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概论论文

合集下载

航空航天概论毕业论文

航空航天概论毕业论文

通用航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对比国外通航发展、与其它行业的关系)。

通用航空的含义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飞行活动。

1.通用航空机动灵活,是民航运输航空业的有益补充。

民航业的运输航空部分就像是一个城市中的公共交通系统。

而通用航空正像这个城市中的出租车,可以随时随地的将顾客送到目的地,为此乘客也将相应的多付一些费用。

在通用航空业务中,公务机公司是开展的此类业务,先进的公务机可以随时将顾客送至距离目的地最近的机场。

美国的航空公司航班可以抵达美国国内1000个机场,而通用航空的公务机可以抵达美国内的10000个机场。

同时,通用航空对旅游业也大有帮助。

通用航空可以发挥空中游览的优势,让游客饱览山川水秀,运送游客,支线飞行连接干线航班节省旅途中的不必要奔波,机动性更强。

如尼泊尔的私人航空公司考司米克公司,使用通航飞机运载游客,对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进行了壮观的鸟瞰飞行,欣赏喜玛拉雅山脉的壮观美景。

开发观山旅游已经成为尼泊尔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通用航空为公共航空飞行员的供应储备人才。

私人飞行员的培训保证了公共航空飞行员的供应,全世界的商业飞行员绝大多数都是以通用航空的私人飞行驾照开始飞行生涯。

通用航空支持了公共航空的飞行员需求,以满足广大全球旅行者的飞行需要。

全世界航空发达国家都拥有相对的旺盛、雄厚的通用航空基础,中国公共航空的持续稳定发展将无法规避成熟的国际模式。

一旦战争爆发,通用航空不仅有大量的后备准军事运输工具提供,而且还有大量的后备准军事飞行员可提供。

通用航空对于维护国家的安全,功不可没。

3. 通用航空的依附性,为各特种行业工作开展提供便利。

民航业的产生是经济社会中的各种需求造成的,运输航空是满足人们快速旅行和高速物流的需求,而通用航空则是在更大的范围内利用航空器提供的一种全方位的服务。

航空航天概论论文

航空航天概论论文

航空发动机未来发展的智能化院系:机电工程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摘要:航空航天业的发展离不开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而纵观历史,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历史并不算久远但是其发展速度却是很迅速的。

从最早的活塞式发动机到现在的喷气式发动机,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航空飞行器的发展。

早期的飞机飞行的速度并不是很快,主要是受制于发动机的技术,但是今天的飞机不仅飞行速度惊人,而且飞行的安全系数也更高了。

现在的航空发动机技术虽然已经很先进,但是还没有到达最高点,也就是说现在的发动机技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预计未来的发动机会向更加智能的方向发展,包括智能节油技术,智能修复技术等等。

关键词:发动机安全系数智能技术历史前景一.引言:航空航天的发展离不开航空发动机发展的支持,发动机对于飞机而言就像心脏对于我们人类一样重要,离开了发动机,飞机就成为了空壳,没有任何用处,所以发动机才是飞行器的核心,发展飞行器虽然要求各方面的技术均衡发展,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发动机技术的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其他各方面技术的发展,故发动机的技术在某一个层面上也代表了航空工业的发展现状。

从飞机诞生到其被用于战争,世界各国都意识到了飞机将带给世界的巨大影响,于是纷纷开始发展航空飞行器,于是一个更深层面的技术发展拉开了帷幕,它就是发动机的技术研究。

二.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历史1.活塞式发动机的发展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幻想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也曾作过各种尝试,但是多半因为动力源问题未获得解决而归于失败。

最初曾有人把专门设计的蒸汽机装到飞机上去试,但因为发动机太重,都没有成功。

到19世纪末,在内燃机开始用于汽车的同时,人们即联想到把内燃机用到飞机上去作为飞机飞行的动力源,并着手这方面的试验。

世界上首架飞机是由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来的。

在当时大多数人认为飞机依靠自身动力的飞行完全不可能,而莱特兄弟确不相信这种结论,从1900年至1902年他们兄弟进行1000多次滑翔试飞,终于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飞行者”1号,并且获得试飞成功。

航天航空概论论文

航天航空概论论文

航天航空概论论文引言航天航空产业作为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的经济、国防以及科技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介绍航天航空产业的历史背景、发展现状、重要技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一步探讨其在国家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1. 航天航空产业的历史背景航天航空产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代,从最早的热气球到现代的太空飞船,航天航空技术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著名飞行家莱特兄弟的成功飞行标志着航空产业的开端。

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航空工业迅速兴起,航空领域的发展推动了航天产业的诞生。

在战争期间,航天航空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二战期间,飞机和火箭技术广泛应用于战争中,成为决定战局的重要因素。

随着核技术的发展,冷战时期的航天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速,美、苏两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太空竞赛。

此后,航天航空产业成为全球各个国家的战略产业之一。

2. 航天航空产业的发展现状目前,航天航空产业已经成为国家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之一,涵盖了航空、卫星技术、导航、无人机、航天器制造等多个领域。

许多国家都将航天航空产业视为实现国家科技创新和军事实力的重要手段。

在航空领域,民用航空业的发展迅猛,航空器制造、民航管理、航空运输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

新一代的超音速客机和无人机技术的突破,使得飞行变得更加高效和安全。

同时,航空工业也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发展绿色航空,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成为行业的重要方向。

在航天领域,各国纷纷投资大量资源开展载人航天和无人探测任务。

人类已经成功登陆月球,并计划在未来登陆火星。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突破,空间站的建设和太空资源的开发成为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3. 航天航空技术的重要性航天航空技术对于国家的经济和国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航天航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整个工业链的升级,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航天航空产业带动了航空器制造、导航系统、卫星通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其他行业和科研机构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应用场景。

