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农学门类联考生物化学真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的矿质营养【圣才出品】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的矿质营养【圣才出品】

第4章植物的矿质营养一、单项选择题1.缺乏下列哪种元素时,缺素症首先在植物的老叶表现?()A.NB.CaC.FeD.B【答案】A【解析】一般情况下,缺素症首先在植物的老叶表现出来的是一些容易重复利用的元素,如N、P、K、Mg、Zn。

缺素症首先在植物的幼叶表现出来的是一些难以重复利用的元素,如B、Ca、Fe、Mn、S、Cu。

因此答案选A。

2.植物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之间的关系是()。

A.正相关B.负相关C.既相关又相互独立D.没有关系【答案】C【解析】植物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之间的关系是既相关又相互独立。

两者相关表现为矿质元素须溶于水中才能被根系吸收,而且活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导致了细胞水势的降低,从而又促进了植物细胞吸收水分。

两者相互独立是指两者的吸收并不一定成比例,且吸收机制和运输去向也不相同。

因此答案选C。

3.给盐碱性土壤施肥时,应选择()。

A.(NH4)2SO4B.NaNO3C.KNO3D.NH4NO3【答案】A【解析】土壤溶液的pH影响植物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一般最适pH为6~7。

(NH4)SO4属于生理酸性肥料,使用后会降低土壤溶液的pH,可以缓解盐碱性土壤的pH。

BC 2两项,NaNO3和KNO3中的Na+和K+会加剧土壤碱性。

D项,(NH4)2CO3属于生理中性肥料,使用后不会明显影响土壤溶液的pH。

因此答案选A。

4.下列哪种元素是固氮酶成分,在氮代谢中有重要作用,对豆科植物的增产作用显著?()A.MgB.MoC.BD.Ca【答案】B【解析】生物固氮中的固氮酶的组成亚基是钼铁蛋白和铁蛋白两部分。

因此答案选B。

5.能够反映植株体内氮素营养水平的氨基酸是()。

A.谷氨酰胺B.蛋氨酸C.色氨酸D.苏氨酸【答案】A【解析】根系吸收的氮素主要是硝酸盐和铵盐,前者被根系吸收后被还原为氨。

硝酸盐还原在根部和地上部都可进行。

氨的同化过程主要是先合成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然后再通过氨基转移酶的作用被用于其他氨基酸的合成。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殖生理【圣才出品】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殖生理【圣才出品】
4.长日植物南种北移时,其生育期( )。 A.延长 B.缩短 C.既可能延长也可能缩短 D.不变 【答案】B 【解析】长日植物南种北移时,将提前开花,其生育期相对缩短。因此答案选 B。
5.促进莴苣种子萌发的光是( )。 A.蓝光
2 / 50
B.绿光 C.红光 D.黄光 【答案】C 【解析】光敏色素有两种类型:红光吸收型(Pr)和远红光吸收型(Pfr),其中远红光 吸收型(Pfr)是生理激活型,红光吸收型(Pr)是生理失活型。在红光下,红光吸收型(Pr) 转化为远红光吸收型(Pfr)。因此答案选 C。
A.A、AB、BC 和 C B.AB、BC、A 和 C C.A、BC、AB 和 C D.C、AB、BC 和 A 【答案】A 【解析】ABC 模型概括了在花的不同部位中,不同类型的转录因子是怎样起作用或不 起作用,从而控制了花部器官的发育的。每一组基因均在相邻的花器官中发挥作用,即 A 组基因控制第一轮花萼和第二轮花瓣的形成;B 组基因决定第二轮花瓣和第三轮雄蕊的发 育;C 组基因决定第三轮雄蕊和第四轮心皮的发育。花的每一轮器官受一组或相邻的两组基 因控制:A 组基因单独作用于萼片;A 和 B 组基因决定花瓣的形成;B 和 C 组基因共同决 定雄蕊的发育;C 组基因单独决定心皮的形成。因此答案选 A。
1 / 50
头相互作用下,经萌发孔长出花粉管的过程;D 项,花粉落在柱头上后,花粉与柱头间的信 息传递与交换称为识别作用。因此答案选 A。
3.雄配子与雌配子结合形成合子的过程称为( )。 A.授粉 B.受精作用 C.种子的形成 D.坐果 【答案】B 【解析】受精是指雄配子体把雄配子输送到雌配子体中与雌配子结合的过程。因此答案 选 B。
2.花粉落在柱头上的事件称为( )。 A.授粉 B.受精作用 C.花粉的萌发 D.识别作用 【答案】A 【解析】A 项,花粉传递到柱头的过程称为授粉;B 项,在生物体的有性生殖过程中, 精子和卵细胞通常要融合在一起,才能发育成新个体。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称为受精作用;C 项,花粉的萌发是指通过传粉作用,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花粉粒,在与柱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长生理【圣才出品】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长生理【圣才出品】

第9章植物生长生理一、单项选择题1.根和茎与重力的方向有关的生长是()。

A.向光性B.向化性C.向重力性D.向地性【答案】C【解析】植物感受重力的刺激,在重力方向上发生生长反应的现象称为向重力性。

因此答案选C。

2.攀援植物如丝瓜、豌豆、葡萄等的卷须一边生长,一边回旋运动,这种运动被称为()。

A.向光性B.向化性C.向重性D.向触性【答案】D【解析】向触性常见于许多攀援植物,如丝瓜、豌豆、葡萄等,它们的卷须一边生长,一边回旋运动,一旦触及物体,接触一侧生长较慢,而另一侧生长较快,则卷须在5~10min内发生弯曲,缠绕在物体上,这样使植物能更多地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这种由单方向机械刺激引起的植物回旋生长运动,被称为向触性。

