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自主德育模式,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聚核心素养立德树人 构建体验式自主德育
聚核心素养立德树人构建体验式自主德育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德育工作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立德树人成为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为了更好地实施德育工作,构建体验式自主德育已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体验式教育是一种注重学生参与、体验和实践的教育方式。
在德育领域中,体验式教育使学生能够在参与各类体验活动中,全面发展自己的品德、情感、意志等素养。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体验式教育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实践,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品德素养,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体验式德育工作的核心是通过各种体验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对道德规范产生认同、理解和体验。
这些体验活动可以包括各种道德主题的故事讲解、情景模拟、团队协作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全方位地认知、理解和感受道德的价值。
这种体验式的教育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快更深刻地理解道德规范,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构建体验式自主德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在参与各类体验活动的过程中,获得道德感悟和体验,提高其道德修养水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这种体验式的德育模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快更深刻地理解道德规范,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体验式自主德育模式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体验式自主德育需要学校在教育教学中贯彻德育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方式,使体验式德育成为教育教学的常态化、制度化。
学校要通过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和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学校还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通过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评价学生的品德表现和道德修养水平。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德育理念,将德育工作纳入课程设计、课堂教学、校园管理等方方面面,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品德素养和道德修养。
如何利用自主管理模式促进小学生的德育发展
如何利用自主管理模式促进小学生的德育发展摘要:受到教育制度不断改革的影响,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成为了重要的教育工作任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该科学运用自我管理模式,转变学生错误的思想,不断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有助于增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
本文通过将利用自主管理模式促进小学生德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从下述几个不同的方面加以展开论述与分析,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总体水平。
关键词:自主管理模式;小学生;德育发展引言:对于小学生来说,被看作祖国未来的希望。
近些年以来,素质教育得到了广泛地推广和应用,由此使得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关注与重视。
通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旨在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基于增强对学生德育教育效果的目的,要求教师合理利用自主管理模式,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注重训练学生们的自主管理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各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当中,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力,使其能够健康成长;另一方面,确保了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质量。
鉴于此,系统思考和分析利用自主管理模式促进小学生德育发展的有效途径显得尤为必要,拥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注重班级管理方式的不断优化,增强学生自主管理的效果一般而言,进行小学生班级管理的时候,教师会为学生安排好一切事务,使学生们形成固定的思维方式,最终的班级管理效果也并不理想。
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完全听从老师的管理计划,缺少自主意识。
一些班级中的干部则是教师的得力助手,难以体现出自我的想法和意愿。
所以,基于增强学生自主管理效果的目的,教师应该注重班级管理方式的不断改进和优化,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加大对班级管理方式的改革力度,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此过程当中,班主任老师需要下放自己的权力,积极引导学生们主动参加班级管理活动,针对班级管理工作提出自己的建议,实现对自我的评价与管理,提高对自身言谈举止的规范程度,达到增强学生道德素质的目的[1]。
开展自主性德育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开展自主性德育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育的目的在于让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地自主发展,因而教育必须面向每一位学生,给他们以充分的自信,激励他们不断发展、取得成功。
在德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主观能动性,在抓住共性的同时,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把育人的工作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的身上,注重自主性,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开展自主性德育活动要重视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提高教师素质开展自主性德育活动,不仅要求广大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理论,而且要具有平等、谦和、尊重学生的素养,还要求教师把学生作为主体,树立新的师德观、学生观、教育观和全面发展观,努力营造适应学生自主发展的氛围。
我校结合自身实际,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创新教育理论,根据学生的心理的年龄特点,既考虑学生的整体特点,也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促使广大教师做到以下四点:一是让学生成为参与活动的主体;二是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在活动中协调活动;三是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时间保证;四是保持学生在活动中全过程参与。