航空航天概论

航空航天概论
第二,动力装置不同。航空器都应用吸气发动机提供推力,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作氧化剂,本身只携带燃烧剂。而航天器其发射和运行都应用火箭发动机提供推力,既带燃烧剂又带氧化剂。吸气发动机离开空气就无法工作,而火箭发动机离开空气则阻力减小有效推力更大。吸气发动机包括燃烧剂箱在内都可随飞机多次使用,而发射航天器的运载火箭都是一次性使用。虽然航天飞机的固体助推器经过回收可以重复使用20次,其轨道器液体火箭发动机可以重复使用50次,但与航空器使用的吸气发动机比较起来,使用次数仍然是很少的。吸气发动机所用的燃烧剂仅为航空汽油和航空煤油,而火箭发动机所用的推进剂却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液体的,也有固体的,还有固液型的。
第五,升降方式不同。飞机的升空是从起飞线开始滑跑到离开地面,加速爬升到安全高度为止的运动过程。它返回地面降落时只要经过下滑和着陆即可。只有个别飞机如英国的“鹞”型战斗机采用发动机喷口转向的方式使飞机能够垂直起落,但机身并未竖起,仍处于水平位置。而至今为止的航天器发射,包括地面和海上的发射,顶部装着航天器的运载火箭都是垂直腾空的。在完成发射过程中,运载火箭要按程序掉头转向和逐级脱离,最终将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运行。有的航天器发射,中间还要经过多次变轨,情况更为复杂。航天飞机虽然也能施放航天器,但它本身亦是垂直发射升空的。至于返回式航天器,其回归地面必须经历离轨、过渡、再入和着陆四个阶段,远比飞机降落困难。航空器的起飞、飞行和降落与航天器的发射、运行和返回,虽然都离不开地面中心的指挥,但两者的地面设施和保障系统及其工作性能与内容也是大有区别的。
第一,飞行环境不同。所有航空器都是在稠密大气层中飞行的,其工作高度有限。现代飞机最大飞行高度也就是距离地面30多千米。即使以后飞机上升高度提高,它也离不开稠密大气层。而航天器冲出稠密大气层后,要在近于真空的宇宙空间以类似自然天体的运动规律飞行,其运行轨道的近地点高度至少也在100千米以上。对在运行中的航天器来讲,还要研究太空飞行环境。

航空概论论文 (2)

航空概论论文 (2)

航空概论论文引言航空是现代社会中一项重要的交通方式,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航空的发展历经了数十年的探索和进步,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介绍航空的发展历程、航空产业链以及一些前沿技术的应用,帮助读者了解航空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航空的发展历程航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但真正的航空业始于20世纪初。

莱特兄弟的飞机首次成功飞行标志着现代航空的开端。

在此之后,航空技术迎来了快速的发展,飞机的速度、载重能力和航行范围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20世纪的前几十年里,航空逐渐成为一种国际交通工具。

航空公司的成立与发展促进了国内和国际航空线路的建立。

随着航空技术的进步,飞行时间大大缩短,航空旅行变得更加便捷与舒适。

航空产业链航空产业链包含了制造商、航空公司、机场和航空管理机构等多个环节。

制造商负责研发和生产飞机及相关设备,航空公司运营飞机并提供航空服务,机场提供飞机起降场地和相关服务,航空管理机构负责监管和管理整个航空行业。

制造商是航空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

世界上几个大型飞机制造商主导了整个市场,如波音和空客。

这些制造商不仅仅提供飞机,还提供相关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

航空公司是航空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

它们负责购买和运营飞机,提供航班服务。

航空公司间的激烈竞争使得航空服务的质量和价格得到了提高和调整,造福了乘客。

同时,航空公司也通过与旅行社、酒店等合作伙伴的联合销售增加了收入来源。

机场是航空产业链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它们是飞机起降的场所,提供停机位、候机区、行李处理等服务。

随着航空行业的不断发展,机场也在不断升级和扩建,以适应航空客流量的增长。

航空管理机构负责监管和管理整个航空行业。

它们制定航空政策、规定航空运输的标准和要求,并负责监督航空公司和机场的运营。

航空管理机构的作用在于确保航空运输的安全和顺畅进行。

航空行业的前沿技术应用航空行业一直在积极探索和应用新的技术,以提高安全性、效率和舒适度。

《航空航天概论课程论文:航空航空航天发展史分析1900字》

《航空航天概论课程论文:航空航空航天发展史分析1900字》

《航空航天概论》课程论文:航空航空航天发展史分析目录《航空航天概论》课程论文:航空航空航天发展史分析 (1)第一章前言 (1)第二章回顾航空航天之路 (1)第三章领悟航空航天精神 (2)结语 (4)第一章前言天之大,以混沌教万物。

地之极,以乾坤载苍生。

每每在夜深人静时分仰望星空,我们总会惊叹于宇宙的浩瀚无垠和人类如蜉蝣般的渺小。

斗转星移的变换拥有使得沧海变为桑田的力量,然而唯有宇宙亘古不变,带着亿万年前的原始记忆,流浪在时间长河中。

千百年来,人类对于飞有着近乎狂热的执着。

无论是世间流传的嫦娥奔月的传说,还是世代相传的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都彰显了中国人民对月空的向往,对太空的憧憬。