因此答案选D。

3.光敏色素由两部分组成,它们是()。

A.脂类和蛋白质B.发色团和蛋白质C.多肽和蛋白质D.发色团与吡咯环【答案】B【解析】光敏色素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浅蓝色的色素蛋白,由发色团和蛋白质(脱辅基蛋白)两部分组成。

其脱辅基蛋白由核基因编码,在胞质中合成,而发色团在质体中合成后,运出到胞质中,二者自动装配成光敏色素蛋白。

因此答案选B。

4.促进植物向光弯曲最有效的光是()。

A.红光B.黄光C.蓝紫光D.远红光【答案】C【解析】目前所知植物的光受体包括三类:①光敏色素;②蓝光/紫外光-A受体;③紫外光-B受体。

植物对蓝光的反应包括植物的向光性反应。

因此答案选C。

5.植物形态学上端长芽,下端长根,这种现象称为()现象。

A.再生B.脱分化C.再分化D.极性【答案】D【解析】极性是指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在形态结构、生化组成以及生理功能上的不对称性。

植物形态学的上端与下端的分化是两种不同的器官,因此称为极性现象。

因此答案选D。

6.花生、大豆等植物的小叶昼开夜闭,含羞草叶片受到机械刺激时成对合拢,这种由外部的无定向刺激引起的植物运动称为()。

A.感性运动B.向性运动C.趋性运动D.生理钟【答案】A【解析】植物的运动按其与外界刺激的关系可分为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的休眠、成熟和衰老生理【圣才出品】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的休眠、成熟和衰老生理【圣才出品】
12.植物的休眠器官有( )。 A.花,果实 B.果实,种子 C.种子,芽 D.花,种子 【答案】C 【解析】休眠有多种形式,一、二年生植物大多以种子为休眠器官;多年生落叶树以休 眠芽过冬;而多种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则以休眠的根系、鳞茎、球茎、块根、块茎等度 过不良环境。种子、茎(包括鳞茎、块茎)、块根上的芽都可以处于休眠状态。因此答案选 C。
第 11 章 植物的休眠、成熟和衰老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淀粉种子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 )。 A.逐渐降低 B.逐渐增高 C.变化不大 D.不确定 【答案】B 【解析】考查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淀粉种子以贮藏淀粉为主,在发育过程中, 由淀粉转变为可溶性糖。因此答案选 B。
2.叶片衰老时,植物体内的 RNA 含量( )。 A.显著下降 B.显著上升 C.变化不大 D.不确定 【答案】A 【解析】衰老促进编码核酸酶基因的表达,从而引起核酸的降解,RNA 总量迅速下降。 因此答案选 A。
15.参与阻止种子发生胎萌现象的主要物质是( )。 A.IAA B.GA C.ABA D.乙烯 【答案】C 【解析】ABA 是诱导种子休眠和抑制萌发的重要物质,GA 对打破芽休眠最有效, ABA/GA 比值高,诱导休眠。因此答案选 C。
7 / 47
16.人工用湿润沙土将种子分层堆埋在室外,经低温预冷处理,其作用是使植物种子 ( )。
5.直接诱导芽休眠的环境因子为( )。 A.光周期 B.养分
2 / 47
C.光强 D.水分 【答案】A 【解析】诱导芽休眠的环境因子有光周期、低温等。因此答案选 A。
6.油料种子发育过程中,最先积累的贮藏物质是( )。 A.淀粉 B.脂类 C.蛋白质 D.甘油 【答案】A 【解析】种子的发育包括胚的发育和胚乳的发育。胚乳的主要功能是积累贮藏物质,为 胚的发育提供营养。不论是淀粉类种子还是油料种子,首先累积的是碳水化合物,然后再转 为脂肪或蛋白质。因此答案选 A。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核酸的生物合成【圣才出品】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核酸的生物合成【圣才出品】

第9章核酸的生物合成一、单项选择题1.真核基因表达受下列哪个成分调控?()A.操纵基因B.非组蛋白C.组蛋白D.阻遏蛋白【答案】B【解析】真核基因的表达调控没有操纵子结构,真核生物的调控序列是指DNA中与转录启动和调控有关的核苷酸序列,包括:启动子、增强子及沉默子,受基因调节蛋白的调控,基因调节蛋白属于非组蛋白。

因此答案选B。

2.DNA半保留复制时,如果亲代DNA完全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在无放射性标记的溶液中经过两轮复制所得到的4个DNA分子为()。

A.都带有放射性B.其中一半分子无放射性C.其中一半分子的每条链都有放射性D.都没有放射性【答案】B【解析】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经两轮复制后,其中一半分子无放射性,有一半分子的一条链由放射性。

因此答案选B。

3.关于转录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mRNA是翻译的模板,转录只是指合成mRNA的过程B.转录需RNA聚合酶,是一种酶促的核苷酸聚合过程C.逆转录也需要RNA聚合酶D.DNA复制中合成RNA引物也是转录【答案】B【解析】A项,转录是指遗传信息由基因转移到RNA的过程,包括mRNA、tRNA、rRNA等;C项,参与逆转录的酶是逆转录酶,不需要RNA聚合酶;D项,DNA复制中合成RNA引物不是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因此答案选B。

4.下列不是操纵子的组成部分的是()。

A.结构基因B.启动子C.操纵基因D.阻遏物【答案】D【解析】ABC三项,操纵子包括在功能上彼此相关的结构基因和控制部位,控制部位是由启动子和操纵基因构成。

因此答案选D。

5.下列()参与打开DNA双螺旋结构。

A.引物酶B.端粒酶C.拓扑异构酶D.解螺旋酶【答案】D【解析】A项,引物酶是用来合成引物的;B项,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酶,它催化端粒中重复单元的合成,用以维持端粒长度及功能;C型,拓扑异构酶是在超螺旋解旋和形成过程中起作用。