在教育教学形式上,打破传统的“秧田”式座位,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采用小组合作方式,积极开展各种自主性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成为活动的主人。
今年我校迎来了百年华诞,我校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有师生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歌咏大赛等。
活动使学生自主地了解了学校的过去,看到了学校的今天,畅想了学校的明天,教师发挥了应有的组织、引导作用。
加强家校联系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开展自主性德育活动的基础,因此,我们努力开发家庭教育资源:一是利用家长学校培训家长,用现代教育思想武装家长,使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学生开展自主性德育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二是学校定期对家长实行全面开放制度,请家长全程参与孩子的一日生活,听课、看作业、活动、游戏等,让家长了解自主性德育的活动形式;三是积极协助家长围绕自主性德育活动建立与学校要求相一致的家庭自主性德育活动目标,开展家庭自主性德育活动;四是通过典型引路的方法来推动自主性德育活动。
扎实德育常规管理构建自主德育模式
扎实德育常规管理,构建自主德育模式围绕区德育工作重点,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我校以以提升学生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科学发展为根本,以提高教师家长育人水平为保障,以问题为驱动,坚持扎实开展常规工作,创新解决重点问题为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有效做法,开展四方面工作:一、以问题为驱动,保证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我们认为,只有与学校的实际紧密结合的德育工作,才会在实践中迸发出其潜在的生命力,发挥出巨大的育人功能,因此,我们认真审视以往学校德育工作,反思、发现、提升,以工作中问题为内在驱动力,明确了德育工作目标。
(一)问题即方向:1、德育常规管理工作扎实全面,但面面俱到也意味着面面不到。
在扎实开展常规管理的同时,重点问题没有得到有实效的突破。
2、班主任工作能力参差不齐,整体育人效果有待提高,是德育管理必须突破的瓶颈。
3、家校合作的德育网络已经构建,但德育途径有待更新,需形成更大的教育合力。
4、德育工作还没有成为学校特色建设的有力支撑。
5、时代的发展,单纯的师对生的德育形式已经呈现明显弱势,应该引导让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
(二)思辨明目标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确立了123的工作目标:一是致力形成一种鲜明的德育思想;二是打造坚实的两翼: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家庭教育队伍建设;三是做好三大工程:全员教育转化工程、阳光教育工程、特色载体构建工程。
二、以鲜明的思想,塑造具有21中精神的学生一种习惯培养一种人,一种文化影响一种人,一种思想塑造一种人。
以规范的行为,静雅的校园,培养具有文明与爱心的人,是我校长期德育工作中积淀的育人理想。
为此,我们坚持不懈。
1、环境育人,让美好成为追求。
美好是一粒种子,能让人的心灵开满鲜花,收获高尚。
学校努力改善条件、美化环境,投入很大的财力和人力,将校园变为净园、花园、学园、乐园。
校园内各专用教室布局合理、设施一流,绿树成荫,花香飘溢、环境整洁;让学生树立崇美、求知、向善的思想,充盈学生成长的精神内涵。
最新德育为学生撑起一片自由天空
德育为学生撑起一片自由天空德育为学生撑起一片自由天空德育为学生撑起一片自由天空同学们常把自由看作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把获得自由看作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而德育可以给人自由。
德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根本方面。
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道德是乐园,它指出哪些地方可以光临,哪些事情值得去做且更具有价值。
一、营造良好气氛,激发学生德育的自主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对提高学生德育效果十分重要,这就要求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
教师尊重学生,师生才有真诚的沟通。
这是营造良好气氛最不可无视的一点。
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生思维和触角便能多角度地伸展,学生的潜能才能充分发挥。
在小学生中,真正有效的德育应该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而且这种道德行为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为使学生具有一个良好的品质,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耐心细致,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
也不可无视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所以老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家长会的时机反应信息,并利用《素质报告单》和家长及时联系,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也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要学会参与。
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在了解学生所思所想的同时,还必须积极融入到学生中去,直接参与学生的活动。
这是师生沟通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这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
教师爱学生,师生感情好,老师表扬,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认为是保护。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中的一切手段和技巧,离开了这一其础,都将变得苍白无力。
人们在同一年龄对同一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有早晚之分,也有快慢之分,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曲线,一个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并不是件难事,但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那么是难上加难,所以在我们对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的贯穿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学生自主管理”的德育模式及其实践
“学生自主管理”的德育模式及其实践第一篇:“学生自主管理”的德育模式及其实践“学生自主管理”的德育模式及其实践[内容摘要]:教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在我国,道德教育始终是教育体系中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我国又发布了一系列加强学校道德教育的文件、进一步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规定:“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学校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务。
当代中学生自我意识、民主意识增强,如何才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德育教育呢?又有多少教育习惯可以改变呢?这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面对、并且一定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自主管理、教育方法、策略、思想政治和道德品德形成、素质教育。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化已经到来的时代,学校德育目标的确立必须充分思考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优秀人才。