随着一代代中国人的艰苦奋斗,中国航空航天事业也逐渐发展,中国的航空航天梦也愈来愈清晰。

第二章回顾航空航天之路自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人民探索太空的起点。

至1971年4月,代号为“714工程”的中国载人航空航天工程全面启动,这也表明了中国载人航空航天事业的开展。

然而,这条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不断的研究与不断的尝试中,无数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在这条黑暗的道路上留下了一盏盏为后人引路的灯火,那是他们凝聚的心血是他们甘愿托起中国载人航空航天的脊梁。

随后,一九九二年九月二十一日,“921”计划启动,载人航天器的发射任务正式启动。

戚发轫刚从东方红三号通讯卫星上卸任总设计师一职,就担任了“神舟”的总设计师。

以戚发轫为首的科研团队,开始了漫长的探索。

在北京北郊的农田里,在热浪滚滚的沙漠中;在天地苍茫的草原上,第一次试航,飞船的整个技术流程,火箭系统和发射系统的对接,着陆场地的搭建等都在那一个个日夜中成为了现实。

随后,神舟五号在2003年十月十五日成功发射,这是我国的首艘载人飞船。

中国宇航员杨利伟第一次进入太空,完成了载人航空航天的首飞。

那一刻,许多航空航天老专家都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中国人用他们的力量,向世人展示了他们不但可以制造“两弹一星”,还可以完成载人航空航天的技术探索。

航空概论的论文

航空概论的论文

航空概论的论文第一篇:航空概论的论文摘要本论文主要介绍我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状况,以及对我国未来航空发动提出了一些建议。

依次是从我国航空发动机概貌、航空发动机的作用、我国发动机发展水平与航空发达国家的差距及落后原因、对我国航空发动机发展的浅见以及我国常用的航空发动机等方面阐述我国发动机在民航领域和军事领域内的应用及重要作用。

主要以发动机的性能、使用周期和它所代表的科技水平等方面介绍给读者,让读者对我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能够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同时也告诉航空发动机的科技工作者他们肩上的责任。

要努力的发展我国的航空发动机事业,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在不停的改造这个世界。

在很久以前,人们把升天看作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事。

可那些现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并且人们把它当作一个高科技产业去发展。

不管是在民航领域还是在军事领域都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要发展一个国家的航空事业,关键的核心就是要看这个国家的航空发动机水平的高低。

飞机的飞行是要靠强大的动力系统的推进才能起飞的,没有了发动机那么飞机就是一堆可供人观赏的废品。

因此,现代的人民认为,航空发动机水平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成为大国的重要标志。

尤其是对我国这个航空事业比较落后的来说,航空发动机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它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更重要的也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因此,可以毫不犹豫的这样说:“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的发展需要航空事业,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需要靠先进的航空事业做后盾。

在战争中,是否拥有制空权还是要靠航空事业,而航空事业发展的核心又在于航空发动机的发展水平的高低。

”所以说,航空发动机对发展航空事业是至关重要。

一、我国航空发动机发展道路的选择虽然我国的航空发动机走的是一条引进仿制的路,其过程历经了不少失误与反复,但仍走完了引进-仿制-改进改型的全过程,积累了丰富的改进改型与生产经验。

而且,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行的高性能推进系统的预先研究工作,在核心机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使我们有了一定的技术储备,已经具备了走适合我们自己的发动机发展道路的条件。

航空航天论文

航空航天论文

航空航天技术概论课程论文邓阳杰2014030102022蓝天,广袤无垠,深邃辽阔。

仰望天空,常常被它的博大所吸引,常常陷入情不自禁的想象中:如果能如鸟儿般翱翔苍穹,俯瞰大地,穿梭云层,沐浴清风,那该是何等的畅快!人类的航空史,是一部梦想到现实的进步史。

对天空的渴求与幻想,同样是人们为航空奋战不朽的动力。

从风筝到热气球,从飞艇到飞机,探索路上,人们不断总结失败经验与教训,不断前进。

从无人到有人,从低空到高空,从低速到高速,航空器一步步完善,一步步发展。

从军用到民航,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齐备,从惊险刺激到安全舒适航空技术日日翻新,时时进步。

纵揽当今世界,战争已不再是由人数或枪数决定了,制空权,空战成了战争取胜的要素;而国民经济也同样被航空工业准确的衡量着。

这无不尽显航空越来越重的分量。

提到航空,就不能不提到两个国家——美国和苏联(俄罗斯)。

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的航空实力不容置疑。

首破声障的X-1研究机;两倍声速F-104的战斗机;高级动性的F-18战斗机,具有隐身性能的F-117战斗轰炸机;大型宽身的波音-747客机;以及世界目前唯一第四代战斗机F-22。

这些高精尖技术始终是在世界最前沿。

也正是因为强大的空军实力,美国才轻易取胜于海湾战争与伊拉克战争。

另一个前超级大国也毫不示弱,他们的米格战斗机与时俱进,更新了一代又一代,始终代表着战斗机先进水平;他们的图-144成为少有的超声速客机;他们的雅克号更在二战中大显威力。

空前则国强,看来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听罢钱小妹老师的《航空航天发展史》这门课,我对航空有了进一步了解。

第一个制作飞机的冯如为科技献身,成了中国飞行第一人,为中国航空打下了铺垫。

1910年,清政府筹办飞机制造厂。

旧中国只有十多个设备想当简陋的航空工厂,所有原材料,机载成品与设备都依赖外国进口,根本就没有自己独立的航空工业。

二战后,饱受欺凌践踏与侮辱的中国,看明白了制空权丢失后果的严重,以及航空事业发展的关键与紧迫。

航空概论《航空概论》论文

航空概论《航空概论》论文

航空概论《航空概论》论文《航空概论》论文之我国民用客运飞机发展浅析人类自古以来,就梦想能像鸟儿一样在空中飞翔,中国春秋时代风筝的发明,虽然不能载人升空,但它确实可以称之为飞机的鼻祖。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并获得试飞成功,人类由此步入了梦想已久的航空时代。

