚阳浮。
:
劳之为病 手足烦-阴虚生内热。
肾 阴
阴寒精自出-肾气虚,精关不固。
亏 虚
酸削不能行-精亏筋骨失养。 春夏剧-春夏木火炎盛,阳外浮阴愈伤。
, 阴 虚
季节关系
不 能
秋冬瘥-秋冬金水相生,阳气内藏,阴
二、辨证
(一)虚劳病总的脉象。 [条文](3): [提要]虚劳病总的脉象。
大(浮大无力)为劳-阴虚阳浮。 脉
极虚(浮大无根)亦为劳-精气内损,脉气不充。
(二)阴虚 [条文](4): [提要]论述阴血不足的虚劳脉证。
渴-阴虚内热灼津。
主
亡血-阴虚内热,热迫血出。
男子面色薄
喘-肾不纳气。
卒
悸-血不养心。
当归10g,川芎5g。10剂,水煎服。 服药10剂后,肢体麻木、酸楚诸症乃除,说明风寒得
祛,气血和调,遂告痊愈。
概说
一、血痹与虚劳的概念 1.血痹: 因气虚血弱,外受风邪,致血行瘀滞
奔豚气诊断与治疗PPT
![奔豚气诊断与治疗PPT](https://img.taocdn.com/s3/m/87b60dc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d5.png)
药物治疗:使 用抗胆碱能药 物、β受体阻滞 剂等药物进行
治疗
手术治疗:对 于严重的奔豚 气患者,可以 考虑进行手术
治疗
心理治疗:对 于心理因素引 起的奔豚气, 可以进行心理
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调整饮食、作 息等生活习惯, 减轻奔豚气的
症状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 免过度劳累和紧张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 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 免情绪波动过大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 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 情绪波动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保持良好的睡眠,避免熬夜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和抑郁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避免过度 劳累和情绪波动
饮食清淡,避免 辛辣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避免焦虑 和紧张
定期进行身体检 查,及时发现并 治疗相关疾病
奔豚气: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发作时患者感觉有气从胸中冲出,如豚鱼之奔突 心绞痛:表现为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发作时患者感觉有气从胸中冲出,如豚鱼之奔突 心肌梗死:表现为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发作时患者感觉有气从胸中冲出,如豚鱼之奔突 肺栓塞:表现为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发作时患者感觉有气从胸中冲出,如豚鱼之奔突 气胸:表现为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发作时患者感觉有气从胸中冲出,如豚鱼之奔突 心包炎:表现为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发作时患者感觉有气从胸中冲出,如豚鱼之奔突 肺心病:表现为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发作时患者感觉有气从胸中冲出,如豚鱼之奔突 胃食管反流病:表现为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发作时患者感觉有气从胸中冲出,如豚鱼之奔突 焦虑症:表现为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发作时患者感觉有气从胸中冲出,如豚鱼之奔突 抑郁症:表现为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发作时患者感觉有气从胸中冲出,如豚鱼之奔突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精)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精)](https://img.taocdn.com/s3/m/3996fc04ff00bed5b9f31d6e.png)
气从少腹冲至心下 针刺局部色红、起硬结。 (当有阳虚表现)
治法:内外并治,温经散寒,调和阴阳,平冲降逆。
第4条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提要
论述过汗后阳虚,引动下焦素有之水气, 欲作奔豚的证治。
病因病机:过汗伤阳,阳虚阴盛,寒邪引动,
下焦水饮有上冲之势。 症状: 脐下悸动(自觉) 小便不利(以方测证) 治法:通阳降逆,培土制水 方药: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论述奔豚气病的病因和主症。
成 因
与“惊恐”密切相关,如《诸病源候论》 即认为奔豚病“起于惊恐忧思所生。”
特点:具有发作性,未发作时状如常人。
证状:
发作时可见: 自觉气从少腹起,上冲至心胸咽喉,
此时病人极端痛苦,难以忍受,后
即冲气渐渐 平复如常。
第2条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 主之。
甘李根白皮 黄芩 生葛 芍药
甘草 当归 川芎 生姜 半夏
提要
论述肝郁化热奔豚的证治。
症状 气上冲胸—冲气上逆
腹痛—肝郁气滞
往来寒热—肝与胆互为表里,肝郁则少阳之气不和 当有口苦、舌红少苔,脉弦数,欲吐等症。 病因病机:惊恐、恼怒等精神刺激,肝郁 气滞化火,循冲脉上逆。 治法:养血、桑白皮代用) 半夏 生姜-和胃降逆 芍药 甘草—缓急止痛 当归 川芎—养血调肝 葛根 黄芩—清火平肝 杂以葛根者,寓将欲降之,必先升之之理。 若奔豚反复发作,若伤肝阴,形体消瘦,舌红少苔少津者, 生姜、半夏、川芎等辛温之品应慎用。
复习思考题
1.奔豚气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2.肝气奔豚的病机、主证、治法、
方药是什么?