从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出发,结合在我校多年的实践,我们提出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的创新型人才的德育目标体系:“学生自主管理”的德育模式及其实践。
一、选择班干“金字塔式”的班委会:首先,班委会的选举采用竞争机制,进行全班选举。
这当中,可能某个职位参与竞选的人多,为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我采用60%的入选率。
比如选班长,班级有10人参与竞争,我就让大家评出6人,这6个中再选一人做正班长,其余一律设为副班长,分管“生活卫生部”;“组织管理部”;“文体社团部”;“纪检安全部”;“宣传出版部”;“学习统计部”等工作。
这样,班级大大小小的领导占学生数的3/5,每个“领导”分工明确,一个环节出了问题,班委会协商解决,解决不了的,班主任和学生常委们一起商量。
每次换届就是对上一届班干的考核和评价,因为有了竞争才有了进步。
但是要注意把换下来的同学让他干最适合他做的工作,并教导他、安慰他为什么被换了下来。
立德树人,构建德育新模式
立德树人,构建德育新模式近年来,社会上对于青少年的德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各种负面新闻层出不穷,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和行为规范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面对如此情况,我们需要更加重视青少年的德育工作,构建一个新的德育模式,为他们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一、培养正确的核心价值观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的希望。
对于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想解决青少年的德育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
要培养一个健康向上的青少年,就需要让他们有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目前,在我国,道德教育一直都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的道德教育不断重复传统的价值观念,缺乏新的理念和内容,难以使学生产生共鸣。
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培养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课程和活动,使学生接触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现象和价值理念,引导他们正确树立和发展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提倡诚实守信、友爱互助、勤俭节约、民主法治、英雄主义等一系列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念,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建立全员参与的德育体系要想构建一个健全的德育新模式,关键是要建立一个全员参与的德育体系。
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不仅仅是学校,还包括家庭、社会等各方面。
只有让所有的教育主体都参与到德育工作中,才能真正做到全方位的德育。
学校、家庭、社会等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主要环境。
在学校,要通过学科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在家庭,家长要以自身为榜样,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社会,要通过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社会中,感受社会文明和道德需要。
一切教育主体都要积极参与到德育工作中,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和教育,形成一个全员参与的德育体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多方面对青少年进行全面的德育,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构建激励型、自主型德育模式
构建激励型、自主型德育模式始于1888年格致书院的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百年砥砺,积淀深厚,在近代和现代教育史上留下了浓重而富有光彩的一笔。
今天,面对多元、多变的价值观的冲击与挑战,学校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积极实践,为破解德育难题、增强实效开辟了一条新路。
课程化的校本德育想让德育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要让学生认识到德育与自身发展息息相关。
学校通过系列化校本德育课程的构建和实施,引导学生明自主之责、立成才之志。
“素质检测―自我认识―指导发展”为主线的教育系列便是其中之一。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优势、不足和努力方向,我们精心设计了《非智力个性素质测试》,把情感商数、意志力商数、道德商数、精神商数等引入测试量表。
由此,学生得以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自身发展要求也由盲目变得清晰,学生学会了自律,自觉地将他人要求内化成自我要求。
同时,学校开设了一系列励志教育和学生发展指导系列课程,组织教师、家长、校友等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明确发展目标与自身责任。
“学・思・行”校友沙龙是学生与老校友面对面的交流研讨活动;“华附大讲坛”则会邀请著名的专家和学者来校讲座,钟南山院士、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梅洛博士、数学大师丘成桐等都曾来校与学生交流;高一年级“请进来”职业分享活动上,家长义工团请来校友与学生分享职业发展状况、入职条件及入职准备等经验;高二年级的“成长的足迹”交流活动,则是由校友向学生介绍学业、职业和留学发展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针对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职业取向,我们不仅提供了专业的测量分析,而且设置了系列化的指导课程,目的就是让学生从中学时代就开始接触专业发展和职业选择等内容,根据个人条件做好必要的准备。
多样化的实践体验真正的德育是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内化的过程。
当然,这一过程不会自动发生,对于成人感越来越强的中学生而言,他们不愿意服从外在的权威,不愿意接受简单的灌输,其道德价值观的形成需要自主性的道德学习和社会实践中的亲身体验。
构建适应学生自主发展的德育模式
转变教育方式,构建适应学生自主发展的德育模式江苏省邗江中学2013年1月30日下午,学校召集年级正副主任就如何“转变教育方式,适应学生自主发展”话题从德育及年级管理的角度进行了充分的研讨。
会上,大家分析了现状,交流了变革的必要性,畅谈了实现跨越的做法和创新的举措。
2月4号下午、2月5号上午、2月15日上午又专门召开了校级办公会进行了专题研讨。
今天,我将大家交流的成果以及寒假期间本人的一些学习和思考的内容向大家汇报如下:一、现状要我们改变,时不我待目前,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横比周边已经处于上游的水平,要想成为一流却也进入了发展的瓶颈。
老师苦,学生累;老师看,学生烦。
要想高、中考尖子生更尖,大面积升学质量从现有的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大家都一致认为要从激发学生内驱力着眼,向德育要质量。
原因是:(一)部分临界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较差。
要想升学质量在大面积上再有突破,关键是对临界生的再提升。
而这部分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较差,有些学生甚至存在很大的教育难度。
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进行纠正、培养。
在教育方式上,用传统的“看”和“逼”的方式已经难以奏效。