一、民用客机发展史作为二十世纪最重大的科技发明之一,飞机技术在军事和民用领域不断得到进步和提升,其发展历程也经历了几个重要时代的更替和演变。

1、民用客机起步-活塞时代1909年,第一家商业性质的民航运输公司在德国成立,并实现安全营运。

其他国家和地区也诞生不同类型的航空营运机构。

1914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航空技术力量被用作战争武器,民航飞行被迫中止。

一战结束后,军需的锐减迫使航空工业向民用方面寻求出路。

但在民用航空发展的前几年,客运机基本上是由战争时期的轰炸机改装而成,其速度、载客量和航程都受到极大限制,航空客运均处于亏本经营状态。

直到1935年道格拉斯DC-3客机的出现,才使这一局面得以扭转。

波音公司随之于1938年实现B-307的生产和投运,成为促进客运航空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民航客机采用了全金属结构,机身尺寸有效扩大,载客量和飞行速度也有了明显提升。

3年投运的道格拉斯DC-7的载客人数突破了100人,最大飞行速度超过600Km/Hr。

2、民用客机发展-喷气时代二战结束后,随着战时航空设施转入民用,航空营运市场空前,而以活塞式发动机为动力的民用客机,其体积大、功率低、故障率高等缺陷,给航空的安全性、经济型带来诸多不便,其飞行速度和乘坐舒适性也不能满足乘客出行需要,喷气式客机应运而生。

1939年,世界上第一架喷气飞机试验机He-178在德国诞生,并成功试飞。

1947年,英国哈维兰生产并投运的“彗星”号喷气式民用客机,其速度、飞行平稳性大大超过活塞式飞机的任何机型,航程和载客量也有极大提升空间。

航空航天概论论文

航空航天概论论文

航空航天概论论文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航空航天概论论文【摘要】:人类自古以来,就梦想能像鸟儿一样在空中飞翔,中国春秋时代风筝的发明,虽然不能载人升空,但它确实可以称之为飞机的鼻祖。

航空航天制造工程的技术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志。

文章介绍了航空航天制造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航空航天制造技术的特点及要求,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关键技术、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航空航天、材料航空航天技术为航空航天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创立的一系列高级复杂的施工作业程序。

它涉及人力资源配置,设备仪器搭配与安装使用等艰深的学术作业。

是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发展的高度追求,更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

飞行器及其动力装置、附件、仪表所用的各类材料,是航空航天工程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航空航天材料科学是材料科学中富有开拓性的一个分支。

飞行器的设计不断地向材料科学提出新的课题,推动航空航天材料科学向前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也给飞行器的设计提供新的可能性,极大地促进了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

航空航天材料的进展取决于下列3个因素:一、材料科学理论的新发现:例如,铝合金的时效强化理论导致硬铝合金的发展;高分子材料刚性分子链的定向排列理论导致高强度、高模量芳纶有机纤维的发展。

二、材料加工工艺的进展:例如,古老的铸、锻技术已发展成为定向凝固技术、精密锻压技术,从而使高性能的叶片材料得到实际应用;复合材料增强纤维铺层设计和工艺技术的发展,使它在不同的受力方向上具有最优特性,从而使复合材料具有“可设计性”,并为它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前景;热等静压技术、超细粉末制造技术等新型工艺技术的成就创造出具有崭新性能的一代新型航空航天材料和制件,如热等静压的粉末冶金涡轮盘、高效能陶瓷制件等。

三、材料性能测试与无损检测技术的进步:现代电子光学仪器已经可以观察到材料的分子结构;材料机械性能的测试装置已经可以模拟飞行器的载谱,且无损检测技术也有了飞速的进步。

航空航天论文

航空航天论文

航空航天论文关于航空航天论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

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航空航天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航空航天论文篇1摘要:本文扼要引见航空航天范畴热防护技术的开展概略,重点引见碳/碳复合资料、多孔纤维陶瓷资料、陶瓷基复合资料、热涂层技术、隔热资料、轻质烧蚀资料等,并对热防护技术的开展趋向作扼要评述。

关键词:热防护技术;碳泡沫资料;多孔纤维陶瓷;陶瓷基复合资料;热障涂层;隔热资料;轻质烧蚀资料前言在航空航天范畴,航天飞行器以高马赫数穿越稠密大气层飞行,飞行器外表会产生严重的气动加热,容易产生热损伤。

因而热防护技术是航空航天范畴至关重要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航空航天范畴,热防护主要采用防隔热资料的方式。