第3条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 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 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https://img.taocdn.com/s3/m/c4b22854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c3.png)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目的要求】1.了解奔豚气病的成因。
2.熟悉奔豚气病的主症及辨证论治。
【主要内容】本篇论述奔豚气病的病因、病机和治法,奔豚气病是一种自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的发作性疾病,其气攻冲,如豚之奔状,发作后如常人,故名。
【原文讲解】第1条【原文】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
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词解】四部:四种。
【释义】奔豚的发病,多与惊恐有关。
惊恐使气机逆乱,气血乖张,致使气奔突冲撞;或引动冲气上逆,而发奔豚。
其他如火邪、吐脓、惊怖病,也因惊恐而致气乱、郁而化火成病。
奔豚气病的证状,发作时气从少腹上冲胸、咽,疼痛或憋闷愈死;发作后一如常人,故本病有发作性。
【中心思想】本条说明奔豚气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从惊恐得之。
第2条【原文】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奔豚汤方:甘草川芎当归黄芩芍药各二两半夏生姜各四两生葛五两甘李根白皮一升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词解】气上冲胸:气逆上冲于胸。
【释义】由情志不遂,肝郁化热,气逆上冲,发为奔豚。
肝气横逆犯脾,土为木乘,而有腹痛;肝胆之气不和而有往来寒热之证。
治疗以舒肝降逆,和胃止痛为法,方用奔豚汤。
【中心思想】本条论述肝气奔豚病的辨治。
【教学参考】[临床应用]本方清肝泄热,降逆下气,对热性奔豚确有疗效。
若奔豚反复发作,肝热伤阴,形体消瘦,舌红少苔少津者,方中生姜、川芎、半夏等辛温之品须慎用,可重用李根白皮。
本方亦可治疗肝胃不和,气逆上攻之胁痛,胸膈胀闷,噫逆呕呃,或往来寒热,或口苦咽干,舌苔白微黄,脉弦者。
若无李根白皮,可用川楝子代替,亦有用桑根白皮代者。
若胁肋脘腹痛甚者,可加川楝子、元胡;呕吐较重者,加代赭石、竹茹;胸胁胀痛者,可加枳实,木香。
本方加味可治疗湿热性痢疾、更年期综合征、流行性结膜炎、小儿痄腮属肝郁化火兼湿热者。
第3条【原文】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https://img.taocdn.com/s3/m/c6ba8ecaf121dd36a22d8216.png)
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一、概述奔豚气属内科病证,是指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或咽的一种病证。
由于气冲如豚之奔突,故名奔豚气。
其气上冲之理与冲脉有联系。
本病涉及的脏腑有肝、肾、心。
可见于现代医学的神经官能症、冠心病等有类似症状者。
二、成因与主症师曰:病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
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1)惊恐:多种情志刺激。
病因病机:血虚肝郁,心肾阳气不足,由惊恐引发。
典型症状:气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
发作时痛苦难忍,发作后冲气渐渐平复,一如常人。
三、证治(一)肝郁化热证治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2)病因病机:情志刺激,肝郁化热,随冲气上逆临床表现:气从少腹上冲胸部─肝郁化火,挟冲气上逆腹部疼痛──肝郁气滞,血行不畅往来寒热──肝郁波及少阳治则:养血平肝,清热降逆方药:奔豚汤甘李根白皮──清肝热,降冲气。
半夏──降逆下气。