(二)部分临界生学习动力差或意志力不够顽强。
由于这部分学习基础薄弱,又没有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意志品质不坚定,导致学习缺乏动力,对学习消极应付,甚至逃避。
是不是说有了先进的教学模式,就一定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大面积提高教学的质量呢?应该说,这里面还缺少一个方面,就是学生愿不愿意学,也就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的问题。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直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
(三)任课教师的德育意识淡薄。
教师的责任在于教书育人,每一位教师都肩负着双重责任。
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很多任课教师在育人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提高教学成绩上,与学生的课下交流比较少,即使有交流,也更多的是在学习层面。
聚核心素养立德树人 构建体验式自主德育
聚核心素养立德树人构建体验式自主德育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德育教育也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
传统的德育教育主要以灌输式的模式为主,学生缺乏主体性,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等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各地纷纷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德育教育模式——体验式自主德育。
这一模式强调学校和社会资源的整合,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体验性,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和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道德,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本文将结合体验式自主德育的理念,探讨如何以聚核心素养立德树人的方式来构建体验式自主德育。
一、聚核心素养,构建德育导向的学校文化聚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核心素养即是指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基本素养。
在德育教育方面,核心素养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其中包括了学生的道德情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素养。
构建体验式自主德育的第一步是要以聚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德育为导向,塑造学校的德育导向的学校文化。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首先要从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活动上入手。
要注重德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将道德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
在语文课中,可以通过学习古诗词、名篇佳作等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道德情操;在数学课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人生道德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还可以将德育资源融入到校本课程中,利用特色资源、特色活动来为学生提供德育教育的体验和锻炼。
学校德育文化建设还要注重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德育培养。
学校教师作为学生的楷模和引导者,其言传身教的作用不可忽视。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德育培训和引导,提升教师的德育素养和专业水平,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成长成才。
学校还要重视学生的德育培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道德,培养他们的德育意识和德育素养。
二、体验式自主德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验式自主德育注重的是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
德育工作创新,推动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
德育工作创新,推动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学校中,德育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使其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能够积极主动地关爱他人,拥有正义感和责任意识,成为有道德、有担当的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德育工作需要不断创新,以推动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
首先,德育教育的创新需要注重个性化。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和人生观念。
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定制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这个方案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标志着一个人的兴趣、嗜好、成长心理等方面的特点。
德育教育的个性化,能更好地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
其次,在德育工作中,要注重实践教育。
对于学生而言,真正的成功并不是只会得高分,而是能够将自己的所学应用到实际中去,为社会做出贡献。
因此,在实践教育中,学生有机会通过群体活动、讲座、社区服务等方式,实现自我的成长和实现。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自己所学所做的意义,并发掘自己的潜力和优势。
此外,德育工作的创新也需要突破传统的课堂教育。
传统的课堂教育通常只是教育学生以完成规定任务为目标,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和体验。
但是,在现代教育中,个人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念成为决定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
因此,德育工作的创新需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验到身心愉悦,充分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个人价值观念,增强自我满足感和幸福感。
在德育工作的实现中,值得注意的是家庭的作用。
家庭是实现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与学校不同,家庭才是孩子形成道德品质和个性的主要制造者和塑造者。
因此,在德育工作中,学校需要吸取家庭的作用和建立家庭与学校的联系。
例如,在课堂教育中,学校可以邀请家长来和孩子一起参加亲子教育,并让家长成为孩子道德教育的重要参与者。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德育工作的创新成为了不可回避的要求。
德育工作的创新要重视个性化、实践教育、突破传统的课堂教育、开展家庭教育等方面,以此推动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
班级自主管理德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班级自主管理德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第一篇:班级自主管理德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班级自主管理德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课题内容提要:本课题是以通过班主任、任课教师、班级学生实行的班级自治,让学生当家作主,民主管理班级,从而加快学校民主管理进程,提升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合格公民为研究内容的德育研究课题。