下面扼要引见目前比拟前沿的几种防隔热资料,轻质烧蚀资料、碳泡沫资料、多孔纤维陶瓷、陶瓷基复合资料、无机纤维隔热资料等的开展现状与应用。

1热防护资料开展概略烧蚀类热防护资料发张历史较长,应用较普遍,如以纤维为加强填充资料的纤维加强酚醛资料和以酚醛树脂为粘合剂的热防护复合资料。

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纤维加强酚醛资料[1]。

传统的烧蚀热防护是以牺牲热防护资料质量来换取防热的效果,无法应对当今航天器外形不变的请求,于是提出了非烧蚀资料的概念。

非烧蚀资料是一种能够反复应用的新型热防护资料。

关于该种资料来说,提高极限运用温度和高温性能、提高标明抗辐射、抗氧化才能、防隔热一体化和能量引导耗散机制的分离是目前研讨的热点和重点[2]。

因而下面将先简单引见一下轻质烧蚀资料,然后重点引见几种非热烧蚀资料,如碳泡沫资料、多孔纤维陶瓷、陶瓷基复合资料、无机纤维隔热资料以及热涂层技术。

2 轻质烧蚀资料[3]2.1 基体资料。

基体是烧蚀资料的主要组成局部,不只能将资料中的各种组分分离成型,其性能好坏还直接影响整体构造性能。

轻质烧蚀资料的基体资料普通包括弹性体和树脂基体两大类。

航空航天概论结课论文航空概论论文110

航空航天概论结课论文航空概论论文110

航空航天概论结课论文航空概论论文110论文题目:航空器发展史摘要:从古代开始,人类就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开拓,制造也风筝和热气球等飞行工具,来追求伟大的以待梦想,这些简单的手工造制作便成就了飞器的雏形。

在往后的几百年里,无数的飞行先驱者不断努力尝试飞行,终于于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综研制的“飞行者”1号飞机首先试飞成功。

此后几十年的光阴里,飞机从实验室走向了战场,正因在战场上的应用而使得其飞速发展;并而在后来中应用到民航中,而使其作用发扬光大。

展望未来,航空器将会向实用型和智能型方向继续发展。

关键词:航空器飞机发展史前言从很久很以前,人类就幻想能够像鸟儿一样在天空飞翔,并收此诞生了许多像《嫦娥奔月》等拔人心弦。

嫦娥奔月早在2000年前,中国人发明的风筝,虽不能把人带到天空中,也可以说是放飞梦想的向前迈进一步。

风筝在风筝问世的一千多年里,全世界都先驱在从事这把“飞翔”变为现实的工作,直到法国人发明的热气球,才首次把人带入空中,这比后来出现的飞机,早了120年。

自从飞机的诞生,更激发对飞翔的狂热,由其是第二次世界大军中,飞机发挥了它无代替的优势,更从而开辟了飞机的新纪元。

在战用飞机迅猛发展过后,飞机应用到更广阔的民用领域,飞翔的梦想更得以发扬光大,真正发挥其本能作用。

可以说,航空器是随着人类的梦想的萌生而诞生,又伴着科技的发展而进步,与历史与文明驱步朝前。

在进入飞机开创的航空时代100余年后的今天,让我们回首先驱的一路蹒跚,收获前辈的艰辛耕耘的成果,迈向明天1.雏形1.1梦想因为有梦想,世界所以精彩,航空事业也是一样,这是一个飞越的梦。

几乎所有讲述航空历史的书都是从远古的神话开始的,而几乎所有的远古神话都是从中国讲起。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我们祖先的很多古代飞行技艺被世界公认是现代航空文明的雏形,对后来航空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

如中国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牛郎织女的天河,飞越天河梦相会,多美丽动人,牛郎织女中国家喻户晓的美丽神话《嫦娥奔月》,还有那阴晴圆缺的月亮迷住多少文人雅士,多少探索志士中国春秋时代肃史弄玉乘龙跨凤双双成仙飞去的故事,都是人类升高愿望的生动反映。

航空航天相关论文

航空航天相关论文

对航空航天的认知我想从一下几个方面来表达一下我对航空航天的认知。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及其意义和前景。

俗话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人类在漫长的社会进步中不断扩展自身的生存空间。

现在,人类的活动范围已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空间,再从大气层空间到太空的逐步发展过程。

人类活动范围的每一次扩展都是一次伟大的飞跃。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很久以前,人类就有飞出地球、探知太空奥秘和开发宇宙资源的愿望,我国古代的不少神话故事便是突出的反映。

最典型的是流传很广的嫦娥奔月,它描写一个叫嫦娥的美女,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的长生不老的仙药后,身体变轻飘到月亮上去了。

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是15世纪中国官员万户。

1945年,美国学者基姆在他的《火箭与喷气发动机》一书中是这样描写的:万户先做了两个大风筝,并排装在一把椅子的两边。

然后,他在椅子下面捆绑了47支当时能买到的最大火箭。

准备完毕后,万户坐在椅子当中,然后命其仆人点燃火箭。

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火焰和烟雾中,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载人航天的重大意义。

历史上,远洋航海技术的兴起,导致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开辟和近代科学的一系列成就,开始了一个"全球文明"的时代。

当代载人航天技术的问世,则使人类走出地球这一摇篮而到达太空,开始了一个"空间文明"的新时代。

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

不过,由于载人航天技术与无人航天技术有很大差别,主要反映在安全性、复杂性和成本高三个方面,所以从1961年第一名航天员上天到现在,它还没有表现出特别明显的用途。

但从可以预见的未来来看,人类现在面临的资源枯竭、人口急增等急待解决的几大问题,只有通过开放地球、扩大人类生存空间来解决。

即使在当代,发展载人航天也可以起到以下作用:首先,它能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提升国际威望。

因为航天技术的水平与成就是一个国家经济、科学和技术实力的综合反映。

航空航天概论

航空航天概论

航空航天概论引言航空航天技术是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还对经济发展、国防安全以及社会进步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简要介绍航空航天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关键技术以及未来趋势,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精炼的航空航天领域概览。

航空航天基础定义与分类航空航天是指涉及航空器(如飞机、直升机等)与航天器(如卫星、宇宙飞船等)的设计、制造、运行及其相关科学的技术领域。

通常分为航空和航天两大领域:- 航空主要研究大气层内飞行器的原理、设计、制造和使用。

- 航天则关注于从地球表面穿越大气层到达外太空的飞行器。

发展历程航空航天的历史始于19世纪末期,随着莱特兄弟首次实现动力飞行,人类进入航空时代。

随后,火箭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航天领域的突破,尤以1957年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为标志,开启了人类的太空时代。