因此答案选D。

6.下列()导致的DNA损伤导致生物体死亡的可能性最大。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的呼吸作用【圣才出品】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的呼吸作用【圣才出品】

第6章植物的呼吸作用一、单项选择题1.呼吸作用中,三羧酸循环的场所是()。

A.细胞质B.线粒体C.叶绿体D.细胞核【答案】B【解析】三羧酸循环是在细胞中的线粒体内进行的。

线粒体内含有三羧酸循环各反应的全部酶。

因此答案选B。

2.以葡萄糖作为呼吸底物,其呼吸熵()。

A.RQ=1B.RQ>1C.RQ<1D.RQ=0【答案】A【解析】在呼吸过程中被氧化分解的有机物称为呼吸底物。

呼吸底物在呼吸过程中所释放的CO2的量和吸收的O2的量的比值为呼吸熵。

呼吸底物不同,呼吸熵也各异。

当以碳水化合物为底物时,呼吸熵为1;当以油脂或蛋白质为呼吸底物时,呼吸熵小于1;当以含氧原子数较多的有机酸为底物时,呼吸熵大于1。

因为葡萄糖为碳水化合物,所以呼吸熵为1。

因此答案选A。

3.植物细胞内与氧的亲和力最高的末端氧化酶是()。

A.细胞色素氧化酶B.交替氧化酶C.酚氧化酶D.抗坏血酸氧化酶【答案】A【解析】在呼吸电子传递链的末端,电子最终经末端氧化酶传递给氧,形成水。

末端氧化酶具有多样性,包括存在于线粒体膜上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交替氧化酶和存在于细胞质中的、非线粒体末端氧化酶如酚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乙醇酸氧化酶。

细胞色素氧化酶是植物体内最主要的末端氧化酶,与氧的亲和力最高。

交替氧化酶是抗氰呼吸链的末端氧化酶,与氧的亲和力比细胞色素氧化酶低,但比非线粒体末端氧化酶高。

因此答案选A。

4.随植株年龄增长,抗氰呼吸()。

A.降低B.增加C.先增加,后降低D.没有变化【答案】B【解析】植物抗氰呼吸的生理意义之一是增加乙烯的生成、促进果实成熟、促进衰老。

所以随植株年龄增长,抗氰呼吸增加。

因此答案选B。

5.有氧呼吸是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是指()。

A.在有氧条件下,生活细胞将呼吸底物部分氧化分解产生能量(ATP)的过程B.在有氧条件下,生活细胞将呼吸底物彻底氧化降解为H2O和CO2并产生大量能量(ATP)的过程C.在有氧条件下,生活细胞将呼吸底物部分氧化分解并只有较少能量产生的过程D.在有氧条件下,生活细胞将呼吸底物彻底氧化分解的过程【答案】B【解析】呼吸作用按照其需氧状况,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大类型。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糖类代谢【圣才出品】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糖类代谢【圣才出品】
5.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与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中相同的酶是( )。 A.二氢硫辛酸转乙酰基酶
2 / 42
B.α-酮戊二酸脱氢酶 C.二氢硫辛酸琥珀酰转移酶 D.二氢硫辛酸脱氢酶 【答案】D 【解析】A 项,二氢硫辛酸转乙酰基酶属于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BC 两项,α-酮戊二 酸脱氢酶、二氢硫辛酸琥珀酰转移酶属于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D 项,只有二氢硫辛 酸脱氢酶在两个复合体中催化相同的反应。因此答案选 D。
1。因此答案选 D。
3.关于琥珀酸脱氢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它是一个黄素蛋白 B.它可以催化延胡索酸还原成琥珀酸 C.它的辅基是 FMN D.它催化琥珀酸脱下的一对电子进入呼吸链可产生 1.5 分子的 ATP 【答案】C 【解析】琥珀酸脱氢酶的辅基是 FAD。因此答案选 C。
6.下列关于乙醛酸循环的陈述,正确的是( )。 A.在植物和微生物中该途径是物质降解的途径 B.在植物和微生物中该途径是物质合成的途径 C.乙醛酸循环是 TCA 循环途径的支路 D.B 和 C 【答案】D 【解析】乙醛酸循环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是由非糖物质合成碳水化合物,再由碳水 化合物合成其他物质的路径,因此它应该具有物质合成途径的功能,同时该途径与 TCA 循 环有许多共同反应,通常被认为是 TCA 循环的支路。因此答案选 D。
2.有关 TCA 循环的描述,错误的是( )。 A.TCA 循环是糖、脂肪和氨基酸彻底氧化的共同途径 B.1 分子葡萄糖经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成 CO2 和 H2O,同时生成 32(或 30 分子)ATP C.α-酮戊二酸→琥珀酸的反应包括底物水平磷酸化 D.与糖酵解一样,三羧酸循环也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答案】D 【解析】三羧酸循环产生的 NADH 和 FADH2 需要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氧化磷酸磷酸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生物化学-脂质代谢【圣才出品】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生物化学-脂质代谢【圣才出品】

第7章脂质代谢一、单项选择题1.构成生物膜的脂类分子以()为主体。

A.磷脂B.游离甘油三酯C.糖脂D.胆固醇【答案】A【解析】A项,生物膜的基本结构为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是形成脂双分子层的主要物质;BCD三项,游离的甘油三酯并不构成生物膜,糖脂和胆固醇在生物膜组成中占比例也少,而且胆固醇并非出现在所有细胞的生物膜中。