一年多来,我们紧扣课题研究目标,坚持科学性、实践性原则,从自主管理、自主养育两个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
“班级自主管理德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这一课题的研究进一步纯正了校风、班风,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民主意识,大大提高了班级管理效益。
2002年7月,浙江省三级重点中学评估验收组,对我校的德育科研工作作了高度评价,我校顺利通过了省三级重点中学的评估验收,成了浙江省首所民办重点高中。
9月上旬,省民办教育工作座谈会代表考察了我校,省教育厅副厅长黄新茂对我校的德育工作作了充分肯定。
我们认为,“班级自主管理德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是一个大课题,仅仅一年的研究只能是粗浅的,今后我们还将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期取得更大的科研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东阳市中天高级中学于1995年10月由浙江中天集团创办。
经过七年多时间的努力,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有24个班级1300多名学生,百余名教职工,总建筑面积达3.6万平方米的省内规模最大的全封闭寄宿制民办重点高中。
1999年上学期我校被评为东阳市行为规范达标学校、东阳市文明学校、东阳市文明单位、金华市治安安全单位、省A级普通高中,2000年2月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优秀民办学校”的光荣称号。
近几年来,我们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1999年9月份制订了《中天中学“主体参与德育模式”总体规划》,并组织分步实施。
“主体参与德育工作模式”的成功构建,增强了教师的德育工作的责任感,调整了学生心态,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提升了学校的文明层次。
学校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德育科研氛围,许多教师已撰写并发表了一些有相当深度的德育工作研究论文,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实施德育创新教育 构建自主德育机制
实施德育创新教育构建自主德育机制“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全面实施德育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未来技校生的发展要适应社会的需求,既要有创造能力,还必须具有事业心;既要有竞争开拓能力、交际适应能力,又必须有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德育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和核心,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
一、拓宽德育渠道,完善运行机制学生良好的行为方式、生活情趣、道德品质和奉献精神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
坚持管理工作和德育工作相结合,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建立健全德育素质体系,构建全方位开放式的德育创新教育。
(一)课堂教学渗透德育。
课堂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知识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挖掘这些因素并使之渗透到学生头脑中,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
一是在教学目标中加重德育份量;二是在教育过程中渗透新知识的同时突出渗透德育。
教学中俯拾即是的大量事例,一经教师点播和渗透,是成为德育的好素材,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知识作为德育的载体是德育创新取之不尽的源泉。
(二)校园文化突出德育。
校园文化是德育教育的巨大财富:优美的校园环境给人以美的陶冶;优良的校风、高品位的文化都能体现时代气息,是校园文化的深层次和隐性的教育环境,发挥着诱导和启迪作用。
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形成和谐、宽松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在显形教育下获得的认识得到升华。
我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全面启动“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探索和创造学校的文化特色。
(三)活动课程贯穿德育。
学校把握时机,采取多种形式,创新了活动课程,赋予更多的德育内容。
一是开展主题性系列活动。
每年组织四个教育活动月:三月份“学雷锋,树新风”活动月,把爱心献给社会;五月份“五四”精神教育月,把忠心献给祖国,要求学生知我中华、爱我中华、振兴中华;九月份中华美德教育月,实现道德行为规范教育;十月份举办“祖国在我心中”艺术节。
构建自主德育模式,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构建自主德育模式,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摘要】学校工作,德育为先。
德育工作想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从学生入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自主管理潜能。
因此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搭设德育活动平台,构建自主德育模式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自主管理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特色活动多元评价德育所面对的是学生,因此想要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提高德育教育效率,我们必须将德育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学生身上。
而“自主德育”模式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充分挖掘学生自主管理潜能。
德育建构模式凸显主体性,实现了学生自管自育;凸显实践性,强化了学生的道德体验;凸显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和选择空间。
由此看来,只有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德育,才是最有实效的德育。
走在德育管理的路上,我们真的要像朱洪秋老师那样,给自己重新定位,通过科学合理的德育建构模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搭桥,为学生的一生指路。
一、构建自主性德育模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教育必须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的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世界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可见,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培养能够自主发展的人,教育重新走向生本,走向普遍道德教育的道德文化层面,强调儿童价值观的培养和道德教育。
搭设德育活动平台 构建自主德育模式
搭设德育活动平台构建自主德育模式【摘要】学校工作,德育为先。
德育工作想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从学生入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自主管理潜能。