关键技术航空技术航空技术的核心在于提高飞行器的性能,包括气动设计、动力系统、航电设备等。

其中,发动机技术是航空技术的关键,从早期的活塞发动机到喷气式发动机,再到现代的涡扇发动机,不断推动着航空器性能的提升。

航天技术航天技术则更加复杂,涉及到运载火箭、卫星应用、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多个方面。

运载火箭作为通往太空的桥梁,其研发一直是航天技术的重中之重。

同时,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等应用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未来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航空航天领域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可持续性:环保型航空器和可回收利用的火箭技术成为研究热点。

- 智能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使航空航天系统更加智能高效。

- 商业化:商业航天活动的兴起,为航空航天领域带来新的增长点。

- 国际合作:面对共同的挑战和机遇,国际间的合作日益加深。

结语航空航天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也促进了全球的交流与合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航空航天将会带给我们更多惊喜和可能。

航空概论 结业论文

航空概论  结业论文

航空航天概论论文—中国卫星导航系统(CN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除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三部分组成。

空间端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

地面端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

截至2011年底,中国已成功发射四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和九颗北斗导航卫星,将在系统组网和试验基础上,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系统的战略意义众所周知,现代战争拼的是高科技,而战争的爆发谁都不能预计,但做到防患于未然才是中国面对未来之根本。

武器再精致,但武器的灵魂脱离不了对方的控制,那才是最可怕的,未战就先输了一半。

中国拥有了“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尖端武器的灵魂,虽然军用、民用上中国目前还基本上还没有脱离GPS,笔者坐驾的导航系统仍然离不开GPS,但应该相信,中国人彻底摒弃GPS的日子会越来越近,这才是真正兴奋的期待……发展历程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中国高度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

2000年,首先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我国就结合国情,科学、合理地提出并制订自主研制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三步走”规划:第一步是试验阶段,即用少量卫星利用地球同步静止轨道来完成试验任务,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积累技术经验、培养人才,研制一些地面应用基础设施设备等;第二步是到2012年,计划发射10多颗卫星,建成覆盖亚太区域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即“北斗二号”区域系统);第三步是到2020年,建成由5颗静止轨道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网而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2000年10月31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导航定位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航空航天概论论文-飞机设计

航空航天概论论文-飞机设计

航空航天概论——50座支线客机设计人类由空想实现了飞天梦,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人类开始寻求更高效与快速的飞行器,飞行器不断被改进,更加完善与多功能。

听完航天航空概论,我设计一款0座支线客机。

现将该机命名为TJ-001,其基本参数为:飞机尺寸:翼展(m)20 机长(m)30 机高(m)7 重量(t)15 载客(人):50载重(t):6 最大速度:750~800km/h 起飞降落距离:起飞850km/h 降落450km/h 航程:7000km TJ-001采用下单翼,单立尾,垂直尾翼形式;因为该机为超音速飞机,为了减小激波阻力,大多采用了后掠角比较大的机翼,因此,后掠角的横侧向静稳定作用可能过大,以致于当飞机倾斜到左边后,在滚转力矩的作用下,又会倾斜到右边来。

于是,飞机左右往复摆动,形成飘摆现象。

为了克服这种不正常现象,可以采用下反角的外形来削弱后掠机翼的横侧向静稳定性。

垂直尾翼之所以能对飞机产生侧向稳定作用,是因为当出现了侧滑以后,垂直尾翼上产生的附加侧向力的作用点位于飞机重心的上方,因而相对于重心也形成恢复力矩。

腹鳍因位于重心的后下方,则起方向稳定作用和侧向不稳定作用。

增加增升装置:翼尖小翼。

增升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在起飞降落时增加机翼的升力,从而降低飞机的离地和接地速度,缩短起飞和降落的滑跑距离。

增加翼尖小翼有三个优点:①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小翼可以阻碍气流流动;②减小翼尖涡漩;③减小诱导阻力。

TJ-001采用两台涡轮桨扇发电机,这种发动机界于涡轮风扇和涡轮螺桨发动机之间,产生推力的装置是桨扇。

是可用于800km/h以上速度飞机飞行的一种燃气涡轮螺旋桨风扇发动机。

桨叶薄而后掠,前缘尖锐,直径小,重量轻,这对提高桨扇的转速较为有利。

桨扇的桨叶数目较多,可以弥补桨叶短和后掠角带来的缺点。

其突出优点是推进效率高,省油。

桨扇发动机与正在使用的先进涡轮风扇发动机相比可省油20%,与波音707和DC-9飞机的发动机相比,可省油60%。

航空航天概论论文

航空航天概论论文

航空航天概论论文报告系别:计算机工程系班级:商务1318班姓名:11111学号:*********航空航天概论引言 (3)一、航空和航空基本知识 (4)1、航空航天材料 (4)2、航空航天结构系统 (4)3、航空航天电子技术 (5)二、太空提供给我们的资源 (5)三、空间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 (6)四、空间技术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10)五、空间技术未来发展的展望 (12)总结 (14)引言这学期学习了航空航天概论相关知识,了解了航空事业的发展史,飞机的飞行原理、飞机的基本构造、飞机的机载设备、航空发动机、机场地面设施保障系统和航天技术。