黄芩、葛根──清热平肝。
当、芎、芍──调肝养血生姜──和胃降逆甘草──配芍药缓急止痛临床应用:癔病、神经官能症、肝胆疾患。
(二)阳虚寒逆证治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3)病因病机:误汗伤阳,阳虚阴盛,寒气上冲逆临床表现:核起而赤──寒凝血瘀气从少腹上至心──误汗伤阳,下焦寒气上冲治则:温经散寒,平冲降逆方药:桂枝加桂汤加桂枝:振奋心阳,降逆平冲或加肉桂:温肾纳气临床应用:常用于神经官能症、膈肌痉挛、外感及心脏病有奔豚气症状者。
(三)阳虚饮动证治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4)病因病机:下焦素有水饮,发汗伤阳,水饮内动临床表现:脐下动悸,兼头目昏眩,舌淡苔白等治则:通阳降逆,培土制水方药: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淡渗利湿桂枝──通阳化饮,降逆平冲草、枣──培土制水甘澜水──取其轻扬不助水湿临床应用:耳源性眩晕、癔病、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9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9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https://img.taocdn.com/s3/m/44396fdf3186bceb18e8bb03.png)
第
八
概述
1. 命名 奔:奔突之状 豚:小猪、江豚 气:冲逆之气 2. 概念: 系指病人自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以至咽
喉,发作欲死,复还止,一如常人为特征的
发作性疾病。
原文分析
一、成因与主症 【原文】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 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 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1)
(1)冲疝《素问·骨空论》
(2)肾积奔豚《难经·五十六难》
二、证治
(一)肝气奔豚 【原文】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2) 〘解析〙
奔豚气上冲胸-奔豚气发作时的主症 〘病机〙肝郁化热、夹冲气上逆 腹痛-少腹胀痛 〘医理〙与肝经、冲脉循行部位有关 往来寒热-(1)或有症。〘病机〙少阳之气不和 (2)以示肝郁化热所致。
〘解析〙 成因: 精神刺激→气机逆乱→肾气内动→冲气上逆 误汗→伤心阳,肾中寒水之气上冲。 病位:涉及心、肝、肾及冲脉 奔豚(气)病──辨病 从少腹起,上冲咽喉(1) 气从少腹上冲胸咽-主症 奔豚气上冲胸(2)
发作欲死,复还止
证候特点:呈发作性
发作时病势急重,痛苦异常
自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咽喉 冲气平复,一如常人 鉴别诊断:
证候
治法 方药
均有肾气内动,冲气上逆
二方均用桂、草、枣 温阳培土平冲
〖方药〗奔豚汤主之 李根白皮:主治奔豚病之专药。
性味苦寒,清热平肝降逆
方歌: 奔豚汤用李根白皮 生姜半夏能降逆 归芎芍齐调肝血 〖功效〗平肝降逆 芩葛清热草缓急
〘临床应用〙
(二)肾气奔豚 1.误汗奔豚(3)——必发奔豚 2.饮逆奔豚(4)——欲作奔豚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https://img.taocdn.com/s3/m/6498c0de195f312b3169a589.png)
奔豚汤证是因惊恐恼怒,情志不遂,肝气郁结化热,气逆上冲所致。冲脉起于胞中,循腹上行,至胸中而散,会于咽喉。肝郁化热,随冲气上逆,故气上冲胸;肝郁则气滞,气滞则血行不畅,故腹痛;又肝胆互为表里,肝郁化热则少阳之气不和,故往来寒热。但此往来寒热是奔豚气发于肝的特征,并非奔豚气病必具之症。治宜清热降逆,调肝和血。方用奔豚汤。方中甘李根白皮清肝泄热,平冲降逆,专治奔豚气病。黄芩、葛根清热,芍药、甘草酸甘化阴,柔肝缓急止痛,当归、川芎调肝和血,半夏、生姜和胃降逆。
高注金匮要略课件模板-008(共20)
![高注金匮要略课件模板-008(共20)](https://img.taocdn.com/s3/m/18537c12f705cc175427096a.png)