因此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搭设德育活动平台,构建自主德育模式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自主管理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特色活动多元评价德育所面对的是学生,因此想要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提高德育教育效率,我们必须将德育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学生身上。
而“自主德育”模式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充分挖掘学生自主管理潜能。
利用学校学生自主管理机构,以自主式教育、体验式教育、养成教育、现代公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方向,通过德育活动平台,最终达到管理自治、活动自主、行为自律、精神自强的德育目标。
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提供德育活动平台。
现就我在工作中的点滴感受谈谈德育活动平台的建设:1 自主管理由班委、少先队、德育处等组成自主管理机构,从班级管理到日常行为习惯,从学习秩序到课间纪律,从环境卫生到教学设备管理,都由学生自己管自己,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实行全方位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使学生自觉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进而实现学校管理的精细化,真正做到放开学生,解放老师。
2 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突出人文情怀。
校园的标语应具有人文性,要“小”“实”“近”。
“小”指不喊空泛的口号,内容小一些;“实”则是根据学校实际出发制定标语;“近”指内容贴近学生,让学生一看就懂。
校园的作品展示简洁美观具有艺术性。
校园活动突显学生个性。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培育学生良好的品行,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更让学生从封闭的课堂中走出来,借助德育基地,开展实践活动,也让校园真正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乐园,让校园展现出原有的魅力。
3 班级文化班级文化,以育人为突破口,力求让每一块墙说话,让每一个角落育人。
开展班级特色建设活动,让教室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发展自我的平台。
在主题班会中构建小学生自主德育模式
在主题班会中构建小学生自主德育模式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逐渐开始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
在德育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主题课的形式来完成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主题课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交流和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机会。
如今,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要求也很高。
因此,本文分析并讨论了德育的重要性,初等德育的原则以及在专题会议上利用小学生自主性实施自主德育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主题班会;小学生;自主德育;有效策略引言: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质,除家庭教育外,还应重视学校的道德教育。
德育在引导学生的思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教师需要创造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德育产生兴趣,积极参加德育活动。
主题班会是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应善用班会,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小学生自主德育的能力。
一、小学生德育的重要性1.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我国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道德教育也是我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以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小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是继承我国优良文化的主力军,也是今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社会的后继者,并具有改革和创新社会文化的能力。
因此,有必要重视德育在促进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小学是学生初步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
将道德教育渗透到启蒙教育阶段,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学生启蒙阶段,他们的心理发展还不是很完善,任何负面影响都会改变他们的道德观念,影响他们的未来生活。
因此,在现阶段,教师应通过各种方法指导学生正确的道德良心,道德理解和道德素质。
3.帮助学生找到社会地位正确的道德观念是立足于社会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当今人才市场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
一方面,全能型人才应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还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因此,小学生的学习目标不仅是掌握知识,而且还使学生学习成为人。
小学班主任自主建构式德育策略
小学班主任自主建构式德育策略摘要:基于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德育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特别是小学阶段,班主任德育是筑牢学生成长根基的关键。
所谓自主建构式德育,是指班主任避免灌输式或要求式德育,引导学生基于需求、体验自己去生成、发展、认同、践行思想品德观念的模式。
这种德育模式具有符合生情、质效高的优点。
小学班主任实施自主建构式德育,可关注三个策略环节:创设自主驱动、组织体验生成、引导实践迁移。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自主建构基于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德育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思想道德是学生是否高质量成长的基础,班主任德育是筑牢学生成长根基的关键。
自主建构式德育,是指班主任引导学生基于自身需求或体验,自己生成、发展、认同并践行思想品德观念的德育模式。
与灌输式德育(直接宣讲思想观念)、要求式德育(向学生提出行为规范要求)相比,自主建构式德育有几个优点:第一,小学生认知思维偏于感性且社会经验欠缺,不太容易理解抽象且社会性太强的理念,而自主建构德育是主体性教育,直观性强、以经验为基础,符合小学生思维习性;第二,学生本体生成的思想品德,认同度高、稳定性强、践行率高。
下面,就小学班主任自主建构式德育的实践谈几个策略。
一、创设自主驱动自主建构德育,学生的主体性非常强。
灌输式德育可以“按”着学生在课堂上硬听、硬记,要求式德育可以通过纪律惩罚制度达到目标,而自主建构德育必须是学生自愿、自觉参与体验、思考才能有效。
因而,自主建构德育操作复杂性要比其他德育模式高。
首先需要为学生创设驱动。
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驱动学生自觉参与思想品德自我建构,可通过几个途径:比赛、评分、展示、趣味活动。
比赛——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区大扫除比赛活动,以培养学生劳动品质;评分——如,对每个学生进行日常文明言行量化记分,每月按积分评选出月度文明之星;展示——如,爱国主题诗歌朗诵或手工作品、书画作品展等;趣味活动——如,“团结鞋”游戏,以培养学生集体观念。
聚核心素养立德树人 构建体验式自主德育