在我理解,空间技术目前指的主要就是航天技术。

20世纪50年代以来,空间技术获得了蓬勃的发展。

自从空间技术诞生发展至今,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高科技技术,对于经济、国防、文化、科研以及国家政治声誉等都有重大的作用和影响。

我国从50年代中期明确提出发展空间科技,到现在的载人航天工程,月球探测工程,空间技术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这反映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增添了光彩。

航空航天技术是为航空航天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创立的一系列高级复杂的施工作业程序。

它涉及人力资源配置,设备仪器搭配与安装使用等艰深的学术作业。

是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发展的高度追求,更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

空间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在空间技术发展过程中,人类从各个方面对于太空进行可能的利用。

空间资源的开发在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面前逐渐被高度的重视,具体的开发也逐渐提上了日程。

对于太空的资源,目前得到利用的还只限于人类认识到的部分,但是已经对于人类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从卫星电视到GPS,从资源探测到太空育种,几乎大到国家社会,小到每个人,都受到了空间技术发展的影响。

一、航空和航空基本知识1、航空航天材料航空航天大多是在极端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对材料的要求很高。

经过几十年的航空航天材料研究,研制出了纳米颗粒炸药、碳纳米管高硬度材料、铝氧纳米管材料和新型密封材料、电子绝缘聚合物材料、新型“热塑料”材料以及原子级硅记忆材料和铝-硅合金等,并发现了纳米孔隙网材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空航天概论论文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航空航天概论论文【摘要】:人类自古以来,就梦想能像鸟儿一样在空中飞翔,中国春秋时代风筝的发明,虽然不能载人升空,但它确实可以称之为飞机的鼻祖。

航空航天制造工程的技术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志。

文章介绍了航空航天制造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航空航天制造技术的特点及要求,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关键技术、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航空航天、材料航空航天技术为航空航天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创立的一系列高级复杂的施工作业程序。

它涉及人力资源配置,设备仪器搭配与安装使用等艰深的学术作业。

是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发展的高度追求,更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

飞行器及其动力装置、附件、仪表所用的各类材料,是航空航天工程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航空航天材料科学是材料科学中富有开拓性的一个分支。

飞行器的设计不断地向材料科学提出新的课题,推动航空航天材料科学向前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也给飞行器的设计提供新的可能性,极大地促进了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

航空航天材料的进展取决于下列3个因素:一、材料科学理论的新发现:例如,铝合金的时效强化理论导致硬铝合金的发展;高分子材料刚性分子链的定向排列理论导致高强度、高模量芳纶有机纤维的发展。

二、材料加工工艺的进展:例如,古老的铸、锻技术已发展成为定向凝固技术、精密锻压技术,从而使高性能的叶片材料得到实际应用;复合材料增强纤维铺层设计和工艺技术的发展,使它在不同的受力方向上具有最优特性,从而使复合材料具有“可设计性”,并为它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前景;热等静压技术、超细粉末制造技术等新型工艺技术的成就创造出具有崭新性能的一代新型航空航天材料和制件,如热等静压的粉末冶金涡轮盘、高效能陶瓷制件等。

三、材料性能测试与无损检测技术的进步:现代电子光学仪器已经可以观察到材料的分子结构;材料机械性能的测试装置已经可以模拟飞行器的载谱,且无损检测技术也有了飞速的进步。

材料性能测试与无损检测技术正在提供越来越多的、更为精细的信息,为飞行器的设计提供更接近于实际使用条件的材料性能数据,为生产提供保证产品质量的检测手段。

一种新型航空航天材料只有在这三个方面都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才有可能应用于飞行器上。

因此,世界各国都把航空航天材料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中国在50年代就创建了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和北京航天材料工艺研究所,从事航空航天材料的应用研究。

不过,航空航天材料在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污染问题。

简况:18世纪60年代发生的欧洲工业革命使纺织工业、冶金工业、机器制造工业得到很大的发展,从而结束了人类只能利用自然材料向天空挑战的时代。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第一架装有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的飞机,当时使用的材料有木材(占47%),钢(占35%)和布(占18%),飞机的飞行速度只有16公里/时。

1906年德国冶金学家发明了可以时效强化的硬铝,使制造全金属结构的飞机成为可能。

40年代出现的全金属结构飞机的承载能力已大大增加,飞行速度超过了600公里/时。

在合金强化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系列高温合金使得喷气式发动机的性能得以不断提高。

50年代钛合金的研制成功和应用对克服机翼蒙皮的“热障”问题起了重大作用,飞机的性能大幅度提高,最大飞行速度达到了3倍音速。

40年代初期出现的德国 V-2火箭只使用了一般的航空材料。

50年代以后,材料烧蚀防热理论的出现以及烧蚀材料的研制成功,解决了弹道导弹弹头的再入防热问题。

60年代以来,航空航天材料性能的不断提高,一些飞行器部件使用了更先进的复合材料,如碳纤维或硼纤维增强的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等,以减轻结构重量。

返回型航天器和航天飞机在再入大气层时会遇到比弹道导弹弹头再入时间长得多的空气动力加热过程,但加热速度较慢,热流较小。

采用抗氧化性能更好的碳-碳复合材料陶瓷隔热瓦等特殊材料可以解决防热问题。

分类:飞行器发展到80年代已成为机械加电子的高度一体化的产品。

它要求使用品种繁多的、具有先进性能的结构材料和具有电、光、热和磁等多种性能的功能材料。

航空航天材料按材料的使用对象不同可分为飞机材料、航空发动机材料、火箭和导弹材料和航天器材料等;按材料的化学成分不同可分为金属与合金材料、有机非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材料应具备的条件用航空航天材料制造的许多零件往往需要在超高温、超低温、高真空、高应力、强腐蚀等极端条件下工作,有的则受到重量和容纳空间的限制,需要以最小的体积和质量发挥在通常情况下等效的功能,有的需要在大气层中或外层空间长期运行,不可能停机检查或更换零件,因而要有极高的可靠性和质量保证。