因此答案选A。

2.缺乏维生素B2时,β-氧化过程中哪一个中间产物合成受到障碍?()A.脂酰CoAB.β-酮脂酰CoAC.α,β-烯脂酰CoAD.L-β-羟脂酰CoA【答案】C【解析】维生素B2是脂酰辅酶A脱氢酶的辅酶,该酶催化脂酰-CoA生成α,β-烯脂酰CoA。

因此答案选C。

3.下列关于生物膜的阐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就是细胞膜B.生物膜属于生物大分子C.生物膜属于小分子D.生物膜属于超分子复合体【答案】D【解析】A项,细胞膜是细胞表面上的一层薄膜,而生物膜包括细胞膜和细胞内的内膜系统;BC两项,生物膜的成分当中有蛋白质等大分子和水分子等小分子;D项,生物膜是由脂类、蛋白质、糖、水等许多分子组成的超分子复合体。

因此答案选D。

4.脂肪酸β-氧化中第二次脱氢的受氢体是()。

A.FMNB.FADC.NADP+D.NAD+【答案】D【解析】脂肪酸于氧化中每进行一轮氧化经历两次脱氢,第一次脱氢的氢受体是FAD,第二次的氢受体是NAD+。

因此答案选D。

5.合成卵磷脂时,胆碱的部分由()提供。

A.CDP-胆碱B.磷酸胆碱C.UDP-胆碱D.GDP-胆碱【答案】A【解析】磷脂合成两条路径的了解,一条是先合成1,2-二酰甘油,由CDP-胆碱或者CDP-乙醇胺提供亲水性头部;一条是先合成CDP-二酰甘油,而后直接加亲水性头部。

A 项,卵磷脂合成时,胆碱的部分由CDP-胆碱提供,磷脂酰肌醇合成时,肌醇的部分来自肌醇。

因此答案选A。

6.下列分子渗透通过脂双分子层的能力最强的是()。

A.极性小分子B.极性大分子C.非极性小分子D.非极性大分子【答案】C【解析】脂双分子层主要由极性磷脂分子尾对尾构成,脂双层外侧有极性,内部疏水,因而对于极性物质不通透。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水分生理【圣才出品】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水分生理【圣才出品】

第3章植物水分生理一、单项选择题1.影响蒸腾作用的最主要外界条件是()。

A.光照B.温度C.空气的相对湿度D.气孔【答案】A【解析】植物绝大多数水分的蒸腾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行的。

光照是引起气孔运动的主要环境因素。

因此答案选A。

2.植物根部吸水主要发生于()。

A.木质B.韧皮部C.根毛区D.微管组织【答案】C【解析】水的吸收主要发生在根毛区和伸长区,特别是根毛区。

根毛扩大了根吸收水分的面积,紧密了与土壤颗粒的接触,有利于水分的吸收。

因此答案选C。

3.细胞间水分流动的方向是()。

A.从水势高处流向水势低处B.从水势低处流向水势高处C.不变D.变化无规律【答案】A【解析】水势高说明自由能大。

因此,细胞间水分流动的方向是从水势高处流向水势低处。

因此答案选A。

4.当植物细胞溶质势与压力势绝对值相等时,细胞在纯水中()。

A.吸水加快B.吸水减慢C.不再吸水D.开始失水【答案】C【解析】成熟植物细胞的水势由压力势和溶质势组成,压力势表现为正值。

当压力势和溶质势的绝对值相等时,植物细胞的水势为零,处于水势较高的状态,而纯水的水势也为零,因此植物细胞与纯水间的水分流动为动态平衡,植物细胞就不再吸水。

因此答案选C。

5.水分临界期是指植物()的时期。

A.消耗水最多B.水分利用效率最高C.对缺水最敏感最易受害D.对水分需求最小【答案】C【解析】随着植物的生长,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同。

在植物生长到某几个重要阶段,如果缺少水分,就会直接导致产量和品质的下降。

如小麦,其生育期可分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

如果在分蘖期、抽穗期、开花期这3个时期缺水,小麦的产量肯定会受到影响,这3个时期均为小麦的水分临界期。

水分临界期的概念就是植物对水分供应不足最为敏感、最易受到伤害的时期。

因此答案选C。

6.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细胞的水势决定于细胞的()。

A.压力势B.膨压C.衬质势D.渗透势【答案】D【解析】成熟植物细胞的水势由溶质势和压力势组成。

2023考研农学门类联考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真题

2023考研农学门类联考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真题

2023年全国硕士硕士入学统一考试农学门类联考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一、单项选择题:l~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下列每题给出旳四个选项中,只有一种选项是符合题目规定旳。