聚核心素养立德树人构建体验式自主德育【摘要】本文探讨了聚核心素养立德树人,构建体验式自主德育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首先介绍了核心素养的基本含义,强调了其对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接着阐述了立德树人的意义,指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至关重要。
然后探讨了体验式教育的特点,强调了通过实践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随后分析了自主德育的实践意义,强调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能力。
最后提出了构建体验式自主德育的路径,包括注重实践性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决策等方面。
结论部分探讨了这种教育模式的价值,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指出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关键词】核心素养、立德树人、体验式教育、自主德育、路径、价值、发展方向、聚焦、构建、教育、素养、德育、学生、培养。
1. 引言1.1 聚核心素养立德树人构建体验式自主德育“聚核心素养立德树人构建体验式自主德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在现代社会中,人才的培养不仅仅需要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道德品质。
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学生未来发展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立德树人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为其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构建体验式自主德育的路径是教育工作者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方向,通过更加富有创意和活动性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道德成长,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成长和提升。
聚核心素养立德树人构建体验式自主德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对未来社会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 正文2.1 核心素养的基本含义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需具备的关键素质和能力。
它包括了知识、技能、态度和情感等多个方面,是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基础。
核心素养不仅仅是指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通过培养核心素养,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提高生活质量,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的目标。
在主题班会中构建小学生自主德育模式
新课程理论认为,学校教育应当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学生自主参与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要以人为本。
现代教育的“人本”思想认为:人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
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治、自立能力,落实学生的德育教育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德育教育,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自主发展。
我们要让学生在“自己说服自己,自己感受自己,自己战胜自己”的体验中,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自为,进而走向成功,走向成熟。
由此看来,构建小学生自主德育模式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如何在“主题班会”中实施自主德育,形成科学的德育教育模式?多年的教学工作,让我有机会作了大量的探索,形成了有利于学生道德素质和健全人格发展的主题班会自主德育模式:自主设计—自主构建—自主参与—自主评价—自主感悟—自主反思。
一、自主设计活动方案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把学生当成生活的主人,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组织实施各种活动,这是实施自主德育教育的首要条件。
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是学生主体性自我德育教育的摇篮。
每次的主题班队会,我都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确定活动主题,再分小组讨论、设计出活动方案,然后对各小组设计的方案进行优选,确定出所要采用的方案。
学生自己设计的活动方案,虽少了一些完美,但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净化了学生心灵。
一堂45分钟的班会课,常常是演讲、歌舞、书画、知识竞赛等样样具全,形式多样。
学生在自编自演的自主活动中,自由地展示着创意,生命呈现出斑斓的个性色彩!海尔集团总裁张锐敏曾说过:“什么叫做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什么叫做不容易?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
”二、自主构建特色小队这里所讲的“自主”包含两方面的意思:1.小队的成立以学生自愿为前提,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某一特色小队;2.小队活动的自主权在学生,教师只是在学生需要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自主教育的德育模式
自主教育的德育模式通过对学生自尊、自律、自强的教育,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完善”的德育管理目标,确立和完善以学生为本的自我教育体系,形成具特色的德育模式,并形成一套较成熟的机制。
自我教育是通过培养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主体为了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自觉参与思想品德内化与外化过程.对新生进行自我教育培养,是让他们学会主动学习并通过实际操作来达到教育自己的目的,要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从生活细节上开始道德文明教育.以班集体建设为起点,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以促进优良班风形成。
“让学生热爱自己的同学、热爱自己的集体,才能热爱自己的学校”。
一个热爱自己的人才能主动地学习和工作,只有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学校德育工作始终抓住最基层的单位——班级,采取合理、有效措施来管理班级,自己约束自己,让学生成为管理的主人,才能使学生自我发展完善.为学生构建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完善。
现就提几点做法供参考运用:一、对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的。
例如:根据学校德育工作目标的要求在班级内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和选材,学生自己确定内容,自己决定班会的形式,自己主持。
二、通过一定的外在因素,形成一种有序的系统性和规范性的行为。
如有关制度的执行,班干部的岗位责任,学生岗位责任的制订和执行,班干部值日,班级学生一日生活、学习、工作的安排,日常规、周常规、月常规、学期常规制订的执行,充分运用学生个人量化评估作用,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这样通过管理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行为意识.三、营造“时时、处处、事事有德育”的班级德育氛围,让学生明确自己心中的德育标准,从而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如:1、每个时期拟订班级口号,学生座佑铭,或选抄、选记名言警句。