不同的工作环境要求航空航天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

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对飞行器材料的基本要求是:材质轻、强度高、刚度好。

减轻飞行器本身的结构重量就意味着增加运载能力,提高机动性能,加大飞行距离或射程,减少燃油或推进剂的消耗。

飞行器除了受静载荷的作用外还要经受由于起飞和降落、发动机振动、转动件的高速旋转、机动飞行和突风等因素产生的交变载荷,因此材料的疲劳性能也受到人们极大的重视。

优良的耐高低温性能飞行器所经受的高温环境是空气动力加热、发动机燃气以及太空中太阳的辐照造成的。

航空器要长时间在空气中飞行,有的飞行速度高达3倍音速,所使用的高温材料要具有良好的高温持久强度、蠕变强度、热疲劳强度,在空气和腐蚀介质中要有高的抗氧化性能和抗热腐蚀性能,并应具有在高温下长期工作的组织结构稳定性。

火箭发动机燃气温度可达3000[2oc]以上,喷射速度可达十余个马赫数,而且固体火箭燃气中还夹杂有固体粒子,弹道导弹头部在再入大气层时速度高达20个马赫数以上,温度高达上万摄氏度,有时还会受到粒子云的侵蚀,因此在航天技术领域中所涉及的高温环境往往同时包括高温高速气流和粒子的冲刷。

在这种条件下需要利用材料所具有的熔解热、蒸发热、升华热、分解热、化合热以及高温粘性等物理性能来设计高温耐烧蚀材料和发冷却材料以满足高温环境的要求。

太阳辐照会造成在外层空间运行的卫星和飞船表面温度的交变,一般采用温控涂层和隔热材料来解决。

低温环境的形成来自大自然和低温推进剂。

飞机在同温层以亚音速飞行时表面温度会降到-50[2oc]左右,极圈以内各地域的严冬会使机场环境温度下降到-40[2oc]以下。

在这种环境下要求金属构件或橡胶轮胎不产生脆化现象。

液体火箭使用液氧(沸点为-183[2oc])和液氢(沸点为-253[2oc])作推进剂,这为材料提出了更严峻的环境条件。

部分金属材料和绝大多数高分子材料在这种条件下都会变脆。

通过发展或选择合适的材料,如纯铝和铝合金、钛合金、低温钢、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和全氟聚醚等,才能解决超低温下结构承受载荷的能力和密封等问题。

耐老化和耐腐蚀各种介质和大气环境对材料的作用表现为腐蚀和老化。

航空航天材料接触的介质是飞机用燃料(如汽油、煤油)、火箭用推进剂(如浓硝酸、四氧化二氮、肼类)和各种润滑剂、液压油等。

其中多数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都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或溶胀作用。

在大气中受太阳的辐照、风雨的侵蚀、地下潮湿环境中长期贮存时产生的霉菌会加速高分子材料的老化过程。

耐腐蚀性能、抗老化性能、抗霉菌性能是航空航天材料应该具备的良好特性。

适应空间环境空间环境对材料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高真空×10[55-1]帕)和宇宙射线辐照的影响。

金属材料在高真空下互相接触时,由于表面被高真空环境所净化而加速了分子扩散过程,出现“冷焊”现象;非金属材料在高真空和宇宙射线辐照下会加速挥发和老化,有时这种现象会使光学镜头因挥发物沉积而被污染,密封结构因老化而失效。

航天材料一般是通过地面模拟试验来选择和发展的,以求适应于空间环境。

寿命和安全:为了减轻飞行器的结构重量,选取尽可能小的安全余量而达到绝对可靠的安全寿命,被认为是飞行器设计的奋斗目标。

对于导弹或运载火箭等短时间一次使用的飞行器,人们力求把材料性能发挥到极限程度。

为了充分利用材料强度并保证安全,对于金属材料已经使用“损伤容限设计原则”。

这就要求材料不但具有高的比强度,而且还要有高的断裂韧性。

在模拟使用的条件下测定出材料的裂纹起始寿命和裂纹的扩展速率等数据,并计算出允许的裂纹长度和相应的寿命,以此作为设计、生产和使用的重要依据。

对于有机非金属材料则要求进行自然老化和人工加速老化试验,确定其寿命的保险期。

复合材料的破损模式、寿命和安全也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在航空航天材料的发展过程中也对环境造成了一些污染,在以后我们要发明一些新型环保材料,在科技发展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明白了飞行器的飞行原理、各部件的组成及应用价值、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航空航天技术对人类的巨大作用。

我深信,人类生活将因航天航空技术的发展而有重大转变。

未来,甚至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幻电影中那些外星球居住、新物种发现都不再只是人类的幻想。

通过技术的学习,一切都可能改变,而航天航空技术概论这门课程就是学习这些技术的入口,成为了大学中重要的一门课程。

参考文献[1] 陈光.现代航空发动机发展与分析.北航动力系.1995年[2]陈大光.未来先进飞机推进系统技术发展的新特点.北航动力系. 1994年[31温俊峰试论发动机发展的“渐改法”,贵州航空发动机研究所. 1986年[4]方昌德.2020年航空发动机技术发展预测,航空信息研究报告.1998年[5]郭洪.国外军用飞机研制决策与管理成败实例研究信息研究报告.1998年[6]徐国华.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年[7]吴昊.韩新伟《航空科学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