《高注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又心之神为火。神火因惊而出。如电光石 火。则肺金受克。而败其阻滞之金液故也。 惊怖之惊。指惕然自儆。如儿童病风热。 及神虚之人。睡梦惊跳之义。与下文惊发 之惊不同。盖下文之惊。凡一切奇险境遇。 及耳目之所猝然见闻者。皆是。怖。合恐 惧而言。盖恐属血虚。似乎内无凭根据之 主。惧属气削。似乎外有凌驾之疑。
《高注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以上赴空处之渐。故知之。但脐下动悸。 是脐下之实者。当责也。故君淡渗之茯苓。 以肾脏不可泻。泻膀胱之腑以泻肾阴耳。 桂树嫩枝。辛温而柔软。具少火生气之妙。 甘草以浮之。大枣以托之。是使桂枝生阳 之性。确乎在心肺之夹空。而填其上焦。 如雾之氤氲矣。夫桂甘大枣。意在补上。 而且降奔豚之上逆者。亦须凭高弹压。
《高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故曰形如转索。转索者。以中缩而紧也。 弦脉之紧。因阴弛阳急。脉从两头扯拔而 紧。其体较长。故曰状如弓弦。弓弦者。 以绷急而紧也。胸膈上虚下吸有力。以致 中焦之气奔之。吸张乘两就之势。故其脉 数也。小紧数。犹言略略紧数之谓。盖终 不比有余者之上射也。关上小紧数。故知 胸病虚痹。胃以阴弛阳急之气赴之。
《高注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 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甘澜水法 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 扬之。俟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而 用之。) 悸者。跳动之状。与心下之虚悸不同。此 条着眼在发汗后脐下悸六字。故知其欲作 奔豚也。盖汗为心液。发汗后则上虚。上 虚而脐下跳动。是下焦将匀其有余。
《高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冲脉上冲,
心肾阳虚,下焦寒水之气上逆 心、胸、咽喉
第二段:
主症:患者自觉有逆气从少腹上冲咽喉,发
作欲死,复还止。
3
二、证治
(一)肝郁化热
【原文】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
奔豚汤主之。(2)
奔豚汤方:
甘草 川芎 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葛 五两 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 甘李根白皮一升
17
4.X型题
(1)奔豚汤中所含的治法有:
A.清热 B.养血调肝 C.和胃降逆
D.通阳利水 E.平冲 F.和解少阻
(2)奔豚汤原文所治奔豚气病的症状有:
A.腹痛 B.气从少腹上冲咽喉 C.心烦
D.往来寒热 E.脐下悸 F.气上冲胸
(二)填空题
1.根据<金匮>原文所述,奔豚气病的主要症状
16
2.B型题 A.苓桂术甘汤 B.苓桂味甘汤 C.苓桂 甘枣汤 D.桂枝加桂汤 E.奔豚汤 (1)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病发奔豚者,
治用:
(2)发汗后,欲作奔豚者,治用: 3.D型题: (1)桂枝加桂汤所治奔豚的病机是: A.心阳不足 B.肝气上冲 C.水饮上逆 D.阴寒上逆 E.胃气上逆 (2)苓桂甘枣汤所治奔豚病的病机是: A.心阳亏虚 B.冲气上逆 C.阴寒上冲 D.水饮内动 E.胃气上逆
【原文】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
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4)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 桂枝 四两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 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提要】 本条论述误汗后阳虚饮动欲作奔豚
的证治。
10
【分 析】
病因病机: 下焦素有停饮 汗后伤阳,引动宿饮
冲逆(4)
14
1.何谓奔豚气?其成因与症状特点是什么? 2.奔豚气有几种证候?如何进行辨证论治? 3.桂枝加桂汤重用桂枝与茯苓桂枝甘草大枣
汤重用茯苓怎样理解?