2、通过班级简报、班刊的宣传和教育。
3、对学生各种荣誉的评比,德育知识、学科知识竞赛等活动进行正面引导和宣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自主德育模式,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发表时间:2016-12-05T14:42:19.773Z 来源:《文化研究》2016年9月作者:徐艳[导读] 德育所面对的是学生,因此想要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提高德育教育效率,我们必须将德育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学生身上。
——《自主生态——融合发展德育创新培养模式探究》课题研究感悟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摘要】学校工作,德育为先。
德育工作想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从学生入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自主管理潜能。
因此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搭设德育活动平台,构建自主德育模式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自主管理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特色活动多元评价德育所面对的是学生,因此想要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提高德育教育效率,我们必须将德育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学生身上。
而“自主德育”模式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充分挖掘学生自主管理潜能。
德育建构模式凸显主体性,实现了学生自管自育;凸显实践性,强化了学生的道德体验;凸显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和选择空间。
由此看来,只有贴近实际、贴近
学生的德育,才是最有实效的德育。
走在德育管理的路上,我们真的要像朱洪秋老师那样,给自己重新定位,通过科学合理的德育建构模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搭桥,为学生的一生指路。
一、构建自主性德育模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教育必须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的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世界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可见,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培养能够自主发展的人,教育重新走向生本,走向普遍道德教育的道德文化层面,强调儿童价值观的培养和道德教育。
教育是学生的教育,课程是学生的课程。
二、构建自主性德育模式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学校不但要传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格。
苏霍姆林斯基说:“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因此,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获得,而是综合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素养的形成。
学生在学校里的时间如果从幼儿园开始算起的话,到大学就要20年左右的时间,再加上读研究生,大致需要25年。
人的一生有几个25年呢?“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如果没有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切实转变观念,创新德育的途径、方法、手段等,还是一味地用控制、压制、管制、遏制的方式去理解德育,我们就在浪费学生的时间。
现行的教育制度改革,归根到底是如何发展学生,如何使学生获得发展的改革。
教育所关注的是学生作为理想个体的形成与发展,它有两个互相制约、互相联结、互相规定、对立统一的基本点,即价值引导和自主构建。
自主性德育正是基于学生的发展过程是自主的、能动的形成和构建的过程而进行的,是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
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强加给他的道德信息,而是经过不断的甄别、判断、分析、综合,最后做出选择,使符合自身已有道德认识结构的信息纳入到道德系统之中,这是一个自主探究、自我认知的过程,是进行自主性德育模式构建的客观依据。
1、在教学中进行启发渗透德育,使学生学会自我认知
教书必先育人,学科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学校在教学中应规定,所有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中,必须具有德育目标,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手头德育,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知识教学与思想教学的最佳“融合点”,把思想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感受课本中健康向上的思想内容和社会精神,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把德育内容在其头脑中自觉内化,构建出由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自我认知的德育模式。
2、让学生成为德育管理的中心,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教师管理角色要转换,政教处、班主任由前台的执行官转为幕后的指导员,做好调控、引导、服务,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学生由被动的受教育者转为自主教育的主人。
学校要建立起全方位、立体式的自我管理系统,使学生的自我管理渗透到学校工作、班级工作的角角落落,使学生成为学校、班级的主人。
在实践过程中,要让学生人人有事做,各司其责,各负其责,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增强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综合能力。
学生之间年龄相近,实行自我管理,相比教师管理,学生更易接受,易形成自身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教师要放权,把学校、班级的各项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放心大胆地交给学生。
为学生提供指导,提供必要的条件,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和态度,设计各种活动方案,并开展相应活动,这样,德育就由学生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探索和主动参与,提高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学校和班级凝聚力。
三、自主德育科学设计德育评价体系,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学校的德育中要重视学生德育评价,将学生评价也交付于学生自己,以评价推动德育实践。
如,建立学生个人的德育档案、德育银行,包含在校期间的学习、纪律、活动、生活等各个方面,科学设置加分减分项,加大对结果的使用,学生德育分值的多少由学生自己控制,逐步使其学会自我评价,使其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在以后的实践中再逐渐约束自我、监督自我,进一步促成自身良好素养的形成,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让德育的力量直达人心,唤起学生心灵的感触,激发精神潜能。
构建适宜学生成长的德育环境,孕育道德生长力,学校必须大力拓展德育空间,把学生带到更广袤的社会、生活中,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去收获,那我们的德育自主模式之路将更加绚丽多彩,更加熠熠生辉。