1.光呼吸过程中氧气旳吸取发生在A线粒体和高尔基体B叶绿体和过氧化物体C线粒体和过氧化物体D叶绿体和线粒体2.能诱导禾谷类植物种子产生α-淀粉酶旳植物激素是A.ABAB.GAC.CTK D.IAA3.下列有关蛋白复合物在细胞中存在部位旳论述,对旳旳是A.纤维素合酶位于高尔基体上B.PSⅡ位于叶绿体基质中C.FO-F1复合物位于叶绿体内膜上 D.LHCⅡ位于叶绿体类囊体膜上4.下列能支持韧皮部运送压力流动学说旳是A.筛管分子间旳筛板孔是开放旳B.P蛋白特异地存在于筛管细胞中C.蔗糖是筛管汁液中含量最高旳有机物D.韧皮部物质旳运送存在着双向运送现象5.照射波长为730mm旳远红光,植物体内Pfr和Pr含量变化为A.Pfr升高,Pr减少B.Pfr减少,Pr升高C.Pfr减少,Pr减少D.Pfr 升高,Pr升高6.下列蛋白质中,在酸性条件下具有促使细胞壁松弛作用旳是:A.扩张蛋白B.G蛋白C.钙调蛋白D.肌动蛋白7.根部吸水重要在根尖进行,根尖吸水能力最大旳部位是A.分生区B.伸长区C.根毛区 D.根冠8.经合适旳干旱胁迫处理后,植物组织中A.渗透调剂物质含量增高,水势减少B.渗透调剂物质含量增高,水势增高C.渗透调剂物质含量减少,水势减少D.渗透调剂物质含量减少,水势增高9.下列有关C4植物光合作用旳论述,对旳旳是A.最初固定CO2旳PEP羧化酶存在于叶肉细胞基质中B.叶肉细胞中形成旳草酰乙酸通过胞间连丝运送到维管束鞘细胞C.维管束鞘细胞中形成旳磷酸丙糖通过胞间连丝运送到叶肉细胞D.C4植物旳CO2赔偿点化C3植物旳高,光饱和点化C3植物旳低10.在植物愈伤组织分化试验中,一般培养基中A.IAA/CTK高时,增进芽旳分化B.IAA/CTK低时,增进根旳分化C.IAA/CTK高时,增进根旳分化D.IAA/CTK低时,愈伤组织不分化11.构成植物细胞初生壁旳干物质中,含量最高旳是A.蛋白质B.矿质C.木质素D.多糖12.植物体受伤时,伤口处往往会展现褐色,重要原因是A.碳水化合物旳积累B.酚类化合物旳氧化C.类胡萝卜素旳氧化 D.木质素旳合成与积累13.下列元素中,作为硝酸还原酶组分旳是A.MnB.Mo C.Cu D.Zn14.将W=-1MPa旳植物细胞置于下列溶液中,会导致细胞吸水旳溶液是溶液A.-1MPaNaCl溶液B.-1MPaNaCl2C.-0.6MPa葡萄糖溶液D.-1.5MPa蔗糖溶液15.下列膜蛋白,能转运离子并具有明显饱和效应旳是:A通道蛋白B水孔蛋白C外在蛋白D载体蛋白二、简答题:16~18小题,每题8分,共24分。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生物化学-蛋白质化学【圣才出品】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生物化学-蛋白质化学【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生物化学第2章蛋白质化学一、单项选择题1.有关蛋白质变性作用的论述错误的是()。

A.变性作用指的是蛋白质在某些环境因素作用下,高级结构破坏,丧失其生物学活性B.某些变性蛋白在去掉变性因素之后,可以全部或部分恢复原有构象和活性C.许多变性蛋白水溶性降低,易被蛋白酶降解D.蛋白质变性之后,多处肽链断裂,相对分子质量变小【答案】D【解析】A项,蛋白质变性的是指蛋白质中的次级键破坏,引起天然结构的解体,变性的蛋白质的原来的生物活性丧失;B项,某些蛋白质的变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可逆性,与引起变性的原因有关;C项,变性蛋白质原有的亲水性的外层结构被破坏,与某些位点暴露,因此水溶性降低,且容易被酶水解;D项,变性不涉及共价键结构的破坏,一级结构仍然保持完整。

因此答案选D。

2.()在波长280nm左右有特征吸收峰。

A.大多数蛋白质B.大多数核酸C.大多数核苷酸D.大多数氨基酸【答案】A【解析】A项,大多数蛋白质含有这几种氨基酸,所以在波长280nm左右有特征吸收峰;BC两项,核酸、核苷酸特征吸收峰在260nm;D项,只有少数几种氨基酸(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在280nm左右有特征吸收峰。

因此答案选A。

3.下述试剂适合用于蛋白质含量测定的是()。

A.考马斯亮蓝B.EBC.茚三酮D.甲醛【答案】A【解析】A项,考马斯亮蓝一定范围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因此可用于蛋白质的定量测定;B项,EB为溴化乙锭,用于核酸荧光显色;C项,茚三酮是氨基酸显色剂;D项,甲醛不能与蛋白质产生显色反应。

因此答案选A。

4.下述技术适合分离氨基酸的是()。

A.分子筛柱层析B.分配柱层析C.SDS-PAGED.PAGE【答案】B【解析】A项,分子筛柱层析法用于大分子蛋白质分离而非氨基酸;B项,分配柱层析法是根据溶解度差异的原理分离包括氨基酸在内的有机小分子;CD两项,SDS-PAGE和PAGE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凝胶电泳方法,适用于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分析。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第一章至第二章【圣才出品】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第一章至第二章【圣才出品】
2.当前植物生理学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答:当前植物生理学的发展特点包括: (1)研究层次越来越宽广 一方面,植物生理学研究水平从个体水平深入到器官、组织、细胞、细胞器一直到分子
2 / 37
水平,向微观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根据农林生产的需要,植物生理学研究从个体水平扩展 到群体、群落水平,向宏观方向发展。
(2)学科之间相互渗透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在不断引进相关学科的新概念、新方法,推动了本学科迅速和深 入地发展,而且植物生理学取得的许多研究成果对其他学科如作物栽培措施的应用和改进、 作物新品种的培育等产生了巨大影响。 (3)理论联系实际 植物生理学虽然是一门基础学科,但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是以植物生产为基础的,因 此与生产实践有密切关系。 (4)研究手段现代化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实验技术越来越细致,仪器设备越来越精密,研究手段的现代化 大大促进了植物生理学的发展。
第一部分 植物生理学
第 1 章 植物生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柳枝条实验是植物生理学史上的第一个实验,用来探索植物营养来源,该实验的创始人 是( )。 A.J.vanHelmont B.J.Boussingault C.J.Sachs D.W.Knop 【答案】A 【解析】在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历程中,荷兰人 J.vanHelmont 通过柳枝条实验否定了当 时起统治作用的“腐殖质学说”,为第一个用科学实验来探讨植物营养的人。因此答案选 A。
5 / 37
一类蛋白为伸展蛋白,是富含羟脯氨基酸类的糖蛋白,在植物受到病原微生物浸染时能够从 细胞壁释放果胶质碎片从而启动植物的防卫反应。因此答案选 C。
3.在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蛋白激酶的作用是( )。 A.激活下游蛋白的磷酸化 B.抑制下游蛋白的磷酸化 C.激活下游蛋白的去磷酸化 D.抑制下游蛋白的去磷酸化 【答案】A 【解析】植物生活在自然界,需要感受不同的环境信号,信号的传送遵循信号转导的模 式。细胞信号转导是偶联各种胞外信号与其所引起的特定生理效应之间的一系列分子反应机 制。具体包括细胞的感受、传导、放大各种信号,以及放大后的刺激信号所产生的能调控细 胞生理生化反应的体系。在放大系统中,存在两种重要的成员即蛋白激酶和磷酸化酶。胞内 许多功能蛋白只有通过磷酸化或去磷酸化才能被激活,而蛋白激酶的作用是通过磷酸化某些 功能蛋白来完成相应的生化功能的。因此答案选 A。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与分配【圣才出品】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与分配【圣才出品】