15
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A型题 (1)奔豚气病多由情志刺激发病,其中最常见的情志因素为: A.善 B.怒 C.忧思 D.悲 E.惊恐 (2)肝郁化热之奔豚宜用下方治疗: A.桂枝加桂汤 B.逍遥散 C.小柴胡汤 D.苓桂甘枣汤 E.奔豚汤 (3)桂枝加桂汤所治奔豚气病,其症状为: A.气从少腹上冲咽喉 B.气从少腹上至心 C.气上冲胸 D.气从少腹上攻胸胁 E.脐下悸 (4)奔肠汤中的主药是: A.当归 B.半夏 C.葛根 D.李根白皮 E.芍药 (5)桂枝加桂汤中,重用桂枝的主要目的是: A.温经 B.解表 C.平冲 D.散寒 E.温阳化气
6
(二)阳虚寒逆
【原文】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
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小腹上 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 汤主之。(3)
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五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提要】 本条论述因误汗后阳虚寒逆奔豚
的证治。
7
【分析】
病因病机:
过汗 烧针
伤及心阳,下焦寒水之气上犯 —奔豚气 感寒,寒凝血瘀——核起而赤
2.赵某,女,30岁,农民。1975年8月17 El初 诊。5月初觉少腹胀满,有冷感,后有冷气从少腹 上冲咽,如豚之奔突,难以忍受,时发时止,无有 定时。查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1缓9迟弱。
主症—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
复还止(1)
肝郁化热—气上冲胸,腹痛,往来
寒热—奔豚汤—和血平肝,和胃
降逆(2)
13
证治
阳虚寒逆—针处核起而赤,气从少腹上
冲心—外用艾灸,灸其核上 —温经
散寒—内服桂枝加桂汤—调和阴
阳,平冲降逆(3)
阳虚饮动,欲作奔豚—脐下动悸—茯苓
桂枝甘草大枣汤—培土制水,以防
【提要】 本条论述肝郁化热奔豚的证治。
4
【分析】
病机:肝郁化热,逆气随冲脉上逆。
主症:气上冲胸 肝郁化热,逆气随冲
脉上冲
腹痛 肝气郁结,血行不畅
往来寒热 肝郁少阳枢机不利
兼见证:口苦、脉弦 治法:养血平肝,和胃降逆。 方剂:奔豚汤。
5
方义:
方中甘李根白皮专治奔豚气, 性大寒,清郁热,降逆气,专治奔 豚气,葛根、黄芩清火平肝,芍药、 甘草缓急止痛,半夏、生姜和胃降 逆,当归、川芎养血调肝。通过肝 脾两调,则气冲腹痛、往来寒热等 症均可消失。
论二首 方三首
1
一、成因与主症
【原文】 师曰:病奔豚,有吐脓,有惊怖,
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 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
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 之。(1) 【提要】
本条论述奔豚气病的病因和主症。
2
【分析】
第一段:
病因病机:
惊恐恼怒等情志刺激——伤及心肝肾
肝气郁结,化热上逆
主症:奔豚气从小腹上至心,核起而赤。
治法:内外合治
外用灸法——温经散寒。
内服桂枝加桂汤,调和阴阳,平冲降逆。
8
方剂:桂枝加桂汤。 方义:桂枝加桂汤有两种说法,
一说加桂枝,振奋心阳,降逆平 冲;一说加肉桂,温肾纳气,使 寒水返于下焦。临床时可根据病 机、症状的不同,灵活运用。
9
(三)阳虚饮动
欲作奔豚 (发生趋势)
主症:脐下悸,欲作奔豚,小便不利。 治法:通阳降逆,培土治水。 方剂: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11
方义:方中以茯苓、桂枝为主,通 阳化水以防逆气;甘草、大枣培土 制水从中焦论治,以防逆气上冲; 同时茯苓桂枝合用能交通心肾,治 疗动悸。
12
小结
惊恐(1) 病因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病发奔豚的内治法
是
,
;主方
。
18
(三)简答题
1.奔豚汤所治病证的病机、证候如何?其治法、 方药是什么?
2.桂枝加桂汤证与苓桂甘枣汤证在病机证候、 治疗上有何异同?
(四)病案分析题
1.任某,女,28岁。患者两年来闲居在家,心 情不好。近二月来,突然发作气自少腹上冲,直达 咽喉,窒闷难忍,仆倒在地,发作数次,且伴有失 眠,多梦、脱发,经各医院检查,未查出阳性病理 体征。遂诊为癔病,察舌红苔薄,脉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