第7章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与分配一、单项选择题1.证明韧皮部内部具有正压力,为压力流动学说提供了证据的是()。

A.环割试验B.蚜虫吻针试验C.同位素14C示踪技术D.空种皮技术【答案】B【解析】目前源端和库端的膨压差可采用蚜虫吻针法进行精确地测定。

让蚜虫将吻针刺入筛管分子,然后将吻针与虫体分离,再与微压力计或压力传感器连接,测定筛管分子的膨压。

因此答案选B。

2.从韧皮部中获取筛管汁液的有效方法是()。

A.蚜虫吻针法B.环割法C.嫁接法D.伤流法【答案】A【解析】蚜虫吻针技术是理想的收集筛管汁液的方法,此技术不会造成污染和筛管的封闭。

蚜虫吻针技术是用CO2将蚜虫麻醉,再用激光将蚜虫身体与口器分离,由于蚜虫口器依然插在筛管中,筛管汁液可以继续泌出,收集后可作为分析之用。

因此答案选A。

3.植物体中有机物的运输途径是()。

A.韧皮部B.木质部C.微管D.导管【答案】A【解析】植物的物质运输主要在维管束中进行。

维管束主要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

木质部负责将水分和矿物质从根向上运输,韧皮部负责将光合产物从叶向根和其他部分运输。

因此答案选A。

4.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主要形式为()。

A.蔗糖B.果糖C.葡萄糖D.淀粉【答案】A【解析】有机物运输的形式主要包括糖、氨基酸、激素和一些无机离子。

蔗糖是最主要的运输物质,除蔗糖外,有些植物中还有棉子糖、水苏糖、毛蕊花糖及糖醇等。

氨基酸中主要是谷氨酸、天冬氨酸及它们的酰胺。

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等也能在韧皮部中运输。

因此答案选A。

5.P蛋白存在于()中。

A.导管B.管胞C.筛管D.伴胞【答案】C【解析】筛管分子是活细胞,有质膜,膜上有载体,但其内多数物质的供应是靠与之相伴的伴胞分子。

在所有的双子叶及许多单子叶植物的筛管分子中都存在一类筛管所特有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有多种不同的存在形式,如管状、丝状、颗粒状、结晶状等,这类蛋白的存在主要防止筛管中汁液的流失,起堵漏作用。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生物化学-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圣才出品】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生物化学-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圣才出品】

第10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密码子的陈述,()是不正确的。

A.几乎所有的生物都通用一套密码簿B.一些密码子并不专一编码一个氨基酸C.一个密码子的前两个核苷酸足以决定特定的氨基酸D.一些氨基酸共用同一个密码子【答案】D【解析】密码子的特征包括:简并性、通用性、方向性、连续性和摆动性。

D项,在密码子中,没有任何一个密码子可以编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氨基酸。

因此答案选D。

2.反密码子中的()碱基在与密码子配对时具有摆动性。

A.第一个B.第三个C.第一和第三个D.第二和第三个【答案】A【解析】反密码子在与密码子配对时,有时会出现不遵从碱基配对规律的情况,称为遗传密码的摆动现象。

一般来说,密码子第三位碱基即反密码子第一位碱基具有摆动性。

因此答案选A。

3.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特异抑制剂是()。

A.放线菌酮B.溴化乙锭C.链霉素D.利福平【答案】A【解析】A项,放线菌酮可以通过干扰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易位步骤而阻碍翻译过程,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B项,溴化乙锭是DNA模板抑制物;C项,利福平能抑制DNA转录合成RNA;D项,链霉素抑制原核生物蛋白质的合成。

因此答案选A。

4.科学家()由于在遗传密码破译和蛋白质合成机理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奖。

A.H.TeminB.M.MeselsonC.M.W.NirenbergD.K.Mullis【答案】C【解析】A项,H.Temin发现逆转录酶;B项,M.Meselson在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研究中有所贡献;C项,H.G.Khorana和M.W.Nirenberg在遗传密码破译工作中做出贡献;D项,K.Mullis发明PCR技术。

因此答案选C。

5.某一tRNA,其反密码子是CAU,与之对应的密码子是()。

A.GUAB.AUGC.UACD.CAT【答案】B【解析】反密码子与密码子是反向互补的。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理,应为AUG。

因此答案选B。

6.蛋白质的终止信号是由()。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血液循环【圣才出品】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血液循环【圣才出品】

第4章血液循环一、单项选择题1.微循环最重要的生理意义是()。

A.物质交换B.维持血容量C.促进散热D.保持体温【答案】A【解析】BCD三项,维持血容量、促进散热和保持体温是微循环辅助其他器官发挥的作用。

A项,微循环的基本功能是在血液和组织液之间,通过面积很大的迂回曲折通路不断进行地物质交换,维持机体的新陈代谢。

2.下列物质中升压作用最强的是()。

A.肾上腺素B.肾素C.血管紧张素ⅡD.血管紧张素Ⅰ【答案】C【解析】A项,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可与β和α受体结合。

与心脏的β受体结合为主,使心输出量增大,间接使血压增高;可与血管中β和α受体结合,或者升压效应,或者减压效应,大剂量的肾上腺素主要与血管的α受体结合,促使血压升高。

B项,肾素是由肾的近球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物质;在接受肾血流量降低的刺激后,肾素分泌增多,可使血管紧张素原水解成血管紧张素Ⅰ和血管紧张素Ⅱ等。

C项,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于分布于血管平滑肌的血管紧张素受体,可使全身微动脉收缩,动脉血压升高,它还可以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缩血管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也可使血压升高。

D项,血管紧张素Ⅰ对体内多数组织和细胞不具有活性。

3.在微循环中,能使毛细血管交替开放的物质是()。

A.组胺B.激肽C.血管加压素D.局部代谢产物【答案】D【解析】在微循环中,毛细血管交替开放的本质是微循环的自身调节。

ABC三项,在微循环中,没有神经调节,组织胺、激肽、血管加压素都是活性物质,它们对毛细血管的舒缩有调节作用,但是不能满足毛细血管的交替开放,只有通过微循环的自身调节。

D项,当局部细胞代谢产物堆积(包括舒血管物质)→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毛细血管开放→血流量↑→代谢产物(包括舒血管物质)被稀释或运走→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恢复→毛细血管关闭→血流量↓→又促使局部细胞代谢产物再堆积(包括舒血管物质),往后又开始了下一轮的毛细血管交替开放,因此毛细血管交替开放的启动物质就是局部代谢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考研农学门类联考生物化学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特征是:A。

分子中必定含有辅基B。

在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多肽链的基础上,肽链进一步折叠,盘曲形成。

C。

在每条肽链都具有独立的生物学活性D依赖肽键维子四级结构的稳定性。

E。

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参考答案】E【考查知识点】蛋白质的结构2.大部分真核细胞mRNA的3’-末端都具有:A。

多聚AB. 多聚UC. 多聚TD. 多聚CE. 多聚G【参考答案】A【考查知识点】第一章mRNA的结构3.关于PH对酶活性的影响,以下哪项不对A。

影响必需基因解离状态B。

也能影响底物的解离状态C。

酶在一定PH范围内发挥最高活性D。

破坏酶蛋白的一级结构E.PH改变并影响酶的Km值【参考答案】E【考查知识点】第三章。

酶和PH4.肌糖原分解不能直接补充血糖的原因是A。

肌肉组织是贮存葡萄糖的器官B。

肌肉组织缺乏葡萄糖激酶C. 肌肉组织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D. 肌肉组织缺乏磷酸酶E。

肌糖原分解的是乳酸【参考答案】C【考查知识点】第五章糖糖原作用机理5酮体生成过多主要是由于:。

A。

摄入脂肪过多B。

体内脂肪代谢紊乱C。

脂肪运转障碍D。

肝油低下E。

糖供给不足或利用障碍【参考答案】E【考查知识点】第五章糖酮体6.ATP的贮存形式是A。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B。

磷脂酰激酶C。

肌酸D。

磷酸肌醛E.GTP【参考答案】A【考查知识点】第五章糖 ATP7.嘌呤核苷酸循环脱氧氨基作用主要在那些组织中进行A。

肝B。

肾C。

脑D。

肌肉E肺【参考答案】A【考查知识点】第七章嘌呤核苷酸循环8.提供其分子中全部N和C原子合成嘌呤环的氨基酸是A。

丝氨酸B。

天冬氨酸C。

甘氨酸D。

丙氨酸E谷氨酸【参考答案】C【考查知识点】蛋白质第二章9.变构剂调节的机理是A。

与必需基因结合B。

与调节亚基或调节部位结合C。

与活性中心结合D。

与辅助因子结合E与活性中心的催化部分结合【参考答案】E【考查知识点】酶变构调节作用机理10.逆转录过程中需要的酶是A.DNA指导的DNA聚合酶B 核酸酶C. RNA指导的RNA聚合酶D. DNA指导的RNA聚合酶E. RNA指导的DNA聚合酶【参考答案】E【考查知识点】转录的机理11.识别RNA转录终止的因子是A.α因子B.β因子C.σ因子D.ρ因子E.φ因子【参考答案】D【考查知识点】转录的机理12.氨基酸与蛋白质共有的性质是A。

胶体性质B。

沉淀反应C。

变性性质D。

两性性质E。

双缩脲反应【参考答案】D【考查知识点】蛋白质第二章13.糖原分解所得到的产物是A。

葡萄糖B.UDPGC.1-磷酸葡萄糖D.1-磷酸葡萄糖和葡萄糖E.6-磷酸葡萄糖【参考答案】C【考查知识点】糖第六章14.脂肪酸生物合成时,乙酰辅酶A从线粒体转运至胞浆的循环是A。

三羧酸循环B。

苹果酸穿梭循环C。

糖醛酸循环D。

丙酮酸-柠檬酸循环E。

磷酸甘油穿梭系统【参考答案】D【考查知识点】丙酮酸-柠檬酸循环第七章15.转录的含义正确的是A。

以D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B. 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C. 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D. 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E。

都不是【参考答案】C【考查知识点】转录的机理第九章二、名词解释:1.亚基【参考答案】蛋白质的最小共价单位。

由一条多肽链或以共价键连接在一起的几条多肽链组成2.磷酸二脂键【参考答案】一种化学基团,指一分子磷酸与两个醇(羟基)酯化形成的两个酯键。

该酯键成了两个醇之间的桥梁3别构酶【参考答案】活性受别构调节物调控的酶4细胞色素氧化酶【参考答案】具有电子传递链末端的酶。

具有质子泵的作用,可将H+由基质抽提到膜间隙,同时可通过血红素中铁原子的氧化还原变化,把电子传递给还原的氧形成水。

5糖的有氧氧化、【参考答案】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6脂肪降解【参考答案】脂肪在脂肪酶催化下降解为甘油和脂肪酸7氨基酸代谢库【参考答案】体内分布于各组织及体液中参与代谢的游离氨基酸的总和。

可作贮存或被利用8.内含子【参考答案】在转录后的加工中,从最初的转录产物除去的内部的核苷酸序列9阻遏子【参考答案】阻遏转录的一种作用因子10质粒【参考答案】附加到细胞中的非细胞的染色体或核区DNA原有的能够自主复制的较小的DNA分子三、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式:1.4-磷酸赤藓酶2色氨酸3乳酸4亚油酸5.2-脱氧鸟嘌呤核苷四、回答下列问题:1从肝细胞中提取的一种蛋白水解酶的粗提液300ml。

含有150ml蛋白质,总活力为36单位。

经过一系列纯化步骤以后得到的4ml酶制品(含有0.08mg蛋白),总活动由288单位,整个纯化过程的回收率是多少纯化了多少倍【考查知识点】1个酶活力单位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在1min内反应1umol底物需要的酶量。

第四章酶活力2叙述下列因素如何影响DNA的复性过程(1) 阳离子的存在【参考答案】阳离子可能会与DNA结合,从而影响单链分子之间的静电相互作而影响单链的结合。

(2) 低于Tm的温度【参考答案】影响解链(3) 高浓度的DNA链【参考答案】DNA链浓度增高可以加快互补链随机碰撞的速度和机会,从而促进DNA复性3,。

指出下列每种酶具有那种类型的专一性(1)脲酶【参考答案】只催化尿素NH2CONH2的水解,但不作用于NH2CONHCH3(2)β-D-葡萄糖苷酶【参考答案】只作用于β-D-葡萄糖形成的各种糖苷,但不能作用于其他的糖苷(3)酯酶【参考答案】只作用于R1COOR2的水解反应(4)L-氨基酸氧化酶【参考答案】只作用于L-氨基酸,而不能作用于D-氨基酸(5)反-丁一烯二酸水合酶【参考答案】:只作用于延胡索酸(6)甘油激酶【参考答案】催化甘油磷酸化,生成磷酸甘油4.1/V对1/[s]的双倒数作图得到的直线斜率为 1.2×10-3min,在.1/V上面的截距是2.0. ×10-2nmolmlmin,计算Vmax和Km【考查知识点】来氏常数的意义和测定及Km的测定,酶动力学的双倒数图线5.简述tRNA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是如何起作用的【参考答案】有tRNA,mRNA才能进一步翻译成多肽进而成为生命活动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也就是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不同的tRNA能与特定氨基酸结合然后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特定密码子的MRNA结合将氨基酸搬运到核糖体的结合位点上【考查知识点】蛋白质合成 tRNA作用机理第九章6.糖分解代谢可按EMP-TCA途径进行,也可按磷酸戊糖循环,决定因素是什么【考查知识点】糖分解代谢在EMP-TCA途径中的作用,糖分解代谢在磷酸戊糖循环中的作用。

7.尽管O2没有直接参与柠檬酸循环,但没有O2的存在,柠檬酸循环就不能进行,为什么【参考答案】柠檬酸循环要生成大量NADH和FADH2,这些NADH和FADH2要在线粒体经过电子传递链把电子传到氧气完成氧化磷酸化。

而在无氧条件下氧化磷酸化不能正常进行,即若进行柠檬酸循环则会有NADH和FADH2的积累堆积,抑制柠檬酸循环。

所以在无氧情况下不能进行柠檬酸循环【考查知识点】柠檬酸循环与O2的关系第五章第六章8.说明动物,植物,细菌在合成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差异【参考答案】答:在植物中,不仅可以合成单不饱和脂肪酸,而且可以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例如亚油酸、亚麻酸和桐油酸等。

植物体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主要是通过氧化脱氢途径进行。

这个氧化脱氢反应需要氧分子和NADPH+H+参加,另外还需要黄素蛋白和铁氧还蛋白参加,由去饱和酶催化。

植物体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主要是在单不饱和脂肪酸基础上进一步氧化脱氢,可生成二烯酸和三烯酸,由专一的去饱和酶催化并需氧分子和NADPH+H+参加。

在哺乳动物中,仅能合成单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不能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动物体内存在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等,完全来自植物油脂,由食物中摄取。

动物体内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是通过氧化脱氢途径进行的。

由去饱和酶催化,该酶存在于内质网膜上,反应需要氧分子和NADPH+H+参与,此外还需要细胞色素b5和细胞色素b5还原酶存在,作为电子的传递体。

整个过程传递4个电子,所形成的产物含顺式—9—烯键。

细菌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不同于动、植物,动植物是通过有氧途径,而细菌是通过厌氧途径,细菌先通过脂肪酸合成酶系,合成十碳的β-羟癸酰-SACP;然后在脱水酶作用下,形成顺—β,γ癸烯酰SACP;再在此化合物基础上,形成不同长度的单烯酰酸【考查知识点】不饱和脂肪酸在植物动物,细菌中的合成途径。

第七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加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